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4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儿童高血压68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曹磊 孙凌 +1 位作者 吕海涛 严文华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高血压的常见病因、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疗效,以便更好地指导小儿高血压的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5年住院的68例高血压患儿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68例高血... 目的:探讨住院儿童高血压的常见病因、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疗效,以便更好地指导小儿高血压的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5年住院的68例高血压患儿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68例高血压患儿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个月~17岁,平均年龄(8.3±4.5)岁。原发性高血压12例,其中学龄期6例,青春期6例;继发性高血压56例,其中婴儿4例,幼儿4例,学龄前16例,学龄期20例,青春期12例。继发性高血压病因:肾脏疾病因素占42.86%(24/56),药物因素占26.79%(15/56),心血管因素占19.64%(11/56),神经性因素占5.36%(3/56),内分泌因素占5.36%(3/56)。原发性高血压患儿中,发病年龄8~17岁,肥胖率100%,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儿占58%。68例高血压患儿中,存在靶器官损害患儿11例,9例出现高血压脑病。出现高血压脑病患儿最低血压150/90 mm Hg,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患儿最低血压140/90 mm Hg,均远远高于2期高血压标准。原发性高血压首选非药物治疗如饮食改变、增加运动;继发性高血压患儿首先进行病因治疗,同时行药物治疗。本组68例中有2例未有效控制血压,1例为尿毒症,1例为白血病移植后排异期患儿合并高血压,其余66例均获得有效治疗。结论:住院儿童高血压以继发性高血压多见,继发性因素依次为肾性因素、药物性因素、心血管因素、神经性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年龄偏大,集中分布在学龄期,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出现靶器官损害和高血压脑病的血压值远高于各年龄段2期高血压标准。药物治疗推荐首选卡托普利或硝苯地平单用治疗,无效病例可采用两药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病因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先明 罗建华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人员情况,为制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计划、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年龄、论文发表情况、政治面貌等进行分... 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人员情况,为制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计划、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年龄、论文发表情况、政治面貌等进行分析。结果:(1)该院PIVAS现有药学人员26名,学历以大专为主,共14名(53.85%),高学历人才相对缺乏;(2)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科室负责人现为副主任药师;(3)多数人员缺少工作经验,工作年限≤5年的共19名(73.08%);(4)人员以青年为主,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共22名(84.62%);(5)科研意识不强,2010-2012年整个科室仅发表论文17篇。结论:完善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科室人员学历与专业技术水平,有利于PIVAS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人员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对多的自媒体互动功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为例
3
作者 陈娟 梁培荣 +1 位作者 张文燕 张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S01期50-51,共2页
通过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一对多的自媒体互动功能,研究其对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的影响。指导临床科室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定位和模块选择,调整媒体、图文文件传播的策略,指导临床科室启动微信公众号功能。为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临床护理 微信公众平台 一对多自媒体互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干预对某儿童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桂凤 薛进 +2 位作者 朱增燕 诸俊 许珏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对某儿童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效果。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分别抽取2021年(干预前)和2022年(干预后)某儿童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数据,包括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比、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占比、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对某儿童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效果。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分别抽取2021年(干预前)和2022年(干预后)某儿童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数据,包括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比、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占比、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比较2021年与2022年各指标的全院增长率和不同临床科室的增长率。结果:与2021年相比,2022年我院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比降低了1.32%,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占比增长率为2.26%,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增加了13.82%,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增加了11.69%,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持平,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增加了1.30%。基本药物各项考核指标明显改善的科室包括心内科、新生儿科、综合内科、神经外科、感染性疾病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耳鼻喉科、血液科1、外科监护室和血液科2。结论: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有一定的改进成效,但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占比和住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仍未达到省考要求,需要药师与医师积极配合对患儿家属进行基本药物宣教,增加其对基本药物的信赖程度,同时呼吁国家能够增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童专科用药品种,提高儿童用药的经济性和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基本药物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儿童医院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流感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学兰 季正华 +4 位作者 丁云芳 朱宏 季伟 严永东 潘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1-553,共3页
目的对2005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流感病毒进行流行季节的监测和分析。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结合胶体金免疫技术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流感病毒A、B型抗原检测(DFA同时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抗原);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 目的对2005年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流感病毒进行流行季节的监测和分析。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结合胶体金免疫技术对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流感病毒A、B型抗原检测(DFA同时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抗原);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对上述两法同时检出流感病毒A型者标本进行亚型鉴定;同时对确诊流感患儿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滴度测定。结果746例标本共检出流感病毒58株,其中A型47株(H1亚型28株、H3亚型19株),B型11株(1株为A与B混合),总阳性检出率7.77%,与2001年(1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病毒与RSV等混合感染率为18.97%、与MP混合感染率为27.59%;2005年流感病毒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P<0.05),高发年龄集中于3~7岁。结论2005年苏州地区儿童流感发病较稳定,10月份后优势株由H3亚型转为H1亚型;流感病毒易出现与MP、RSV混合感染现象;2005年苏州地区流感儿童发病以3岁以上女童占明显优势,与往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流感病毒B型 儿童 发病率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陶云珍 丁云芳 +3 位作者 张建华 糜祖煌 诸丽娟 闵兰芳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对135株Hi临床分离株用K B法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显色法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PCR法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TEM、ROB测定。结...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对135株Hi临床分离株用K B法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显色法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PCR法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TEM、ROB测定。结果 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7.8%,所有耐药株均产β内酰胺酶,未发现β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Hi (BLNAR)菌株。β内酰胺酶基因TEM的检出率为27.4%(10.4%氨苄西林敏感株也检出TEM基因),ROB为0.7%(该ROB型株同时携带TEM 基因),发现1株非TEM非ROB 型产β内酰胺酶Hi。结论 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其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β内酰胺酶,且以TEM型为主,携带TEM基因的氨苄西林敏感株的出现,是否预示新一轮氨苄西林耐药株的产生,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0年苏州儿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娇 柏振江 +2 位作者 谢敏慧 李莺 徐仑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了解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儿童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和呼吸科收治的单纯RSV阳性且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儿196例设为重症组,2010年1月1日至201... 目的:了解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儿童重症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和呼吸科收治的单纯RSV阳性且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儿196例设为重症组,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呼吸科收治的单纯RSV阳性且临床诊断为普通肺炎的患儿212例设为普通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结果:(1)两组均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以咳嗽、喘息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2)重症组发热和胃肠道出血发生率、机械通气比例及病死率高于普通组(P<0.05);(3)重症组氧和指数(PaO2/FiO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Na+、血糖(Glu)、乳酸(LAC)等实验室检查项目异常比例高于普通组(P<0.05);(4)两组胸部影像学表现均以双侧肺受累为主,而重症组大范围病灶、肺气肿、肺不张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苏州地区重症RSV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好发于秋冬季节,以发热、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合并心肌损害、肝损害和电解质紊乱等肺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萍 孙秋凤 +2 位作者 陈正荣 季伟 严永东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肺炎支原体及其他...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病原检测情况。结果:(1)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33.27%)、肺炎支原体(15.21%)、人类偏肺病毒(11.37%)、人类博卡病毒(4.92%)、副流感病毒-3(4.34%);(2)支气管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26.05%)、肺炎链球菌(14.72%)、呼吸道合胞病毒(8.32%)、流感嗜血杆菌(5.81%)、人类偏肺病毒(5.77%);(3)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52.25%)、肺炎链球菌(12.72%)、人类博卡病毒(5.87%)、人类偏肺病毒(4.70%)、呼吸道合胞病毒(2.94%);(4)间质性肺炎的病原检出率依次为肺炎支原体(39.15%)、呼吸道合胞病毒(23.64%)、腺病毒(6.98%)、人类博卡病毒(3.49%)、肺炎链球菌(3.49%);(5)哮喘急性发作病原检出率依次是肺炎支原体(30.81%)、肺炎链球菌(15.01%)、呼吸道合胞病毒(13.15%)、人类偏肺病毒(10.09%)、流感嗜血杆菌(5.71%)、人类博卡病毒(3.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分别是引起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单一病原,也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急性发作仅次于病毒的第二常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呼吸道疾病 肺炎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人博卡病毒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徐俊 缪美华 +5 位作者 张学兰 季健 鞠启文 朱云芬 朱宏 邵雪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61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oV,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B型(IVA,I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和腺病毒(ADV)。结果共检出HBoV感染378例(6.19%,378/6108),其中HBoV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73例(19.31%,73/378)。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三位病原体分别为RSV(64.38%,47/73),PIV-3(16.44%,12/73),MP(12.33%,9/73)。HBoV感染阳性率在夏秋季分别为9.06%和11.35%,而在冬春季3.52%和2.37%,夏秋和冬春各季之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HBoV感染在7~12月和1~3岁儿童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0.40%,而在0~6月组、3~5岁组、5~6岁组和≥6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3%、4.29%、3.11%和1.97%,7月~3岁患儿与其它年龄组间HBo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44.26,P〈0.01)。结论人博卡病毒是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苏州全年均存在HBoV感染,以夏秋季高发。HBoV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RSV。HBoV感染在7月~3岁儿童中高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人博卡病毒 儿童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0年苏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丹 季伟 陈正荣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3-7,共5页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儿童RSV和MP感染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 157例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儿童RSV和MP感染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8 1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实时PCR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MP和RSV含量。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RSV检出率为13.7%(1 117/8 157),好发于冬春季节,流行月份检出率高达58.2%;MP检出率为11.0%(899/8 157),全年均可流行,好发于夏季,流行月份检出率高达26.0%。与MP比较,RSV男性发病率更高(P<0.01);MP感染患儿平均年龄明显比RSV感染患儿平均年龄大(P<0.05)。MP感染流行以咳嗽、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而RSV感染以咳嗽、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RSV感染患儿入院诊断以毛细支气管炎为主,而MP感染患儿入院诊断以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为主;MP感染患儿中性粒细胞升高比例及CRP水平高于RSV感染患儿(P<0.05),但血小板数及肝功能损害比例低于RSV患儿组(P<0.05);MP感染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受损程度比RSV感染患儿轻(P<0.05);但两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和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其流行季节不同,且RSV感染患儿病情比MP感染患儿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具有各自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支原体 急性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hMPV流行病学特征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hMPV感染喘息患儿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文婧 季伟 +7 位作者 张新星 陈正荣 严永东 王美娟 黄莉 任吟莹 邵雪君 王宇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江苏苏州地区儿童偏肺病毒(h MPV)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h MPV感染喘息儿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372例h MPV下呼吸道感染... 目的:了解近年来江苏苏州地区儿童偏肺病毒(h MPV)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h MPV感染喘息儿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372例h MP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单纯h MPV感染并伴有喘息的肺炎患儿、15例单纯h MPV感染无喘息的肺炎患儿以及34例其他病原感染并伴有喘息的肺炎患儿血浆中TSLP、IL-4和IL-2水平。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儿h MPV总检出率为2.75%,2010年检出率最高,春季检出率最高,秋季检出率最低,每年的2月至5月为h MPV检出高峰%,5岁以内检出率较高。单纯h MPV感染且伴有喘息的肺炎患儿血浆中TSLP及IL-4水平明显高于h MPV感染非喘息患儿以及非h MPV感染喘息患儿(P均<0.05)。结论:苏州地区各年度h MPV检出率有所波动,5岁以内儿童检出率较高,春季检出率最高。h MPV感染后可引起TSLP表达增强,可能与Th2细胞免疫亢进及喘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偏肺病毒 流行病学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9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黎明 季伟 王宇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6 40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 目的:研究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6 40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SA培养、分离,观察并总结其呼吸道SA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果:6 404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到301株SA,总分离率4.7%,其中MRSA为33株占9.6%。2006、2007、2008、2009年SA年度检出率分别为3.7%(59/1 597)、4.1%(64/1 570)、5.1%(87/1 698)、5.9%(91/1 539),4年年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05)。<1岁组检出率最高。S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苯唑西林6.8%~13.2%、青霉素86.4%~96.9%、红霉素52.5%~72.9%、克林霉素15.3%~28.5%、复方新诺明11.5%~16.9%、万古霉素0%、庆大霉素0%~3.4%、环丙沙星0%~3.1%、利福平0%~6.8%。结论:SA是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细菌病原之一,婴儿感染多见。分离株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而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利福平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2014年苏州市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流行及临床特征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骆亚丽 陈正荣 +2 位作者 张新星 王淑会 季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80-485,496,共7页
目的:了解2005年—2014年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方法对2005年11月—2014年12月6,174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MP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特点及症状体征、... 目的:了解2005年—2014年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方法对2005年11月—2014年12月6,174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MP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特点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肺内外并发症等临床特征。结果2005年11月—2014年12月MP感染总阳性率为32.04%(6,174/19,270),2009年、2013年两次流行高峰,阳性率分别为41.66%、39.53%。前五年(2006年—2010年)阳性率为31.65%,近四年(2011年—2014年)为3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春、夏、秋、冬MP阳性率分别为25.98%、37.76%、35.44%、28.95%;2009年夏季MP阳性率最高,为54.07%。男女阳性检出率之比为1:1.30。学龄儿童阳性率为61.51%,明显高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2009年学龄儿童阳性率高达80.19%。2011年—2014年MP感染住院患儿胸片表现为大片实变、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病例明显多于前五年。近四年重症支原体肺炎发生率为13.15%,明显高于前五年的3.78%。结论苏州地区4年出现一次MP流行高峰,发病率无明显上升趋势,夏秋季为高发季节。近四年MP感染住院患儿肺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凤国 冯建国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了解苏州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用OlympusAu 40 0 (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门诊3 5 0例体检儿童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本地区儿童血清中Ca、P、Mg、Cu、Fe、Zn含量依次为:(2 .3 4±... 为了解苏州市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用OlympusAu 40 0 (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门诊3 5 0例体检儿童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本地区儿童血清中Ca、P、Mg、Cu、Fe、Zn含量依次为:(2 .3 4±0 . 1 4)mmol/L、(1 .5 8±0 . 2 3 )mmol/L、(0 .89±0 . 1 1 )mmol/L、(2 4. 62±5 .0 5 ) μmol/L、(1 5 . 0 2±5. 63 ) μmol/L、(2 0 . 86±5 . 74) μmol/L。男、女儿童间Ca、P、Mg、Cu、Fe、Zn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 . 1 0 ) ;在不同年龄组间,Mg、Zn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 . 1 0 ) ,Ca、P、Cu、Fe含量差异显著(P值均<0 .0 1 ) ;Fe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C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清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类博卡病毒混合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香萍 王宇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7-9,共3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类博卡病毒(hBoV)混合感染的情况及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8 711例,收集鼻咽分泌物,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人类博卡病毒(hBoV)混合感染的情况及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2015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8 711例,收集鼻咽分泌物,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 MPV)、人类鼻病毒(hRV),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7种常见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InfB、副流感病毒1型(PinfⅠ)、PinfⅡ、PinfⅢ、腺病毒(ADV)。结果:8 711例标本中,hBoV阳性358例(4.11%)。358例hBoV阳性患儿中,92例(25.70%)存在混合感染,常见混合的病原为hRV、RSV和PinfⅢ。与单纯hBoV感染患儿相比,hBoV混合感染患儿月龄小(15.8个月vs 20.3个月)、入院前病程长(12.1 d vs 9.5 d)、喘息发生率高(63.04%vs 48.12%)(P均<0.05),但两组患儿气促、呼吸困难、紫绀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苏州地区儿童hBoV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但混合感染并不加重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人类博卡病毒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新版核查要点浅析某儿童医院临床试验质控常见问题
16
作者 邹亚茹 金慧臻 +1 位作者 杜娆 毛晨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与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试验机构质控中发现的问题。方法: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最新发布的核查要点对2021年1月-2023年6月机构质控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归类。结果:本机构临床试验项目质控中... 目的:分析与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试验机构质控中发现的问题。方法: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最新发布的核查要点对2021年1月-2023年6月机构质控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归类。结果:本机构临床试验项目质控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人员资质文件收集、知情同意书签署、异常值评判、试验数据记录等方面。结论: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研究者和申办方均应履行各自职责,对试验质量全程把关,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保证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质控 核查要点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5年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鼻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丹 王宇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病毒(hRV)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儿童,应用RT-PCR方法检测hRV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人类偏肺病毒...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病毒(hRV)感染的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儿童,应用RT-PCR方法检测hRV和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人类偏肺病毒、人类博卡病毒、痰肺炎支原体DNA、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痰培养检测细菌;同时收集苏州地区有关气象资料,采用直线回归和逐步回归法研究hRV感染流行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5 994例患儿中,病原检出率排在前3位分别为肺炎支原体(34.37%)、呼吸道合胞病毒(11.09%)、hRV(10.78%)。hRV秋季检出率(13.32%)高于其他季节。hRV常见混合感染的病原依次为:肺炎支原体(30.96%)、肺炎链球菌(10.84%)、人类博卡病毒(6.66%)。气候温度与hRV检出率呈正相关(β=0.499,t=2.112,P=0.043)。结论:hRV是引起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体之一。苏州地区hRV感染的流行季节在秋季。hRV常见混合感染的病原是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人类博卡病毒。气候因素尤其是气温与hRV检出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鼻病毒 流行特征 气候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2011-2019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佳慧 田健美 +1 位作者 孔小行 成芳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病原构成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培养结果,总结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535例患儿中,162例脑脊液细菌培养...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病原构成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培养结果,总结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535例患儿中,162例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0.3%;菌种主要为肺炎链球菌42株(25.9%)、无乳链球菌39株(24.1%)、大肠埃希菌36株(22.2%)等。>1~3岁组阳性率为53.6%,均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均<0.05)。革兰阴性杆菌组的患儿年龄与革兰阳性球菌组、革兰阳性杆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越容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新生儿组以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29 d~1岁组病原种类较多,多见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而>1岁患儿以肺炎链球菌为主。脑脊液培养前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儿细菌检出阳性率低于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儿(P<0.05)。药敏试验显示,肺炎链球菌及无乳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达10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为85.7%;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66.7%、53.8%、38.7%,对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100%。结论: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苏州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不同年龄组患儿检出的细菌构成不同,临床应根据脑脊液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5年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与耐药监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凯乐 邵雪君 +7 位作者 张锡彦 陶云珍 薛建 单玮 刘长鹏 徐鑫鑫 赵根明 张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9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目的监测和分析江苏省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SP)的血清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生素应用及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2015年就诊儿童中分离的SP 250株,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实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监测和分析江苏省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SP)的血清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生素应用及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2015年就诊儿童中分离的SP 250株,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实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结果侵袭性菌株常见血清型为6B、14、19A和19F,非侵袭性菌株为19F、23F、6B、6A、19A和14。侵袭性菌株的PCV13血清型覆盖率(91.8%)和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侵袭性菌株,疫苗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疫苗血清型菌株。血清型19F数量及耐药率均高于其他血清型。结论苏州市儿童PCV13疫苗血清型覆盖率高,提示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对耐药菌株的传播也有积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血清型 疫苗 耐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工业园区2-7岁儿童肥胖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甜 汪健 +3 位作者 唐叶枫 李萍 张芳 李远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53-454,465,共3页
目的 了解苏州市工业园区2~7岁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工业园区体检的7所幼儿园2~7岁的65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骨密度和血生化指标,根据199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布的《1995年九市城郊七... 目的 了解苏州市工业园区2~7岁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工业园区体检的7所幼儿园2~7岁的65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骨密度和血生化指标,根据1998年首都儿科研究所发布的《1995年九市城郊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为标准,对苏州市工业园区儿童超重肥胖状况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经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657名学龄前儿童中,总超重率为26.8%,其中男童为27.6%,女童为25.8%;总肥胖发病率为25.1%,其中男童为26.5%,女童为23.5%.男童的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童.经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儿童骨密度要高于正常儿童(P〈0.05),且骨密度与肥胖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苏州市工业园区儿童超重率、肥胖率较高,且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会引起骨密度及生化指标发生异常.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肥胖干预工作,控制儿童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重 肥胖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