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说花东氏族所用卜甲的来源
1
作者 晁福林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花东氏族占卜所用龟甲,其上有一些记事刻辞,这些刻辞有的明确记载了贡献此龟甲的邦族,如屰、■、疾、宁、庚、史、周等。这些贡献龟甲者或为商王朝之大臣,或是与商王朝有关系的邦族,但均与花东氏族无直接联系,由此可以推测这些龟甲当来... 花东氏族占卜所用龟甲,其上有一些记事刻辞,这些刻辞有的明确记载了贡献此龟甲的邦族,如屰、■、疾、宁、庚、史、周等。这些贡献龟甲者或为商王朝之大臣,或是与商王朝有关系的邦族,但均与花东氏族无直接联系,由此可以推测这些龟甲当来源自商王朝的收存。这就为花东氏族与王朝关系的密切提供了一个旁证。花东氏族虽然没有进献龟甲和卜骨给商王朝,但却因其与王室关系密切而可以取用商王朝所收存的龟甲,对于说明花东氏族族长“子”的身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东氏族 龟甲 占卜 记事刻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人“因声求义”的二元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甘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清儒的"因声求义",包含了异体同词与异词同源两个层次的研究成果。它们的形成与汉字记录汉语有关。异体同词的研究成果可构成词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异体同词 异词同源 因声求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辟”字词族 被引量:2
3
作者 查中林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12,共7页
本文从词义引申发展导致文字孳生词语分化的角度,分析了“辟”字和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认为“辟”所表示的律法具有判分义,引申而有劈分义、推排义、偏邪义、盘旋义,进而分化孳生出一批以“辟”为声符的形声字,成为一个通常称为“同... 本文从词义引申发展导致文字孳生词语分化的角度,分析了“辟”字和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认为“辟”所表示的律法具有判分义,引申而有劈分义、推排义、偏邪义、盘旋义,进而分化孳生出一批以“辟”为声符的形声字,成为一个通常称为“同源的古今字”的词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引申 词语分化 文字孽生 词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族字补析——《试析“婴”及〈说文解字〉中的“婴”族字》续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雍淑凤 雍晓燕 +1 位作者 史国东 杨运 《巢湖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剖析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婴、缨、瘿、瘿、鹦、嘤、樱7个"婴"族字,写成了《试析"婴"及〈说文解字〉中的"婴"族字》一文,发表在《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第1... 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剖析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婴、缨、瘿、瘿、鹦、嘤、樱7个"婴"族字,写成了《试析"婴"及〈说文解字〉中的"婴"族字》一文,发表在《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上。在此基础上,本文补析、论证《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璎、巊、撄、孾、孆、蠳、瀴等22个"婴"族字,论证它们是以本义"妇女戴的颈饰"或特定引申义"环绕、缠绕(于颈)"、"小、弱"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玉"、"山"、"手"、"子"、"女"、"虫"、"水"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并把这些"婴"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族字 母文 外化符号 《说文解字》 《汉语大字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得声字试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荣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73-76,80,共5页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分"得声的80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50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30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分"族字...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分"得声的80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50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30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分"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联系同族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符示源 源义素 同族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卑”得声字试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荣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1-54,88,共5页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卑”得声的62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49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13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卑”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卑”得声的62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49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13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卑”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联系同族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符示源 源义素 同族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肖”得声字试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荣华 《新余高专学报》 2011年第1期62-65,共4页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肖"得声的55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41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14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肖"族字...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肖"得声的55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41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14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肖"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联系同族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符示源 源义素 同族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婴”及《说文解字》里的“婴”族字
8
作者 雍淑凤 雍晓燕 杨运 《巢湖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6-91,共6页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的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的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相一致的。本文分析了"贝"和"賏"、"婴"三个字,并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7个"婴"族字,是以本义或特定引申义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而且更加有力的佐证了"右文说"的正确性、声符示源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族字 母文 外化符号 说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氏家训》简缩式双字格现象及成因
9
作者 李小平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4-27,67,共5页
词语简缩是自先秦至现代汉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词语的简缩也主要是将多音词或短语简缩为双音词。《颜氏家训》的词语简缩主要有人名、官名、书名的简缩,引言用事的简缩和佛教词语的简缩三类。这些简缩式双字格... 词语简缩是自先秦至现代汉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词语的简缩也主要是将多音词或短语简缩为双音词。《颜氏家训》的词语简缩主要有人名、官名、书名的简缩,引言用事的简缩和佛教词语的简缩三类。这些简缩式双字格一部分已经成为常用词,还有一部分尚未成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汉语词汇本身的双音化发展外,我们认为主要是受骈文和佛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简缩式双字格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婴”及其字族 被引量:2
10
作者 雍淑风 雍晓燕 +1 位作者 史国东 杨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1-20,共10页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相一致的。分析了"贝"和"賏"、"婴"三个字,并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缨、璎、巊、撄、孾、孆、鹦、蠳、嘤、樱、瀴等近30个"婴"族字,是以本义"妇女戴的颈饰"或特定引申义"环绕、缠绕(于颈)"、"小、弱"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糸"、"玉"、"山"、"手"、"子"、"女"、"鸟"、"虫"、"口"、"木"、"水"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而且更加有力地佐证了"右文说"的正确性,声符示源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汉字 “婴”族字 母文 外化符号 汉语大字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词频统计的《颜氏家训》儒家思想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丽娜 蒋永福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39,共7页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涉及内容相当广泛,但主要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运用图书情报学中的词频统计方法以及知识图谱表示方法对《颜氏家训》进行词频分布规律分析,揭示出《颜氏家训》儒家思...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涉及内容相当广泛,但主要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运用图书情报学中的词频统计方法以及知识图谱表示方法对《颜氏家训》进行词频分布规律分析,揭示出《颜氏家训》儒家思想旨趣:重视早教,由外向内的胎教思想;威严有慈,严慈相济的教子观念;知书达礼,君子慎交的处世法则;博学务实,不耻下问的求知态度;勤俭节约,俭而不吝的生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儒家思想 词频统计 共词分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蜾扁音韵训诂补考
12
作者 张晓春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笔者在研究《蜾扁音韵训诂》的基础上再作补考一文,试图通过历史学、考古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对“蜾扁”音义形的语源关系作进一步考察,同时我们还要把它与氏族人类学和氏族系谱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其目的就在于着力恢复蜾扁文字... 笔者在研究《蜾扁音韵训诂》的基础上再作补考一文,试图通过历史学、考古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对“蜾扁”音义形的语源关系作进一步考察,同时我们还要把它与氏族人类学和氏族系谱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其目的就在于着力恢复蜾扁文字历史的本来面目,以便促进蜾扁文字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蜾扁文字 氏族谱系学 音韵训诂学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蜾扁音韵训诂补考
13
作者 张晓春 《怀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8-105,共8页
在研究前文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历史学、考古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对蜾扁音义形的语源关系作进一步考察,同时我们还要把它与氏族人类学和氏族谱系学有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其目的就在于着力恢复蜾扁文字历史的本来面目,以便促进蜾扁文字文化... 在研究前文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历史学、考古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对蜾扁音义形的语源关系作进一步考察,同时我们还要把它与氏族人类学和氏族谱系学有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其目的就在于着力恢复蜾扁文字历史的本来面目,以便促进蜾扁文字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蜾扁文字 氏族谱系学 音韵训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流行语“狂”族词的类词缀化现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83-86,101,共5页
本文根据“自恋狂”“自拍狂”“虐待狂”等词的流行,主要关注“狂”族词类词缀化的现象。通过具体分析,发现“X狂”结构中的“狂”具有意义虚化、构词定位、功能类化、组合能力强这几个类词缀的语法特点,因而可判定为类词缀。
关键词 “狂”族词 类词缀化 流行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翘舌音字族研究
15
作者 郝翠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9-,71,共2页
本文主要利用《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约注》、《广韵》等对"多"、"召"族字进行考释,从而发现"多"族字含有"张大"义;"召"族字含有"告诉"义,"动态"义。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柳湾陶器符号与普米族刻划符号及纳西东巴文之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青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在青海柳湾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墓葬彩色陶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100多种类似于文字的符号。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这种文字与汉民族文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字不属于同一种符号体系,但却可以在古羌后裔的纳西族东巴文以及普米族刻划符号中找到... 在青海柳湾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墓葬彩色陶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100多种类似于文字的符号。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这种文字与汉民族文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字不属于同一种符号体系,但却可以在古羌后裔的纳西族东巴文以及普米族刻划符号中找到许多类似的特征,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从民族迁徙史以及语言文化的接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羌人中已经流行着一种记事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湾陶器符号 普米族刻划符号 纳西东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年”词族看词汇与文化的互动
17
作者 王菲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4-96,共3页
"年"作为现代汉语一个基本词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具有了丰富的义项。"年"及"年"词族的民族文化内涵甚为丰厚。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年"放到词族中进行考察,联系古今,对其... "年"作为现代汉语一个基本词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具有了丰富的义项。"年"及"年"词族的民族文化内涵甚为丰厚。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年"放到词族中进行考察,联系古今,对其意义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求词汇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词族 词汇意义 文化内涵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忌语与马来西亚汉语教学
18
作者 姜兴鲁 洪锭发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第9期25-30,共6页
人们对于不愿意提及和使用的词语,转用另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的就是禁忌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马来西亚,禁忌语产生的主要因素有畏惧灾祸、避俗求雅、婉言人短及等级观念等,其种类包括凶祸性禁忌语、猥亵性禁忌语、亵渎性禁忌语及称... 人们对于不愿意提及和使用的词语,转用另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的就是禁忌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马来西亚,禁忌语产生的主要因素有畏惧灾祸、避俗求雅、婉言人短及等级观念等,其种类包括凶祸性禁忌语、猥亵性禁忌语、亵渎性禁忌语及称谓禁忌语。相比较而言,华族的禁忌语比巫族要多,主要是因为华族的求福心理更强些。本文分析了马来西亚不同民族的禁忌语,对完善马来西亚汉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忌语 马来西亚 华族 巫族 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堇”字本义及同族字考释
19
作者 赵玉艳 《新余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7-99,共3页
"堇"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黏土也",分析为形声字,一直存在争议。从古文字角度,结合先民社会生活,对以"堇"为声符的同族字进行考释,探析"堇"字的本义,考察其引申义,得出"堇"从不同... "堇"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黏土也",分析为形声字,一直存在争议。从古文字角度,结合先民社会生活,对以"堇"为声符的同族字进行考释,探析"堇"字的本义,考察其引申义,得出"堇"从不同角度进行引申孳乳,显示了"堇"字族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本义 引申义 同族字 《说文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冥”及其字族探究
20
作者 李三梅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9-42,共4页
依据蔡永贵先生的“母文表义”理论,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21个以“冥”得声的字加以分析,发现鄍、熐、礻冥、榠只是以“冥”为声符而意义与之无关,其余17个字皆是以引申义为“昏暗、迷茫”“蒙覆、隐藏”“渺小”的“冥”为母文,加... 依据蔡永贵先生的“母文表义”理论,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21个以“冥”得声的字加以分析,发现鄍、熐、礻冥、榠只是以“冥”为声符而意义与之无关,其余17个字皆是以引申义为“昏暗、迷茫”“蒙覆、隐藏”“渺小”的“冥”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氵、日、忄、山、色、目、巾、手、土、页、竹、冫、见、女、虫、艹、犭”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出来的“母文外化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冥”族字 母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