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iew of the No.1148 Ramsar Site on the Ordos upland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1
作者 何芬奇 任永奇 白秀芳 《Chinese Birds》 2010年第1期80-81,共2页
The Taolimiao-Alashan Nur (T-A Nur), of about 10 km2 a brackish lake located on the Ordos upland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hina, used to
关键词 No.1148 Ramsar Site the Ordos upland western inner mongol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gin and chronology for hornblende gabbroic intrusions in Urad Zhongqi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2
作者 WANG Yingde SUN Fengyue +3 位作者 WANG Li ZHANG Gengxin LIU Jinlong Huo Liang 《Global Geology》 2015年第2期88-97,共10页
The Urad Zhongqi mafic intrusions crop out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are dominated by hornblende gabbro.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 mafic pluton was emplaced in the Early Permian(272 ± 3Ma... The Urad Zhongqi mafic intrusions crop out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are dominated by hornblende gabbro.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 mafic pluton was emplaced in the Early Permian(272 ± 3Ma).The hornblende gabbro rocks have low concentrations of Si O2,high total Fe2O3,Mg O,Ni,Co,Sc and Cr.Th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lective enrichment of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 and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and depletion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e.g.Nb,Ta,Zr,Hf,P and Ti).It suggests that they formed from a primary magma generat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lithospheric mantle material had been previously modified by subduction-related fluids.According to the geochemical data and the geology of the region,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Early Permian hornblende gabbroic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formed in a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nblende gabbro western inner mongolia Paleo-Asian Ocean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se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3
作者 Zhao Yanhong Jia Xiy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1期89-99,共11页
The terrain of Inner Mongolia is long and narrow,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The South China crustal velocity model and Inner Mongolias optimal crustal velocity model 2015 cannot fully meet the ear... The terrain of Inner Mongolia is long and narrow,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 The South China crustal velocity model and Inner Mongolias optimal crustal velocity model 2015 cannot fully meet the earthquake location requirements of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the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s produced by Inner Mongolia Seismic Digital Network from 2009 to 2016,the initial model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linear fit of the seismic phases and the converted travel time curve. The Hyposat results of 225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were scanned using this model,and the velocity model for western Inner Mongolia was determined as follows: V1= 6. 06 km/s;VPb= 6. 61 km/s; Vn= 8. 12 km/s; H1= 30 m; and the Moho depth H = 44 km. Comparison of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new model and the reference model shows that the residual error of the new model and the mean deviation of the epicenter location have obviously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mongolia Region South China CRUSTAL VELOCITY MODEL Optimal CRUSTAL VELOCITY MODEL of 2015 western inner mongolia CRUSTAL VELOCIT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oment Magnitude of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Located in the Inner Mongolia Region
4
作者 Liu Fang Zhang Fan +1 位作者 Li Bin Na R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1期53-63,共11页
Based on digital seismic waveform data from Inner Mongolia Digital Seismic Network,the source spectrum parameters of 182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from January,2009to September,2016 are derived,and the seismic mo... Based on digital seismic waveform data from Inner Mongolia Digital Seismic Network,the source spectrum parameters of 182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from January,2009to September,2016 are derived,and the seismic momentmoment magnitude MW of the earthquakes are calculated.The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drop and magnitude are obtained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It is clear that incorporating the moment magnitude into the seismic quick report catalog and the official earthquake catalog can enrich earthquake observation report content,thus providing better service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and earthquake scientif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MOMENT MAGNITUDE Seismic MO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农区鼠类监测系统效能评价指标及总体评估初探
5
作者 郭承德 秦萌 +8 位作者 韩立亮 刘宝玉 苏元红 肖彩虹 阿拉塔 蔺永生 段锐 王登云 乔靖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西部农区基于智能物联网鼠类监测系统效能评价指标,并对鼠类智能监测效能进行总体评估。方法采用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 4.0系统监测鼠类,提出智能终端系统覆盖率、运行时间保证率、待机时间适合率,作为监测系统效能评价的3... 目的探讨内蒙古西部农区基于智能物联网鼠类监测系统效能评价指标,并对鼠类智能监测效能进行总体评估。方法采用智能物联网终端VIMS 4.0系统监测鼠类,提出智能终端系统覆盖率、运行时间保证率、待机时间适合率,作为监测系统效能评价的3个主要指标,在不同终端、各县(旗)、各风险等级地区3个主要水平上,应用Excel 2016、SPSS 19.0等软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以3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效能总体值,并作为智能监测效能总体评估指标。3个评价指标以及效能总体值在0~100%都以四等分划分,5分制评分。首次提出待机时间适合率概念。结果智能终端覆盖率总体平均值得分5分,等级:优;运行时间保证率得分2分,处于较差水平;待机时间适合率得分2.50分,良-好中间状态。结论鼠类智能监测效能总体评估得分3分,好,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鼠类 智能物联网 监测 内蒙古西部 效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文冠果栽培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闫茂林 白立东 +5 位作者 曹恭祥 杨慧君 崔全友 李星 刘新前 季蒙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45-47,63,共4页
文冠果作为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从种子处理、育苗地选择、育苗、水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文冠果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文冠果的大规模种植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冠果 栽培管理 内蒙古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7月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涝—旱转折事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炜 赵艳丽 +2 位作者 高晶 李林惠 王慧敏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且呈前期偏多、后期偏少的涝—旱转折性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环流分布差异和影响系统间的配置对进一步做好内蒙古汛期降水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内蒙古116站逐日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130项气... 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明显偏少,且呈前期偏多、后期偏少的涝—旱转折性分布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环流分布差异和影响系统间的配置对进一步做好内蒙古汛期降水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内蒙古116站逐日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130项气候指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分析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涝-旱转折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1)2022年7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量严重偏少,为该地区199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少、气象干旱最为严重。(2)7月1—11日降水相对偏多,冷空气路径偏北且强度较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北、偏西,冷暖空气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交绥,加之这一时段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内蒙古中西部位于急流轴以南,有利于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发展。7月12—31日降水明显偏少,环流经向度加大,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南且强度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位置明显偏南,不利于水汽输送,加之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内蒙古中西部位于急流轴以北,不利于高层辐散和上升运动发展;7月中旬后期至下旬高空西风急流南北向扰动偏强有利于激发东亚—西北太平洋经向遥相关波列,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导致降水偏少。(3)日本海至北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海温异常是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多寡的重要外强迫信号之一。2022年7月该海区海温异常偏高,其上空激发的气旋式环流减弱了南方暖湿水汽的经向输送,是导致内蒙古中西部降水由涝转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2022年7月 涝-旱转折 气象干旱 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山地沙被空间格局及其植被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国周 裴浩 +2 位作者 苗百岭 温文杰 贾成朕 《内蒙古气象》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内蒙古西部区山地广泛分布着沙被景观,但目前学者们对于山地沙被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山地沙被的动态、特性、功能和空间格局也还认识不足。文章采用卫星遥感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内蒙古西部贺兰山、狼山和雅布赖山的山地沙... 内蒙古西部区山地广泛分布着沙被景观,但目前学者们对于山地沙被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山地沙被的动态、特性、功能和空间格局也还认识不足。文章采用卫星遥感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内蒙古西部贺兰山、狼山和雅布赖山的山地沙被空间格局、斑块数量和植物群落特征等进行了普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狼山和雅布赖山山地沙被覆盖比分别为4.68%、10.61%和24.40%,表现为越接近较大规模沙漠,山地沙被的覆盖比越大。大多数山地沙被与上游沙源地沙漠间存在地表沙被连续性,在距上游沙源地较近处的山坡、沟谷分布较多;距上游沙源地相对较远处,山地沙被具有在山谷集中分布且在相对宽阔的沟谷堆积的格局;仅有少量山地沙被呈孤岛状存在于山地基岩之上。从空间连通性上看,山地有效阻碍了沙物质向东南方向的移动;但有些区域的上游沙物质已覆被到了山谷和山坡,形成了特殊的山地沙被景观,有些区域的沙被甚至翻越了整个山地,构成了两大沙漠间的连接带。另外,山地沙被空间分布范围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对稳定。从气候和植被的角度看,贺兰山、狼山西段、雅布赖山的山地沙被属于沙漠性质,狼山东段及中段的山地沙被属于沙地性质。山地沙被上的植物群落具有沙被植物群落和山地砾化山坡植物群落的双重特征,但更倾向于沙被植物群落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西部贺兰山、狼山和雅布赖山的生态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和灾害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 山地沙被 空间格局 植被特性 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臭氧污染环流分型及典型个例分析
9
作者 杨红子 张小玲 +2 位作者 王佳 张莉 赵雯涛 《干旱气象》 2024年第5期767-775,共9页
为明确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臭氧(O_(3))污染的天气形势分型及气象要素阈值,采用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obliquely rotated Principal Components in T-mode,PCT)对2015—2021年该地区6个盟市的O_(3)污染过程进行了地面及高空环流形势分析,... 为明确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臭氧(O_(3))污染的天气形势分型及气象要素阈值,采用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obliquely rotated Principal Components in T-mode,PCT)对2015—2021年该地区6个盟市的O_(3)污染过程进行了地面及高空环流形势分析,并结合典型O_(3)污染个例,探讨了天气形势、气象要素与O_(3)污染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O_(3)污染过程在500 hPa环流场中可分为3种类型:脊前西北气流型、平直西风型、高压脊型;在海平面气压场中可分为4种类型:均压场型、低压控制型、高压南部型、低压前部型。环流配置可分为5种类型:高压脊—均压场型、脊前西北气流—低压控制型、平直西风—高压南部型、脊前西北气流—低压南部型、脊前西北气流—均压场型。阿拉善、乌海地区O_(3)超标主要为平直西风—高压南部型,而其他城市多为脊前西北气流—低压控制型。这两种大气环流配置是发生O_(3)污染的主要气象条件。典型区域性O_(3)污染通常发生在特定大气环流形势下,边界层存在逆温层时,逆温强度越强,垂直扩散条件越差,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气象要素如地面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对O_(3)污染均有影响。在干燥地区如阿拉善、乌海和巴彦淖尔,O_(3)质量浓度超标时,最高气温通常不低于30℃,日照时数不少于10 h;而相对湿润地区如鄂尔多斯、包头和呼和浩特,O_(3)质量浓度超标时,最高气温通常不低于27℃,日照时数不少于8 h。此外,当风向为西南、南、东南,风速为2.0~5.0 m·s^(-1)时,易发生O_(3)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O_(3)污染 环流客观分型 个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Lg波衰减及场地响应特征研究
10
作者 贾昕晔 白少奇 +2 位作者 贾彦杰 刘芳 娜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基于Lg波谱比与台站场地响应联合反演的方法,选取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及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ML≥2.8地震事件78次,开展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震波衰减和场地响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分向衰减参数分别为Q_(UD)(f)=372·f^(0.54... 基于Lg波谱比与台站场地响应联合反演的方法,选取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及邻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ML≥2.8地震事件78次,开展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震波衰减和场地响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分向衰减参数分别为Q_(UD)(f)=372·f^(0.54),Q_(EW)(f)=287·f^(0.59),Q_(NS)(f)=382·f^(0.43)。分析34个台站场地响应可得,EKH、 BYT、 HYS台站在1~7 Hz频段内有明显放大效应,BHS、 XLT、 RLT台站在1~3 Hz频段有明显放大效应,可能与台站所处复杂的地质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 LG波 衰减参数 场地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沙漠砂支撑力学性能及压裂工程意义
11
作者 陈立超 张典坤 +2 位作者 吕帅锋 肖宇航 王生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7-143,共7页
深层非常规油气压裂裂缝开度小,闭合应力高,资源效益开发对石英砂颗粒的支撑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摸清强压缩荷载下砂颗粒形变破碎和承载性能演化规律以及主控因素,本工作针对内蒙古西部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沙漠砂,利用自制加载... 深层非常规油气压裂裂缝开度小,闭合应力高,资源效益开发对石英砂颗粒的支撑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摸清强压缩荷载下砂颗粒形变破碎和承载性能演化规律以及主控因素,本工作针对内蒙古西部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沙漠砂,利用自制加载装置对砂颗粒开展压缩实验,得到加载载荷-位移关系特征,据此分析砂颗粒压缩下的变形破碎规律及支撑表现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沙漠砂压缩下位移-载荷曲线包括机械压实阶段、孔隙压缩阶段及弹性变形阶段,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砂颗粒的离散状态、点接触状态和面接触状态,随着颗粒接触面积增大其承载能力快速提升;(2)砂颗粒的压实阶段划分及承载能力主要受颗粒粒径和颗粒边界形态的控制,颗粒粒径越小、颗粒边界棱角剧烈,颗粒承载能力更强,其压缩中机械压实阶段和孔隙压缩阶段更短;(3)压缩下细粒砂以矿物面接触形式为主,矿物间接触面积大,力链发育且链长短,协调外部荷载能力强,削弱应力集中,降低砂颗粒破碎率,提升颗粒整体支撑表现,适宜作为深层压裂裂缝充填支撑材料;(4)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综合颗粒粒径、颗粒边界棱角发育程度的支撑剂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圆球度低的棱角发育砂颗粒通过卯榫效应增强整体性,深层裂缝支撑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压裂裂缝 砂颗粒 压缩作用 颗粒粒度 颗粒形态 支撑表现 内蒙古西部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电力交易体系及其在蒙西地区的建设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跃龙 辛力 +3 位作者 赵建平 王海利 张晗星 蔡元纪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4年第5期3-12,共10页
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绿色电力交易体系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绿色电力市场的基本框架和交易情况,以及发电侧和用户侧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的典型模式,并分析了绿色电力在电力中长期及现货市场交易中存在的部分可再生能... 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绿色电力交易体系的发展情况。总结了绿色电力市场的基本框架和交易情况,以及发电侧和用户侧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的典型模式,并分析了绿色电力在电力中长期及现货市场交易中存在的部分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权属不明确、绿证计量方式不适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绿证与能耗双控协调性不足等问题,以及绿电市场同碳市场之间的互动形式。最后介绍了蒙西地区单轨制电力市场的建设情况,并针对建设蒙西绿电交易体系时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完善绿电交易结算模式、优化分布式绿电交易机制、加强多体系机制联动等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电力交易 绿色证书 电力市场 蒙西地区 可再生能源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中西部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13
作者 刘亚娇 张保龙 赵宇新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11,共6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植被变化驱动机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趋势分析法、偏相关分析法和Hurst指数分析法探讨2002-2021年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西部年...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植被变化驱动机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趋势分析法、偏相关分析法和Hurst指数分析法探讨2002-2021年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西部年际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内蒙古中部偏高、西部偏低。(2)利用趋势分析与Hurst指数对NDVI未来变化趋势探究可知,持续增加、由增加转为减少、由减少转为增加、持续减少的区域分别占73.4%、16.0%、1.2%、9.2%。(3)研究区内NDVI与平均气温的平均偏相关系数是0.09,与降水量平均偏相关系数是0.37。(4)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西部86.72%的区域植被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中西部84.58%的区域植被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NDVI 植被 气候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北疆——民国时期西方人镜头中的内蒙古地区影像研究
14
作者 吉雅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6-51,共16页
民国时期,由于国外殖民势力的扩张,诸多西方人先后进入内蒙古地区考察、游访、探险。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一些西方人将影像作为重要的记录手段,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影像反映了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社会风貌,对研究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 民国时期,由于国外殖民势力的扩张,诸多西方人先后进入内蒙古地区考察、游访、探险。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一些西方人将影像作为重要的记录手段,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影像反映了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社会风貌,对研究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有较高参考价值,可以拓展我国的北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西方人 内蒙古地区 影像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场变化规律分析
15
作者 邵先胜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24年第3期10-14,36,共6页
内蒙古西部区域面积大、地理条件复杂、气候条件特殊,对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有重要影响,为了能真实客观地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选择在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作为观测点埋设温度传感器,持续观测具... 内蒙古西部区域面积大、地理条件复杂、气候条件特殊,对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有重要影响,为了能真实客观地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选择在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作为观测点埋设温度传感器,持续观测具有代表性的夏季和冬季路面结构内部温度。通过对沥青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实测数据深入分析,得出了路面结构层内的高、低温温度分布规律,基于数据统计回归建立了温度场模型,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地区 沥青路面 温度传感器 温度场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夏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6
作者 刘洁 杰尔格勒 《大众科学》 2024年第24期157-159,共3页
在气候变化的研究中,降水是一个核心要素。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67个1971—2018年这些具有连续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的站点,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这48年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距平、线性拟合、标准差分析、EOF方法... 在气候变化的研究中,降水是一个核心要素。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67个1971—2018年这些具有连续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的站点,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这48年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距平、线性拟合、标准差分析、EOF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夏季降水量总体分布不均匀,呈现“西北少东南多”的空间分布趋势,夏季降水具有周期性、年代际变化,48年间降水量总体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夏季降水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医融合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的架构与优化
17
作者 贺佳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36期105-109,共5页
该文从体医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构建与优化问题。通过对体医融合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阐述,该文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体医融合的背景下,... 该文从体医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构建与优化问题。通过对体医融合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阐述,该文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体医融合的背景下,借助问卷调查方法,该文揭示了体育教师在体育保健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如特定领域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医学和健康科学最新趋势的跟进不足等。基于这些发现,该文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提升其综合知识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推动当地体育教育的发展,搭建起体育科学与医学之间的知识桥梁,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健康与体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 内蒙古西部高校 体育教师 体育保健知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花钼矿床地质特征及Re-Os测年 被引量:37
18
作者 蔡明海 张志刚 +5 位作者 屈文俊 彭振安 张诗启 徐明 陈艳 王显彬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8,共5页
查干花钼矿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西部中蒙边境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大型规模隐伏矿床,区内辉钼矿化呈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古元古界宝音图群地层北东接触带部位,具斑岩型矿床特点。本文在对矿区矿化和蚀变特征初步... 查干花钼矿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西部中蒙边境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大型规模隐伏矿床,区内辉钼矿化呈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古元古界宝音图群地层北东接触带部位,具斑岩型矿床特点。本文在对矿区矿化和蚀变特征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辉钼矿Re-Os测年,获得模式年龄为(239.3±3.3)~(242.6±3.6)Ma,等时线年龄为(242.7±3.5)Ma,MSWD=0.77,187Os初始比值为-1±3ng/g,表明钼成矿时代为三叠纪,属印支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研究认为,内蒙古西部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内的查干花—查干德尔斯岩体周边为一钼多金属成矿区,并初步总结了该成矿区内钼多金属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特征 RE-OS测年 查干花钼矿 内蒙古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德尔斯钼矿床地质特征及Re-Os测年 被引量:27
19
作者 蔡明海 彭振安 +5 位作者 屈文俊 贺钟银 冯罡 张诗启 徐明 陈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查干德尔斯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西部中蒙边境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大型规模的隐伏矿床,辉钼矿化呈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在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具斑岩型矿床的特点。笔者在矿区成矿岩体、矿化和蚀变特征等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查干德尔斯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西部中蒙边境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大型规模的隐伏矿床,辉钼矿化呈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在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具斑岩型矿床的特点。笔者在矿区成矿岩体、矿化和蚀变特征等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辉钼矿Re-Os测年,获得模式年龄为(240.3±3.9)^(244.2±3.5)Ma,等时线年龄为(243.0±2.2)Ma〔MSWD=0.78,187Os初始值为(-0.3±2.4)〕,表明区内的钼成矿时代为三叠纪,属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笔者经研究认为,内蒙古西部中蒙边境地区的额济纳旗—乌拉特后旗—苏尼特左旗一线为一钼多金属成矿带,并初步总结了该成矿带内成矿岩体和钼矿床的特征及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特征 RE-OS测年 查干德尔斯钼矿 内蒙古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31
20
作者 聂凤军 江思宏 +2 位作者 侯万荣 刘翼飞 肖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70,共13页
从地质-构造单元上看,内蒙古中西部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区内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代表性矿床有常山壕(特大型)、朱拉扎嘎(大型)和赛音乌苏(中型)金矿床。金矿化大都在白云鄂博和渣尔泰裂... 从地质-构造单元上看,内蒙古中西部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区内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代表性矿床有常山壕(特大型)、朱拉扎嘎(大型)和赛音乌苏(中型)金矿床。金矿化大都在白云鄂博和渣尔泰裂谷带中元古界砂岩、粉砂岩、碳质板岩、千枚岩和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网脉状产出,并且与古生代侵入岩脉群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上述3处金矿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但是它们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形成机理大体相似,并且可与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超大型金矿床相对比。金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与古大陆边缘裂谷带构造-岩浆活动高峰期相吻合,其中海西期构造变形和岩浆侵位所诱发的热液活动是导致金矿床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矿床 浅变质岩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内蒙古中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