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ovel Current Control for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1
作者 Atsushi Umemura Rion Takahashi Junji Tamur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20年第2期78-89,共12页
In recent years, power gener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solution to the global warming problem. Among these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wind power generation is increasing. However, as t... In recent years, power gener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solution to the global warming problem. Among these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wind power generation is increasing. However, as the penetration level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increases, the low inertia and lack of synchronous pow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netrated power system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of the grid. The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provides the ability of virtual inertia and synchronous power to interconnected inverters. The interconnected inverter with the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ability uses, in general, PI control based current controller.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urrent-control method and compares it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proposed current control is a method that follows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model that changes every moment by solving the discrete-time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for each sampling time interval. The new method follow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therefore the reactive power fluctuation can be suppressed and the interconnected inverter will be down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nergy Generation State Feedback Electric Current control LINEARIZATION Techniques Discrete Time model FOLLOWING control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f Discrete-Time Optimum Current Controller for the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under Constraints
2
作者 Atushi Umemura Rion Takahashi Junji Tamura 《Smart Grid and Renewable Energy》 2020年第1期1-20,共20页
In recent years, power gener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has been increasing as a solution to the global warning problem. Wind power generation can generate electricity day and night, and it is relatively more... In recent years, power generation u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has been increasing as a solution to the global warning problem. Wind power generation can generate electricity day and night, and it is relatively more efficient among th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The penetration level of variable-speed wind turbines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interconnected wind turbines, however, have no inertia and no synchronous power. Such devices can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of the power grid system. One solution to stabilize such grid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s to provide emulated inertia and synchronizing power. We have proposed an optimal design method of current control for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al control method that can follow the virtual generator model under constrains. As a result,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can suppress the peak of the outpu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under instantaneous output voltage dr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nergy Generation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Electric Current control Optimal control Discreate-Time model Following control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相PMSM单相开路故障下简化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3
作者 周华伟 李龙彪 +2 位作者 胡越 陶涛 颜黎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8-1967,I0029,共11页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 单相开路故障的五相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采用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finite-control-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FCS-MPTFC)策略,存在转矩脉动大、价值函数的权重系数整定困难、迭代计算量大以及共模电压(commonmode voltage,CMV)高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简化FCS-MPTFC策略。首先,建立五相PMSM在单相开路故障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并分析CMV产生的机理。其次,以抑制3次谐波电流的原则合成等幅值虚拟电压矢量(virtual voltage vector,V^(3)),并将转矩和磁链价值函数等效转化为电压价值函数,同时采用无差拍控制思想计算出参考电压矢量,进而通过合理划分扇区,直接获得最优V^(3)。最后,选择方向相反的两个基电压矢量代替零矢量,以减小开路故障下的CMV。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抑制单相开路故障导致的转矩脉动、降低计算负荷和CMV、抑制电流谐波,而且具有优良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和磁链控制 虚拟电压矢量 开路故障 共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功率小型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双层MPC虚拟惯量控制策略
4
作者 许常昊 关伟东 +4 位作者 王越 张金帅 王鹏 周宁 尚博文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在配电侧发展微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有利于以更为环保的方式提升配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提出一种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双层模型预测控制(two lay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TLMPC)虚拟惯量控制策略。该策略包含一个标准层模型预测控制... 在配电侧发展微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有利于以更为环保的方式提升配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提出一种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双层模型预测控制(two lay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TLMPC)虚拟惯量控制策略。该策略包含一个标准层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和辅助层MPC,标准层MPC基于确定的系统预测模型,产生最小化的频率偏差信号,传递给辅助层MPC,而辅助层MPC考虑光伏的随机性,以跟踪标准层MPC预测的频率偏差为目标,同时产生功率和导叶控制信号。通过对含有全功率抽水蓄能机组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表明了所提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频率调节性能,有助于提升配电网的光伏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全功率变流器 虚拟惯量控制 调频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C的四足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
5
作者 刘畅 陈腾飞 +1 位作者 薛晨慷 周枫林 《机电工程技术》 2025年第5期40-45,64,共7页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领域中的仿生足机器人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四足机器人由于移动速度快、动作灵活等优点被广泛研究与应用。但是,在实现足式机器人能够行走运动的同时,足底打滑、足端速度不一致等现象导致整个机器人机体的稳定性与航向...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领域中的仿生足机器人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四足机器人由于移动速度快、动作灵活等优点被广泛研究与应用。但是,在实现足式机器人能够行走运动的同时,足底打滑、足端速度不一致等现象导致整个机器人机体的稳定性与航向控制依然存在问题。单纯依靠运动学对位置和轨迹进行控制和优化效果并不理想。为解决此问题,使用虚拟模型控制方法,由虚功原理简化了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模型。同时将位姿变换指令转化为腿部关节的力矩指令,实现整机控制。在不同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下探究机体的足端轨迹、偏航距离和质心高度的变化,并对机体的偏航位移和偏航角度进行分析。经过计算与仿真实验,在合理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条件下,机器人的行进和偏航距离与足端轨迹得到了改善,机身航向与机体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虚拟模型控制 机身航向 稳定行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馈线的高压孤岛微电网多矢量MPC策略
6
作者 王雪伟 张明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1-2132,I0007,共13页
高压孤岛微电网中,并联逆变器因输出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环流,影响系统传输效率和稳定性。该文基于等效馈线策略,结合外接电感和虚拟电感,合成自适应虚拟阻抗,用于动态调节输出阻抗匹配特性。为缓解传统PI控制响应速度慢的缺点,提出基于混... 高压孤岛微电网中,并联逆变器因输出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环流,影响系统传输效率和稳定性。该文基于等效馈线策略,结合外接电感和虚拟电感,合成自适应虚拟阻抗,用于动态调节输出阻抗匹配特性。为缓解传统PI控制响应速度慢的缺点,提出基于混合多矢量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两步加速预测方法,在提高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实时计算量。最后,通过负荷突变和负荷波动两种典型工况,对比分析传统电压电流双环控制与不同矢量MPC控制的环流和谐波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等效馈线策略的混合多矢量MPC两步加速预测控制在保留环流抑制效果的同时可提升谐波抑制能力,加快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微电网 等效馈线 自适应虚拟阻抗 混合多矢量模型预测控制 加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纺纱车间可视化管控系统开发及应用
7
作者 张保威 焦帅帅 江豪 《棉纺织技术》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纺纱车间生产过程可视化程度低以及车间管控依赖于现场人工巡视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纺纱车间可视化管控系统。首先,根据纺纱车间管控需求,构建了纺纱车间数字孪生系统总体架构,涵盖物理层、数据层、模型层和服务层。其... 针对纺纱车间生产过程可视化程度低以及车间管控依赖于现场人工巡视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纺纱车间可视化管控系统。首先,根据纺纱车间管控需求,构建了纺纱车间数字孪生系统总体架构,涵盖物理层、数据层、模型层和服务层。其次,为提高建模效率,采用场景树方式实现车间内各生产要素模型的快速构建;再次,通过对数据驱动技术的深入研究,实现车间多源、多维、多层数据的实时采集,完成可视化管控系统数据映射关联。最后,针对某纺纱车间开发了其纺纱车间可视化管控系统,实现了纺纱车间数据展示、车间漫游等可视化管控。系统应用表明:纺纱车间的管理效能明显提升,机台生产效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巡回时间减少了20%,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了15%。认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纺纱车间可视化管控系统可明显提升纺纱生产的管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系统 虚拟模型构建 纺织生产 可视化管控 数据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时代石油企业井控培训发展方向探讨
8
作者 王哲 郑伟 +2 位作者 杨欣雨 张帅 刘力宾 《海洋石油》 2025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工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对石油井控培训的影响非常巨大。目前国内井控培训还是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为了提升培...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工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对石油井控培训的影响非常巨大。目前国内井控培训还是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为了提升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该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国内外井控培训领域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井控培训的融合,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改变目前的授课模式,并激发学员的互动性。同时针对现状,该文也列举了目前遇到技术融合难、如何保障数据隐私与安全、培训成本与投资回报等问题和挑战。最后该文前瞻性地阐述了在大模型时代,石油企业井控培训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井控培训大模型人工智能体,开发智能化井控培训系统,打造因材施教的井控人才培养及管理平台,并且要主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为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为国家能源生产安全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井控培训 虚拟仿真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elica的虚拟远程实验室 被引量:5
9
作者 葛佳欢 朱善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5-588,共4页
为了弥补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介绍一种使用新型的、面向对象的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进行建模及仿真的电工电子虚拟远程实验室,并详述了其架构及远程实验的操作流程。构建两个子系统——模电实验系统及吹摆控制实验系统。通过... 为了弥补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介绍一种使用新型的、面向对象的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Modelica进行建模及仿真的电工电子虚拟远程实验室,并详述了其架构及远程实验的操作流程。构建两个子系统——模电实验系统及吹摆控制实验系统。通过调用Modelica标准模型库,实现了模电实验系统的建模;根据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对吹摆控制实验系统进行系统分解,利用Modelica编写每个模块的仿真模型,建立了可扩展的系统模型库,并基于该模型库实现了吹摆系统的构建。将两个子系统放在虚拟实验平台上仿真,仿真结果符合理论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远程实验室 modelICA 模拟电路实验系统 吹摆控制实验系统 虚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灵活资源的虚拟电厂频率响应特性建模方法
10
作者 石正 朱超 许寅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5,208,共8页
为适应直流受端区域电网的双高化发展趋势,针对虚拟电厂(VPP)辅助大电网进行紧急频率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灵活资源的VPP频率响应特性建模方法。设计了VPP参与紧急频率控制的“集中-分散式”分层控制架构。分析了多灵活资源的频... 为适应直流受端区域电网的双高化发展趋势,针对虚拟电厂(VPP)辅助大电网进行紧急频率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灵活资源的VPP频率响应特性建模方法。设计了VPP参与紧急频率控制的“集中-分散式”分层控制架构。分析了多灵活资源的频率响应特性,构建了VPP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及等值模型。基于逐步线性规划算法,提出一种VPP频率响应模型参数估计方法,以兼顾模型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基于PSD-BPA通过对三区域直流受端区域电网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参数估计结果具有保守性,能够防止在紧急频率控制决策中系统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紧急频率控制 频率响应模型 参数估计 多灵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虚拟轨道列车转向控制方法
11
作者 刘汉 侯成滨 +3 位作者 戴靖雯 沙睿芝 束展逸 罗茂臻 《微型电脑应用》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虚拟轨道列车是一种三编组、双铰接、全轴转向的胶轮列车,其转向控制器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状态,控制各轴转向角,以抑制铰接结构导致的后向放大效应,确保列车沿预设轨道行驶。由于列车采用全轴转向系统,存在多个输入和复杂的动力学约束,... 虚拟轨道列车是一种三编组、双铰接、全轴转向的胶轮列车,其转向控制器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状态,控制各轴转向角,以抑制铰接结构导致的后向放大效应,确保列车沿预设轨道行驶。由于列车采用全轴转向系统,存在多个输入和复杂的动力学约束,以及车厢间的运动干涉,普通乘用车的控制方法已不再适用。因此,转向控制器需考虑铰接式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实现各轴的协同控制。针对虚拟轨道列车的全轴转向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时变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以提高各种工况下的预测精度,确保转向的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鉴于动力学模型的高非线性程度,采用在工作点附近的在线线性化方法来加速求解。MATLAB与TruckMaker软件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的效果优于基于扩展阿克曼转向的方法,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相近,但计算速度更快。经过加速后,控制器能够实现20 Hz的控制频率,满足实时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全轴转向系统 虚拟轨道列车 在线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t plann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a quadruped robot
12
作者 Baoping WANG Renxi HU +1 位作者 Xiaodong ZHANG Chuangfeng HUAI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EI 2009年第2期207-211,共5页
We present a method for designing free gaits for a structurally symmetrical quadruped robot capable of performing statically stable, omnidirectional walking on irregular terrain. The robot's virtual model is construc... We present a method for designing free gaits for a structurally symmetrical quadruped robot capable of performing statically stable, omnidirectional walking on irregular terrain. The robot's virtual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a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applying virtual components at some strategic locations. The deliberative-based controller can generate flexible sequences of leg transferences while maintaining walking speed, and choose optimum foothold for moving leg based on integration data of exteroceptive terrain profil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show the gait's efficiency and system's stability in adapting to an uncertain ter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symmetry Quadruped robot Gait planning Intelligent control virtu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的直流微网多电力弹簧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自发 谭雅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2-2650,I0118,I0119,共11页
针对新能源接入、负荷投切所导致的直流微电网电压质量下降与系统呈现低惯性的问题,传统惯性控制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适应性降低,因此提出一种多直流电力弹簧(DC electric springs,DCESs)单元下的直流微网电压协同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分布... 针对新能源接入、负荷投切所导致的直流微电网电压质量下降与系统呈现低惯性的问题,传统惯性控制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适应性降低,因此提出一种多直流电力弹簧(DC electric springs,DCESs)单元下的直流微网电压协同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分布式一致性算法通过稀疏通信网络交换本地信息与相邻信息,求解全局母线电压平均值,并引入积分环节提高传统通信方式的收敛性。接着考虑系统负荷投切以及源侧功率波动导致的电压突变,基于DCES中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构建预测模型,令各DCES根据系统功率波动状态自适应求解最佳虚拟电容值,平滑直流母线电压,提升了动态响应速度,同时分析了系统电压的收敛性与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在随机波动负荷、实际光伏场景下从电压质量、即插即用性能、系统惯性3个方面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电压平稳的同时,具有更优的动态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电力弹簧 一致性算法 虚拟惯性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足机器人腾空跳跃的轨迹优化与控制方法
14
作者 张秀丽 赵浩宇 +1 位作者 吴佳宁 许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针对四足机器人难以跨越大尺寸障碍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生腾空跳跃的轨迹优化控制方法 .首先,对马里努阿犬的越障运动进行测试和仿生学分析,得到腾空跳跃的参考轨迹.其次,根据摩擦锥、轨迹平滑、运动学和动力学等约束条件,基于轨迹优... 针对四足机器人难以跨越大尺寸障碍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仿生腾空跳跃的轨迹优化控制方法 .首先,对马里努阿犬的越障运动进行测试和仿生学分析,得到腾空跳跃的参考轨迹.其次,根据摩擦锥、轨迹平滑、运动学和动力学等约束条件,基于轨迹优化的方法对仿生参考轨迹进行离线优化,生成四足机器人的期望跳跃轨迹,得到跳跃所需的足端位置、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序列.再次,设计分阶段的跳跃控制器,采用关节和质心PD(Proportional Derivative)的组合控制策略,实现对期望跳跃轨迹的跟踪,采用变刚度虚拟模型控制实现对落地姿态的调整和足底力的缓冲.最后,在Webots仿真环境中完成了1 m高度的自由落地和跳跃0.75 m高度桌子的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轨迹优化与控制算法能够使四足机器人跳跃大尺寸障碍物并且具有平稳落地的效果,对于提高四足机器人的高性能运动能力以及拓展其应用环境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仿生学 轨迹优化 跳跃 虚拟模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虚拟惯量延时的影响机理模型解析及替代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峰 田宇 丁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276,共10页
风电机组采用虚拟惯量参与电网调频时,其本质是带延时的快速功率响应,但虚拟惯量延时对频率控制的非线性影响尚不清晰。同时,虚拟惯量存在测频精度要求高、延时大、频率微分环节放大量测误差等固有缺陷。为此,提出了风电机组虚拟惯量延... 风电机组采用虚拟惯量参与电网调频时,其本质是带延时的快速功率响应,但虚拟惯量延时对频率控制的非线性影响尚不清晰。同时,虚拟惯量存在测频精度要求高、延时大、频率微分环节放大量测误差等固有缺陷。为此,提出了风电机组虚拟惯量延时的影响机理模型解析及替代性研究的思路。首先,通过将风电机组虚拟惯量和下垂控制的延时特性近似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建立风电调频使用虚拟惯量和下垂控制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其次,基于劳斯近似法对高阶模型进行降阶解析,求得系统频率最低点的解析表达式;然后,解析求解风电调频仅使用下垂控制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并在频率最低点指标下给出与虚拟惯量和下垂控制相同调频效果的下垂控制系数设定方法。进一步,在设定下垂控制参数下,对比两种控制方式下的最大频率变化率、稳态频率等关键指标关系,得出结论:适当改变下垂系数可替代带延时虚拟惯量,并能取得比虚拟惯量和下垂控制更佳的调频效果。最后,建立仿真模型,并从系统频率响应动态、调频能量需求、风电机组响应功率等方面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调频 虚拟惯量 下垂控制 延时 模型降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桥式起重机自主运行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辉 惠延波 +2 位作者 王瞧 王宏晓 周颖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700,共10页
为了提高桥式起重机的智能化水平和数字化水平,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对一桥式起重机的安全自主运行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采用数字孪生思想构建了起重机自主运行系统整体架构,根据桥式起重机的实际运行情况,采用四模型(即虚拟模... 为了提高桥式起重机的智能化水平和数字化水平,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对一桥式起重机的安全自主运行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首先,采用数字孪生思想构建了起重机自主运行系统整体架构,根据桥式起重机的实际运行情况,采用四模型(即虚拟模型、物理动力学模型、行为控制模型和规则计算模型)的方法,构建了起重机的孪生模型;然后,在起重机孪生实验平台上进行了起重机路径规划和大小车轨迹跟踪仿真实验,采用了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对起重机大小车轨迹跟踪进行了控制;最后,对该数字孪生系统进行了互联互通实物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重机数字孪生系统中可以同步进行虚拟仿真和实物实验;在起重机大小车轨迹跟踪实验中,使用所提变论域模糊PID控制方法时,大车跟踪误差在±7 cm内,小车跟踪误差可达±6 cm,表明该控制方法的先进性;同时,该系统初步达成数字孪生技术虚实同步、虚实融合、虚实对照的目标,并且具有良好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可为推动机电装备的数字化进程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数字孪生系统 孪生模型 跟踪控制 虚拟仿真 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ble Harness Assembly Planning in Virtual Environment
17
作者 LIU Jianhua1,NING Ruxin1,BAI Shuqing2,WANG Bile1 (1.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Vehicular 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2.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55-358,共4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of cable harness planning in virtual environment,a discrete control node modeling (DCNM) method of cable harness in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the cable harness assembly routing t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of cable harness planning in virtual environment,a discrete control node modeling (DCNM) method of cable harness in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the cable harness assembly routing technique based on it are proposed. DCNM converts a cable harness into continuous flexed line segments connected by a series of section center points,and the design can realize cable harness planning through controlling those control nodes. This method of cable harness routing in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breaks the status that virtual 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 is just suitable for the rigid components at present,and impulse the virtual 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 to be more practical. Relation algorithms have been verified in a self-developed system named virtual cable harness assembly planning (VCHAP) system,and this VCHAP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in 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 of aerospace-relate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LE HARNESS process planning discrete control NODE modeling virtual assembly virtual RE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oor biology pollution control based on system-based humidity priority control strategy
18
作者 刘亚昱 谢慧 石博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17-23,共7页
Indoo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and HVAC system secondary contamination problem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s.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control will be the next step to achieve better IAQ. The most efficient and safe w... Indoo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and HVAC system secondary contamination problem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s.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control will be the next step to achieve better IAQ. The most efficient and safe way to control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was to limit relative humidity in HVAC system and conditioned environment in the range that is more unsuitable for microorganism to survive. In this paper,by referring to bio-clean project experiences,a system-based humidity priority control manner came into being by lowering outdoor air humidity ratio to eliminate all indoor latent load and using self recirculation units to bear indoor sensible load. Based on the whole-course residue humidity contaminant control concept,dynamic step models for coil and conditioned zone were developed to describe mas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Then,HVAC system and conditioned zone dynamic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on LabVIEW+Matlab platform to investigate optimized regulation types,input signatures and control logics. Decoupling between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processes can be achieved and a more simplified and stable control system can be acquired by the system-based humidity priority control strategy. Therefore,it was a promising way for controlling biological pollution in buildings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IA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OR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humidity PRIORITY control dynamic STEP model virtual instru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编组下基于跟驰模型的列车群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帅斌 罗佳楠 +1 位作者 冯心妍 黄文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高速铁路移动闭塞方式下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缺口,虚拟编组是未来提高运输能力的新方式。本文基于虚拟编组概念,受道路交通跟驰模型启发,引入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根据相邻两列车之间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追踪... 高速铁路移动闭塞方式下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缺口,虚拟编组是未来提高运输能力的新方式。本文基于虚拟编组概念,受道路交通跟驰模型启发,引入列车动力学和运动学理论,根据相邻两列车之间的速度和距离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追踪列车加速度调整策略,建立相应的列车群虚拟编组加速度控制模型,当实现列车群的虚拟编组时,列车群中所有列车的速度相等,任意相邻列车之间的间距等于期望间距,同时,能够确保列车安全与乘客舒适度。本文以CRH380A动车组为背景验证模型,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加速度调整策略能有效实现列车群的虚拟编组;与移动闭塞方式相比,采取虚拟编组方式达到列车协同的时间减少9.7%,列车间距缩小10.1%,效率更高;将列车群视为一个整体时,实现虚拟编组的时间比将整个列车群分为多组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运行控制 跟驰模型 虚拟编组 列车追踪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C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及其快速SOC均衡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文忠 孙伟 +3 位作者 王玉生 张文艳 李恒硕 朱亚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1,共11页
提高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分布式储能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DESS)的能量利用率,解决储能子模块(energy sub-module,ESM)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问题至关重要。针... 提高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分布式储能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DESS)的能量利用率,解决储能子模块(energy sub-module,ESM)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问题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的SOC均衡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内外分层的快速SOC均衡控制策略。外层针对桥臂间或相间的SOC差异,通过改进MMC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predictive control,MPC),配合自适应均衡系数,快速调整功率差额。内层引入自适应虚拟电阻法,根据ESM的SOC情况确定主导ESM,自适应调节各单元的虚拟电阻,产生相应的电压梯度,结合MMC排序算法使ESM按照各自SOC进行功率分配,从而实现ESM的SOC快速均衡,提高DESS能量利用率。通过在Matlab/Simulink构建仿真模型,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分布式储能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荷电状态 虚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