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and Mapping of Violent Crime Hotspots in Southwestern Nigeria
1
作者 Michael Ajide Oyinloye Suleiman Abdul-Azeez Adegboyega +4 位作者 Francis Omowonuola Akinluyi Akinola Adesuji Komolafe Joseph Olusola Akinyede Olabanji Odunayo Aladejana Samuel Olumide Akande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23年第3期334-365,共32页
The increasing rate of insecurity in Nigeria, especially the southwest requires a paradigm shift from popular approach to crime hotspots detection. This study employed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to integrate spatio-tempo... The increasing rate of insecurity in Nigeria, especially the southwest requires a paradigm shift from popular approach to crime hotspots detection. This study employed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to integrate spatio-temporal crime, social media and field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communities in all the six states in the southwest to develop crime hotspots that can serve as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to assist in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crim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istorical crime data from January 1972 to April, 2021 were compiled and updated with rigorous field survey in September, 2021. The field data were encoded, input to the SPSS 17 and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A total 936 crime locations data were geolocated and exported to ArcGIS 10.5 for spatial mapping using point map operation and further imported to e-Spatial web-based and QGIS for the generation of hotspot map using heatmap tool.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rmed robbery, assassination and cultism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Lagos and Ogun States. Similarly, high incidences of farmers/herdsmen conflicts are observed in Oyo and Osun States. Increasing incidences of kidnapping are common in all the south-western states but very prominent in Ondo, Lagos and Oyo States. Most of the violent crime incidents took place along the highways, with forests being their hideouts. Violent crimes are dominantly caused by high rate of unemployment while farmer/herdsmen conflicts were majorly triggered by the scarcity of grazing fields and destruction of arable crops. The conflicts have resulted in the increasing cases of rape and disruption of social group, intake of hard drugs, cult-related activities, low income and revenue gen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farmers and infrastructural damages. The study advocates regular retraining and equipping of security agents, establishment of cattle ranch, and installation of sophisticated IP Camera at the crime hotspots to assist in real-time crim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olent crimes crime Hotspots Detection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Temporal crime Data Real-Time crime In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valence, Pattern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 among Persons Arrested for Violent Crimes in Ife/Modakeke Area, Southwestern Nigeria 被引量:1
2
作者 Musiliu Adejare Lawal Samuel Kolawole Mosaku +1 位作者 Bolanle Adeyemi Ola Olufemi Morakinyo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4年第12期535-543,共9页
Background: Association between violence and mental disorders has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the stigma associated with mental illness in the society;because people erroneously see mentally ill individuals as dangerous,... Background: Association between violence and mental disorders has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the stigma associated with mental illness in the society;because people erroneously see mentally ill individuals as dangerous, they will not want to associate with them. Aims: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and pattern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among a sample of the violent offenders and to examine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crimes. Method: This was a two-phase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hree police stations in Ile-Ife/Modakeke area of Nigeria. In the first phase, we screened 400 consecutive adults arrested for violent crimes using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30. In the second phase, all 36 persons with probable psychopathology were then interviewed with the 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 to make a definitive diagnosis.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all the subjects was 29.9 years (SD ± 7.3). The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11:1. Respondents were mostly single (54%);most had secondary education or less (82%) and about 60% were currently using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drugs). About 8.5% of all the subjects had a diagnosable psychiatric disorder;paranoid schizophrenia was the commonest psychiatric disorder (41.2%). Mentally ill subjects were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commit homicidal offence than non-mentally ill subjects. Conclusion: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but weak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illness and violent cr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VALENCE PSYCHIATRIC violent crimeS NIG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袭警罪“暴力袭击”的递进式认定标准
3
作者 张亚飞 郑瑞林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4-66,共13页
“暴力袭击”是袭警罪的核心构成要件,其判断标准需在双重保护法益的视角下,发挥个人法益对国家法益的补强功能、综合形式危险对实质危险的限缩功能、兼顾结果不法对行为不法的裁断功能,形成“三位一体”递进式认定思路。形式标准上,应... “暴力袭击”是袭警罪的核心构成要件,其判断标准需在双重保护法益的视角下,发挥个人法益对国家法益的补强功能、综合形式危险对实质危险的限缩功能、兼顾结果不法对行为不法的裁断功能,形成“三位一体”递进式认定思路。形式标准上,应对暴力袭击作“伤害化”解释以框定行为范畴;实质标准上,应在具体危险犯视角下将国家法益化解为警察执行职务受到显著影响;结果标准上,应将人身、财产等损害后果作为危险表征以供入罪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警罪 暴力袭击 危险犯 结果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层注意网络和TextCNN联合建模的暴力犯罪分级算法
4
作者 张家伟 高冠东 +1 位作者 肖珂 宋胜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10,共8页
为了科学、智能地对服刑人员的暴力倾向分级,将自然语言处理(NLP)中的文本分类方法引入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分层注意网络(HAN)与TextCNN(Tex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两通道联合建模的犯罪语义卷积分层注意网络(CCHA... 为了科学、智能地对服刑人员的暴力倾向分级,将自然语言处理(NLP)中的文本分类方法引入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分层注意网络(HAN)与TextCNN(Tex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两通道联合建模的犯罪语义卷积分层注意网络(CCHA-Net),通过分别挖掘犯罪事实与服刑人员基本情况的语义信息,完成暴力犯罪气质分级。首先,采用Focal Loss同时替代两通道中的Cross-Entropy函数,优化样本数量不均衡问题。其次,在两通道输入层中,同时引入位置编码,改进对位置信息的感知能力;改进HAN通道,采用最大池化构建显著向量。最后,输出层都采用全局平均池化替代全连接方法,以避免过拟合。实验结果表明,与AC-BiLSTM(Attention-based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with Convolution layer)、支持向量机(SVM)等17种相关基线模型相比,CCHA-Net各项指标均最优,微平均F1(Micro_F1)为99.57%,宏平均和微平均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9.45%和99.89%,相较于次优的AC-BiLSTM提高了4.08、5.59和0.74个百分点,验证了CCHA-Net能有效胜任暴力犯罪气质分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文本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分层注意网络 暴力犯罪分级 气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袭警罪实务认定困境与破解思路
5
作者 周凌 魏家豪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24,共10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单独设立了袭警罪,旨在维护警察的执法权威,确保警察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是人民警察的执法权。立足于这一法益实质解释本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肯定暴力袭击仅限于对警察身体所行使的有形强制力,而人... 《刑法修正案(十一)》单独设立了袭警罪,旨在维护警察的执法权威,确保警察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是人民警察的执法权。立足于这一法益实质解释本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肯定暴力袭击仅限于对警察身体所行使的有形强制力,而人民警察不仅包括有正式编制的民警,在一些特定情形下也包括合同制的辅警。关于袭警罪的罪数关系,本罪与妨害公务罪是特别关系,同时构成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应当优先适用本罪;如果一行为同时构成本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则属于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警罪 保护法益 暴力袭击 依法执行职务 妨害公务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医患信任: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防控策略重塑
6
作者 王志辉 于小川 《特区经济》 2024年第11期29-32,共4页
医患信任降低是社会转型期下我国医患关系的显著特征,这直接导致了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频发,极大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环境。由于此类犯罪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负面示范效应广泛,防控工作往往难以展开。通过检索分析典型案例,... 医患信任降低是社会转型期下我国医患关系的显著特征,这直接导致了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频发,极大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环境。由于此类犯罪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负面示范效应广泛,防控工作往往难以展开。通过检索分析典型案例,本文总结了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的犯罪特点,结合医疗场所、公安机关、新闻媒体的工作特点,探讨了重建医患信任、重塑医疗场所极端暴力犯罪防控策略的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信任 极端暴力犯罪 医疗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查数据画像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预防中的应用
7
作者 邓玉凤 康杰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19-24,共6页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预防此类犯罪极其重要。侦查数据画像是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与侦查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为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提供了新思路。从犯罪成因、技术支撑、信息载体等方面论述了侦查数据画像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预防此类犯罪极其重要。侦查数据画像是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与侦查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为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提供了新思路。从犯罪成因、技术支撑、信息载体等方面论述了侦查数据画像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预防中应用的可行性,侦查数据画像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预防应用中的实施步骤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构建画像、画像预警,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测下一次犯罪地点、实施者、受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数据画像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犯罪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学视角下我国中小幼校园极端暴力犯罪研究——基于2001—2023年间48个典型案件的调查
8
作者 王玥 《警学研究》 2024年第6期20-33,共14页
近些年频发的中小幼校园极端暴力袭击案件,既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又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通过对2001—2023年间媒体公开报道的48起中小幼校园极端暴力袭击的典型案例的研究,以被害人学为视角,运用相关理论深入剖析我国中小幼校园被... 近些年频发的中小幼校园极端暴力袭击案件,既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又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通过对2001—2023年间媒体公开报道的48起中小幼校园极端暴力袭击的典型案例的研究,以被害人学为视角,运用相关理论深入剖析我国中小幼校园被害发生的条件,发现我国中小幼校园学生本身存在的被害易感性特征显著,客观的生活方式为犯罪提供了机会情境,同时校园安全防卫功能的缺失导致被害预防难以有效开展。最后针对上述问题,试在借鉴国外预防此类案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幼校园被害预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中小幼校园 被害人学理论 被害性 被害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伤医犯罪的成因与类型化治理——基于我国128份刑事判决的研究
9
作者 杨丰一 《警学研究》 2024年第4期22-34,共13页
暴力伤医,是近年来在我国普遍发生且愈发受到关注的犯罪,它严重损害着医生的生命、健康与职业荣誉。通过对我国128份有关暴力伤医犯罪的刑事判决的梳理,可以发现暴力伤医犯罪在犯罪动机与行为模式上并不相同,可据此将其区分为仇医犯罪... 暴力伤医,是近年来在我国普遍发生且愈发受到关注的犯罪,它严重损害着医生的生命、健康与职业荣誉。通过对我国128份有关暴力伤医犯罪的刑事判决的梳理,可以发现暴力伤医犯罪在犯罪动机与行为模式上并不相同,可据此将其区分为仇医犯罪、回应型伤医犯罪和偶然型伤医犯罪。不同的犯罪诱发因素在暴力伤医犯罪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存在差异的:在仇医犯罪中,复仇情绪是推动犯罪发生的主要动因;在回应型伤医犯罪中,医疗改革导致的医疗过度市场化与不平等是犯罪发生的根本因素;在偶然型伤医犯罪中,医生所具备的被害易感性是诱发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暴力伤医犯罪治理策略的选择应当体现类型化思维并有针对性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医犯罪 暴力犯罪 犯罪诱因 犯罪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文化视阈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审视与防控
10
作者 段喆斐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表明了未成年人暴力行为防控工作亟待加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容易受到亚文化的影响,其中校园亚文化、社区亚文化、“暴力式”教育亚文化等,都容易引...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表明了未成年人暴力行为防控工作亟待加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容易受到亚文化的影响,其中校园亚文化、社区亚文化、“暴力式”教育亚文化等,都容易引发部分学生尝试使用暴力手段解决人际矛盾问题。对此,应以介入和防控亚文化蔓延为思路,进一步明确防控主体权责、细化防控措施,逐步形成针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的综合性防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暴力犯罪 不良亚文化 犯罪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独立罪名的袭警罪之实践效果及规范适用——基于1701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曹波 刘浪秀 《犯罪研究》 2024年第3期19-31,共13页
通过分析涉袭警行为的1701份裁判文书,发现暴力袭警独立成罪后案件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手段加重犯惩治力度提升,部分达到从严打击袭警行为的效果。但是,袭警罪犯罪构成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基本犯量刑轻缓,与立法目的之间存在龃龉。造成上... 通过分析涉袭警行为的1701份裁判文书,发现暴力袭警独立成罪后案件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手段加重犯惩治力度提升,部分达到从严打击袭警行为的效果。但是,袭警罪犯罪构成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基本犯量刑轻缓,与立法目的之间存在龃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立法和司法两个维度,即法律法规适用不清、“暴力”和“人民警察”概念内涵不明、司法裁量差异较大。为达到袭警罪立法的教化和预防效果,袭警罪的规范适用应当秉持“双重法益”和“核心法益”标准,使国家权威法益置于最优顺位;明确区分“执法权”主体,合理限制“袭击辅警”的入罪空间;进一步细化袭警罪的“暴力”层次,避免刑法用语的依附性,为袭警行为出罪预留空间,并通过普法和优化警情处理机制等社会措施强化人民警察的事前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警罪 独立罪名 实践效果 暴力袭击 人民警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袭警罪限缩适用研究
12
作者 杨素素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8期112-117,共6页
自《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以来,涉及袭警罪的案件数量激增,司法实践中对于袭警罪构成要件的理解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袭警罪的适用存在泛化问题,且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为了加强人民警察执法的权威性和正当性,实现... 自《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以来,涉及袭警罪的案件数量激增,司法实践中对于袭警罪构成要件的理解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袭警罪的适用存在泛化问题,且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为了加强人民警察执法的权威性和正当性,实现和谐的警民关系,同时防止袭警罪成为“口袋罪”,应当对袭警罪的适用进行合理限缩。袭警罪的保护法益应当仅包括警察的执法权,而不包括警察的人身安全;袭警罪中的“暴力”应达到警察轻微伤及以上的程度;行为人实施的直接针对物而间接伤害警察人身的暴力行为属于袭警罪中的暴力;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中“正在”的理解应结合警察公务的关联行为进行实质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警罪 暴力袭警 执行公务 人民警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袭警罪裁判规则实证分析与体系性重释——基于609份判决书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凌 《警学研究》 2024年第1期42-53,共12页
由于袭警罪构成要件的理解争议大,司法认定可能不统一,亟待检验。基于609份判决书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袭警行为即徒手袭击人民警察人身,且未造成实害或仅造成轻微伤以下的后果,也未被认定具有“突然性”。司法认定主要问题及其关联为... 由于袭警罪构成要件的理解争议大,司法认定可能不统一,亟待检验。基于609份判决书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袭警行为即徒手袭击人民警察人身,且未造成实害或仅造成轻微伤以下的后果,也未被认定具有“突然性”。司法认定主要问题及其关联为:第一,存在“唯攻击论”倾向——只要打执行职务的警察、辅警即被认定为袭警罪,以抽象危险论;第二,问题密切相关,即若不考虑袭警罪的法益,自然不会考虑行为是否侵犯到该法益,也不会考虑袭击人或物、袭击辅警能否侵犯到该法益。针对“唯攻击论”的生成机制与问题传导机制,应体系性地重释认定规则。在机理层面,基于袭警罪由妨害公务罪之从重条款演进而来的立法事实,袭警罪的特殊性应成为理解的前提与规定性。在传导、解释层面,暴力袭击和警察职务作为袭警罪的特殊点,决定了该罪的法益是通过侵害人身而侵害的警察职务,这二者指引着其他构成要件的理解,即暴力袭击应是主动针对人身、达到阻碍警察职务程度的有形力,辅警在民警在场指挥下合法执行辅警权限内职务时受袭警罪条款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警罪 妨害公务罪 警察职务 暴力袭击 辅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袭击辅警的刑法定性——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
14
作者 孙文杰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7-33,共7页
暴力袭警的现象频频发生且愈发严重,《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袭警罪进行规制。作为人民警察的辅助人员,辅警是否属于刑法中的“人民警察”尚有异议,致使司法实务中对于暴力袭击依法执行职务的辅警认定为妨害公务罪还是袭警罪存在分... 暴力袭警的现象频频发生且愈发严重,《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袭警罪进行规制。作为人民警察的辅助人员,辅警是否属于刑法中的“人民警察”尚有异议,致使司法实务中对于暴力袭击依法执行职务的辅警认定为妨害公务罪还是袭警罪存在分歧。以妨害公务罪定性的观点不能准确揭示行为的本质,在处罚上会存在量刑过轻的弊端,不符合刑法精准性的原则。以袭警罪定性的观点应以提倡,辅警虽不具有人民警察的身份,但可以协助人民警察行使警务执法权,讨论保护辅警协助人民警察行使警务执法权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袭警罪加强对警务执法权保护的意旨。以袭警罪定罪时,暴力行为的认定应仅限于“硬暴力”,且不能造成超过轻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袭击 辅警 妨害公务罪 袭警罪 《刑法修正案(十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收非法债务罪“催收”行为的类型化认定
15
作者 王俊 席远方 《犯罪研究》 2024年第6期20-31,共12页
刑法理论应当以法益为基础,对催收非法债务罪核心语词“催收”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类型化解读。催收非法债务罪中暴力胁迫型、限制自由型和软暴力型“催收”行为的实质在于对被害人产生物理或者心理上的强制。暴力胁迫型“催收”行为中... 刑法理论应当以法益为基础,对催收非法债务罪核心语词“催收”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类型化解读。催收非法债务罪中暴力胁迫型、限制自由型和软暴力型“催收”行为的实质在于对被害人产生物理或者心理上的强制。暴力胁迫型“催收”行为中的“暴力”应当采广义的暴力,“胁迫”包括以暴力或非暴力相威胁,无须达到压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限制自由型“催收”行为可以参考非法侵入住宅罪和非法拘禁罪的认定标准;软暴力型“催收”行为应当造成被害人的恐惧进而形成心理强制,相较于暴力胁迫型“催收”行为缺乏现实、紧迫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收非法债务罪 暴力胁迫型 限制自由型 软暴力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酷无情特质:一种易于暴力犯罪的人格倾向 被引量:37
16
作者 肖玉琴 张卓 +1 位作者 宋平 杨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6-1466,共11页
冷酷无情特质(callous unemotional trait,CU)是指对他人冷漠、缺乏罪责感、低共情的一种人格倾向,伴随有高频率和高破坏性的反社会行为甚至暴力犯罪。CU特质者在情感上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加工不敏感,缺乏共情;在认知上表现出追求奖赏、... 冷酷无情特质(callous unemotional trait,CU)是指对他人冷漠、缺乏罪责感、低共情的一种人格倾向,伴随有高频率和高破坏性的反社会行为甚至暴力犯罪。CU特质者在情感上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加工不敏感,缺乏共情;在认知上表现出追求奖赏、忽视惩罚;在生物学方面,CU特质者生理唤醒水平低、皮质醇水平低、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活动异常。未来研究的方向是修订发展本土化CU特质量表、探析CU特质者的性别差异、梳理CU与品行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的关系、为暴力犯循证矫正的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酷无情特质 青少年犯罪 暴力犯罪 攻击 精神病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暴力罪犯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及其与童年期受虐待的关系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宝花 王彬 +3 位作者 张金响 张增 刘贵献 胡峻梅 《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人员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及其与童年期受虐待关系,为减少或预防暴力犯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冲动性和攻击性量表、童年期创伤史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及自行编制的在押服刑罪犯一般情况登记...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人员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及其与童年期受虐待关系,为减少或预防暴力犯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冲动性和攻击性量表、童年期创伤史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及自行编制的在押服刑罪犯一般情况登记表,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0名犯人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暴力犯组的运动冲动性、冲动总水平、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水平、敌意水平、自我攻击水平及攻击性总分等因子得分高于非暴力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力犯中无计划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冲动总水平和童年期创伤各因子均呈正相关;敌意水平、自我攻击水平、攻击总水平与童年期创伤的五个因子均呈正相关,而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水平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呈正相关。结论暴力犯有明显的冲动及攻击性,更容易失去理智,产生暴力攻击行为;童年遭受虐待可增加个体的冲动、攻击性,从而增加暴力犯罪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冲动性 攻击性 童年期创伤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疆暴力恐怖犯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立敏 蒲丽霞 刘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是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三股势力",影响新疆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东突"等恐怖组织策动的以民族分裂为宗旨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暴力恐怖犯罪危害极大,反...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是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三股势力",影响新疆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东突"等恐怖组织策动的以民族分裂为宗旨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暴力恐怖犯罪危害极大,反恐防暴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打击和遏制新疆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章阐述了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现实危害,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法律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暴力恐怖犯罪 危害 发展趋势 法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品犯罪死刑废除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梅传强 胡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99-107,共9页
我国在立法上对毒品犯罪规定了死刑,实践中对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居高不下,但严厉惩治并未有效遏制毒品犯罪持续多发的蔓延态势。就其本质而言,毒品犯罪是一种经济性的非暴力犯罪,并不直接侵害人的生命健康,因而并不是最严重的犯罪,对毒... 我国在立法上对毒品犯罪规定了死刑,实践中对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居高不下,但严厉惩治并未有效遏制毒品犯罪持续多发的蔓延态势。就其本质而言,毒品犯罪是一种经济性的非暴力犯罪,并不直接侵害人的生命健康,因而并不是最严重的犯罪,对毒品犯罪规定和适用死刑缺乏正当性根据,应当予以废除。考虑到来自观念层面和现实层面的障碍,应采用立法与司法共同推进的毒品犯罪死刑废除模式,即毒品犯罪死刑的最终废除通过立法修改的方式进行,在立法未正式废除死刑之前,先由司法机关停止适用死刑,为立法上最终废除死刑做准备。同时,在毒品犯罪死刑废除后建构起完善的配套制度,从而实现对毒品犯罪的科学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非暴力犯罪 经济犯罪 死刑废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暴力犯罪看乡村秩序及其“豪强化”危险 国家法/民间法视角反思 被引量:14
20
作者 储卉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1-197,共27页
对东北四所监狱"民事转刑事"暴力犯罪案件的调查显示,现代乡村社会存在一类特殊的纠纷:第一,它的广泛存在,标志着民间秩序整合力量在特定情境下的失败;第二,它也没有被国家法系统处理和吸收。本文通过对结构性访谈中7个案例... 对东北四所监狱"民事转刑事"暴力犯罪案件的调查显示,现代乡村社会存在一类特殊的纠纷:第一,它的广泛存在,标志着民间秩序整合力量在特定情境下的失败;第二,它也没有被国家法系统处理和吸收。本文通过对结构性访谈中7个案例的详细剖解,检视了这类纠纷背后乡村秩序的可能图景。与传统的民间法理论的预设相反,国家法秩序的"外来性"是地方性社会中日渐增多的"陌生人"获得保护的可能途径。然而,国家法的实践依赖于基层政治运作,其调整功能取决于民间秩序的配合,民间秩序整合的失败迫使国家法直接面对个人的实质性需求,而其调整无力反过来增加了个人对国家法的失望,并可能将失望导向对国家法独立性的质疑。在此背景下,"豪强化"的危险可能在乡村社会出现:"强力人士"依赖国家对社会的渗透力和控制力,向下瓦解传统秩序的力量;借助国家法和国家政权在权力来源上的同一性,向上瓦解国家法秩序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秩序 暴力犯罪 国家法 民间法 豪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