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Different Dynamic Factors on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e Northern Branch of the Yangtze Estuary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Jin-hua ZHANG De-bin +1 位作者 ZHANG Wei-sheng ZHANG Jin-sha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9年第6期673-684,共12页
A 3-D baroclinic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linity in the Northern Branch(NB) of the Yangtze Estuary(YE) in response to river runoff, wind and currents. The idea... A 3-D baroclinic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linity in the Northern Branch(NB) of the Yangtze Estuary(YE) in response to river runoff, wind and currents. The idealized,process-oriented studies show that the lower river runoff in the dry season 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for the spilling over from the NB to the Southern Branch(SB). The NB takes longer time to get in dynamic stable state compared with the SB, as the runoff transfers from the wet season to the dry season. The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intensity of the NB has obvious periodic phenomena in the dry season, and the stratification strength is enhanced under the action of low runoff and north wind, which further weakens the vertical transport of water. Momentum balanc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landward net flux increases when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rate north wind, and the landward flux will enhance if considering the boundary current during the spring tide.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boundary current, increases the average salinity of the NB, as well as the intrusion degree from the NB to the SB.This indicates that the nearshore ocean current of the Yellow Sea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e NB of the Y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Estuary saltwater intrusion ocean currents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FV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坝上游非均质含水层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研究
2
作者 曹燃 郑天元 +1 位作者 张博 郑西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地下坝作为防治海水入侵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可能会导致上游咸水残留,从而限制地下水的开采。目前关于残留咸水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含水层非均质的影响或局限于实验室尺度,本文通过建立场地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层状非均... 地下坝作为防治海水入侵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可能会导致上游咸水残留,从而限制地下水的开采。目前关于残留咸水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含水层非均质的影响或局限于实验室尺度,本文通过建立场地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层状非均质条件下地下坝建设前后的海水入侵过程,以残留咸水楔回退率、总残留盐去除率和地下水排泄量百分比为指标阐明了层状非均质对于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状非均质含水层中,残留咸水的淡化行为主要受到下层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低渗透层中渗透系数的取值越大,淡化速率越快;而低渗透层厚度对于残留咸水的淡化过程影响较小,且只体现在快速淡化阶段。本研究对于地下截渗工程建设和滨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层状非均质 地下坝 残留咸水 地下水排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坝防治海水入侵的三维数值模拟与混合整数多目标优化
3
作者 尹吉娜 鲁春辉 +2 位作者 沈城吉 陈华伟 陈麟 《水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滨海区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遭受海水入侵灾害。地下坝可有效阻止海水入侵,但坝体内陆侧会滞留大量地下咸水而影响正常开采。针对实际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坝后咸水体回退过程不明、模型过于简化、修复策略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地下坝... 滨海区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遭受海水入侵灾害。地下坝可有效阻止海水入侵,但坝体内陆侧会滞留大量地下咸水而影响正常开采。针对实际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坝后咸水体回退过程不明、模型过于简化、修复策略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地下坝防治海水入侵的三维数值模拟与多目标智能优化耦合方法。选取山东省龙口市黄水河库区作为目标区域,创建了基于SEAWAT_V4的三维变密度地下水流及盐分运移模型,并将SEAWAT模型与改进的NSGA-Ⅱ深度耦合,以减少地下水抽咸注淡量和减缓海水入侵程度为两个冲突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变量的海水入侵防治多目标智能优化模型。结果表明,龙口黄水河库区地下坝防治海水入侵的效果受地下坝位置、长度等多重因素显著影响;抽咸注淡可形成区域性水力屏障,有效清除坝后地下咸水,明显减缓海水入侵程度;同时,优化获取的帕累托最优前沿面能够提供分布良好且广泛的抽注策略,满足决策者的不同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坝 海水入侵 地下水数值模拟 多目标优化算法 抽咸注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垂向入侵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岚轩 杨蕴 +1 位作者 宋健 俞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风暴潮在沿海地区的频率和强度均可能增长,由此引发的海水垂向入侵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含水层淡水咸化。同时,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沿海虾塘咸水养殖规模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咸水垂向入侵可能会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及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风暴潮在沿海地区的频率和强度均可能增长,由此引发的海水垂向入侵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含水层淡水咸化。同时,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沿海虾塘咸水养殖规模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咸水垂向入侵可能会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虽然已有一部分学者在海水(咸水)垂向入侵的研究中取得了成果,但由于海水(咸水)垂向入侵过程复杂,其对地下水咸化及恢复规律依然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阐述了海水垂向入侵的危害及前人的研究办法,总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得出了海水垂向入侵的影响因子,指出了洪水和养殖活动对沿海地区含水层的威胁。得出的结果如下:研究海水垂向入侵常用的方法包括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海水垂向入侵主要与地形地貌、含水层性质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关;虾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垂向咸水入侵的潜在来源。建议未来在海水垂向入侵研究中将多种现场观测实验方法结合起来。数值模拟应注重与现场观测实验数据相互验证,模型简化的方式有必要仔细考虑。虾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垂向咸水入侵问题应更多地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含水层 海水(咸水)入侵 风暴潮 虾塘养殖 水资源 地下水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函数法分析海水入侵界面动态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魏玲娜 陈喜 +1 位作者 付娜 薛显武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0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海水入侵在我国沿海地区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地下淡水资源。滨海含水层中,含盐较多的海水向陆地方向侵入形成咸-淡水交界面。海水入侵界面的动态变化受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海水入侵在我国沿海地区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地下淡水资源。滨海含水层中,含盐较多的海水向陆地方向侵入形成咸-淡水交界面。海水入侵界面的动态变化受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突变界面模型中的经典势函数法,分析各种因素作用下的海水入侵界面、入侵趋势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势函数法 入侵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淡水界面空间分布特征演变的野外观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晓妮 石建省 +5 位作者 马荣 苗青壮 刘少玉 刘鹏飞 张薇 王哲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8-624,共7页
对于咸淡水交互界面空间分布特征传统研究主要以室内模拟为主。为克服尺度效应和地层分布的非均质性,以威海市环翠区双岛镇西山村双岛港东北部为研究对象,从山前—滨海区选择一个典型剖面,在海水涨落的一个周期内,对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进... 对于咸淡水交互界面空间分布特征传统研究主要以室内模拟为主。为克服尺度效应和地层分布的非均质性,以威海市环翠区双岛镇西山村双岛港东北部为研究对象,从山前—滨海区选择一个典型剖面,在海水涨落的一个周期内,对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进行观测,通过水化学分析结合多元统计等方法,精确刻画咸淡水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剖面上X5点处咸淡水界面以0.9 m埋深为中心、倒U字形入侵,垂向上位于埋深0.3~1.5 m之间,入侵强度为0.9 m>0.6 m>1.2 m>1.5 m;咸淡水交互界面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短距离迁移,且呈现咸水入侵速度快,回淡速度慢的趋势;界面上水化学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重碳酸型水转换为氯化物型水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淡水界面 水力梯度 水化学类型 咸水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质迁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伟 邓英尔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9年第12期1-7,共7页
溶质迁移研究已成为水文地质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综述了溶质迁移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溶质迁移在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土壤盐碱化防治、海水入侵和咸水入侵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溶质迁移 地下水污染 土壤盐碱化 海水咸水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南部沿海地区环境地质现状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建 张军强 +2 位作者 任寒寒 李亚蒙 郭颖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6-347,共12页
基于莱州湾南部沿海地区地下水、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和地下水水位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范围、形成原因和相互作用等,为问题的防护、治理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海(咸)水入侵的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寿... 基于莱州湾南部沿海地区地下水、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和地下水水位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该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范围、形成原因和相互作用等,为问题的防护、治理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海(咸)水入侵的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寿光营里镇、侯镇,寒亭固堤、萧家营镇,昌邑卜庄镇、柳疃镇一线以北区域为重度入侵区,向南依次为中度入侵区和轻度入侵区;地下水超采漏斗主要有牛头镇-寿光、留吕、潍寒及昌邑四个漏斗,这4个漏斗已发展成近东西的区域性漏斗群带;土壤盐渍化程度整体上呈由北向南减弱的趋势,盐土和强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北部滨海地区,中度盐渍化土壤呈斑块状,主要分布于强度盐渍化土壤区外围。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是导致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降水减少、入海河流流域水库建设和海岸带地区经济建设等是重要影响因素。莱州湾南部沿海地区的防治工作应采取多种手段,开展综合治理,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修建防潮堤、防潮闸;开展南部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降水流失;建立系统的监测网络,加强环境地质监测与预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海(咸)入侵 地下水漏斗 盐渍土 环境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向对珠江东四口门盐水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若兰 卓文珊 +3 位作者 曾珂 梁廖逢 刘茹 刘祖发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5,共10页
采用MIKE3构建珠江东四口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枯水期各风向下珠江口的水动力进行模拟,分析北风、东北风和东风对河口涨落潮流速、盐度分布、潮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和底层水体的涨落潮流速变化在风的作用下是相反的。北风促进... 采用MIKE3构建珠江东四口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枯水期各风向下珠江口的水动力进行模拟,分析北风、东北风和东风对河口涨落潮流速、盐度分布、潮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和底层水体的涨落潮流速变化在风的作用下是相反的。北风促进虎门垂向环流的发展,使小潮期垂向净环流出现频次增加且环流强度增大,导致口门内盐水入侵距离增大,垂向平均盐度增大,东北风的影响与北风相似但幅度较小,东风则相反。北风、东北风使东四口门涨潮量减少,东风使涨潮量增加,落潮量的变化则不仅与风向相关,还与河道走向、垂向环流有关,因此4个口门的落潮量对风的响应有所不同。风的持续作用对虎门盐水入侵影响较大,对其他三口门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向 咸潮入侵 潮通量 余流 垂向环流 东四口门 珠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阻率法在洋戴河平原海水入侵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窦旭强 韩冬梅 +2 位作者 曹天正 宋献方 左文喆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8期65-73,共9页
海水和淡水之间的显著电性差异使得直流电阻率法可用于识别和监测海水入侵。洋戴河平原不同海水入侵程度含水层,其电阻率呈现出显著分异,一般规律为:严重入侵(<5Ω∙m),轻度入侵(5~13Ω∙m),未入侵(13~150Ω∙m)。结合水文地质钻孔资料... 海水和淡水之间的显著电性差异使得直流电阻率法可用于识别和监测海水入侵。洋戴河平原不同海水入侵程度含水层,其电阻率呈现出显著分异,一般规律为:严重入侵(<5Ω∙m),轻度入侵(5~13Ω∙m),未入侵(13~150Ω∙m)。结合水文地质钻孔资料,依靠含水层电阻率分布识别海水入侵。结果表明,洋戴河平原部分地区海水入侵进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由于农灌开采地下水导致6月海水入侵程度较为严重,3、11月海水入侵程度相对较弱。研究区滨海浅层地下咸水(微咸水)区主要分布在河道两侧,并向周围抽水灌溉区发展,其主要来源是海水沿河床入侵后形成的混合咸水以及灌溉回归水。现有的措施已经对海水入侵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减缓作用,但仍需加强典型地段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戴河平原 垂直电测深 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 海水入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