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料库视角下词根“死”及其在“v/adj + 死 + 了”结构的语义剖析
1
作者 甘仁渝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2期246-253,共8页
“v/adj + 死 + 了”此结构日常使用的频率很高,但跨文化学习者常常不够理解“死”字的含义以及此结构的特点与具体运用语境,而导致使用错误率极高,本文在语料库视角下,搜集整理文学作品与生活口语中的3500余条语料,从构词语素“死”入... “v/adj + 死 + 了”此结构日常使用的频率很高,但跨文化学习者常常不够理解“死”字的含义以及此结构的特点与具体运用语境,而导致使用错误率极高,本文在语料库视角下,搜集整理文学作品与生活口语中的3500余条语料,从构词语素“死”入手,对比“死”字古今含义的演变过程,选取构词语素“死”组成的132个词语分析其主要的构词类型;并从时态、语境、语法成分等方面剖析“死”含义虚化与语法化的过程,将前接动词与形容词细化分类,得出前接谓词的类型影响“v/adj + 死 + 了”结构中“死”的语义,以期为跨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促进文化的交流与理解。The construction “v/adj + dead + 了” is prevalently employ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however, cross-cultural learners frequently fail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dead” an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contex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tructure, thereby giving rise to an exceptionally high error rate. In this paper, from a corpus perspective, over 3500 examples of this structure are collected and sorted from both literary works and everyday spoken language. Commencing from the morphological element “dead,” the paper contrasts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dead”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selects 132 words composed of the morphological element “dead,” and analyzes their principal types of word formation. Additionally, it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he meaning of “dead” becoming abstract and grammatical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nse, context, and grammatical components, and classifies the prepositional verbs and adjectives in detail, reach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ype of prepositional verb influences the semantics of “v/adj + dead + 了”,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cross linguistic learners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dj + + 了”结构 语料库 构词类型 语义变化 对外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感染者体外诱导的γδT细胞亚群的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威巍 武晓丽 +3 位作者 聂为民 谢杨新 王利 赵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87,290,共4页
目的:了解HIV/AIDS感染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亚群的特点以及体外诱导后γδT细胞的增殖情况和Vδ1、Vδ2亚群的变化,为γδT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建立打下基础。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5例HIV/AIDS感染者(HIV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HC组)... 目的:了解HIV/AIDS感染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亚群的特点以及体外诱导后γδT细胞的增殖情况和Vδ1、Vδ2亚群的变化,为γδT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建立打下基础。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5例HIV/AIDS感染者(HIV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HC组)外周血中的γδT细胞、Vδ1亚群、Vδ2亚群的频率和绝对值;选择两组中各1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anti-γδTCR单克隆抗体(mAb)和IL-2在体外诱导培养14 d,在0 d、7 d、14 d分别进行细胞计数和FCM检测,分析比较γδT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培养情况。结果:HIV组外周血中γδT细胞、Vδ2亚群百分比和绝对值都显著低于HC组,而Vδ1亚群百分比和绝对值显著高于HC组;体外诱导培养14 d时,HC组总细胞数量增加3倍,HIV组总细胞数量稍有增加;HC组的γδT细胞比例可达到80%以上,其中Vδ2亚群可以增加到65%左右,而HIV组的γδT细胞比例达35%左右,Vδ2亚群比例仅增加到17%左右。结论:HIV/AIDS感染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Vδ1/Vδ2比值倒置;用anti-γδTCR mAb和IL-2在体外诱导HIV/AIDS感染者的Vδ2亚群扩增效果不佳,不能逆转Vδ1/Vδ2倒置现象。应进一步寻找更加有效的诱导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ΓΔT细胞 vδ2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话的自感结构“V/A+人”及其与动宾/偏正结构“V/A+人”的对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西安话中存在"V/A+人"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人"的不同发音具有辨义的作用。读本音时为动宾/偏正结构,结构松散,可加入其他成分进行扩展,应为短语;读轻声为"自感结构",结构具有凝固性,具有表示主观上不舒服... 西安话中存在"V/A+人"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人"的不同发音具有辨义的作用。读本音时为动宾/偏正结构,结构松散,可加入其他成分进行扩展,应为短语;读轻声为"自感结构",结构具有凝固性,具有表示主观上不舒服不愉快的感受的功能,"人"类似于后缀,具有标记性,整个结构有词汇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人” 自感结构 词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不大+V/A”句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会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14-116,共3页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不大+V/A"格式作一简单探讨:(一)"不大"的性质;(二)"不大"的两种格式意义;(三)"V/A"的进入条件;(四)语用否定的问题;(五)与"不太"的比较。
关键词 “不大+v/a”的性质 v/a”的进入条件 语用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对《今昔物语集》“病+V/A”搭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文溥 《龙岩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4-30,共7页
古汉语词与词的搭配被复制进古日语的现象在古代汉日语言接触研究中值得关注。通过对日本12世纪编撰的大型短篇物语集《今昔物语集》中“病+V/A”搭配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古汉语特有的“病+V/A”的仿译搭配的使用在类频率上较大地丰... 古汉语词与词的搭配被复制进古日语的现象在古代汉日语言接触研究中值得关注。通过对日本12世纪编撰的大型短篇物语集《今昔物语集》中“病+V/A”搭配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古汉语特有的“病+V/A”的仿译搭配的使用在类频率上较大地丰富了日语“病+V/A”搭配,编撰者借助于“病+V/A”的仿译搭配等源自于古汉语的表达在《今昔物语集》的不同部分的不同例频率的使用,构筑出该物语集复杂多彩的汉日混合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今昔物语集》 “病+v/a”搭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模型及其在数学解题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雪梅 《中学数学月刊》 2011年第11期9-11,共3页
视觉空间表征与言语分析表征相互作用解题模型(Visualizer/Analyzer模型,下称V/A模型)认为,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视觉化思维与分析性思维,每一层次的分析推理包含了4种类型的活动:从视觉表征中推论出附加性... 视觉空间表征与言语分析表征相互作用解题模型(Visualizer/Analyzer模型,下称V/A模型)认为,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视觉化思维与分析性思维,每一层次的分析推理包含了4种类型的活动:从视觉表征中推论出附加性结果,数学精致化,设置一个新目标,监控环节.应用V/A模型进行解题教学时,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已经画好的图形,或是根据已知条件绘制图形,然后从图形表征中观察或推导出更多的信息.图形信息与数式信息相互补充和交互作用,从中推导出更多结论,不断进行数学的精致化和新信息的再探究.再把从图形表征中推导出来且已精致化的信息和题目中的信息相互结合,设置新的目标,继续开展解题活动,且时时进行解题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模型 图形表征 数式表征 数学精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官话中评议性预判构式"不是好V/A"
7
作者 陈颖 陈一 《励耘语言学刊》 2022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东北官话互动话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功能性构式——"不是好V/A",它在结构、功能、形成路径等方面都具有特别之处,完全不同于普通话中结构相似的一般否定判断句.它是一个以隐喻为认知基础,以演绎推理为理解模式,暗含预测性判断,... 东北官话互动话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功能性构式——"不是好V/A",它在结构、功能、形成路径等方面都具有特别之处,完全不同于普通话中结构相似的一般否定判断句.它是一个以隐喻为认知基础,以演绎推理为理解模式,暗含预测性判断,主要功能为负向性评议的特异性构式.这一构式的主要功能是对某种动作或情状提出负向性评议,并根据事件发生时间的不同,或者暗含负向性的"预测性判断",或者暗含对过去所做预判实现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官话 评议 预判 不是好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坏了”与“V/A透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成雯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9期104-106,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V/A坏了"与"V/A透了"的异同等相关问题。"V/A坏了"这一结构形式中,"坏"有4种语义:1.表示瞬间损坏;2.表示不满意;3.表示受某种影响逐渐丧失功能;4.表示程度高。"V/A透了"... 本文主要探讨"V/A坏了"与"V/A透了"的异同等相关问题。"V/A坏了"这一结构形式中,"坏"有4种语义:1.表示瞬间损坏;2.表示不满意;3.表示受某种影响逐渐丧失功能;4.表示程度高。"V/A透了"这一结构中,"透"有4种语义:1.表示穿过、贯穿;2.表示内容洞晓;3.表示完全的状态;4.表示极端。"坏"和"透"的前3种语义作结果补语,谓词的语义特征与"坏"和"透"的理性义紧密相关。"坏"和"透"作程度补语都表示极性,但谓词语义特征有细微差别。总体来说,能进入V/A坏了的谓词具有[强状态性][弱性质性],而进入V/A透了的谓词具有[强性质性][弱状态性]。"坏"和"透"的背后机制都为隐喻和转喻,但"坏"的语法化程度高于"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坏了 v/a透了 语义特征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好+V/A”的多义同构性及其承继理据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胡丽珍 雷冬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19,共15页
"NP+好+V/A"是近代汉语产生的一个对NP特征进行主观甚度凸显的构式家族,其源构式是先秦时期就产生的"NP+好+NP"结构,构式"NP+好+NP"由于类推扩展而产生构式"NP非受事+好+V(O)",构式"NP非... "NP+好+V/A"是近代汉语产生的一个对NP特征进行主观甚度凸显的构式家族,其源构式是先秦时期就产生的"NP+好+NP"结构,构式"NP+好+NP"由于类推扩展而产生构式"NP非受事+好+V(O)",构式"NP非受事+好+V(O)"又可以扩展为"NP受事+好+V",这一扩展过程不但可以从构式产生的历史顺序和语义演变逻辑得到证明,还可以从构件"好+V"的词汇化过程得到证明。"NP受事+好+V"又可进一步扩展为构式"NP+好+A","好"也因其后的尾焦点由动词扩展到形容词而从一个具有主观甚度评判意义的形容词演变成一个具有主观评判性的程度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承继 词汇化 语法化 “NP+Hao(好)+v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夹层Ti-6Al-4V/AZ31B异种金属的扩散连接 被引量:10
10
作者 秦倩 杜双明 陈应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54,59,共5页
采用纯铜(Cu)箔作为中间过渡层在真空下对钛合金Ti-6Al-4V与镁合金AZ31B异种金属进行扩散连接。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连接接头进行微观分析,利用拉伸试验获得接头强度。结果表明:530℃的扩散焊接头结合良好,界面区呈层状结构... 采用纯铜(Cu)箔作为中间过渡层在真空下对钛合金Ti-6Al-4V与镁合金AZ31B异种金属进行扩散连接。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连接接头进行微观分析,利用拉伸试验获得接头强度。结果表明:530℃的扩散焊接头结合良好,界面区呈层状结构,相结构依次为γ-Cu固溶体、Cu3Ti、Cu2Al、Mg-Cu-Al三元金属间化合物、Mg17(Cu,Al)12及(α-Mg+Mg2Cu)共晶组织。520℃时,AZ31B/Cu界面无液相产生,无法实现AZ31B与Ti-6Al-4V的可靠连接;530℃时,共晶组织与金属间化合物共存于接头界面区,形成冶金连接;焊接温度为550℃时,共晶组织消失,接头界面区Mg-Cu-Al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呈连续网状分布。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30 min的接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约为6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TI-6AL-4v钛合金 扩散连接 微观组织 连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 被引量:3
11
作者 柳丹丹 《保山师专学报》 2009年第4期55-59,共5页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死了 v/ A+得要死 感受程度补语 结果补语 状态补语 感叹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客车车下DC 600 V/AC 380 V逆变器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12
作者 牛明浩 李国良 《铁道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1,48,共2页
分析了青藏客车车下DC 600 V/AC 380 V逆变器的故障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青藏客车 DC 600 v/aC 380 v 逆变器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城方言中的“V/A个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2期88-89,共2页
鄂城方言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表示程度的方法即“V/A个死”,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A死了”“非常/很V/A”。本文主要从语义涵盖、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句法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并对其来源做出推测。
关键词 v/a个死 语义涵盖 句法分布 句法功能 句法特点 语义探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到家”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1-83,123,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到家"的句法功能。和典型的形容词相比,"到家"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应归为性状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到家"形式常出现在"V到家"和"A到家"两个结构相似、语义相同的句法... 文章首先分析了"到家"的句法功能。和典型的形容词相比,"到家"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应归为性状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到家"形式常出现在"V到家"和"A到家"两个结构相似、语义相同的句法环境中,但二者无论是在句法切分,还是语义特征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两个结构在否定形式上也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我们认为种种不对称是由结构中的"V"和"A"各自的词性特点导致的。从历时的角度考察,"V到家"先于"A到家"产生,二者有先后的时间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家” v到家” “A到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V/A翻(了)”构式的语法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自然 《普洱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8-82,共5页
网络中常出现如"笑翻(了)""美翻(了)""萌翻(了)"等流行语,针对这样"V/A翻(了)"结构的普遍使用,从共时的角度考察"V/A翻(了)"构式的语义类型及用法,进而讨论"V/A翻(了)"构... 网络中常出现如"笑翻(了)""美翻(了)""萌翻(了)"等流行语,针对这样"V/A翻(了)"结构的普遍使用,从共时的角度考察"V/A翻(了)"构式的语义类型及用法,进而讨论"V/A翻(了)"构式语法化的过程以及语法化的机制和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v/a翻(了)”构式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不X”结构中“不”的否定对象
16
作者 周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06-109,共4页
“V/A不X”结构是指谓词后跟否定性补充成分的“述不补”短语结构。如“看不见”、“说不下去”、“管不了”、“拿不得”等。这里我们不讨论“V/A不X”短语结构本身的结构情况,而只是从意义上来谈位于此结构中“不”字的否定对象。 ... “V/A不X”结构是指谓词后跟否定性补充成分的“述不补”短语结构。如“看不见”、“说不下去”、“管不了”、“拿不得”等。这里我们不讨论“V/A不X”短语结构本身的结构情况,而只是从意义上来谈位于此结构中“不”字的否定对象。 “不”字作为否定副词,具有否定作用,一般也只是否定它后面的中心语或修饰语成分。但是,此结构中的“不”字其否定的对象不仅仅是“V/A不X”中的X项,它可以否定它前面的“V/A”项,还可以否定能加入“不”字的“V/AX”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否定“V/A不X”结构的补语或其他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结构 否定副词 否定形式 否定作用 v/a 程度副词 指谓 汉语口语 《茶馆》 《四世同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方言“看+叫/给+你+V/A+的+……”句式研究
17
作者 张婧珮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24,共7页
“看+叫/给+你+V/A+的+……”句式是襄阳方言中的常用句式,在小三角理论框架下分析句式限制、语义特征和语用特色,结果表明句式中动词、形容词的选择在语法、语义、语音上有许多限制条件。关于句式的语义,“看”属于话语标记;“叫/给”... “看+叫/给+你+V/A+的+……”句式是襄阳方言中的常用句式,在小三角理论框架下分析句式限制、语义特征和语用特色,结果表明句式中动词、形容词的选择在语法、语义、语音上有许多限制条件。关于句式的语义,“看”属于话语标记;“叫/给”都可以表示处置义,“叫”还可以用来表示被动义;“的”具有确认行为或状态、加强程度的语法意义;而句式整体具有主观评价义。句式还具有口语特点浓厚、感情色彩丰富的语用义,并且可以凸显焦点,表达言外行为。此方言句式与普通话“看+把+你+V/A+的+……”句式以及“看+叫/给+你+V/A+得……”句式的用法也值得一同比较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方言 “看+叫/给+你+v/a+的+……” 语义 语用 句式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语“好好V/Adj”在线翻译的歧义预处理模式
18
作者 陈振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在线翻译中,“好好V/Adj”歧义度非常高,“好好V/Adj”在形式上可以切分为“好好+V/Adj”和“好+好V/Adj”,即使在同一切分形式下,“好好V/Adj”中的“V”和“Adj”在词性和词义上也存在歧义。经过验证,两种文本预处理模式可以有效消岐... 在线翻译中,“好好V/Adj”歧义度非常高,“好好V/Adj”在形式上可以切分为“好好+V/Adj”和“好+好V/Adj”,即使在同一切分形式下,“好好V/Adj”中的“V”和“Adj”在词性和词义上也存在歧义。经过验证,两种文本预处理模式可以有效消岐:“好好+V”结构在动词的前后加上词语,补足语义;“好+好V”和“好好Adj”去掉第一个“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好v/adj” 在线翻译 预处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死了”结构的歧义现象考察
19
作者 蒋静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2-,共1页
当同一个词进入"V/A+死了"结构中时会产生歧义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产生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v/a+死了”结构 歧义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黄河宽V形河道控河机制分析
20
作者 李永军 彭南赫 +4 位作者 段丰浩 肖良 彭建兵 王盼龙 王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共8页
黄河宽V形河道的形成与演化,既取决于华北平原周缘构造带的边界形态及其相互作用,又是对青藏高原NE向挤入作用的远程响应。三门峡至渤海湾入海口,受河岸区域性大断裂控制,黄河河道以兰考为拐点,由NEE转为NE向,形成了宽V形河道组合样式... 黄河宽V形河道的形成与演化,既取决于华北平原周缘构造带的边界形态及其相互作用,又是对青藏高原NE向挤入作用的远程响应。三门峡至渤海湾入海口,受河岸区域性大断裂控制,黄河河道以兰考为拐点,由NEE转为NE向,形成了宽V形河道组合样式。区内河道的延伸样式主要表现为长线型延伸,其次为锯齿状摆动和短折线拐弯。三门峡-郑州段的黄河产于太行山南段构造带和秦岭构造带围限的断陷带中,山前大断裂均在第四纪以来发生了强烈的活动,主要河段产于断裂带中。华北平原是四大构造带围限的平面上呈不规则六边形的凹陷平原,不规则六边形的长边分别平行于太行山构造带和泰安-济南构造带。黄河主河道位于南阳–兰考–平阴–垦利隐伏断裂带中,NE向长线型支流部分平行于、部分重合于区内的NE向隐伏断裂带。可考证的历史时期的黄河改道和已知的废弃河道均产于隐伏大断裂带中。这些隐伏断裂是河岸两大构造带的次级断裂,大多在第四纪以来有显著的活动。黄河沿岸断裂及平原区的隐伏断裂是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主要产物,更是控制河道形成、演化、延伸、拐弯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v形河道 断裂控河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