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2次肃北5级及以上地震的PI和LURR特征回溯性研究
1
作者 于磊 曹均锋 +6 位作者 王建广 李伸亮 李鹏飞 王季雨 疏鹏 李玲利 方良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_(S)5.5和M_(S)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 2023年10月24日和12月1日在甘肃省肃北县分别发生M_(S)5.5和M_(S)5.0地震,震中位于祁连山地震带西段,采用图像信息(PI)和加卸载响应比(LURR)探查2次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状态和震后地震活动趋势,为分析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参考。结果显示:①PI热点计算结果显示,肃北地区存在显著的背景应力异常,其幅度指示该区域在未来1年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②LURR的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显示,2023年3月起LURR时序曲线呈显著上升异常变化,且异常空间分布持续向震源区迁移,表明在中短期内有发生强震的可能;③2次地震发生后,震源区LURR异常的时空特征仍呈现持续发展状态,尚未恢复到小于1的正常水平。因此,仍需关注祁连山地震带西段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M_(S)5.5地震 肃北M_(S)5.0地震 图像信息法 加卸载响应比 祁连山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9月16日张掖甘州M_(S)5.0地震震后总结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曙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2期194-196,共3页
张掖甘州M_(S)5.0地震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发震构造为祁连山北缘断裂(肃南-祁连段),震源机制结果表明,震源错动方式以逆冲为主,兼有少量走滑分量,断层面走向与祁连山北缘断裂构造基本一致。此次地震序列的最大余震为M_(L)3.9地震... 张掖甘州M_(S)5.0地震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发震构造为祁连山北缘断裂(肃南-祁连段),震源机制结果表明,震源错动方式以逆冲为主,兼有少量走滑分量,断层面走向与祁连山北缘断裂构造基本一致。此次地震序列的最大余震为M_(L)3.9地震,与主震震级差为1.1,判定此次地震序列类型为主余型,序列与周围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相符。此次地震发生前,祁连山地震带西段出现6项测震学异常和3项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而以上异常均为震前识别和提出。在测震学异常中,地震平静异常2项,空间异常1项,参数异常3项;在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中,短期异常2项,为震中附近的高台钻孔应变和热红外异常,年度异常1项,为震中附近的肃南水管倾斜的形变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甘州M_(S)5.0地震 地电阻率异常 地震预测 祁连山地震带发震紧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3月17日甘肃肃南M_(S)5.1地震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菲 王月 +5 位作者 解孟雨 岳冲 王亚丽 倪晓寅 钟骏 李纲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系统总结2022年3月17日甘肃肃南M_(S)5.1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异常:震前存在地震成组活动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震中200 km范围内存在6项地球物理场异常,其中5项异常为趋势异常,但均非此次肃南M_(... 系统总结2022年3月17日甘肃肃南M_(S)5.1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异常:震前存在地震成组活动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震中200 km范围内存在6项地球物理场异常,其中5项异常为趋势异常,但均非此次肃南M_(S)5.1地震的相关异常,而高台地震台形变异常虽为短期异常,但异常转折变化与本次地震无关;此外,肃南M_(S)5.1地震发生前,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地磁低点位移、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3项异常,但因后续于3月26日发生青海德令哈M_(S)6.0地震,认为该地磁预测指标对应成组地震活动,不能作为单一地震的震前异常。肃南M_(S)5.1地震余震较少,其序列活动特征显示为主余型;主震震源机制显示断层破裂为走滑型,与距离最近的疏勒南山断裂构造性质相符。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对于祁连山地震带及其周边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南M_(S)5.1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祁连山地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