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inese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Model and Analysis 被引量:2
1
作者 Xiuchuan XU Shengping SHI Qinghua HU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China,we build a dynamic endogenous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model closely linked to China's reality,and carry out mathematical economics an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China,we build a dynamic endogenous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model closely linked to China's reality,and carry out mathematical economics analysis of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urban and rural sectors. The main results show that:(i) The labor growth rate of urban-rural sectors must be greater than the time discount rate,or else there would be a vicious cycle of diminishing returns in the sectors;(ii) The accumulation rate of physic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of urban-rural sectors,and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need to be grea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depreciation rate plus the time discount rate,otherwise there would be a vicious cycle of diminishing returns in the sectors;(iii) The low accumulation rate in the rural sector,and the occurrence of labor outflow,human capital loss and lack of investment,will expand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which is a reason for solidification of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DYNAMIC opti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Chongqing Based on the State Space Variable Parameter Method
2
作者 Xiuchuan XU Yuqing WANG Xiang HE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11期9-13,共5页
Firstly,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historic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of Chongqing,and the evolution and trend of urban and 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es,it selects... Firstly,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historic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of Chongqing,and the evolution and trend of urban and 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es,it selects factors and variables influencing urban and 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and establishes an econometric model.By state space Kalman filtering method,it analyzes dynamic influence of factors upon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intensity.According to empirical conclusion,i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promoting integrated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State S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nlightenment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Theor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3
作者 Jingjing ZHANG Ni DAN Yan GA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6期139-144,154,共7页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macro-strategic guid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weak links"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regions.Geography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national stra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macro-strategic guid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weak links"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regions.Geography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mad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paper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theory of geography and the time-space research scientific thinking,respectively discussed the core edge theory,growth pole and point axis theory,theory of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rural settlement type,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atterns,such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pplication of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rural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egional economic Spatial structure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解释论
4
作者 单平基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共11页
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亟须从解释论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结构。对此,立法确立了“权力机构(成员大会)—执行机构(理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的基本框架。从权力机构看,成员权具有强烈的身份性特征,无法以投资... 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亟须从解释论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结构。对此,立法确立了“权力机构(成员大会)—执行机构(理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的基本框架。从权力机构看,成员权具有强烈的身份性特征,无法以投资取得;成员大会的决议不应均采取绝大多数决,否则会导致决议难以形成,应允许章程对一般事项和重大事项进行区分,前者采取多数决,后者采取绝大多数决。同时,要警惕出现成员代表大会绕过成员大会表决的情景。从执行机构看,对理事长或理事的选任,不应以成员为限;理事会表决并非一定要采取多数决,意味着总人数不限于单数。从监督机构看,关于监事会或监事的设置规定应理解为倡导性规范,而非必须强制设立监事会或监事,设置权限宜交由章程规定,且监事的选任应不受成员身份的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选择,应考量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而非采用单一的治理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 治理结构 成员大会 理事会 监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现代化早期的山西农村家庭的生存状态——以20世纪30年代山西省和顺县为例
5
作者 石涛 王瑞芬 《晋阳学刊》 2025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农村自给自足经济模式进一步瓦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鉴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能够为现代工业提供产品销售市场和劳动力,关乎现代工业发展...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农村自给自足经济模式进一步瓦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重大变革。鉴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能够为现代工业提供产品销售市场和劳动力,关乎现代工业发展水平和速度。文章选取工矿业资源丰富、有利于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山西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民国时期数据资料,透过微观视角,计算山西省和顺县恩格尔系数,分析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发现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的悖论现象,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从而考察农民家庭生存状态对现代化所需的城乡间、工农业间的商品流、资金流和人口流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经济现代化早期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诠释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为充分理解当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提供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现代化早期 农村家庭 生存状态 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6
作者 伍旭中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7-14,共8页
本文首先梳理传统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变迁历程,指出组织治理结构中一直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新型组织借鉴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的方式仍不符合现实要求。其次,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可以从外部和内部分层分析,国... 本文首先梳理传统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变迁历程,指出组织治理结构中一直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新型组织借鉴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的方式仍不符合现实要求。其次,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可以从外部和内部分层分析,国家经济治理从外部嵌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肯定了党和国家的经济作用,先完成外部治理结构的塑造,再内化为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形成内部和外部联结的治理结构。最后,以芜湖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实践过程中重构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为例,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构治理结构的可行之道。文章认为,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多元实践中,不同组织应依据自身特点,构建符合自身要求的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并注重二者的联结运转,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外部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结构 混合治理结构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
7
作者 吴理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我国乡村文化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而不断变革。我国现代化探索肇始于工业化,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叠加了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如今的乡村文化,实际上受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乃至全球化的综合影响,成为一种复调的... 我国乡村文化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而不断变革。我国现代化探索肇始于工业化,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叠加了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如今的乡村文化,实际上受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乃至全球化的综合影响,成为一种复调的文化。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来看,近代以来的中国乡村文化变迁的根源深藏在工业化、城市化等现代经济发展的事实之中,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经济结构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关系的变迁相统一。乡村文化自身往往很难实现振兴和繁荣发展,必须首先通过发展乡村生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经济基础的现代化转型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中国现代化 乡村振兴 乡村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nction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Rural Ecosystems 被引量:2
8
作者 HUANG Guoq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5期62-69,共8页
At present,the whole country is fully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tively promoting rural ecosystems development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and agroecology,the main functions of rural... At present,the whole country is fully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tively promoting rural ecosystems development in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and agroecology,the main functions of rural ecosystem in China,the current outstanding problems,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system.China’s rural ecosystem has multi-functions such as carrying population,improving environment,providing products,increasing income,expanding employment and tourism,inheriting culture,populariz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ting people,training talents,and providing places for the aged urban residents.Currently,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rural ecosystem in China,such as ecological destruction,waste of resourc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natural disasters,economic poverty,backward science and education,laggard culture and medical care,lack of public services,bad social morality,loss of villagers and disappearance of villages.In order to promot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systems in China,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ing “tri-benefits”(economic,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gradual progress,comprehensive governance,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long-term efforts and success.Eventually,the following measures are suggested:① enhancing awareness;② planning well;③ improving environment;④ optimizing ecological structure;⑤ improving ecological functions;⑥ improving ecological conditions;⑦ strengthening public services;⑧ impro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⑨ improving great investment;⑩ acceler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SYSTEM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Limitation of Engel's Coefficient——A Case Study of Rural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9
作者 HAO Jun1,LIU Jie2 1.Shijiazhuang Post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2.Business School,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4期24-29,共6页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relevant theories of Engel's coeffici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se theor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currently in China,for example,continuing to use original theory,n...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relevant theories of Engel's coeffici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these theor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currently in China,for example,continuing to use original theory,not in line with reality of China;comparison invalidity in length and breadth,is not conducive to relevant analysis;culling out the special factors easily causes distortion of conclusion.Taking rural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Engel's coefficient in analyzing the gap of rural economy:in terms of region horizontally,Engel's coefficient neglects the differenc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mong regions,and difference of economic stages among regions;in terms of time vertically,Engel's coefficient neglects the periodic change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ratio change of different families in different periods.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China's rural areas,the correction model of Engel's coefficient is established as follows.First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food+ education+ medical service) /Percentage of total expenditure variation;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food+ education+ medical service) /Percentage of income variation.Second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 of food/Percentage of variation of(total expenditur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medical expenditure.Thirdly,Engel's coefficient=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 variation of food/Percentage of total expenditure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el’s COEFFICIENT DIFFERENCE of CONSUMPTION st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与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华光 于亚琳 赵晗薇 《经济论坛》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流动而同步转化,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掣肘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流动而同步转化,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掣肘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31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动态面板模型(SYS-GMM)分析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运用门槛效应模型,以劳动力流动为门槛变量,分析经济增长对城乡二元结构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化,而经济增长抑制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经济增长对城乡二元结构的作用受到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当劳动力流动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后,经济增长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抑制作用将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劳动力流动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labor shortage amid labor surpluses
11
作者 钟钰 蓝海涛 《China Economist》 2010年第3期122-128,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rural labor force based on data from the 1996 and 2006 agriculture censuses.In this paper,we re-estimate,compare and analyze China's rural labor ...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rural labor force based on data from the 1996 and 2006 agriculture censuses.In this paper,we re-estimate,compare and analyze China's rural labor surplus at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using the labor-hour conversion method and the standard structural approach.Taking economic cycle fluctuations into account,we also investigate the root causes for the co-existence of a migrant worker shortage and an agricultural labor surplus.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we can make realistic judgments about rural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only by removing short-term disturb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boom and bust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LABOR labor-hour conversion method standard structurAL approach economic cycle
全文增补中
农村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分析
12
作者 刘秀 杨锦涛 +1 位作者 杜明霖 陈杰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7-94,共8页
为全面评估农村公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引入了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先进分析框架,从农村公路建设、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及公共款项归集4个重要维度出发,设计了包含4个潜变量及19个观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旨在... 为全面评估农村公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引入了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先进分析框架,从农村公路建设、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及公共款项归集4个重要维度出发,设计了包含4个潜变量及19个观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旨在深入探讨农村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进步之间的动态互动效应和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对多维度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农村公路建设在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农业发展以及优化公共款项归集方面的显著正面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农村公路建设不仅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通过加强农业发展和改善公共款项归集的路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间接效应。最后,从政策制定、研究方法改进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农村公路项目的规划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政策制定和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路建设 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13
作者 邵祥东 高宇航 《经济论坛》 2024年第9期101-116,共16页
文章基于CGSS调查的2021年数据,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机制作用。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将呈现边际递... 文章基于CGSS调查的2021年数据,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机制作用。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将呈现边际递减的情况;此外,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促进社会参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有明显的异质性,从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到高等教育的群体反而呈现负效应;进一步地,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存在倒“U”型关系,也即存在最优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偏离了最优的数字乡村建设,将会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社会参与 最优数字乡村建设 新结构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乡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研究
14
作者 陈红 文艾 《智能物联技术》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乡村农业产业中,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精准预测市场需求,有效管理供应链,及时应对各类风险。文章分析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乡村农业产业中,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精准预测市场需求,有效管理供应链,及时应对各类风险。文章分析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乡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结构优化,详细讨论了精准农业的实施、资源配置优化、市场需求预测与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以及技术普及和教育培训等策略,展示了这些策略如何助力农业经济结构的有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乡村农业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振兴政策:逻辑需求与供给特征——基于2013-2023年涉“三农”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①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②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③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④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政策 量化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社芳 王雪 杜靖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7期74-89,共16页
提高经济韧性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城乡协调发展这一全新视角解释数字经济和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借助函数分析法计算的经济韧性通过稳健性... 提高经济韧性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城乡协调发展这一全新视角解释数字经济和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借助函数分析法计算的经济韧性通过稳健性检验。为解决模型中内生性问题,以Bartik作为工具变量进行2SLS回归,结果依然稳健。区域异质性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明显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作用渠道包括:数字经济促进城镇和农村的消费结构优化进而提高经济韧性;数字经济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增强经济韧性。因此,从城乡协调发展视角出发,数字经济可以优化城乡消费结构,提升城乡收入水平,促进城乡收入协调增长,实现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韧性 城乡收入差距 消费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公共资源分配中的圈层结构及村治逻辑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照斌 曹银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国家资源下乡对于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但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角度来看,当前乡村公共资源分配中“精英俘获”现象的学术表达——圈层结构,却体现出资源分配的不正义,这也将加重国家自主性与地方自主性的偏离。通过对鄂西南W村实证研... 国家资源下乡对于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但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角度来看,当前乡村公共资源分配中“精英俘获”现象的学术表达——圈层结构,却体现出资源分配的不正义,这也将加重国家自主性与地方自主性的偏离。通过对鄂西南W村实证研究发现,这一结构从分配方式来看,体现为村庄“权力精英”主导分配秩序。从分配原则来看,以再生性利益关系为主,原生性血缘关系为辅。从分配主体结构来看,形成了以村支书、“经济合伙人”等核心向普通能人、普通村民等表层递减的圈层结构。在制度、文化、技术三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圈层结构的长期稳定“合法”存续。基于工具理性的镇村功利性关系,是其制度基础;村民对发展性谋利的高包容性与逐渐萎缩的公共性,是其文化基础;技术治理中的“合法”俘获手段,是其技术基础。这一结构是当前治理资源、文化网络、治理技术制约下的“权宜之计”。阐明圈层结构现象的学理成因,有助于从制度变革、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治理技术改进等角度,将转型中的乡村社会整合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资源分配 经济合伙人 圈层结构 “权力—利益”网络 村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共构:村庄精英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研究——河北雄安新区H村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案例研究
18
作者 冯建喜 俞巧 孙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6,共8页
精英治村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实现内生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基于“国家—社会”内外共构的视角,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宏观环境变迁和自下而上的村庄主体调适相结合的分析框架,提出外部环境因素、村庄权力主体、主体互动关系三者共同塑造了... 精英治村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实现内生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基于“国家—社会”内外共构的视角,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宏观环境变迁和自下而上的村庄主体调适相结合的分析框架,提出外部环境因素、村庄权力主体、主体互动关系三者共同塑造了村庄的治理模式,并以雄安新区H村为例,剖析其治理模式的演进历程。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H村经历了离散失序、体制精英一元主导、体制内外精英二元协作和多元主体共治4个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经济精英 权力结构 国家—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鹏辉 阿尔斯兰·吉力力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2期97-100,共4页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枢纽地带,新疆在推动城乡融合与对外开放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城乡融合是新时代下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旨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城乡产...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枢纽地带,新疆在推动城乡融合与对外开放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城乡融合是新时代下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旨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城乡产业结构也逐渐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互通和融合。本文测度并对地区层面面板实证检验城乡融合结果显示,目前新疆城乡融合水平较低但正稳步提升,地区差异较大且趋于缩小。对外开放稳健促进新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对外开放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新疆城乡融合 城乡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与管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守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68-72,共5页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深入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与路径,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深化农村改革三个方面。同时,还重点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等,通过更新管理理...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深入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与路径,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深化农村改革三个方面。同时,还重点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等,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引导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型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这些创新实践将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 特色农业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