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共产党的大团结精神及其内涵
1
作者 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李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6-27,共12页
文章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论证党的大团结精神。从理论上看,大团结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从历史上看,大团结精神是“两个... 文章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论证党的大团结精神。从理论上看,大团结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从历史上看,大团结精神是“两个结合”的产物,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肇始于中国近现代以来重建“大一统”的历史追求,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百年史。从实践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大团结精神的实践核心,以大团结精神推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团结精神可总结提炼为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32字内涵表述,即“凝心聚力、爱国为民,求同存异、合作协商,多元一体、和衷共济,开放包容、命运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 大团结精神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and Conceptualising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2
作者 Rong MA Siyao LIU(Translator)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4年第1期20-73,共54页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consensus about the logical link between the"Chinese nation"and its 56 ethnic groups to comprehend and conceptualise the country's history.This idea draws upon Fei Xiaotong...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consensus about the logical link between the"Chinese nation"and its 56 ethnic groups to comprehend and conceptualise the country's history.This idea draws upon Fei Xiaotong's concept of the"unity in diversity"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a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and general framework.The natur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has matured the Chinese country,with the Han people evolving as a coherent core via economic complementarity and demographic exchanges with neighbouring nomadic groups.How the"unity in diversity pattern"changed throughout the twenty-five dynasty histories demonstrates how a purposefully united national entity emerged in the modern age,defying pressure from the West."You are in me,and I am in you"(你中有我,我中有你)is a national feature of China that represents a common destiny and conn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nation unity in diversity pattern cohesive core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翻译实践先锋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文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国家翻译实践是个人或机构为实现国家利益所开展的翻译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译者群体便是其真实写照。回顾历史,这一群体与其他群体以国家名义开展翻译实践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坚持“译行合一”,即自建党起,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一批先... 国家翻译实践是个人或机构为实现国家利益所开展的翻译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译者群体便是其真实写照。回顾历史,这一群体与其他群体以国家名义开展翻译实践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坚持“译行合一”,即自建党起,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翻译、接受、传播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挽救民族危机。这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译行合一”可成为译学领域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与建构的先导与示范,彰显党员译者在国家翻译实践中的模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建党伟业 译行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一统意识在晚清国家危机中的内聚作用与发生机制
4
作者 张师伟 曹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7-71,共15页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意识在数千年岁月中,被形塑与积淀成一种政治传统与思想认同,展现出了强劲内聚作用。鸦片战争后,晚清中国遭遇了一系列内外重大冲击,经历了政治价值及共同体认同危机,其所以能维持中华文明主体性,有多方面的影响因...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意识在数千年岁月中,被形塑与积淀成一种政治传统与思想认同,展现出了强劲内聚作用。鸦片战争后,晚清中国遭遇了一系列内外重大冲击,经历了政治价值及共同体认同危机,其所以能维持中华文明主体性,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大一统”意识的内聚作用尤为关键。“大一统”意识的内聚作用,借由儒家传统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得以巩固和强化,在客观上给辽阔疆域内的多数成员带来了共同体认同所必备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晚清抵御西方军事入侵与文化冲击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内聚力成为动员和号召社会的最有力要素,维系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使得近代中国得以分而不裂,危而不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意识 政治整合 晚清国家危机 内聚作用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推动昭通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
5
作者 苏韦铨 王伟 申琼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3,130,共12页
党的组织在昭通地区成立之始就把解决民族问题列为重要工作任务。面对复杂环境和党组织力量薄弱的客观现实,采取以建立健全党的民族工作机制为优势,增进少数民族民生福祉为基础,培养少数民族骨干为抓手,广泛的新思想宣传为引领,壮大各... 党的组织在昭通地区成立之始就把解决民族问题列为重要工作任务。面对复杂环境和党组织力量薄弱的客观现实,采取以建立健全党的民族工作机制为优势,增进少数民族民生福祉为基础,培养少数民族骨干为抓手,广泛的新思想宣传为引领,壮大各民族的革命武装队伍为保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为法宝的“六位一体”实践形式,取得了关键性成效。这一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党在昭通地区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和加强民族干部培养相联系,增强对各民族群众的政治牵引力;坚持统一战线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融合,增强各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向心力;坚持民族工作和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增强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保障力。通过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昭通地区的民族工作,阐释坚持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我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昭通地区 民族团结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与主要成就
6
作者 王春玺 陈琦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4-70,共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举措包括:在坚定政治信仰方面解决“举什么旗”这一根本问题;在政治道路选择上解决“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上解决“谁来领导革命”这一根本问题;在全党领导核心的形成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举措包括:在坚定政治信仰方面解决“举什么旗”这一根本问题;在政治道路选择上解决“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在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上解决“谁来领导革命”这一根本问题;在全党领导核心的形成上解决“如何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问题。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成就主要包括: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坚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党内政治生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加强政治建设的启示主要包括:一是必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并将其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各方面建设的统领作用。三是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巩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团结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的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7
作者 何金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民族凝聚力究竟何以可能,是学术研究亟待深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建党一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经验,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民族凝聚力问题绝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交集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 民族凝聚力究竟何以可能,是学术研究亟待深化的问题。总结我国建党一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实践经验,以苏联解体教训为镜鉴,民族凝聚力问题绝非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交集相互作用的结果。物质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意识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共识的思想支柱,政治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稳定和谐意识的政治保障,社会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小康到大同社会意识的社会环境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态意识的自然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引领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 民族凝聚力 五种因素 苏联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团结奋斗的重要法宝
8
作者 钱锦 侯勇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95-502,共8页
“三个务必”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迈上新的赶考路的重要时刻提出的新要求。“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团结奋斗取得新的伟大胜... “三个务必”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迈上新的赶考路的重要时刻提出的新要求。“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团结奋斗取得新的伟大胜利的重要遵循,它能够为坚持团结奋斗注入巨大能量,使全党能够始终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发扬斗争精神和提高斗争本领实现真正团结的奋斗。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牢记和躬身践行“三个务必”,切实发挥“三个务必”的重要法宝作用,在斗争中增强使命感、磨炼坚韧性、掌握主动权,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实现远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两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 团结奋斗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村寨文化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24
9
作者 肖青 李宇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村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单元和具体表现。村寨文化不仅充当着民族村寨聚落的精神纽带和内聚核心,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差异性、和容性、未分化性等特征,是一个自成体系且不断发展建构的动态范畴。
关键词 民族村寨文化 差异性 未分化性 凝聚核心 调适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断裂的连续-非连续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效鹄 段云岭 王光纶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413,共9页
采用有限元形函数作为单位分解函数,位移间断用富集节点的附加自由度表示,建立了允许在单元内部位移非连续的局部富集公式以表征混凝土的开裂区域.富集基函数由节点形函数和节点形函数与间断函数的乘积的并集构成.非连续位移的扩展路径... 采用有限元形函数作为单位分解函数,位移间断用富集节点的附加自由度表示,建立了允许在单元内部位移非连续的局部富集公式以表征混凝土的开裂区域.富集基函数由节点形函数和节点形函数与间断函数的乘积的并集构成.非连续位移的扩展路径完全与网格结构无关.不同于以非协调应变为基础的嵌入非连续模型,对单元的类型没有限制而且间断位移可以贯穿单元边界.局部富集思想与扩展有限元类似,但富集点自由度保持节点位移的物理意义不变,使相邻单元无需进行富集运算.在变分公式中引入混凝土粘结本构定律,推导了考虑断裂过程区非线性影响的基本方程.对混凝土粘结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说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分解 富集节点 非连续近似 嵌入非连续模型 扩展有限元 粘结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坤新 胡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纵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面对着不同的国内和国际历史条件下,都始终强调民族团结理论的重要性,并且... 纵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面对着不同的国内和国际历史条件下,都始终强调民族团结理论的重要性,并且在这个理念之下努力探索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衡量民族团结的指标、建设民族团结的氛围,使民族团结的理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成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使得民族团结理论成为了一个不断延续和发展的理论。民族团结理论需要以民族政策的形式加以贯彻和执行———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方式积极扩展、民族团结氛围自然形成、民族团结防范政策进一步规范,这使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理论在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团结 理论 实践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统一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丁俊萍 聂继红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8,127-128,共4页
党的十八大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主线,使党的建设主线更加丰富,更有时代性、针对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党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二... 党的十八大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主线,使党的建设主线更加丰富,更有时代性、针对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党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先进性 纯洁性 内在统一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党纪与国法的衔接方式、现实选择和优化路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永庚 常利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7,共9页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表明,党和国家运用党纪、党规全面从严治党,要向更深层次的'纪法衔接''纪法共治''反腐一体'行进。纪法分开是新时代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党纪成...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表明,党和国家运用党纪、党规全面从严治党,要向更深层次的'纪法衔接''纪法共治''反腐一体'行进。纪法分开是新时代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党纪成为我国现阶段治国理政的重要凭借和现实选择。党纪和国法之间具有系统性和联动性,涉及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互动关系,需要从立纪、立法的具体方式、时间适用及时效、处分轻重程度、执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真正综合运用党纪和国法提升我国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纪律 国家法律 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党纪与国法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时代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伟 李资源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81,共9页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的民族工作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期、改革调整期、稳步发展期、成熟完善期的发展过程。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的民族工作之路,其发展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意蕴。分析西藏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价值...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的民族工作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期、改革调整期、稳步发展期、成熟完善期的发展过程。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的民族工作之路,其发展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意蕴。分析西藏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价值追求、制度保障、核心内容和底线思维,能够让我们把握西藏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客观规律。在新时代语境下展望西藏民族工作的时代走向,凝结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西藏智慧、打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西藏模式、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西藏典范,有助于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西藏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和平解放70年 中国共产党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罡 张志坚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这种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高校中。大学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往往以个体、小群体为单位,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凝聚力。如何增强团结力,提高凝聚力,将大学活动开展...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这种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高校中。大学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往往以个体、小群体为单位,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凝聚力。如何增强团结力,提高凝聚力,将大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凝聚力 建设 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铁锁 肖光文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1-55,96,共6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我们党探索并确立民族团结政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新生国家政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进一步发展民族团结政策;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我们党探索并确立民族团结政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新生国家政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进一步发展民族团结政策;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我们党又把民族团结政策推向历史发展新阶段。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静波 闫绪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7-19,23,共4页
“凝聚力工程”是党组织从关心群众入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而推进党组织建设的一种工作机制。对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建设的研究,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凝聚力工程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56
18
作者 余谋昌 《桂海论丛》 2013年第1期20-28,共9页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中国共产党实施这...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冬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6-21,70,共7页
建国初期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经济落后、民族关系复杂。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中共西南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共西南局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建国初期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经济落后、民族关系复杂。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中共西南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共西南局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对新时期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西南局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强党内政治监督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剑忠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党内政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实现全党政治统一的重要保障,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党内政治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政... 党内政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实现全党政治统一的重要保障,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党内政治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政治纪律要求,也包括一些未成文的政治规矩。相比其他方面内容的党内监督,党内政治监督存在思想不重视和表现具有隐蔽性的特殊难点。为了提高党内政治监督的成效,必须加强党内政治监督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监督 政治统一 政治纪律 政治规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