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itudinal train dynamics of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under rescue 被引量:3
1
作者 Wei Shan Lai Wei Kai Chen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7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Once operating trains are disabled on the railway lines,an efficient manner is to utilize the train for train rescue.Owning to the different train and coupler types,it is difficult to formulate uniform regulations for... Once operating trains are disabled on the railway lines,an efficient manner is to utilize the train for train rescue.Owning to the different train and coupler types,it is difficult to formulate uniform regulations for train to train rescue.In this paper,the longitudinal train dynamics of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under rescue were analyzed by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s.The angling behavior of the brakinginduced coupler under compressed in-train forces was analyzed.A dynamic model for the train and draft gear system was developed considering accurate boundary limitations and braking characteristics.The safety indices and their limits for the coupled rescue train were defined.Thedynamic evaluations of different train to train rescue scenarios were analyzed.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oupler vertical rotation occurs during the emergency braking applied by the assisting train.The vertical force components of intrain forces lead to the carbody pitch behavior and even cause local destructions to the coupler system.The carbody pitch motion can arise the inference of in-train devices.Based o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train and coupler system,the regulations for typical train to train rescue scenarios were form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train rescue Coupler and draft gear BRAKING Coupler angling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eptions of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 on the quality of residency tra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audi Arabia 被引量:1
2
作者 Ahmad Aalam Mark Zocchi +6 位作者 Khalid Alyami Abdullah Shalabi Abdullah Bakhsh Asaad Alsufyani Abdulrahman Sabbagh Mohammed Alshahrani Jesse M.Pines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2018年第1期5-12,共8页
BACKGROUND: We compar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i.e. physical,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experiences) of emergency medicine(EM) residents tra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 and Saudi Arabia(SA).METHODS: A ... BACKGROUND: We compar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i.e. physical,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experiences) of emergency medicine(EM) residents tra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 and Saudi Arabia(SA).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an adapted version of the validated Postgraduate Hospit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Measure(PHEEM) survey instrument from April 2015 through June 2016 to compar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in all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s in SA and three selected programs in the USA with a history of training Saudi physicians. Overall scores were compared across programs, and for subscales(autonomy, teaching, and social Support), using chi-squared, t-tests,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 A total of 219 surveys were returned for 260 residents across six programs(3 SA, 3 USA),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84%. Program-specific response rates varied from 79%–100%. All six residencies were qualitatively rated as "more positive than negative but room for improvement". Quantitative PHEEM scores for the USA progra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118.7 compared to 109.9 for SA, P=0.001. In subscales, perceptions of social support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P=0.243); however, role autonomy(P<0.001) and teaching(P=0.005) were better in USA program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y post-graduate training year.CONCLUSION: EM residents in all three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s in SA and the three USA programs studied perceive their training as high quality in general, but with room for improvements. USA residency programs scored higher in overall quality. This was driven by more favorable perceptions of role autonomy and teaching. Understanding how residents perceive their programs may help drive targeted quality improvement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 Residency training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audi Arab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工具培训研究进展及启示
3
作者 罗含笑 邢琳琳 范玲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5年第2期46-51,共6页
目的梳理美国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工具培训现状,为健全我国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工具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文献回顾法。结果美国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工具培训体系成熟,培训目标关注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变革管理能力,培训模式分为专项培训、综合... 目的梳理美国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工具培训现状,为健全我国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工具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文献回顾法。结果美国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工具培训体系成熟,培训目标关注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变革管理能力,培训模式分为专项培训、综合培训、项目为导向的工具培训,培训方式包括线下授课、线上教学、体验式学习、游戏化教学,培训内容涵盖基础质量管理工具、安全管理、数据分析与质量监控、领导力与团队协作,培训效果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即时效果、长期效果)。结论应加强政府支持与多方协作,将质量管理工具培训纳入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强集成式信息化培训平台构建,有效落实基层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工具培训,同时基于临床实际需求建立培训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工具 美国 培训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欧盟、日本药品检查员培训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4
作者 孙金瑶 吴方 +1 位作者 郭鲁波 张永泽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本研究旨在为建设和完善我国药品检查员培训体系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培训实施机构、培训分级制度、培训内容与方式、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对比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药品检查员培训体系的建设情况及关注要点,并对我国药品检查员培... 本研究旨在为建设和完善我国药品检查员培训体系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培训实施机构、培训分级制度、培训内容与方式、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对比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药品检查员培训体系的建设情况及关注要点,并对我国药品检查员培训工作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欧盟和日本已建立成熟且完备的药品检查员培训体系,包括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专职化的人员队伍、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及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而我国药品检查员培训体系尚存在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培训没有针对检查员分级分类开展、检查员职业发展通道受阻等问题。建议我国加快建立药品检查员培训指导性规范,并且吸引政产学研多方投入药品检查员培训,另外还可以探索建设药品检查员微专业以重构培训课程体系,同时设置药品检查员专属职称序列,形成专业晋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检查员 培训体系 美国 欧盟 日本 启示
原文传递
基于二次全局阈值图像分割算法的产品表面缺陷自动化检测装置
5
作者 郭志龙 赵辉 +2 位作者 董云 王杰 惠子文 《机械管理开发》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开发了一套基于二次全局阈值图像分割算法的产品表面缺陷自动化检测装置。通过该装置的硬件设备采集图像,将图像进行灰度化、图像增强处理以及ROI选取等前期的预处理,选择最优的HALCON视觉系统参数并进行匹配检测,在该装置的HALCON视觉... 开发了一套基于二次全局阈值图像分割算法的产品表面缺陷自动化检测装置。通过该装置的硬件设备采集图像,将图像进行灰度化、图像增强处理以及ROI选取等前期的预处理,选择最优的HALCON视觉系统参数并进行匹配检测,在该装置的HALCON视觉系统的HDevelop编译环境下开发基于二次全局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编写HALCON源码,通过该算法标记出所需的缺陷对象或特征的轮廓,提取出划痕的亚像素轮廓,根据面积和长度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为缺陷产品。将CRH380A型动车组转向架车轮擦伤的样本进行图像检测测试,取得了良好的缺陷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H380A型动车组 HALCON视觉系统 产品表面缺陷 预处理 二次全局阈值 划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延伸线工程LTE-U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及应用
6
作者 张蕾 李长海 马春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受限于既有线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厂家的技术标准,城轨延伸线工程存在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设备选型范围小、建设成本高等问题。针对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工程因采用不同厂家无线通信系统存在与既有线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提出基于LTE-U技术的车... 受限于既有线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厂家的技术标准,城轨延伸线工程存在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设备选型范围小、建设成本高等问题。针对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工程因采用不同厂家无线通信系统存在与既有线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提出基于LTE-U技术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在控制中心层面,将二期新建延伸线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接入既有线中心交换机,实现两条线路中心网络层的互通;在车载终端层面,在新建延伸线与既有线切换区域设置无线重叠覆盖,通过基于LTE-U技术的车载双模无线接入单元实现业务流在不同厂家车地无线网络间的切换,以保障业务平滑过渡。目前,该设计方案已在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18号线三期工程、17号线二期工程中实施,其中19号线二期工程已顺利开通,运用效果良好,现场测试结果满足规范要求及运营需求,解决了延伸线工程中不同厂家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车辆改造,降低了实施风险,可为后续延伸线项目、既有线改造项目中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地无线通信 LTE-U 车载设备 双模通信 列车无线接入单元 共线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torque transmitting behavior and wheel slip prevention control during regenerative braking for high speed EMU trains 被引量:4
7
作者 Kun Xu Guo-Qing Xu Chun-Hua Zhe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44-251,共8页
The wheel-rail adhesion control for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s of high speed electric multiple unit trains is crucial to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improving the adhesion utilization,and achieving deep energy recover... The wheel-rail adhesion control for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s of high speed electric multiple unit trains is crucial to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improving the adhesion utilization,and achieving deep energy recovery.There remain technical challenges mainly because of the nonlinear,uncertain,and varying features of wheel-rail contact conditions.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torque transmitting behavior during regenerative braking,and proposes a novel methodology to detect the wheel-rail adhesion stability.Then,applications to the wheel slip prevention during braking are investigated,and the optimal slip ratio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which is based on a novel optimal reference generation of the slip ratio and a robust sliding mode control.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chieves the optimal braking performancewithoutthewheel-railcontactinform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for uncertain slippery rail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electric multiple unit(EMU) train Regenerative braking Wheel-rail adhesion Optimal slip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与育人元素发掘分析
8
作者 孔祥鹏 张郃 +3 位作者 李生玲 王佳君 常西亮 成果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化工原理》课程作为基础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重要纽带,其较强的工程实践属性对于培育应用型化工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课程内容体系和工程属性认知不足致使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缺乏兴趣。通过对《化工原理(上)》课程内容... 《化工原理》课程作为基础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重要纽带,其较强的工程实践属性对于培育应用型化工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课程内容体系和工程属性认知不足致使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缺乏兴趣。通过对《化工原理(上)》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基础科学知识建立以流体流动章节中流体流动原理和哈根-泊禝叶方程为基础衔接扩展至过滤速率方程和传热双膜理论内容,进而成功构筑了主线拓展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此外,通过对课程中相关操作单元未来工程方向进行发掘及介绍,进一步充分发挥课程内含工程元素的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原理 教学 课程体系 应用型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nical impact of endoscopy position detecting unit(UPD-3) for a non-sedated colonoscopy 被引量:5
9
作者 Masakatsu Fukuzawa Junichi Uematsu +9 位作者 Shin Kono Sho Suzuki Takemasa Sato Naoko Yagi Yuichiro Tsuji Kenji Yagi Chika Kusano Takuji Gotoda Takashi Kawai Fuminori Moriyas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6期4903-4910,共8页
AIM:To evaluate whether an endoscopy position detecting unit(UPD-3) can improve cecal intubation rates, cecal intubation times and visual analog scale(VAS) pain scores, regardless of the colonoscopist's level of e... AIM:To evaluate whether an endoscopy position detecting unit(UPD-3) can improve cecal intubation rates, cecal intubation times and visual analog scale(VAS) pain scores, regardless of the colonoscopist's level of experience.METHODS:A total of 260 patients(170 men and 90women)who underwent a colonoscopy were divided into the UPD-3-guided group or the conventional group(no UPD-3 guidance).Colonoscopies were performed by experts(experience of more than 1000colonoscopies)or trainees(experience of less than 100colonoscopies).Cecal intubation rates,cecal intubation times,insertion methods(straight insertion:shortening the colonic fold through the bending technique;roping insertion:right turn shortening technique)and patient discomfort were assessed.Patient discomfort during the endoscope insertion was scored by the VAS that was divided into 6 degrees of pain.RESULTS:The cecum intubation rates,cecal intubation times,number of cecal intubations that were performed in<15 min and insertion method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UPD-3-guided group.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pain during the insertion was markedly less in the UPD-3-guided group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VAS pain scores during endoscope insertion:insertion method(straight insertion)and UPD-3guidance in the trainee group.For the experts group,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only the insertion method(straight insertion)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VAS pain scores.CONCLUSION:Although UPD-3 guidance did not shorten intubation times,it resulted in less patient painduring endoscope inser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endoscopy for the procedures performed by train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OSCOPY trainING ENDOSCOPY positiondetecting un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3D的化工实训交互学习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扬 刘庆花 张秀涛 《科技通报》 2018年第9期277-282,共6页
吸收解吸单元是一种典型的化工单元,在炼油、化工等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以吸收解吸单元装置为例采用Unity3D技术开发在浏览器中可以运行的化工实训交互学习系统,把虚拟的化工实训装置的结构认知、流程认知和操作与真实的化工实训装置结... 吸收解吸单元是一种典型的化工单元,在炼油、化工等工业中应用广泛,本文以吸收解吸单元装置为例采用Unity3D技术开发在浏览器中可以运行的化工实训交互学习系统,把虚拟的化工实训装置的结构认知、流程认知和操作与真实的化工实训装置结合起来,实现装置认知、操作练习、综合考试等功能,达到化工实训过程中虚实结合、循序渐进、相互补充的目的。采用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智能化的考试方式规范了学生的操作动作,有效的减少了误操作,该化工实训交互学习系统在化工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解吸单元 unitY3D 化工实训 交互学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RA Testbed在动车EBCU软件测试中的应用与研究
11
作者 王贤斌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动车制动控制系统是高铁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动车系统的复杂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制动控制系统的软件测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将LDRA Testbed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应用于动车EBCU软件,详细介绍了静态分析、单元测试及集... 动车制动控制系统是高铁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动车系统的复杂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制动控制系统的软件测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将LDRA Testbed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应用于动车EBCU软件,详细介绍了静态分析、单元测试及集成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测试结果分析其有效性和重要性。通过全面的测试手段,不仅提高了EBCU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为动车制动控制系统的维护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 制动控制系统 TESTBED 静态分析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地协同技术的动车组乘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乔成珍 王辉 李超旭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5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实现车上、车下动车组乘务数据及时传送,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车地协同技术的动车组乘务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功能和关键技术,通过多终端的应用模式,适应动车组乘务作业场景多样的特点,实时向地面传送动车... 为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实现车上、车下动车组乘务数据及时传送,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车地协同技术的动车组乘务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功能和关键技术,通过多终端的应用模式,适应动车组乘务作业场景多样的特点,实时向地面传送动车组相关数据,并向随车机械师推送动车组预警信息,从而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提升随车机械师乘务作业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地协同 乘务管理 动车组 乘务作业 移动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所三级医院开展ICU护士入职培训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宇轩 王晓杰 +2 位作者 马雪倩 于淼 李葆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调查三级医院开展ICU护士入职培训现况,为探索更有效的ICU护士入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11个省份30所三级医院57个ICU的护理管理者及583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入职培... 目的:调查三级医院开展ICU护士入职培训现况,为探索更有效的ICU护士入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11个省份30所三级医院57个ICU的护理管理者及583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入职培训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57个(100.0%)ICU均制定了新护士入职培训计划并规定经过带教期后方可独立上岗,但培训形式多样、带教期时长尚不统一,仅32个(56.1%)ICU有资质准入制度和相关考核;52名(91.2%)护理管理者将规范化培训后的新护士视为最优选;应届毕业生新护士占总护士人数的比例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341,P<0.05)。参与调查的583名护士中364名(62.4%)认为3~6个月的带教时长最为合适,339名(58.1%)倾向于毕业后先掌握普通患者护理技能,再入职ICU;回归分析显示入职培训期间ICU护士适应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为ICU类型、临床实践带教形式与带教时长。结论:目前ICU资质准入制度仍不完善,入职培训尚无统一的方案,带教时长仍需要进一步讨论,未来仍需要制定纲领性文件指导ICU开展护士入职培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入职培训 临床实践带教 应届毕业生 规范化培训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建 井杰 +8 位作者 盖玉彪 薛雪 刘庆伟 魏丽丽 张宇辰 李尊柱 孙建华 刘艳妍 罗红波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调查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月—3月,便利选取山东省和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月—3月,便利选取山东省和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72份,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识维度得分(29.09±7.55)分,态度维度得分为(37.65±5.89)分,行为维度得分(34.62±8.77)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为伤口专科护士、是否接受过急性皮肤衰竭培训、是否护理过急性皮肤衰竭患者是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是ICU护士急性皮肤衰竭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对急性皮肤衰竭护理的态度较为积极,但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针对ICU护士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急性皮肤衰竭培训体系,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其对急性皮肤衰竭的知信行水平,提高ICU患者急性皮肤衰竭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在职培训 问卷调查 急性皮肤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ERT-CNN-GRU检测方法
15
作者 郑雅洲 刘万平 黄东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8-268,共11页
针对现有检测方法对短域名检测性能普遍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BERT-CNN-GRU结合注意力机制的检测方法。通过BERT提取域名的有效特征和字符间组成逻辑,根据并行的融合简化注意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GRU... 针对现有检测方法对短域名检测性能普遍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BERT-CNN-GRU结合注意力机制的检测方法。通过BERT提取域名的有效特征和字符间组成逻辑,根据并行的融合简化注意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GRU)提取域名深度特征。CNN使用n-gram排布的方式提取不同层次的域名信息,并采用批标准化(BN)对卷积结果进行优化。GRU能够更好地获取前后域名的组成差异,多头注意力机制在捕获域名内部的组成关系方面表现出色。将并行检测网络输出的结果进行拼接,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网络的优势,并采用局部损失函数聚焦域名分类问题,提高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二分类上达到了最优效果,在短域名多分类数据集上15分类的加权F1值达到了86.21%,比BiLSTM-Seq-Attention模型提高了0.88百分点,在UMUDGA数据集上50分类的加权F1值达到了85.51%,比BiLSTM-Seq-Attention模型提高了0.45百分点。此外,该模型对变体域名和单词域名生成算法(DGA)检测性能较好,具有处理域名数据分布不平衡的能力和更广泛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短域名 BERT预训练 批标准化 注意力机制 门控循环单元 并行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制式列车接地系统的车-地联合牵引供电计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炜 杨凌云 +2 位作者 马庆安 李雪飞 BHATTI Ashfaque Ahmed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09,共9页
为研究双制式列车在不同供电制式区段下的车体环流和车体—轴端电位分布,针对某型双制式列车构建列车接地系统的链式电路模型,并提出车-地一体化的交、直流区段联合牵引供电计算方法;同时,建立列车接地保护电阻优化模型,并分析2种列车... 为研究双制式列车在不同供电制式区段下的车体环流和车体—轴端电位分布,针对某型双制式列车构建列车接地系统的链式电路模型,并提出车-地一体化的交、直流区段联合牵引供电计算方法;同时,建立列车接地保护电阻优化模型,并分析2种列车接地系统配置方案.以国内某条双制式线路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方案1相较方案2,列车的车体—轴端电位最大值降低36.58%~41.04%,车体环流最大值降低18.49%~22.97%;并且在方案1中,头尾车保护电阻设置为20 mΩ,可使列车的车体—轴端电位最大值为1.15 V,车体电流最大值为50.30 A,达到抑制车体—轴端电位的最优效果.该车-地一体化的交、直流区段联合牵引供电计算方法可适用于单一供电制式或者多供电制式列车接地系统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制式列车 联合牵引供电计算 列车接地系统 链式电路 车体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结合风险防范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王士安 潘晶珺 《医药前沿》 202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结合风险防范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7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 目的观察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结合风险防范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7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风险防范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心理状态、握力、肌力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感染控制、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分级评分及握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MRC肌力分级评分及握力值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MRC肌力分级评分及握力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结合风险防范护理能够有效缩短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握力和肌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康复训练 风险防范护理 ICU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心理状态 肌力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徒制”到“场景化”:英国博士生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辉 赵梓含 王晓惠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8,共17页
博士生培养模式对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自中世纪开始,英国便以“精英式”高等教育享誉全球。然而,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博士生教育滞后于大多数欧美国家,精致的“学徒制”被当作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模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对保障博士生教育质量、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自中世纪开始,英国便以“精英式”高等教育享誉全球。然而,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博士生教育滞后于大多数欧美国家,精致的“学徒制”被当作博士生培养的主要模式。随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内部诉求与外部问责,英国政府逐步意识到传统“学徒制”模式不再适用新时代博士生培养,开始积极探索新型博士生培养模式。目前,英国政府、大学、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形成博士生培养共同体。一方面,英国依托完备的政策制度、成熟的组织体系与充足的资金保障,搭建起稳固坚实的博士生育人“场”;另一方面,英国通过贯通型协同培养、高精度课程整合、导师共享型指导与交往参与式活动,营造了动态灵活的博士生培养“景”。可以说,英国初步构建了助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场景化”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博士生培养 场景化 博士生训练中心 学徒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DES的动车组隧道不同位置交会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淼 王铁成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17-25,共9页
本文利用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方法,对200 km/h动车组在隧道内与350 km/h动车组交会时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中考虑了不同交会位置对气动力、列车表面压力以及气密性要求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入口处的交会会显著... 本文利用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方法,对200 km/h动车组在隧道内与350 km/h动车组交会时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中考虑了不同交会位置对气动力、列车表面压力以及气密性要求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入口处的交会会显著增加列车的阻力,而在隧道内部不同位置交会时,阻力可能出现负值,这主要由于压力波的反射效应导致;在不同位置交会的横向力变化较为一致,但在隧道出口时达到最大值;升力变化较小,负极值在隧道中部位置最为显著;压力分析显示,头车在隧道中部交会时的压力变化最为剧烈;交会位置在隧道中部时,气密性要求最高,临界动态气密性指数达到10.2 s。本文研究结果为高速列车在隧道中的气动设计和气密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提升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隧道 气动效应 气密性 ID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组运行的重载铁路列车运行图优化研究
20
作者 宋宗莹 梁芮嘉 +1 位作者 王鹏 龚梓烨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重载铁路运输主要承担大宗货物运输任务,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列车群组运行有助于解决既有设施设备导致重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等问题。然而,重载铁路列车群组运行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列车运行图... 重载铁路运输主要承担大宗货物运输任务,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列车群组运行有助于解决既有设施设备导致重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等问题。然而,重载铁路列车群组运行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列车运行图,在时间间隔、到发线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异。通过分析基于群组运行的重载铁路单元列车运输组织特点与开行条件,建立以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的群组运行的重载铁路单元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设计改进的SPSO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通过与非群组运行模式下重载铁路列车运行图比较分析,基于群组运行的重载铁路列车运行图中列车的总旅行时间降低2%,总占用时间减少12.5%,实现重载铁路列车高密度编组运行,验证该模型与算法能够显著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运行 重载铁路列车 列车运行图 单元列车 开行条件 改进粒子群算法 通过能力 旅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