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Wave-Induced Liquefaction in Seabed Deposits of Silt 被引量:4
1
作者 高玉峰 沈扬 +1 位作者 张健 黎冰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1年第1期31-44,共14页
The dynamic stress introduced in half elastic space by wave loading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qua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half cyclic axial stress and cyclic torsion shear stress and the principal stress, whose di... The dynamic stress introduced in half elastic space by wave loading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qua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half cyclic axial stress and cyclic torsion shear stress and the principal stress, whose direction rotates continuously and compression stress on seabed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use of small amplitude wave theory. With relationship curves of saturated silt of liquefaction cycles and cyclic stress ratios obtained by cyclic triaxial-torsional coupling shear tests and curve fitting method to different data points of relative dens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yclic stress ratio corresponding to constant liquefaction impedance be taken as the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 which implies liquefaction. There exist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 and relative density under different relative densities. Empirical formula for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s of seabed liquefaction induced by wave loading under different relative densities is established. The possibility of seabed silt liquefac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mall-amplitude wave theory and the data acquired in laboratory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loading seabed liquefaction silt triaxial-torsional coupling shear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Situ Observation of Silt Seabed Pore Pressure Response to Waves in the Subaqueous Yellow River Delta
2
作者 SONG Yupeng SUN Yongfu +3 位作者 WANG Zhenhao DU Xing SONG Binghui DONG Lif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154-1160,共7页
The in situ pore pressure response of silt under wave ac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However,this process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because of limited field observation techniques.The dynamic response process is closely ... The in situ pore pressure response of silt under wave ac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However,this process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because of limited field observation techniques.The dynamic response proc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s;thus,this process must be urgently explored.A long-term in situ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silt sediment pore water pressure response process under wave ac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subaqueous Yellow River Delta.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affected by tidal level and wave height.Tidal level affects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response,while wave height influences the amplitude of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response.This study revealed a significant lag effect in the pore pressure response.The transient pore pressure in the seabed did not respond immediately to the wave-induced pressure stress on the seabed surface.This phenomenon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 in soil permeability.The maximum response depth was approximately 0.5 m with a 2 m wave height.A concept model of silt soil pore pressure response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wave action was developed.The accumulation rate of the pore pressure is less than the dissipation rate;thus,the developed model highlights the oscillation pore pres-sure response mechanism.The highlighted response process is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to transient liquefaction and the startup process of pore pressur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t seabed pore pressure response in situ observation the subaqueous Yellow River Del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粉土海床中的孔压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安龙 李广雪 +1 位作者 林霖 许国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0,共6页
海床在波浪作用下是否稳定对海底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海床的稳定性与土体中的孔压响应密切相关。水槽模拟试验表明:在波浪的作用下,黄河三角洲粉土海床中将产生振荡孔隙水压力和累积孔隙水压力。振荡孔隙水压力大小与土层深度、波高和... 海床在波浪作用下是否稳定对海底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海床的稳定性与土体中的孔压响应密切相关。水槽模拟试验表明:在波浪的作用下,黄河三角洲粉土海床中将产生振荡孔隙水压力和累积孔隙水压力。振荡孔隙水压力大小与土层深度、波高和粘粒含量有关,其振幅(能量)在土层中随深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且粘粒含量越高衰减越快;加载波高越大,能量衰减越快。而累积孔压响应模式表现为在波浪作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孔隙水压力快速上升,然后逐渐减小而趋于稳定,其大小和速率也与波高、粘粒含量、土层埋深有关,粘粒含量越高,孔压累积速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粉土海床 孔压 累积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颗粒因素在不同频率下对声衰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强 卢博 +1 位作者 黄韶健 张福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1,共5页
综合了多个沉积物声学测量的实验方案,提出适合研究柱状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实验方案。对黏土质粉砂的物理性质和声学性质作了相关处理,得到了在高、低两种测量频率下该类型沉积物的波形特性、频谱特性和与沉积颗粒因素有关的孔隙度对声... 综合了多个沉积物声学测量的实验方案,提出适合研究柱状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实验方案。对黏土质粉砂的物理性质和声学性质作了相关处理,得到了在高、低两种测量频率下该类型沉积物的波形特性、频谱特性和与沉积颗粒因素有关的孔隙度对声衰减比的影响。进一步作了相应的回归分析,低频时方差为0.169—0.175,高频时方差为0.029—0.032,尝试总结出黏土质粉砂类型沉积物在两种频率下的声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颗粒因素 声衰减 黏土质粉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海底粉土孔隙水压力响应过程监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玉鹏 孙永福 +2 位作者 杜星 曹成林 李淑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波浪引起的海底土体内部孔压累积是导致液化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波浪作用下土体内部孔压响应过程对于明确液化机理、预测液化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在黄河口使用自行研发的孔压监测设备对海底粉土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有效监测。监测结果显示,... 波浪引起的海底土体内部孔压累积是导致液化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波浪作用下土体内部孔压响应过程对于明确液化机理、预测液化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在黄河口使用自行研发的孔压监测设备对海底粉土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有效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海底粉土的孔压变化主要受波浪影响且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超出该范围则波浪对海底粉土的孔压无影响。同时,基于监测过程内的孔压变化对海底粉土进行了液化评判,并对波浪作用效果和液化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波浪对海底粉土内部孔压影响效果主要有3种:(1)有孔压振荡但不发生累积;(2)有孔压振荡且发生累积;(3)无孔压振荡且不发生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响应 波致孔压 海底粉土 孔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床面上波浪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白玉川 胡世雄 金玉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6-61,69,共7页
本文对泥质床面上波浪衰减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回顾 ,然后针对海河口淤泥 ,进行了波浪在泥床上衰减规律的试验研究 ,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描述 ,并利用量纲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的统计学方法 ,建立了便于工程实际应用波浪衰减规律公式 .
关键词 波浪 泥沙 量纲分析 逐步多元回归 海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安核电厂取排水口工程海区冲淤演变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洪波 吴以喜 杨华 《水道港口》 2004年第3期159-162,170,共5页
通过对惠安核电厂取排水口工程海区水文、泥沙及历年地形资料的分析,对该海区的泥沙来源、运移规律以及海床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冲淤分析 泉州湾 海床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埕岛海域粉质土海床的累积液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常方强 贾永刚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给出基于一维比奥固结理论的粉质土海床波致累积液化的简化计算方法.以黄河口埕岛海域海床为例,通过动三轴试验测试粉土孔压增长状况,回归得到孔压增长参数a=0.613,b=0.185.通过计算表明,埕岛海域粉质土海床水深7~8m处,海床液化深度最... 给出基于一维比奥固结理论的粉质土海床波致累积液化的简化计算方法.以黄河口埕岛海域海床为例,通过动三轴试验测试粉土孔压增长状况,回归得到孔压增长参数a=0.613,b=0.185.通过计算表明,埕岛海域粉质土海床水深7~8m处,海床液化深度最大,在50a一遇的波浪荷载作用下,液化深度达到5.2m,这与该区地质灾害扰动深度和地质灾害在此水深处相对集中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粉质土 液化 埕岛海域 海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含沙量、平衡水深与海床冲淤计算 被引量:4
9
作者 肖辉 赵洪波 曹祖德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0,共5页
利用平衡含沙量原理,通过水槽试验得出悬扬型和沉降型两种平衡含沙量及相应表达式,进一步利用平衡水深概念,导出海床冲淤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的海床冲淤变化,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该公... 利用平衡含沙量原理,通过水槽试验得出悬扬型和沉降型两种平衡含沙量及相应表达式,进一步利用平衡水深概念,导出海床冲淤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的海床冲淤变化,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含沙量 平衡水深 海床冲淤 洋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作用下淤泥质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祖德 肖辉 《水道港口》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分析海床冲淤演变机理,探索海床冲淤演变预测方法,提出海床冲淤指标及冲淤标准,建立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方法,可以预测海床逐年冲淤强度和最终冲淤强度,以及海床达到新平衡所需年限。研究的各项结果在洋山港海区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海床冲淤预测 海床冲淤指标 平衡含沙量 洋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滤管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处理超软海底吹填淤泥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劼 苏波 +1 位作者 董江平 王柏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6-681,共6页
针对沿海吹填成陆工程中的海底吹填淤泥场地地基承载力极低,无法进行后续建设施工的问题,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研究了双层滤管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在该类场地的应用.现场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双层滤管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取得的沉降大小和均匀... 针对沿海吹填成陆工程中的海底吹填淤泥场地地基承载力极低,无法进行后续建设施工的问题,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研究了双层滤管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在该类场地的应用.现场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双层滤管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取得的沉降大小和均匀度、孔压下降幅度和均匀度以及地基承载力等加固效果指标明显好于常规的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因此双层滤管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是一种可行、经济的超软海底吹填淤泥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软海底淤泥 真空预压法 双层滤管 无砂垫层 软土地基 地基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海工程环境因子与人工岛工程相互作用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伟 李凯双 张桂荣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7,共3页
综合国内外人工岛现状和相关研究,初步探讨分析了滩海工程环境因子与滩海工程的相互作用,结果提出了与滩海构筑物相互作用的关键环境因素为风浪、强潮流、海冰、海底地质灾害4个因子,并最终以泥沙迁移和海床失稳两种方式与构筑物相互影响。
关键词 人工岛 滩海环境 泥沙迁移 失稳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软海底淤泥吹填地基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董江平 张雄壮 +1 位作者 洪雷 张磊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通过对真空预压场地出水量的分析,研究了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的适用性.结合温州吹填地基处理工程现场试验,对该方法在超软海底淤泥吹填的欠固结土的加固效果及加固前后的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在... 通过对真空预压场地出水量的分析,研究了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的适用性.结合温州吹填地基处理工程现场试验,对该方法在超软海底淤泥吹填的欠固结土的加固效果及加固前后的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在提高超软地基承载力方面可行且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软海底淤泥 吹填地基 欠固结土 无砂垫层真空预压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海岸铁板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虎 粟莉 白玉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1-612,共12页
铁板砂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地貌,其性质和形成演化涉及海洋沉积动力、海洋工程地质等学科方向,对海岸防护、航运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介绍了铁板砂的概念、特征和分布,以铁板砂形成和演化机制为主线,从原生沉积、冲刷分选和液化... 铁板砂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地貌,其性质和形成演化涉及海洋沉积动力、海洋工程地质等学科方向,对海岸防护、航运安全和海洋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介绍了铁板砂的概念、特征和分布,以铁板砂形成和演化机制为主线,从原生沉积、冲刷分选和液化渗流3种模式出发,对国内外铁板砂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论述,分析了3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铁板砂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海洋土力学与沉积动力学相结合的思路,开展水体-床面-床内耦合的多要素同步观测,构建机制清晰的物理模型和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是今后铁板砂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板砂 粉土 波浪 冲刷 分选 海床液化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岱山西北海域海床冲淤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诚超 潘国富 季有俊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1,共7页
根据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及遥感影像,采用GIS技术对近30 a来岱山西北岸线变化及海床冲淤进行数字化分析。同时,结合该海域的水文泥沙特征及人类活动因素,研究海底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表明:2011年以前岱山西北海岸岸线稳... 根据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及遥感影像,采用GIS技术对近30 a来岱山西北岸线变化及海床冲淤进行数字化分析。同时,结合该海域的水文泥沙特征及人类活动因素,研究海底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表明:2011年以前岱山西北海岸岸线稳定,岸滩经历了由滩淤槽冲转为滩冲槽冲的动态演变过程,除岱山西部与大鱼山之间的槽沟局部地形变化较大外,其它海区冲淤速率不到10 cm/a,整个海域的侵蚀速率有加速趋势。2011年之后,岱山北部开始实施大规模围涂工程,岱山西北近岸5 m等深线以浅的岸滩发生1.75 m/a的淤积,而计算范围内的其它海区仍以微侵蚀为主。岱山西北海域泥沙主要以过境输移为主,长江来沙量的减少和近年围垦活动的增加是该海域海床冲淤演变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岱山西北海域 海床冲淤 岸滩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辐射沙洲小庙洪水道人工深水航道建设条件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志扬 刘红 +1 位作者 张建锋 丁琦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6-91,共6页
针对在苏北辐射沙洲海域是否具备建设深水航道条件有待深入研究的现状,围绕该海域即将建设的首条人工深水航道——吕四1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在归纳工程海区水沙运动特性和岸滩演变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试挖槽回淤分析和水沙数学模型研... 针对在苏北辐射沙洲海域是否具备建设深水航道条件有待深入研究的现状,围绕该海域即将建设的首条人工深水航道——吕四1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在归纳工程海区水沙运动特性和岸滩演变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试挖槽回淤分析和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对辐射沙洲南缘小庙洪水道深水航道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小庙洪南水道水流沿深槽、潮动力较强,含沙量总体不大,近期深槽格局相对稳定,为吕四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常天气情况下航道回淤强度不大,即使在5 a一遇大风作用下,航道回淤也并不太严重;小庙洪南水道基本具备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小庙洪水道 航道建设条件 海床演变 回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底细粒土工程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星 孙永福 +1 位作者 宋玉鹏 张牧子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海洋沉积物工程定名对于开展海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海底粉土和黏性土的定名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误差。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黄河口埕岛海域284组细粒土数据进行了训练和学习,得到了只利用沉积物粒径质量分数进行定名的... 海洋沉积物工程定名对于开展海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海底粉土和黏性土的定名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误差。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黄河口埕岛海域284组细粒土数据进行了训练和学习,得到了只利用沉积物粒径质量分数进行定名的方法。结果表明,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沉积物进行工程定名。当网络含有5个输入层节点、9个隐藏层节点、3个输出层节点、训练函数为Scaled conjugate gradient时定名准确率最高,检验准确率高达97.7%。训练数据的数量是造成神经网络预测存在误差的重要因素,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网络的可靠性和通用程度将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工程定名 海底细粒土 黄河口粉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海底粉土液化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玉鹏 孙永福 +2 位作者 宋丙辉 董立峰 杜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作为一种常见的近海海底灾害地质现象,波致海床液化严重威胁着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底工程设施的安全。粉质海床液化后,海底粉土的结构、物理和力学性质均发生了改变,研究该变化规律尤其是评估液化后海底粉土再次发生液化的可能性具有重要... 作为一种常见的近海海底灾害地质现象,波致海床液化严重威胁着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底工程设施的安全。粉质海床液化后,海底粉土的结构、物理和力学性质均发生了改变,研究该变化规律尤其是评估液化后海底粉土再次发生液化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室内动三轴仪对取自黄河三角洲已液化和未液化海底粉土开展了液化试验对比研究,讨论了已液化和未液化海底粉土在孔压增长模式和轴向动应变发展趋势方面的异同,对比分析了二者的液化势。研究结果表明:应变标准比孔压标准更适用于评估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底粉土的液化势;孔压和动应变发展模式均表明与未液化粉土相比,已液化海底粉土再次发生液化的抗力有所提高;已液化和未液化海底粉土归一化孔压比u_(d)/σ_(3)与循环加载次数比N/N_(f)间相关关系可采用双曲线或指数函数模型进行定量化描述;未液化海底粉土的波致液化临界循环应力比约为0.20,已液化海底粉土的临界循环应力比约为0.35。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海底粉土波致液化特性的认识,亦可为循环应力历史影响下的土体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海底粉土 再次液化 动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海床地基土孔隙水压力的拟合模式研究
19
作者 柴洁 赵阳 许春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7-79,165,共4页
针对土体在振动作用下产生孔隙水压力将直接危及建筑物及其地基的安全稳定,基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砂土、粉土、残积土等海岸海床地基土的动三轴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类型地基土的孔压拟合公式及其特性,研究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关键词 海岸 海床 地基土 孔隙水压力 拟合公式 模式研究 Development PORE Water Pressure 东部沿海地区 振动作用 试验资料 实际工程 不同类型 安全稳定 建筑物 动三轴 残积土 土体 砂土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黄河口粉土孔压响应特征及过程
20
作者 宋玉鹏 孙永福 +1 位作者 杜星 李淑玲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以黄河口海底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研发的监测设备现场监测了波浪作用下海底粉土的孔隙水压力响应过程,获取了2个大风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有效数据。波浪作用下海底粉土的孔隙水压力响应由表层土最先开始,向下层土延伸,且响应程度随... 以黄河口海底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研发的监测设备现场监测了波浪作用下海底粉土的孔隙水压力响应过程,获取了2个大风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有效数据。波浪作用下海底粉土的孔隙水压力响应由表层土最先开始,向下层土延伸,且响应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受潮位与波高影响明显,潮位影响孔隙水压力响应的整体趋势而波高影响孔隙水压力响应的幅值,且海底粉土孔隙水压力对波高的响应具有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2h。大风过程中海底面以下1.5m以深孔隙水压力未发现明显变化,说明其超过了波浪最大作用深度;海底面以下0.5m位置处孔隙水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剧烈振荡,无明显的累积现象,说明其处于波浪作用范围内,但波浪作用导致的孔隙水压力小于土体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海底粉土 孔隙水压力 现场监测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