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1
作者 吴玲英 王会燕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点评干预前,164例)和2021年7月—2022年12月(点评干预后,164例)抚州... 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点评干预前,164例)和2021年7月—2022年12月(点评干预后,164例)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2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点评干预前后不同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和不合理用药类型。结果:医嘱点评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28.66%vs 79.27%,P<0.05),并且在腹股沟疝手术、乳腺手术、骨科手术、白内障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等术式上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而医嘱点评结果显示,医嘱点评干预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给药时机、药品选用、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不合理率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结论:医嘱点评干预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从而提升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医嘱点评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未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徐关德 刘继荣 +3 位作者 黄章骞 杨小华 钱江涛 施向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 目的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等感染情况及切口愈合、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率,对照组为6.9%、研究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及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24
3
作者 赵明琴 粟珊 +3 位作者 汪明群 陈乾 杨安强 朱必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12月神经外科的794例住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用药合理性评...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12月神经外科的794例住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794例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433例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均只使用了1种药品),预防使用率为54.53%;使用例数占比居前2位的是头孢唑林(51.73%)和头孢呋辛(21.48%)。433例患者中,于术前30 min^1 h开始用药的占85.45%;用药维持时间≤24 h的占68.36%;主要的2种预防用药不合理情况是预防用药维持时间过长(31.64%)和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26.10%),此外还有用药时机不当(14.55%)等。结论:我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仍存在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维持时间过长等不合理情况,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该领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合理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以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例 被引量:66
4
作者 许建国 朱华 +1 位作者 束余声 徐进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1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利用医院软件系统对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现状调查,然后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利用医院软件系统对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现状调查,然后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干预计划、检查、总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加强监督检查、反馈及责任追究。结果运用PDCA循环后,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PDCA循环用于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可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类切口手术 介入治疗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曾明辉 李福宣 +2 位作者 陈瑶 龙恩武 李平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7期36-37,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3至12月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Ⅰ类切口手术... 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3至12月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8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6.00%;术前2h内用药者占26.33%,术后用药者占15.00%;用药时间超过3d者占65.33%;单一用药者占64.00%,二联用药者占30.00%。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档次高选、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成效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边原 肖洪涛 +3 位作者 杨勇 吴越 李刚 龙恩武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通过进行为期1年的PDCA循环科学质量管理,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11份,并与2012年数据进行对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目的通过进行为期1年的PDCA循环科学质量管理,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11份,并与2012年数据进行对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察PDCA循环管理的合理性。结果 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明显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6.55%下降至19.48%(P<0.05);人均抗菌药费用、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用、抗菌药物消耗量明显下降(P<0.05);药物选择及术前、术中、术后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用药频次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P<0.05);在卫计委要求的7种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均控制在5%以下(冠脉造影术要求不用抗菌药物预防);基本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得到改善。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好转,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楠 丰航 +3 位作者 惠娇娇 李黎 张丹 张鹏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研究规范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对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系统筛选出2016全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月病例为干预前组,7~12月病例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和SSI... 目的研究规范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对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系统筛选出2016全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月病例为干预前组,7~12月病例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和SSI率进行统计。对SS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分析,通过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筛查结果。结果干预前后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年龄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更加规范化。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已基本合理;用药时机正确率由84.15%上升至99.10%;术后用药疗程由干预前2.22d降至1.5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SI发生率降低。SSI发生率与手术时间大于3h、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密切相关性。术中是否追加抗菌药物对SSI有影响。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可降低术后SSI的发生率,但在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方面还需加强干预及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预防性用药 追加抗菌药物 手术部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3
8
作者 秦艳娥 钟慧 +4 位作者 陈彪 梁颖娥 张慧玲 蒋桂欢 吴军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0-694,共5页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3年1-12月,干预前组)512例、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4年1-12月,第1轮干预组)861例和第2轮PDCA...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3年1-12月,干预前组)512例、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4年1-12月,第1轮干预组)861例和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5年1-12月,第2轮干预组)1 070例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我院骨科内固定术的构成比显著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合理率、术前0.5~1h用药率、疗程合理率和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0.20%、98.08%、93.77%、6.61%和82.10%上升至58.41%、100%、99.04%、52.00%和99.04%;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由干预前的4种减少到2种,且选用头孢唑啉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增加,选用克林霉素的比例显著下降;术后预防用药疗程由干预前的(4.63±2.42)d缩短至(1.61±0.75)d,且用药疗程<24h和疗程为24~48 h的患者比例显著升高,疗程>72 h的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提高了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率;但我院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尚未完全控制在24h以内,有待进一步持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骨科 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举措改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隽 田卓平 +3 位作者 张少明 程纯 陈国平 俞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评价某院采取多项举措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该院每年4月份和10月份982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线,2006—2012年采... 目的:评价某院采取多项举措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该院每年4月份和10月份982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线,2006—2012年采取培训、考核、监督、反馈及与相关部门合作等多项举措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从2006年的14.20%提高至2012年的92.30%;2006—2009年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偏高(7.00%~9.00%),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2年下降至3.20%。2006和2007年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2005年(基线)基本相似,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及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2008—2012年预防使用的主要抗菌药物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及其复合制剂。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59岁)、科室(骨科、普通外科和眼科)和年份(2011和2012年)是抗菌药物使用合格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 P <0.05)。结论采取多项举措进行干预可提高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种类,降低联合用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用药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侯颖 朱少敏 宋洪涛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8年1-12月出院的303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居第一... 目的:了解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8年1-12月出院的303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居第一位的抗菌药物为第3、4代头孢菌素类(222例次);204例术后预防用药持续时间>3 d;1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抗生素预防 围手术期医护 药物利用评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5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使用调查 被引量:19
11
作者 边原 杨勇 +1 位作者 张远 刘一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657-660,共4页
目的: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手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依据,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59... 目的: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手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依据,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595份。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结果:595份病例中,预防用抗菌药病例277份(46.55%),合理使用抗菌药病例140份(50.54%)。常见Ⅰ类切口手术仅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术完全未预防使用抗菌药;头孢菌素类在抗菌药应用频次居首位,且以头孢一代、二代为主,占63.64%;抗菌药联用病例共8例,占2.89%;国家基本药物占抗菌药使用频次的61.1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仍需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抗菌药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类切口 预防用药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项整治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合理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艳荣 姜琳 +7 位作者 楚建杰 卫国 赵先 郭超 杨志福 陈晓莉 文爱东 石小鹏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7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评价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全院2011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3年1~6月(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300例,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预防使用变化情况... 目的:评价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全院2011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3年1~6月(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300例,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预防使用变化情况.结果: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由57.0%降至26.7%,品种选择合理率由30.1%提高至93.8%、用药时机合理率从42.3%提高至97.5%、疗程合理率由26.5%提高至95.0%、综合评判合理病案率由58.4%提高到87.6%.结论:积极落实专项整治活动的各项要求,能有效地解决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不合理现象.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加强抗菌药管理、制定和落实配套制度,深入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应用信息化手段等措施,才能够使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整治 抗菌药 类切口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师对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思芸 苏强 +3 位作者 唐志立 李林 陈杰 朱丽莎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0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 探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药师干预前医院2012年6~8月符合条件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与药师干预后2013年6~8月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对两次... 目的 探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药师干预前医院2012年6~8月符合条件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与药师干预后2013年6~8月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对两次调查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的100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00%;术前0.5~2小时开始用药者78例(占78.00%),术前2~24小时开始用药者14例(占14.00%),术后开始用药者8例(占8.00%),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8例(占8.00%),平均抗菌药物总费用为934.70元,平均住院总费用为7083.10元,人均住院时间为295.20小时;干预后100例患者中有16例(占16.00%)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开始用药者100例(占100.00%),术后无患者用药,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100例(占100.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00元,平均住院费用为4671.40元,人均住院时间为162.20小时,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师干预可使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分级管理、用药疗程更加规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 类切口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6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郭静 张丽 段丽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年第8期582-584,共3页
目的:评价某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出院的916份乳腺、甲状腺、疝修补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该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 目的:评价某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出院的916份乳腺、甲状腺、疝修补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该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99.2%,单一、二联、三联用药率分别为75.76%、19.32%、4.15%,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276例次),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类(221例次),氟喹诺酮类(149例次)。59.09%的患者持续预防用抗菌药物超过3天。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特别是用药指征掌握不严,选药起点过高,盲目联用,用药时间不规范,疗程过长等。需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对Ⅰ、Ⅱ类切口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方水凉 邱杏桃 +1 位作者 黄水湖 张秀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85-87,90,共4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对Ⅰ、Ⅱ类切口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前临床外科有效手术病例250份和实施后临...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对Ⅰ、Ⅱ类切口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前临床外科有效手术病例250份和实施后临床外科有效手术病例200份,病例中Ⅰ类切口手术选取疝修补手术和甲状腺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选取剖宫产手术,收集患者手术以及抗菌药物用药等基本情况,统计比较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和整顿前后患者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手术期间抗菌药物给药时间选择、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变化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本院经整顿后,符合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和标准的有:甲状腺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0和术后停药时间在1d内;3种手术(疝修补手术、甲状腺手术、剖宫产手术)均无联合用药情况。整顿后抗菌药物应用改善明显但仍然没有达到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和标准的有:疝修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00%,高于抗菌药物应用规范中30%的标准;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停用抗菌药物时间为(1.01±0.15)d,超过1 d的标准;孕妇剖宫产手术术后停药时间为(2.02±0.25)d,超过2 d的标准。结论医院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和加强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整治,可以促进外科Ⅰ、Ⅱ类切口中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Ⅱ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 用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抗菌药物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少华 兰艳 +3 位作者 王雨来 卢振 张松 龙坤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2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规范抗菌药物Ⅰ类切口的预防性使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黄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9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2018年1月至3月)、过渡...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规范抗菌药物Ⅰ类切口的预防性使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黄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9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2018年1月至3月)、过渡期(2018年4月至6月)、干预后(2018年7月至9月)的抗菌药物相关控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PDCA循环实施后,抗菌药物疗程、给药时机、品种选择的合格率指标分别由干预前的46.73%,50.50%,59.67%提高至93.45%,94.17%,97.33%,其使用率由41.96%下降至21.48%。结论 PDCA循环法能有效规范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的预防性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腔内覆膜支架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滔 申康军 +2 位作者 唐浩 周新民 杨进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6-710,共5页
目的:应用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并与传统手术比较,以评价其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3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例采用新型三分... 目的:应用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并与传统手术比较,以评价其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3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例采用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支架组),22例采用传统四分支人工血管治疗(血管组)。结果:与血管组相比,支架组体外循环时间[(138.1±56.42)VS(179.21±67.64)min]、阻断时间[(98.56±28.08)VS(134.36±46.46)min]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7.3±14.76)VS(48.74±18.22)min]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24h引流量也明显减少[(608.93±308.15)VS(899.04±437.79)mL,P〈O.05];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6.25%VS27.3%),住院天数减少[(16.15±6.68)VS(21.18±12.69)d,P〈O.051。随访14-24个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及分支动脉内支架舒展良好,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适合于大多数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它可以简化主动脉弓部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早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AKEY 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生根 肖坚 +2 位作者 吴维剑 徐广 严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份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分泌物采用BD Phonix 100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2份标本中41份分离培养出细菌,占4... 目的探讨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份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分泌物采用BD Phonix 100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2份标本中41份分离培养出细菌,占40.2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21.95%、17.07%和14.63%。革兰阳性球菌占53.66%,革兰阴性杆菌占41.46%,葡萄球菌仍是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耐药的葡萄球菌是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切口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对分泌物进行常规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手术后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9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海峰 纪芳 王斌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6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上海市609份Ⅰ类切口的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骨折内固定术、妇产科产术、疝气修补术、皮肤肿块切除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 目的:分析上海市6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上海市609份Ⅰ类切口的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骨折内固定术、妇产科产术、疝气修补术、皮肤肿块切除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95.4%,无指征预防用药为27.3%;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分别是第2代头孢菌素302例(52.0%)、克林霉素类71例(12.2%)、青霉素类57例(9.8%)和第1代头孢菌素53例(9.1%);预防用药首次使用时间不合理62例;术后持续用抗菌药物不合理199例。结论:上海地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后开始使用及持续用药时间过长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仓市中医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463例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建飞 吴嫣 +2 位作者 盛一梁 樊建光 杨岚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了解太仓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63份,对患者的基... 目的:了解太仓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63份,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16.41%,平均住院时间为(5.94±3.75)d。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44.44%,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疗程<24 h的患者仅占所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13.16%,用药指征合理率仅为38.16%,选药合理率为73.68%,给药时间合理率为77.63%,还存在无理由换药及给药途径不合理的现象。结论:虽然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总使用率<30%,但仍需严格控制用药指征,加强合理用药宣教,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 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