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代谢紊乱探讨急性胰腺炎卫气营血传变病机内涵
1
作者 邱祺 韩晨霞 +2 位作者 金涛 夏庆 杜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急性胰腺炎(AP)病程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存在动态的演变,而贯穿疾病全程的代谢紊乱状态作为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可归属于中医学“浊毒”范畴。精微物质代谢异常是AP卫气营血传变的启变要素,能量代谢障碍是AP气分期浊邪郁热的病理基础,... 急性胰腺炎(AP)病程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存在动态的演变,而贯穿疾病全程的代谢紊乱状态作为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可归属于中医学“浊毒”范畴。精微物质代谢异常是AP卫气营血传变的启变要素,能量代谢障碍是AP气分期浊邪郁热的病理基础,代谢环境变化进一步加剧机体炎症反应,致邪热炽盛、瘀毒内蕴,促进AP由气分入营血。提出“把住气分关”、重塑代谢稳态可能是早期截断AP病势传变的关键。以代谢为切入点,结合浊毒理论探讨AP卫气营血传变的病机内涵,既丰富了卫气营血辨证的科学内涵,也为中医药防治AP重症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卫气营血 传变 代谢 浊毒理论 代谢重编程 代谢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玄府-络病-浊毒学说”治疗前葡萄膜炎的思路及经验
2
作者 路阿慧 杨介川 +3 位作者 李焕丽 庞荣 王绍坡 高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前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西医治疗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本病极易反复,产生的并发症对视力影响很大。前葡萄膜炎属于中医学“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五脏之玄府郁闭,... 前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西医治疗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本病极易反复,产生的并发症对视力影响很大。前葡萄膜炎属于中医学“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五脏之玄府郁闭,其病理产物化生浊毒,浊毒害清,影响五脏功能,进而影响目之玄府。络脉受损,其病理产物化生浊毒,浊毒损络,影响目中的络脉,故本病的病因病机为玄府郁闭,络脉受损,浊毒内生上扰目窍。本文为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方法,进一步丰富浊毒致目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葡萄膜炎 玄府学说 络病学说 浊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浊毒理论论治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3
作者 刘影 陈宪海 《光明中医》 2025年第2期347-350,共4页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具有临床诊断困难、抗生素使用受限的特点,且中医认识较少。此文基于临床案例从浊毒理论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病理性质和致病特点,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思路,总结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预后转归,认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核心...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具有临床诊断困难、抗生素使用受限的特点,且中医认识较少。此文基于临床案例从浊毒理论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病理性质和致病特点,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思路,总结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预后转归,认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核心病机为“浊毒闭肺”,提出“健脾化浊解毒”的总治法,并综合患者素体情况分析中医用药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的优势,以期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浊毒理论 浊毒闭肺 化浊解毒 健脾益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方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NF-κB p65、TNF-α、IL-6、Col-Ⅳ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魏宏宇 高卉 +6 位作者 郑琳琳 李宗涛 边东 冯忖 王洪月 刘欣 魏晓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浊毒理论”指导下的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方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Ⅳ型胶原(Col-Ⅳ)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 目的探讨基于“浊毒理论”指导下的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方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Ⅳ型胶原(Col-Ⅳ)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其中1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实施5/6肾切除手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将成模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氯沙坦组11只、尿毒清组11只、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方组11只,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钾5.25 mg/(kg·d)灌胃,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颗粒2.10 g/(kg·d)灌胃,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方组给予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方2.35 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Cl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残余肾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法与RT-qPCR法分别检测残余肾组织中NF-κB p65、TNF-α、IL-6、Col-Ⅳ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和肾组织中NF-κB p65、TNF-α、IL-6、Col-Ⅳ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各药物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和肾组织中NF-κB p65、TNF-α、IL-6、Col-Ⅳ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方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和肾组织中Col-Ⅳ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氯沙坦组和尿毒清组(P均<0.05)。结论健脾补肾化浊解毒方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 p65、TNF-α、IL-6、Col-Ⅳ的表达,从而改善微炎症状态,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浊毒理论 核转录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沉淀管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领法 蓝茜 +1 位作者 陈凡阵 王领全 《天津科技》 2025年第2期52-55,60,共5页
为提升平流沉淀池运行效果,基于浅层沉淀理论,采用水走水道、泥走泥道的设计理念,进行了一项新型高效沉淀管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提升沉淀效果,可应用于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等领域平流沉淀池性能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平流沉淀池 沉淀管 浅层沉淀理论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志励主任运用中药治疗肿瘤标志物升高经验
6
作者 张志励 《光明中医》 2025年第4期682-685,共4页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肿瘤标志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筛查手段,可能是恶性肿瘤早期的表现。张志励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肿瘤病因为浊毒,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也可通过浊毒论治。此文主要介绍张志励主...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肿瘤标志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筛查手段,可能是恶性肿瘤早期的表现。张志励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肿瘤病因为浊毒,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也可通过浊毒论治。此文主要介绍张志励主任医师论治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思想,并附临床辨证论治肿瘤医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浊毒理论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 张志励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毒损脑络-从化”理论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机及针刺治疗思路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冰 王嘉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08-513,共6页
毒损脑络理论以毒邪和络脉为切入点,探讨脑络、气血、脑神与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理病理联系;从化理论从邪气自身性质从化、体质从化等角度阐释疾病的病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强调脑卒中与认知功能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从毒损脑络理论... 毒损脑络理论以毒邪和络脉为切入点,探讨脑络、气血、脑神与机体功能活动的生理病理联系;从化理论从邪气自身性质从化、体质从化等角度阐释疾病的病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强调脑卒中与认知功能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较为贴合,同时其发展转归、临床表现与从化理论相契合,故可从“毒损脑络-从化”理论出发,探讨PSCI的病机特点及针刺治疗思路。由此认为,浊毒是PSCI发病的物质基础,脑络损伤、脑神失养是PSCI发病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治疗以解毒通络为首,毒邪去则络脉不再受损而易复,络脉通则气血畅,神机自复。此外,PSCI波动期邪多从火而化,蕴化热毒,故治以清热泻火;PSCI稳定期邪多从体质而化,因人而异,治宜调平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损脑络 从化理论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针刺 浊毒 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浊毒理论针刺结合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照平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究浊毒理论针刺结合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湿浊瘀阻型LDH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结合组、针刺组、中药组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训练,在此基... 目的:探究浊毒理论针刺结合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湿浊瘀阻型LDH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结合组、针刺组、中药组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训练,在此基础上,针刺组给予《神应经》腰痛十二穴针刺治疗;中药组给予通滞苏润江胶囊;针药结合组给予通滞苏润江胶囊+《神应经》腰痛十二穴针刺,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临床症状及椎间盘退变等级改善率和安全性。结果:针药结合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7.50%(39/40),高于针刺组的80.00%(32/40)及中药组的82.50%(33/40)(P<0.05);针药结合组椎间盘退变等级改善率为92.50%(37/40),高于针刺组的75.00%(30/40)及中药组的70.00%(28/40)(P<0.05);治疗后,3组患者VAS、JOA、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VAS、ODI评分低于针刺组及中药组(P<0.05),JOA评分高于针刺组及中药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将基于浊毒理论的针药结合治疗应用于LDH,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腰椎功能恢复率,改善椎间盘退变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浊毒理论 针药结合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浊理论探讨风痰瘀阻型中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满满 韩萍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85-688,共4页
风痰瘀阻证是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证型之一,传统中医治法疗效欠佳,预后不良,致残率高,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思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血浊理论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阐述了血浊致脏腑虚、脑髓伤为发病之基,致风痰瘀... 风痰瘀阻证是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证型之一,传统中医治法疗效欠佳,预后不良,致残率高,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思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血浊理论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阐述了血浊致脏腑虚、脑髓伤为发病之基,致风痰瘀阻、脑络伤为核心病机;结合现代研究证实血浊为该病的病理枢纽,提出在传统治则加用化浊行血中药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理论 风痰瘀阻型 中风 发病机制 治疗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培民教授基于“六郁浊毒”论治慢性胃炎相关汗证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英伦 王秋雨 +2 位作者 郑攀攀 赵方 冯培民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99-102,共4页
冯培民教授基于“六郁浊毒”学说治疗慢性胃炎相关汗证辨治经验,认为本病以脾胃气虚为基础,气、血、痰、火、湿、食与五脏六腑结郁生汗,积生浊毒。因此,应见汗知著,立足于中州,治以三仁汤为基,行气清郁,加之清火泄浊、消食化浊、通瘀活... 冯培民教授基于“六郁浊毒”学说治疗慢性胃炎相关汗证辨治经验,认为本病以脾胃气虚为基础,气、血、痰、火、湿、食与五脏六腑结郁生汗,积生浊毒。因此,应见汗知著,立足于中州,治以三仁汤为基,行气清郁,加之清火泄浊、消食化浊、通瘀活血、补气滋阴等治法,为慢性胃炎相关汗证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郁学说 浊毒学说 慢性胃炎 汗证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病皆由痰作祟”理论探讨肿瘤相关抑郁
11
作者 王静 刘少玉 +2 位作者 姜琳 齐文颖 贾玫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32-35,共4页
基于“痰浊”理论,结合古代医籍与近年文献的相关研究,阐述痰浊与肿瘤、痰浊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在肿瘤相关抑郁的病因病机中,痰浊与气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证之时,不可忽视痰浊因素的影响,治疗中应重视除痰解气郁,促进津液流通,健脾... 基于“痰浊”理论,结合古代医籍与近年文献的相关研究,阐述痰浊与肿瘤、痰浊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在肿瘤相关抑郁的病因病机中,痰浊与气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证之时,不可忽视痰浊因素的影响,治疗中应重视除痰解气郁,促进津液流通,健脾养胃,以杜绝痰浊内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痰浊 抑郁 郁证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浊理论探讨痰瘀内阻型进展性卒中的中医辨证施治
12
作者 岳怡珂 韩萍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进展性卒中(SIP)是一种难治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对SIP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文章从血浊角度探讨了SIP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阐述了血浊成痰生瘀是导致卒中进展的关键病理环节。提出早期运用化痰祛瘀泄浊法清除血中浊... 进展性卒中(SIP)是一种难治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对SIP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文章从血浊角度探讨了SIP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阐述了血浊成痰生瘀是导致卒中进展的关键病理环节。提出早期运用化痰祛瘀泄浊法清除血中浊气,可防止血浊向痰瘀等其他病理因素转化,能有效控制卒中的病情进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理论 进展性卒中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浊理论与援药理论的卒中后癫痫辨治初探
13
作者 郭子正 王中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卒中后癫痫(PSE)是指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卒中后出现的痫性发作,西医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认识尚为不足,治疗手段有限且不良作用明显。根据王新陆教授提出的血浊理论与援药理论,PSE的中医病机责之于过食肥甘,血失常度,痰瘀互结,酿生血浊。清... 卒中后癫痫(PSE)是指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卒中后出现的痫性发作,西医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认识尚为不足,治疗手段有限且不良作用明显。根据王新陆教授提出的血浊理论与援药理论,PSE的中医病机责之于过食肥甘,血失常度,痰瘀互结,酿生血浊。清化血浊法是治疗PSE的有效方法,化浊行血汤可作为防治PSE的基础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痫病 卒中后癫痫 血浊理论 化浊行血汤 援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伯礼运用达原饮辨治湿浊类病思路探析
14
作者 昝树杰 王凯 +4 位作者 秦广宁 高宁 刘耀远 苗婧超 田盈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60-3663,共4页
达原饮是治疗瘟疫的经典名方。国医大师张伯礼教授创“湿浊痰饮类病”学说,临床治以开达膜原之法,运用达原饮治疗湿浊类病,临床疗效确切。本文先介绍案例,然后探析张伯礼运用达原饮辨治湿浊类病思路。湿浊痰饮类病的病机:湿浊内伏膜原... 达原饮是治疗瘟疫的经典名方。国医大师张伯礼教授创“湿浊痰饮类病”学说,临床治以开达膜原之法,运用达原饮治疗湿浊类病,临床疗效确切。本文先介绍案例,然后探析张伯礼运用达原饮辨治湿浊类病思路。湿浊痰饮类病的病机:湿浊内伏膜原是湿浊痰饮类病缠绵难治的关键病机;湿浊久羁酿毒是类病恶化的重要基础。膜原理论与达原饮方证要旨:膜原理论与达原饮方证要旨膜原证治重在“开达”;开达膜原治在“求变”。达原饮临证运用思路:古方今病,再识邪伏膜原之证,芳香疏利,解湿浊胶结之态,化浊解毒,治类病恶化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原饮 开达膜原 湿浊类病 “湿浊痰饮类病”学说 张伯礼 辨证治疗 中医药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浊毒理论辨析胃“炎-癌转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毅梁 于莉 邵岩峰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90-95,共6页
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在胃癌的产生、发展、恶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的浸润构成了适宜肿瘤生长的炎性微环境,肿瘤侵袭、转移更离不开炎性微环境的持续存在,炎症与癌症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根据Correa模型,胃癌的发生常经历... 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在胃癌的产生、发展、恶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的浸润构成了适宜肿瘤生长的炎性微环境,肿瘤侵袭、转移更离不开炎性微环境的持续存在,炎症与癌症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根据Correa模型,胃癌的发生常经历一个完整的炎-癌级联。在早期“炎-癌”转化阶段的中医药辨证施治可有效干预胃黏膜癌变的进程,中医药是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浊毒理论是李佃贵教授在古人对于浊与毒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归纳而来的,李教授提出浊毒内蕴是胃“炎-癌转化”的核心病机,“浊为毒之渐,毒为浊之深”,“湿-浊-毒”是疾病病机发展的特点,与胃“炎-癌转化”特性具有相似之处。慢性炎症与“浊”密切相关,癌症与“毒”联系紧密,浊化、毒化反映出疾病病理状态的持续恶化,浊毒轻重往往可以预示疾病发展的规律。基于浊毒理论,从浊毒转化深入阐明胃“炎-癌”病机动态演变全过程,将化浊解毒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施以精准分期治疗,以“扶正、健脾、化痰、散瘀”等治法使得浊化毒去、瘀除络通,进而达到减缓、阻断甚至逆转胃“炎-癌转化”进程的目的,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胃“炎-癌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理论 炎-癌转化 非可控性炎症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功能本质与“从脾论治”治法方药研究的探索与展望
16
作者 刘乃华 林传权 +3 位作者 高永 史亚飞 朱梦露 潘华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08-2614,共7页
“脾主运化,脾气散精”是脾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中焦脾土可运化水谷并转输精微,维护机体糖脂代谢稳态,“脾主运化,脾气散精”与糖脂代谢在生理功能上具有一致性。脾虚则纳运失职,易感外邪;气虚血滞而内生湿热,久积不通则化瘀为毒,导致... “脾主运化,脾气散精”是脾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中焦脾土可运化水谷并转输精微,维护机体糖脂代谢稳态,“脾主运化,脾气散精”与糖脂代谢在生理功能上具有一致性。脾虚则纳运失职,易感外邪;气虚血滞而内生湿热,久积不通则化瘀为毒,导致“炎-癌”转化,“脾虚为本,瘀毒互结”与“炎-癌”转化在病理改变上具有相关性。健脾散精化浊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健脾化瘀解毒可遏制胃的“炎-癌”转化进程。从机体糖脂代谢角度探索“脾主运化,脾气散精”功能本质的科学内涵,聚焦消化系统重大疾病的“炎-癌”转化进程并探讨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癌前病变等的证候演变规律及其“从脾论治”的药效机制,将丰富脾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助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已成为当前脾胃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象理论 脾主运化 脾气散精 “炎-癌”转化 从脾论治 健脾散精化浊 健脾化瘀解毒
原文传递
基于“浊毒-微生态”理论探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17
作者 周金业 张浩锋 +6 位作者 王艺灿 刘紫薇 程祎睿 才艳茹 姜建明 杨倩 李博林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148-1152,共5页
文章从“浊毒-微生态”理论出发,探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认为“浊毒”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介导肠道屏障损伤、干扰胆汁酸的分泌代谢及精神心理调节等方式,导致肠道稳态失衡,参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在“浊毒-微生态”... 文章从“浊毒-微生态”理论出发,探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认为“浊毒”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介导肠道屏障损伤、干扰胆汁酸的分泌代谢及精神心理调节等方式,导致肠道稳态失衡,参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在“浊毒-微生态”理论指导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健脾运枢,疏肝调气,以平为期;辨证选用清热化浊、温中化浊、解毒祛瘀等法助肠道微生态复衡,以期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微生态”理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浊毒理论从“通、泻、调、补”探讨偏头痛的针治经验
18
作者 霍云翔 范志新 +6 位作者 刘伟 王兰 张素钊 李晓蕾 冯梦 杨丽萍 杨洁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93-97,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呈一侧或双侧发作的慢性血管搏动性头痛。张素钊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的浊毒理论,从浊毒论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是浊毒上蒙清窍、毒壅脑络,而病情反复、迁延难治与浊毒其性黏滞胶着相关。临证运用化浊通督针法围绕...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呈一侧或双侧发作的慢性血管搏动性头痛。张素钊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的浊毒理论,从浊毒论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是浊毒上蒙清窍、毒壅脑络,而病情反复、迁延难治与浊毒其性黏滞胶着相关。临证运用化浊通督针法围绕“通、泻、调、补”四字治疗本病,选督脉腧穴应用接力刺通泄浊毒治其标,选脾胃两经四穴并施九六补泻法调补脾胃治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灸 浊毒理论 化浊通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浊清源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张静 高福顺 +2 位作者 史红星 王鑫 陈立祥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07-310,316,共5页
目的 观察祛浊清源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 目的 观察祛浊清源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优质蛋白、降糖、利尿消肿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浊清源汤口服。连续治疗1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 24 h UPQ)、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 rate, 24 h UAER)]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夜尿频多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夜尿频多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24 h UAER、24 h UPQ、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肾功能24 h UAER、24 h UPQ、BUN、Sc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浊清源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同时可以改善肾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浊郁脉络理论 祛浊清源汤 中医症候积分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ecology-turbidity toxin theory: correl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manifestation of tongue and gastroscopy
20
作者 WANG Jin WANG Huijie +2 位作者 XIAO Ying GUO Jiaxuan ZHAO Yub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458-462,共5页
OBJECTIVE: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Hp)infection,tongue manifestation and gastroscopic manifestation,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oral-gastric microecology”in the occurrence a... OBJECTIVE: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Hp)infection,tongue manifestation and gastroscopic manifestation,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oral-gastric microecology”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tomach-related diseases.MEDHODS:A total of 11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p positive group and Hp negative group according to 13 C breath test results.The tongue manifestation materials from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o make tongue printing slides for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exfoliative cells from tongue coating,and electronic gastroscopy was performed on the patients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RESULTS:Hp infection rate was about 45.95%;and the greasy coating was mostly observed in Hp positive group(63.14%,P<0.05).The total tongue coating distribution was as follows:yellow greasy coating(56.66%,P<0.05)>yellow coating>white coating>white greasy coating.The gastric mucosal roughness and mucosal hematoplastic plaqu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ore common in the Hp positive group(P<0.05).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anular subgroup and in the rough mucosal group(P<0.05).CONCLUSIONS:Hp infection is more commonly observed in yellow greasy coating,and thi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etermining whether it is Hp infection or not.Mucosal granule roughness,hyperemia,and oral Hp showed association with Hp infection in the stomach and interacted with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is composed of the oral ca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abnormal tongue presentations GASTROSCOPY breath tests micro-ecology turbidity toxin theo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