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NNER-FEEDBACK-STYLE TRAVELING-WAVE TUBE OSCILLATOR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Zicheng Li Haiqiang +2 位作者 Xu Anyu Liu Qinglun Liu Wei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2年第6期556-561,共6页
A new concept of inner-feedback-style traveling wave tube oscillator, which is based on a traveling-wave tube having a partial reflector located at near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slow-wave structure and the output coup... A new concept of inner-feedback-style traveling wave tube oscillator, which is based on a traveling-wave tube having a partial reflector located at near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slow-wave structure and the output coupler and a mechanical tuner connected to the input coupler, is proposed. Simulations by CHIPIC code show that the inner-feedback-style traveling wave tube oscillator having 100W of power, about 10% of electron efficiency and a tunable band of 73.35-73.91 GHz may be achieved. Compared with Backward Wave Oscillators (BWOs), the new devices have similar ability for tuning, and have much higher electron efficiency, suggesting much more potential as a Terahertz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band Inner-feedback-style traveling–wave tube oscillator THz sour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思·神思·卧游:道教修习术与文论的会通转化
2
作者 万晴川 周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存思”是汉魏时期产生的道教修炼方法,以冥想或幻觉的主观形式发生。存思将人体器官比拟为自然山水,所使用图画或所见“内景”也是山水图景,这样就与山水画和山水文学创作发生了联通,并内化为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和思维活动。首先,“存... “存思”是汉魏时期产生的道教修炼方法,以冥想或幻觉的主观形式发生。存思将人体器官比拟为自然山水,所使用图画或所见“内景”也是山水图景,这样就与山水画和山水文学创作发生了联通,并内化为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和思维活动。首先,“存思”转化为“神思”创作活动,作家“视通万里”,能够想象从未涉足的地方并加以描绘;其次,“存思”转化为“卧游”审美方式,观者神与物游,澄怀味象,体悟自然生命之道,实现审美超越;最后,存思俗化为一种旅游活动,刺激相关文学的创作与刊行。“存思”“神思”“卧游”之间会通转化,皆以可见之画与不可见之画为中介,“文—图”互文,迁想妙得,是中国传统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的独特呈现方式和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思 神思 卧游 创作 审美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现代造型工艺设计研究
3
作者 杜炬轩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代表,其市场占有率和技术进步速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不仅要求在动力系统上进行革新,同时在车身造型和工艺设计上也需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美观、舒...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代表,其市场占有率和技术进步速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不仅要求在动力系统上进行革新,同时在车身造型和工艺设计上也需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美观、舒适及高效能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讨新能源汽车现代造型工艺设计的关键要素、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案例分析,为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绿色出行 高效能 造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旅行社业的经济分析与再定位 被引量:47
4
作者 张辉 魏翔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6,共6页
我国的旅行社业发育于当时特殊经济、政治环境和要求下 ,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 ,旅行社行业出现了不少现实问题 ,如核心能力流失、产品单一、组织安排缺乏经济效率、规模过小、集团化虚设等问题。结合旅游经济... 我国的旅行社业发育于当时特殊经济、政治环境和要求下 ,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 ,旅行社行业出现了不少现实问题 ,如核心能力流失、产品单一、组织安排缺乏经济效率、规模过小、集团化虚设等问题。结合旅游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从我国现在和今后的宏观经济走势出发 ,笔者探索和分析了未来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各种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旅游 集团化 弹性专精 板块旅游 链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融合与现代转型:20世纪游记散文的互文性品格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铁 费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99,共4页
20世纪游记散文的创作,继承了古代游记的杂文学特点,在文学与历史之间不断穿行,同时又交叉粘联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类的边缘之处,在现代传媒的文化生态中张弛有度,在纪实、想象、存照、遣怀中完成其独特的文学样式的转型和建构,在追... 20世纪游记散文的创作,继承了古代游记的杂文学特点,在文学与历史之间不断穿行,同时又交叉粘联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类的边缘之处,在现代传媒的文化生态中张弛有度,在纪实、想象、存照、遣怀中完成其独特的文学样式的转型和建构,在追求自我个性的纯文学属性和具有强烈社会诉求和生活向度的媒体文学属性之间不断游走和越界,这一相互混杂和融合的文体特征,也显示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杂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记散文 文体 互文性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缆护层交叉互联时的行波故障测距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玉林 龚庆武 +1 位作者 陈允平 曹玉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9-803,844,共6页
为研究采用三相护层交叉互联方式的高压电缆线路的行波测距方法,讨论了裸露高压电缆(电缆沟或隧道敷设)的相量参数和模量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模量参数的特征,将电缆中的模量分为内模量和外模量,分别计算了直埋电缆和裸露电缆的内... 为研究采用三相护层交叉互联方式的高压电缆线路的行波测距方法,讨论了裸露高压电缆(电缆沟或隧道敷设)的相量参数和模量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模量参数的特征,将电缆中的模量分为内模量和外模量,分别计算了直埋电缆和裸露电缆的内、外模量波速,计算表明裸露电缆的外模量波速高于内模量。电缆护层交叉互联时,内、外模量会因行波折反射而相互转化,波速较快的外模量会对内模量波头造成干扰,给裸露电缆的双端行波测距造成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采用三相芯线电流之和作为行波测距信号,可有效消除外模量干扰,大大加强内模量波头特征,有利于提高行波测距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护层交叉互联 相模变换 行波测距 敷设方式 折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玩世”与“游世”:《西游记》对现代通俗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182,共10页
《西游记》对现代通俗小说创作具有显著影响。胡寄尘的《真西游记》以现代研究《西游记》的成果重写了《西游记》。同样对《西游记》作了"翻新"书写的还有《八十一梦》、《云山雾沼》、《新云山雾沼》等作品。在"玩世&qu... 《西游记》对现代通俗小说创作具有显著影响。胡寄尘的《真西游记》以现代研究《西游记》的成果重写了《西游记》。同样对《西游记》作了"翻新"书写的还有《八十一梦》、《云山雾沼》、《新云山雾沼》等作品。在"玩世"笔墨的背后,用现实来"化古",是小说的真正趣味。神魔小说流变至现代,与"武侠"合辙。《江湖奇侠传》、《蜀山剑侠传》等"神魔"武侠小说尽管纵横恣肆却很少拥有《西游记》的可爱之处。《西游记》也是游记体小说的典型代表。撇开神魔的纠缠,游记体小说的诸种特点在晚清以后有了更充分的展现。《燕归来》等现代游记体小说真正落实了"游"的地理图景,"游世"成了小说故事意义的结构性部分,也是小说现代性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现代通俗小说 游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型态对旅游消费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霖 林易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6-62,共7页
以生活型态来细分市场,能够帮助企业更清楚地认识消费者的真实面貌,进而瞄准有效的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在以生活型态对大学生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探讨他们在国内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透过在厦门大学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 以生活型态来细分市场,能够帮助企业更清楚地认识消费者的真实面貌,进而瞄准有效的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在以生活型态对大学生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探讨他们在国内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透过在厦门大学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404份,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市场可细分为时尚社交?理性精明及开朗独立等3个群体。不同生活型态细分市场在性别?年龄?年级?就读科系等方面没有存在差异,但在每月休闲娱乐花费金额上明显不同。不同生活型态细分市场在国内旅游消费行为上存在部份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态 市场细分 旅游行为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成熟的唐代游记文学 被引量:3
9
作者 梅新林 崔小敬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从中国游记文学发展史的视角 ,就唐代游记文学的演化历程与内在精神展开探讨 ,由此看出 ,唐代是中国游记文学的成熟期。古文运动的兴起与诗性精神的浸润共同推动着唐代游记文学的走向成熟 ,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内在价值取向。从... 从中国游记文学发展史的视角 ,就唐代游记文学的演化历程与内在精神展开探讨 ,由此看出 ,唐代是中国游记文学的成熟期。古文运动的兴起与诗性精神的浸润共同推动着唐代游记文学的走向成熟 ,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内在价值取向。从元结的前奏到柳宗元的高潮 ,以及与此相辉映的中晚唐游记创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游记文学 语本变革 诗性精神 元结 柳宗元 文学研究 古文运动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中的邺下之游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 邺下之游 邺下文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德发 《菏泽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7,89,共8页
“游记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但对其文体特征的研究既偏狭又薄弱。本文对中国游记文学作了系统的历史考察,认为游记是一种发展着的文体概念,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或文体特征应从游踪、风貌、观感、载体四个维度进行探析。
关键词 游踪 风貌 观感 载体 中国 游记文学 文学载体 文体特征 游记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气韵之“清”美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仁福 许明欣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44-46,共3页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清"美,是兼有壮美与优美的一种中和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气韵 “清”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石如书法风格形成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立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5-36,39,共3页
邓石如是清代碑派书法的杰出代表,他的书法风格形成受父辈的熏陶启蒙并得益于其广泛的交游。在其交游中得到文人书画家的指导和传授,在江宁梅家得以临摹丰富精妙的碑帖,奠定了其书法基础。所结识的当朝官员对其书法的器重扩大了他的书... 邓石如是清代碑派书法的杰出代表,他的书法风格形成受父辈的熏陶启蒙并得益于其广泛的交游。在其交游中得到文人书画家的指导和传授,在江宁梅家得以临摹丰富精妙的碑帖,奠定了其书法基础。所结识的当朝官员对其书法的器重扩大了他的书法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石如 书法风格 交游 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穷游”青年的消费行为与文化功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兰花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58-62,74,共6页
消费主义语境下,"穷游"青年以抵抗的行为风格构建起自身的亚文化意义。他们在具体的"穷游"消费实践中,以"穷"之名对抗消费社会物的极大丰盛,以时间的可能性对抗大众休闲的悲剧,并用技术工具的符号意义实... 消费主义语境下,"穷游"青年以抵抗的行为风格构建起自身的亚文化意义。他们在具体的"穷游"消费实践中,以"穷"之名对抗消费社会物的极大丰盛,以时间的可能性对抗大众休闲的悲剧,并用技术工具的符号意义实现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认同。"穷游"青年的这些行为表现,折射出了以消费方式确立的身份区隔的本质,技术工具理性带来亚文化意义的同时,也面临着商业逻辑消费对亚文化独特风格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游 消费主义 区隔 生活方式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自然审美概观 被引量:16
15
作者 薛富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5,共7页
魏晋是中华自然审美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纵游山水风尚将庄子逍遥游自然审美思想转化为现实;在直接欣赏自然基础上发展出自然审美三大拓展形态———园林、以物喻人和山水艺术;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出“物感”说这一... 魏晋是中华自然审美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纵游山水风尚将庄子逍遥游自然审美思想转化为现实;在直接欣赏自然基础上发展出自然审美三大拓展形态———园林、以物喻人和山水艺术;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出“物感”说这一立足于自然审美的艺术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自然审美 纵游山水 自然审美拓展形态 物感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屈原作品和骚体纪行赋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慧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1-98,共8页
昔文士羁旅,多作行旅赋,经途草泽之际,或欣于山水之美,或怵慑羁役行难,途中之所见、所闻、所感,往往映射内心情志与理想。屈原一生三度遭遇放逐,足迹经湘江,越洞庭,渡沅水,彷徨山泽,无所告诉,因而写下《离骚》《涉江》《哀郢》《抽思》... 昔文士羁旅,多作行旅赋,经途草泽之际,或欣于山水之美,或怵慑羁役行难,途中之所见、所闻、所感,往往映射内心情志与理想。屈原一生三度遭遇放逐,足迹经湘江,越洞庭,渡沅水,彷徨山泽,无所告诉,因而写下《离骚》《涉江》《哀郢》《抽思》《远游》等诸多纪行之作,文采斐丽,寓意愤然,自汉代刘向继作《远游赋》之后,启示骚体纪行赋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纪行赋 骚体 《远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体旅游方式决定因素的分析——兼论东西方旅游习惯差异的形成与表现
17
作者 徐菊凤 《旅游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43-48,共6页
东西方国家民众的主体旅游方式和旅游传统有着明显差异,长期以来,西方人喜欢一地停留式的"度假旅游",以中国人为典型代表的东方人则喜欢周游式"观光旅游"。本文认为,东西方之间在旅游文化上的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 东西方国家民众的主体旅游方式和旅游传统有着明显差异,长期以来,西方人喜欢一地停留式的"度假旅游",以中国人为典型代表的东方人则喜欢周游式"观光旅游"。本文认为,东西方之间在旅游文化上的这种差异,不但体现在社会主体旅游方式上,也体现在各自语言文化中有关旅游的日常用语上,还体现在旅游机构的名称,以及旅游统计口径和划分标准上。本文进一步认为,是以下六大因素决定了社会主体旅游方式的形成———文化观念、社会环境、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心理因素、科技水平,并分析了它们如何作用于人们旅游习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方式 观光旅游 度假旅游 东西方 决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霞客与贵州史地文化——《黔游日记》点校前言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新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2-87,共6页
徐霞客之游历探奇,毫无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是为了满足知识学之求知兴趣,为中国实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游为性灵之游,性情之游,出尘之游,求真之游,生命之游。《徐霞客游记》字里行间,皆有天然之真性真情凝敛其中。而霞客一生精力均在用世... 徐霞客之游历探奇,毫无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是为了满足知识学之求知兴趣,为中国实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游为性灵之游,性情之游,出尘之游,求真之游,生命之游。《徐霞客游记》字里行间,皆有天然之真性真情凝敛其中。而霞客一生精力均在用世,本质上仍为一儒生,对明末清初学风之影响,亦可说有导夫先路之作用。他的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之行,中州士人向来均认为是从未有过的创辟之举。《游记》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填补了时人对西南史地认知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 旅游学 贵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椟胜于珠:旧体域外纪游诗中的“夹注”现象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明 《天中学刊》 2012年第4期77-79,共3页
在近现代旧体域外纪游诗中存在着一种奇特而有趣的"椟胜于珠"的现象,即诗中的夹注较之原诗更为引人注意。这一现象的存在,揭示了在跨文化书写过程中,旧风格(旧体诗)与新材料(现代域外行旅体验)之间的矛盾冲突。"椟胜于珠... 在近现代旧体域外纪游诗中存在着一种奇特而有趣的"椟胜于珠"的现象,即诗中的夹注较之原诗更为引人注意。这一现象的存在,揭示了在跨文化书写过程中,旧风格(旧体诗)与新材料(现代域外行旅体验)之间的矛盾冲突。"椟胜于珠"现象既是旧风格与新材料之间相互背驰的表征,也是旧风格为了适应新材料所做出的一种变通。这一书写策略的选择,显示了旧风格在现代域外体验面前的失语,同时也预示着文学变革发生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域外纪游诗 旧风格 新材料 现代域外行旅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船录》对日记体游记的拓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雨容 《琼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61-63,共3页
本文论述范成大的《吴船录》在形式及内容等方面都对日记体游记有所拓展。
关键词 范成大 《吴船录》 日记体游记 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