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RYOGENIC PHASE CHANGE & WEAR CHARACTERISTIC OF HIGH SPEED STEEL 被引量:4
1
作者 M.C.Huang C.H.Gao L.G.Hu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4-530,共7页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change rule in high speed steel (HSS) after an additional cryogenic treatment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Highly dispersed nano-carbide (η-Fe2 C) separated from tempering martensite was found...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change rule in high speed steel (HSS) after an additional cryogenic treatment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Highly dispersed nano-carbide (η-Fe2 C) separated from tempering martensite was found distributed on twin planes of marten-site and dislocation places. Retained austenite was found sheared into martensite and nano-carbide separated at the same time. In addition, the tempering martensite was fine-grained. The stated changes of HSS evidently improve the lifespan of HSS cutter and fully show the advantages of nano-structure. The cryogenic treatment of HSS also improves the roughness of HSS cutter (decrease Ra number by about 50%) and greatly increases the wear resistance of HSS cutter. Further experiments on the wear characteristic of HSS cutter supported the findings mentioned above. The stated HSS treatment technology would implement nano-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tool steel through phase change. It could be a new metho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HSS cu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steel cryogenic treatment phase change wear char-acteristic NAN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FM Signals, BC Signals and Their Mixed Modulation Signals 被引量:1
2
作者 Zheng Dou Weidong Song Wenxu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7年第8期196-205,共10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 signal) and biphase coding (BC signal) mixed modulation signal called LFM-BC signal. LFM-BC signal has both LFM signal and BC signal two kinds of traditional sign... This paper proposes a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 signal) and biphase coding (BC signal) mixed modulation signal called LFM-BC signal. LFM-BC signal has both LFM signal and BC signal two kinds of traditional signal advantages but makes up for their shortcomings. In this paper, LFM-BC signal, LFM and BC signal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from the time characteristic an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f the signal, fuzzy function, pulse compression and Doppler characteristics and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ion (LPI)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M SIGNAL BC SIGNAL LFM-BC SIGNAL Pulse Compression LPI DOPPLER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OF GAS-SOLID DENSE EXTRUSION FLOW
3
作者 吴慧英 王文琪 周强泰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5年第2期22-27,共6页
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made on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ofthe dense extrusion flow with pulverized coal and nitrogen as medium in this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as compressibility , solids continuity and l... 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made on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ofthe dense extrusion flow with pulverized coal and nitrogen as medium in this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as compressibility , solids continuity and lam-mar flow of both gas and solids,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SOLID DENSE EXTRUSION FLOW COMPRESSIBILITY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pace and ti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ear stress field for the sequence of the Wuding earthquake
4
作者 秦嘉政 钱晓东 +1 位作者 张俊伟 谢庆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1期8-18,共11页
Follow Chen and Duda's model of spectral fall-off of ω~3, the dependence of peak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peak displacement d_m, peak velocity vin and peak acceleration a_m, upon the environment stress τ_o-v... Follow Chen and Duda's model of spectral fall-off of ω~3, the dependence of peak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peak displacement d_m, peak velocity vin and peak acceleration a_m, upon the environment stress τ_o-values are studied using near source seismic digital recordings for the sequence of the Wuding, Yunnan, M = 6.5 earthquake, in which, as a new thought, the peak parameters are assumed to be related to the medium Q-value. Three formulae for estimating the environment stress τ_o-values by the peak parameters of three types of ground motions are derived. Using these formulae, the environment stress τ_o-values are calculated for the sequence of the Wuding earthquake. The result show that τ_o-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three formulae are constant largely, the averages of τ_o are in the range of 5.0-35 MPa for most earthquakes. It belongs to the high-stress earthquakes sequence: the high-stress values are restricted to the relatively small area closely near to the epicenter of the main shock. The fine distribu tion structure for the contours of the environment stress τ_o-values is related closely to the strong aftershocks.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feature of To-values suggests that the earthquakes sequence in a rupture process generated at the specific intersection zone of seismo-tectonics under high-stress back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seismogram peak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near-source environment stress char acteristics seismic sequence of Wuding earthquak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薄壁轴承寿命试验机的研制及特性分析
5
作者 李振 苗壮 +2 位作者 徐孝国 高健 李伟光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204,共9页
针对柔性薄壁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检测的故障诊断及寿命试验方法,以研究柔性薄壁轴承的失效机理。首先,分析了柔性薄壁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受载方式及其运动学特性,揭示了其在承载过程中内圈、外圈及滚动... 针对柔性薄壁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检测的故障诊断及寿命试验方法,以研究柔性薄壁轴承的失效机理。首先,分析了柔性薄壁轴承在谐波减速器中的受载方式及其运动学特性,揭示了其在承载过程中内圈、外圈及滚动体的受力特点和损伤易发部位;其次,设计了用于检测柔性薄壁轴承故障的试验机,通过振动信号监测轴承的健康状态;然后,推导了柔性薄壁轴承中具有椭圆特性的内圈、外圈及滚动体的故障特征频率求解模型,确定了柔性薄壁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表现为一区间范围内的变动值;最后,通过柔性薄壁轴承寿命试验确定了其疲劳特性,获得合适的概率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柔性薄壁轴承的概率修正系数Ka在0.15~0.2范围内较为合适,并且与普通轴承具有固定的故障特征频率不同,柔性薄壁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有效支持了故障特征的早期检测和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薄壁轴承 寿命试验机 故障特征频率 时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铁路客站站区开敞空间特征对微气候的影响——以成都东站与成都南站为例
6
作者 范莉 崔叙 郝杨光 《新建筑》 202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铁路客站站区作为城市门户与气候敏感区域,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由城市边缘演变为城市核心,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研究通过移动实测大尺度低密度的成都东站与小尺度高密度的成都南站,深入分析两个站区空间形态与微气候变量间的... 铁路客站站区作为城市门户与气候敏感区域,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由城市边缘演变为城市核心,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研究通过移动实测大尺度低密度的成都东站与小尺度高密度的成都南站,深入分析两个站区空间形态与微气候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站区开敞空间微气候变化冬季比夏季更为明显;到股道垂线距离对站域微气候变量的影响显著,且股道面积越大,显著性越强;夏季东站绿地面积比绿地数量相关性强,南站正好相反;同时,街道比例、朝向与天空可视因子SVF对东站微气候影响不显著,却是南站微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识别并分析了具有相对良好微气候效应的空间要素组织特征,为夏热冬冷地区气候适应性站区的未来开发和规划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 铁路客站站区 空间特征 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某含硫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7
作者 冯建 李明军 +4 位作者 王荣林 杨松付 王欢 王雅妮 于茜 《现代矿业》 202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安徽某含硫铁矿石,利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铁,铁品位为39... 为合理开发利用安徽某含硫铁矿石,利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铁,铁品位为39.55%,硫品位为0.51%。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是赤褐铁矿和碳酸铁;主要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类矿物、金云母、石英、长石等。矿石自然类型为碳酸盐型磁铁矿石和云母型磁铁矿石。矿石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少量角砾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主要结构有粒状结构、斑状结构、浸染状结构、鳞片状结构、条带结构和网状结构等。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相互嵌布,紧密共生,分选难度高;主要有用铁矿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嵌布粒度较细,脉石矿物嵌布粒度总体比铁矿物粗。依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推荐采用原矿破碎(3~0 mm)—磁选—阶段磨矿(一、二段磨矿-0.076 mm分别占50%、95%)阶段磁选的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铁矿石 工艺矿物学 矿石结构构造 嵌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雅丽 郝静楠 +2 位作者 孙萌萌 邢晓英 乔淑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0-1237,共8页
目的:了解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对HLH的认识,减少临床HLH的误诊和漏诊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75例成人继发性HLH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 目的:了解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对HLH的认识,减少临床HLH的误诊和漏诊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75例成人继发性HLH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末次出院时间。结果:75例患者中,感染相关HLH最常见(45.33%),其次为淋巴瘤相关HLH(17.33%)。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97.67%),实验室指标中NK细胞活性(98.31%降低)、sCD25浓度(93.22%升高)、血清铁蛋白(94.44%升高)在诊断中灵敏度更高。将不同病因HLH患者初诊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性别、淋巴结肿大、骨髓形态是否可见噬血现象对原发病的诊断更有价值(均P<0.05)。将不同病因HLH患者的治疗方案与临床转归进行比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采用激素+环孢素治疗临床缓解率最高(83.3%)(P<0.05)。患者总体12个月的生存率为26.7%,其中感染相关HLH患者12个月的生存率最低(14.7%),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患者12个月的生存率最高(63.6%)。结论:成人继发性HLH病因和临床特点多样,预后凶险,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异质性,早期明确病因对HLH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提高对HLH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因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T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患儿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阮毅燕 陈瑜毅 +5 位作者 王金秋 陈殷 冯军坛 韦凤萍 宋玲利 梁路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8期907-912,共6页
目的分析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患儿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例PRRT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 目的分析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患儿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例PRRT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患儿中男9例,女8例,中位起病龄为5月龄。癫痫发作类型多样,10例起病初期有丛集性发作。诊断为良性婴儿癫痫(BIE)8例,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BFIE)4例,婴儿痉挛症(IS)1例,BFIE+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1例。应用抗癫痫发作药物单药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病情控制良好。截至末次随访,16例癫痫发作已缓解,1例仍有发作。4例出现认知发育落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7例患儿中有8例为PRRT2基因整体缺失,9例为PRRT2基因点突变,均为移码突变,其中8例突变位点为c.640_641insC。7例为家族遗传性突变,2例为新生突变。结论PRRT2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绝大多数在生后6个月内起病,病初以丛集性发作为特点。癫痫发作类型多样,表现轻重不一。抗癫痫发作药物单药治疗多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少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发育落后。c.640_641insC可能是PRRT2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 癫痫 基因突变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血管壁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丽鹏 郑艳龙 +2 位作者 张扬 张曦 赵启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在脑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斑块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脑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均行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MSCT)及HRVWI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对脑动脉硬化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并比较轻、中、重度患者之间的差异。再将MRI检出患者分为无症状组56例和有症状组54例,利用MRI软件处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如斑块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斑块稳定性等。结果 与MSCT相比,HR-VWI可准确检测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斑块特征、血管重构率、狭窄率、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WI对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 HR-VWI技术对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分析斑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 脑动脉硬化 斑块特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对红砂岩冲击能量演化及破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解放 王宇 +3 位作者 方立兴 熊慧颖 肖莜丰 彭孝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41-4455,共15页
深部岩体工程多处于高水压高地应力环境中,在爆破等动态扰动作用下易引起涌突水和围岩体失稳等灾害事故,研究水压力与地应力共同作用下岩石能量演化及破坏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利用自主研制的高水压高应力岩石动力学试验... 深部岩体工程多处于高水压高地应力环境中,在爆破等动态扰动作用下易引起涌突水和围岩体失稳等灾害事故,研究水压力与地应力共同作用下岩石能量演化及破坏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利用自主研制的高水压高应力岩石动力学试验系统,对具有不同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红砂岩试件进行相同冲击荷载下的冲击试验。分析岩石动态应力−应变曲线、能量反射率、能量透射率和能量耗散率随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的演化规律,表征岩石能量耗散率的应变率效应;对冲击作用后的岩石进行筛分与纵波波速测定,计算其分形维数与损伤变量,探究不同水压力与轴向静应力对岩石(体)损伤、破碎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压力的增加,反射波幅值越来越小,透射波幅值越来越大;岩石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由Ⅰ型向Ⅱ型转变。红砂岩能量反射率随水压力的增加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变化;能量透射率随水压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递增,且轴向静应力影响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随着水压力由零逐渐增大,能量耗散率呈先短暂增加后持续减小的趋势,二者之间服从良好的高斯函数关系;轴向静应力影响岩石能量耗散率与水压力之间的演化路径,轴向静应力越大,能量耗散率增加,能量耗散率增加趋势随水压力增大呈先增后减变化。红砂岩能量耗散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红砂岩能量耗散率整体上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水压力的增加,红砂岩动态损伤变量逐渐减小,破碎分形维数呈“缓慢减小—短暂增加—急剧降低至零”的变化趋势;破碎分形维数短暂增加时的水压力随轴向静应力的增大呈一次函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压力 高地应力 冲击荷载 能量耗散 平均应变率 破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4927例12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12
作者 姚少濠 张磊 +4 位作者 江文豪 温俊雄 曾征宇 吴俊斌 李慧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69-73,共5页
目的掌握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高峰期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控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通过鼻咽拭子采集的4927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检测采用实时荧光... 目的掌握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高峰期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控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通过鼻咽拭子采集的4927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定性检测12种呼吸道病原体,对病原体的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27份样本中,总阳性率87.19%(4296/4927),检测出单一病原体感染占41.90%(1800/4296),以肺炎链球菌阳性率最高(73.19%),两种和三种病原体感染率分别为40.48%(1739/4296)和15.13%(650/4296),最高病原体感染数量可达5种,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率最高为28.35%(1218/4296)。不同性别各病原体阳性率无差异,<5岁组93.69%(505/539)和5~17岁组92.63%(1597/1724)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122.21,P<0.01)。结论广州地区冬季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成为主要趋势,不同年龄段感染情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广州地区 实时荧光PCR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时效对Al-6.5Zn-2.3Mg-2.2Cu合金厚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左德运 温凯 +3 位作者 任伟才 李锡武 李志辉 谭艺哲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33-40,共8页
商用7×××系铝合金产品人工时效前一般会经历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产品的生产制备流程。本试验研究了工业化制备的Al-6.5Zn-2.3Mg-2.2Cu合金厚板在不同的自然时效阶段经人工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并重... 商用7×××系铝合金产品人工时效前一般会经历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产品的生产制备流程。本试验研究了工业化制备的Al-6.5Zn-2.3Mg-2.2Cu合金厚板在不同的自然时效阶段经人工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并重点分析了短时自然时效(0.125~21 d)及长时自然时效(30~360 d)对合金不同时效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时效0.125~21 d,T6态合金的强度持续降低,抗拉和屈服强度的降幅分别为14 MPa和17 MPa,伸长率在13.6%~15.6%的范围内波动;基体析出相主要为GPII区和η′相,晶界析出相呈断续分布。自然时效3~360 d时,T6态合金的强度、伸长率和断裂韧性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基体析出相主要为η′相且分布密集,晶界析出相呈断续分布。自然时效3~105 d时,T76态合金的拉伸性能和断裂韧性同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基体析出相尺寸粗大、分布分散,主要为η′相和η相,晶界析出相同样呈断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6.5Zn-2.3Mg-2.2Cu合金 自然时效 析出特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KM聚类分析的通信网络恶意攻击代码检测方法
14
作者 李梅 朱明宇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恶意代码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到网络信息安全,传统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对网络行为特征划分不明确,导致恶意攻击代码的识别率低、误报率高,研究基于PSO-KM聚类分析的通信网络恶意攻击代码检测方法;分析通信网络中恶意攻击代码的具体内容,从... 恶意代码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到网络信息安全,传统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对网络行为特征划分不明确,导致恶意攻击代码的识别率低、误报率高,研究基于PSO-KM聚类分析的通信网络恶意攻击代码检测方法;分析通信网络中恶意攻击代码的具体内容,从网络层流动轨迹入手提取网络行为,在MFAB-NB框架内确定行为特征;通过归一化算法选择初始处理中心,将分类的通信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判断攻击速度和位置;实时跟进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全过程,应用适应度函数寻求恶意代码更新最优解;基于PSO-KM聚类分析技术构建恶意代码数据特征集合,利用小批量计算方式分配特征聚类权重,以加权平均值作为分配依据检测恶意攻击代码,实现检测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文章方法应用下对恶意攻击代码检测的识别率达到95.0%以上,最高值接近99.7%,误报率可以控制在0.4%之内,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攻击代码 通信网络 PSO-KM聚类分析 聚类权重 网络行为特征 行为优劣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灭火剂抑制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通 唐国才 +1 位作者 王亮 朱国庆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通过对比试验探究了气凝胶灭火剂对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的抑制效果。研究满荷电状态下的100 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热失控演变过程特征参数,识别出3个灾害演变特征拐点作为灭火剂施加的指导节点。在相同节点分别施加灭火参数一致的气凝胶... 通过对比试验探究了气凝胶灭火剂对锂离子储能电池热失控的抑制效果。研究满荷电状态下的100 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热失控演变过程特征参数,识别出3个灾害演变特征拐点作为灭火剂施加的指导节点。在相同节点分别施加灭火参数一致的气凝胶灭火剂与细水雾开展灭火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触发明火前施加灭火剂均可有效阻断电池内部放热副反应,两者表现出相似的冷却效能;电池起火后,气凝胶灭火剂展现出更为出色的明火抑制效果,其接触电池表面形成的致密泡沫可有效阻隔氧气,实现快速灭火;对于已经触发热失控的情形,气凝胶灭火剂凭借预热覆盖效果,显著缩短电池射流火持续时间,可大幅降低电池火灾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特征 气凝胶灭火剂 细水雾 储能电池 射流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刘坤 祁春节 +1 位作者 曾光 杨敬元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5-69,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以及莫兰指数对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1—2021年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呈现明显的“东... 文章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以及莫兰指数对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1—2021年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呈现明显的“东部沿海高-西部低”的格局,区域发展失衡;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且呈现差距扩大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差异较大;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效应,集聚现象出现在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H-H集聚)及以西部地区省份为中心的区域(L-L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熵值法 变异系数法 莫兰指数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空压机波箔气体轴承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化文灿 杨山举 +2 位作者 王琪 张丽君 曾一鸣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68,共8页
针对功率26 kW、主轴径22 mm的氢燃料电池离心空压机,设计波箔动压气体轴承;在搭建的实验台上进行轴承静动态特性实验和耐久性实验,得到轴承滞回曲线和静态刚度曲线,以及空压机轴系升降速振动三维频谱图、30 000~95 000 r/min下的时域... 针对功率26 kW、主轴径22 mm的氢燃料电池离心空压机,设计波箔动压气体轴承;在搭建的实验台上进行轴承静动态特性实验和耐久性实验,得到轴承滞回曲线和静态刚度曲线,以及空压机轴系升降速振动三维频谱图、30 000~95 000 r/min下的时域图。实验结果表明:研发的波箔动压气体轴承静态刚度与轴承位移具有非线性特性;空压机启停100 000余次后,平箔表面仅有轻微磨损,波箔高度几乎无变化,表明轴承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转子振动以基频为主,全转速范围内主振幅为1μm左右,无明显低频和高频振动;两级气浮轴承离心空压机实验最高工作转速可达95 000 r/min,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热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箔动压气体轴承 离心空压机 涡动 阻尼 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PTPN1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盛丽 刘亚姣 +4 位作者 周竞奋 晁红颖 华海应 周新 赵晓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3-1070,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PTPN11基因突变及其伴随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由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以及无...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PTPN11基因突变及其伴随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由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以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成人AML患者51种基因突变,采用多重PCR检测41种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451例初诊成人AML中,共检测出34例患者携带PTPN1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5%。34例患者中,检测出37个PTPN11突变位点,其受N-SH2(31例)和PTP(6例)结构域内的错义突变影响,且大部分聚集在第3外显子(31例)。伴有PTPN11突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76.5(23.5,119.0)×10^(9)/L,高于野生型患者的41.0(22.0,82.5)×10^(9)/L(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PN11突变主要表现为M5亚型,其次为M2及M4亚型,较少发生于M3及M6亚型。PTPN11突变型及野生型患者的FAB亚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18例AML患者检测到融合基因阳性,其中,伴有PTPN11突变患者的MLL-AF6阳性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34例PTPN11基因突变中有97.1%同时伴随其他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由高到低依次为NPM1(38.2%)、NRAS(32.4%)、FLT3-ITD(32.4%)、DNMT3A(32.4%)、KRAS(23.5%)等。结论:PTPN11基因突变在AML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多见于第3号外显子,且均为错义突变。该基因突变多与NPM1基因突变同时存在,FAB分型多表现为M5亚型,具有更高的血小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PTPN11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南昌湖区典型断面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以伍湖分场国控断面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含冰 闫冰 +7 位作者 夏嵩 付嘉琦 刘勇 桂双林 魏源送 郁达伟 陶茂梁 高婕 《江西科学》 2024年第4期813-819,839,共8页
伍湖分场断面是鄱阳湖南昌湖区五大国控断面之一。针对202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总磷(TP)枯水期浓度偏高的问题,以伍湖分场断面为例,根据逐月监测和加密监测数据,分析断面水质近况。结果表明,断面TP浓度突增月份出现在12月,2021年断面枯水... 伍湖分场断面是鄱阳湖南昌湖区五大国控断面之一。针对202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总磷(TP)枯水期浓度偏高的问题,以伍湖分场断面为例,根据逐月监测和加密监测数据,分析断面水质近况。结果表明,断面TP浓度突增月份出现在12月,2021年断面枯水期TP的平均浓度相较于2020年有所增加。根据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的加密监测结果,显示断面的水质问题仍然是枯水期的TP浓度较高。TP的主要排放源头较为分散,主要为农业种植源(48.25%),其次是内源释放(18.05%)、生活源(17.04%)及干湿沉降(13.55%)。TP入湖量占比最大的是联圩镇,占汇水区域入湖总量的41.59%,其次则是成新农场与恒湖垦殖场,排放量总和占据近一半。TP排放占比最高的成新农场和联圩镇是治理工作的重点区域,其次是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恒湖垦殖场也需要相应的治理措施。据此提出相应水质提升(稳定)措施,以期断面水质在“十四五”期间稳定达到国控考核,为伍湖分场断面乃至鄱阳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伍湖分场 国控断面 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污染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含碳气体排放特征
20
作者 顾国辉 盘晓东 +4 位作者 关升 仲广培 宋雨佳 胡乐 李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14,共19页
查明火山气体释放的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对火山监测与喷发预测、评估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密闭气室法观测土壤气浓度,计算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CO_(2)和CH_(4)气体释放通量,结合高光谱气体CO和CO_(2... 查明火山气体释放的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对火山监测与喷发预测、评估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及气候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密闭气室法观测土壤气浓度,计算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CO_(2)和CH_(4)气体释放通量,结合高光谱气体CO和CO_(2)分析了火山区不同区域气体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土壤CO_(2)通量范围为0.16~1051.39 g·m^(-2)·d^(-1);CH_4通量值范围为-0.05~4.68 g·m^(-2)·d^(-1)。长白山天池火山区气体释放在空间上呈环带状分布特征,火山口周缘气体释放较弱,在聚龙温泉群、锦江温泉群和锥体海拔1800~2200 m范围内气体释放最为强烈。(2)长白山天池火山含碳气体释放在地表和高光谱卫星观测的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相关性,火山口上方气体释放最弱。(3)长白山天池火山含碳气体排放的空间差异可能受到火山口特殊条件、断裂构造、温泉地热储和岩浆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气体通量 高光谱气体 空间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