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结合”视域下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之意涵再认识
1
作者 车桂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1-156,共6页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是在近代中国启蒙改造思潮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解决革命队伍中农民出身成员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内高层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改造主...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是在近代中国启蒙改造思潮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为解决革命队伍中农民出身成员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内高层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命题。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的核心是改造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提高认识能力,推动全党正确认识革命,科学指导革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毛泽东 改造主观世界思想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行为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颖芳 肖云华 +1 位作者 张贵 谭三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8-101,137,共5页
为改变目前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按职能和主要作用进行了分类,分别建立了林业科技成果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政府与林业科技成果供给方之间、政府与林业科技成果需求方之间的博弈模型,并运用博弈论思... 为改变目前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按职能和主要作用进行了分类,分别建立了林业科技成果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政府与林业科技成果供给方之间、政府与林业科技成果需求方之间的博弈模型,并运用博弈论思想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行为,最后构建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此研究对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乃至整个林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博弈论 主体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转形理论的一个数理证明——兼评鲍特凯维兹关于转形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84,111,共7页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 转形问题被称作“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争论了一百多年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地证明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这一所谓“转形问题”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辨证本质的理解和领悟之上的。本文还对鲍特凯维兹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难题 价值 生产价格 转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通识教育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守钧 《复旦教育论坛》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理论不等于世界 ,理论的价值在于其与世界的同构度 ,人们利用它理解世界并创造世界。而知识分化裂解了世界 ,所以通识教育成为必要。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多种学科的视角、方法以及表达方式 ,从而开阔视野、激发创造。要有效地实行通... 理论不等于世界 ,理论的价值在于其与世界的同构度 ,人们利用它理解世界并创造世界。而知识分化裂解了世界 ,所以通识教育成为必要。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多种学科的视角、方法以及表达方式 ,从而开阔视野、激发创造。要有效地实行通识教育 ,必须兼顾教学活动诸多环节 ,全面统筹 ,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校 教育改革 教育目标 学分制 通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我改造与主体性教育之实践本性的重建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菊 包兵兵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第4期3-7,共5页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自觉生命、独立人格和平等观念的现代教育形式。它以共生式教育为核心,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建构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自觉生命、独立人格和平等观念的现代教育形式。它以共生式教育为核心,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建构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教育乃人之主体性的开放,引导人走向主体间性的共生世界去遵循教育的基本指向,即个体生命之建构和世界图景之创造。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就是要充分发挥人主动改造自我和创造生活的"主体自觉"的实践效应,以引领个体的自主发展和重建世界的共生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改造 主体性教育 理性主体 共生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2
6
作者 申国昌 吴艳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2,共7页
哈贝马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相割裂的问题,将基于语言进行的沟通和交往形式当作一种理想的互动模式,创建了自成体系的交往理论。“普遍语言”和“沟通情境”是交往理论的主要认知维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 哈贝马斯为了解决“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相割裂的问题,将基于语言进行的沟通和交往形式当作一种理想的互动模式,创建了自成体系的交往理论。“普遍语言”和“沟通情境”是交往理论的主要认知维度。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在挖掘与研究教育交往活动,还原和解读教育交往话语,再现和体认教育交往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汲取有益养分,有利于拓宽教育交往史的研究视角,丰富教育交往史的研究对象,深化教育交往史的研究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理论 普通语言 沟通情境 生活世界 系统 教育交往史 交往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中介间性观:当代艺术文化与艺术文化学新探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近十年来,艺术文化产业化带来的社会多主体、互主体文化再生产的复杂关系和机制,使得本土艺术学界近三十年来以"中介论"解决艺术与现实非线性关系的合理性与能动性日显局促。在文化产业化时代,由于所有"中介"都是... 近十年来,艺术文化产业化带来的社会多主体、互主体文化再生产的复杂关系和机制,使得本土艺术学界近三十年来以"中介论"解决艺术与现实非线性关系的合理性与能动性日显局促。在文化产业化时代,由于所有"中介"都是由人构成并受人的意志决定的利益主体,同时又由于人的社会角色和诉求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即如每一生产者必然也是消费者这种"主体间性"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梳理和检视当代艺术文化学理论建设与学科发展不免发生一个新维度——"中介论"与"间性论"的理论、实践关系和问题;而由诸如自媒体、身体符号化等现象表现出的主体间性意义上的人的社会身份再生产诉求,在比照出"中介论"尚存有前现代尾巴的同时,也彰显了"间性论"的历史新特征。基于间性理论、间性思维的内在特质和要求,研究它不仅可能会找到当代艺术文化学新的逻辑范式和支点,同时也可能会为艺术社会学乃至艺术学的进一步转型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学 艺术社会学 学科转型 中介论 间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被引量:2
8
作者 熊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0,共4页
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在历史观上提出了"改造两个世界"的历史任务,突出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在历史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观上具体化了马克思的"改变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在历史观上提出了"改造两个世界"的历史任务,突出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在历史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观上具体化了马克思的"改变世界"思想,解决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的张力及辩证转化问题;在价值论上把改造主观世界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改造主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的困境与企盼——略论教育理论思维 被引量:2
9
作者 牛利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共4页
教育理论思维的不成熟甚至缺失,导致教育学精神气质的消亡,造成了它目前的生存困境。教育理论思维是以人的发展为对象,对教育实践展开反思与省察的过程。它关注教育生活世界,基于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建构;它以一定的知识系统为依据,并使... 教育理论思维的不成熟甚至缺失,导致教育学精神气质的消亡,造成了它目前的生存困境。教育理论思维是以人的发展为对象,对教育实践展开反思与省察的过程。它关注教育生活世界,基于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建构;它以一定的知识系统为依据,并使之为教育学解释服务;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致思取向。教育学应重构自身的思维方式,这是教育学走出困境,走向成熟和规范化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理论思维 教育生活世界 相关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转型驱动的线下旅行社电子商务能力识别——创业感知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镇 王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91,共13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下旅行社能否识别企业潜在的电子商务能力决定其互联网转型的方式,也是新时期旅行社创新创业的重要形式。尽管很多研究探索了互联网赋予传统企业的创业驱动力,但是基于旅游业的研究较少。文章目的是探索旅行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线下旅行社能否识别企业潜在的电子商务能力决定其互联网转型的方式,也是新时期旅行社创新创业的重要形式。尽管很多研究探索了互联网赋予传统企业的创业驱动力,但是基于旅游业的研究较少。文章目的是探索旅行社高管的创业感知维度以及如何借此识别企业潜在电子商务能力。根据主观创业理论关于创业经验的分类,提出了旅行社高管的3种创业感知类型,并基于外部市场和内部资源两类驱动力,构建了识别旅行社电子商务能力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采用滚雪球抽样获取了167家转型中的旅行社调查问卷,并运用偏最小二乘(PLS)结构方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外部的市场撬动和内部的资源支持两种机制刺激产生了3种创业感知。合作经验、规划经验以及运营经验3类创业感知是识别企业潜在电子商务能力的关键中介变量,但是三者的中介作用并不均衡。规划经验感知对识别潜在电子商务能力具有更重要的影响。该结果为我国旅行社互联网转型提供了管理变革启示,也为如何识别有效的电子商务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感知 电子商务能力识别 主观创业理论 互联网转型 旅行社 Heckman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简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振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造主观世界有两大任务:一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二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一要加强学习;二要参加实践;三要开展必要的思想斗争;四要自觉进行批评...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造主观世界有两大任务:一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二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一要加强学习;二要参加实践;三要开展必要的思想斗争;四要自觉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对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思想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学建设与创新刍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中国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专门研究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它既不同于具有一般普遍意义的经济学,也不是指导经济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特殊路径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 中国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专门研究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它既不同于具有一般普遍意义的经济学,也不是指导经济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特殊路径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解释经济学”,它还肩负着“改造世界”的职责。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模式和后发展经济使中国经济问题不都能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是仅仅利用西方现有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中国经济学家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才能完成。在中国经济学建设过程中,德国经济学界在处理经济学国际性和本土性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本土经济学 解释经济学 改造世界的经济学 德国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关于译者主体性的认知诗学思考——基于“可能世界理论”视角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认知诗学作为一个新的、发展中的领域,其学科理论到底是一种文学理论,抑或仅仅是一种分析方法,在学界有待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新的探索中,坚持多元与统一的辩证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诗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分析文化全球化... 认知诗学作为一个新的、发展中的领域,其学科理论到底是一种文学理论,抑或仅仅是一种分析方法,在学界有待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新的探索中,坚持多元与统一的辩证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诗学中的可能世界理论分析文化全球化时代中的译者主体性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时所能实现文化多元化的可能世界,并通过视域融合和阐释两个策略实现可能世界之间的连接与通达,使全球的文化世界既具有史诗般的宏大和丰富思想蕴涵,又显著体现语言文化的多元性与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译者主体性 认知诗学 可能世界理论 多元与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学伦理教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德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6期104-105,共2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学伦理教育面临的一些新的现象和难题以及传统医学伦理教育理论和现实的脱节都要求医学伦理教育要更多地面向生活世界,而要真正地面向生活世界就要使医学伦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学伦理教育面临的一些新的现象和难题以及传统医学伦理教育理论和现实的脱节都要求医学伦理教育要更多地面向生活世界,而要真正地面向生活世界就要使医学伦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教授他们自主理解知识结构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医学伦理 教学模式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学科视界中的马克思主义——沃勒斯坦的马克思主义观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苑华 陈玲 《莆田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18,共7页
沃勒斯坦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世界体系理论时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多的反思,形成了一体化学科视界中的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学科视界是一个具体的总体性视界,一方面强调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求从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社会科学... 沃勒斯坦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世界体系理论时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多的反思,形成了一体化学科视界中的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学科视界是一个具体的总体性视界,一方面强调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求从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社会科学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沃勒斯坦的马克思主义观带有局限性,是应当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勒斯坦 马克思主义 一体化学科视界 世界体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其林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1-57,共7页
中国现代学术生成于中西古今大整合大创新的20世纪初期,促成这一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因素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和流行。经过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论战,唯物史观彰显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学术话语权,是形成"... 中国现代学术生成于中西古今大整合大创新的20世纪初期,促成这一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因素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和流行。经过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论战,唯物史观彰显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学术话语权,是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术文化的强大理论武器。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中国学术成功实现了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对象和主体、研究重心和功能的现代转换,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现代学术体系,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巨星,开拓出了新的学术视野,奠定了新的学术研究范式,展示了新的学术气象。可见,唯物史观促成学理和方法以至中国现代学术的转型,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上的一个突出特色和划时代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学术 现代转型 研究理论和方法 研究对象和主体 研究重心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哲学精华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11,共7页
毛泽东哲学扎根于中国实践的土壤,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毛泽东哲学精华包括实事求是哲学论、矛盾辩证法论、自觉能动性论和改造主观世界论,是毛泽东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 实事求是 矛盾辩证法 自觉能动性 改造主观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封来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26,共5页
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修养思想,同时也是对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知识分子所主张的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历史性总结。
关键词 毛泽东 改造主观世界 历史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学论研究的生活论转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有龙 赵爱荣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3-85,共3页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和基本走向,时代向教学论研究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就要从根本上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导致教学论在价值取向、教学过程观、课程观、师生关系观、研究范式等方面的转向。
关键词 教学论 回归生活 生成性思维 研究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行政法特色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修琼 《行政与法》 2008年第7期87-90,共4页
中国行政法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与中国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时期紧密结合的,在这一转型时期所具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为中国行政法的诞生和成长提供了适当的环境。行政法从诞生以来就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因其多元化... 中国行政法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与中国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时期紧密结合的,在这一转型时期所具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为中国行政法的诞生和成长提供了适当的环境。行政法从诞生以来就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因其多元化的存在态势而令学界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行政主体 行政行为 行政法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