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CM Psychosomatic Medicine from the Holistic View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1
作者 Wutong Song Hongxin Cao 《Chinese Medicine》 2023年第4期267-275,共9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the problem of fragmentation of medical resear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a series of iatrogenic diseases, drug-induced diseases and drug toxicity and side eff...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the problem of fragmentation of medical resear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a series of iatrogenic diseases, drug-induced diseases and drug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 have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iseases. In the face of these problems, the medical concept has been re-examined and re-thought. The concept of the holistic view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for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medic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holistic view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the overall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s heart and body and nature is explained, and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TCM psychosomatic medicine is conducive to guid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diseases, and providing new enlightenment for the current medical concept thinking and clinical diseas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Holistic view TCM Psychosomatic Medic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ven" and "Man" under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 from "Heaven and Man Being Related" to "Heaven and Man Being in One"
2
作者 Lin Haitao Ma L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fucianism ideology from social structur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o on, so as to points out that Confucianism does not collapse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instead,it realizes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重组 天堂 关联 社会结构 唯心主义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Concept and the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Concept
3
作者 胡慧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11期73-76,93,共5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inevitability of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ilding concept,the conn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i...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inevitability of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ilding concept,the conn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ith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modern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The key point is that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should absorb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of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building concept an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concept,forming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ocal ecology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EXISTENC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culture ECOLOGICAL CONCEPT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Qi” in Kungfu Panda 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
4
作者 周渊博 《海外英语》 2019年第3期184-188,共5页
Kungfu Panda produced by America is quite famous in China and many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on i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 fact, "Qi"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 of Chinese philosophy which determine the succ... Kungfu Panda produced by America is quite famous in China and many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on i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 fact, "Qi"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 of Chinese philosophy which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Panda. However, the present researches about kungfu hardly pay enough attention on how "Qi" works.Therefore, the paper, by introduc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ncept of "Qi",discusses the role of reflective ways for "Qi" to show special China kungfu.This paper provides opportunity for foreigners to learn China ancient culture about "Taoism". The purpose of thepaper explain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Q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Inter-culture TAOISM CULTURE awareness PHILOSOPHY of“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s
5
作者 郑浩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2期155-157,共3页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oneness with man and heaven"and the Western tradition of man’s separation from nature accompanied by a subject- object dichotomy are the cores of each culture, which largely decid...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oneness with man and heaven"and the Western tradition of man’s separation from nature accompanied by a subject- object dichotomy are the cores of each culture, which largely decides the discrepancy i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ways. To have an embedded and penetrating idea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it is necessary to gain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man- nature relation in dominant Chinese and Western concep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is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in Chinese context, and ancient Greek and Hebraic heritage and modern mechanical view in Western tra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地区 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6
作者 Ding Dong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ch toward it in academia.This study seeks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CSFH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a new practice of Marxist“Anthropological Philosophy”,a reserved development of“One Unified World under the Heaven”and“Supreme Harmony Consummated by Coordination of Varied Intere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ver the western“self-reliant”national stat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UNITY of man and heaven national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天人合一的意义观
7
作者 杨镇源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西方翻译学呈现出两种基本意义观:一是在柏拉图主义的笼罩下,将形而上的绝对意义视作完美而不可触及的彼岸,将形而下的相对阐释视作现实却又充满缺憾的此岸,并认为后者只能是对前者的拙劣模仿;二是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将绝对意义和相对... 西方翻译学呈现出两种基本意义观:一是在柏拉图主义的笼罩下,将形而上的绝对意义视作完美而不可触及的彼岸,将形而下的相对阐释视作现实却又充满缺憾的此岸,并认为后者只能是对前者的拙劣模仿;二是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将绝对意义和相对阐释同归于虚无。前者以“尊天抑人”的态势陷入天人二分的意义观,在一定程度压抑人本主义精神,后者以“毁天灭人”的态势陷入天人两空的意义观,因而引发虚无主义困境。在新儒家心学思想的“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能够走出上述两种思维定势,促使译者立足本心,打通道枢,实现绝对意义和相对阐释的圆融统一,以“顺天应人”的态势成就天人合一的意义观。较之西方翻译学的两种意义观,它不仅凸显译者心性的关键作用,强化人本主义精神,还将本心作为意义的稳固立足点,避免虚无主义困境。这体现出心学思想对于翻译学意义观建构的独特价值,也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当代翻译学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意义观 心即理 本心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基于LabVIEW的五子棋博弈算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毛丽民 朱培逸 +1 位作者 卢振利 彭伟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0-1633,1638,共5页
针对目前五子棋人机对弈多数基于电脑、手机,缺少真实环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abVIEW的博弈算法,并运用于真实的五子棋人机对弈。首先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当前状态下棋盘及人机双方棋子的位置信息;然后对棋局的局势进行分析;同时为了... 针对目前五子棋人机对弈多数基于电脑、手机,缺少真实环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abVIEW的博弈算法,并运用于真实的五子棋人机对弈。首先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当前状态下棋盘及人机双方棋子的位置信息;然后对棋局的局势进行分析;同时为了提高下棋的效率,对棋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原有的博弈算法进行改进,采用进攻和防守两个权值简化决策过程。通过真实的对弈测试表明,基于Lab VIEW的五子棋博弈算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五子棋的人机对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棋 博弈 LABview 人机对弈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o4j和Django的天人相应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9
作者 李鹊 郑陆峰 +4 位作者 于琦 宋源 张玉苹 李杰 李敬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通过Neo4j图数据库和Django框架构建天人相应知识图谱,探析天人相应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方法以《河洛精蕴》《淮南子》《五行大义》《素问》《灵枢》《说文解字》《周易》为数据来源,通过人工标注、专家筛选的方法抽取结... 目的通过Neo4j图数据库和Django框架构建天人相应知识图谱,探析天人相应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方法以《河洛精蕴》《淮南子》《五行大义》《素问》《灵枢》《说文解字》《周易》为数据来源,通过人工标注、专家筛选的方法抽取结构化数据,采用图数据库技术构建知识图谱,并搭建以Django框架为核心的Web系统。结果共抽取得到天干、地支、八卦等18种实体,节点151个;阴阳、五脏、五行等12种关系,连线206条,完成天人相应知识图谱构建,并实现天人相应理论的知识可视化及知识查询功能。结论天人相应理论在中医理论中占据关键地位,天人相应知识图谱可有效解决领域内知识孤岛问题,为研究人员从天人相应角度解决中医临床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应 知识图谱 Neo4j DJAN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美学思想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
10
作者 冯志鹏 王宾旗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6期63-65,共3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意指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存,强调了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和责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实践相结合。本文对“天人合一”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意指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存,强调了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和责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实践相结合。本文对“天人合一”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它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揭示了这一美学思想如何为当代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美学思想 现代设计 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论太阳中风与伤寒之异同
11
作者 王惠平 李书成 +1 位作者 方晗语 魏玉龙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太阳中风、伤寒是在感受寒邪之后表现为性质和症状不同的太阳病的两种基本证型,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差异,需将其纳入天人合一的视角下。本文通过《伤寒论》天人合一思想对太阳中风和伤寒进行剖析,以《黄帝内经》所载的寒暑观为引,认为中风... 太阳中风、伤寒是在感受寒邪之后表现为性质和症状不同的太阳病的两种基本证型,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差异,需将其纳入天人合一的视角下。本文通过《伤寒论》天人合一思想对太阳中风和伤寒进行剖析,以《黄帝内经》所载的寒暑观为引,认为中风和伤寒的发病时间因四时节气而定,而症状表现则因外界的寒暑而产生发热汗出和恶寒无汗之不同,其病机本质由阴阳气机升降所决定,内外气机相互推动进而呈现出太阳中风和伤寒两种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 气机 差异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歆的宇宙论与经学变古
12
作者 刘禹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刘歆将宇宙时间(天时)的开端追溯到太极上元,文明时间(人时)的开端追溯到伏羲画卦。三统历测定天时,五德终始规定人时,“三五相包”搭建了刘歆宇宙论的基本结构。《春秋》三统论经刘歆改造为一种范围宇宙的方法论,不仅能据以制作律、历... 刘歆将宇宙时间(天时)的开端追溯到太极上元,文明时间(人时)的开端追溯到伏羲画卦。三统历测定天时,五德终始规定人时,“三五相包”搭建了刘歆宇宙论的基本结构。《春秋》三统论经刘歆改造为一种范围宇宙的方法论,不仅能据以制作律、历、度、量、衡,还可将古今朝代统系到以太极上元为起点和终点的时间循环中。此外,刘歆以五行相生之序梳理伏羲以降的帝王谱系,同时以帝德谱构成王官学的谱系,奠定了古文经学以历代王官学定义经学的思想转向。在刘歆的筹划中,三统与五德相包,天时与人时合一,不仅革新了汉代“天人合一”思想,也实现历史时间的万世一统,塑造了汉代新“大一统”观。在刘歆之后,古文经学拥有了系统的经学观和宇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歆 三统 五德 天人合一 大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模式的内在构建
13
作者 李纲 李悦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
“天人合一”模式的哲学基础是中医思想构建的基础框架。《黄帝内经》“天人观”所展现出来的理论非常丰富,但不成明确的体系构建,通过文献溯源,沿着“天”与“人”的先天形成与职能分野,在“气”“阴阳”“精”“气”“神”“形”等概... “天人合一”模式的哲学基础是中医思想构建的基础框架。《黄帝内经》“天人观”所展现出来的理论非常丰富,但不成明确的体系构建,通过文献溯源,沿着“天”与“人”的先天形成与职能分野,在“气”“阴阳”“精”“气”“神”“形”等概念的梳理基础上,结合“天人同源”“天人同理”“天人相应”三种理论模型并以“天人合德”作为实现“天人合一”的关键一环,以求发现“天”与“人”二者之间的理论耦合。研究《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思辨模式,进一步理解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可以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提供动力,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天人观 天人合一 天人同源 天人同理 天人相应 天人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敬天畏命”视角论绎传统武术技击发展之道
14
作者 武超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受中华文明“敬天畏命”思想内核的影响,传统武术的技击发展有其与众不同的历史逻辑与目标追求。运用文献资料、自身体悟等方法从“敬天畏命”视角论绎传统武术技击观的目标变迁与求道进路。研究认为:“敬天畏命”观念对传统武术技击发... 受中华文明“敬天畏命”思想内核的影响,传统武术的技击发展有其与众不同的历史逻辑与目标追求。运用文献资料、自身体悟等方法从“敬天畏命”视角论绎传统武术技击观的目标变迁与求道进路。研究认为:“敬天畏命”观念对传统武术技击发展影响深远,从时间上看,促使传统武术技击发展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交通天人”和“备战御敌”两种功能形态向热兵器时代“求道砺器”二元结构的转变过程;从空间上看,促使传统武术技击发展形成了技击技理追求与“自然之天”的“天人一体”、技击伦理追求与“道德之天”的“天人合德”、技击心理追求与“神灵之天”的“天人感应”三位一体求道进路,从而拓展了传统武术技击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开启了传统武术技击功能价值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提升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文化张力,激发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文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敬天畏命 技击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与自然的互动--陈献章哲学思想及其道德实践
15
作者 李晨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哲学家之一,以往学界多从其学说整体角度研究其思想,缺乏对其内在观点的深入解读。陈献章认为“心”是连接个体与宇宙的桥梁,通过“心”的修养,人能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将“自然”视为宇... 陈献章作为明代重要哲学家之一,以往学界多从其学说整体角度研究其思想,缺乏对其内在观点的深入解读。陈献章认为“心”是连接个体与宇宙的桥梁,通过“心”的修养,人能与自然法则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主张人应顺应这一法则。他提出个体通过静坐与内观的方法,结合日常实践,能够认识到自我的道德责任和整个宇宙的秩序,实现“心”与“自然”的互动。这一思想成为明代心学萌发的开端,也为理解儒家天人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研究陈献章哲学中“心”与“自然”的互动与实践,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研究,更好地传承古代哲学、文化思想中的有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心学 自然 天人合一 道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天人观念在汉长安城格局中的体现
16
作者 王若菡 《西部学刊》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大都市,其营造既是结合实际地理状况“因天才,就地利”的典型,又体现了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汉长安城的整体布局参照北斗星和南斗星的星象,用以彰显君主的权威。城中主要宫殿未央宫对应象征天...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大都市,其营造既是结合实际地理状况“因天才,就地利”的典型,又体现了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汉长安城的整体布局参照北斗星和南斗星的星象,用以彰显君主的权威。城中主要宫殿未央宫对应象征天帝居所的紫微垣,立于宫殿前的“阙”则象征天、地、人的统一,同时显示出君主与万民的身份之别。此外,长安城中社稷、郊庙、明堂、辟雍等礼制建筑的位置和形制体现出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和谐,这一设计理念对中国历史上的都城营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观念 汉长安城 城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气变化与普内住院人数波动的中医视角探析:基于天人合一理论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魏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天人合一理论框架下,节气变化对普内住院人数波动的影响。方法系统性收集2020—2023年普内住院人数数据,对天人合一理论与节气变化关系的适用性进行论证,以时间序列分析构建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并对各个节气的住院... 目的探讨天人合一理论框架下,节气变化对普内住院人数波动的影响。方法系统性收集2020—2023年普内住院人数数据,对天人合一理论与节气变化关系的适用性进行论证,以时间序列分析构建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并对各个节气的住院人数等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采用ARIMA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得出了ARIMA(1,0,1)模型的自回归系数α1为-0.998,其伴随的标准误为0.010。该系数的t=-98.272,对应的P<0.001,表明该系数在统计学上高度显著。此外,α1的95%CI为(-1.018~-0.979),进一步确认了可靠性。结论节气变化与普内住院人数波动存在显著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性,从中医天人合一理论出发,能更好地诠释自然环境改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节气变化 住院人数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观下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证素、“七七”年龄及节气分布规律
18
作者 谢楚溪 庄明月 +2 位作者 程锦涛 刘莲莲 王成祥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基于“天人合一”观探究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中医证素特点、“七七”年龄分布及发病节气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584例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资料、相关因素、中医... 目的:基于“天人合一”观探究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中医证素特点、“七七”年龄分布及发病节气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584例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资料、相关因素、中医四诊),采取证素评分矩阵确定中医证素,证素间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k-means聚类法分析公因子组合情况,归纳年龄、证候、节气分布规律。结果:共纳入584例女性患者,以“七七”患者居多。提取以阴虚、痰、气虚、气滞、肺及肝等为主的病性病位证素24个。10个因子组合共聚为4类证型:血虚风燥证、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风痰阻络证。发病节气“白露”“小寒”占重要比重。结论: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以气阴两虚证、风痰阻络证为主,不同“七七”年龄段证候分布比例存在差异,且受节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慢性咳嗽 女性 七七理论 节气 中医证素 病性 病位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论脑卒中患者康复环境改造
19
作者 程露露 张文娣 +4 位作者 陈朝晖 张慧 兰崴 项水英 李梦醒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576-580,共5页
随着医学模式整合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现代医学更加重视整体生活质量方面改善。环境因素是构成人们生活和指导的物理、社会和态度环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表明在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下,人体功能和结构、活动... 随着医学模式整合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现代医学更加重视整体生活质量方面改善。环境因素是构成人们生活和指导的物理、社会和态度环境,《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表明在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下,人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及参与均受到影响。文章分析环境问题并探究周围环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为后续患者的居家康复从消极状态向积极转态,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脑卒中 康复 环境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天人思想之嬗变
20
作者 段永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先秦天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时期的多神崇拜到殷商的“至上神”信仰,再到周人对“天帝”的怀疑和对天人思想内涵的丰富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主观能动性的不断增强。大致说来,周以前的“天人关系”是披... 先秦天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时期的多神崇拜到殷商的“至上神”信仰,再到周人对“天帝”的怀疑和对天人思想内涵的丰富的漫长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主观能动性的不断增强。大致说来,周以前的“天人关系”是披着宗教神学外衣的“天人合一”。这一时期,“人”完全受制于“天”。西周时期,“人”对“天”产生怀疑,使得“天”的神性色彩和绝对权威不断削弱,“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到春秋战国时期,天人思想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天道自然”“义理之天”“制天命而用之”“自然无为”等,都是对前代天人思想的继承、创新与丰富,同时也为秦汉以来的天人思想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思想 天人合一 绝地天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