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eening the building envelope,facade greening and living wall systems 被引量:5
1
作者 Katia Perini Marc Ottele +1 位作者 E.M.Haas Rossana Raiteri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For greening the building envelope several concepts can be used, for example green roofs, fa?ades greened with climbing plants or living wall systems (modular pre-vegetated panels), etc. Greening the building envelope... For greening the building envelope several concepts can be used, for example green roofs, fa?ades greened with climbing plants or living wall systems (modular pre-vegetated panels), etc. Greening the building envelope allows to obtain a relevant improvement of the its effi- ciency,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s well as an increase of the biodiversity. Since the interest restoring the environmental integ- rity of urban areas continues to increase, new developments in construction practices with benefici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ake place, as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Applying green fa?ades is not a new concept and can offer multiple benefits as a component of cur- rent urban design;considering the relation be- tween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energy sav- ing for the building and the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material used, maintenance, nutrients and water needed) the integration of vegetation could be a sustainable approach for the enve- lope of new and existing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ade Greening Living Wall Systems Nature In Citie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Sustain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Use of Self-cleaning Materials and Study Thei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Visual Appearance of Large Industrial Cities
2
作者 Sahar Mirabi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One of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architecture is to respond to growing and,in some cases,varied needs of users.However,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sciences,have been very slow and ina... One of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architecture is to respond to growing and,in some cases,varied needs of users.However,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sciences,have been very slow and inadequate to implement this technology despite very suitable ground for improvement.At the moment,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discussions in this field is how to achieve qualitative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Accordingly,one of the key sections of a construction 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ptimizing performance is shell of the building.In this article,in addition to the utilization technique of selfcleaning material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which will result in embellishment of urban design,an attempt has also been made to present a suitable model on how to utilize these materi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ual appearance quality of megalopolises.The technology of self-cleaning surfaces in order to increase durability and reduce costs and required time for equipment maintenance has currently become the focal poi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Now providing on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will selfcleaning,purifying facades change the future of urban architecture?The main panorama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and establish a dynamic and sustainable balance in embellishment of urban design.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s well as finding the best and most practical solution seem.To achieve all this,an analytical and descriptive research has been utilized,data has been collected by various books and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web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rchitecture Visual exterior of capital cities Visual quality of the façades Purifying facades Nanotechnology materials the useful life of the bui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angzhou: Fifth Largest City in China
3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02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fifth Largest city in China GUANGZHOU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与提升——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老旧社区为例
4
作者 韩星宇 白洁 《城市建筑》 202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文章构建了适合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老旧社区的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体系,针对临河区老旧社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化活动...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文章构建了适合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老旧社区的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体系,针对临河区老旧社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化活动4类公共服务设施,从设施设备完整性、获得服务安全性、设施体验舒适性、设施内部智能化、居民使用归属感五个角度进行评估与检验,发现其现状问题,最终依据评估结果和现在城市发展及人民需求提出全龄友好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进策略,试图解决此类城市一定的居住、发展、治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线城市 老旧社区 全龄友好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评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第五立面改造中的光伏屋顶设计研究
5
作者 范诗仪 姚建强 +1 位作者 陈涨涨 范琳琳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231-233,共3页
乡村第五立面对村庄整体风貌具有重要影响力,针对当前乡村第五立面普遍呈现出排列混乱、新旧交加等状态。文章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为例,结合乡村振兴和双碳政策,从乡村第五立面无序的角度出发,聚焦于乡村第五立面可持续提升设计,运用... 乡村第五立面对村庄整体风貌具有重要影响力,针对当前乡村第五立面普遍呈现出排列混乱、新旧交加等状态。文章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为例,结合乡村振兴和双碳政策,从乡村第五立面无序的角度出发,聚焦于乡村第五立面可持续提升设计,运用光伏技术作为新手段,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激活乡村的闲置屋顶,探索乡村风貌的提升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第五立面 空间利用 风貌管控 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微改造立面对女性群体的情绪健康影响及规划策略——基于神经科学实验的广州市实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泉秀 袁媛 +1 位作者 王琳婷 罗玮菁 《世界建筑》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从改善心理健康的角度进行城市设计,研究女性在城市中的情绪感知是实现以人为本城市的重要切入点。本研究基于神经建筑学视角,针对建筑立面,使用VR眼动追踪和fNIRS两类神经科学方法和情绪量表,以广州城镇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 从改善心理健康的角度进行城市设计,研究女性在城市中的情绪感知是实现以人为本城市的重要切入点。本研究基于神经建筑学视角,针对建筑立面,使用VR眼动追踪和fNIRS两类神经科学方法和情绪量表,以广州城镇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究城市更新中微改造立面对女性大脑活动及情绪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门窗、外饰、图案纹样和文字要素容易引起女性关注,城镇老旧小区完整度和秩序性较高的立面能让女性人群情绪更积极,而历史文化街区立面的具体风格和元素影响更大。由此提出对城镇老旧小区整体提升修缮度,对历史文化街区维护特色元素和控制立面信息量等设计策略,从女性视角出发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改造立面 健康城市 女性心理健康 神经建筑学 城市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庆两江四岸的城市第五立面夜景照明研究
7
作者 赖思耀 练佳 朱理东 《灯与照明》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城市建筑立面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城市第五立面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作为城市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五立面的风貌打造对优化建筑品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以重庆主城都市区重点区域——... 城市建筑立面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城市第五立面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作为城市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五立面的风貌打造对优化建筑品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以重庆主城都市区重点区域——两江四岸的城市风貌为例,分析了城市第五立面及夜景照明的设计策略。以城市的在地性为核心,从城市、建筑、人文、经济等维度,展开对城市第五立面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性探究,总结了重庆主城都市区两江四岸的城市第五立面夜景照明设计策略,提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风貌设计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立面 两江四岸 夜景照明 在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厂房第五立面设计研究——以福州高新区光电产业基地二期(E区、F区)为例
8
作者 陈妙峰 《福建建筑》 2024年第5期69-72,共4页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新技术厂房的设计与建设,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重要议题。以福州高新区光电产业基地二期(E区、F区)为案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设计的背景和重要性。第五立面,亦即屋面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新技术厂房的设计与建设,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重要议题。以福州高新区光电产业基地二期(E区、F区)为案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设计的背景和重要性。第五立面,亦即屋面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分析高新技术厂房第五立面设计的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和美学性原则,并探讨这些原则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希望对高新技术厂房设计与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厂房 第五立面设计 生态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城镇视角下建筑立面色彩应用策略研究——以董市镇“擦亮小城镇”项目为例
9
作者 黄艳雁 张颖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4期1-6,共6页
当前,城镇发展由追求效率的增量型发展向注重品质的存量型发展转变,城镇风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建筑立面色彩应用不当导致城镇色彩秩序混乱,以致城镇色彩特色风貌消退,影响城镇风貌的问题还大量存在,故对影响城... 当前,城镇发展由追求效率的增量型发展向注重品质的存量型发展转变,城镇风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建筑立面色彩应用不当导致城镇色彩秩序混乱,以致城镇色彩特色风貌消退,影响城镇风貌的问题还大量存在,故对影响城镇风貌的建筑立面色彩应用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特色小城镇视角,分析董市镇主要街道沿街建筑立面的色彩问题,结合董市镇自然和人文特色,以立足城镇整体规划、结合特色产业色彩、汲取文化遗产色彩、响应城镇居民色彩需求为指导原则,开展特色小城镇视角下建筑立面色彩应用策略研究,为提升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品质和营建城镇特色风貌提供设计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色彩 小城镇 立面色彩 董市镇 城镇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二) 被引量:35
10
作者 周一星 于海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3-42,共10页
这是一项涉及中国城市的基础研究。本文整理提供2000年五普口径666个城市的“市人口”数据,并以新的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一些城市规模分布的初步分析,试图通过这些基础工作重构我国城市人口的规模结构。
关键词 中国 城市人口 规模结构 第五次人口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尺度五普数据的南京旧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吴启焰 吴小慧 +3 位作者 Chen Guo Hammel J D 刘咏梅 刘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6-1205,共10页
尽管第五次人口普查所反映的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已经是12 a前的事实,国内外学者也针对2000年的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此类研究要么局限于全域性社会空间统计分析;要么限于县区、街道尺度展开的局域性地理空间分析研... 尽管第五次人口普查所反映的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已经是12 a前的事实,国内外学者也针对2000年的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做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此类研究要么局限于全域性社会空间统计分析;要么限于县区、街道尺度展开的局域性地理空间分析研究。居委会(社区)这一核心统计尺度的普查数据一直没有被有效地挖掘利用。以南京旧城区为研究案例,首次通过匹配内城区居委会地图和第五次人口普查长短表数据,深度挖掘、揭示居委会尺度下的南京旧城区社会空间隔离特征,并指出:①新世纪南京市城市社会空间转型与分异是计划体制时期社会空间建构力量与市场分化力量混合的结果,相对于上海、北京和广州而言,南京城市制度性力量显示了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学习性与适应性;②小尺度社会空间分析挖掘出大尺度无法辨析的学区中产阶层化(jiaoyufication)区域和转型期崛起的新城市精英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度 第五次普查数据 南京旧城区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第五立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品祥 张翼然 +3 位作者 贾光军 陶迎春 祝晓坤 左效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历史文化街区及其房屋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又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持续的更新和发展。本文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角度着眼,以北京市老城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物肌理及第五立面特征为研究内容,对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及其房屋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又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持续的更新和发展。本文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角度着眼,以北京市老城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物肌理及第五立面特征为研究内容,对建筑物的第五立面色彩及形态特征、临时建筑的分布及演变等进行了分析。加强对第五立面的规划管控,在对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保护、实现旧城有机更新,提高北京老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历史文化街区 房屋建筑 第五立面 空间肌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长春市就业结构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春林 梅林 +1 位作者 刘继生 韩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1-588,共8页
在经济体制改革及产业空间重构初期,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道和乡镇为基本单位,运用因子生态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春市这一老工业基地就业空间结构的特征。研究表明:①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长春市工、居分离现象并不... 在经济体制改革及产业空间重构初期,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道和乡镇为基本单位,运用因子生态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春市这一老工业基地就业空间结构的特征。研究表明:①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长春市工、居分离现象并不明显;②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得到受教育水平、普通收入群体、外来人口比重、性别分化程度四个主要因子对2000年长春市就业空间结构影响较大;③运用聚类分析法将长春市划分为6大就业类型区:混合就业区、传统产业区、科技教育集中区、物流业集中区、以农业为主的远郊区、新兴产业集中区,并最终得出长春市就业结构的空间形态特征为:单核心、混合圈层式、综合扇形要素的空间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就业结构 空间特征 长春市 第五次人口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中心分移的理论探讨——以南宁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牛雄 陈振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7,共6页
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别从社会人口、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三个方面对比研究1990年代初和2000年后南宁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综合政府政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将各个因子对空间的影响叠加综合,来考察南宁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推演出城市... 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别从社会人口、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三个方面对比研究1990年代初和2000年后南宁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综合政府政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将各个因子对空间的影响叠加综合,来考察南宁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推演出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模型,提出城市中心分移的理论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普数据 人口流动 空间重组 城市中心分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国际机场起降区域城市第五立面景观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燕彬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3,共8页
高层建筑的涌现、航空事业的发展和普通民众无人机拥有量的增加,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俯瞰城市第五立面的机会。2020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探索城市第五立面绿化景观设计方法迫在眉睫。在对大量文献进... 高层建筑的涌现、航空事业的发展和普通民众无人机拥有量的增加,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俯瞰城市第五立面的机会。2020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第五立面和景观眺望系统城市设计导则》,探索城市第五立面绿化景观设计方法迫在眉睫。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降区域绿化景观设计,探讨了大地艺术的设计策略,明确了大地艺术对于城市第五立面绿化景观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在国内,首次在机场起降区域进行大地艺术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地艺术 城市第五立面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形理论对马鞍山雨山湖滨水天际线评价和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军 仇备 毛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41-548,共8页
以马鞍山雨山湖各沿岸滨水立面天际线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形理论,对雨山湖各沿岸滨水立面天际线进行提取及相应分形维数的计算。以整体层面、建筑层面、植物层面为研究切入点,整体及建筑层面对雨山湖东、南、西、北四滨水立面天际线进行... 以马鞍山雨山湖各沿岸滨水立面天际线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形理论,对雨山湖各沿岸滨水立面天际线进行提取及相应分形维数的计算。以整体层面、建筑层面、植物层面为研究切入点,整体及建筑层面对雨山湖东、南、西、北四滨水立面天际线进行整体量化评价。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得到湖西岸天际线分形维数高的情况,结合其用地性质,分析其天际线较高的原因。然后通过植物立面的改造优化,来调整湖西岸整体的天际线分形维数,使其天际线分形维数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通过研究改造优化雨山湖滨水立面天际线为例为城市滨水立面天际线塑造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城市滨水立面天际线 雨山湖 天际线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遗址间的西安火车站枢纽城市设计探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韩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148,共8页
旨在以大遗址保护区周边的特殊用地条件下的大型铁路综合枢纽周边的城市设计解析过程及设计理念的分析解读,探析该种类型的枢纽周边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通过对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及功能需求的分析和规划策略的探讨,针对西安火车站... 旨在以大遗址保护区周边的特殊用地条件下的大型铁路综合枢纽周边的城市设计解析过程及设计理念的分析解读,探析该种类型的枢纽周边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通过对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及功能需求的分析和规划策略的探讨,针对西安火车站枢纽位于两大历史遗址间的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特征,从枢纽设计的总体布局入手,结合枢纽的交通设施布置和城市道路交通的枢纽,利用城市场所及文脉的空间解析,将唐明两大历史轴线进行推演重塑,并进行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分析、建筑限高及风貌保护、建筑色彩控制设计等多方面的研究。实现了西安火车站枢纽区域用地的高度融合和功能的立体分层,塑造了一个现代与传统相呼应、景观与功能交相辉映的城市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西安火车站 大明宫遗址 明城墙遗址 风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养老问题探讨——对社会养老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良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7-52,共6页
文章基于对浙江省“五普人口”数据的分析,就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区域状况、农村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负担、养老问题等进行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浙江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口普查 农村 养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职能结构的新变化——基于五普分县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锋 《现代城市研究》 2008年第11期63-71,共9页
基于第五次普查分县数据,分别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特征、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等方面对2000年中国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中国城市2000年整体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②中国城市行政地域范围... 基于第五次普查分县数据,分别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特征、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等方面对2000年中国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中国城市2000年整体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②中国城市行政地域范围内仍存在着大量农业就业比重"虚高"现象,除农业外制造业是当前中国城市名副其实的主导职能部门;③中国城市的职能规模与各部门专业化程度之间存在三种关系,特别是规模较小城市普遍具有较高的行政职能;④20万人规模以上城市的非基本部分表现出随城市规模增大而扩大的特征,而20万人规模以下城市则恰呈现出相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职能结构 职能规模 基本活动部分 最小需求量法 第五次人口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城市综合商业街区的空间优化——以纽约第五大道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明峰 刘婷婷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20-134,191,共16页
纽约第五大道是全球综合商业街区的典型代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实体商业受到冲击,但第五大道凭借不俗实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其经验对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第五大道的崛起与纽约全球城市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具有商... 纽约第五大道是全球综合商业街区的典型代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实体商业受到冲击,但第五大道凭借不俗实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其经验对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第五大道的崛起与纽约全球城市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具有商业、办公、文化、科技等多重功能,在空间优化过程中呈现出商业功能复合化、空间区块特色化、管理模式自治化三大趋势。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可从消费导向、业态更新、创新驱动、后街经济、多元协同等方面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国际消费城市 综合商业街区 后街经济 纽约第五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