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例
1
作者 孙越川 李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体数量及类别。同时从翻译方法和诗体美学两个层面入手,对其英译特点与内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服饰文化词在两译本中的直译意译之别以及在韵律、意象和修辞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乐府诗 服饰文化词 翻译方法 诗体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墓葬资料所反映的汉代列侯的交往对象及相关问题
2
作者 刘尊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汉代的列侯是享有封爵的高等级人员,对外交往是列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与等级身份相对应的特征。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汉代列侯对外交往有关的墓葬资料日益丰富,所反映的交往对象既有朝廷、诸侯王国,也有其他侯国、不同... 汉代的列侯是享有封爵的高等级人员,对外交往是列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与等级身份相对应的特征。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汉代列侯对外交往有关的墓葬资料日益丰富,所反映的交往对象既有朝廷、诸侯王国,也有其他侯国、不同的郡县乡里等,而列侯及其侯国与不同对象之间的交往内容与交往方式均较为多样,从相应角度体现出与汉代列侯发展的内容和特点,这对开展汉代列侯的综合研究及分析汉代列侯的社会生活等均可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墓葬 列侯 交往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祸并存:汉代丧事对社会的影响
3
作者 杨本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丧事作为汉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从家庭角度看,丧事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生产节奏,消耗了家庭财富,对家庭发展有推动或阻碍作用。从死者人际关系看,死者的亲朋、乡邻等相关人员奔丧送葬,以及向丧家赠送财物助丧,可能占用工... 丧事作为汉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从家庭角度看,丧事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生产节奏,消耗了家庭财富,对家庭发展有推动或阻碍作用。从死者人际关系看,死者的亲朋、乡邻等相关人员奔丧送葬,以及向丧家赠送财物助丧,可能占用工作时间,增加日常支出,此外,死者的妻妾、仆役可能为其殉葬。从国家角度看,厚葬劳民伤财,促使国家制定律令制度以纠正丧葬行为,同时,丧事带动了市场经济发展,对维护统治具有积极作用。总之,汉代丧事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利亦有弊,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对其展开研究,可为全面认识汉代社会生活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丧事 社会影响 福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州牧制”
4
作者 刘洁 成一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19,共6页
东汉光武帝时期,“州牧”是中央政权外派到地方的官员,同时兼具中央和地方两种性质,这时的“州”并不是一级政区。虽然汉廷对各州牧的控制力度不一,但这个时期的“州牧”基本上能起到“拱卫中央”和“镇抚地方”的双重作用,即“州牧制... 东汉光武帝时期,“州牧”是中央政权外派到地方的官员,同时兼具中央和地方两种性质,这时的“州”并不是一级政区。虽然汉廷对各州牧的控制力度不一,但这个时期的“州牧”基本上能起到“拱卫中央”和“镇抚地方”的双重作用,即“州牧制”适应了光武帝统一战争的需要。建武十二年,在地方不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州牧制”可能会使局面更加恶化,同时这也不符合光武帝“谨慎务实”的处事风格。直至建武十八年,东汉政权平稳过渡之后,地方权力极大的“州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求相冲突,这最终促使光武帝“罢州牧,置刺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光武帝 州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