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4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Intrinsic Parameters on the Thermal Reactivity of Sawdus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Composite
1
作者 Ange Brel Boukongou Timoléon Andzi Barhé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4年第3期9-20,共12页
Several works have bee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rmal variations in biomass to derive more valuable products such as fuels capable of replacing oil in the event of a crisis or activated carbon used as an adsorbent mat... Several works have bee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rmal variations in biomass to derive more valuable products such as fuels capable of replacing oil in the event of a crisis or activated carbon used as an adsorbent material,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unwanted materials, both in liquid and gaseous environments. A study of thermal parameters such as: heating speed, retention time, drying temperature,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particle size,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aim of deter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the carbon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sawdust (SC) and sawdus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CPS) mixture. The results of the immediate analysis revealed a very low level of ash in PET (0.013%) compared to the level of ash in sawdust (2.9%), as well as a high level of fixed carbon (82.960%), which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mineral oxides and a significant carbon matrix unlike PET, which indicates a very significant organic matrix (essentially made up of organic matter) with the absence of mineral oxides. The study of thermal parameters showed the water loss from Sawdust (SC) and the Sawdus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CPS) mixture, an increase with temperature, unlike that of PET whose variation is essentially zero. Without heat treatment, sawdust alone contains approximately 7% water. The optimal drying temperature for this study is 110˚C for a stay of 24 hours. It appears that the largest mass losses for the PET samples are between 87.19% and 96.05%, followed by that of the mixture, between 47.33% and 64.37%. And the lowest are observed, those of sawdust (from 24.02% to 62.6%). However, here we can say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mass is not great, given the sl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sses by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grain size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are insignificant, even if we vary the diameter of the grains from simple to triple. To better minimize physical constraints such as the intragranular diffusibility of the volatile matter and the homogeneity of the temperature in the grains, 75 μm particles are found to be optimal for our study. It can be noted when studying the heating rate that the mass loss at the end of the reaction i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depending on each precursor material. However,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heating rate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nature of the reaction products both for volatile materials and for the solid residue as well as on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Furthermore, the variation in apparent density shows a decrease as a function of the increase in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e materials in the reactor. As the carbonization time increases, the apparent density decreases. We note, for the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that the apparent density stabilizes after 60 min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insic Parameters Thermal Reactivity SAWDUS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COMPOS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增容增韧聚乳酸生物降解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新芳 熊立贵 +4 位作者 赵素芬 李永桂 李彭 王子扬 涂志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0,共8页
目的协同改性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提高其韧性,获得高韧PLA生物降解薄膜的最佳复合配比。方法以PLA为基体,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乙二醇(PEG)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熔融共混后挤出造粒,再流延挤... 目的协同改性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提高其韧性,获得高韧PLA生物降解薄膜的最佳复合配比。方法以PLA为基体,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乙二醇(PEG)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熔融共混后挤出造粒,再流延挤出制得不同比例的PLA薄膜材料,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透明性能、结晶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分析等。结果在PLA基体中加入PBAT、PEG和DCP,提高了PLA的相容性和韧性,PBAT和PEG的加入提高了PLA的结晶能力,而DCP则减弱了PLA的结晶能力。PLA/PBAT/PEG/DCP薄膜材料中各组分的最佳质量比为80∶10∶10∶0.03,此时材料纵向和横向的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53.61%和335.37%,相比纯PLA均提高了42倍;纵向和横向拉伸强度分别为35.31 MPa和32.09 MPa,透光率为84.69%。此配比下,PLA/PBAT/PEG/DCP薄膜材料断面表面呈现均一的形貌,观察不到明显的PBAT颗粒分散相,其协同增容效果最佳,PLA的增韧增透效果显著。结论制备了高韧PLA/PBAT/PEG/DCP生物降解薄膜,使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韧性,同时具有较高的透光率,拓宽了其在包装领域和现代工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协同增容 增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拓扑结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3
作者 殷杰 韩翎 +3 位作者 王珅 贾雪飞 张龙贵 祝桂香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子链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但随支化剂官能度的增加,PBST-Kx的支链数增加,Mn呈减小的趋势,分子量分布变宽。支化结构的引入增加了PBST-Kx的熔体黏度,使其具有更高的弹性和更长的松弛时间,且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支化度的增加,PBST-Kx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支化剂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降膜增黏反应过程模拟
4
作者 陈世昌 曹峻华 陈文兴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物料参数,考察了PET分子量与端基量等品质指标随降膜增黏反应进程的变化,讨论了降膜反应器内温度和压力对聚合产物分子量与端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增黏反应的进行,可顺利得到特性黏度为1.0 dL/g以上、端羧基量为16 mmol/kg的产品;所建立的降膜反应器模型能够对增黏效果进行灵敏分析,高温低压有利于提升增黏反应效率,但过低的压力导致高黏熔体变得难处理和转移,且会增加设备成本和提高工艺精确控制的难度,温度过高则会显著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对降膜反应器选择压力为0.1 kPa左右、温度区间为285~290℃进行工艺参数调优,采用优化后的连续生产工艺流程最终反应器出口PET的分子量在39000 g/mol左右;模拟结果与工业生产值吻合,可运用于分析降膜增黏反应技术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液相增黏 反应器 缩聚 过程模拟 缩聚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酯阻燃中的应用
5
作者 魏一 徐红 +2 位作者 钟毅 张琳萍 毛志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极限氧指数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PET/PCTP体系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PET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CTP微球所制备的PET/PCTP2.0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从24.4%增加到31.1%,且UL-94达到V-0水平;相较于PET,PET/PCTP2.0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8.7%和17.7%),断裂强力下降13.3%,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ET/PCT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可快速生成致密连续的炭层,隔绝可燃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同时释放出CO 2等不燃气体,稀释PET基材周围的氧气从而实现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熔融共混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磷腈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n催化剂对PET合成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6
作者 杨宇杰 桂豪冠 +2 位作者 刘文杰 李霞章 姚超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Ti-Zn催化剂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通过测试PET的黏均分子量、端羧基含量、色值的亮度(L)及黄蓝值(b)等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分析不同催化剂对聚合过程中酯化、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对PET的化学组成、...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Ti-Zn催化剂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通过测试PET的黏均分子量、端羧基含量、色值的亮度(L)及黄蓝值(b)等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分析不同催化剂对聚合过程中酯化、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对PET的化学组成、热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Zn催化剂对酯化与缩聚都有催化作用。Ti-Zn催化剂的酯化时间低于乙二醇锑[Sb_(2)(EG)_(3)]催化剂,活化能低至28.41 kJ/mol;在相同聚合条件下,Ti-Zn催化剂的缩聚时间接近Ti-Si催化剂,较Sb_(2)(EG)_(3)催化剂缩短了近30 min,活化能低至111.32 kJ/mol;采用Ti-Zn催化剂制备的PET特性黏度可达0.721 dL/g,b(3.79)低于Ti-Si催化剂(5.57),L(87.34)高于Sb_(2)(EG)_(3)催化剂(82.27),端羧基含量为18.73mol/t,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Ti-Zn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静电纺PBST超细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7
作者 张正 李方全 +2 位作者 祝桂香 郭敏 王颖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利用溶液静电纺丝法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聚合物在单一溶剂体系二氯甲烷(DCM)和双组分溶剂体系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可纺性,探讨了聚合物溶液浓度、供液速度、溶剂比例等纺丝参数对PBST纳米纤... 利用溶液静电纺丝法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聚合物在单一溶剂体系二氯甲烷(DCM)和双组分溶剂体系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可纺性,探讨了聚合物溶液浓度、供液速度、溶剂比例等纺丝参数对PBST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通过加入四正丁基氯化铵(TBAC)有机盐,实现了PBST纳米纤维的进一步细化,并研究了不同比例TBAC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助剂作用。结果表明,TBAC的加入可以大幅增加聚合物纺丝溶液的导电性,提升PBST的可纺性,并显著降低PBST纳米纤维直径。同时,对所制备的溶液静电纺PBST纳米纤维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也进行了初步探究。在PBST质量浓度为5%,溶剂体系为DCM/DMF(质量比7/3),PBST和TBAC质量比为4/1时,PBST纤维最细,平均直径可达到65 nm;在PBST质量浓度为8%,溶剂体系为DCM/DMF(质量比7/3), PBST和TBAC质量比为16/1时,PBST纳米纤维材料滤效达到99.98%,滤阻236.9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纤维材料 溶液静电纺丝工艺 超细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8
作者 李帅 武丹丹 +1 位作者 张永恒 姜涛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采用挤出复合和吹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PBAT/PLA/PPC和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用SEM、XRD、DSC、TG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比PPC和CaCO_(3)对相应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C的... 采用挤出复合和吹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PBAT/PLA/PPC和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用SEM、XRD、DSC、TG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比PPC和CaCO_(3)对相应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C的加入有利于PBAT、PLA相容性的提高,且PPC的适量加入,使相应复合薄膜的WVP降低。当PPC质量比例为15%时,PBAT/PLA/PPC薄膜的WVP为2.905×10^(-13)g·cm/(cm^(2)·s·Pa),与未添加PPC的薄膜相比,降低了13%。该薄膜的拉伸强度为32.31/23.26 MPa(TD/MD),断裂伸长率为452.60%/175.12%(TD/MD),撕裂负荷为74.9/93.55 kN/m(TD/MD)。CaCO_(3)的加入可以明显增强PBAT基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但是,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降低。CaCO_(3)质量比例为20%的PBAT基薄膜WVP为2.256×10^(-13)g·cm/(cm^(2)·s·Pa),与未添加CaCO_(3)的PBAT基薄膜相比,降低了27%。该薄膜的拉伸强度TD/MD为30.03/34.60 MPa,断裂伸长率TD/MD分别为197.96%/342.90%,撕裂负荷TD/MD为75.3/82.8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聚乳酸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碳酸钙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的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孟祥亮 武钰铃 +1 位作者 曹成林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纳米粒子与PBST基质的相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显著提高。此外,复合薄膜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的抑菌率均超过99%。在保鲜实验,使用3%改性抗菌剂所制复合膜(K5-PMA-3)包裹的樱桃番茄的质量损失率仅为5.6%。所有这些性能表明,制备的生物膜作为食品包装薄膜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氧化镁 表面改性 抗菌活性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磷石膏填充PBAT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舒顶波 吴小凯 +2 位作者 李娟 张驰 尹晓刚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降低高成本的生物降解树脂用量,采用改性磷石膏(PG-1)填充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通过挤出吹膜法制备了PBAT/PG-1复合薄膜。通过红外测试、结晶熔融行为分析、X射线衍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水蒸气透过率测试、力... 为了降低高成本的生物降解树脂用量,采用改性磷石膏(PG-1)填充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通过挤出吹膜法制备了PBAT/PG-1复合薄膜。通过红外测试、结晶熔融行为分析、X射线衍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水蒸气透过率测试、力学性能等测试,表征了复合薄膜的结构、结晶熔融性能、断面微观形态、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PG-1的添加使得PBAT/PG-1复合薄膜的结晶和熔融温度都有所提升,结晶度先增加后减小。观察复合薄膜的断面结构发现,PG-1在复合薄膜中分散均匀、与PBAT相容性较好。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PG-1的添加有效改善了复合薄膜的阻隔性能。当PG-1的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横、纵向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94.5%和78.7%,此时断面结构整体平整光滑,无明显团聚现象,水蒸气透过率下降了44.48%,整体性能达到最佳。当PG-1的质量分数高达50%时,复合薄膜仍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此时的拉伸强度和结晶度仍与纯PBAT薄膜接近。PBAT/PG-1复合薄膜表现出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磷石膏 废物利用 可降解塑料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薄膜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熔融包覆制备缓释肥的研究
11
作者 林叶春 令狐昌开 +4 位作者 龙勇 符德龙 冯小芽 李洪勋 罗筑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89,共8页
绿色缓释肥的研发可缓解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所造成的养份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使用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TDBSP)改性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降低其熔体流动温度,加入环境友好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绿色缓释肥的研发可缓解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所造成的养份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使用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TDBSP)改性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降低其熔体流动温度,加入环境友好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进行增塑,进一步提高熔体流动性,使PBAT改性材料能够在120℃下用简单的搅拌工艺对复合肥颗粒进行环境友好的无溶剂熔融包覆,在此基础上填充一定量的疏水钙镁磷肥粉提高缓释效果,得到包膜完整且达到缓释要求的缓释复合肥,并对包膜形态进行评估,对缓释肥料的缓释性能进行了测试。钙镁磷肥粉的填充显著增强了缓释性能,在土柱淋溶实验中,24 h的养份释放低于15%,28 d养份累计释放约为80%,养份持续释放达20 d以上,为经济便捷地制备绿色环保的缓释肥提供借鉴,也为拓展PBAT等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钙镁磷肥 熔融包覆 缓释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ETase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2
作者 刘炫伶 方婕 +3 位作者 林佳琪 王儒星 钟可尔 尹龙飞 《化工科技》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合成聚酯,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难以处理的土壤污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了来源于Schlegelella brevitaleapetase的基因,通过化学合成petase基因,再将其连接到...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合成聚酯,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难以处理的土壤污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了来源于Schlegelella brevitaleapetase的基因,通过化学合成petase基因,再将其连接到基因表达载体pET-28b上并导入E.coli BL21,成功构建出高效表达PETase的重组基因工程菌BL21-pET28b-petase。进一步对PET降解活性进行测定,t=40℃,pH=7,ρ(酶)=30μg/mL,孵育时间为18 h, PETase降解PET的效果最佳,且表现较强的酶稳定性。为PET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治理等绿色环保的处理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降解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ase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PTA生产系统催化剂回收效率的探讨
13
作者 张鑫驰 任伟豪 +2 位作者 郑国强 李丽 杨雷红 《合成纤维》 CAS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为提高催化剂回收效率,对沉淀剂的采用、沉淀pH值和搅拌器转速等因素进行探究,结合催化剂回收产生废水中催化剂的浓度,分析得出催化剂回收装置在最佳效果时的工艺参数。对催化剂回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保证催化剂回收率,减少污水中的... 为提高催化剂回收效率,对沉淀剂的采用、沉淀pH值和搅拌器转速等因素进行探究,结合催化剂回收产生废水中催化剂的浓度,分析得出催化剂回收装置在最佳效果时的工艺参数。对催化剂回收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保证催化剂回收率,减少污水中的催化剂含量,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减少新鲜催化剂的使用量,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催化剂 回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高分子材料冲裁仿真及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李静棣 钟建琳 +1 位作者 李成波 仝敬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分析冲裁参数对冲裁结果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的叠层薄板进行冲裁仿真,并用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建立冲... 为分析冲裁参数对冲裁结果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的叠层薄板进行冲裁仿真,并用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建立冲裁过程有限元模型,并提取仿真结果,利用最小二乘中线法得出冲裁件表面形貌的毛刺高度,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参数对毛刺高度的影响。其次,使用神经网络分析各个冲裁参数的影响,并与正交试验分析结果对比。最后,使用专业仪器对冲裁试验结果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冲裁结果,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限元 毛刺高度 冲裁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浓度碱减量废水的印染废水治理实例
15
作者 沈林叶 曹奕挺 +3 位作者 徐璐 于沛涵 孙诗雨 黄新文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47,156,共4页
碱度高、COD高和较差的生物处理性能是碱减量废水处理的主要难点,是常见的难处理废水。以浙江某涤纶织物企业为例,生产过程废水日处理总量2 000 m^(3),其中碱减量废水日处理量200 m^(3),综合废水日处理量1 800 m^(3)。企业采用酸析-Fen... 碱度高、COD高和较差的生物处理性能是碱减量废水处理的主要难点,是常见的难处理废水。以浙江某涤纶织物企业为例,生产过程废水日处理总量2 000 m^(3),其中碱减量废水日处理量200 m^(3),综合废水日处理量1 800 m^(3)。企业采用酸析-Fenton预处理碱减量废水,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O处理综合废水。该废水处理系统对COD、BOD5、SS、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96.7%、92.5%、76.3%、76.2%,出水水质优于GB 4287-2012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运行成本为6.62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废水 对苯二甲酸 FENTON氧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抑制剂对PC/PET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徐星驰 王时远 +2 位作者 陈锐 陈金伟 刘亚辉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分别选用磷酸二氢钠、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苯酯、焦磷酸二氢二钠作为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酯交换抑制剂,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C/PET合金材料。研究了4种酯交换抑制剂对材料的流动性、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 分别选用磷酸二氢钠、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苯酯、焦磷酸二氢二钠作为聚碳酸酯(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酯交换抑制剂,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C/PET合金材料。研究了4种酯交换抑制剂对材料的流动性、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DSC测试表明,这4种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均导致PC和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值降低,同时,降低了PET树脂的结晶度。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了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磷酸三苯酯和亚磷酸三苯酯在抑制酯交换反应的同时,具有增塑作用,使材料的热变形温度降低。磷酸二氢钠和焦磷酸二氢钠作为酯交换抑制剂分别使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提升至99.9、98.4℃。添加0.3%焦磷酸二氢二钠的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其冲击强度为16.8 kJ/m^(2),热变形温度为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抑制剂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合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用无机抗菌剂改性PET纤维研究进展
17
作者 彭晶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79,86,共5页
综述了无机抗菌剂(如纳米Cu类、纳米ZnO、纳米TiO_(2)及其复配等)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研究进展。天然抗菌剂环保且安全性好,但资源有限且长效抗菌效果差,有机抗菌剂热稳定性差,而无机抗菌剂耐热性与化学稳定性好,具有广谱... 综述了无机抗菌剂(如纳米Cu类、纳米ZnO、纳米TiO_(2)及其复配等)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研究进展。天然抗菌剂环保且安全性好,但资源有限且长效抗菌效果差,有机抗菌剂热稳定性差,而无机抗菌剂耐热性与化学稳定性好,具有广谱抗菌性能,抗菌效果持久且耐洗性好,不会产生耐药性,在对纤维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影响的基础上,可极大提高PET纤维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最高可达99.99%,可以应用于服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纳米氧化锌 纳米二氧化钛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同时测定饮用水瓶中IPA、EG、DEG含量的方法研究
18
作者 叶淋泉 钱焘焘 +1 位作者 李融冰 曾乐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建立气相色谱法(GC)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片中间苯二甲酸(IPA)、乙二醇(EG)、二甘醇(DEG)含量测试方法,经对IPA、EG、DEG检测方法系统性优化和验证,最终将其应用于饮用水瓶中IPA、EG、DEG的测试并比较了不同品牌饮用水瓶中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GC)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片中间苯二甲酸(IPA)、乙二醇(EG)、二甘醇(DEG)含量测试方法,经对IPA、EG、DEG检测方法系统性优化和验证,最终将其应用于饮用水瓶中IPA、EG、DEG的测试并比较了不同品牌饮用水瓶中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1个不同品牌的16种饮用水瓶的DEG含量基本在1.15%~1.44%之间(均值1.30%,RSD=7.5%);EG含量基本在30.28%~32.67%之间(均值32.0%,RSD=2.0%);DEG均值与EG均值占比≈4%;IPA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大,从0.68%~2.3%之间均有分布,常见值在2.03%±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仪 间苯二甲酸 乙二醇 二甘醇 饮用水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增强改性PBAT/CaCO_(3)/PEG400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王颖赛 张智强 +3 位作者 徐佳 呼庆 王平 沈陆一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2,169,共6页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拉伸强度低的问题,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增强的PBAT复合材料,研究了PLA用量对PBAT拉伸性能、微观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入聚乙二醇400(PEG400)后,将复合材...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拉伸强度低的问题,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增强的PBAT复合材料,研究了PLA用量对PBAT拉伸性能、微观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入聚乙二醇400(PEG400)后,将复合材料制备成膜,并对薄膜拉伸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LA占比的提升,PBAT/PLA/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而其断裂伸长率减小;PEG400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BAT/PLA/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其提升了PBAT与PLA的相容性,故可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PLA含量为10%时,PBAT/PLA/CaCO_(3)/PEG40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纯PBAT分别提升了9.43%和6.94%,使其应用范围得到广泛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 复合材料 薄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片材爽滑抗粘连母料的开发与应用
20
作者 张尚先 涂志刚 谢波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片材表面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导致材料容易附着在设备表面出现粘连现象,不利于PET片材的生产、二次加工、下游包装、贮藏和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爽滑抗粘连母料对PET片材摩擦性能、吸塑使用性能和光学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片材表面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导致材料容易附着在设备表面出现粘连现象,不利于PET片材的生产、二次加工、下游包装、贮藏和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爽滑抗粘连母料对PET片材摩擦性能、吸塑使用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抗粘连颗粒可以使片材表面凸起、减少接触面。爽滑剂可以降低摩擦系数。二氧化硅作为无机类抗粘连剂,能使片材形成稳定的抗粘连效果。复合蜡(包含不同熔点的几种蜡)可以在片材中形成爽滑梯度,有效降低摩擦系数。选择二氧化硅和复合蜡为主要成分开发了性能优异的爽滑抗粘连母料。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自制爽滑抗粘连母料可以显著减小PET片材的摩擦系数,表现出优异的滑动性能。在进一步的吸塑成型工艺过程中,自制爽滑抗粘连母料显著改善了PET片材的抗粘连效果,使吸塑后的杯子展现出优异的叠压取出性能。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爽滑抗粘连母料可在提升PET片材爽滑抗粘连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削弱对PET片材光学性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自制爽滑抗粘连母料的使用性能达到或超过了同类优质进口母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材 爽滑抗粘连母料 摩擦系数 吸塑成型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