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歆婷 郑士立 +1 位作者 方芳 瞿一新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119-123,共5页
目的:观察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肩关节功... 目的:观察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摸耳、摸背、内旋、外旋等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对照组为2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能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小针刀治疗,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冻结期 筋结点 微针刀松解术 疼痛 肩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尸体解剖的结筋病灶点与筋结点病理组织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玥 董宝强 +1 位作者 林星星 王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7,I0001,共5页
目的结合人体标本的解剖和组织病理学观测,初步揭示不同年龄段的下肢结筋病灶点与筋结点在组织、病理方面的异同,为建立结筋病灶点和筋结点的鉴别标准奠定基础,探讨其可能的病理学机制。方法取12例自愿捐赠的尸体标本作为试验研究对象,... 目的结合人体标本的解剖和组织病理学观测,初步揭示不同年龄段的下肢结筋病灶点与筋结点在组织、病理方面的异同,为建立结筋病灶点和筋结点的鉴别标准奠定基础,探讨其可能的病理学机制。方法取12例自愿捐赠的尸体标本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其中青、中、老年不同年龄段确定患有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标本各2例,青、中、老年正常尸体标本各2例,对标本进行解剖,对KOA尸体标本的8个膝关节和正常尸体标本的12个膝关节取材并进行病理镜下观察。结果KOA尸体标本中结筋病灶点与正常组中筋结点的病理组织学存在差异,相较于正常尸体标本的筋结点,KOA尸体标本的足三里次、腓骨小头、阳陵次、血海次等结筋病灶点软组织呈现间质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肌组织纤维间隔增宽,囊壁增厚的趋势,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达显著水平。结论KOA尸体标本在镜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可能与结筋病灶点的结构特性有关,而结筋病灶点和筋结点的病理组织学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存在一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探索结筋病灶点和筋结点的鉴别诊断标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筋结点 结筋病灶点 膝骨性关节炎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2
3
作者 那木罕 马长春 李忠明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52-855,共4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亦称痹痛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 率较高、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项痹”“痹证”等范畴,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风、寒、湿邪入侵。为明确基于经筋理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亦称痹痛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 率较高、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项痹”“痹证”等范畴,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风、寒、湿邪入侵。为明确基于经筋理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的有效性,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可以调节局部气血,松弛患处软组织的炎症,有效缓解疼痛引起的肌肉缺血缺氧。其指出了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颈椎病的广阔应用前景,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 筋结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结点揉拨联合经穴疏导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研究
4
作者 王孙成 徐步坚 +1 位作者 朱斌 章文宇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0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筋结点揉拨联合经穴疏导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常规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病灶筋结点揉拨联合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 目的:观察筋结点揉拨联合经穴疏导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常规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病灶筋结点揉拨联合经穴疏导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多裂肌形态学参数[多裂肌总横截面积(TCSA)、多裂肌功能性横截面积(FCSA)、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不对称性(CSAasy)]、多裂肌肌电信号(平均肌电值、均方根值、平均功率频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ODI指数、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CSA、FCS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SAas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CSA、FCS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SAas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平均肌电值、均方根值、平均功率频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结点揉拨联合经穴疏导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多裂肌的形态学参数及肌电信号,从而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筋结点揉拨 经穴疏导推拿 多裂肌横截面积 肌电信号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原文传递
经筋实质探索——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景峰 董宝强 +3 位作者 林星星 王树东 张志星 宋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022-2026,共5页
目的:运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健康志愿者筋结点与KOA患者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印证经筋结构-功能相关性。方法:KOA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KOA患者,通过经筋辨证为足... 目的:运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健康志愿者筋结点与KOA患者结筋病灶点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印证经筋结构-功能相关性。方法:KOA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KOA患者,通过经筋辨证为足阳明经筋型103例。健康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在辽沈地区,经诊断无膝骨性关节炎及其他腿部疾病的健康社区居民100名。(1) KOA组经触诊后,统计结筋病灶点出现频次,记录频次最高的5个结筋病灶点;(2)以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记录平静状态下KOA组结筋病灶点以及健康组相应筋结点的血流灌注量。结果:(1) 103例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频次最高的前5个结筋病灶点分别是髌内下(95. 15%)、胫骨内髁(92. 23%)、髌下(84. 47%)、髌外(82. 52%)、足三里次(72. 82%);(2)与健康组筋结点相比,KOA组的髌内下、胫骨内髁、髌下、髌外、足三里次的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抬高(P 〈0. 05,P 〈0. 017)。结论:足阳明经筋型KOA患者膑内侧支持带、胫侧副韧带的筋结点损伤机会较多,结筋病灶点反映病候的功能可能是导致其血流灌注量升高的原因,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有助于建立经筋病候的客观疗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结筋病灶点 筋结点 激光散斑成像 血流灌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傍刺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上肢偏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刚 刘再然 +4 位作者 刘佳 李明秀 师帅 盛国滨 张宏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傍次上肢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上肢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傍次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肢体瘫痪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偏瘫的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傍次上肢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上肢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傍次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肢体瘫痪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偏瘫的患者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傍刺上肢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上肢常规经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评价两组上肢的肌力(MMT徒手肌力评定法)、关节活动度(ROM关节活动度评定法)、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ARAT上肢动作研究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确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OM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均上升。治疗组较对照组ROM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ARAT评分改善更优(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力经MMT评定后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疗效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电针傍刺经筋结点与常规针刺治疗都可以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上肢瘫痪,但电针傍刺经筋结点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瘫痪 电针 傍刺 经筋结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手部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期手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盛国滨 邓亚萍 +5 位作者 薛瑞冬 陈柳 郭静 柳伯勋 刘旭 田杨杨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比较电针手部经筋结点疗法与电针传统穴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期)手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64例脑卒中后痉挛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结点组和传统穴位组,每组32例,其中经筋结点组脱落1例,传统穴位组脱落... 目的比较电针手部经筋结点疗法与电针传统穴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期)手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64例脑卒中后痉挛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结点组和传统穴位组,每组32例,其中经筋结点组脱落1例,传统穴位组脱落2例。两组均加电针,每次治疗30 min,每天2次,每周6 d,共4周。经筋结点组针刺指伸肌结点和指外展结点,传统穴位组针刺外关和合谷、阳池、后溪、大陵。通过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腕手部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手部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经筋结点组和传统穴位组AROM、FM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治疗后经筋结点组MAS、AROM、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传统穴位组(P<0.05);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为87%(27/31),电针传统穴位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手部经筋结点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有效,且疗效优于电针传统穴位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筋结点 传统穴位 电针 手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链与经筋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方燕平 黄于婷 +1 位作者 杨岚菲 廖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2期85-86,共2页
通过对肌筋膜链理论的阐述和经筋特点的总结,探讨肌筋膜链与经筋在生理功能、解剖位置、循行分布、临床运用方面的同质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关键词 肌筋膜链 经筋 激痛点 经筋结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范振林 姜慧强 魏卓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2期83-84,共2页
目的:研究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病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筋结点穴位进行手指点穴治疗,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研究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病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筋结点穴位进行手指点穴治疗,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指点穴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较采用颈椎病推拿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结点 手指点穴 神经根型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刺筋结点治疗桡神经卡压验案2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凯丽 霍磊 +1 位作者 李佩春 魏洪玉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9期3831-3834,共4页
桡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在其走行过程中,由于局部解剖因素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在由骨骼、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组成的骨纤维管道或间隙中受到牵拉与压迫,出现受压神经支配区功能丧失的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上对于桡... 桡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在其走行过程中,由于局部解剖因素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在由骨骼、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组成的骨纤维管道或间隙中受到牵拉与压迫,出现受压神经支配区功能丧失的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上对于桡神经卡压主要采用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手术具有一定风险,费用也较高,预后欠佳。中医学历史悠久,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且效果不错。针刺作为中医学中一种简便廉效的治疗方法被当今世界所推崇。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2例桡神经卡压患者采用关刺筋结节点治疗,所得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卡压 关刺疗法 筋结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空间嵌入式实体组合单元分析PC桥梁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佩恒 陈惟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受力特性,应用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包含预应力钢筋贡献的嵌入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单元列式.力学概念明确,算例证明计算结果可靠.应用嵌入式组合单元模型,在单元划分时不必考虑预应力钢筋的布束方式,预应...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受力特性,应用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包含预应力钢筋贡献的嵌入式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单元列式.力学概念明确,算例证明计算结果可靠.应用嵌入式组合单元模型,在单元划分时不必考虑预应力钢筋的布束方式,预应力钢筋单元可随意穿过混凝土单元,为解决非节点荷载向实体单元节点荷载转换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正确分析空间曲线布束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提供了一种实用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曲线布束 嵌入式组合单元 非节点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PGLA微创埋线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远庆 洪蓓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4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新型生物材料PGLA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松解术配合PGLA微创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PGLA微创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新型生物材料PGLA埋线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松解术配合PGLA微创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PGLA微创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微针刀联PGLA微创埋线治疗黄褐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针刀松解术 聚乙交酯-丙交酯 微创埋线 筋结点 黄褐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扬 姜慧强 范振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2期11-11,13,共2页
对颈椎病的研究有重大现实意义,颈椎病的现代认识已开始重视经筋的作用,由传统认识的"重视骨性改变"转向"筋骨改变并重"。笔者将从经筋与颈椎病的关系、手指点穴的操作方法以及针对经筋结点进行手指点穴治疗的优势... 对颈椎病的研究有重大现实意义,颈椎病的现代认识已开始重视经筋的作用,由传统认识的"重视骨性改变"转向"筋骨改变并重"。笔者将从经筋与颈椎病的关系、手指点穴的操作方法以及针对经筋结点进行手指点穴治疗的优势等方面加以综述,说明此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应用,减轻患者痛苦及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结点 手指点穴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筋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锦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松筋针弹拨足太阳筋结点配合压腿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进行压腿锻炼,观察组患者采用松筋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观... 目的:观察松筋针弹拨足太阳筋结点配合压腿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进行压腿锻炼,观察组患者采用松筋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5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2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临床缓解1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6%,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计分为(9.46±5.8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5±5.15)分(P<0.05);对照组患者的关节功能WOMAC严重指数评分为(62.32±27.62)分,远高于观察组的(50.38±21.32)分(P<0.05);治疗结束后第6周、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疗效优良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松筋针弹拨足太阳筋结点配合压腿锻炼较传统针灸配合压腿锻炼疗效显著,随访结果表明该疗法中长期临床疗效较传统针刺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松筋针 足太阳筋 筋结点 针灸疗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结点临床运用概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艺洪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7期6-7,共2页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1990-2013年以来的文献,对期间报道临床运用经筋结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往的文献中,经筋结点临床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痉挛性相关疾病,经筋结点对痉挛性疾病疗效确切。由于经筋结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只局限于中...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1990-2013年以来的文献,对期间报道临床运用经筋结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往的文献中,经筋结点临床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痉挛性相关疾病,经筋结点对痉挛性疾病疗效确切。由于经筋结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只局限于中风偏瘫及某些痉挛性疾病,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筋结点的治疗范围是否可以拓展到偏瘫以外的痉挛性疾病及舒缓性疾病即"萎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上,并探讨规范的多样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结点 临床运用 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结点电针联合活络伸筋方对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控制及神经元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荣姗姗 张建强 王少众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筋结点电针联合活络伸筋方对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控制及神经元修复作用。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活络伸筋方治疗,观察组在活... 目的探讨经筋结点电针联合活络伸筋方对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控制及神经元修复作用。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活络伸筋方治疗,观察组在活络伸筋方基础上联合经筋结点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MAS)评级、上肢和下肢Fugl-Meyer(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的差异,检测两组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MAS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治疗前下降,FMA评分(包括上肢和下肢)、ADL评分、E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升高,MAS评级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及MAS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甘氨酸(Gl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相关因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ly、γ-氨基丁酸(GABA)明显较治疗前升高,NSE、CXC趋化因子16(CXCL16)明显较治疗前下降,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y、GABA升高后的数值和NSE、CXCL16下降后的数值均优于对照组,但NG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不良反应率为6.67%(3/45)与对照组的8.89%(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结点电针联合活络伸筋方用于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可通过修复神经元,改善肌张力和神经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结点电针 活络伸筋方 老年 中风 上肢痉挛 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筋结点”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17
作者 唐志杰 王泽宇 +1 位作者 刘天宇 付磊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1期1974-1977,共4页
本文基于经筋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剖析神经根型颈椎病与经筋以及经筋病理产物筋结点之间的关系。神经根型颈椎病变属于"经筋病"的范畴,经筋的病变始终贯穿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全过程,筋结点的出现... 本文基于经筋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剖析神经根型颈椎病与经筋以及经筋病理产物筋结点之间的关系。神经根型颈椎病变属于"经筋病"的范畴,经筋的病变始终贯穿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全过程,筋结点的出现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密切相关。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仍有部分患者常规针刀术后症状反复。本文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规针刀术后远期疗效欠佳的原因,并探讨基于"动静筋结点"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筋 筋结点 针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影像技术研究经筋疗法对健康人脑部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琪璐 吴京铧 +1 位作者 林齐欢 郑文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利用MR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检测经筋疗法对健康人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为探讨中医经筋疗法改善脑血流量(CBF)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18例在校大学生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男8例,女10例),分别参与头针、松筋、头针+松筋3种试验... 目的:利用MR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检测经筋疗法对健康人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为探讨中医经筋疗法改善脑血流量(CBF)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18例在校大学生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男8例,女10例),分别参与头针、松筋、头针+松筋3种试验,针刺百会与四神聪穴,各间隔1 d。3种试验前后均行MRI检查,包括全脑常规MRI平扫及ASL扫描。ASL扫描结果获取CBF图像,测量ROI的CBF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试验前相比,头针、松筋、头针+松筋试验CBF值升高的脑区数目分别为1、15及10个脑区,均包含右侧扣带回。结论:经筋疗法可增加CBF,松筋组效果最佳,相关脑区与认知、记忆等功能有重要关系,这些脑区可能是经筋疗法“醒神益智”作用的主要靶点,对预防老年认知能力降低等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经筋结点 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龟探穴针刺颈部筋结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相关肱桡肌痛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苗瑞恒 刘晓梦 +1 位作者 马佳 周振坤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手法针刺颈部筋结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相关肱桡肌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MPS相关肱桡肌疼痛患者220例,根据手法...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手法针刺颈部筋结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相关肱桡肌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MPS相关肱桡肌疼痛患者220例,根据手法和取穴不同分为苍龟探穴组(31例)和常规组(189例)。对治疗前患者基本信息的基准水平进行倾向评分匹配,苍龟探穴组27例、常规组67例完成匹配。观察匹配后两组患者治疗5、10 d后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的变化,对疗效作出客观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苍龟探穴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NRS评分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苍龟探穴手法针刺颈部筋结点,对缓解MPS相关肱桡肌疼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龟探穴 筋结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肱桡肌疼痛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刺经筋结点联合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凌毓 贺煜竣 +2 位作者 宋伯骐 张亚兰 刘未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7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法分为恢刺组、PNF康复组和综合组。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共治疗4周。... 目的观察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法分为恢刺组、PNF康复组和综合组。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3组患者患肢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3组患者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PNF康复技术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患肢肩部功能及肩手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刺 经筋结点 PNF康复技术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