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High Elastic Modulus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for Pre-stressed Mass Concrete Struc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祝雯 CHEN Yang +4 位作者 LI Fangxian ZHANG Tongsheng HU Jie 韦江雄 YU Qiju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6年第3期563-573,共11页
Requirement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 applied in pre-stressed mass concrete structures include high fluidity, high elastic modulus, low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and low drying shrinkage, which cannot be s... Requirement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 applied in pre-stressed mass concrete structures include high fluidity, high elastic modulus, low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and low drying shrinkage, which cannot be satisfied by ordinary SCC.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 few principles of SCC design were proposed and the effects of binder amount, fly ash (FA) substitution, aggregate content and gradation on the workability, temperature rise, drying shrinkage and elastic modulus of SCC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fluidity was paste content, and the main methods improving the elastic modulusof SCC were a lower sand ratio and an optimized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Lower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and drying shrinkage were beneficial for decreasing the cement content. Further,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mixture, a C50 grade SCC (with binder amount of only 480 kg/ m3, fly ash substitution of 40%, sand ratio of 51% and proper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Vs.~0 mm: V10-16 ram: V16.20 mm= 30%: 30%:40%)) with superior workability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temperature rise and drying shrinkage of the prepared SCC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reached 37.6 GPa at 2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pre-stressed mass structure high elastic modulus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drying shrink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high modes on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被引量:2
2
作者 Feng Ruoqiang Guirong Yan Ge Jinm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427-434,共8页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basic mode is several seconds, and it is very close to the period of the fluctuating wind. The damping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s low, so super high-rise...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basic mode is several seconds, and it is very close to the period of the fluctuating wind. The damping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s low, so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are very sensitive to fluctuating wind. The wind load is one of the key loads in the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t is known that only the basic mode is needed in the wind-response analysis of tall buildings. However,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especially for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because of the frequency amplification of the high modes, the high modes and the mode coupling may need to be considered. Three typical super high-rise projects with the SMPSS in wind tunnel tests and the random vibration theory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gh modes on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Th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First, for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the basic mode is dominant, and the high modes can be neglected. Second, for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the high modes and the mode coupl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Lastly, the strain energy of modes can only give the vibra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it cannot describe the local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especially for the top acceleration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wind tunnel test mode couple wind-induced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Super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and City Construc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OuYang Shoucheng Wei Ming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6年第1期56-64,共9页
With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analysis, this work analyzes the real data of th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of China in 2003 and those in history, and finds out that the structure character of th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With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analysis, this work analyzes the real data of th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of China in 2003 and those in history, and finds out that the structure character of th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correspond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building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xcessive dense buildings could influence the atmosphere structure, which leads to the urban temperature increasing sharp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ucture analysis also reveals some problems 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i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forec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天气 城市建筑 大气结构 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Rise Residential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Optimisation
4
作者 Haibei Xiong Miguel Angel Hidalgo Calvo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437-450,共14页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structure optimisation has become a main task in a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As a matter of fact,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every structure, the great amount of variables and ...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structure optimisation has become a main task in a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As a matter of fact,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every structure, the great amount of variables and design criteria to considerate and many other factors, a general optimisation’s method is not simple to formulate. As a result,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provide a successful optimisation method for a particular building type, high-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decomposition of the main structure into substructures: floor system, vertical load resisting system,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ystem and foundation system;then each of the subsystems using the design criteria established at the building codes is improved.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superstructure optimisation on the foundation system, vertical and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ystem is the last to be considered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floor. Finally, as a case example, using the method explained in the paper, a 30-story-high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complex is analysed and optimised, achieving good results in terms of structural behaviour and diminishing the overall cost of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Optimisation high-rise RESIDENTIAL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Shear-Wall structure Deep PILES Post GROU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中海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基础设计
5
作者 吴小宾 陈强 +5 位作者 刘宜丰 彭志桢 秦攀 肖克艰 冯中伟 周其健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成都中海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建筑高度488.9m,为西南地区已建和在建的最高建筑。采用考虑桩土协同作用的桩筏基础。根据岩土试验,采用规范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参数。采用基于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协同作用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地基变形参数。... 成都中海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建筑高度488.9m,为西南地区已建和在建的最高建筑。采用考虑桩土协同作用的桩筏基础。根据岩土试验,采用规范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参数。采用基于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协同作用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地基变形参数。基础筏板设计通过分别折减桩轴向线刚度及综合基床系数进行包络。巨柱对筏板冲切验算考虑了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竖向变形差效应导致的巨柱内力增大和翼墙偏心布置产生的不平衡弯矩。通过核心筒周边增设24根桩,提高核心筒下地基刚度,减小核心筒对基础筏板冲切力,较直接增加筏板厚度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基于桩筏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核心筒下筏板抗剪验算的最不利剪切面的规范取值方式进行了合理修正,可供类似巨柱框架-核心筒结构筏板基础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桩筏基础 桩土协同工作 筏板抗冲切验算 筏板抗剪验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带弱连廊的细腰型超高层建筑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6
作者 杨春 袁嘉明 +2 位作者 左志亮 蔡健 吴轶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某超高层建筑塔楼的两侧子结构通过每层的两条连廊连接,形成平面细腰型且开洞的结构形式。通过1∶35缩尺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响应等,重点研究了连廊的应变响应。结果表明... 某超高层建筑塔楼的两侧子结构通过每层的两条连廊连接,形成平面细腰型且开洞的结构形式。通过1∶35缩尺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模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扭转响应等,重点研究了连廊的应变响应。结果表明:在采用规范方法所选地震波作用下,模型未见破坏;在速度脉冲型地震波作用下,多层连廊端部产生竖向裂缝。模型以Y向整体侧移为主,两侧子结构发生明显的异步变形,对连廊受力不利。建议在设计时,除了加强连廊与子结构的连接外,应尽量减小子结构抗侧刚度的差异,控制细腰部分的缩进程度和开洞尺寸,控制子结构外伸段长宽比以及两侧外伸段的抗侧刚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腰型超高层建筑 弱连廊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网格空腹夹层板结构创新与实践最新进展
7
作者 陈红鸟 杨瑛 +4 位作者 田鹏刚 周正荣 陈靖 魏艳辉 马克俭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为了解决大跨度空腹网架结构抗剪刚度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地提出了空腹夹层板结构。通过减小竖杆的高宽比,使之形成“超短柱”,即剪力键,利用剪力键连接上、下肋协同受力,从而使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 为了解决大跨度空腹网架结构抗剪刚度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地提出了空腹夹层板结构。通过减小竖杆的高宽比,使之形成“超短柱”,即剪力键,利用剪力键连接上、下肋协同受力,从而使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剪切刚度,其整体力学特性介于密肋井字楼盖与空腹网架之间。系统回顾了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结构的组成和分类,总结了该结构的几何和力学特点,归纳了现有的理论分析方法与技术规程、结构优势及工程应用案例,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工程实践进展;最后,对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大跨度灵活划分空间、节约层高、降低结构自重、节省建筑用材、空腹可穿越管线等诸多优势,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实际工程应用面积已达300余万平方米,节约建设资金超过2亿元。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理论及实践创新体现了新时代的科技自立自强,采用多高层大跨度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可节约土地资源,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空腹夹层板 大跨度结构 多高层建筑 网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带多次转折倾斜外框柱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难点分析
8
作者 唐小方 何华拓 +2 位作者 陈兆荣 曾庆立 张岚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1,共6页
对于结构体系中存在倾斜构件如斜柱、斜撑、斜墙等的高层建筑结构,倾斜构件轴力的水平分量需通过楼盖体系传递,这使得楼盖体系在自重下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带斜柱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其斜柱转折处的水平力通过楼盖体系传递到核心筒,设计... 对于结构体系中存在倾斜构件如斜柱、斜撑、斜墙等的高层建筑结构,倾斜构件轴力的水平分量需通过楼盖体系传递,这使得楼盖体系在自重下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带斜柱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其斜柱转折处的水平力通过楼盖体系传递到核心筒,设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该水平力在梁柱节点、楼盖、墙梁节点、核心筒内传力的可靠性。还应结合施工模拟分析、实体元有限元分析等手段,根据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结果表明,带斜柱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其斜柱转折处的水平力在设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该水平传力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斜柱 水平分力 传力路径 楼板应力 施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研究
9
作者 王磊 尹伊 +2 位作者 陈凯 唐意 郝玮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为了研究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开展了一系列刚性测压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量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和气弹模型风致位移。对于静力风荷载,分析了体型系数和静风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 为了研究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开展了一系列刚性测压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量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和气弹模型风致位移。对于静力风荷载,分析了体型系数和静风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和平均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对于动力风荷载,分析了横风向荷载功率谱和均方根基底弯矩,建立了横风向广义风荷载功率谱和归一化均方根基底弯矩系数的经验公式。最后,基于多自由度气弹模型的风致振动试验结果,验证了经验公式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六边形断面 风荷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与风作用下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结构损伤分析
10
作者 徐龙河 刘媛媛 谢行思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揭示地震‐风同时作用和先后作用下自复位支撑结构的损伤分布规律,对一50层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在不同强度地震动与50年重现期风荷载下的梁/柱构件和结构整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单独作用和地震‐风同时作用下,支撑筒梁均比... 为揭示地震‐风同时作用和先后作用下自复位支撑结构的损伤分布规律,对一50层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在不同强度地震动与50年重现期风荷载下的梁/柱构件和结构整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单独作用和地震‐风同时作用下,支撑筒梁均比外框架梁先受损,支撑筒柱较外框架柱损伤发展更快;地震‐风同时作用增大了柱的损伤程度,使31层柱的最大损伤值增大了78.6%;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风荷载作用对结构整体损伤的加重程度逐渐增大。在不同强度的地震动与50年重现期风荷载先后作用下,风荷载增大了震损结构的最大残余变形角均值;当峰值地面加速度为10 m/s^(2)时,风荷载使震损结构的最大残余变形角均值由0.325%增至0.330%,但风荷载对震损结构损伤最大构件的损伤状态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地震‐风耦合作用 自复位支撑 高层钢结构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数值模拟实践
11
作者 吴德珠 《建设科技》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科学合理的数值模拟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空调系统或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在超高层建筑设计阶段,对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或大型空调设备运行时的噪声、散热等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化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可最大程度确保建筑空调... 科学合理的数值模拟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空调系统或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在超高层建筑设计阶段,对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或大型空调设备运行时的噪声、散热等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化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可最大程度确保建筑空调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空调系统良好运行情况可进一步佐证空调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同时也证明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在空调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值模拟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空调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金属硼化物超高温陶瓷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峻西 段娟 +2 位作者 刘镇源 张达 梁风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6,共15页
多主元素概念的提出为开发适用于先进涡轮机发动机、核反应堆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等极端环境的新型高熵陶瓷材料开辟了广阔前景。作为一种新型高熵陶瓷,高熵金属硼化物具有高硬度、高温强度、低热导率和抗辐照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多主元素概念的提出为开发适用于先进涡轮机发动机、核反应堆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等极端环境的新型高熵陶瓷材料开辟了广阔前景。作为一种新型高熵陶瓷,高熵金属硼化物具有高硬度、高温强度、低热导率和抗辐照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详细综述了高熵金属硼化物粉体及其陶瓷的制备技术,评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在超硬陶瓷和超高温陶瓷领域研究进展的概述,揭示了高熵金属硼化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前沿地位。最后,对高熵金属硼化物的未来研究方向(如先进粉体制备技术、高效陶瓷烧结技术、机器学习和计算机模拟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促进其制备、性能提升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金属硼化物 粉体制备 陶瓷烧结 结构特性 超硬陶瓷 超高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燃气系统运营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价
13
作者 薛琛 胡群芳 +2 位作者 苏展 张昱 杨俊劼 《上海煤气》 2025年第1期21-24,31,共5页
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建筑内部的燃气系统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为探究超高层建筑燃气系统的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价,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根据其燃气系统关键节点的检测结果,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贝叶斯网络对该建筑内设施端和用... 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建筑内部的燃气系统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为探究超高层建筑燃气系统的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价,以某超高层建筑为例,根据其燃气系统关键节点的检测结果,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贝叶斯网络对该建筑内设施端和用户端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燃气系统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最终给出总体风险评价结果及相应的风险管控建议。这些为超高层建筑的燃气系统运营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燃气系统 安全检测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动态评估方法
14
作者 罗洪波 张英 王佳宁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持续推进,高层建筑数量急剧增长,超高层建筑建筑火灾形势严峻,其消防安全管理和防治技术依然存在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从物联网数据的视角分析影响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水平的数据对象、类型及其采集方法,并考虑事后救...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持续推进,高层建筑数量急剧增长,超高层建筑建筑火灾形势严峻,其消防安全管理和防治技术依然存在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从物联网数据的视角分析影响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水平的数据对象、类型及其采集方法,并考虑事后救援在火灾韧性理念中的影响,构建高层建筑火灾韧性动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和韧性理念的超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动态评估方法,依靠物联网技术与监控系统及其内部消防设施之间的通讯实现多线程数据驱动,适应当前消防系统数据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韧性理念 动态火灾风险 物联网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15
作者 李洪伟 张恒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8期138-141,共4页
钻孔灌注桩是现代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施工技术之一。它通过在地基中钻出一定深度的孔,在孔内灌注混凝土,形成坚固的桩基。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承载力要求高的超高层建筑。本文主要围绕超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现代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施工技术之一。它通过在地基中钻出一定深度的孔,在孔内灌注混凝土,形成坚固的桩基。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承载力要求高的超高层建筑。本文主要围绕超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钻孔灌注桩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善某文化中心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16
作者 蒋涛 王凯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1期77-81,91,共6页
嘉善某文化中心高层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剪力墙超长、平立面不规则等不规则因素,属于超限高层建筑。采用YJK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等效弹性分析,采用ETABS进行了模型对比分析,采用SAUSAGE进行了罕... 嘉善某文化中心高层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存在剪力墙超长、平立面不规则等不规则因素,属于超限高层建筑。采用YJK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等效弹性分析,采用ETABS进行了模型对比分析,采用SAUSAGE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向指标均满足预期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关键构件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以确保大震下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结构 清水混凝土 弹塑性时程分析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其孔隙特征
17
作者 魏瀚 吕镇锋 +2 位作者 李昊 王行行 杨镇华 《市政技术》 2025年第2期214-222,共9页
高吸水树脂(SAP)作为一种内养护材料,有效解决了外部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探究不同水胶比下SAP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探究了3种水胶比下SAP掺量和SAP预吸水倍数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 高吸水树脂(SAP)作为一种内养护材料,有效解决了外部养护对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探究不同水胶比下SAP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抗压强度试验探究了3种水胶比下SAP掺量和SAP预吸水倍数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和回归分析探究了各因素与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联度,以及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并构建了SAP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此外,通过压汞试验探究了SAP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SAP的预吸水倍数为10且掺量为0.1%时,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水胶比与SAP掺量和SAP预吸水倍数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不同的水胶比改变了SAP掺量和SAP预吸水倍数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微观孔径分布会随着SAP的掺入发生改变,其中孔隙率和大孔径数量会随着SAP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SAP 抗压强度 压汞法 灰色关联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载荷下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的失效研究
18
作者 汪任凭 宋晓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确保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在风载荷、地震载荷等单向载荷下具备抗裂性,保障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安全,对单向载荷下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断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单V坡口全熔透焊和角焊缝两种焊接形式的梁柱焊接节点试件,通过... 为确保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在风载荷、地震载荷等单向载荷下具备抗裂性,保障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安全,对单向载荷下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断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单V坡口全熔透焊和角焊缝两种焊接形式的梁柱焊接节点试件,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生成试件的三维模型,向试件施加单向载荷,用等效塑性应变指数(PI)、开裂指数(RI)及应力三轴度等分析试件的断裂形态。结果表明:在不同载荷阶段,单V坡口全熔透焊的PI指数、RI指数及应力三轴度均低于角焊缝焊接的试件,且随着载荷增加,单V坡口全熔透焊梁柱焊接节点的承载力未大幅下降。因此可知,单V坡口全熔透焊的焊接节点更适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载荷 高层建筑 钢结构 梁柱焊接节点 开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加固用轻质钢结构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瑞 刘强 +1 位作者 陈乐意 马比阿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由于轻质钢结构加固高层建筑的频繁使用,研究其受到冲击载荷时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轻质钢结构加固增高建造的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经单元选取、网格划分等,在软件中设定冲击载荷,基于有限元模... 由于轻质钢结构加固高层建筑的频繁使用,研究其受到冲击载荷时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轻质钢结构加固增高建造的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经单元选取、网格划分等,在软件中设定冲击载荷,基于有限元模型,测试3个冲击阶段模型变形情况。绘制不同冲击时刻冲击力时程曲线,计算冲击速度对结构位移的影响,生成梁、柱的应力云图。结果表明:3个冲击阶段后,轻质钢结构模型出现明显变形但未坍塌,能够抵抗较高冲击力;冲击后期,冲击力下降,轻质钢结构的柱端冲击力更高;冲击速度为75 m/s时,结构最大位移约为0.55 m,虽然结构发生变形但冲击能量被吸收,未出现坍塌;冲击峰值下,轻质钢结构柱端应力明显上升,但无严重变形,具有较高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轻质钢结构 抗冲击性能 有限元 冲击载荷 冲击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无侧向卸荷巨型悬挑钢结构建造技术
20
作者 李嘉祺 李日荣 +2 位作者 陈志标 柴松园 邓力浩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2期9-11,共3页
超高层建筑大悬挑平台钢结构的施工作业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基于腾讯广州总部大楼项目,通过地面拼装、分段起吊的方式,在大楼38层屋面依次安装屋面桁架和悬挑区域钢梁,并基于动臂塔式起重机的吊运能力设计了钢结构分段安装的顺序,... 超高层建筑大悬挑平台钢结构的施工作业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基于腾讯广州总部大楼项目,通过地面拼装、分段起吊的方式,在大楼38层屋面依次安装屋面桁架和悬挑区域钢梁,并基于动臂塔式起重机的吊运能力设计了钢结构分段安装的顺序,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悬挑平台 钢结构 吊装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