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New Towns in Shanghai: Jobs-Housing Spati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1
作者 Niu Xinyi Ding Liang +1 位作者 Song Xiaodong Li Min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8年第1期15-23,共9页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employment and housing locations of residents in Shanghai based on mobile phone signaling data, so as to obtain the employment density and commuting data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nine 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employment and housing locations of residents in Shanghai based on mobile phone signaling data, so as to obtain the employment density and commuting data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nine suburban new tow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obs-housing spatial relationship. Firstly, the paper defines employment-intensive areas and gets the average employment density of each new town according to the employment density data. Then it marks out the scope of the employment influence through analyzing the sources of workers in each new tow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uting data.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jobs-housing balance of each new town using independence index, finding that suburban new towns in Shanghai have become main cluster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le the scope of employment influence in each new town is still concentrated in its administrative area, with less attraction to residents in other areas. The independence index demonstrates a law that the suburban new town which is farther from the central city sees a higher degree of jobs-housing balance. Among them, new towns located in the outer suburbs with a low independence index indicate their speci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reason of which is worth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urban new towns jobs-housing spatial relationship mobile phone signaling data SHANGHAI
原文传递
大都市郊区乡村转型路径与规划响应——以上海市川沙新镇郊野乡村为例
2
作者 吴江华 《小城镇建设》 2025年第3期56-63,共8页
大都市郊区乡村是受城市能级效应驱动最深的地带,其转型发展对实现乡村功能升级及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至关重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非平衡性增长与结构差异加剧,大都市郊区乡村往往面临着经济发展权利上移与社会治理中心不断下沉、... 大都市郊区乡村是受城市能级效应驱动最深的地带,其转型发展对实现乡村功能升级及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至关重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非平衡性增长与结构差异加剧,大都市郊区乡村往往面临着经济发展权利上移与社会治理中心不断下沉、企业减量化与农户老龄化就业问题、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庄治理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本文全方位审视并革新都市郊区乡村的总体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逻辑、运营机制及治理模式等建设思路,提出优化乡村的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功能的乡村转型路径,并以上海川沙新镇郊野乡村为例,通过城乡协同的产业循环发展、文旅融合的乡村基层治理模式,以及“村—地—校—企”合作型乡村建设和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提升管控等措施,为大都市郊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规划响应路径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乡村 乡村转型 郊野乡村 规划响应 川沙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郊区新城职住分离就业者居住随迁的因素——基于多源大小数据结合的武汉市实证研究
3
作者 牛强 唐梦帅 +1 位作者 梁晓倩 杨秀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4-2143,共10页
随着中国郊区新城高速发展,新城吸引了大批就业迁入,但众多就业者的居住并未随迁,出现了普遍的职住分离现象。然而,目前有关郊区新城就业者职住分离的原因多为定性讨论,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效应尚不明确。以武汉市郊区新城为例,基于多源大... 随着中国郊区新城高速发展,新城吸引了大批就业迁入,但众多就业者的居住并未随迁,出现了普遍的职住分离现象。然而,目前有关郊区新城就业者职住分离的原因多为定性讨论,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效应尚不明确。以武汉市郊区新城为例,基于多源大、小数据,运用多层BLR-MLR(二元逻辑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问卷统计分析,分别探究通勤距离、个人属性、建成环境、家庭结构等对新城职住分离就业者居住随迁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良好的建成环境、长距离通勤、优质的教育资源、合适的房价以及稳定的工作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新城职住分离就业者的居住迁入,相反则会阻碍其迁入;家庭因素在非单身的职住分离就业者迁居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女性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新城 长距离通勤 职住分离 居住随迁 大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on Population Suburbanization and New Tow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Chunlan Yang Shangguang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burbanization process of Shanghai from 2000 to 2010 and the population aggregation of its five suburban new towns including Jiading,Songjiang,Qingpu,Nanqiao,and Lingang.It finds that Shanghai&...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burbanization process of Shanghai from 2000 to 2010 and the population aggregation of its five suburban new towns including Jiading,Songjiang,Qingpu,Nanqiao,and Lingang.It finds that Shanghai'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featured by both continuity and variety.In detail,although Shanghai is still dominated by a single-centered expansion pattern,a multi-centered spatial pattern is gradually formed with a narrowing gap in population density between the central city and the suburbs.As 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registered population and migrants re-gather in the central city as a result of its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there is a relatively smaller 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Inner Ring Road and the Outer Ring Road.Consequently,the population in the new towns that the city planning strategy has focused on is not increasing at the expected speed,thu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 reasonable central citycentered,multi-leveled,towns-grouped,and compact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uburbanIZATION new town SHANGHAI
原文传递
基于职住空间关系分析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 被引量:68
5
作者 钮心毅 丁亮 宋小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3,126,共8页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上海市域居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获取了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数据,从职住空间关系视角分析了上海9个郊区新城的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就业密度识别就业密集区、计算各新城平均就业密度。随后,通过通勤联系分析各新城...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出上海市域居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获取了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数据,从职住空间关系视角分析了上海9个郊区新城的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就业密度识别就业密集区、计算各新城平均就业密度。随后,通过通勤联系分析各新城就业者来源地,划分了各新城就业势力范围。最后用独立指数计算各新城的职住平衡程度。研究发现上海郊区新城已成为郊区经济活动主要集聚区域,但各新城就业辐射范围仍主要集中在其所属行政辖区内,对所属区县以外地区的就业吸引力较弱。独立指数测算定量证实了上海郊区新城基本符合离开中心城越远,自身职住平衡程度越高的规律。其中,地处远郊而且独立指数较低的郊区新城其发展状况较为特殊,原因值得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新城 职住空间关系 手机信令 数据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 被引量:56
6
作者 于涛 陈昭 朱鹏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1-1046,共6页
国际理论与实践表明高铁的建设能够推动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现阶段中国高铁大规模建设,与快速城市化同步推进,使得这一影响更为深刻和复杂。在高铁新城形成的过程中,高铁站点发挥了一个"放大器"的功能,推动了以高铁新城为主体... 国际理论与实践表明高铁的建设能够推动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现阶段中国高铁大规模建设,与快速城市化同步推进,使得这一影响更为深刻和复杂。在高铁新城形成的过程中,高铁站点发挥了一个"放大器"的功能,推动了以高铁新城为主体的城市郊区化进程。以京沪高铁为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了以高铁新城为代表的郊区化模式特征:①大城市相对主动的郊区化;②规划建设的规模与定位偏高;③迅速改变城市原有空间格局等。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角度,利用城市政体理论分析了高铁驱动城市郊区化的内在机制。最后指出高铁对于城市郊区化的带动效应存在着选择性和不确定性,应从区域层面对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的定位及关系进行协调,将高铁新城的选址、规划、开发和建设纳入到城市整体空间发展的脉络之中,同时应加强高铁新城规划的公众参与,从而更好的利用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郊区化 高铁新城 京沪高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及新城建设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捷 赵民 马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99-1104,共6页
总结了国内外大都市郊区发展和新城建设的经验,梳理了上海城镇体系建设的区域背景、发展机遇和面临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构建以不同区位导向与战略层面需求为目标的"一核双轴多心"的城镇体系格局;阐述了上海以... 总结了国内外大都市郊区发展和新城建设的经验,梳理了上海城镇体系建设的区域背景、发展机遇和面临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构建以不同区位导向与战略层面需求为目标的"一核双轴多心"的城镇体系格局;阐述了上海以新城和重要新市镇为建设重点的市域城镇体系调整内涵,并具体讨论了政策法规、设施建设及轨道交通导向等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城镇 新城建设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精明增长”战略对北京郊区新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侯景新 刘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3-167,174,共6页
"精明增长"战略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城市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旨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精明增长"战略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城市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旨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向郊区的平面扩张。在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配套服务设施滞后、交通拥堵、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深刻把握"精明增长"战略的内涵,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对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明增长” 北京 郊区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手机数据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若干结论和讨论 被引量:70
9
作者 钮心毅 丁亮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39-43,共5页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中心城通勤区。其余7个郊区新城居民至中心城通勤的比例均低于5%。郊区新城中居民主体仍是在新城内部通勤、或者新城以外的本区域内通勤。要优化上海市域居民职住空间关系,需要在中心城内合理布局就业次中心和安排居住人口,郊区新城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位空间关系 通勤 中心城 郊区新城 手机数据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对新城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宏远 樊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4,共5页
北京将建设新城作为疏解中心城职能和人口压力的重要战略。本文首先分析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及其内在机理,借鉴巴黎和东京都市区当年建设新城的经验与教训,剖析现阶段北京市建设新城将会面临的难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目前的城... 北京将建设新城作为疏解中心城职能和人口压力的重要战略。本文首先分析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及其内在机理,借鉴巴黎和东京都市区当年建设新城的经验与教训,剖析现阶段北京市建设新城将会面临的难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建设新城难以起到疏解中心城人口压力的目的,反而容易使新城成为容纳外来人口继续向北京市迁移的集聚地,进一步造成城市建成区的蔓延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化 城市发展阶段 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的城市发展阶段与郊区新城建设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建华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84,共8页
城市发展阶段与其新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没有中心城区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成熟的社会发展作为支持条件,郊区新城要建设成功是较为困难的。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存在人口规模不足、产业关联效应不强与社会发育不... 城市发展阶段与其新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没有中心城区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成熟的社会发展作为支持条件,郊区新城要建设成功是较为困难的。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存在人口规模不足、产业关联效应不强与社会发育不成熟等问题,新城未能起到疏散中心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的作用。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上海的郊区化方式与特征直接影响到新城的人口导入、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上海必须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发展郊区生活性服务业,从而促进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向多心多核开敞式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郊区化 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模式下郊区新城生活服务公平化的内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强 姜祎笑 +1 位作者 陈树林 伍磊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7-64,共8页
生活服务公平化对郊区新城生活空间的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较于虚拟化阶段打开的线上单一渠道,线上线下模式通过融合线上平台与线下空间双渠道,为郊区新城的生活服务公平化提供了条件。研究通过分析线... 生活服务公平化对郊区新城生活空间的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较于虚拟化阶段打开的线上单一渠道,线上线下模式通过融合线上平台与线下空间双渠道,为郊区新城的生活服务公平化提供了条件。研究通过分析线上线下模式在空间区位、市场门槛、服务效益3个方面对郊区新城生活服务公平化的作用机制,从空间布局、平台搭建与运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郊区新城线上线下生活圈规划策略,为推动郊区新城健康发展、提升郊区设施服务品质及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服务公平化 线上线下模式 内在机制 规划策略 郊区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郊区新城发展与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松江案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0,159,共7页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为突破既有城市结构对城市发展的束缚,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就业、交通、环境等压力,优化城市经济结构,许多城市正在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建设更是如火如荼。上海自早期的卫星城建...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为突破既有城市结构对城市发展的束缚,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就业、交通、环境等压力,优化城市经济结构,许多城市正在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建设更是如火如荼。上海自早期的卫星城建设开始,到近期的"一城九镇",再到最近的"1966"城镇体系规划建设框架,一直试图通过郊区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来疏解中心城区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最近10年,松江作为上海大都市郊区重要城镇的规划建设,对突破上海中心城区"一核独强"的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在新城建设中颇具典型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松江新城"次核"发育、松江新城的城市功能演化、松江新城人居环境建设三个方面的剖析,探讨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互动关系,以在宏观上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新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上海或国内其他大都市区郊区其他新城的建设和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新城 空间结构 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西方大都市郊区化过程中新城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元波 吴聪林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9年第7期25-30,共6页
文章分析了西方大都市郊区化过程中新城的开发建设经验,重点分析了美国纽约、韩国首尔、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大都市的新城建设开发经验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大都市开发建设新城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 郊区化 新城 城市空间结构 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郊区新城创新环境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林生 鲍鑫培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100,共11页
随着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急速扩张,建设了许多郊区新城,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郊区新城的创新环境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采取主观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为典型案例,构建城市郊区新城创新环境评价指... 随着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急速扩张,建设了许多郊区新城,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郊区新城的创新环境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采取主观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为典型案例,构建城市郊区新城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结合重点调查等形式,对210家企业进行调查并取得数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创新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内部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总体评价结果表明临港新城区域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但由于距离中心市区较远,区域自身创新的市场环境条件较为欠缺,中心城区对郊区新城的辐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郊区新城 创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郊区新城商业发展新趋势与规划探索——基于上海嘉定新城的实践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璇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当前的商业规划更多从城市整体指引网点布局,重点偏重中心城区,对于郊区新城这一特殊地区的人群与商业模式缺乏特定的考虑。在市场经济作用日益强化背景下,新城地区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业态与趋势。在解读新城地位与特征基础上,分析了... 当前的商业规划更多从城市整体指引网点布局,重点偏重中心城区,对于郊区新城这一特殊地区的人群与商业模式缺乏特定的考虑。在市场经济作用日益强化背景下,新城地区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业态与趋势。在解读新城地位与特征基础上,分析了现状城市商业规划对新城的应对困境,并总结了市场主导下的新城商业新趋势和动力。接着通过大城市新城人群特征分析入手,总结出当前大城市新城特有的人群构成与消费行为需求。最后通过上海嘉定新城商业规划的实证,提出从规模、结构、业态、特色4方面对新城商业特征的评价,并从明确中心、增强特色层级、细化体系指引3方面提出了对新城商业规划实践探索,希望能为商业规划实践创新,尤其是外围新城的商业规划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郊区新城 消费人群需求 商业规划 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海拔浅山区新型村镇规划策略与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雷振东 于洋 马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文面向青海高海拔浅山区,针对该地区生态安全修复、农业产业调整、乡村旅游初显、聚居空间集约等一系列复合交错问题,解读现行村镇规划技术的地区不适应性,研究地区村镇资源条件评价方法,提出适应性人口规模测算框架,嫁接乡村自然与... 本文面向青海高海拔浅山区,针对该地区生态安全修复、农业产业调整、乡村旅游初显、聚居空间集约等一系列复合交错问题,解读现行村镇规划技术的地区不适应性,研究地区村镇资源条件评价方法,提出适应性人口规模测算框架,嫁接乡村自然与历史文化旅游功能,示例老镇区典型地段新乡土建筑环境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高海拔浅山区 新型村镇 规划策略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郊乡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的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宇飞 杨潮 《职业时空》 201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经济较为发达的近郊乡镇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的调查,可以反映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熟度与匹配度,旨在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活环境的新农村建设提...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情况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经济较为发达的近郊乡镇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的调查,可以反映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熟度与匹配度,旨在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活环境的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乡镇 文化设施 新农村文化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镇域新农村规划编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治刚 《重庆建筑》 2007年第12期40-42,共3页
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阐述了其作为特大城市近郊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的特殊性,分析了新农村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规划编制单元与地域行政单元的关系,提出主城区新农村规划编制的节点和抓手为镇级行政单元,探讨了分镇区编制新... 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阐述了其作为特大城市近郊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的特殊性,分析了新农村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规划编制单元与地域行政单元的关系,提出主城区新农村规划编制的节点和抓手为镇级行政单元,探讨了分镇区编制新农村规划导则,对村庄体系、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提出编制的技术要点和规划导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区 新农村规划 导则 镇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布局”与“分步发展”:雄安新区城镇体系与子城镇团构建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孟祥林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16,共12页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雄安新区在承接京津大都市疏解职能的同时,也将京津保等城市整合在了一起,盘活了京津冀城市体系新格局,这是大都市从吸收发展过渡到分散发展的重要选择。雄安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雄安新区在承接京津大都市疏解职能的同时,也将京津保等城市整合在了一起,盘活了京津冀城市体系新格局,这是大都市从吸收发展过渡到分散发展的重要选择。雄安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分散布局"和"分步发展"原则,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村镇的既有发展基础。"分散布局"即在"安新县+雄县+容城县"三角形区域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要分别以安新县、雄县和容城县为核心构建子城镇团。其中安新子城镇团由"安新县+高阳县+任丘市"整合而成,形成"三角形+主副团+城镇链"城镇体系发展框架;雄县子城镇团由"雄县+霸州市+文安县"整合而成,形成"四边形+3C"城镇体系发展框架;容城县子城镇团由"容城县+高碑店市+定兴县"整合而成,形成"3C+人字形城镇链"发展框架。在发展步骤上需要划分为A区与B区两个环形区域,按照"先内后外"的顺序逐渐形成"广域雄安"城镇体系,成为整合京津冀城市体系的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城镇体系 分散布局 子城镇团 子核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