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m sap flow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at different ages and its response to physical factors in the Minqi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China
1
作者 QIANG Yuquan ZHANG Jinchun +2 位作者 XU Xianying LIU Hujun DUAN Xiaof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7期842-857,共16页
Haloxylon ammodendron, with its tolerance of drought, high temperature, and salt alkali conditions, is one of the main sand-fixing plant species in the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in China. This study used the TDP30(... Haloxylon ammodendron, with its tolerance of drought, high temperature, and salt alkali conditions, is one of the main sand-fixing plant species in the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in China. This study used the TDP30(where TDP is the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 to measure hourly and daily variations in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H. ammodendron at three age-classes(10, 15, and 20 years old,which were denoted as H10, H15, and H20, respectively) in the Minqi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China, from May through October 2020. By simultaneously monitoring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wind speed, net radiation, rainfall, and soil moisture in this region, w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different-aged H. ammodendron plants(H10,H15, and H20) and revealed its response to physic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sunny days, the hourly variation curves of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H. ammodendron plants at the three age-classes were mainly unimodal. In addition,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H. ammodendron pla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which also delayed its peak time of hourly variation. On rainy days,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H. ammodendron plants was multimodal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n sunny days.Average daily water consumption of H. ammodendron plants at H10, H15, and H20 was 1.98, 2.82, and 1.91kg/d, respectively. Temperature wa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H. ammodendron at all age-classes. Net radiation was the critic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H.ammodendron at H10 and H15;however, for that at H20, it was vapor pressure deficit.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of H. ammodendron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at the soil depths of 50and 100 cm,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strengthened with increasing stand age. Altogether, our results reveal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stem sap flow velocity in different-aged H. ammodendron forest stands and its response mechanism to local physical factors, 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rotective forests as well as the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existing ones in this region and other similar arid regions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oxylon ammodendron stem sap flow stand age soil moisture water consumption Minqi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on Model of Stem Sap Flow of Jujube Under Different Injection Irrigation Models
2
作者 Caili Y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4期68-71,共4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em sap flow rate in jujube under the injection irrigation mode,to improve the growth quality of jujube trees.[Methods]According...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em sap flow rate in jujube under the injection irrigation mode,to improve the growth quality of jujube trees.[Method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th environment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ujube Junzao trees in southern Xinjiang,eight different injection irrigation modes were designed.Through the variation of stem sap flow rate,the most suitable irrigation method for jujube Junzao trees in southern Xinjiang was explored.The variation law of stem sap flow rate of jujube and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stem sap flow rate of jujube were studied.The variation law of stem sap flow in jujube trees was analyzed,an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and time series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predict stem sap flow of jujube trees.[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time series model were closer to the actual data,and the model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tem sap flow rate of Junzao.[Conclusions]This study is suitable for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Tarim Basin in southern Xinjiang,an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water stres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jujube trees and precision irr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sap flow rat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Time s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m radial CO_2 conductance affects stem respiratory CO_2 fluxes in ash and birch trees 被引量:1
3
作者 Xiuwei Wang Zijun Mao +1 位作者 M.A.McGuire R.O.Teskey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1-29,共9页
The CO_2 released from respiring cells in woody tissues of trees can contribute to one of three fluxes:efflux to the atmosphere(E_A),internal xylem sap transport flux(F_T),and storage flux(DS).Adding those fluxes toge... The CO_2 released from respiring cells in woody tissues of trees can contribute to one of three fluxes:efflux to the atmosphere(E_A),internal xylem sap transport flux(F_T),and storage flux(DS).Adding those fluxes together provides an estimate of actual stem respiration(R_S).We know that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CO_2 in those fluxes varies greatly among tree species,but we do not ye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for this variation.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that species differ in stem radial CO_2 conductance(g_c).A high g_c would favor the E_A pathway and a low g_cwould favor the F_Tpathway.However,g_chas only been measured once in situ and only in a single tree species.We measured g_cusing two methods in stems of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ash)and Betula platyphylla Suk.(birch)trees in situ,along with R_S,E_A,F_T and DS.Stem radial CO_2 conductance was substantially greater in ash trees than in birch trees.Corresponding to that finding,in ash trees over 24 h,E_Aconstituted the entire flux of respired CO_2 ,and F_Twas negative,indicating that additional CO_2 ,probably transported from the root system via the xylem,was also diffusing into the atmosphere.In ash trees,F_T was negative over the entire 24 h,and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time that has been reported.The addition of xylem-transported CO_2 to E_A caused E_Ato be 9% higher than the actual R_Sover the diel measurement period.Birch trees,which had lower g_c,also had a more commonly seen pattern,with E_A accounting for about 80% of the CO_2 released from local cell respiration and F_T accounting for the remainder.The in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xylem sap was also lower in ash trees than in birch trees:2.7 versus 5.3 mmol L^(-1),respectively.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em CO_2 conductance could be a very useful measurement to help explain differences among species in the proportion of respired CO_2 that remains in the xylem or diffuses into the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CO2 CONDUCTANCE stem respiration stem CO2 efflux Transport FLUX stem temperature sap flow sap FLUX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小叶杨和新疆杨树干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
作者 钟红云 潘瑞华 +4 位作者 邸楠 包铁军 佘昊 臧文赫 李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896-9909,共14页
采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21年5—10月对库布齐沙漠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树干液流进行观测,在生长季同步监测其气象因子、土壤水分等指标,分析小时、日和月尺度下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 采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21年5—10月对库布齐沙漠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树干液流进行观测,在生长季同步监测其气象因子、土壤水分等指标,分析小时、日和月尺度下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新疆杨总耗水量(1059.43 kg)高于小叶杨(947.30 kg)。(2)小时尺度上,小叶杨和新疆杨液流速率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等7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日尺度上,两树种液流速率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等6个环境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月尺度上,小叶杨液流速率与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相关,新疆杨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和太阳辐射呈极显著相关。(3)建立时间尺度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小时尺度上,小叶杨入选因子依次为空气温度、土壤含水量、饱和水汽压差和太阳辐射,新疆杨入选因子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等7个因子,树干液流的解释率分别为74.9%、75.6%;日尺度上,小叶杨入选因子依次为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和风速,新疆杨入选因子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树干液流的解释率分别为84.3%、80.9%;月尺度上,太阳辐射和风速是小叶杨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2个因子可以共同解释小叶杨液流速率变化的99.5%,饱和水汽压差对新疆杨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单独能够解释新疆杨液流速率变化的91.8%。(4)在较小时间尺度上(小时),液流适宜采用仪器直接测定,在大时间尺度上(日、月)可监测环境因子来估算出2个树种的蒸腾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时间尺度 小叶杨 新疆杨 库布齐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提取的CNN-BiLSTM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预测
5
作者 赵星宇 宋其江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树干液流密度是影响植物蒸腾的重要因素,其大小受太阳辐射、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变量影响,准确测量或估计树干液流密度对于了解森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长... 【目的】树干液流密度是影响植物蒸腾的重要因素,其大小受太阳辐射、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变量影响,准确测量或估计树干液流密度对于了解森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预测方法。首先,选取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为试验对象,将林场气象监测站测得的9个环境变量和Granier法所测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进构建数据集。其次,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方法对环境变量与树干液流密度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应用转移熵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出四个主要环境变量作为模型的输入。最后,搭建基于特征数据的CNN-BiLSTM混合模型,将数据集输入模型进行训练与测试。【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将相关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作为预测精度的评价指标,CNN-BiLSTM方法在性能表现上优于BP、CNN、CNN-LSTM模型的预测方法。【结论】转移熵方法可以很好地分析环境变量与长白落叶松液流引入时滞后的因果关系,基于转移熵的特征提取构建的CNNBiLSTM模型能有效的提高长白落叶松树干液流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树干液流密度 转移熵 CNN-BiLSTM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分配特征
6
作者 胡蕾 贾剑波 +3 位作者 闫文德 王一帆 吴瑞乔 陈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P<0.01),而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不敏感(R^(2)=0.105,P>0.05),表明夜间液流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影响。【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随着夜间时间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夜间液流用于夜间茎干补水,在气象因子中,饱和水汽压是驱动夜间茎干补水及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分配特征 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华北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对苹果根系活力、树干液流和果实的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杨素苗 李保国 +2 位作者 齐国辉 郭素萍 胡志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79,共7页
为了实现节水增效并不断改进苹果灌溉方式,在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山地果园,以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通过3/4、1/2、1/4根系体积交替灌溉、1/2根系体积固定灌溉、常规畦灌和全根系干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根系活力、树干液流和果... 为了实现节水增效并不断改进苹果灌溉方式,在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山地果园,以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通过3/4、1/2、1/4根系体积交替灌溉、1/2根系体积固定灌溉、常规畦灌和全根系干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根系活力、树干液流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灌溉区根系活力在各时期均高于常规畦灌,3/4交替灌溉的平均根系活力最高,与1/2交替灌溉和常规畦灌无显著差异;树干液流通量随灌溉体积的减少逐渐降低,1/2根系体积为保证液流的最小灌溉体积;1/2交替灌溉的产量比常规畦灌降低了7.10%,与3/4交替灌溉无显著差异,但糖酸比却最高。综上表明1/2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以作为片麻岩山地果园的有效节水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节水 品质控制 苹果 根系活力 树干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下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6
8
作者 王文杰 孙伟 +2 位作者 邱岭 祖元刚 刘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5,共9页
基于连续1年的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和环境因子(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测定结果,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差异。在月时间尺度上,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显著影响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土壤... 基于连续1年的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和环境因子(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测定结果,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差异。在月时间尺度上,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显著影响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土壤温度单位增加引起树干液流上升0.084~0.123L·cm-2month-1;在天时间尺度上,显著影响因子有土壤温度、光照和空气温度,其中土壤温度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单位增加会导致树干液流上升1.9~2.7mL·cm-2d-1;在小时时间尺度上,主要影响因子在不同季节不同,但最主要因子多是直接影响地上叶片生理指标如光照和空气湿度,二者单位上升平均分别引起树干液流上升1.239mL·cm-2min-1和下降0.0566mL·cm-2min-1。随尺度由大到小,对树干液流影响最大的因子有从地下直接与根系水分吸收相关的土壤环境因子向地上直接影响叶片蒸腾的环境因子(光照和空气湿度)转变的趋势。同时,随着尺度增大,与树干液流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数明显下降,且相关系数R2显著提高,长期监测树木耗水可以采用监测环境因子反推的方法,而在小尺度上相同方法可能导致很大误差,最好采用直接测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 树干液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3
9
作者 凡超 邱燕萍 +3 位作者 李志强 李建光 张邦跃 袁沛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01-2410,共10页
采用热扩散茎流仪于2011—2012年连续监测‘桂味’荔枝树干液流速率,将所得数据和果园内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现"昼高夜低"的规律... 采用热扩散茎流仪于2011—2012年连续监测‘桂味’荔枝树干液流速率,将所得数据和果园内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现"昼高夜低"的规律。季节变化有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整体上以果实发育期和成熟期(5—7月)液流速率较高。2011年年平均液流速率明显大于2012年;(2)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在晴天时多呈单峰曲线,且振幅较大;在雨天呈多峰曲线,且振幅较小。总体上,晴天平均液流速率约是雨天的两倍;(3)回归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影响液流速率最重要的气象因子在晴天是空气温度,在雨天是太阳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液流探针 荔枝 树干液流速率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整树蒸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39
10
作者 马玲 饶兴权 +3 位作者 赵平 陆平 蔡锡安 曾小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深刻揭示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运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同步测定样树周围环境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树干... 为深刻揭示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运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同步测定样树周围环境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树干东、南、西、北各方位测得的液流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相关;以北方位液流密度为自变量,其他各方位液流密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系数随时间和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对9月和2月的液流和光合有效辐射及水蒸气压亏缺的日变化作了对比,发现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认为是由于环境因子如温度低、雨雾多及落叶较多造成的.相关分析得出各样树间整树液流季节变化格型一致.分析了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后发现树干液流与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温度、水蒸气压亏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日内、日间、年内)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土壤湿度则在任何时间尺度(日内、日间、年内)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精确计算得出马占相思整树全年的平均蒸腾量为9 380.9 kg,最大整树蒸腾量为14 076.6 kg,最小整树蒸腾量为6 229.8 kg,个体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整树蒸腾量 方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技术方法测算树木茎流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67
11
作者 岳广阳 张铜会 +1 位作者 刘新平 移小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2-108,共7页
热技术方法根据其设计原理可分为热脉冲法、热平衡法、热扩散法和激光热脉冲法。回顾利用热技术方法测算树木茎流的历史,概述热技术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重点论述4种热技术方法的设计原理、最新研究成果和概况,及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 热技术方法根据其设计原理可分为热脉冲法、热平衡法、热扩散法和激光热脉冲法。回顾利用热技术方法测算树木茎流的历史,概述热技术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重点论述4种热技术方法的设计原理、最新研究成果和概况,及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基于热技术法的特殊优点,对其拓展性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应用热技术方法对林木耗水进行尺度扩展,扩展模型中主导环境因子的导入,不同树种群体耗水量的估测等难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将推动热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目标进行分析认为,热扩散方法将成为未来几年研究树木液流的重要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技术法 茎流 热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会同杉木液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仲辉 康文星 +2 位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132,共6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daily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sap flow rates of individual tre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18-year-old Chinese Fir plantation,with an ICT2000TE automatic system(TDP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daily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sap flow rates of individual tre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18-year-old Chinese Fir plantation,with an ICT2000TE automatic system(TDP30 probe)from December 2005 to November 2006.A single peak pattern was observed for the daily changes in sap flow rates of individual Chinese Fir tree in fine and overcast days with the peak time occurring at 12:30,while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and no regular change pattern of sap flow rate were found in rainy days.The daily sap flow was(0.32±0.26),(3.22±2.94),(7.31±3.95)and(2.18±1.10)kg·d-1 in winter,spring,summer and autumn,respectively.For monthly sap flow volume,January was the lowest of 9.21 kg and June the highest of 277.28 kg.The total annual sap flow value was 1 206.89 k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p flow rat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varied with temporal scales.The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ed stem sap flow at less hour scale were solar radi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but on daily scale air temperature,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lar radiation wer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and on monthly scale air temperature and air relative humidity wer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日变化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非灌溉条件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蒸腾耗水特征 被引量:35
13
作者 曹晓明 陈曦 +2 位作者 王卷乐 王权 王珊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显,蒸腾日变化呈双峰或多峰趋势,夜间保持较小液流;午休现象多出现于14∶00~16∶00。相同环境因子影响下,直径越大,茎干液流速率越大,午休现象也越明显;(2)在生长季,不同直径梭梭液流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存在差异,6~8月,直径越大,液流启动时间越早,停止时间越晚。同一植株液流在不同月份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差异较大,生长初期,液流启动早,停止迟;生长季末期,液流启动迟,停止早;(3)5~8月,液流日累积过程呈明显的"S"型趋势;9~10月,呈斜率一致的一条直线。直径越大,日累积量和累积速率越大,第一拐点到达时刻越早,第二拐点到达时刻越晚;(4)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气温和相对湿度,风速最小;相关性在7月份最大,6月和8月次之,10月最小。相同环境条件下,直径越大,其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越明显;(5)观测时段内,7月耗水最多,6月、8月、9月次之,5月和10月最少。直径越大耗水量越多,直径9.9、13.4、22.9 cm日均耗水量为0.570、0.595、0.694 mm,总耗水量为92.904、96.923、113.052 mm,液流通量为0.263、0.284、0.346 L.cm-2.d-1。与干旱区不同生境的梭梭相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原生梭梭的液流通量相对较小。不同地点和生境的梭梭在耗水数量、耗水日过程特性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为天然荒漠植被防护林的管理及沙漠区人工灌溉植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梭梭 茎干液流 蒸腾耗水 气象因子 茎流热平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热技术研究树干液流进展 被引量:176
14
作者 孙慧珍 周晓峰 康绍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综述了热技术方法测定树干液流的基本原理和不同适用范围 .通过各种热技术方法可以确定树干水分运输格局及其数量 ;与树木生理指标和环境因素联合测定 ,可深入分析整树水分导度、气孔导度、边界层导度、水势及树干储水与树木蒸腾之间的... 综述了热技术方法测定树干液流的基本原理和不同适用范围 .通过各种热技术方法可以确定树干水分运输格局及其数量 ;与树木生理指标和环境因素联合测定 ,可深入分析整树水分导度、气孔导度、边界层导度、水势及树干储水与树木蒸腾之间的关系 ,探讨树干液流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程度及其响应 ,揭示树木蒸腾内在的调节机制和外在影响因素 ;热技术可用于长期连续测定地带性森林主要树种蒸腾耗水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技术 树干液流 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杜仲(Eucommia ulmoides)树干液流动态 被引量:24
15
作者 曹云 黄志刚 +3 位作者 欧阳志云 郑华 王效科 苗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87-2895,共9页
采用根据热平衡原理设计的热扩散探针(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TDP),于2004年7月到10月对南方红壤区的杜仲人工林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结合所测定的相关因子,分析杜仲液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因子的关系。结果表... 采用根据热平衡原理设计的热扩散探针(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TDP),于2004年7月到10月对南方红壤区的杜仲人工林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结合所测定的相关因子,分析杜仲液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杜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但是树干液流在启动时间、峰值出现时间上存在差异;从7月到10月份,杜仲树干液流速率逐渐增大,10月份液流速率达到1.818 g/(cm2.h);杜仲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相关性显著,但是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杜仲液流的重要因子,其中7月到9月份,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子,而10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占主导地位;树干液流与胸径、冠层厚度以及胸径平方与树高之积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热扩散法 杜仲 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干液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5
16
作者 赵春彦 司建华 +2 位作者 冯起 鱼腾飞 李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5,共8页
树干液流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并决定着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因此成为分析树木耗水特性、研究树木水分传输机理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1)常见的测定树干液流的5种方法... 树干液流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并决定着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因此成为分析树木耗水特性、研究树木水分传输机理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1)常见的测定树干液流的5种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以及优点和缺点,热比率法是目前研究树干液流最可靠的方法。2)分析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方位变化和高度变化,发现大多树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季节变化总体上呈现夏季液流速率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小的变化趋势。3)分析不同树种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滞后效应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树木液流与太阳辐射、水汽压亏缺等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树木耗水及生态需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水分 树干液流 热技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枣树干液流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小由 康尔泗 +2 位作者 张智慧 周茂先 司建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6-151,共6页
利用热平衡方法,研究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中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树干液流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沙枣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窄峰曲线;液流在10:00时迅速上升,在12... 利用热平衡方法,研究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中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树干液流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沙枣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窄峰曲线;液流在10:00时迅速上升,在12:00时达到高峰,14:00时又迅速下降;日累计液流为2.43L·d^-1,白天液流量占全天的92.6%~93.9%,晚上占6.1%~7.4%;由于存在根压,沙枣在夜间有微弱上升液流。②1月份液流量最小为22.0L;7月份最大,为76.6L;非生长季节的液流量占全年液流的35.6%;生长季节占64.4%。③生长季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树干液流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在日变化中大小依次是净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关系数为0.69,决定系数为0.49;在季节变化中影响大小依次是空气温度,总辐射、净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都是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法 沙枣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木材结构树干液流对比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孙慧珍 李夷平 +1 位作者 王翠 周晓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34-1439,共6页
采用热扩散法,对东北东部山区代表主要木材解剖构造的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土温、土壤容积含水量等因子。结果表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晴天的... 采用热扩散法,对东北东部山区代表主要木材解剖构造的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土温、土壤容积含水量等因子。结果表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晴天的树干液流密度日进程一般为单峰型,水曲柳日最高液流峰值为430.53 cm3.cm-2.h-1,明显高于樟子松(142.43 cm3.cm-2.h-1)。晚上及凌晨液流量占全天比例在生长季结束后,明显增加,其他时期低于20%,说明水曲柳和樟子松存在根压。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平均液流密度分别为12.26、6.49 cm3.cm-2.h-1。影响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二者对主导因子敏感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法 树干液流 水曲柳 樟子松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树干液流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54
19
作者 孙慧珍 周晓峰 赵惠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87-1391,共5页
应用热扩散原理 ,采用 ICT-2 0 0 0 TE(Transpiration-Environment)自动监测系统 ,对东北东部山区的先锋树种白桦的树干液流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同步测定。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 ,白桦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 应用热扩散原理 ,采用 ICT-2 0 0 0 TE(Transpiration-Environment)自动监测系统 ,对东北东部山区的先锋树种白桦的树干液流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一个生长季的同步测定。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 ,白桦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液流速率的峰值出现在 8月中旬 ,为 84.72 L/ d。在白桦树叶脱落后 ,仍有较高的液流速率 ,而到 1 0月中旬急剧下降 ,值为 3 .84L/ d。在不同生长时期白桦每小时的液流速率与相应的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白桦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辐射强度 ,在不同时期三者的作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树干液流 动态研究 热扩散法 季节动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7种园林植物及典型配置绿地用水量测算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瑞辉 马履一 +2 位作者 奚如春 李丽萍 樊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68,共6页
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TDP)和盆栽法对北京7种常见园林植物的蒸腾用水量进行1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单株乔木(胸径15cm左右)年用水量油松851.9kg、侧柏982.7kg、元宝枫1518.3kg,元宝枫的用水量显著大于油松和侧柏;灌木单位叶面积... 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TDP)和盆栽法对北京7种常见园林植物的蒸腾用水量进行1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单株乔木(胸径15cm左右)年用水量油松851.9kg、侧柏982.7kg、元宝枫1518.3kg,元宝枫的用水量显著大于油松和侧柏;灌木单位叶面积年用水量大叶黄杨128.42kg·m-2、金叶女贞117.28kg·m-2、铺地柏82.38kg·m-2,铺地柏的用水量明显少于金叶女贞和大叶黄杨;6种典型配置绿地单位面积年用水量油松片林最少,为295kg·m-2,金叶女贞绿篱最多,为1083.2kg·m-2。草地早熟禾纯草坪的用水量大于林下草坪,前者643.3kg·m-2,后者450.3kg·m-2。纯草坪的用水量大于乔草型绿地,与灌草型绿地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树干液流 盆栽 用水量 绿地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