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bleeding effect on standing column well (SCW) type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
1
作者 CHOI Hoon-ki YOO Geun-jong +2 位作者 LIM Kyung-bin LEE Sang-hoon LEE Chang-he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202-3207,共6页
Thermal perform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utilizing geothermal energy.The thermal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by many different design parameters and different operat... Thermal perform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utilizing geothermal energy.The thermal performance is affected by many different design parameters and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bleeding.This eventually determines the operation and cost efficiency of the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system.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n open standing column well (SCW) type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 was assess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leeding.For this,a thermal response test rig was established with line-source theory.The test rig also had a bleeding function by releasing fluid while taking additional underground water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The thermal response test was performed with an additional constant input heat source.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resistanc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d data.From the measurement,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found to have 1.47 times higher value when bleeding is applied.The thermal resistance also increases by 1.58 times compared to a non-bleeding case.This trend indicates enhanced heat transfer in the SCW 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a bleeding function.Bleeding,therefore,c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of achieving a high heat transfer rate in the SCW 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sufficient underground water sup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ding column well type thermal response test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resistance bleeding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地排风弧形看台结构一次成型施工技术的应用
2
作者 刘瑞 张红飞 吉祥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581-583,共3页
针对昆山蓬朗高级中学新建工程项目中综合楼报告厅采用地排风的弧形看台的作法,根据弧形看台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分别从弧形看台测量控制、模板安装、钢筋绑扎、预埋套管的安装及看台混凝土施工等方面对弧形看台的结构施工技术... 针对昆山蓬朗高级中学新建工程项目中综合楼报告厅采用地排风的弧形看台的作法,根据弧形看台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分别从弧形看台测量控制、模板安装、钢筋绑扎、预埋套管的安装及看台混凝土施工等方面对弧形看台的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针对弧形看台施工中的测量放线、模板施工和通风套管安装的施工进行了着重叙述。该技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度高,施工便捷,实施效果好。通过该施工技术可准确定位看台板的弧形曲线、标高,并顺利完成模板、支撑体系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完美实现看台的结构造型,线条圆滑,外形美观。适用于剧院建筑、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弧形看台的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看台 斜梁 看台弧形连梁 水平横梁 短柱 通风预留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单井地下水多流态流动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倪龙 余延顺 +3 位作者 姜益强 姚杨 马最良 李炳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7-371,共5页
为研究循环单井地下水流动机理,引入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建立了循环单井地下水多流态流动的统一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将流量边界移至井口,并将井孔壁的流入流出边界转换为求解区域,避免了... 为研究循环单井地下水流动机理,引入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建立了循环单井地下水多流态流动的统一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将流量边界移至井口,并将井孔壁的流入流出边界转换为求解区域,避免了流量大小和分布的预先给定。应用该模型对一典型循环单井的地下水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循环单井运行时,含水层上部产生回灌效应,下部产生抽水效应,地下水通过井孔壁与含水层进行质量交换,算例中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比达到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单井 地下水 流态 管流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地下传热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旻 刁乃仁 方肇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4-1401,共8页
在空间上将单井回灌系统地下传热问题分为井内与井外两部分,通过有限容积法(FVM)分别建立了井内与井外传热的数值模型。利用该数值模型对单井回灌系统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发现热传导和热对流是单井回灌地热换热器的主要传热方式,... 在空间上将单井回灌系统地下传热问题分为井内与井外两部分,通过有限容积法(FVM)分别建立了井内与井外传热的数值模型。利用该数值模型对单井回灌系统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发现热传导和热对流是单井回灌地热换热器的主要传热方式,凡是影响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地质参数和系统参数都对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有明显影响。此外,利用现场测试的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回灌 地源热泵 传热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传热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倪龙 姜益强 +2 位作者 姚杨 马最良 李炳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8-1233,共6页
为了研究循环单井复杂的传热特性,依据能量守恒建立了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耦合传热模型.并将井管壁和井孔壁的换热包含于控制方程中,便于含水层、井孔、井管温度场的整场求解;在含水层传热中,考虑了热弥散的影响.然后,对循环单井... 为了研究循环单井复杂的传热特性,依据能量守恒建立了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耦合传热模型.并将井管壁和井孔壁的换热包含于控制方程中,便于含水层、井孔、井管温度场的整场求解;在含水层传热中,考虑了热弥散的影响.然后,对循环单井现场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过程显示出模型的输出对含水层渗透系数和热弥散度最为敏感,尤其是热弥散度,有无热弥散效应对模型的输出影响重大,应在模型中考虑热弥散效应.模拟结果表明,抽水温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误差在10%以内,也表明建立的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传热模型是正确的,能够用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单井 数学模型 传热 热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健康运行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倪龙 姜益强 +2 位作者 姚杨 马最良 李炳熙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8,13,共6页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热源井现阶段共有三种: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数值计算表明,渗透系数是传统回灌井和抽灌同井回灌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填砾抽灌同井显著降低了灌压,循环单井没有回灌困难的问题。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热源井现阶段共有三种: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数值计算表明,渗透系数是传统回灌井和抽灌同井回灌难易程度的决定因素,填砾抽灌同井显著降低了灌压,循环单井没有回灌困难的问题。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运行时会产生热贯通问题,尤其是填砾抽灌同井和循环单井。抽灌同井运行时的季节性储能很大程度地减轻了对含水层作为热源(汇)的依赖,而让其作为一种蓄热的载体。回灌问题、热贯通问题和季节性储能问题是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能否长期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 健康运行 回灌 热贯通 季节性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流场耦合的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物理场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武强 孙海洲 +4 位作者 徐生恒 刘守强 曾一凡 孙文洁 曹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15-3022,共8页
作为同井回灌水源热泵的一种形式,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非达西效应时渗流场的研究对高效地利用浅层地热能亦具有重要意义。建立Stokes-Forchheimer-Darcy流多流场耦合的流场-温度场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算例的物理场,包括温度场及... 作为同井回灌水源热泵的一种形式,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非达西效应时渗流场的研究对高效地利用浅层地热能亦具有重要意义。建立Stokes-Forchheimer-Darcy流多流场耦合的流场-温度场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算例的物理场,包括温度场及水动力场时空变化规律、出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有效利用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系统提供科学依据。说明开发利用同井回灌水源热泵对于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提高同井回灌水源热泵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流场耦合 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 同井回灌水源热泵 Stokes.Forchheimer-Darcy流 物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单井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倪龙 姜益强 +2 位作者 姚杨 马最良 李炳熙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4-1039,共6页
依据能量守恒建立了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耦合传热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典型循环单井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暖季期间,循环单井抽水温度变化剧烈,变化量达7.℃,这降低了系统应对突发... 依据能量守恒建立了循环单井井管-井孔-含水层耦合传热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针对典型循环单井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暖季期间,循环单井抽水温度变化剧烈,变化量达7.℃,这降低了系统应对突发负荷的能力,增加了热泵机组的耗功.井孔与含水层之间的原水交换承担了近23.4%的负荷,且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循环单井对含水层的热影响范围不大(14.m),因此,多口循环单井的井间距可以较小(如1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单井 数学模型 传热特性 抽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单井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运行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倪龙 姜益强 +2 位作者 姚杨 那威 马最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1,62,共6页
为研究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对循环单井的影响,通过大量算例模拟分析了循环单井在不同水文地质参数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水平渗透系数较大的含水层提高了原水交换比,减轻了抽水温度的变化;对于渗透性能较好的含水层,含水层滞止导热系数... 为研究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对循环单井的影响,通过大量算例模拟分析了循环单井在不同水文地质参数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水平渗透系数较大的含水层提高了原水交换比,减轻了抽水温度的变化;对于渗透性能较好的含水层,含水层滞止导热系数对循环单井的影响不大,而对于渗透性能较差的含水层,抽水温度随着含水层滞止导热系数的增大而迅速提高.这说明含水层渗透系数是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决定循环单井抽水温度的变化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单井 水文地质条件 运行特性 原水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和H型立柱对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琳 穆卓昀 谭义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4,61,共8页
为获取不同立柱体型对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加设立柱、加设Ⅱ型和H型立柱支撑系统的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立柱时空气涡贯穿排沙底孔,涡径最大,清水区面积最大,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 为获取不同立柱体型对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加设立柱、加设Ⅱ型和H型立柱支撑系统的排沙漏斗水沙分离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立柱时空气涡贯穿排沙底孔,涡径最大,清水区面积最大,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最大;加设Ⅱ型立柱后空气涡产生偏移,涡径减小,清水区面积减小,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减小;H型立柱下空气涡偏移距离最大,涡径最小,清水区面积最小,漏斗室内的螺旋流强度最小。相较于加设H型立柱,Ⅱ型立柱支撑系统下排沙漏斗的总截除率、泥沙排出率、漏斗室内淤积量、排沙耗水率与悬板下方不加设立柱时相近,为保证悬板安全及较高的截除率,可采用Ⅱ型立柱作为支撑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漏斗 溢流悬板 模型试验 立柱体型 水沙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热源井排放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伟 倪龙 姚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43-2848,共6页
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有关排放的实验研究不足,搭建砂箱实验台研究其排放特性,并分析实验台与实际工程情况的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取热工况下,排放能够提高热源井的抽水温度和取热量,尤其是对于提高循环单井抽水温度效果显... 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有关排放的实验研究不足,搭建砂箱实验台研究其排放特性,并分析实验台与实际工程情况的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取热工况下,排放能够提高热源井的抽水温度和取热量,尤其是对于提高循环单井抽水温度效果显著,但过大排放比的作用有限,在实验条件下,排放比从5.0%增加到32.1%,填砾抽灌同井的取热量仅增加了7.4%。此外,排放可缩小热源井热影响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循环单井 填砾抽灌同井 砂箱实验 排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特殊立柱户型的定制家具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星艳 陶涛 龚瑶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4-47,共4页
简要介绍了目前定制家具的设计难点,重点分析了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遇立柱设计。通过常见遇立柱设计实例分析,提出了适应特殊立柱户型定制家具设计的解决方案,以兼顾最大化利用空间和呈现家具美感为目标,总结出有特殊立柱户型定制家... 简要介绍了目前定制家具的设计难点,重点分析了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遇立柱设计。通过常见遇立柱设计实例分析,提出了适应特殊立柱户型定制家具设计的解决方案,以兼顾最大化利用空间和呈现家具美感为目标,总结出有特殊立柱户型定制家具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家具 设计 立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流动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惠 刁乃仁 方肇洪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是一项建筑节能的新技术,其地下换热器涉及复杂的地下水渗流及换热问题。要分析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传热过程,首先得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流动问题。本文通过对单井系统地下流场的分析在简化假设的基础...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是一项建筑节能的新技术,其地下换热器涉及复杂的地下水渗流及换热问题。要分析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传热过程,首先得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流动问题。本文通过对单井系统地下流场的分析在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表明承压含水层完整井系统抽水段与回灌段长度基本相等,井筒壁上降深及径向渗流速度沿井深方向基本程线性变化,系统回灌率受径向渗透系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回灌 地源热泵 渗流 数学模型 承压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倪龙 马最良 +1 位作者 徐生恒 孙骥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6-92,共7页
比较了抽灌同井与单井循环系统的异同点。给出了北京某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近一年的现场试验数据,包括进出口水温、地下水流量、测井温度。研究表明,地下水流量的选取是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节能的关键。将热贯通分为瞬变热贯... 比较了抽灌同井与单井循环系统的异同点。给出了北京某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近一年的现场试验数据,包括进出口水温、地下水流量、测井温度。研究表明,地下水流量的选取是同井回灌地下水地源热泵节能的关键。将热贯通分为瞬变热贯通和缓变热贯通,抽灌同井运行过程中的缓变热贯通不明显,应注意瞬变热贯通。对于冬夏均运行的抽灌同井,季节性蓄能是热泵热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地源热泵 同井回灌 单井循环 热贯通 季节性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承压含水层渗流解析解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旻 刁乃仁 方肇洪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技术,但其涉及的地下水流动和传热问题相当复杂。要解决该系统的传热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地下水渗流问题。由于单井回灌地源热泵是从一口井的底部抽取地下水,经过热泵换热后再从同一口井的上...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技术,但其涉及的地下水流动和传热问题相当复杂。要解决该系统的传热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地下水渗流问题。由于单井回灌地源热泵是从一口井的底部抽取地下水,经过热泵换热后再从同一口井的上部回灌回地下,在不考虑地下水整体流动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具有复杂边界条件的轴对称渗流问题,对于该问题国内外文献里还未见有解析解。本文在一定简化假设条件下,通过积分变换的方法求得了承压含水层的解析解,为进一步分析传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回灌 地源热泵 渗流 积分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107辅道高架桥梁应用预制装配技术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优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第6期153-156,167,共5页
装配式桥梁因其契合当前城市建设中对快速施工和绿色施工的要求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郑州市107辅道快速化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为例,探讨将装配式技术应用在该工程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中的可行性,着重介绍了盖梁和立柱应用装... 装配式桥梁因其契合当前城市建设中对快速施工和绿色施工的要求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郑州市107辅道快速化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为例,探讨将装配式技术应用在该工程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中的可行性,着重介绍了盖梁和立柱应用装配式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箱梁 盖梁 立柱 预制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传热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惠 刁乃仁 方肇洪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7年第6期41-45,共5页
建立了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工程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较准确地描述了井壁无渗透的裸管形式及井壁处有循环水渗透的单井回灌地... 建立了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工程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较准确地描述了井壁无渗透的裸管形式及井壁处有循环水渗透的单井回灌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的传热传质特征,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回灌地源热泵 传热传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8
作者 倪龙 马最良 《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 2008年第11期26-30,共5页
本文给出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型式。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热源井现阶段共有三种: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分析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综述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认为单... 本文给出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型式。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热源井现阶段共有三种:循环单井、抽灌同井和填砾抽灌同井。分析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综述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认为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用中应关注:回灌问题、热贯通问题和季节性储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 循环单井 抽灌同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单井热泵系统负荷调峰优越性分析
19
作者 张海琳 余跃进 胡纯良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介绍了循环单井热泵系统,并基于换热效果、环境影响、地质要求、占地面积、调峰方式等方面与地下水源、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比较.主要针对负荷高峰期间运行时,证明循环单井可通过增加井水与地下水原水的交换量、排放热泵回水两种特有... 介绍了循环单井热泵系统,并基于换热效果、环境影响、地质要求、占地面积、调峰方式等方面与地下水源、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比较.主要针对负荷高峰期间运行时,证明循环单井可通过增加井水与地下水原水的交换量、排放热泵回水两种特有的调峰方式来进行调峰,并且优于地下水源、土壤源热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单井 地下水源 土壤源 优越性 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苣立柱盆式水培技术
20
作者 彭世勇 王振龙 +2 位作者 程贵兰 韩德伟 矫天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4-15,共2页
介绍了莴苣立柱盆式水培设施的结构与建造,阐述了莴苣立柱盆式水培的技术要点,为莴苣优质、高效生产和发展观光农业开辟了一条可行途径。
关键词 莴苣 立柱 盆式水培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