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冬 唐伟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观察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伴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144例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2组... 目的:观察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伴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于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144例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2组均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胃功能指标[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评估胃黏膜糜烂评分、慢性炎症评分,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及胃黏膜糜烂评分、慢性炎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5项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TNF-α、IL-1β、IL-8、P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G-17、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1β、IL-8、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G-17、PG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黄连汤合柴龙逆萎汤治疗肝胃不和兼脾胃湿热型CNAG伴糜烂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及胃黏膜糜烂程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肝胃不和证 脾胃湿热证 黄连汤 柴龙逆萎汤 炎症因子 胃功能
原文传递
基于细胞焦亡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生物学机制
2
作者 王秋月 郑泽宇 +1 位作者 黄铭涵 王文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4期30-33,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于慢性炎症性病变,为胃黏膜“炎-癌”转化的关键阶段。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可引发胃黏膜炎症,参与CAG的发生发展。中医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炎性反应有密切联系,为临床CAG的常见中医证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于慢性炎症性病变,为胃黏膜“炎-癌”转化的关键阶段。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可引发胃黏膜炎症,参与CAG的发生发展。中医脾胃湿热证与胃黏膜炎性反应有密切联系,为临床CAG的常见中医证型。湿热蕴结脾胃,损伤胃络,日久易生瘀毒,诱发癌症,脾胃湿热的病机转化与焦亡促进炎性反应,利于肿瘤形成存在共通之处。该文深入探析细胞焦亡与脾胃湿热之间的关系,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探究中医脾胃湿热证CAG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运用清化湿热法治疗CAG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细胞焦亡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调节机制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胃热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夏小焱 赵锐 +2 位作者 陈阳 章小娟 王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67-373,共7页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调节机制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胃热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胃热脾虚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调节机制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胃热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胃热脾虚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LH/FSH]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妊娠率。【结果】(1)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80%(36/41),对照组为68.89%(31/45),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的妊娠率为92.68%(3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2、LH水平与LH/FSH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血清FSH水平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血清E2、LH水平与LH/FSH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治疗后,2组患者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粪肠球菌、拟杆菌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肠杆菌水平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粪肠球菌、拟杆菌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热脾虚型PCOS临床疗效显著,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调节机制 加味半夏泻心汤 胃热脾虚证 多囊卵巢综合征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自拟鼻渊方对脾胃湿热型慢性鼻窦炎术后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沈利民 郁燕敏 +1 位作者 邓永君 郭方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自拟鼻渊方对脾胃湿热型慢性鼻窦炎(CS)术后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的CS病例102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纳入51例。对照... 目的 探讨自拟鼻渊方对脾胃湿热型慢性鼻窦炎(CS)术后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的CS病例102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纳入51例。对照组病例术后第2d采取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治疗组病例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增服自拟鼻渊方。两组病例均予8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主观病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客观病情鼻窦CT评分与鼻内镜检测评分、脾胃湿热证评分以及鼻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IL)-5、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安全性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8周疗程完成后,治疗组病例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5)。8周疗程完成后,两组病例VAS评分显著减少,且治疗组病例在同时点分别减少更显著(P<0.05)。8周疗程完成后,两组病例Lund-Mackay与Lund-Kennedy评分显著减少,同时治疗组病例减少更显著(P<0.05)。8周疗程完成后,两组病例脾胃湿热证评分显著减少,同时治疗组病例减少更显著(P<0.05)。8周疗程完成后,两组病例鼻分泌物IL-5、IL-1β、TNF-α水平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病例减少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为9.80%,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3.92%)低于对照组为15.69%,但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本组自拟鼻渊方对脾胃湿热型CS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有助于主观与客观病情的控制,改善中医证候,以及抑制炎症反应,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方 鼻窦炎 脾胃湿热证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周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3年该院收治的8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马...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3年该院收治的8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与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表皮生长因子(EGF)、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脘腹疼痛、口干、泛酸、四肢倦怠、纳少、纳呆、嗳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DA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脘腹疼痛、口干、泛酸、四肢倦怠、纳少、纳呆、嗳气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患者可改善胃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脾胃湿热证 黄芪建中汤加减 马来酸曲美布汀 奥美拉唑 胃黏膜屏障功能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仁合剂联合胃痛贴敷方2号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陈晨 张美云 《医学综述》 2025年第6期765-768,F0003,共5页
目的探究三仁合剂联合胃痛贴敷方2号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92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究三仁合剂联合胃痛贴敷方2号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收治的92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三仁合剂联合胃痛贴敷方2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内镜及病理检查评分、临床疗效及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胃痛、烧灼感、胃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37±0.68)分比(3.54±0.84)分、(2.15±0.42)分比(3.30±0.59)分、(2.13±0.65)分比(3.41±0.83)分、(1.35±0.48)分比(2.93±0.65)分、(2.02±0.71)分比(3.80±0.93)分、(2.35±0.67)分比(3.76±0.71)分](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胃黏膜和病理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0.6)分比(1.8±0.5)分、(1.3±0.5)分比(1.6±0.5)分](P<0.01)。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3%(45/46)比86.96%(40/46)](χ2=3.866,P=0.049)。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仁合剂联合胃痛贴敷方2号在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降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病理评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湿热 三仁合剂 胃痛贴敷方2号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采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颖 田耀洲 +1 位作者 林琳 丁金荣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526-1529,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病理主要以胃腺体的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控制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病理主要以胃腺体的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控制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理进展或逆转其病理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及预防胃癌发生。田耀洲教授认为此病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是本,气滞、湿郁、瘀血为标,虚、滞、湿、瘀相互胶结推动着疾病的进展,在辨证上推崇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用药上推崇中西医结合,并擅用经方与药对,精准辨治与用药。田教授开创的自拟方剂芪芝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CAG的临床症状。今将田教授辨治CAG之经验及自拟方剂分享给大家,以期为临床辨治CAG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经验 被引量:5
8
作者 黄铭涵 何友成 +2 位作者 杨正宁 林尧 杨春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3届国医大师,擅长运用“脾胃湿热”理论诊治胃肠系统疾患。杨老认为,脾胃湿热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个体化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针对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辨治用药,杨老... 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3届国医大师,擅长运用“脾胃湿热”理论诊治胃肠系统疾患。杨老认为,脾胃湿热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个体化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针对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辨治用药,杨老以清化湿热、调气舒络为总治则,创制“清化饮”为基本方,并结合辨析寒热、分利三焦、顾护正气、扶正防邪等辨治心得立方。作者结合杨老临床验案,阐述杨老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临证经验,以期对指导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杨春波 脾胃湿热证 胃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黄散加味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
9
作者 王芳 曹国云 +3 位作者 付峰 刘兴岳 何佳明 潘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以及对证候积分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共101例脾胃积热型便秘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以及对证候积分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共101例脾胃积热型便秘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排便训练,而观察组采用泻黄散加味颗粒和排便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患儿用药前后便秘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饥饿素(GHR)]、血清学指标水平[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统计2组不良反应以及半年内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各项评分、大便干结、腹胀、舌红苔黄、口干口臭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MTL、GAS、GHR、SP、VIP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NO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治疗2个月均已治愈,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便秘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患儿便秘表现出显著效果,使患儿便秘症状和胃肠激素表达均得到可观改善,纠正其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机制,有利于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便秘 脾胃积热 排便训练 泻黄散加味 疗效 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10
作者 范普雨 金先红 周志文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71-575,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连朴泻心汤。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连朴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清除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症状分级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有效率为94.5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Hp阳性12例,转阴3例,清除率为25%;观察组Hp阳性12例,转阴6例,清除率为40%,两组患者Hp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轻度患者例数多于本组治疗前,重度患者少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胸脘部胀满、胃脘部热痛、口苦、口黏、头身重着、纳呆嘈杂等不适症状,并能修复损伤的胃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连朴泻心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万群 田锋亮 +2 位作者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I0008,I0009,共7页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证 脾气虚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嫱 郭洁 +1 位作者 宋殿荣 鲁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性特点及证型分布。【结果】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以阴道分泌物异常为主,占63.40%。病位证素为胞宫、脾、肝、肾、经络、胃、心神、心,其中以胞宫、脾、肝最多见,分别占67.00%、58.80%和55.80%。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血瘀、气虚、阳虚、阴虚、痰、寒,其中以湿、热、气滞、血瘀最多见,分别占66.40%、56.60%、36.00%和31.80%。各年龄段病位证素均以胞宫为主,病性证素均以湿、热为主。双病位证素以胞宫-脾最常见,三病位证素以胞宫-脾-肝最常见。双病性证素以湿-热最常见,三病性证素以湿-热-血瘀最常见。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发现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主要证型分布为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结论】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中医病位证素主要在胞宫,兼脾、肝、肾多脏腑合病;病性证素以湿、热为主,呈现虚实错杂的特点;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中医证候特征 证素 胞宫 湿热瘀阻 肝郁气滞 心肾不交 脾胃阳虚
原文传递
基于四川地域特色探讨寻常性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晟桢 凌桂华 +1 位作者 肖敏 陈明岭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又称白疕。历代中医医家非常重视地域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强调气候、饮食、体质等因素在患病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四川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总结,本文提出...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又称白疕。历代中医医家非常重视地域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强调气候、饮食、体质等因素在患病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四川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总结,本文提出寻常性银屑病以脾虚为本,湿热内蕴为因,皮肤红斑鳞屑为果,提倡以寒温并调、清热利湿、健脾疏肝为治法,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为目的治疗银屑病,临床常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介绍了川派皮科对银屑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经验,以期为中医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气候 湿热证 寻常性银屑病 寒温并调法 脾胃 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探讨脾胃湿热证防治内涵及临床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友成 蒋风茹 +4 位作者 吴月 潘可怡 周淳宇 蔡舒雨 袁建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5-180,共6页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临床辨治较为棘手的脾胃复合证型之一。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理论内涵,认为脾胃湿热证需从“攻无形邪气所据”(祛湿温阳)、“攻治所合之腑”(苦寒直折胃腑湿热)、“随五脏欲恶而攻”(制定脾胃所喜的生活调摄方案)、...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临床辨治较为棘手的脾胃复合证型之一。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理论内涵,认为脾胃湿热证需从“攻无形邪气所据”(祛湿温阳)、“攻治所合之腑”(苦寒直折胃腑湿热)、“随五脏欲恶而攻”(制定脾胃所喜的生活调摄方案)、“随五脏所喜用药”(随脾胃所喜用药)、“各量轻重,从宜施治”(把握细节,辨证施治)5个方面进行综合辨治,并附临证案例一则,为脾胃湿热证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其所得而攻之 脾胃湿热证 辨证论治 理论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系统建模方法的慢性胃炎常见证型主症特征选择研究
15
作者 郭本琼 刘怡 +3 位作者 徐玮斐 刘晏 颜建军 刘国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321-3330,共10页
【目的】应用复杂系统建模方法,探讨慢性胃炎常见证型的主症特征,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综合运用随机森林、互信息、粗糙集、近邻传播聚类、判别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慢性胃炎常见证型如湿浊中阻证... 【目的】应用复杂系统建模方法,探讨慢性胃炎常见证型的主症特征,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综合运用随机森林、互信息、粗糙集、近邻传播聚类、判别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慢性胃炎常见证型如湿浊中阻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的症状群,挖掘症状和证型之间、症状与症状之间的关系。通过判别分析交互验证法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对慢性胃炎主症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湿浊中阻证的正相关特异性症状为苔腻、齿痕舌、苔厚、胖大舌,负相关鉴别症状为舌色红、苔薄、苔黄(预测准确率为79.2%,AUC值为0.868);脾胃气虚证的正相关特异性症状为乏力、苔白、齿痕舌、唇色淡白、便溏,负相关鉴别症状为苔腻、舌色红(预测准确率为75.5%,AUC值为0.830);脾胃虚寒证的正相关特异性症状为肢冷/手足欠温、胃脘喜暖、苔薄,未见负相关鉴别症状(预测准确率为79.2%,AUC值为0.836);肝郁气滞证的正相关特异性症状为因情绪而加重、胁胀或痛、嗳气,负相关鉴别症状为乏力、苔腻(预测准确率为74.1%,AUC值为0.818);肝胃郁热证的正相关特异性症状为舌色红、胁胀或痛、唇色红,负相关鉴别症状为苔腻、苔白、苔厚(预测准确率为79.9%,AUC值为0.845)。慢性胃炎常见证候中正相关特异性症状病位要素主要涉及脾、胃、肝,病性要素主要涉及湿浊、气虚、血虚、寒湿、阳虚、气滞、热。【结论】通过综合运用复杂系统方法筛选得到的慢性胃炎常见证型主症特征与中医理论、临床实践、既往诊断标准基本一致。舌象、唇象特征在主症中的占比最大,提示舌诊、唇诊对于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湿浊中阻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肝郁气滞证 肝胃郁热证 主症 舌象 唇象
原文传递
热敏灸联合参苓止泻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年宝 唐奔 +1 位作者 刘雅婧 葛来安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460-3463,共4页
目的评估热敏灸联合参苓止泻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分别为热敏灸(A组)、参苓止泻颗粒(B组... 目的评估热敏灸联合参苓止泻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分别为热敏灸(A组)、参苓止泻颗粒(B组)、灸药联合(C组)与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D组),均治疗28 d。比较4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敏感性状况评分和IL-6、IL-8水平变化。结果最终纳入73例。治疗后,4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肠道敏感性状况评分、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较其他3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与其他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药联合治疗脾胃虚弱型IBS相较单一方案更有疗效,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虚弱证 热敏灸疗法 参苓止泻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症状/体征群特征研究
17
作者 郭本琼 刘怡 +1 位作者 徐玮斐 刘国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3,共5页
目的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探索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复杂网络中关联紧密的症状/体征群特征,以期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综合应用度值、介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以及“k-core层次分析法”分析方法,寻找慢性... 目的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探索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复杂网络中关联紧密的症状/体征群特征,以期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综合应用度值、介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以及“k-core层次分析法”分析方法,寻找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复杂网络中关联紧密的症状/体征群,并深入挖掘其社团内部结构特点。结果寻找到关联程度最高的4个症状/体征群,社团0包括舌苔偏于舌根、苔遍布全舌、舌瘦薄、面色萎黄;社团1包括嘈杂、舌色红、唇色红、右手脉弦、面色红;社团2包括手足心热、苔薄、口酸;社团3包括胖大舌、口气重、苔黄白相兼,病位要素涉及脾、胃、肝、肾。结论综合运用复杂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寻找到的4个关联程度最高的症状/体征群特征与中医理论基本相符,部分结果与中医理论有出入,可能与临床证候具有兼挟性、动态性、复杂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复杂网络 症状/体征群特征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清化饮对脾胃湿热型抑郁症大鼠色氨酸代谢通路及小肠病变的影响
18
作者 陈华琴 王谨敏 +7 位作者 季叶薇 黎嘉雯 陈铭杨 苏小琴 郑登滋 杨巧芳 黄海雯 龚子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2931-2936,2963,共7页
目的探讨清化饮对脾胃湿热型抑郁症大鼠色氨酸代谢通路及其小肠病变的影响。方法取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5只作为对照组,剩余大鼠以高脂高糖饮食和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方法干预28 d建立脾胃湿热型抑郁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 目的探讨清化饮对脾胃湿热型抑郁症大鼠色氨酸代谢通路及其小肠病变的影响。方法取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5只作为对照组,剩余大鼠以高脂高糖饮食和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方法干预28 d建立脾胃湿热型抑郁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清化饮组6只、舍曲林组6只和清化饮+舍曲林组7只。清化饮组给予清化饮27.5 g/kg灌胃,舍曲林组给予舍曲林5.21 mg/kg灌胃,清化饮+舍曲林组交错间隔1 h灌胃清化饮和舍曲林,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21 d。实验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色氨酸、5-羟色胺(5-HT)、色胺水平,计算色胺/色氨酸、5-HT/色氨酸比值;HE染色法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结果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表现出现明显抑郁样表现,旷场实验中大鼠外围穿格数、直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各给药组大鼠抑郁样表现有所改善,其中清化饮组和清化饮+舍曲林组大鼠中心穿格数均明显多于模型组(P均<0.05),清化饮组外围穿格数明显多于清化饮+舍曲林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5-HT水平、色胺/色氨酸比值、5-HT/色氨酸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色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色胺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小肠组织黏膜固有层间质淋巴细胞聚集,淋巴小结形成。与模型组比较,清化饮组和清化饮+舍曲林组血清5-HT水平、5-HT/色氨酸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清化饮组和清化饮+舍曲林组血清色胺水平、色胺/色氨酸比值及清化饮+舍曲林组血清色氨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舍曲林组血清5-HT水平、色胺/色氨酸比值、5-HT/色氨酸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色氨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色胺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各给药组小肠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减轻,其中清化饮+舍曲林组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之比变大。与舍曲林组比较,清化饮组、清化饮+舍曲林组血清色氨酸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色胺水平、色胺/色氨酸比值、5-HT/色氨酸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清化饮可能通过调控色氨酸代谢过程和提高血清5-HT水平改善脾胃湿热型抑郁症大鼠抑郁症状,减轻小肠病理损伤,与舍曲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色氨酸水平,降低色胺水平及其与色氨酸的比值,从而增加色氨酸利用率,可以有效改善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清化饮 脾胃湿热 色氨酸 5-羟色胺 色胺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中医寒、热证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19
作者 王亮 黄作阵 +2 位作者 李中峰 王佳婕 李志红 《四川中医》 2024年第9期83-88,共6页
目的:通过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继而阐述尿液代谢组学未能佐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寒、热辨证存在差异物质基础的原因。本研究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本,使用核... 目的:通过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继而阐述尿液代谢组学未能佐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寒、热辨证存在差异物质基础的原因。本研究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本,使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定量检测其代谢物的含量,运用PCA、PLS-DA以及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尿液中黄嘌呤、马尿酸、柠檬酸含量升高,肌酐、组胺酸、肌酸、鸟氨酸、磷酸肌酸的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证尿液中未找到具有明显差异的代谢物。结论:1.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尿液中差异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尿素循环等代谢途径相关;2.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证之间未找到明显差异的代谢物,原因可能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与证候的特点、尿液样本的选取和处理、辨证诊断和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代谢组学 证候 脾胃湿热证 脾胃虚寒证
原文传递
寒温统一论视角下的脾胃病证治
20
作者 张毅堃 陆星瑶 胡鸿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82-1385,共4页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用到脾胃病的治疗当中。本文结合伤寒、温病经典,从脾胃生理病理出发,总结寒温统一论辨治下的脾胃病治法,归纳为“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清宣祛邪”三大方面,兼顾脾胃病治疗中阴阳特征、气机升降、邪正关系,并通过现代生理学、药理学研究阐释寒温统一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疑难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寒温统一论 伤寒论 气机 温病 辛开苦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