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西地区须家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1
作者 王欣 陈龙 +10 位作者 庹聪 刘建平 罗龙 高儇博 王濡岳 汪飒黎 吴永宏 彭文杙 余信 魏倩倩 谭先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7,108,I0006,I0007,共20页
基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钻测井、岩心、野外及地震资料,采用地层对比、沉积相分析及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研究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为发育于盆缘斜坡部位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流河... 基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钻测井、岩心、野外及地震资料,采用地层对比、沉积相分析及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研究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为发育于盆缘斜坡部位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流河道、越岸沉积、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沉积微相,湖泊相分布相对局限;沉积演化受温暖湿润—炎热干燥古气候波动影响下的湖平面变化及可容空间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相对关系(A/S比值)控制,须三、须五段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湖盆水体加深,A/S比值增大,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须四、须六段沉积时期,气候炎热,蒸发量增大,湖盆变浅,A/S比值减小,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为主,厚层砂体连片发育,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主力层段。该结果为晚三叠世川东地区古地理格局及须家河组致密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致密砂岩 沉积演化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渗吸过程微观孔缝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渝西地区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钱计安 蒋裕强 +5 位作者 罗彤彤 杨一骁 付永红 陈维铭 孙超亚 王占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6-1348,共13页
水力压裂已成为页岩气开采的重要手段,明确渗吸过程页岩储层孔隙、微裂缝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指导页岩气井压后增产措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足区块主力产层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底部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开... 水力压裂已成为页岩气开采的重要手段,明确渗吸过程页岩储层孔隙、微裂缝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对指导页岩气井压后增产措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四川盆地渝西地区大足区块主力产层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底部黑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渗吸水过程的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定点观察实验,明确了渗吸水不同时间页岩储层微观孔缝演变规律。研究表明:①页岩储层渗吸水7 d后,有机质边缘有机孔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而内部孔隙形态、大小基本不变;②粒内溶蚀孔和粒间孔会出现明显的扩溶现象,引起矿物颗粒溶蚀、脱落,增大页岩气泄气面积;③页岩储层渗吸水后不会大量萌生新的微裂缝,仅在原有微裂缝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在吸水14 d后缝宽扩展为原来的5~10倍;④页岩储层面孔率在渗吸水后7 d达到最大值,大于7 d后微裂缝缝宽受黏土矿物持续膨胀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⑤页岩储层增孔扩缝强度主要受矿物组成与孔渗性质影响,不稳定矿物与脆性矿物含量越高、粒径越大,增孔现象越明显,越有利于压后页岩气的渗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吸过程 孔缝演变 页岩储层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渝西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地区高含水页岩气藏特征、形成机理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永辉 姜振学 +7 位作者 吴建发 梁兴 石学文 包书景 吴伟 徐亮 唐相路 韩云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71,共14页
渝西地区深层龙马溪组页岩气藏是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然而该区域局部页岩气藏高含水给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为此,通过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孔隙结构、连通性、断裂活动期、页岩气成藏调整期、高含水页岩的... 渝西地区深层龙马溪组页岩气藏是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然而该区域局部页岩气藏高含水给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为此,通过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孔隙结构、连通性、断裂活动期、页岩气成藏调整期、高含水页岩的高角度方解石脉体与上下石灰岩地层锶同位素等分析,对高含水页岩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页岩中水的来源及路径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明确了高含水页岩气藏的含水饱和度下限及高含水页岩气藏与低含水页岩气藏的平面边界,揭示了高含水页岩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断穿龙马溪组地层且终止于二叠系岩溶储层的断裂是研究区局部页岩气藏高含水的关键因素。②断裂活动期与页岩气成藏调整期匹配,页岩气先散失,下二叠统栖霞组底部地层水再沿断裂进入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进而形成局部高含水。③高含水页岩的含水饱和度下限为40%,断裂附近外来水供给充足时,断裂破碎带的5 km外为高含水页岩气藏与低含水页岩气藏的边界;外来水供给不充足时,可根据高含水井位向外推0.78~5.10 km,即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结论认为,渝西地区二叠系岩溶储层与切穿龙马溪组且终止于二叠系地层的活动断裂是局部页岩气藏高含水的原因,该研究成果为规避渝西地区深层高含水页岩气藏、确定页岩气有利区边界及评价井井位部署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渝西地区 龙马溪组 深层 页岩气藏 高含水饱和度 形成机理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成效与认识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建发 曾波 +4 位作者 黄浩勇 崔帅 赵圣贤 常程 苟其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0,共10页
川南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挑战,还显著提高了单井产量和预估最终可采储量(EUR)。概述了川南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核心内涵及其技术体系,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区块不同条件的高产井... 川南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挑战,还显著提高了单井产量和预估最终可采储量(EUR)。概述了川南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核心内涵及其技术体系,并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区块不同条件的高产井培育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所形成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为页岩气井全生命周期的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指导,有效解决了“压窜”“套变”等瓶颈问题,泸州区块套变率降低了19%,压窜率降低了31%;(2)持续迭代更新地质工程特征认识和一体化模型,可以显著提高设计的精准性、可靠性、吻合性、有效性;(3)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高产井培育方法,可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其中长宁区块单井平均EUR提高到1.30×10^(8)m^(3),增幅为26%;渝西区块单井平均EUR提高到1.53×10^(8)m^(3),增幅为36%。高产井培育方法已在川南页岩气的不同区块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验证了该方法在提升单井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性,也可为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 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长宁区块 渝西区块 泸州区块 套变 高产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52
5
作者 黄文明 刘树根 +3 位作者 马文辛 王国芝 曾祥亮 王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371,共8页
中上扬子地台发育2套重要的海相深灰色—黑色页岩,分别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由富含黄铁矿、有机质或生物化石的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埋藏相对较深、... 中上扬子地台发育2套重要的海相深灰色—黑色页岩,分别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由富含黄铁矿、有机质或生物化石的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埋藏相对较深、钻井无天然气显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相对中等、埋藏深度适度、钻井天然气显示丰度高,特别是志留系其它粉砂岩层段可产工业性气流。因此,下志留统页岩更有利于研究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更加适合作为中国南方页岩气战略先导区的重点目标勘探层位。总体上,两套页岩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出露范围广,有利于针对页岩展开相关研究,特别是背斜和向斜的翼部区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页岩气 勘探前景 川东南 鄂西渝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页岩有机质石墨化特征研究:以渝东南地区牛蹄塘组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文韬 荆铁亚 +2 位作者 熊鑫 吴斌 周游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91,共9页
我国南方上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烃源岩,为近年来的页岩气勘探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四川盆地及周缘牛蹄塘组具有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TOC丰度高、岩石脆性较好等特点,整体具备... 我国南方上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2套烃源岩,为近年来的页岩气勘探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四川盆地及周缘牛蹄塘组具有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TOC丰度高、岩石脆性较好等特点,整体具备页岩气发育的有利条件,但其含气性明显不及上部的五峰组-龙马溪组。从渝东南地区YY1井牛蹄塘组的极低电阻率测井响应入手,基于干岩样岩电实验、全岩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等测试成果的分析初步认为:在测井曲线和岩电数据中出现的极低电阻率值是由高演化有机质中的高导矿物——石墨引起;石墨为生烃进入高温生气阶段的标志性产物之一,预示着有机质炭化程度达到区域高值。另外,通过对比牛蹄塘组和五峰组-龙马溪组的电性参数、地球化学数据与测井曲线可知,YY1井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已发生石墨化,其生气能力、基质孔隙发育等方面均不及上部五峰组-龙马溪组,属于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相对不利层位;此外,电阻率测井可作为页岩气勘探前期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极低电阻率可指示对应层位有机质演化成熟度过高,含气性和生烃能力欠佳,不利于后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渝东南地区 牛蹄塘组 海相页岩 极低电阻率 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江庆 梁榜 +1 位作者 车世琦 张梦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0-33,5,共4页
鄂西渝东地区东岳庙段以浅湖-半深湖沉积为主,发育厚层灰黑色页岩,横向分布稳定。页岩具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储集空间类型丰富、物性较好、测录井响应明显等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页岩气富集主要受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 鄂西渝东地区东岳庙段以浅湖-半深湖沉积为主,发育厚层灰黑色页岩,横向分布稳定。页岩具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储集空间类型丰富、物性较好、测录井响应明显等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页岩气富集主要受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及储层物性等关键因素控制,西北部乐福店-临溪场为陆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鄂西渝东地区 东岳庙段 形成条件 富集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渝西旅游合作发展对策探讨
8
作者 王爱忠 苟春莲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0-74,共5页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对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旅游开发合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优势、面临的阻碍和现实挑战,并借助成渝两地加强合作与交流这一现实机遇,提出川南渝西地区旅游合作一体化发展...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对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旅游开发合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中存在的优势、面临的阻碍和现实挑战,并借助成渝两地加强合作与交流这一现实机遇,提出川南渝西地区旅游合作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被引量:49
9
作者 沈骋 郭兴午 +2 位作者 陈马林 雍锐 范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8-75,共8页
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气资源量大,但由于埋藏深、构造复杂,适于3500 m以浅页岩气储层的分段体积压裂主体工艺技术在3500 m以深页岩气储层的压裂改造中出现了不适应性,难以形成复杂缝网。为此,借鉴埋深为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实现规模效益... 四川盆地南部深层页岩气资源量大,但由于埋藏深、构造复杂,适于3500 m以浅页岩气储层的分段体积压裂主体工艺技术在3500 m以深页岩气储层的压裂改造中出现了不适应性,难以形成复杂缝网。为此,借鉴埋深为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的压裂工艺技术,结合深层页岩的构造与储层特征,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深层复杂构造页岩气水平井的储层改造技术,并在渝西地区深层页岩气井的压裂改造中进行了现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实现了对天然裂缝带的精细刻画及天然裂缝发育强度的定量预测,为后续压裂施工优化提供了依据;②在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参数中,脆性指数、缝网扩展能力指数及含气性指数越大,储层可改造潜力越大、气井增产效果越好;③采用大规模前置液工艺,“高强度注液、低孔数、低浓度段塞式加砂”工艺,以及实施暂堵转向的缝网复杂度提升工艺,单井储层增产改造体积(SRV)与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结论认为,所形成的储层改造技术适用于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压裂改造作业,可以为同类型页岩气井的压裂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页岩气 储集层 压裂改造技术 工艺技术试验 地质工程一体化 四川盆地南部 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渝西地区中二叠统茅一段灰质源岩气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DB1井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梁兴 徐政语 +4 位作者 栗维民 马立桥 计玉冰 罗瑀峰 丁邦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4-725,共12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天然气的重要产层,近期浙江油田分公司在渝西大安探区DB1井茅一段“眼皮眼球”灰岩的灰质源岩气储层中,直井试气获得42000 m3/d、水平井(DB1H井)试气初产55.6×104 m3/d以上的工业气流,实现了蜀南—渝西泥...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天然气的重要产层,近期浙江油田分公司在渝西大安探区DB1井茅一段“眼皮眼球”灰岩的灰质源岩气储层中,直井试气获得42000 m3/d、水平井(DB1H井)试气初产55.6×104 m3/d以上的工业气流,实现了蜀南—渝西泥质灰岩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突破,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茅一段眼皮眼球灰岩具有自生自储特征,连续稳定展布,且热演化成熟度高,中缓坡相带纯灰岩不具有水敏和酸敏特性,以碳酸盐脆性矿物为主,易于酸化压力开发,因此开展富有机质灰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意义重大。以DB1井为例,研究茅一段岩石学、沉积学及储层特征,发现沉积于水体较震荡、生物发育的中缓坡相带、主体为深灰—灰黑色富有机质的泥晶灰岩储层物性较好,总体上茅一c亚段好于茅一a亚段,眼皮灰岩大孔发育程度高于眼球灰岩,微孔发育程度差别不大。茅一段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有溶蚀孔、裂缝、黏土矿物孔缝和有机质孔,黏土矿物(主要是滑石)和有机质内的孔隙主要分布于眼皮灰岩中;沉积过程与成岩作用是控制茅一段眼皮、眼球灰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中缓坡沉积相带控制了富有机质纯泥晶生屑灰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和区域展布,成岩作用和断裂、断溶作用影响灰岩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并成为富集高产的主因。渝西DB1井区“黑茅口”富有机质的茅一段直井、水平井突破商业气流获得稳定高产,表明茅一段灰质源岩气成藏赋存条件好,具有自生自储为主+局部构造带短距离聚集的2种成藏模式以及气藏连续型展布、资源规模大的特征,茅一段灰质源岩气“连续型气藏”勘探潜力大,将成为四川盆地重要的潜在勘探新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质源岩气 储层特征 茅口组一段 中二叠统 蜀南—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