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of a SLC30A8 Genetic Variant with Monotherapy of Repaglinide and Rosiglitazone Effect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in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JIANG Feng LI Qing +8 位作者 HU Cheng ZHANG Rong WANG Cong Rong YU Wei Hui LU Jing Yi TANG Shan Shan BAO Yu Qian XIANG Kun San JIA Wei Pi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3-29,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ute carrier family 30 (zinc transporter) member 8 (SLC3OAS) rs13266634 variant and efficacy of rosiglitazone or repaglinide in treating newly diagnosed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ute carrier family 30 (zinc transporter) member 8 (SLC3OAS) rs13266634 variant and efficacy of rosiglitazone or repaglinide in treating newly diagnosed Chinese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09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any antihyperglycemic history were recruited and treated with repaglinide or rosiglitazone randomly for 48 weeks (104 and 105 patients, respectively).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 non-synonymous variant rs13266634 was genotyp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 Results Ninety-one patients in repaglinide group and ninety-three patients in rosiglitazone group completed the study. 6 value of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beta cell function (HOMA-B) and 6 value of fasting proinsulin level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ree genotype groups (P=0.0149 and 0.0246, respectively) after rosiglitazone treatment. However, no genotype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repaglinide or rosiglitazone group with other parameters. Conclusion The SLC3OA8 varian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icacy of insulin sensitizer monotherapy on insulin secretion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Shanghai,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RMACOgeneTIC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olute carrier family 30 member 8 SLC30A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汉族人群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华琴 刘静 +4 位作者 张琦 刘菊香 赵娟 王云芳 牛瑞兰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甘肃汉族人群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随机选取甘肃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及80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SLC30A8基因rs13266634... 目的探讨甘肃汉族人群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随机选取甘肃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及80例体检者(对照组)进行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比较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及相关性;以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 2型糖尿病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T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CC基因型频率与TT基因型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风险等位基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者的2.40倍,有显著性差异(P<0.01);CC基因型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空腹胰岛素显著低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3种基因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肃汉族人群存在SLC30A8基因rs13266634多态性,rs13266634多态性与甘肃汉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SLC30A8基因rs13266634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等位基因。SLC30A8基因增加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有关,与胰岛素抵抗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基因rs13266634C/T多态性与甘肃东乡族、汉族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淑兰 刘静 +3 位作者 马晓琴 刘菊香 刘佳 魏素虹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甘肃东乡族、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2型糖尿病(T_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甘肃东乡族、汉族T_2DM患者组(T_2DM...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甘肃东乡族、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2型糖尿病(T_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甘肃东乡族、汉族T_2DM患者组(T_2DM组)和体检对照者组(对照组)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多态性。结果 rs13266634C/T的CC基因型频率、C等位甚因的频率在东乡族和汉族T_2DM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乡族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_2DM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62倍;汉族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_2DM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54倍。结论甘肃东乡族和汉族人群均存在SLC30A8基因rs13266634C/T位点变异,C等位基因是其风险等位基因,SLC30A8基因可能是甘肃东乡族和汉族人群T_2DM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16A8通过正调控FN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贾蓉 彭明沙 +1 位作者 田云鸿 彭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980-986,共7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8(SLC16A8)通过上调纤维连接蛋白1(FN1)表达促进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基因体图谱(TCGA)的数据分析SLC16A8在CR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CancerSEA数据库对SLC16A...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8(SLC16A8)通过上调纤维连接蛋白1(FN1)表达促进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基因体图谱(TCGA)的数据分析SLC16A8在CR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CancerSEA数据库对SLC16A8的功能进行分析。实时定量PCR法(RT-qPCR)检测CRC细胞中SLC16A8的表达水平,将培养CRC细胞分为SLC16A8过表达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LC16A8的下游基因,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SLC16A8对FN1蛋白表达的影响。过表达SLC16A8并抑制FN1表达,将培养CRC细胞分为SLC16A8过表达组,SLC16A8过表达+FN1 siRNA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析SLC16A8是否通过正调控FN1促进CRC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结果SLC16A8在CRC中高表达,并且高表达SLC16A8的CRC患者预后较差。SLC16A8功能主要与血管生成相关。SLC16A8在CRC细胞中高表达并可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FN1可能是SLC16A8的下游基因并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SLC16A8可促进FN1蛋白表达,并且SLC16A8通过正调控FN1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结论SLC16A8在CRC中高表达,并且SLC16A8通过正调控FN1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8 纤维连接蛋白1 血管生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转运蛋白-8及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聪 盛宏光 马晶晶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研究锌转运蛋白-8基因(SLC30A8)多态性位点rs13266634及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TCF7L2)多态性位点rs11196218与2型糖尿病(T2DM)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T2DM组)259例,健康者(NC组)200名,均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应用... 目的研究锌转运蛋白-8基因(SLC30A8)多态性位点rs13266634及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TCF7L2)多态性位点rs11196218与2型糖尿病(T2DM)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T2DM组)259例,健康者(NC组)200名,均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判断标本基因型,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的检测,并分别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B)评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①T2DM组中,rs13266634的C等位基因频率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3%和33.6%,均显著高于NC组的45.4%和17.2%(P值均<0.05)。②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59倍(OR=1.59,95%CI为1.19~2.11,x^2=9.831,P=0.002)。与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患T2DM的风险增加2.63倍(OR=2.63,95%CI为1.42~4.87,x^2=9.69,P=0.002)。③T2DM组与NC组的TCF7L2(rs1119621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④T2DM组中,CC基因型的HOMA-B显著低于TT基因型(P=0.002)。结论SLC30A8基因rs13266634多态性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T2DM的风险等位基因,而TCF7L2基因rs11196218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T2DM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锌转运蛋白-8基因 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记基因SLC22A18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贺黉裕 张宏伟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印记基因SLC22A18(solute carrier family 22,member 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Transwell方法评估2种不同恶性程度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恶性程度高)和MCF-7(恶性程度低)的侵袭转移... 目的:研究印记基因SLC22A18(solute carrier family 22,member 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Transwell方法评估2种不同恶性程度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恶性程度高)和MCF-7(恶性程度低)的侵袭转移能力。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LC22A18的mRNA和蛋白在这2种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DA-MB-231细胞株恶性程度高,穿过膜的细胞多,侵袭能力强;MCF-7细胞株恶性程度低,穿过膜的细胞少,侵袭能力弱;SLC22A18在MCF-7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MDA-MB-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印记基因SLC22A18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相关,该基因有望作为一个抑癌基因抑制乳腺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记基因 SLC22A18 乳腺癌 侵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utation in Solute Carrier Family 29, Member 3 in a Chinese Patient with H Syndrome 被引量:1
7
作者 Jia-Wei Liu Nuo Si +4 位作者 Lian-Qing Wang Ti Shen Xue-Jun Zeng Xue Zhang Dong-Lai M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336-1339,共4页
Background:H syndrome (OMIM 612391)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autosomal recessive genodermatosis characterized by indurated hyperpigmented and hypertrichotic skin,as well as other systemic manifestations.Most of the ... Background:H syndrome (OMIM 612391) is a recently described autosomal recessive genodermatosis characterized by indurated hyperpigmented and hypertrichotic skin,as well as other systemic manifestations.Most of the cases occurred in the Middle East areas or nearby countries such as Spain or India.The syndrome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solute carrier family 29,member 3 (SLC29A3),the gene encoding 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3.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pathogenic SLC29A 3 mutations in a Chinese patient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H syndrome.Methods: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 and his parents.Genomic DNA was isolated by the standard method.All six SLC29A3 exons and their flanking intronic sequences wer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amplified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subjected to direct sequencing.Results:The patient,an 18-year-old man born to a nonconsanguineous Chinese couple,had more extensive cutaneous lesions,involving both buttocks and knee.In his genomic DNA,we identified a novel homozygous insertion-deletion,c.1269_1270delinsA,in SLC29A3.Both of his parents were carriers of the mutation.Conclusions:We have identified a pathogenic mutation in a Chinese patient with H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H syndrome Novel Mutation The solute carrier family 29 member 3 gene
原文传递
SLC8A1-AS1靶向调控微小RNA-182-3p及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8
作者 陈花花 屠淑贞 吴晔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77-1083,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溶质运载蛋白家族8成员A1反义RNA 1(SLC8A1-AS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微小RNA-182-3p(miR-182-3p)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OSCC组织和细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溶质运载蛋白家族8成员A1反义RNA 1(SLC8A1-AS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微小RNA-182-3p(miR-182-3p)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OSCC组织和细胞(CAL-27、SCC-4、SCC-9和Tca8113)的SLC8A1-AS1和miR-182-3p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鉴定SLC8A1-AS1和miR-182-3p的相互作用。将Tca8113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空白对照)、SLC8A1-AS1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SLC8A1-AS1+miR-182-3p阴性对照NC)、miR-182-3p过表达组(转染SLC8A1-AS1阴性对照pcDNA3.1+miR-182-3p模拟物mimics)和共过表达组(转染pcDNA3.1-SLC8A1-AS1+miR-182-3p mimics)。利用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LC8A1-AS1和miR-182-3p对Tca811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OSCC组织的SLC8A1-AS1水平下调,而miR-182-3p水平上调(P<0.05);与正常人口腔角质上皮细胞NHOK相比,OSCC细胞的SLC8A1-AS1水平下调,而miR-182-3p水平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182-3p mimics降低了野生型SLC8A1-AS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不影响突变型SLC8A1-AS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SLC8A1-AS1过表达组的Tca8113细胞活力降低至1.454±0.103、划痕愈合率降低至(17.416±1.645)%及穿膜细胞数量减少至(119.877±6.469)个,而miR-182-3p过表达组的Tca8113细胞活力增强至2.879±0.126、划痕愈合率升高至(73.929±7.488)%及穿膜细胞数量增多至(391.243±23.819)个,且与SLC8A1-AS1过表达组相比,共过表达组Tca8113细胞活力增强至2.228±0.109、划痕愈合率升高至(32.924±4.114)%及穿膜细胞数量增多至(234.356±38.766)个,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8A1-AS1通过靶向miR-182-3p在OSCC中发挥抑癌作用,SLC8A1-AS1/miR-182-3p轴可作为OSCC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溶质运载蛋白家族8成员A1反义RNA 1 微小RNA-182-3p 迁移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T8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9
作者 赵俊丽 王超 +3 位作者 李晨阳 周左尧 宋天玲 张红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3-48,共6页
本研究主要探索锌转运蛋白8(ZnT8)/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在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利用cBioPortal平台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资料中胰腺癌患者的SLC30A8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和突变情况、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共表达... 本研究主要探索锌转运蛋白8(ZnT8)/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在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利用cBioPortal平台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资料中胰腺癌患者的SLC30A8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和突变情况、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共表达基因;利用DAVID平台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得到共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类条目;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发现,SLC30A8在患病人群中遗传发生改变的占9%;在总体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中SLC30A8遗传改变组的生存率都显著低于未改变组的(p<0.05);SLC30A8参与了调节激素水平、肽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胰岛素分泌调节等生物过程.本研究为探索ZnT8在胰腺癌发生中的机制做了基础工作,并且该基因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锌转运蛋白8(ZnT8) 溶质载体家族30成员8(SLC30A8)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SLC7A5基因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10
作者 张京顺 邹颖刚 郑连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6-1534,共9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5(SLC7A5)基因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4只3周龄SPF级SD雌性大鼠,提取原代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和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染色组(FSHR组)。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探讨过表达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5(SLC7A5)基因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4只3周龄SPF级SD雌性大鼠,提取原代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和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染色组(FSHR组)。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FSHR蛋白表达情况,鉴定原代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是否成功分离。将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空载体质粒)和OE-SLC7A5组(转染SLC7A5过表达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细胞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不同细胞周期卵巢颗粒细胞百分率,RT-qPCR法检测2组卵巢颗粒细胞中SLC7A5、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卵巢颗粒细胞中SLC7A5、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aspase-8、cleaved Caspase-8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卵巢颗粒细胞呈长梭形或者不规则形,特异性表达FSHR,NC组未见FSHR绿色荧光表达,FSHR组可见FSHR绿色荧光表达,提示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成功分离。与对照组比较,OE-SLC7A5组卵巢颗粒细胞中SLC7A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提示SLC7A5过表达质粒成功转染卵巢颗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OE-SLC7A5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OE-SLC7A5组S期卵巢颗粒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OE-SLC7A5组卵巢颗粒细胞中TNF-α、Caspase-3和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OE-SLC7A5组卵巢颗粒细胞中TNF-α、Caspase-8、cleaved Caspase-8、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SLC7A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SLC7A5蛋白表达增加能够通过上调TNF-α、Caspase-8和Caspase-3凋亡通路表达,促进颗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5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燕 陈思 +2 位作者 袁慧 曾小莉 崔颖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2期1947-1951,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SLCO1B1)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以及健康检查志愿者8132例,采用聚...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SLCO1B1)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以及健康检查志愿者813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检测SLCO1B1(rs2306283:388 A>G,rs4149056:521 T>C)及ApoE(rs429358:388 T>C,rs7412:526 C>T)多态性位点,分析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分层人群SLCO1B1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基因型分布及多态性位点突变频率的差异。结果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共检出SLCO1B1基因8种表型,*5/*5未检测到,*1a/*1a、*1a/*1b、*1b/*1b、*1a/*5、*1a/*15、*1b/*15、*5/*15和*15/*15检出者分别为567例(6.97%)、2619例(32.21%)、3241例(39.85%)、3例(0.04%)、473例(5.82%)、1128例(13.87%)、2例(0.02%)和99例(1.22%)。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或肌病的风险及服用药物的剂量分为正常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占比分别为79.03%(6427/8132)、19.72%(1604/8132)和1.24%(101/8132)。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共检出ApoE基因6种不同表型,ε2/ε2、ε2/ε3、ε2/ε4、ε3/ε3、ε3/ε4和ε4/ε4检出者分别为45例(0.55%)、956例(11.76%)、107例(1.32%)、5616例(69.06%)、1331例(16.37%)、77例(0.95%)。根据不同基因型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等的风险及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将其分为三大类,ApoE保护类基因型、ApoE大众类基因型和ApoE风险类基因型,占比分别为12.31%(1001/8132)、70.38%(5723/8132)和17.31%(1408/8132)。同时具有ApoE保护类基因型和SLCO1B1正常代谢型患者796例(9.79%),同时具有ApoE风险类基因型和SLCO1B1弱代谢型患者23例(0.28%)。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以及年龄≤60岁和>60岁人群中,SLCO1B1均以正常代谢型占比最高,ApoE均以大众类基因型占比最高,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分层人群SLCO1B1和ApoE基因型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CO1B1及ApoE基因的上述多态性位点突变频率观察值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本研究具有群体代表性,北京地区汉族人群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与性别和年龄分层无关,根据基因型及时调整他汀类药物用药方案,有助于实现个体化用药和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12A3基因Arg913Gln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T2DM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蔚菁 刘丽梅 +3 位作者 郑泰山 李鸣 汪年松 王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8-832,853,共6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3(SLC12A3)基因Arg913Gln(G→A)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上海地区258例汉族T2DM患者(T2DM组)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未合并肾病组(DN0组,n=95)和合并...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3(SLC12A3)基因Arg913Gln(G→A)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上海地区258例汉族T2DM患者(T2DM组)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未合并肾病组(DN0组,n=95)和合并肾病组(DN组,n=163),后者又分为微量蛋白尿肾病亚组(DN1组,n=95)和显性蛋白尿肾病亚组(DN2组,n=68);以无糖尿病和肾病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82)。应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各组多态基因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临床变量间的差异。结果检出多态基因型GG、GA和AA。T2DM组的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各亚组间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GA+AA基因型患者的三酰甘油(TG)、AER、空腹血胰岛素(FINS)和HOMA-IR值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患者(均P<0.0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人群SLC12A3基因Arg913Gln(G→A)多态与T2DM和DN无显著相关性;GA+AA基因型携带者的AER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提示Arg913Gln多态(G→A)可能是中国上海地区汉族T2DM患者蛋白尿显著增加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3(SLC12A3)基因 Arg913Gln(G→A)多态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与壮族新生儿耳聋基因SLC26A4突变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婷 田矛 魏子豫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341-2343,共3页
目的比较汉族与壮族新生儿耳聋基因溶质载体家族26成员4(SLC26A4)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汉族新生儿2784例(汉族组)、壮族新生儿1305例(壮族组)。分娩时留取新生儿脐带血制作干血片,提取DNA行耳聋基因芯片检测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包括IVS... 目的比较汉族与壮族新生儿耳聋基因溶质载体家族26成员4(SLC26A4)的突变情况。方法选取汉族新生儿2784例(汉族组)、壮族新生儿1305例(壮族组)。分娩时留取新生儿脐带血制作干血片,提取DNA行耳聋基因芯片检测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包括IVS7-2A>G、1229C>T、1174A>T、IVS15+5G>A、2168A>G、1226G>A、1975G>C、2027T>A。比较两组突变基因SLC26A4及突变位点的基因频率。结果壮族组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3例,其中IVS7-2A>G杂合子2例、1229C>T杂合子1例;汉族组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26例,其中IVS7-2A>G杂合子19例、1229C>T杂合子1例、2168A>G杂合子4例、1174A>T杂合子1例、IVS15+5G>A杂合子1例。均未检出纯合子、复合杂合突变及1226G>A、1975G>C、2027T>A突变。壮族组突变基因SLC26A4以及突变位点IVS7-2A>G的基因频率均低于汉族组(均P<0.05),但两组突变位点2168A>G、1229C>T、1174A>T、IVS15+5G>A的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壮族新生儿的耳聋基因SLC26A4突变热点为IVS7-2A>G、1229C>T,而汉族新生儿突变热点为IVS7-2A>G、2168A>G,且壮族新生儿突变基因SLC26A4及突变位点IVS7-2A>G的基因频率均低于汉族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溶质载体家族26成员4基因 突变 基因频率 新生儿 汉族 壮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1A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强迫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建娟 唐牟尼 +1 位作者 陈晓莹 傅正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体基因(SLC1A1)与中国汉族人群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25例患者(OCD组)和125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SLC1A1基因的3个位点(rs301430、rs301434、rs301979),分析这些位点等位基因、...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体基因(SLC1A1)与中国汉族人群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25例患者(OCD组)和125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SLC1A1基因的3个位点(rs301430、rs301434、rs301979),分析这些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以及单倍体与OCD之间的关系。结果: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在OCD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性别分层分析,相较于对照组,女性患者rs301979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5,P=0.019;χ^2=7.331,P=0.007),而男性患者中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位点单倍体T-A-G在2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P=0.013)。结论:SLC1A1基因rs301979位点可能是女性OCD的易感基因位点,rs301430、rs301434、rs301979的单倍体T-A-G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OCD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谷氨酸转运体基因 多态性 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级别胶质瘤SLC12A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生信分析
15
作者 张钧 宋国智 常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5(SLC12A5)在低级别胶质瘤(LGG)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SLC12A5在LGG的表达以及SLC12A5表达与LGG病人预后的关系;通过GEMEMANIA和SDTRING数据库构建SLC12A5的相互作用网络;筛选50个与SL...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5(SLC12A5)在低级别胶质瘤(LGG)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SLC12A5在LGG的表达以及SLC12A5表达与LGG病人预后的关系;通过GEMEMANIA和SDTRING数据库构建SLC12A5的相互作用网络;筛选50个与SLC12A54存在强相关关系的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SLC12A5在LGG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LC12A5低表达与LGG病人不良生存预后有关。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显示SLC12A5可能与STK39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功能富集分析发现,SLC12A5及其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化学突触传递、突触小泡周期、认知、细胞连接组织、突触小泡回收以及体液水平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结论SLC12A5在LGG中呈低表达,与病人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 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5 预后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汉族心脑血管病患者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莎 苟东芸 +6 位作者 王文远 刘紫倩 杨洁 王彦永 孙静娜 张令怡 马晓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0-405,共6页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心脑血管病患者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就诊的4193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技术定性检...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心脑血管病患者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就诊的4193例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技术定性检测其外周全血基因组中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比较不同性别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4193例河北地区汉族心脑血管病患者的ApoE以及SLCO1B1基因多态性位点突变频率观察值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男女之间Apo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388T>C、526C>T,以及SLCO1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388A>G、521T>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oE基因的6种表型中,?3/?3所占比例最大,为68.57%(2875/4193);其他表型?3/?4、?2/?3、?2/?4、?4/?4、?2/?2占比依次为15.48%(649/4193)、12.81%(537/4193)、1.69%(71/4193)、0.98%(41/4193)和0.48%(20/4193);不同性别之间ApoE基因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SLCO1B1基因的7种表型中,*1b/*1b、*1a/*1b的占比较大,分别为39.57%(1659/4193)和31.05%(1302/4193),其他表型*1b/*15、*1a/*1a、*1a/*15、*15/*15、*1a/*5占比依次为14.31%(600/4193)、7.20%(302/4193)、6.42%(269/4193)、1.43%(60/4193)和0.02%(1/4193);不同性别之间SLCO1B1基因表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心脑血管病患者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均匀,且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载脂蛋白E4 溶质运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家族成员1b1 基因 汉族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6A4基因rs2020939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珊 沈霞 岳炫烨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SLC6A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020939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46例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入院时登记患者基本资料、脑梗死病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入... 目的探讨SLC6A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020939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46例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入院时登记患者基本资料、脑梗死病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入院时和随访后3个月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根据3个月后HAMD评分将脑梗死患者分成卒中后抑郁组(n=86)和卒中后无抑郁组(n=160)。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rs2020939进行基因分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为卒中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047,OR=0.977,95%可信区间0.955—1.000),NIHSS评分(P=0.00,OR=1.386,95%可信区间1.249~1.583)与PSD有关。rs2020939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卒中后抑郁组和卒中后无抑郁组中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基因型:Х^2=10.007,P=0.007;等位基因:Х^2=10.551,P=0.001)。结论除了患者年龄、脑梗死后病情严重程度与PSD有关外,还发现SLC6A4基因rs2020939位点多态性与淮海地区汉族人群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相关,该位点可能是PSD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SLC6A4 基因 脑梗死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_0000994通过翻译蛋白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继深 丰嘉欣 +7 位作者 温艺红 陈泽润 李艺 朱杰宁 李晖 徐金东 方咸宏 单志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56-1764,共9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circRNA)_0000994对心肌细胞肥大表型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健康器官捐献者(n=18)与心力衰竭(HF)病人(n=28)心肌组织中circRNA_0000994及其宿主基因溶质载体家族8成员A1(SLC8A1)的表达水平。通过分... 目的:研究环状RNA(circRNA)_0000994对心肌细胞肥大表型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健康器官捐献者(n=18)与心力衰竭(HF)病人(n=28)心肌组织中circRNA_0000994及其宿主基因溶质载体家族8成员A1(SLC8A1)的表达水平。通过分离和培养新生小鼠心室肌细胞(NMVCs),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circRNA_0000994过表达并检测其对NMVCs肥大表型的影响。采用鬼笔环肽染色检测circRNA_0000994对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的NMVCs肥大反应的影响。人AC16心肌细胞过表达circRNA_0000994后,利用质谱shotgun技术鉴定circRNA_0000994预期翻译蛋白(简称SLC8A1-605aa)的特征性肽段序列。利用NMVCs先后过表达circRNA_0000994及转染siRNA-SLC8A1-605aa,检测SLC8A1-605aa表达对circRNA_0000994抑制NMVCs肥大表型的影响。结果:在HF病人心肌组织中,circRNA_0000994及SLC8A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过表达circRNA_0000994可降低NMVCs中心脏肥大相关基因肌球蛋白重链7(MYH7)、骨骼肌肌动蛋白α1(ACTA1)和心房钠尿肽(ANP)的表达,抑制Ang II诱导的NMVCs肥大反应(P<0.01)。Western blot及质谱shot-gun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000994可翻译SLC8A1-605aa蛋白。过表达circRNA_0000994和SLC8A1-605aa可一致地抑制NMVCs中心脏肥大相关基因表达,而抑制SLC8A1-605aa表达则可逆转circRNA_0000994对NMVCs肥大表型的抑制作用。结论:circRNA_0000994通过翻译SLC8A1-605aa蛋白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肥大 环状RNA_0000994 溶质载体家族8成员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汉族肿瘤患者UGT1A1*6及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布
19
作者 潘欣 殷家福 +1 位作者 高杰 孔树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 UGT1A1* 6)和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基因[ SLCO1B1( 388 A>G)]在云南省汉族肿瘤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22例云南省汉族肿瘤患者外周血,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技术... 目的:探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 UGT1A1* 6)和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基因[ SLCO1B1( 388 A>G)]在云南省汉族肿瘤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22例云南省汉族肿瘤患者外周血,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技术对 UGT1A1* 6和 SLCO1B1( 388 A>G)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不同临床特征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及不同人群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 UGT1A1* 6基因分型位点的基因型分为野生型GG、突变杂合子GA及突变纯合子AA, SLCO1B1( 388 A>G)基因分型位点的基因型分为野生型AA、突变杂合子AG及突变纯合子GG;在云南汉族肿瘤患者中, UGT1A1* 6和 SLCO1B1( 388 A>G)两个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较高, UGT1A1* 6等位基因的频率为G (77.87%)和A (22.13%), SLCO1B1( 388 A>G)等位基因的频率为A(27.05%)和G(72.95%);云南汉族肿瘤患者的 UGT1A1* 6和 SLCO1B1( 388 A>G)基因型频率在性别、年龄、不同肿瘤部位及与其他肿瘤患者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云南省汉族肿瘤患者 UGT1A1* 6和 SLCO1B1( 388 A>G)两个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较高,与部分临床特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多态性 汉族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基因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对服用瑞舒伐他汀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红祥 李贵民 +2 位作者 张文魁 梁俊梅 尚靖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分析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SLCO1B1)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对瑞舒伐他汀使用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08例,均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睡前服用... 目的:分析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SLCO1B1)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对瑞舒伐他汀使用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08例,均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次,1次/d,睡前服用。采用纳米磁珠法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焦磷酸测序法测定SLCO1B1与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SL-CO1B1基因型、不同ApoE基因型患者服药前后TC、TG、HDL-C、LDL-C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SLCO1B1(521T>C)基因型分布为TT 73.15%、TC 23.15%、CC 3.70%;ApoE基因型分布为ε3/ε364.81%、ε2/ε312.96%、ε3/ε417.59%、ε4/ε44.64%,未见ε2/ε2、ε2/ε4基因型;服药6周后,TC型、CC型TC、LDL-C水平低于TT型,TC型、CC型HDL-C高于TT型(P<0.05),三种基因型患者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基因型中,ε3/ε3型服药后TC、LDL-C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四种基因型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型、CC型肌痛发生率高于TT型,ε2/ε3型头痛、恶心、腹痛、瘙痒发生率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SLCO1B1、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瑞舒伐他汀疗效和安全性有一定关联,检测SLCO1B1与ApoE基因型有助于进行疗效预测和风险评估,实现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瑞舒伐他汀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