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污染与创新人才集聚:效应识别与机制检验
1
作者 鲍鹏程 黄林秀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2,共14页
空气污染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创新人才集聚在目前文献中缺乏可靠的实证证据。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空气污染与创新人才集聚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对创新人才集聚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空气污染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创新人才集聚在目前文献中缺乏可靠的实证证据。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空气污染与创新人才集聚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对创新人才集聚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排除多种可能的干扰因素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空气污染对创新人才集聚的抑制效应会因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科教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该抑制效应在北方地区城市、大中城市、科教资源质量较低城市以及医疗卫生水平较低城市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空气污染通过降低创业活跃度、减少研发投入强度和增加社会犯罪率抑制创新人才集聚。空间分析表明,空气污染对周边地区创新人才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科学认识空气质量改善对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性,也为推进环境治理、优化创新人才布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创新人才集聚 创业活跃度 研发投入强度 社会犯罪率 空间效应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刑罚泛化”现象之反思——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9
2
作者 徐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47-55,共9页
当前刑事司法实践频现"刑罚泛化"现象:罪名数目有始无终,一审案件有增无减,罪犯总数有加无已。刑罚泛化强调法网扩张,凸显重刑威慑,是执基公权意愿上的强权威慑,无法得到公众认同,在防范未然、抑制不良反应的频发、减少犯罪... 当前刑事司法实践频现"刑罚泛化"现象:罪名数目有始无终,一审案件有增无减,罪犯总数有加无已。刑罚泛化强调法网扩张,凸显重刑威慑,是执基公权意愿上的强权威慑,无法得到公众认同,在防范未然、抑制不良反应的频发、减少犯罪率的效果上差强人意。刑法是一种以恶去恶的方式,其严厉性和残酷性决定了其适用必须契合公众意愿,符合大众需求,在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的基础上适用。具体而言,刑罚的广度应当坚持不得已原则,在情非得已和别无他法的情况下适用;刑罚的强度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在刑罚刺激大于反应阀限的适度范围内考量;刑罚的信度应秉持必定性原则,在符合前景理论的基础上设定;刑罚的效度,应恪守认同性原则,在契合公众意愿的基础上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泛化 社会治理 犯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福利对犯罪率影响的统计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艳军 王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91,共3页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福利对犯罪率的影响。采用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指标重新测度了社会福利。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福利开支显著地降低了犯罪率。社会福利人均支出每提高10%将使犯罪率下降1.1%~1.32%。影响犯...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福利对犯罪率的影响。采用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指标重新测度了社会福利。回归结果表明:社会福利开支显著地降低了犯罪率。社会福利人均支出每提高10%将使犯罪率下降1.1%~1.32%。影响犯罪率的其他因素,失业率、教育水平、人口密度、人均GDP和收入差距的作用均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犯罪率 系统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的藩篱:移民与犯罪率——基于218个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
4
作者 李树 严茉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共21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是分不开的。但是伴随着移民数量的不断攀升,我国的犯罪率也进入了快车道。本文通过汇总2015年中国218个地级市检察院的数据,以检察院公布的批准逮捕率和提起公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是分不开的。但是伴随着移民数量的不断攀升,我国的犯罪率也进入了快车道。本文通过汇总2015年中国218个地级市检察院的数据,以检察院公布的批准逮捕率和提起公诉率度量犯罪率,研究发现:(1)移民数量每增加1%犯罪率会增加约1.86%,在采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后研究依然稳健。(2)通过将移民拆分为跨省移民和省际内移民后,对比发现犯罪率增加主要是由跨省移民引起的。(3)导致移民参与犯罪的可能性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移民难以获取依附于户籍制度背后的社会福利;其次,由于制度障碍导致的移民游离于迁入地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最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对非户籍人士的歧视。本文增进了对移民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理论和经验认识,为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犯罪率 户籍管制 社会保障制度
原文传递
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及审讯对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麒 于洋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7-63,共7页
近年来,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资料显示,女性犯罪占比在不断增加,其隐蔽性也不断增强;在有女性参与的团伙犯罪中,女性的作用愈加突出,女性累犯的比率也逐年上升。然而,关于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策略研究却相对匮乏,... 近年来,关于女性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资料显示,女性犯罪占比在不断增加,其隐蔽性也不断增强;在有女性参与的团伙犯罪中,女性的作用愈加突出,女性累犯的比率也逐年上升。然而,关于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策略研究却相对匮乏,难以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犯罪率与低效的女性犯罪嫌疑人审讯工作之间的矛盾。研究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的心理以及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女性犯罪的特征,更好地分析和评估女性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供述障碍,从而调整和改进针对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犯罪 犯罪率 社会危害性 心理特点 审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人在华犯罪案件中高逮捕率问题的对策研究
6
作者 周烨 王强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1-54,58,共5页
外国人在华犯罪案件一直存在着逮捕率过高的问题,构罪即捕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利于保护外国人的基本权利,也有违《刑法》的平等原则。究其原因是司法机关对于逮捕中社会危险性条件存在认识误区,过分强调国家主权和安全,认为外国人普遍... 外国人在华犯罪案件一直存在着逮捕率过高的问题,构罪即捕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利于保护外国人的基本权利,也有违《刑法》的平等原则。究其原因是司法机关对于逮捕中社会危险性条件存在认识误区,过分强调国家主权和安全,认为外国人普遍具有危险性。但是外国人的社会危险性是尚未发生的事实,不是所有外国人都具有危险性,应运用从"证据"到"行为"再到"危险"的方法进行推定,并在逮捕中树立"有危险才逮捕"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人犯罪 社会危险性 逮捕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发展降低了中国刑事犯罪率吗?
7
作者 张冲 万新月 陈玉秀 《中国西部》 2019年第6期95-101,共7页
社会失序理论认为社会组织与违法犯罪活动相联系,社会组织的发展能提高非正式社会控制水平,对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能够采取非正式、非官方行动。基于2008~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 社会失序理论认为社会组织与违法犯罪活动相联系,社会组织的发展能提高非正式社会控制水平,对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能够采取非正式、非官方行动。基于2008~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分析社会组织对中国刑事犯罪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组织数量对中国刑事犯罪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每万人社会组织数每增加1个,每万人被批捕的刑事犯罪嫌疑人数量下降0.27人。因此,为降低中国刑事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可以通过助力空间均衡发展、提升认知性社会资本、推进中国政社精细化合作等措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刑事犯罪率 社会失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现实与刑罚的社会控制 基于刑罚目的论的反思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河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2-782,共21页
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现实,在某种程度仅是一幅扭曲的犯罪图景。犯罪的追诉与惩罚不单纯是官方对"客观犯罪"的反映,更是刑罚的社会控制机制的产物。不起诉人数增加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更加收放自如地行使了不起诉的裁量权。自... 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现实,在某种程度仅是一幅扭曲的犯罪图景。犯罪的追诉与惩罚不单纯是官方对"客观犯罪"的反映,更是刑罚的社会控制机制的产物。不起诉人数增加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更加收放自如地行使了不起诉的裁量权。自由刑在法院量刑中的地位非常显著,重刑比重在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财产犯罪中过于显著。刑罚的社会控制背后,暗含着人们对刑罚目的论的不同理解,在人们的观念里,绝对的刑罚理论从来都未曾"过时",相对的预防论之功能性效果被高估,刑罚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只是一种相关但不必然蕴含因果的关系。"社会需要多少犯罪"这一设问,可以引导人们对刑罚的社会控制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率 刑罚的社会控制 刑罚目的论
原文传递
论社会转型与公共安全 被引量:2
9
作者 种 焰 《政法学刊》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改革必然把我们的社会导入良性发展轨道之中,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本身的固有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犯罪的增长起刺激作用,社会客观存在的许多非良性因素和种种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与社会主义... 改革必然把我们的社会导入良性发展轨道之中,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本身的固有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对犯罪的增长起刺激作用,社会客观存在的许多非良性因素和种种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社会约束机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控能力削弱等等,都成为刺激犯罪增长主客观因素。但是,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正常发展的规范化轨道后,社会经济必将得到稳定协调发展,犯罪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犯罪增长 公共安全 社会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