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ion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Hai Honghua medicinal liquor against osteoporosis
1
作者 Die Qian Chi Xu +3 位作者 Cheng-Xun He Mei-Yan Li Juan Guo Hong Zhang 《Integrative Medicine Discovery》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Background:Hai Honghua medicinal liquor(HHML)formula has been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mainly for the treatment of freshly closed fractures,to promote osteogenesis,to increase bone mass,and thus to pr... Background:Hai Honghua medicinal liquor(HHML)formula has been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mainly for the treatment of freshly closed fractures,to promote osteogenesis,to increase bone mass,and thus to promote fracture healing.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HHML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OP)are still unclear.Methods:Firstl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and The Encyclopedi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targets of the active compounds of HHML.At the same time,OP target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GeneCards,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DisGeNET,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 and Human Phenotype Ontology databases.Next,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and pathway networks were constructed for compound-disease common targets,and core targets and compounds were screened for molecular docking.Furthermore,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extracted as model cells,and the osteogenic effects of HHML were verified via in vitro experiments.Results:Total of 343 common targets of HHML-OP and the top 10 target proteins in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re TP53,AKT1,STAT3,HSP90AA1,ESR1,TNF,IL6,MAPK1,MAPK3 and MAPK8.Enrichment analysis yielded that the key molecular pathway was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baicalein,erysodienone and naringenin docked with the target proteins AKT1,STAT3 and TP53,respectively,with low binding energy and high affinity.In addition,In vitro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HHML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HHML-treated cells showed enhanced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promoted the expression of OCN,RUNX2,BSP,and COL1 mRNAs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PI3K and AKT phosphorylated proteins.Secondly,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proteins revealed that HHML promo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STAT3 protein and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P53.Conclusions:Our study investigated that HHML treatment with OP promotes bone formation possibly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may involve STAT3 and TP53 target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 Honghua medicinal liquor OSTEOPOROSIS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PI3K/AKT signal path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echanistic study on Wa medicine Niang-Mu-Liang medicinal liquor mitigating 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rats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
2
作者 Yu-Ming Wang Rui Qian +4 位作者 Xue-Hua Xie Yao Chen Huan-Tian Cui Wei-Bo Wen Jie Zhao 《Integrative Medicine Discovery》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Background: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Wa medicine Niang-Mu-Liang medicinal liquor(NML)on ra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and its impact on the ferroptosis signaling ... Background: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Wa medicine Niang-Mu-Liang medicinal liquor(NML)on ra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and its impact on the ferr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Methods:Thir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Control,DMED,and NML.After establishing the DMED model,treatments were administered for 8 weeks.After the administration,apomorphine hydrochloride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mass and organ index of testes and epididymides,sperm concentration and viability in each group.Penile corpus cavernosum tissues wer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Nitric oxide and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levels in the penile corpus cavernosum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biochemical kits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while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related to the ferr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Compared to the DMED group,the DMED rats treated with NML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rection frequency,testicular and epididymal mass and index,sperm count and viability,along with noticeable improvement in the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of penile corpus cavernosum.The content of nitric oxide and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nd the expression of ferritin heavy chain,ferritin light chain,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proteins in penile corpus cavernosum tissue were elevated,while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errin and STEAP3 proteins was reduced.Conclusion:NML can improve erectile function in DMED rats by inhibiting the ferr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ng-Mu-Liang medicinal liquor 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 nitric oxide/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ferr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结晶法回收沉锂母液工艺研究
3
作者 张世春 杨尚明 +5 位作者 郭敏 刘国旺 李志伟 周晓军 张永明 付振海 《盐科学与化工》 2025年第3期43-47,51,共6页
文章以沉锂母液为原料,采用连续结晶法制备得到镁盐晶须及氯化钠晶体,并回收沉锂母液中的锂。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结晶过程中,温度对镁盐晶须的形貌及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反应温度在40℃以下时制备得到MgCO_(3)·3H_(2)O晶须,反应... 文章以沉锂母液为原料,采用连续结晶法制备得到镁盐晶须及氯化钠晶体,并回收沉锂母液中的锂。研究结果表明,连续结晶过程中,温度对镁盐晶须的形貌及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反应温度在40℃以下时制备得到MgCO_(3)·3H_(2)O晶须,反应温度为50℃时MgCO_(3)·3H_(2)O晶体发生相变并逐渐生成4MgCO_(3)·Mg(OH)_(2)·4H_(2)O,在60℃时可以制备得到花状4MgCO_(3)·Mg(OH)_(2)·4H_(2)O晶体。沉镁母液继续采用连续结晶法可以制备氯化钠晶体,析钠母液经蒸发浓缩,进入生产系统进行镁锂分离后用于制备碳酸锂。文章采用的工艺可以实现沉锂母液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锂母液 连续结晶 4MgCO_(3)·Mg(OH)_(2)·4H_(2)O 盐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联合中药外用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28例
4
作者 方芳 胡恩庆 +2 位作者 王佳佳 孙安达 张晓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取优化推拿法(直推“颈部五线法”为君,捏、... 目的观察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取优化推拿法(直推“颈部五线法”为君,捏、捻、拿、拨患侧胸锁乳突肌为臣,牵伸患侧胸锁乳突肌为佐,长按阳陵泉、膈俞、膻中、足三里为使)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颈部歪斜角度、患侧被动旋转角度、健侧被动侧屈角度、颜面部差值,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厚度差值及肌肉弹性值差值,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降低两侧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厚度差值、肌肉弹性值差值和颈部歪斜角度、颜面部差值,升高患侧被动旋转角度、健侧被动侧屈角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对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小儿推拿 中药外敷 药酒外涂 肌肉厚度 肌肉弹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Al(OH)_3 solubility and particle size in synthetic Bayer liquors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小斌 阎丽 +5 位作者 赵东峰 周秋生 刘桂华 彭志宏 杨帅帅 齐天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472-1479,共8页
Surface tension of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and the contact angle between Al(OH)3 particles and aluminate solution were measured, then the dependence of Al(OH)3 solubility on its particle size was calculated and ... Surface tension of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and the contact angle between Al(OH)3 particles and aluminate solution were measured, then the dependence of Al(OH)3 solubility on its particle size was calculated and thus the variation of the critical nucleus sizes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Ostwald ripening formul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OH)3 solubility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particle size, and the critical nucleus sizes increase with the rise of alkali concentration, caustic ratio and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also imply that the presence of small particles in seeded precipit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limit the depth of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r liquor Al(OH)3 interfacial property SOLUBILITY critical nucleus si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预水解液木糖母液二次提糖研究
6
作者 路庆辉 曹衍军 仝庆文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研究分析了桉木预水解液木糖母液二次提糖的经济性,探讨了提高母液中木糖含量的方案,并设计了可行的二次提糖工艺路线,探索了专利菌种的生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半乳糖、甘露糖具有特异性同化作用的酵母,消耗母液中主要杂糖葡萄... 本研究分析了桉木预水解液木糖母液二次提糖的经济性,探讨了提高母液中木糖含量的方案,并设计了可行的二次提糖工艺路线,探索了专利菌种的生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半乳糖、甘露糖具有特异性同化作用的酵母,消耗母液中主要杂糖葡萄糖和甘露糖,提高母液中木糖含量。通过酸水解将母液中大量半纤维素中间体水解成木糖、甘露糖、半乳糖等单糖,母液木糖含量提升至79.03%;整个过程木糖含量提高25.79个百分点,实现了母液二次提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半纤维素 木糖母液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揭示醛脱氢酶Ald在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高丝氨酸的作用
7
作者 祁玉婷 钟兆月 +5 位作者 张霞 徐宁 魏亮 刘君 姜巨全 邵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4,共7页
玉米浆是玉米湿磨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在工业发酵中被广泛用作经济有效的营养源。然而,玉米浆影响发酵性能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添加不同浓度的玉米浆可以促进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发酵生产L-高丝氨酸。为... 玉米浆是玉米湿磨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在工业发酵中被广泛用作经济有效的营养源。然而,玉米浆影响发酵性能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发现添加不同浓度的玉米浆可以促进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发酵生产L-高丝氨酸。为探究添加玉米浆对L-高丝氨酸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与代谢通路的影响,利用转录组学分析并挖掘其潜在的关键基因,最终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编码醛脱氢酶Ald的cg3096在玉米浆高效促进L-高丝氨酸发酵生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这可能部分归因于细胞内NADPH供应水平的提高。此外,过表达cg3096可以显著提高底物转运(amt、cg0922、urtABC)和利用基因(cg0535-cg0536)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揭示了cg3096在L-高丝氨酸高水平生产中的基本功能和潜在机制,为玉米浆在发酵过程中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玉米浆 L-高丝氨酸 转录组分析 cg3096 发酵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膜在浓香型白酒酒尾浓缩中的运用研究
8
作者 许驰 周军 +9 位作者 邵燕 郭佳 陈永利 王毓 张宿义 代汉聪 赵小波 代宇 秦辉 吕沛恒 《酿酒科技》 2025年第3期83-85,90,共4页
采用渗透汽化膜对酒尾进行浓缩提质,对渗透液进行感官鉴评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滤时间增加,渗透液中酸类物质和乳酸乙酯均先降低后逐步提升,酯类、醇类和醛类均先升高后降低;分析对比原液、渗透液和余留液的色谱数据,发现原... 采用渗透汽化膜对酒尾进行浓缩提质,对渗透液进行感官鉴评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滤时间增加,渗透液中酸类物质和乳酸乙酯均先降低后逐步提升,酯类、醇类和醛类均先升高后降低;分析对比原液、渗透液和余留液的色谱数据,发现原液中绝大部分醇类和酯类均能提取到渗透液中,大部分的乳酸乙酯和酸类物质仍留在余留液中,其中乙醇、醇类、酯类(不含乳酸乙酯)、酸类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89.59%、95.93%、93.13%、30.97%;感官鉴评结果表明,此方法消除了酒尾的异杂味,实现了酒尾浓缩提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膜 酒尾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前体来源解析
9
作者 尹子瑞 赵鑫锐 堵国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6,共7页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广泛存在于白酒中,由于其具有致癌性,对我国白酒品质和国民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其形成机制十分必要。但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EC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明确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EC...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广泛存在于白酒中,由于其具有致癌性,对我国白酒品质和国民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明确其形成机制十分必要。但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EC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明确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EC前体的来源,分析不同工艺阶段中的EC前体含量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明确EC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原辅料中EC前体含量,明确了EC前体的主要来源是大曲。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工艺节点的EC及其前体的含量,明确了酱香型白酒中EC的主要形成阶段是蒸馏阶段,氰化物是蒸馏阶段的主要前体。模拟反应实验表明,高粱中的蜀黍糖苷是氰化物的主要来源,这一结论也与氰化物在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规律相符。最后,从白酒酒醅中筛选得到了一株与生氰糖苷形成氰化物密切相关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该结果为后续调控酱香型白酒中的EC含量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酱香型白酒 尿素 氰化物 瓜氨酸 生氰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石膏母液循环法制备硫酸钙晶须及其晶型转换和性能研究
10
作者 卢琪 皮雯静 +5 位作者 吴锦绣 张一鸣 柳召刚 胡艳宏 张晓伟 李健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5,共8页
以稀土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稀土石膏)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硫酸钙晶须,随后探讨母液循环对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明确了硫酸钙晶须晶型转换条件,最后探究硫酸钙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 以稀土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稀土石膏)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硫酸钙晶须,随后探讨母液循环对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明确了硫酸钙晶须晶型转换条件,最后探究硫酸钙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分析仪(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拉曼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F-4600)等仪器对硫酸钙晶须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母液循环3次后,晶须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稳定,平均长度为92.4μm,长径比为13.7,可见母液循环方案可行。循环后的产物通过调控干燥温度进行烘干,在80℃、90℃和420℃下分别制备出二水、半水和无水硫酸钙晶须,3种硫酸钙晶须均具有吸收紫外光和发射蓝光的性能,其中半水硫酸钙晶须的发光性能最好。固废与母液循环提高了废渣和废液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硫酸钙晶须晶型的调控并赋予硫酸钙晶须发光特性,为探究硫酸钙晶须应用领域提供新方向,同时为稀土冶金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理 硫酸钙晶须 微波法 母液循环 晶型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丢糟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庄在非 闫晓哲 +8 位作者 王旭 秦辉 蔡小波 孔翔 唐小丽 黄勇 张鲲 丁华森 袁佳 《酿酒》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白酒丢糟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固体副产物,丢糟中含有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酒丢糟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技术,包括制备生态修复材料、土壤改良剂、饲料和生物能源等,旨... 白酒丢糟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固体副产物,丢糟中含有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酒丢糟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技术,包括制备生态修复材料、土壤改良剂、饲料和生物能源等,旨在为白酒丢糟的综合性、多功能、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丢糟 白酒酿造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装浓香型白酒不同挥发程度下的组分和风味分析
12
作者 周娜 黄志瑜 +3 位作者 刘悦 高崎 李宗毅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9-453,共5页
白酒中的酸、酯、醇、醛等风味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贮存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瓶装白酒的瓶口与瓶盖之间受加工的精度限制,会有微小间隙差异。由于酒液有表面张力,在出厂检查时虽然倒置不漏酒,但是由于封口间隙... 白酒中的酸、酯、醇、醛等风味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贮存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瓶装白酒的瓶口与瓶盖之间受加工的精度限制,会有微小间隙差异。由于酒液有表面张力,在出厂检查时虽然倒置不漏酒,但是由于封口间隙大小不同等原因,会导致酒的某些成分挥发(或与空气发生反应),引起其组分含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品味。本文从感官和理化角度分析了同一批次瓶装浓香型白酒不同条件下(静态平衡和非静态平衡状态下)挥发程度的变化规律,低度浓香型白酒水解速度快,醛类与酯类物质挥发水解快,酒的度数不同,挥发的程度也不同。深入研究酒体随时间变化以及因挥发造成的变化,对于酒类的存储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装白酒 浓香型 贮存年份 挥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与其基酒品质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王阳 李德林 +4 位作者 贾俊杰 余小斌 马龙 敖宗华 张宿义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4,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其基酒风味,结合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探讨不同比表面积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基酒理化特性、感官评分及风味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出窖糟醅微生物群落,气质联用(GC-MS)法检测其基酒风味,结合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探讨不同比表面积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基酒理化特性、感官评分及风味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聚类分析(CA)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比表面积窖池基酒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共检出98种风味物质,其中酯类62种,醇类9种,酸类2种,醛类4种,酮类6种,其他15种,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筛选出19种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VIP>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糟醅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norank_f__Caloramatoraceae、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优势真菌属包括酵母属(Sacchar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等17种。通过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共得到6种差异细菌属和11种差异优势真菌属。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己酸菌属、梭菌属_sensu_stricto_12与大部分酯类呈显著正相关(P<0.05);曲霉属、热子囊菌属、埃默森氏菌属、威克汉姆酵母属、青霉属、枝孢霉属与大部分酯类呈显著负相关(P<0.05)。窖池比表面积越大,糟醅中功能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越大,其基酒品质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池 比表面积 糟醅 基酒 微生物群落 理化特性 感官评价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离子与铝离子对不同年份浓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14
作者 郑逸龙 许德富 +3 位作者 明红梅 敖宗华 周军 王文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中钾离子与铝离子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检测新酒、陶罐储存0.5年、1.0年、2.0年、3.5年的浓香型白酒金属离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中钾离子与铝离子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检测新酒、陶罐储存0.5年、1.0年、2.0年、3.5年的浓香型白酒金属离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添加金属离子浓香型白酒基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结果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聚类分析(CA)。ICP-MS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金属离子含量与储存时间相关,其中钾离子与铝离子浓度随着保存时间增加。HS-SPME-GC-MS结果显示,新酒中共检出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42种酯类,8种醇类,4种酮类以及7种酸类。在添加钾离子新酒酒样中共检出74种风味物质,其中47种酯类,13种醇类,4种酮类以及10种酸类;添加铝离子新酒酒样中共检出97种风味物质,其中65种酯类,15种醇类,7种酮类以及10种酸类。OPLS-DA能有效区分添加Al3+与K+浓香型白酒新酒。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且P<0.05筛选出添加钾离子、铝离子浓香型白酒新酒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3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新酒 年份酒 钾离子 铝离子 鉴别模型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法分离苏氨酸二次母液中苏氨酸的工艺研究
15
作者 胡鑫 王维浩 +4 位作者 全志刚 季柳俊澜 魏明智 曹龙奎 鹿保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提高苏氨酸二次母液的增值利用,以苏氨酸二次母液为原料,采用色谱分离法从中分离出苏氨酸,对3种不同的树脂以分离度为指标进行筛选,确定最佳的分离树脂为ZGSPC106Ca。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探究进样量、柱温和流速对分离... 为提高苏氨酸二次母液的增值利用,以苏氨酸二次母液为原料,采用色谱分离法从中分离出苏氨酸,对3种不同的树脂以分离度为指标进行筛选,确定最佳的分离树脂为ZGSPC106Ca。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探究进样量、柱温和流速对分离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分离条件为进料体积10 mL、柱温60℃、流速2 mL·min^(-1),在此条件下苏氨酸-谷氨酸分离度为0.87、苏氨酸-异亮氨酸分离度为1.00,以期为苏氨酸二次母液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苏氨酸二次母液 树脂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牛大力酒成分分析
16
作者 汪鹏 尹海全 +3 位作者 羊青 王清隆 王祝年 王茂媛 《酿酒》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更好地研究牛大力酒的功能,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粒子模式下分析牛大力酒中的成分,采用Masslynx4.1软件及网络数据库TCM Chiese[UNIFI1.7]和Chem Spider检索其一级、二... 为更好地研究牛大力酒的功能,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粒子模式下分析牛大力酒中的成分,采用Masslynx4.1软件及网络数据库TCM Chiese[UNIFI1.7]和Chem Spider检索其一级、二级质谱数据,快速鉴定了牛大力酒中主要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包括酚酸类3个、黄酮类5个、三萜类21个。其中21个三萜类化合物及3个黄酮类化合物均首次从牛大力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酒 UPLC/Q-TOF-MS 酚酸类 黄酮类 三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四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17
作者 康承霞 秦辉 +7 位作者 蔡小波 张宿义 杨平 黄孟阳 廖川 刘怡 杨贵 张轩 《酿酒》 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
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四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四季空气中夏季细菌丰富度最低,冬季真菌丰富度最低;物种数量细菌(9093种)显著高于真菌(5228种)。春季酿酒车间空气中的优势菌属... 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四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四季空气中夏季细菌丰富度最低,冬季真菌丰富度最低;物种数量细菌(9093种)显著高于真菌(5228种)。春季酿酒车间空气中的优势菌属为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克罗彭施泰特氏菌属(Kroppenstedtia)、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曲霉属(Aspergillus)等;夏季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嗜热真菌属、曲霉属等;秋季优势菌属为高温放线菌属、嗜热真菌属、曲霉属、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等;冬季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热真菌属、嗜热子囊菌属、曲霉属等。各季节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由春季至冬季逐渐增大,冬季低温对空气中的真菌物种具有较强的选择作用。酿酒车间空气的特异性标志物种中,益于大曲和酿酒发酵的功能菌类主要分布于冬季和春季,且部分功能菌群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在四季中的演替规律,从空气微生物的角度为剖析季节对浓香型白酒产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浓香型白酒 酿酒车间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钴掺杂锰系锂离子筛的吸附性能
18
作者 涂玉鑫 李田玉 +5 位作者 李吉青 陈佳煌 关利聪 王瑞祥 徐志峰 刘志楼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随着5G/6G通信、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对锂化合物(尤其是Li_(2)CO_(3))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国家将锂视为战略矿产资源.目前从锂沉淀母液中提取锂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锰系离子筛(LMO)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吸附剂,... 随着5G/6G通信、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对锂化合物(尤其是Li_(2)CO_(3))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国家将锂视为战略矿产资源.目前从锂沉淀母液中提取锂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锰系离子筛(LMO)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吸附剂,可实现复杂溶液中锂的高效回收.但LMO在酸洗解吸过程中存在锰溶损严重的难题,会降低吸附性能和循环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引入Co^(3+)掺杂降低LMO锰溶解损失的策略,制备了钴掺杂锰系离子筛(LCM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不同煅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下制备的LCMO进行表征分析.表征结果表明,Co掺杂对LMO的尖晶石结构没有影响,并且Co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5%,此时离子筛前驱体中Mn^(3+)的原子分数从未掺杂的9.67%降低到3.63%,对应的锂吸附容量从39.299 mg·g^(-1)显著增加到41.708 mg·g^(-1),锰溶损也从1.288%显著降低至0.837%,大大地增加了锰系离子筛的实际应用可能性.制备的摩尔分数为5%Co掺杂的离子筛(LCMO-5%)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Li^(+)的吸附能力在5次循环后仍然保持在81%以上.在模拟的锂沉淀母液中,Li/Na和Li/K之间的分离系数分别为74.655和64.547,这证明了LCMO-5%能有效地从高Na^(+)、K^(+)溶液中吸附分离Li^(+).因此,LCMO-5%离子筛具有从锂沉淀母液中提取Li+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筛 钴掺杂 锰溶损 吸附 含锂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轮次原酒特征风味与感官特性的差异性分析
19
作者 石馨 范宸铭 +4 位作者 张方利 母先勇 丁青青 周开飞 惠明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以贵州某酒厂2021-2022年度的1~7轮次酱香型原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GC/Q-TOF MS)检测原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主成分分析(PCA)法分析各轮次原酒聚类情况及关键差异风... 以贵州某酒厂2021-2022年度的1~7轮次酱香型原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GC/Q-TOF MS)检测原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主成分分析(PCA)法分析各轮次原酒聚类情况及关键差异风味物质,进一步采用感官描述分析对原酒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从1~7轮次原酒中共检出6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1~7轮次原酒能被PLS-DA及PCA法有效区分,其中第1、2轮次聚为一类,第3、5轮次聚为一类,第6、7轮次聚为一类,第4轮次单独聚为一类。利用香气活度值(OAV)在1~7轮次原酒中分别筛选出24、26、26、21、23、22和23种关键香气化合物(OAV≥1),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共筛选得到20种关键差异香气化合物(VIP>1)。第1、2轮次原酒粮香明显,第3、4、5轮次原酒具有更丰富的花香和醇香,而第6、7轮次原酒的焦糊香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轮次原酒 风味物质 感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原酒陈化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及其陈化时间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赵欢 严志勇 +2 位作者 董翅 李建龙 刘书亮 《酿酒科技》 2025年第2期56-60,共5页
研究浓香型原酒陈化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建立能反映浓香型原酒陈化时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气相色谱、理化及感官分析方法对不同贮存时间、质量等级浓香型原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 研究浓香型原酒陈化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建立能反映浓香型原酒陈化时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气相色谱、理化及感官分析方法对不同贮存时间、质量等级浓香型原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酒精度损失量不断增大,电导率、总酸与总酯的比值呈上升趋势,pH值呈下降趋势;存在化学平衡的香味成分含量的比值中,己酸乙酯/己酸、乙酸乙酯/乙酸、正己醇/正己醛的比值减小,丁酸乙酯/丁酸、乙缩醛/乙醛、异戊醇/乙酸异戊酯、己酸/正己醛、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的比值增大。原酒感官品质得到提升,建立的陈化时间模型可以预测浓香型原酒的品质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原酒 香味成分 陈化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