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polymer-based modification of blasting sealing materials and optimization of blasting block size in coal seams of open pit mines
1
作者 Xiaohua Ding Zhongchen Ao +5 位作者 Wei Zhou Hao Qin Zhongao Yang Wen An Xiaoshuang Li Hongli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551-1562,共12页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e utilization of a geopolymer-based blasting sealing material to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f coal sales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oal fragmentation during blasting in open pit mines.The study f...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e utilization of a geopolymer-based blasting sealing material to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f coal sales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oal fragmentation during blasting in open pit mines.The study first focused on optimizing the strength of the sealant material and reducing curing time.This was achieved by regulating the slag doping and sodium silicate solution modulu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increasing slag content and improving the material resulted in an early rise in strength while increasing the modulus of the sodium silicate solution extended the curing time.The slag doping level was fixed at 80 g,and the sodium silicate solution modulus was set at 1.5.To achieve a strength of 3.12 MPa,the water/gel ratio was set at 0.5.The initial setting time was determined to be 33 min,meeting the required field test duration.Secondly,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for field implementation were assessed by simulating the action time and force de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ealing material during blasting using ANSYS/LS-DYNA softwar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material meets these requirements.Finally,the Shengli Open Pit Coal Mine served as the site for the field test.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hole-sealing material’s hydration reaction created a laminated and flocculated gel inside it.This enhanced the density of the modified material.Additionally,the pregelatinized starch,functioning as an organic binder,filled the gaps between the gels,enhancing the cohesion and bonding coefficient of the material.Upon analyzing the post-blasting shooting effect diagram using the Split-Desktop software,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the modified blast hole plugging material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rate of coal fragmentation from 33.2%to 21.1%.This reduction exhibited a minimal error of 1.63%when compared to the field measurement,thereby providing further confirmation of the exceptional plugging capabilities of the modified material.This study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establishing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hancing the blasting efficiency of open pit mines and,in turn,enhancing their economic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pit coal mine Coal seam blasting Sealing materials Block size optim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尾密封失效诱发砂土地基盾构管片环失稳坍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钟小春 余明学 +3 位作者 竺维彬 米晋生 黄威然 钟长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4-274,共11页
盾构管片环失稳坍塌案例时有发生,探究其失稳坍塌发生条件对于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das GTS建立30环考虑环缝螺栓作用的荷载−结构计算模型,从盾尾管片环地基掏空和盾尾姿态突变2个方面探讨盾构管片环结构失稳破坏... 盾构管片环失稳坍塌案例时有发生,探究其失稳坍塌发生条件对于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idas GTS建立30环考虑环缝螺栓作用的荷载−结构计算模型,从盾尾管片环地基掏空和盾尾姿态突变2个方面探讨盾构管片环结构失稳破坏过程及失稳坍塌的发生条件。结果表明:盾尾渗漏使盾尾壳体失去了周围地基的有效约束作用,盾尾发生前仰后俯的姿态变化,隧道结构发生横向“横鸭蛋”和纵向挠曲变形,最终导致部分管片环坍塌。盾尾下沉位移是诱发管片环失稳坍塌的主要因素,盾尾下沉导致隧道纵向变形快速发展,快于盾尾渗漏引起管片环周围地基掏空所导致的隧道纵向变形。当盾尾下沉位移大于0.50 m且掏空范围大于5环、盾尾下沉位移大于0.45 m且掏空范围大于10环、盾尾下沉位移大于0.40 m且掏空范围大于11环时,环缝最大张开量超过单根螺栓极限应力时的环缝张开量47.43 mm,部分纵向螺栓被拉断,管片外水土发生喷射,加快管片环外砂土快速流失。当盾尾下沉位移大于0.5 m且掏空范围大于9环时,环缝最大张开量超过65.2 mm,管片环椭圆率超过46.1‰,最终诱发多环管片环失稳坍塌。研究结果可为盾尾渗漏诱发的重大安全风险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管片环 姿态突变 砂土地基掏空 失稳坍塌 环缝张开 螺栓拉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一次湿法除尘遗留问题治理
3
作者 董光宇 贾东升 +3 位作者 李春生 姚宝强 高胜利 陈晨 《鞍钢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53-56,76,共5页
针对转炉一次湿法除尘升级改造后存在的风机转速波动、放散塔冒烟及溢流水箱安全隐患等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了加强排水能力,调整环缝开度及压差并取消溢流水箱的措施,实现了风机稳定运行,烟尘排放指标减低到30 mg/m3以内,提... 针对转炉一次湿法除尘升级改造后存在的风机转速波动、放散塔冒烟及溢流水箱安全隐患等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了加强排水能力,调整环缝开度及压差并取消溢流水箱的措施,实现了风机稳定运行,烟尘排放指标减低到30 mg/m3以内,提高了转炉一次湿法除尘效果,保证了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湿法除尘 风机转速 放散塔 环缝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行开采条件下巷道修复时机和开切眼位置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安子雄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6期36-39,70,共5页
为避免煤矿开采过程中上部采区巷道的重复返修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下伏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和巷道塑性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下伏煤层开采对煤层完整性和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上... 为避免煤矿开采过程中上部采区巷道的重复返修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下伏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征和巷道塑性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下伏煤层开采对煤层完整性和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上煤层巷道的修复时机和下煤层工作面开切眼的合理位置。煤矿开采期间,由于受下伏煤层工作面开采的影响,上采岩层塑性破坏严重,虽未出现阶错,但出现整体沉陷,上煤层巷道的修复时机应在塑性区范围趋于稳定后;开切眼位置应综合考虑围岩变形幅度最小及煤炭资源充分利用等情况。现场工程应用表明,采取上述措施后,巷道围岩变形满足煤矿生产要求,避免了巷道围岩变形的多次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地层破坏 巷道修复 开切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可采煤层煤质特征研究
5
作者 王强 徐仕琪 +7 位作者 姚墩 樊利强 杨瑞 何波 凌飞 郑曦 依力哈木江 范旭东 《新疆地质》 CSCD 2024年第4期593-600,共8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可采煤层开展系统调查,总结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煤中有害元素,估算可采煤层资源量。研究结果表明,准东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区内西山窑组可采煤层主要特征为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挥发分,煤类以...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可采煤层开展系统调查,总结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煤中有害元素,估算可采煤层资源量。研究结果表明,准东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区内西山窑组可采煤层主要特征为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挥发分,煤类以不黏煤及长焰煤为主,具中、高热值、含油等特点。可采煤层有害元素含量总体偏低,具较好的可选性。煤中含氯(Cl d)为0.05%~0.15%,属低氯煤(L Cl),含砷(As)均小于4×10^(-4),为一级含砷煤(ⅠAs)。从煤的抗碎强度、热稳定性、结渣性分析了煤的气化指标,属高强度煤、中等-较高热稳定性煤,属难结渣性煤,表明煤有利于气化。西山窑组平均厚226.47 m,含煤系数29.87%,11层可采煤层平均纯煤总厚67.65 m,估算区内西山窑组煤层资源量47.981×10^(8)t,为煤炭的勘探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 可采煤层 煤质特征 资源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采空区下大断面切眼支护技术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建军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42-44,共3页
以9101采煤工作面为工程实例,该采面切眼跨度为8 m,且上覆为8^(#)煤层采空区及煤柱。切眼拟采用分次掘进方法施工,首先掘进巷道宽度4.5 m,后刷扩3.5 m;在掘进期间,通过探测切眼顶板与上覆8^(#)煤层采空区层间距,再设计切眼顶板支护方案... 以9101采煤工作面为工程实例,该采面切眼跨度为8 m,且上覆为8^(#)煤层采空区及煤柱。切眼拟采用分次掘进方法施工,首先掘进巷道宽度4.5 m,后刷扩3.5 m;在掘进期间,通过探测切眼顶板与上覆8^(#)煤层采空区层间距,再设计切眼顶板支护方案;现场应用后,切眼顶底板、巷帮变形量分别为60 mm、73 mm,实现了近距离采空区下大断面切眼围岩变形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采空区 大断面切眼 分次掘进 围岩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图像和目标检测的露天矿火灾探测技术
7
作者 于海成 田羽 +3 位作者 李庆健 李新鹏 薛国庆 张玉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2-218,共7页
为及时发现露天矿煤矸自燃,避免火势蔓延而造成更大损失,对于露天矿面积大、单一检测方法无法做到全方位的煤矸自燃和火灾探测,研究基于红外热成像和深度学习的露天矿自燃和火灾探测技术。首先,提出通过红外热成像和火灾图像目标识别的... 为及时发现露天矿煤矸自燃,避免火势蔓延而造成更大损失,对于露天矿面积大、单一检测方法无法做到全方位的煤矸自燃和火灾探测,研究基于红外热成像和深度学习的露天矿自燃和火灾探测技术。首先,提出通过红外热成像和火灾图像目标识别的方法实现不同区域的自燃和火灾探测,构建露天矿煤层自燃识别与预警系统架构;然后,利用固定在露天矿地面上的热成像设备实时拍摄未发生火灾的煤矸区域的红外图像,监测煤矸温度的变化情况;最后,利用无人机机载摄像头拍摄煤层、矸石山和周边环境的照片,并基于深度学习的YOLOv8目标检测算法构建火灾探测模型,实现火焰和烟雾图像目标的检测,从而完成火灾的检测与报警。结果表明:基于热红外图像和火焰、烟雾图像识别的联合探测技术,对于火焰的检测平均精度为70.5%、烟雾的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74%,能够满足露天矿现场对于自燃和火灾的探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露天矿 火灾探测 煤层自燃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直立煤层采动裂隙渗流及动态涌水量预测研究
8
作者 孟庄涵 刘小平 +2 位作者 王玉涛 田延哲 赵一燕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125,共8页
针对近直立煤层赋存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提出一种多涌水来源下近直立煤层露天转井工开采动态涌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近直立煤层露天转井工回采条件下,露天采坑内松散堆积体的... 针对近直立煤层赋存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提出一种多涌水来源下近直立煤层露天转井工开采动态涌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近直立煤层露天转井工回采条件下,露天采坑内松散堆积体的持续补给量不容忽视;定义了采场“采坑充水—下渗补给—再充水—再补给”的浅部开采补给特征和“基岩含水层储量释放与垂向露天采坑水补给相结合”的深部开采补给特征;以青海先锋煤矿为例,开展了矿井涌水量动态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验证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煤层 露天转井工 矿井涌水量 动态计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煤层开切眼的锚网索联合支护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关锡镔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73-176,180,共5页
为提高薄煤层工作面回撤速度,更加安全高效地实现薄煤层工作面的开采。以平煤二矿己17-23010开切眼为对象,研究该开切眼开采前后顶板的破坏机理,并探索锚网索联合支护下开切眼巷道的支护效果。研究表明,开切眼顶板岩体的失稳源于开采扰... 为提高薄煤层工作面回撤速度,更加安全高效地实现薄煤层工作面的开采。以平煤二矿己17-23010开切眼为对象,研究该开切眼开采前后顶板的破坏机理,并探索锚网索联合支护下开切眼巷道的支护效果。研究表明,开切眼顶板岩体的失稳源于开采扰动的影响,在轴向力和岩体自重的双重影响下发生失稳破坏;与传统的棚式支护相比,锚网索联合支护能极大提高薄煤层开切眼的安全性并提高开采效率,因此建议在薄煤层开切眼中推广采用该种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开采 开切眼 岩层失稳 矿山支护 锚网索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过江盾构隧道接缝张开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沈阳 游楠 +3 位作者 潘红兵 刘效东 柳富勇 贾超 《现代交通技术》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结合不同温度变化期、不同隧道部位,研究过江盾构隧道环缝与纵缝张开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密封垫与管片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同时,计算密封垫与管片收缩引起的接缝张开量。采用线性回归... 结合不同温度变化期、不同隧道部位,研究过江盾构隧道环缝与纵缝张开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密封垫与管片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同时,计算密封垫与管片收缩引起的接缝张开量。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分析接缝张开变化量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并利用南京定淮门长江隧道的温度数据预测接缝张开量。将张开量的拟合数据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盾构隧道 接缝张开量 温度 线性回归分析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工作面切眼支护设计与应用分析
11
作者 孙枫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古城矿N1306工作面切眼为工程背景进行支护系统研究分析;基于围岩自稳平衡拱理论和悬吊理论分别确定切眼巷道顶板和两帮破坏深度分别为2.28 m和2.39 m,计算确定锚杆和锚索有效支护长度分别2.4 m和10.3 m,并确定支护系统的有效性。得... 以古城矿N1306工作面切眼为工程背景进行支护系统研究分析;基于围岩自稳平衡拱理论和悬吊理论分别确定切眼巷道顶板和两帮破坏深度分别为2.28 m和2.39 m,计算确定锚杆和锚索有效支护长度分别2.4 m和10.3 m,并确定支护系统的有效性。得到数值模拟得到,在两帮位置应力较为集中,应力集中系数1.92,底板变形较大,最大变形量为140 mm。设计的支护系统通过工业性试验确定切眼巷道围岩变形快速增长周期为60天,其中两帮变形量和顶板下沉量最大值分别为162 mm和200 mm,说明支护系统能有效控制切眼巷道围岩变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工作面切眼 支护设计 自稳平衡拱 悬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藻煤矿快速石门揭煤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龙建明 李文树 +2 位作者 陈久福 周声才 李宗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5-38,共4页
针对松藻煤矿煤层松软,透气性差,现有石门揭煤技术工程量大,揭煤时间长等问题,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和高压水力割缝快速石门揭煤技术,分别对深孔预裂爆破的钻孔布置方式和爆破参数,高压水力割缝的钻孔布置方式和水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应用... 针对松藻煤矿煤层松软,透气性差,现有石门揭煤技术工程量大,揭煤时间长等问题,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和高压水力割缝快速石门揭煤技术,分别对深孔预裂爆破的钻孔布置方式和爆破参数,高压水力割缝的钻孔布置方式和水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深孔预裂爆破快速石门揭煤技术可使钻孔平均进尺数下降806.7 m,且石门揭煤时间由72.3 d下降为32 d,揭煤时间缩短55.3%;高压水力割缝快速石门揭煤技术使钻孔平均进尺数下降905.7 m,且石门揭煤时间由72.3 d下降为27.7 d,揭煤时间缩短61.2%。上述2种方法都可解决揭煤时间长,工程量大的问题,其中高压水力割缝石门揭煤技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揭煤 深孔预裂爆破 高压水力割缝 松软煤层 突出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门揭煤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刘健 刘泽功 蔡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2,128,共4页
针对低透气性突出煤层钻孔抽采瓦斯难、石门揭煤速度缓慢等问题,研究了低透气性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卸压增透的防突机理,通过理论分析、深孔预裂爆破药柱研发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淮南矿区某矿东四采区B组5-2煤层深孔预裂爆破煤... 针对低透气性突出煤层钻孔抽采瓦斯难、石门揭煤速度缓慢等问题,研究了低透气性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卸压增透的防突机理,通过理论分析、深孔预裂爆破药柱研发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淮南矿区某矿东四采区B组5-2煤层深孔预裂爆破煤层松动半径;依据此参数,优化设计了5-2煤层抽采钻孔和爆破孔。结果表明:在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实施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技术措施后,煤体的弹性潜能得到有效释放,煤层瓦斯压力梯度降低,有效消除了激发突出的应力,煤层的透气性系数提高了123倍,煤层瓦斯抽采纯量比爆破前提高了6~9倍,石门揭煤时间大幅缩短,仅为47 d,比传统的揭煤方法揭煤时间缩短近2个月,为采掘正常接替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突出煤层 石门揭煤 深孔预裂爆破 增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穿过突出危险煤层时综合防突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健 刘泽功 +2 位作者 石必明 王永 李尧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7-40,共4页
通过对丁集煤矿煤层突出危险性分析,研究确定了井筒穿过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时通过地面预注浆进行固化煤层,降低煤层的孔隙率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提高煤体强度,使煤体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再用远距离震动放炮方法安全快速揭开煤层。
关键词 突出危险性煤层 注浆 震动放炮 揭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埋深特厚煤层井筒揭煤综合防突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雷文杰 薛晓晓 +2 位作者 张瑶 孙钦昂 刘思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0-53,共4页
为解决千米埋深特厚煤层立井揭煤防突和穿煤施工安全,通过建立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深孔预裂控制爆破增透抽放、效果检验和验证、中空锚杆金属骨架、远距离放炮揭煤、突出危险性预警和壁后预留排放等组成的七步法综合防突技术,从技术、... 为解决千米埋深特厚煤层立井揭煤防突和穿煤施工安全,通过建立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深孔预裂控制爆破增透抽放、效果检验和验证、中空锚杆金属骨架、远距离放炮揭煤、突出危险性预警和壁后预留排放等组成的七步法综合防突技术,从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质量和安全防护4个环节保障施工安全。结果表明:采用深孔预裂控制爆破强化措施,抽放41 d达到区域防突要求;采用2圈中空锚杆注浆加固和壁后预留1圈排放孔等新工艺,揭煤和穿煤期间瓦斯浓度非常稳定,实现了零超限揭穿千米埋深9.8 m厚突出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井筒揭煤 防突 深孔预裂爆破 中空锚杆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大断面切眼支护稳定周期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善乐 汪华君 崔铁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8期28-33,共6页
在近距离煤层群的下行开采中,上位煤层的回采直接影响到下位煤层开切眼围岩的应力分布、破坏规律以及围岩的运移规律,从而影响到切眼的支护方式。为了分析下位煤层工作面切眼锚杆支护的稳定周期,利用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工... 在近距离煤层群的下行开采中,上位煤层的回采直接影响到下位煤层开切眼围岩的应力分布、破坏规律以及围岩的运移规律,从而影响到切眼的支护方式。为了分析下位煤层工作面切眼锚杆支护的稳定周期,利用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工具Flac3D,以矿井近距离煤层工作面10603的切眼支护为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上位煤层开采后,切眼围岩在支护前和支护后的应力分布、破坏规律和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切眼进行锚杆支护后,应力集中带及影响范围都减少了50%,围岩剪应力由支护前的2.5 MPa降低到支护后的0.6 MPa,围岩塑性区域比支护前减少了40%,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破坏,且切眼顶底板稳定周期为26天,两帮稳定周期为28~3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开切眼 稳定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倾角对拉斗铲倒堆工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洪阁 邓有燃 +2 位作者 周伟 陈彦龙 舒继森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366,共4页
为了使拉斗铲能更好地适应煤层倾角的变化,提高拉斗铲工作效率,基于露天采矿基本原理、我国煤层赋存条件以及拉斗铲工况特点,建立了厚覆盖层简单倒堆形式下煤层倾角变化拉斗铲倒堆作业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煤层倾角变化对露天煤矿拉斗铲作... 为了使拉斗铲能更好地适应煤层倾角的变化,提高拉斗铲工作效率,基于露天采矿基本原理、我国煤层赋存条件以及拉斗铲工况特点,建立了厚覆盖层简单倒堆形式下煤层倾角变化拉斗铲倒堆作业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煤层倾角变化对露天煤矿拉斗铲作业效率和抛掷爆破抛掷率的影响,得出了拉斗铲最大倒堆高度、排弃最大距离和有效抛掷率的普遍计算公式以及拉斗铲倒堆作业的限制条件.通过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使用拉斗铲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倾角和拉斗铲的最大排弃高度成线性增加,同时,当煤层倾角越大,拉斗铲最大倒堆距离越大,抛掷爆破的有效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拉斗铲 抛掷爆破 煤层倾角 有效抛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肖丽辉 李彦明 +1 位作者 郭昆明 钟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4,共4页
针对松软突出煤层松软、透气性低、施工瓦斯抽采钻孔成孔率低等问题,开发出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并在平煤十矿、新集一矿对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技术的筛管下入率可达97%以上,与传统退钻... 针对松软突出煤层松软、透气性低、施工瓦斯抽采钻孔成孔率低等问题,开发出全孔段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并在平煤十矿、新集一矿对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松软突出煤层全孔段下放筛管技术的筛管下入率可达97%以上,与传统退钻裸眼瓦斯抽采技术相比,平煤十矿的单孔平均瓦斯抽采浓度可提高2倍以上,单孔平均瓦斯抽采量可提高3.5倍以上;与普通下放筛管瓦斯抽采技术相比,新集一矿的瓦斯抽采浓度提高近1倍,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突出煤层 瓦斯抽采 大通孔开闭式钻头 筛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斜煤层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芝银 李云鹏 张恩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8-721,共4页
针对海北煤矿急斜煤层的复杂条件 ,利用有限元模拟试验方法 ,对煤层巷道煤柱的留设和回收范围进行了计算模拟试验 ,探讨了煤层巷道的稳定性 。
关键词 急倾斜 煤层 巷道稳定性 有限元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石门揭煤卸压爆破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鹏 郭金栋 +2 位作者 李忠辉 喜润泽 杨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2,56,共5页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石门揭煤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密集排放钻孔防突措施的消突效果较差,钻孔工程量大等问题,提出了用深孔控制爆破以释放煤体所积聚的弹性能,从而达到增透卸压强化抽放的目的。从断裂力学和爆炸力学的角度,分析了...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石门揭煤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密集排放钻孔防突措施的消突效果较差,钻孔工程量大等问题,提出了用深孔控制爆破以释放煤体所积聚的弹性能,从而达到增透卸压强化抽放的目的。从断裂力学和爆炸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深孔控制爆破的防突作用机理,论述了控制爆破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参数的确定原则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中采用深孔控制爆破局部措施,能够提高煤层透气性,大幅度改善预抽瓦斯效果,对应力集中的煤体起到卸压作用,从而有效避免煤与瓦斯突出或降低煤层突出危险性,达到安全、高效揭煤的效果和缩短揭煤工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揭煤 低透气性 深孔控制爆破 防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