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in-size features of aeolian sand on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and the reveale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Xia Liao Sen Li +1 位作者 GuiYong Wang ZhiLun Li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0年第6期538-546,共9页
The Mudui stratigraphic section represents the typical records of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of sand dunes and interdune depressions on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Based on high-density sampling and optically stimula... The Mudui stratigraphic section represents the typical records of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of sand dunes and interdune depressions on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Based on high-density sampling an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dating of the strata of the section,the grain-size composition,grain-size parameters,cumulativ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curve,and grain-size-sensitivity indexes(SC/D) were analyzed.Th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size features of aeolian sand,weakly developed sandy paleosol,two-facies(aeolian and aqueous) deposits,and lagoon deposits are all different.This indicates four evolutionary phases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since 38 ka B.P.Phase I:38-22 ka B.P.;phase II:22-17 ka B.P.;phase III:17-10 ka B.P.;phase IV:10 ka B.P.-present.The climate experienced the hot-wet/hot-dry,hot-wet/hot-dry,and warm-wet/hot-wet fluctuations,an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lso underwent lagoon deposition,dune and interdune depression deposition,dune stabilization and soil development,shifting sand deposition,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olian sand grain size grain-size-sensitivity index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east coast of Hain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rrent study and prospect of the Old Red Sand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2
作者 ZhiWen Li YuXiang Dong +1 位作者 BaoSheng Li FengNian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6期462-471,共10页
The Old Red Sand is composed of brown-red, red, or orange-yellow semi-cemented and medium-fine sand sediment, mainly dis- tributed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 The Old Red Sand is composed of brown-red, red, or orange-yellow semi-cemented and medium-fine sand sediment, mainly dis- tributed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forms, sedi- mentary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developing age, reddening process and the paleo-environment, suggesting that the Old Red Sand is mainly aeolian sediment of Late Pleistocene Age. The reddening process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decomposition and oxidation of iron-containing minerals caused by hot and humid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limate. In this study, existing prob- 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ospect of further research is present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Old Red sand current study situation PROSPEC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terogeneous tide-surge interaction during co-occurrence of tropical and extra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被引量:4
3
作者 XIONG Mengjie ZHANG Jinshan +1 位作者 ZHANG Weisheng YIN Chengtua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879-1898,共20页
The Radial Sand Ridges(RSRs)area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re subject to tropical and extratropical cyclone activities frequently,in which the special geometry feature and moving stationary tidal system result in co... The Radial Sand Ridges(RSRs)area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are subject to tropical and extratropical cyclone activities frequently,in which the special geometry feature and moving stationary tidal system result in complex storm-induced hydrodynamic processes,especially the tide-surge interactions.We studied a rare weather event influenced simultaneously by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EX1410 and Typhoon Vongfong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orm surges,wave-surge,and tide-surge interaction in the RSRs area,and applied a high-resolution integrally-coupled ADCIRC+SWAN model,in which the meteorological forcing inputs are simulated by the WRF-ARW model.The model is validated by records from 4 tide gauges and 2 wave buoys along the Yellow Sea coast.Results show that the tide-surge interactions are of considerable regional heterogeneousness.The surge curves at Lüsi(in south RSRs)and Jianggang(in middle RSRs)have abrupt falls near the time of low tide,where the peak occurrence time of interaction residuals tend to shift towards the mid-ebb period.Significant increase of bed shear stress in shallow waters was proved the domin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tide-surge interaction in broad tidal flats of the RSRs area.Differently,the interaction pattern in the Xiyang Trough(in north RSRs),showed a unique rising in mid-flood period due to the phase advances of real surge waves in relatively deep waters.Therefore,we suggested to the local flood risk management that the tide-surge interaction tends to alleviate the flooding risk in the RSRs area around the time of high tide,but aggravate the risk on the rising tide in the Xiyang Trough and on the falling tide in large-scale tidal flats of the southem RSR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IRC+SWAN model Radial sand RIDGES Jiangsu coast extratropical CYCLONE tide-surge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沙脊群表层沉积物Pb同位素特征及对物源的指示
4
作者 饶文波 洪申申 +1 位作者 栗天宁 茅昌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物在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沿岸流作用下输移至远岸沙脊群海向区域。在苏北沿岸流作用下,老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输入对近岸沙脊群及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有影响;相反,诸如现代黄河口、济州岛和韩国河流等地沉积物输入对江苏沿海沙脊群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物质来源 表层沉积物 沙脊群 江苏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沙质海岸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研究
5
作者 刘璠 季则舟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5期14-18,共5页
黄骅港处于淤泥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的骤淤防治重现期为10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建成20余年来,其吞吐量逐年增加,作为煤炭枢纽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煤炭港区航道进入运维期后,疏浚维护力量得到加强,航道淤积特点也发生一定变化,泥沙淤积... 黄骅港处于淤泥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的骤淤防治重现期为10年。黄骅港煤炭港区建成20余年来,其吞吐量逐年增加,作为煤炭枢纽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煤炭港区航道进入运维期后,疏浚维护力量得到加强,航道淤积特点也发生一定变化,泥沙淤积资料进一步完善,航道骤淤防治标准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以加强航道抗风险能力。本文通过对泥沙淤积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除防治航道一次大风骤淤外,需关注连续多频次低重现期大风骤淤,其造成的累加骤淤量不可忽视。根据环境条件变化及淤积特点,提出了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可作为航道备淤深度确定依据,以及其他粉沙质海岸航道运维期骤淤防治标准确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沙质海岸 港口航道 骤淤防治标准 航道运维 多频次骤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海岸岬湾沙滩沙泥分界特征及机理
6
作者 黄君宝 刘旭 +1 位作者 姚文伟 黄世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以浙江省淤泥质海岸岬湾沙滩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影响沙泥分界点位置的主要因素和沙泥分界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岬湾沙滩沙泥分界点高程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潮位、滩前波高、沙滩坡度和潮差是影响沙泥分界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沙泥分界点深度... 以浙江省淤泥质海岸岬湾沙滩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影响沙泥分界点位置的主要因素和沙泥分界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岬湾沙滩沙泥分界点高程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潮位、滩前波高、沙滩坡度和潮差是影响沙泥分界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沙泥分界点深度与滩前1/10大波平均波高和大潮平均潮差呈正相关关系,与沙滩坡度呈负相关关系;沙泥分界点位置呈现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夏季沙泥分界点位置向海外移且高程下降、冬季分界点向岸上溯,2020年比2019年的沙泥分界点位置呈现向海外移、高程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岬湾沙滩 沙泥分界 淤泥质海岸 演化机理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海岸岸滩侵蚀演变模式探讨——以山东南部海岸侵蚀岸段的岸滩演变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包四林 虞志英 +1 位作者 刘苍字 张国安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4-99,共6页
在分析山东南部海岸几十年来的地形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砂质海岸等深线变化预测理论,建立该区的岸滩侵蚀演变预测模型,研究了该区域岸滩演变规律。实测资料验证表明:预测结果合理,基本反映了本区岸滩演变的特征。
关键词 砂质海岸 岸滩演变预测模型 波浪沿岸输沙 输沙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南沙质海岸的侵蚀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8
作者 庄振业 印萍 +1 位作者 吴建政 庄丽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21,共7页
近数十年来 ,鲁南海岸持续侵蚀 ,与 2 0世纪 6 0年代相比 ,该段岸线平均蚀退率 1m /a左右 ,海滩沙侵蚀量约 2 0 .79× 10 4m3/a。其中 ,近 2 8年陆源输沙平均减少 6 .47× 10 4m3/a,人为前滨采沙 8.9× 10 4m3/a,海平面上... 近数十年来 ,鲁南海岸持续侵蚀 ,与 2 0世纪 6 0年代相比 ,该段岸线平均蚀退率 1m /a左右 ,海滩沙侵蚀量约 2 0 .79× 10 4m3/a。其中 ,近 2 8年陆源输沙平均减少 6 .47× 10 4m3/a,人为前滨采沙 8.9× 10 4m3/a,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滩侵蚀量约为 1.6 7× 10 4m3/a,该三因素影响力度之比为 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蚀退 海滩沙 海岸 侵蚀量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唐港粉沙质海岸风暴潮骤淤及整治工程措施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林云 孙波 +1 位作者 刘建军 韩信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8-31,52,共5页
分析了粉沙质海岸京唐港附近自然条件,回顾了该港口近20a来的工程实践和探索研究,阐明了风暴潮引起的航道骤淤机理。开发建立了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物理模型,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风暴潮骤淤物理模型复演,并对抵御风暴潮骤淤的挡沙堤整... 分析了粉沙质海岸京唐港附近自然条件,回顾了该港口近20a来的工程实践和探索研究,阐明了风暴潮引起的航道骤淤机理。开发建立了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物理模型,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风暴潮骤淤物理模型复演,并对抵御风暴潮骤淤的挡沙堤整治工程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京唐港航道抵御风暴潮骤淤的挡沙堤布置应采用平行航道的东西挡沙堤平齐的延堤方案基本结论,该方案实施后效果良好。该研究的技术手段及京唐港挡沙堤布置完善的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沙质海岸 京唐港航道 骤淤 整治措施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沙质海岸泥沙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宏明 张庆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2-49,共8页
本研究根据泥沙性质 ,提出了滩面泥沙中值粒径介于 0 0 3mm~ 0 1 2mm的海岸为粉沙质海岸 ,并对其泥沙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粉沙质海岸泥沙特性除了与中值粒径有关外 ,还与级配有关。当泥沙中粘性细颗粒物质含量较高时 ,... 本研究根据泥沙性质 ,提出了滩面泥沙中值粒径介于 0 0 3mm~ 0 1 2mm的海岸为粉沙质海岸 ,并对其泥沙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粉沙质海岸泥沙特性除了与中值粒径有关外 ,还与级配有关。当泥沙中粘性细颗粒物质含量较高时 ,其整体体现淤泥质泥沙特性 ,当泥沙中粘性细颗粒物质含量较低时 ,整体体现散粒体泥沙特性 ,其运移形态前者是以悬移质运动为主 ,后者是既有悬移质运动又有推移质运动。对于推移质输沙 ,其输沙率不仅与动力条件有关 ,而且还与泥沙粒径有关 ,在相同的动力条件下 ,泥沙颗粒越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沙质海岸 泥沙 推移质输沙 泥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岸外条子泥沙洲潮沟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君 冯卫兵 张忍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以苏北岸外条子泥沙洲潮沟系统为例 ,分析该区域野外实地测量及历年卫片 ,分析主要潮沟系统近 2 0年来的动态变化。总结了潮沟系统发育演变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各个主干潮沟系统摆动幅度、速率均不相同 ,单独潮沟系统的各沟段亦有不同的... 以苏北岸外条子泥沙洲潮沟系统为例 ,分析该区域野外实地测量及历年卫片 ,分析主要潮沟系统近 2 0年来的动态变化。总结了潮沟系统发育演变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各个主干潮沟系统摆动幅度、速率均不相同 ,单独潮沟系统的各沟段亦有不同的摆动幅度、速率 ;位于沙洲中部西大港西侧近岸潮沟系统摆动具一定周期性 ,其东侧潮沟摆动较稳定 ;潮沟摆动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沙洲潮沟系统在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具备自动调整作用 ,主要表现为单一潮沟具有平衡倾向性及沙洲潮沟系统整体的综合布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沟系统 地貌稳定性 条子泥沙洲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海岸季节性风沙气候环境 被引量:7
12
作者 傅命佐 徐孝诗 +1 位作者 程振波 徐小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40,共10页
分析了黄渤海海岸气候形成因素和影响风沙活动的各种气候要素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指出冬、春季研究区受东亚大陆气团的影响,形成了干旱、多风的风沙气候环境,尤其是渤海海岸地区冬、春季气候条件与我国内陆沙漠区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相似... 分析了黄渤海海岸气候形成因素和影响风沙活动的各种气候要素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指出冬、春季研究区受东亚大陆气团的影响,形成了干旱、多风的风沙气候环境,尤其是渤海海岸地区冬、春季气候条件与我国内陆沙漠区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相似,也存在风沙灾害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季节 气候 风沙流 气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砂组构特征及其与海滩砂的比较 被引量:26
13
作者 傅启龙 沙庆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60,T002,共10页
对昌黎海岸沙丘砂进行薄片统计,重砂矿物分析,电镜扫描,粒度分析及与海滩砂的对比研究发现,沙丘砂在物质组成、颗粒形态、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和粒度特征方面均继承了海滩砂特征,不过,海滩砂中也有沙丘砂的某些特征,反映了两者沉积的混... 对昌黎海岸沙丘砂进行薄片统计,重砂矿物分析,电镜扫描,粒度分析及与海滩砂的对比研究发现,沙丘砂在物质组成、颗粒形态、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和粒度特征方面均继承了海滩砂特征,不过,海滩砂中也有沙丘砂的某些特征,反映了两者沉积的混合。这是由于向岸风和离岸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砂 海滩砂 物质组成 风沙 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曾从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8-251,共4页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B、Ga、Sr、Ba、K、Cr、Ni和 V等微量元素含量及 B/ Ga和 Sr/ Ba比值指示老红砂应为陆相沉积 ,其磷酸钙组分和古盐度亦指示为陆相。老红砂的化学全量组合特征与花岗岩风化壳相似 ,但 Si O2 含量较...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B、Ga、Sr、Ba、K、Cr、Ni和 V等微量元素含量及 B/ Ga和 Sr/ Ba比值指示老红砂应为陆相沉积 ,其磷酸钙组分和古盐度亦指示为陆相。老红砂的化学全量组合特征与花岗岩风化壳相似 ,但 Si O2 含量较花岗岩风化壳大 ,而 Al2 O3的含量明显少于花岗岩风化壳。从老红砂垂直剖面变化看 ,其硅铝铁率一般从上往下增加 ,分解系数 ( Fe2 O3/ Mg O)一般从上往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老红砂 闽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岸外潮流沙脊群形成的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建 闾国年 +2 位作者 林珲 宋志尧 贾建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95-108,共14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39个钻孔的岩相分析及15000年以来东中国海潮流系统演变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江苏岸外潮流沙脊群发育的动力条件、物质基础、形成时代及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计讨.结果表明,江苏岸外潮流沙脊群发育...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39个钻孔的岩相分析及15000年以来东中国海潮流系统演变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江苏岸外潮流沙脊群发育的动力条件、物质基础、形成时代及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计讨.结果表明,江苏岸外潮流沙脊群发育的主要动力,是以弓京港为波腹点(顶点)的辐合辐散的潮流系统.该潮流系统的形成,主要是由江苏海岸,尤其是山东半岛南岸岸线位置及轮廓决定的.潮流沙脊群开始发育的时间,比通常认为的要早,在10,000~8,500年BP之间.物质来源要比原来想象的复杂得多.组成沙脊群的物质,实际上是潮流沙脊群分布区及其周围地区各种类型沉积物,以及在沙脊群发育过程中各种动力输入的物质的混合物.10,000年以来,随着岸线的变迁,潮流系统的不断调整.因而沙脊群也处在不断地调整变化中.不仅平面位置、分布范围有所变化,而且沙脊群平面形态,也发生过显著变化.南黄海的残留沉积区,不是海流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海岸 沙脊群 演变过程 潮流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海燕 俎瑞平 张克存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地处水陆交界地带的海岸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复杂 ,人类活动频繁 ,影响海岸风沙活动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复杂多样 ;同时由于海岸风沙地貌分布的广泛性、区域的差异性、研究区域的不同和分类角度的差异等原因 ,故而到目前为止 ,对于海岸风沙... 地处水陆交界地带的海岸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复杂 ,人类活动频繁 ,影响海岸风沙活动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复杂多样 ;同时由于海岸风沙地貌分布的广泛性、区域的差异性、研究区域的不同和分类角度的差异等原因 ,故而到目前为止 ,对于海岸风沙地貌的分类 ,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分类系统。在现有国内外海岸风沙地貌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简单回顾 ,并指出了现有的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风沙地貌 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万宁东部砂质海岸侵蚀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会波 印萍 阳凡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5,共12页
2011—2014年于万宁东部海岸建立了海岸动态监测系统,包括120个岸线监测站位和30个岸滩剖面监测站位,收集了4年间岸线和岸滩的实时变化信息。以这些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收集的海岸资料和实地调查,对万宁东部海岸的侵蚀规律与特征进行了... 2011—2014年于万宁东部海岸建立了海岸动态监测系统,包括120个岸线监测站位和30个岸滩剖面监测站位,收集了4年间岸线和岸滩的实时变化信息。以这些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收集的海岸资料和实地调查,对万宁东部海岸的侵蚀规律与特征进行了探讨。在季节变化中,海岸呈现夏秋侵蚀冬春淤积的规律;在年际变化中,海岸总体呈侵蚀趋势,但相邻年份间又呈现侵蚀和淤积相间的现象。万宁部分海岸受前滨采砂影响严重,加上频繁的台风天气,致使侵蚀加剧,在两年时间内后滨侵蚀发育8m高的软质陡崖,造成难以恢复的地形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 前滨采砂 侵蚀规律 万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北部滨海沙地7品种禾本科牧草产量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韦家少 申志斌 +1 位作者 唐龙祥 刘立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14-15,22,共3页
进行了7个品种(品系)禾本科牧草在海南东北部滨海沙地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品系)中,有6个能适应滨海沙地条件;杂交旗草、热研8号坚尼草的生长最旺盛,产草量最高。
关键词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 滨海沙地 产量 品种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沙丘沙运动特征若干问题的研究──以闽江口南岸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方 贺辉扬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5-361,共7页
在海岸带,沙粒粒径和水分含量是决定沙粒起动风速的最主要因素。闽江口南岸海滩沙的平均粒径为2.0Φ,水分含量多在0.3%~1.0%之间。运用Johnson的经验公式,可计算出海滩沙的起动风速为6~7m/s。这一结果与实... 在海岸带,沙粒粒径和水分含量是决定沙粒起动风速的最主要因素。闽江口南岸海滩沙的平均粒径为2.0Φ,水分含量多在0.3%~1.0%之间。运用Johnson的经验公式,可计算出海滩沙的起动风速为6~7m/s。这一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十分吻合。由于海岸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同等条件下海岸带沙粒的起动风速明显大于内陆沙漠沙,而风沙流的输沙率明显小于内陆沙漠沙。海岸带是风速剧变带,在引用陆地气象台站的风速记录分析海岸风况和研究风沙运动规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岩 沙丘沙 运动特征 风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砂质海岸泥沙淤积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韩西军 《水道港口》 1996年第3期22-28,共7页
本文从水流动力学及泥沙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粉砂质海岸泥沙运动的特性,指出,粉砂质海岸的泥沙运动兼有悬移和推移两种形态,悬移与推移运动强度既与水流强度有关.也与泥沙的组成有关,本文从水流的能量分配入手,重点阐述了二者... 本文从水流动力学及泥沙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粉砂质海岸泥沙运动的特性,指出,粉砂质海岸的泥沙运动兼有悬移和推移两种形态,悬移与推移运动强度既与水流强度有关.也与泥沙的组成有关,本文从水流的能量分配入手,重点阐述了二者的相对量,同时,给出了粉砂质海岸淤积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质海岸 能量分配 淤积 泥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