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ck skeleton models and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被引量:3
1
作者 贺锡雷 贺振华 +2 位作者 王绪本 熊晓军 蒋炼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349-358,363,共11页
By substituting rock skeleton modulus expressions into Gassmann approximate fluid equation, we obtain a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equation. However, conventional rock skeleton models and their expressions are quite d... By substituting rock skeleton modulus expressions into Gassmann approximate fluid equation, we obtain a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equation. However, conventional rock skeleton models and their express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resuling in different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equations, potentially leading to difficulties in correctly applying them and evaluating their results. In response to this, a uniform relation with two adjusting parameters suitable for all rock skeleton models is established from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conventional rock skeleton models and their expressions including the Eshelby-Walsh, Pride, Geertsma, Nur, Keys-Xu, and Krief models. By giving the two adjusting parameters specific values, different rock skeleton models with specific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generated. This allows us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rock skeleton model based on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conditions, and to develop more wise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As an example of using this method for hydrocarbon prediction and fluid identification, we apply this improved porosity inversion, associated with rock physical data and well log data, to the ZJ basi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xistence of an abund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 is dependent on a moderate porosity range, which means we can use the results of seismic porosity inversion to identify oil reservoirs and dry or water-saturated reservoirs. The seismic inversion results are closely correspond to well log porosity curves in the ZJ area, indicating that the uniform relations and inversion method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physics rock skeleton models adjusting parameters seismic porosityinversion Gassmann's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骨架作用的堆石混凝土三维细观建模方法
2
作者 陈明真 何世钦 +1 位作者 王辉 葛燕锋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为避免骨料干涉判断的繁琐过程,快速生成不同堆石率的计算模型,基于堆石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结构特点,利用离散元软件PFC3D提出了一种考虑骨架作用的堆石混凝土三维细观模型生成方法 .利用建立的几何模型对考虑及不考虑骨架作用的三维细... 为避免骨料干涉判断的繁琐过程,快速生成不同堆石率的计算模型,基于堆石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结构特点,利用离散元软件PFC3D提出了一种考虑骨架作用的堆石混凝土三维细观模型生成方法 .利用建立的几何模型对考虑及不考虑骨架作用的三维细观模型堆石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堆石混凝土内部骨料相互接触形成的传力骨架可以有效提高堆石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考虑骨架作用数值模拟得到的堆石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更为吻合;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骨架作用对堆石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堆石混凝土损伤演化规律和破坏机理提供了细观力学角度的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 骨架作用 三维细观模型 PFC3D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分法多岩性压实校正技术及其在胜利桩海地区的应用
3
作者 魏新辉 鲜本忠 陈青云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地层埋藏史与古地貌的精细恢复对于油气储层预测和富集规律认识至关重要,压实校正的精度是制约地层埋藏史与古地貌的精细恢复的关键。为了提高压实校正的精度,基于岩石骨架不变原理,应用微分法构建了不同岩性的压实校正技术。利用胜利... 地层埋藏史与古地貌的精细恢复对于油气储层预测和富集规律认识至关重要,压实校正的精度是制约地层埋藏史与古地貌的精细恢复的关键。为了提高压实校正的精度,基于岩石骨架不变原理,应用微分法构建了不同岩性的压实校正技术。利用胜利油田桩海地区石炭系实际井数据进行了压实校正计算。结果表明,该组泥的岩压实率为2.02~2.23,砂岩压实率为1.58~1.63,灰岩压实率为1.41~1.48。地层埋深越浅、厚度越大、欠压实作用越发育、砂岩和灰岩含量越多,地层总压实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校正 微分法 多岩性 骨架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加细粒风化料的水泥稳定碎石级配优化设计方法
4
作者 俄广迅 曹卫东 +2 位作者 钟国强 刘树堂 颜子骐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8期142-146,共5页
以碎石粗集料形成骨架结构、细粒风化料与水泥作为细料填充骨架空隙的矿料体积组成模型,提出了基于细料用量理论公式的骨架密实型级配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应用及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骨架密实型级配2^(#)的混合料具有最小的间隙... 以碎石粗集料形成骨架结构、细粒风化料与水泥作为细料填充骨架空隙的矿料体积组成模型,提出了基于细料用量理论公式的骨架密实型级配优化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应用及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骨架密实型级配2^(#)的混合料具有最小的间隙率,密实程度最大,是实际意义上的骨架密实结构。级配2^(#)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比级配3^(#)、4^(#)分别高19.1%、7.9%,符合高等级公路重交通的基层强度要求;其抗拉强度比级配3^(#)高16.4%,仅比级配4^(#)低6.6%。验证表明了级配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且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细粒风化料 细料用量 骨架密实结构 级配优化设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实骨架结构水泥稳定碎石路面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抗裂性能 被引量:58
5
作者 蒋应军 陈忠达 +1 位作者 彭波 戴经梁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2,共4页
首先研究了材料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 ,提出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方法 ,并进行了大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最后通过试验路研究表明 。
关键词 配合比 设计方法 水泥稳定碎石 密实骨架 路面 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腐蚀下裂隙岩石的损伤效应及断裂准则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丁梧秀 冯夏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904,共6页
对不同化学溶液腐蚀的岩石试件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化学溶液腐蚀作用下,矿物颗粒间联结受到扰动,同时颗粒受到溶蚀等作用,使岩石强度显著下降,岩石结构产生损伤。因此,化学溶液对岩石材料的腐蚀影响可以归结为岩石颗粒骨架部分性质的劣... 对不同化学溶液腐蚀的岩石试件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化学溶液腐蚀作用下,矿物颗粒间联结受到扰动,同时颗粒受到溶蚀等作用,使岩石强度显著下降,岩石结构产生损伤。因此,化学溶液对岩石材料的腐蚀影响可以归结为岩石颗粒骨架部分性质的劣化和空隙的增大两部分。对于裂隙岩体来说,化学溶液的腐蚀则主要体现在断裂应力的减小和裂隙的增大。从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出发,引入应力放大系数,建立了化学腐蚀下裂纹体的断裂准则。给出了考虑化学溶液作用的裂隙岩石断裂准则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腐蚀 断裂准则:空隙 岩石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岩石本体变形的孔隙度不变原则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苏阳 李冬梅 +2 位作者 李传亮 李会会 刘雄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油藏岩石的本体变形中,骨架颗粒形状不变的假设认为岩石在压缩过程中孔隙度保持不变,然而,岩石骨架颗粒的形状并非严格保持不变。为研究骨架颗粒形状变化对孔隙度的影响,基于弹性变形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本体变... 油藏岩石的本体变形中,骨架颗粒形状不变的假设认为岩石在压缩过程中孔隙度保持不变,然而,岩石骨架颗粒的形状并非严格保持不变。为研究骨架颗粒形状变化对孔隙度的影响,基于弹性变形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本体变形过程中的骨架颗粒变形及其对孔隙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骨架颗粒在约束方向(颗粒接触位置)位移较小,在无约束方向(孔隙位置)位移较大,从而改变了颗粒的形状,降低了岩石的孔隙度,然而,岩石矿物的杨氏模量较大,且岩石中骨架颗粒的约束条件比数值实验中更为苛刻。因此,骨架颗粒变形对于孔隙度的影响极为微弱。数值实验中的刚性表皮仅对孔隙度的初始值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岩心夹持器中的柔性表皮则对测量过程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导致实验中孔隙度较大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油藏开采过程中,岩石的变形过程依然可以认为遵循“孔隙度不变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骨架 孔隙度 本体变形 有约束变形 数值模拟 表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近似的微分等效介质方程解耦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印兴耀 化世榜 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1-287,205-206,共7页
岩石物理理论在弹性模量与速度估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干岩石骨架弹性模量是计算饱和岩石弹性模量和速度的关键参数,微分等效介质理论(DEM)是计算干岩石骨架等效模量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其方程是耦合的,很难得到精确解析解,通常只能求取... 岩石物理理论在弹性模量与速度估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干岩石骨架弹性模量是计算饱和岩石弹性模量和速度的关键参数,微分等效介质理论(DEM)是计算干岩石骨架等效模量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其方程是耦合的,很难得到精确解析解,通常只能求取近似数值解。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假设干岩石骨架模量比是孔隙度的线性函数,利用极化因子表达式,将耦合微分等效方程解耦为常微分方程,构建了一种新的干岩石骨架等效模型;与微分方程数值解做对比,可知本文导出的解析解能有效计算干岩石骨架等效模量;利用Han实验数据和实际井资料做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模型可有效估算岩石纵横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 干岩石骨架 微分等效介质理论 模量比 速度估算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介质理论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欣欣 尹燕欣 +1 位作者 栾锡武 杨佳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8-19,共12页
在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特征受到岩性、孔隙结构、含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复杂改造作用,孔隙介质理论可以更有效地模拟和分析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将实际介质等效为固体基质和孔隙流体组成孔隙介质,按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建立含流体储层弹性参... 在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特征受到岩性、孔隙结构、含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复杂改造作用,孔隙介质理论可以更有效地模拟和分析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将实际介质等效为固体基质和孔隙流体组成孔隙介质,按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建立含流体储层弹性参数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孔隙介质的Zoeppritz方程详细讨论了几个典型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对反射波AVO特征的影响,并将其与按球面波理论正演模拟计算的归一化振幅的AVO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孔隙介质理论的反射系数与归一化振幅更为接近,尤其是在入射角较小时。泥质含量和孔隙度可导致储层AVO类型发生变化,而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引起AVO截距发生变化,但AVO类型基本不变。孔隙流体性质对AVO特征的影响相较于泥质含量和孔隙度要小得多。本文的方法为利用地震数据进行流体识别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 孔隙介质 干燥岩石骨架 反射系数 ZOEPPRITZ方程 AV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宏建 李庆峰 +2 位作者 赵杰 李晓峰 王玉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5-219,共5页
塔东古城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是近期的重点勘探目标.针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复杂的岩性、孔隙组分和特低孔、渗等特点,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和测试资料研究形成了求取岩石组分、孔隙分布非均质性特征参数的方法,建立了储层分类、流体... 塔东古城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是近期的重点勘探目标.针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复杂的岩性、孔隙组分和特低孔、渗等特点,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和测试资料研究形成了求取岩石组分、孔隙分布非均质性特征参数的方法,建立了储层分类、流体识别标准,并在新钻探井应用中见到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矿物组分 骨架参数 孔隙度谱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围压条件下低渗砂岩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5
11
作者 秦积舜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8-31,35,共5页
试验研究了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的围压 -渗透率关系和围压 -松弛循环 -渗透率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随围压增加岩石的孔隙结构和骨架结构发生变化 ,引起岩石渗透率的下降 .通过对变围压条件下低渗透岩石渗透率变化规律分析 ,找到了一种新... 试验研究了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的围压 -渗透率关系和围压 -松弛循环 -渗透率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随围压增加岩石的孔隙结构和骨架结构发生变化 ,引起岩石渗透率的下降 .通过对变围压条件下低渗透岩石渗透率变化规律分析 ,找到了一种新的表征围压 -渗透率关系的公式——指数函数线性组合 ,对 5个低渗透区块的 3 1组岩石样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 ,该指数函数线性组合的拟合误差在±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低渗透 砂岩 围压 松弛 指数函数 线性组合 岩石骨架 变化机理 储层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孔隙比的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涛 刘斯宏 +1 位作者 宋迎俊 孔维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73-2983,共11页
土石混合体是由具有一定尺寸石块、作为充填成分的土体及孔隙等组成的混合体,其强度变形特性与细粒(土粒)含量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细粒含量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建议采用以承担骨架作用的颗粒的孔隙比(骨架孔隙比)反映土石混合料内... 土石混合体是由具有一定尺寸石块、作为充填成分的土体及孔隙等组成的混合体,其强度变形特性与细粒(土粒)含量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细粒含量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建议采用以承担骨架作用的颗粒的孔隙比(骨架孔隙比)反映土石混合料内部真实密实情况。开展了系列压实试验,建立了考虑土石级配的土石混合料堆积模型,进而推导了土石混合料骨架孔隙比表达式,并通过室内三轴排水剪切试验,验证了骨架孔隙比用以预测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定义的整体孔隙比,骨架孔隙比能更好地表示土石混合料内部颗粒接触状态,反映材料内部“真密实”情况;利用骨架孔隙比概念,可以仅由纯石/土料强度变形特性预测不同细粒含量的土石混合料强度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细粒含量 骨架孔隙比 强度变形特性 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微分及灰度和形状的节理裂隙提取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震 王卫星 王珊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183,共6页
岩石节理裂隙特征及其分布的精确测量和分析对矿山的安全开采及安全维护十分重要,但由于节理裂隙的复杂及岩石表面的粗糙,造成精确快速测量分析困难。虽然近年新引进的图像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岩石节理裂隙的测量分析中,但传统的... 岩石节理裂隙特征及其分布的精确测量和分析对矿山的安全开采及安全维护十分重要,但由于节理裂隙的复杂及岩石表面的粗糙,造成精确快速测量分析困难。虽然近年新引进的图像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岩石节理裂隙的测量分析中,但传统的图像算法还是很难提取详细的信息。故此,提出一种基于节理裂隙走向和间距信息的节理裂隙提取分割算法。首先采用自适应分数阶微分算法对岩石节理裂隙图像进行平滑和增强处理,使节理裂隙边界更加清晰,同时去除大量孤立点噪声;然后对灰度图像进行初分割,结合梯度图像和灰度图像的信息提取出部分节理裂隙信息,并尽可能地抑制噪声;接着对初步提取的节理裂隙进行抑制毛刺的骨架提取;最后基于节理裂隙线段的走向和间距信息进行节理裂隙段之间间隙的缝合。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岩石节理裂隙明显但含有多噪声的图像,该算法对岩石节理裂隙的提取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快速精确地在岩石工程中测量和分析节理裂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节理裂隙 分数阶微分 图像分割 骨架提取 间隙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川土壤物理性质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积莹 雍绍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5,28,共6页
皇甫川流域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农林牧不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大,粗骨性土壤,如披砂石土及风沙土等分布面积达60%以上;土壤物理性质不良,质地粗,含沙量高达70%左右,总孔隙度少、自然含水量低、平均为5%~... 皇甫川流域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农林牧不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大,粗骨性土壤,如披砂石土及风沙土等分布面积达60%以上;土壤物理性质不良,质地粗,含沙量高达70%左右,总孔隙度少、自然含水量低、平均为5%~10%。披砂石土渗透性差,遇暴雨易发生径流,导致河水瀑涨流急,携带大量粗泥沙流入黄河。因而该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多沙粗沙主要产区。为此,加强生物措施,种树种草,是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学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细观骨架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智 刘勇 刘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细观骨架结构的影响,应用CT扫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细观角度提出新的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指标,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利用该指标对不同成型方式下的混合料骨架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评价结...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细观骨架结构的影响,应用CT扫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细观角度提出新的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结构评价指标,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利用该指标对不同成型方式下的混合料骨架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和以往研究相符合,旋转压实成型方式在达到一定压实次数后骨架指标趋于稳定,振动成型达到一定的振动时长后获得较好的骨架结构,继续振动反而会导致集料竖向离析。旋转压实能获得较好的横断面骨架指标,振动成型获得的纵断面指标更优。用该指标评价不同成型方式的骨架特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数字图像处理 骨架结构 成型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网络模型的岩石粒径分析方法
16
作者 姚军 胡蓉蓉 +2 位作者 王晨晨 杨永飞 孙致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54,共5页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岩石的二维灰度图像,并进一步分割得到岩石的骨架和孔喉结构。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提取相应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根据其逆过程提出骨架网络模型的提取方法,可对岩石粒径进行定量分析。最...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岩石的二维灰度图像,并进一步分割得到岩石的骨架和孔喉结构。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提取相应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根据其逆过程提出骨架网络模型的提取方法,可对岩石粒径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三块低渗透岩心样品的颗粒半径、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等结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各样品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基于网络模型的岩石粒径分析法能够快速获取岩石的结构参数,对油藏岩石结构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大大缩短实验数据获取周期,为岩石结构参数分析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析 岩石骨架 网络模型 扫描电镜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煤田晚古生代陆源区母岩组合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郗宝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从岩石矿物学出发,通过对山西大同聚煤盆地内石炭纪砂岩的骨架颗粒组合进行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本区砂岩的基本类型,指出母岩组合类型为以沉积岩为主,变质岩次之并有少量的岩浆岩。
关键词 母岩组合 骨架颗粒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物理论的饱和岩石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胡亚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61-2169,共9页
为了避免运用Skempton有效应力创建非线性本构模型时确定Biot系数的困难,选择工程混合物理论来建立饱和岩石的弹塑性模型。首先,根据工程混合物理论中的均匀化响应原理,揭示“固相基质体应变决定固相基质压力,骨架弹性和塑性应变决定Ter... 为了避免运用Skempton有效应力创建非线性本构模型时确定Biot系数的困难,选择工程混合物理论来建立饱和岩石的弹塑性模型。首先,根据工程混合物理论中的均匀化响应原理,揭示“固相基质体应变决定固相基质压力,骨架弹性和塑性应变决定Terzaghi有效应力和耗散Terzaghi有效应力,流相基质体应变决定孔压”的饱和多孔介质本构规律。其次,根据Hoek-Brown屈服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在已有岩石损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饱和岩石弹塑性模型。最后,利用三轴排水和不排水剪切试验验证了饱和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基于工程混合物理论的饱和岩石弹塑性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下降段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宏观力学性质,反映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条件下孔压随剪切加载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由于工程混合物理论不直接采用Skempton有效应力建模,因而可以克服Biot非线性理论中确定Biot系数公式的困难,更容易建立饱和岩石弹塑性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岩石 工程混合物理论 弹塑性模型 骨架应力和骨架应变 基质压力和基质体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重塑样制备及其压密特征与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廖秋林 李晓 李守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5-391,共7页
基于土力学与岩石力学的实验室力学试验原理与方法,本文首先探索了土石混合体重塑样的制备、压密特性等问题,初步给出土石混合体重塑样制备的一个标准流程,并揭示了土石混合体的压密特性与机制,即土石混合体压密主要是土体的压密,但块... 基于土力学与岩石力学的实验室力学试验原理与方法,本文首先探索了土石混合体重塑样的制备、压密特性等问题,初步给出土石混合体重塑样制备的一个标准流程,并揭示了土石混合体的压密特性与机制,即土石混合体压密主要是土体的压密,但块石直接影响其压密效果,并指出本次试验土石混合体50锤次可达到的最佳压密效果,而压密机制随含石量增加而有所变化。运用高精度岩石试验机,首次进行了土石混合体的单轴压缩试验。试验表明,在无侧限条件下块石与土体无胶结,导致了试样实际承载面积减小,使其抗压强度与弹模反而低于土体;而土石混合体中块石形成骨架结构的力学响应是土石混合体的一个重要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单轴压缩试验 重塑样 压密特征 骨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骨架指标的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时间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智 刘健 +2 位作者 靖红晨 吴文亮 孙杨勇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3-558,共6页
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P),对比了扫描横断面上具有1.0~2.5倍等效半径的骨架紧密影响域分布特征,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CCRM)扫描横纵断面骨架指标,并将不同室内成型方法、不同振动时间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最... 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P),对比了扫描横断面上具有1.0~2.5倍等效半径的骨架紧密影响域分布特征,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CCRM)扫描横纵断面骨架指标,并将不同室内成型方法、不同振动时间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强度和骨架指标与室外芯样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具有2.0倍等效半径的粗颗粒影响域为构建骨架密实指标的覆盖质心域;可用骨架密实系数C和骨架稳定系数θ表征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的密实性和稳定性;最大干密度、7d抗压强度、骨架指标C和θ均随振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静压成型方法不能与实际压实功相匹配,广东省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常见级配和水泥掺量下)常见的施工工艺压实的路面基层与室内试验90s振动成型方式成型试件具有良好的匹配性.骨架指标θ和C与7d抗压强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水泥稳定碎石的微观骨架结构特性对其宏观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计算机断层扫描数字图像处理 骨架指标 振动成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