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抢劫罪、抢夺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曾粤兴 贾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8,共8页
准抢劫罪的结构实际是一个预备性质的违法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而以抢劫罪的实质判断 ,其行为结构应当是具有威胁性的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以相当性原则衡量 ,“携带凶器”盗窃、诈骗的行为也应当以抢劫罪论处 ,但以立法价值衡量 ,... 准抢劫罪的结构实际是一个预备性质的违法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而以抢劫罪的实质判断 ,其行为结构应当是具有威胁性的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以相当性原则衡量 ,“携带凶器”盗窃、诈骗的行为也应当以抢劫罪论处 ,但以立法价值衡量 ,准抢劫罪的规定没有必要 ;认为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行为应当构成犯罪的观点 ,既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 ,又不恰当地束缚了侦查权、检察权的行使 ,同时剥夺了被害人或第三人的绝对防卫权 ,与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也不相符 ;随附暴力强度较大的抢夺行为不应一律以抢夺罪论处。抢夺罪其行为表现不应以“乘人不备”和“公然”夺取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抢劫罪 转化型抢劫罪 暴力 随附暴力行为 抢夺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劫与抢夺犯罪行为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 被引量:41
2
作者 毛媛媛 丁家骏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研究抢劫、抢夺犯罪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发现两抢犯罪时空分布呈现显著且稳定的规律性。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的起居、出行时间密切相关;两抢犯罪高发区往往犯罪目标相对集中、人口流动性... 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研究抢劫、抢夺犯罪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发现两抢犯罪时空分布呈现显著且稳定的规律性。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的起居、出行时间密切相关;两抢犯罪高发区往往犯罪目标相对集中、人口流动性较大并且作案后便于逃逸;犯罪低发区多为非生活功能的区域。外来人口、商业场所、通勤人口以及交通复杂程度等城市环境因素对两抢案件数量呈显著正向贡献。两抢案件的发生要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犯罪目标时空上的集聚、较强的人口流动性以及作案后逃逸的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与抢夺 犯罪 时空分布 城市环 上海浦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车暴力冲卡逃费应如何定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立志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64,共13页
驾车暴力冲卡逃费行为在中国频繁发生,不仅造成高速公路通行费大量流失,有时还导致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高速公路通行费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取得型财产犯罪之犯罪对象。基于法益保护原则,暴力冲卡逃费行为应归属于取得... 驾车暴力冲卡逃费行为在中国频繁发生,不仅造成高速公路通行费大量流失,有时还导致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高速公路通行费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取得型财产犯罪之犯罪对象。基于法益保护原则,暴力冲卡逃费行为应归属于取得型财产犯罪,结合其具体行为特征,应排除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合同诈骗罪、寻衅滋事罪等犯罪之可能性。暴力冲卡逃费可以区分为对物型暴力冲卡逃费及对人型暴力冲卡逃费两种基本类型,前者构成盗窃罪,后者应构成抢劫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冲卡逃费 财产性利益 取得型财产犯罪 盗窃罪 抢劫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凶器抢夺定性问题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莫曲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表现为多种情况,并各自具有不同特征。其中有的应依抢劫罪定罪;有的应定抢夺罪;有的不构成犯罪。为使刑法条文符合客观实际,应对《刑法》第 267条第 2款进行修改。
关键词 携带凶器抢夺 问题探析 第267条第2款 定性 客观实际 刑法条文 《刑法》 抢劫罪 抢夺罪 定罪 犯罪 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打“两抢一盗”政策评析——以被害调查为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丽华 《犯罪研究》 2011年第4期74-79,共6页
当前中国盗窃、抢劫和抢夺犯罪形势严峻。严打行动的开展,对于遏制该类犯罪的高发态势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治理犯罪,保护民生,需要多策并举、多措并举。
关键词 两抢一盗 严打 宽严相济 被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抢劫抢夺犯罪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6
作者 舒海 李炜 王海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65-70,共6页
海口市的抢劫、抢夺犯罪较为严重 ,有其特点及原因 ,要改变其现状 ,应从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着手 ,对“两抢”犯罪进行综合治理 。
关键词 海口市 抢劫 抢夺 犯罪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城市“两抢一盗”犯罪的情景预防 被引量:3
7
作者 古淑惠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情景预防是指对某些高发生率的犯罪通过改造可能诱发犯罪发生的情景来减少犯罪的犯罪预防方法。"两抢一盗"犯罪的情景因素包括:犯罪人、被害人、影响犯罪的时空因素和社会控制力度。采取减少犯罪机会、加大犯罪难度、增加犯... 情景预防是指对某些高发生率的犯罪通过改造可能诱发犯罪发生的情景来减少犯罪的犯罪预防方法。"两抢一盗"犯罪的情景因素包括:犯罪人、被害人、影响犯罪的时空因素和社会控制力度。采取减少犯罪机会、加大犯罪难度、增加犯罪成本及降低犯罪预期回报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两抢一盗"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抢一盗 情景因素 情景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凶器抢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苏雄华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在学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议。从该款的立法原意看其存在有必要性,且应以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来理解该款的具体内容。实际适用中尚有部分疑难问题。
关键词 携带凶器抢夺 抢劫罪 转化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借用”为名取财后逃逸行为之定性研究
9
作者 王华伟 《天津法学》 2014年第1期71-79,共9页
对于以"借用"为名取财后逃逸的行为,首先应当对"借用"行为的特征做出归纳,同时,对"借用"行为进行进一步类型化建构。"借用"行为的具体情形,将决定占有的归属状况,这是区分诈骗罪与侵占、盗窃... 对于以"借用"为名取财后逃逸的行为,首先应当对"借用"行为的特征做出归纳,同时,对"借用"行为进行进一步类型化建构。"借用"行为的具体情形,将决定占有的归属状况,这是区分诈骗罪与侵占、盗窃罪的关键所在。对取财后逃逸的行为定性,实际上涉及到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区分问题。新的界分说并没有提出更好的界分标准,而旧的界分说实际上更加具有妥当性,这主要是由我国特有的刑事立法体例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 占有 诈骗罪 盗窃罪 抢夺罪 " borrow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市城区步行环境对两抢一盗警情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戴劭勍 江辉仙 +3 位作者 李佳佳 苏娴 吴娟 任引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5-1244,共10页
以Walk Score、CGT模型为测度,用Pearson相关系数、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H市城区步行环境对两抢一盗警情的影响。研究发现:(1)H市城区可步行性对两抢一盗警情的影响可能以正相关作用为主,可步行性越好,两抢一盗警... 以Walk Score、CGT模型为测度,用Pearson相关系数、广义线性模型、广义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H市城区步行环境对两抢一盗警情的影响。研究发现:(1)H市城区可步行性对两抢一盗警情的影响可能以正相关作用为主,可步行性越好,两抢一盗警情案发次数可能越高。(2)步行环境对于两抢一盗警情案发次数和嫌疑人居住地概率的影响可能均有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区域步行环境对两抢一盗案发次数与嫌疑人居住概率的影响各异。主要交通枢纽站及交通干道沿线区域步行环境较好,模型结果显示两抢一盗案发次数与嫌疑人居住概率也较高。具有较健全的安保系统,且对人员出入进行控制的高级酒店、商厦、旅游景区等区域步行环境较好,模型结果显示两抢一盗案发次数与嫌疑人居住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步行环境 两抢一盗 CPTED理论 犯罪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夺罪合理性质疑——以飞车抢夺为视角
11
作者 卢小龙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6-29,共4页
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夺罪存在着不利于实现刑法根本目的的有悖于法理的弊端,抢夺罪的存在模糊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抢劫罪之间的界限,以致于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飞车抢夺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常常出现争议。本文认为抢劫罪与抢夺罪无论是在客... 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夺罪存在着不利于实现刑法根本目的的有悖于法理的弊端,抢夺罪的存在模糊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抢劫罪之间的界限,以致于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飞车抢夺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常常出现争议。本文认为抢劫罪与抢夺罪无论是在客体方面,还是在行为方式和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无差异,都具有一致性,拆解抢夺罪可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相符,从而体现刑法在人权保障价值取向上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夺罪 抢劫罪 飞车抢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区视角下城市夜光与夜间“两抢一盗”犯罪的空间相关性——以H市市辖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灿祥 朱萌 +3 位作者 滕茹洁 姚宇超 何佳琦 余帆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39-1751,共13页
以H市市辖区为例,基于POI数据识别城市功能区,并结合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与夜间“两抢一盗”犯罪数据,构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从整体及不同功能区角度探讨城市夜光与夜间“两抢一盗”犯罪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整体上,H市夜... 以H市市辖区为例,基于POI数据识别城市功能区,并结合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与夜间“两抢一盗”犯罪数据,构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从整体及不同功能区角度探讨城市夜光与夜间“两抢一盗”犯罪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整体上,H市夜间“两抢一盗”犯罪形成“一主一副”的犯罪热点,且夜光与夜间“两抢一盗”犯罪存在空间异质性关系。2)大部分功能区在全局Moran’sΙ上表现为正相关。在局部LISA聚类上,只有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商业用地的高-高聚类多数分布在一环及二环以内,低-低聚类多数分布在城市外围及边缘地带,高-低聚类与低-高聚类则零散分布在二者之间的区域;居住用地的聚类情况呈现南北区域差异;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则由于报警地点与实际案发地点可能有所出入,因而结果可信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夜间犯罪 “两抢一盗”犯罪 NPP-VIIRS 功能区 城市夜光 城市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传统侵财犯罪地域性特征及打防机制研究
13
作者 赵颖 崔婉楠 胡丹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6-62,共7页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部分地区就业困难等因素,在间接导致了侵财类案件持续高发的同时,也使得传统侵财犯罪结构发生转变,催生了大量电信网络违...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部分地区就业困难等因素,在间接导致了侵财类案件持续高发的同时,也使得传统侵财犯罪结构发生转变,催生了大量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特别是借助于移动通讯终端设备、即时通讯社交软件等现代通信工具和网络银行技术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已成为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民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新形势下,在掌握传统侵财犯罪地域性特征基础上,打击及预防盗抢骗等犯罪发生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财犯罪 盗抢骗 地域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劫罪与抢夺罪辨析
14
作者 方纯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针对当前“双抢”案件频发的犯罪形势 ,该文从法理上辨析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和联系 ;从理论上探讨抢夺行为向抢劫罪转化的条件 ,主张立法上放宽抢夺数额的限定 ,使其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操作性。
关键词 抢劫罪 抢夺罪 转化犯 数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团伙盗抢机动车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15
作者 隋信刚 《辽宁警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9-20,共2页
团伙盗抢机动车犯罪的特点包括:作案时间呈全天侯状态;作案目标呈现从低档车向高档车发展的势头;作案地点呈现全方位的特点;作案手段向专业化、智能化发展;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流窜跨区作案增多,对此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 团伙盗抢机动车犯罪的特点包括:作案时间呈全天侯状态;作案目标呈现从低档车向高档车发展的势头;作案地点呈现全方位的特点;作案手段向专业化、智能化发展;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流窜跨区作案增多,对此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一支反团伙盗抢车辆的专门队伍;强化侦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发挥现代科技检索系统作用;建立协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伙犯罪 社会 治安管理 中国 团伙盗抢机动车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时空分布及组态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锐 谢朝武 赖菲菲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9-812,共14页
基于中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中2217条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案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季节强度指数对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 基于中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中2217条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案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季节强度指数对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事件的组态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2010-2019年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与区域集聚性,但在2016年以后空间集聚性减弱。2)中国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于“胡焕庸线”东侧,并呈现总量逐年下降、高发区域不断缩减的趋势,各地区盗抢事件分布存在季节差异性和空间流动性特征,“两抢一盗”犯罪事件在昼夜24 h内呈现“驼峰”型变化趋势,存在时段集中性与省域差异性分布规律。3)旅游“两抢一盗”犯罪事件是多重因素并发的结果,5种前因组态路径构成盗抢事件发生的充分条件,地方风险因素、旅游集聚因素以及社会控制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形成中国“两抢一盗”事件的空间分异格局,旅游依托型的偏远省份和人口密度较高的旅游大省是组态因素引致“两抢一盗”犯罪事件的代表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犯罪 “两抢一盗”犯罪 组态分析 地方风险 旅游集聚 社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两抢一盗”案件的规律特点、成因及打防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伟超 牟家骥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两抢一盗"案件是指抢劫、抢夺、盗窃案件,系典型的侵财型犯罪。此类案件量大面广,不仅主导着刑事案件的发案态势,也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自2005年起公安部多次开展全国范围的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但是此类犯... "两抢一盗"案件是指抢劫、抢夺、盗窃案件,系典型的侵财型犯罪。此类案件量大面广,不仅主导着刑事案件的发案态势,也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自2005年起公安部多次开展全国范围的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但是此类犯罪仍然居高不下。因此,根据"两抢一盗"案件的规律特点、成因制定打防对策是公安机关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抢一盗 特点 成因 打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夺转化为抢劫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雯楠 李天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4-16,共3页
抢夺罪与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其危害性较大,历来为我国刑法打击重点。本文着重对抢劫罪即抢夺转化为抢劫罪进行了比较和区分,从前提、主观、客观三个方面探讨了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构成要件,针对抢夺转化... 抢夺罪与抢劫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其危害性较大,历来为我国刑法打击重点。本文着重对抢劫罪即抢夺转化为抢劫罪进行了比较和区分,从前提、主观、客观三个方面探讨了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构成要件,针对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立法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将前提"犯抢夺罪"修改为"实施抢夺行为",把"毁灭罪证"改为"毁灭证据"并在法条中应明确规定抢夺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能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立法中应细化共犯的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夺罪 抢劫罪 转化型抢劫罪 携带凶器抢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主城区“两抢一盗”犯罪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曲比伟石 赵振斌 +1 位作者 邓元杰 张熠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5-754,共10页
以四川省成都市三环内城区为例,使用标准化犯罪强度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成都市"两抢一盗"犯罪者行为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成都市中部和中北部存在2个稳定的犯罪热点;在年内月尺度上,"两抢一盗"犯罪案... 以四川省成都市三环内城区为例,使用标准化犯罪强度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成都市"两抢一盗"犯罪者行为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成都市中部和中北部存在2个稳定的犯罪热点;在年内月尺度上,"两抢一盗"犯罪案件集中在商贸区、住宅区和火车站,月内日尺度上,犯罪热点存在"波动式"空间偏移,月内周尺度上犯罪热点以原热点为基础,呈现明显的外延式空间偏移,日内时尺度上,犯罪热点沿主要道路转移。犯罪成因分析和影像图片分析表明,成都市"两抢一盗"犯罪以流窜作案为主,犯案者与复杂的环境因素在时空上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作案地域的演变。整体来看,基于案件汇总数据的"两抢一盗"犯罪多尺度时空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区域内犯罪者的犯罪行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抢一盗 时空格局 多尺度 犯罪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的含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祝沁磊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行为之一。其中的冒用的含义与民事领域中的冒用含义有不同之处。民事领域的冒用含义更加广泛。刑事领域的冒用含义的实质是身份的盗用。我国刑法第196条第三款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按盗...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行为之一。其中的冒用的含义与民事领域中的冒用含义有不同之处。民事领域的冒用含义更加广泛。刑事领域的冒用含义的实质是身份的盗用。我国刑法第196条第三款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按盗窃罪定罪并不妥当,应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对于冒用的特殊情况:机器的被骗、特殊身份者使用以及经过授权者不当使用信用卡,其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冒用"亦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用 身份盗用 信用卡诈骗罪 抢劫 抢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