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and solution of strain model along thickness of aluminum alloy plate under plastic deformation
1
作者 张舒原 廖凯 吴运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381-3388,共8页
A thickness strain model of aluminium alloy plate under plastic deformation,based on thin plate assumption was proposed.It is found that when ratio of stress fractions is constant during in-plane loading,ratios of str... A thickness strain model of aluminium alloy plate under plastic deformation,based on thin plate assumption was proposed.It is found that when ratio of stress fractions is constant during in-plane loading,ratios of strain components under various loading conditions are linearly related and these points of ratios form a η-η line.Under these simple loadings,strains in thickness direction can be easily calculated by the η-η line equation without 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 work.When the plate is under more complicated loading conditions,the thickness can be computed by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and piecewise calculation model.Validation comput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ed model is less than 0.75% compared with the proven theories and FE simulation.Therefore,the developed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engineering calculation,e.g.pre-stretching analysis of aerospace aluminium thick plate,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tropic linear hardening thick plate strain model plastic deformation aluminum allo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虚拟试验设计的弯管临界支撑间距解析
2
作者 房忠民 赵晓丹 《模具工业》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为了解决大型弯管构件在压弯过程中的变形区拉弯效应问题,基于刚塑性硬化直线模型,提出临界支撑间距算法。首先针对管材弯曲工艺进行工程解析,构建临界支撑间距与材料属性、几何特征等关系模型,其次引入无量纲指标,即相对临界间距L/d,... 为了解决大型弯管构件在压弯过程中的变形区拉弯效应问题,基于刚塑性硬化直线模型,提出临界支撑间距算法。首先针对管材弯曲工艺进行工程解析,构建临界支撑间距与材料属性、几何特征等关系模型,其次引入无量纲指标,即相对临界间距L/d,探讨了L/d与厚径比t/d、相对弯曲半径ρ/d、应变刚模量D、屈服强度σs等因子的规律,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的虚拟试验设计,得到各因子与L/d的量化关系,最后根据相关管材的国家标准选用几种材料的属性数值代入解析解,对比GB/T 232-2024推荐区间,验证解析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弯曲 临界支撑间距 刚塑性硬化直线模型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线性强化抗力模型梁构件动力系数研究
3
作者 耿少波 韩晓丹 +2 位作者 牛艳伟 韩云山 马林林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6-893,共8页
目前梁构件抗爆设计动力系数计算常采用理想弹塑性抗力模型,制约着塑性强化抗力构件的精细化抗爆设计。为解决线性强化抗力类型梁构件的爆炸作用动力系数计算问题,由抗力强化系数和阻尼比数值大小关系,分三种情况推导了柔性和刚性两类... 目前梁构件抗爆设计动力系数计算常采用理想弹塑性抗力模型,制约着塑性强化抗力构件的精细化抗爆设计。为解决线性强化抗力类型梁构件的爆炸作用动力系数计算问题,由抗力强化系数和阻尼比数值大小关系,分三种情况推导了柔性和刚性两类构件关于延性比的动力系数解析解。有限元分析及规范对比算例表明,本文推导理论公式精度较高,与抗爆设计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趋势相似;延性比为1时,抗力强化系数与动力系数无关;延性比大于1且抗力强化系数小于0.01时,可忽略抗力强化系数的影响;延性比大于2时,需考虑阻尼参数后完成抗爆设计分析;延性比大于3时且抗力强化系数大于0.1时,线性强化抗力模型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强化抗力模型 爆炸荷载 动力系数 延性比 梁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线性材料硬化的向量式有限元C型薄壁型钢屈曲分析
4
作者 孙子涵 陈朝晖 +1 位作者 宋春草 马文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C型薄壁型钢在实际工程中较常见,在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屈曲失效。传统有限元法预测结构屈曲变形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案,但程序较烦琐。基于向量式有限元(VFIFE)方法编制了三角形壳单元的Fortran计算程序。通过Matlab软件编写前处理... C型薄壁型钢在实际工程中较常见,在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屈曲失效。传统有限元法预测结构屈曲变形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案,但程序较烦琐。基于向量式有限元(VFIFE)方法编制了三角形壳单元的Fortran计算程序。通过Matlab软件编写前处理与后处理程序,将计算结果与经典的双曲壳屈曲计算结果对比,考察其正确性。考虑几何非线性问题与材料非线性问题,引入多线性材料硬化模型,计算了不同尺寸的C型薄壁型钢在轴压荷载下的屈曲特性。根据位移-轴力曲线判断屈曲荷载,通过后处理程序绘制出屈曲发生后的变形,并与现有的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引入多线性材料硬化模型的向量式有限元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结构屈曲荷载以及屈曲变形,为预测结构的屈曲变形提供一种新的、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量式有限元 结构屈曲 多线性材料硬化模型 后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应力-应变特性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汉龙 董金梅 +1 位作者 周云东 高玉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3,共5页
根据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和三轴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 ,得出水泥掺入比、密度、含水率、龄期等对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变形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围压作用下 ,曲线类型为应变硬化型 ,围压不同 ,主应力差大小不同。基... 根据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和三轴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 ,得出水泥掺入比、密度、含水率、龄期等对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变形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围压作用下 ,曲线类型为应变硬化型 ,围压不同 ,主应力差大小不同。基于试验结果 ,得出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单轴应力应变关系符合双曲线模型 ,三轴应力应变关系符合弹性 -线性强化模型 ,并对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应变曲线 软化 硬化 双曲线模型 弹性-线性强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侧土软化时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解析算法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杰 张可能 肖宏彬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4,共4页
桩周土选用三折线软化模型 ,桩端土选用双折线硬化模型 ,在此基础上导出了桩身截面轴力随深度变化及桩顶荷载—沉降关系的解析算式 ,并由此分析了桩周土和桩底土性状对桩身截面轴力及 P0 - S0 关系曲线的影响。通过对株洲地区试桩进行... 桩周土选用三折线软化模型 ,桩端土选用双折线硬化模型 ,在此基础上导出了桩身截面轴力随深度变化及桩顶荷载—沉降关系的解析算式 ,并由此分析了桩周土和桩底土性状对桩身截面轴力及 P0 - S0 关系曲线的影响。通过对株洲地区试桩进行理论拟合得到了所需的计算参数 ,然后对邻近试桩进行计算对比 ,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当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沉降曲线 三折线软化模型 双折线硬化模型 桩侧土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化和损伤效应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 被引量:36
7
作者 宋勇军 雷胜友 刘向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287-292,共6页
岩石的蠕变过程是岩石内部应力不断调整,硬化和损伤效应不断发展并共同作用的结果。借鉴经典元件模型的建模思路,将岩石的初始屈服强度作为蠕变硬化的应力阈值,岩石的长期强度作为损伤软化的应力阈值,引入能反映岩石硬化效应的硬化函数... 岩石的蠕变过程是岩石内部应力不断调整,硬化和损伤效应不断发展并共同作用的结果。借鉴经典元件模型的建模思路,将岩石的初始屈服强度作为蠕变硬化的应力阈值,岩石的长期强度作为损伤软化的应力阈值,引入能反映岩石硬化效应的硬化函数和损伤效应的损伤变量,建立能够全面反映蠕变机制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利用蠕变试验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辨识,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描述蠕变全过程,而且可以全面反映岩石蠕变过程中的蠕变硬化和损伤软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损伤 非线性蠕变模型 初始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磁检测技术的钢杆淬硬层深度定量预测 被引量:9
8
作者 吴斌 王学迁 +3 位作者 刘秀成 张瑞环 邢鹏飞 何存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692,共6页
为将微磁检测原理应用于钢杆淬硬层深度的定量检测,设计了可同步检测切向磁场强度时变信号、磁滞回线和巴克豪森噪声信号的多功能传感器,从3类微磁信号中提取出共8项特征参数用于淬硬层深度表征.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显著水平小于0.0... 为将微磁检测原理应用于钢杆淬硬层深度的定量检测,设计了可同步检测切向磁场强度时变信号、磁滞回线和巴克豪森噪声信号的多功能传感器,从3类微磁信号中提取出共8项特征参数用于淬硬层深度表征.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显著水平小于0.07的4项微磁特征参数(即矫顽力Hc、切向磁场强度时变信号的3次谐波幅值A3和谐波畸变因子K、巴克豪森噪声信号蝶形曲线的参数H_(cm)),建立了四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对淬硬层深度的预测平均误差仅为3.87%.上述基于多功能传感器的微磁检测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铁磁性杆类构件表面硬化层深度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硬层深度 微磁检测 多元线性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矫直数学模型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红 张丁非 +1 位作者 彭建 高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70,共5页
拉伸位移是拉伸矫直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工艺参数,建立拉伸矫直过程拉伸位移与拉伸力的数学模型是科学确定矫直工艺参数的基础。根据拉伸矫直过程中拉力的变化规律,将拉伸矫直分为弹性加载第一阶段及其回复阶段、弹性加载第二阶段及其回复... 拉伸位移是拉伸矫直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工艺参数,建立拉伸矫直过程拉伸位移与拉伸力的数学模型是科学确定矫直工艺参数的基础。根据拉伸矫直过程中拉力的变化规律,将拉伸矫直分为弹性加载第一阶段及其回复阶段、弹性加载第二阶段及其回复阶段、弹塑性加载阶段。以一维弯曲的圆形截面棒材为研究对象,假定矫直为线性强化材料,依据弹塑性力学理论,推导建立了拉伸矫直过程的拉伸位移——拉伸力数学模型。以AZ31镁合金棒材为例,采用该数学模型进行实例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原始挠度通过影响弹性第一阶段的斜率,从而影响卸载后的弹性回复量。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原始挠度增加,矫直所需的拉伸位移和拉伸力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矫直 数学模型 线性强化弹塑性材料 AZ31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强化的结构安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瑞峰 王生楠 +1 位作者 汤玄春 诸德培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40,24,共6页
应用统一强化模型和塑性应变模态的概念,建立了考虑材料强化时求解安定极限载荷下限的线性规划数值逼近法。另外,基于安定分析的机动学原理,建立了一种估计安定极限载荷上限的方法,可以和求解下限过程结合起来,从而估计误差的范围... 应用统一强化模型和塑性应变模态的概念,建立了考虑材料强化时求解安定极限载荷下限的线性规划数值逼近法。另外,基于安定分析的机动学原理,建立了一种估计安定极限载荷上限的方法,可以和求解下限过程结合起来,从而估计误差的范围。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证明了本文所提供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强化模型 线性规划 安定性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钢分段线性硬化平面应变UMAT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荣启 龚志辉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基于分段线性硬化假设和J2流动法则,建立了某高强度钢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隐式向后Euler径向返回算法进行应力更新,推导了材料平面应变Jacobian矩阵,编写了相应的适合冲压成形的分段线性硬化高强度钢平面应变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_PL... 基于分段线性硬化假设和J2流动法则,建立了某高强度钢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隐式向后Euler径向返回算法进行应力更新,推导了材料平面应变Jacobian矩阵,编写了相应的适合冲压成形的分段线性硬化高强度钢平面应变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_PL。分别使用ABAQUS自带的各向同性硬化本构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线性硬化模型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_L以及分段线性硬化平面应变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_PL,对某高强度钢槽形件进行了冲压成形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分段线性硬化UMAT_PL获得的应力计算结果,和ABAQUS自带的各向同性硬化本构模型得到的应力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与线性硬化模型相比,分段线性硬化模型能获得更加满意的应力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 冲压 分段线性硬化 本构模型 UMAT
原文传递
泡沫铝材料动态本构参数的实验确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圆圆 杨黎明 王礼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基于泡沫材料的动态刚性-线性硬化塑性-刚性卸载(D-R-LHP-R)模型,结合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及刚体的运动方程,得到了激波在泡沫材料中的量纲一消失位置Xs/L0和动态屈服应力Yi、激波波速cp、冲击初始应变εi之间的如下关系式:Xs=exp-... 基于泡沫材料的动态刚性-线性硬化塑性-刚性卸载(D-R-LHP-R)模型,结合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及刚体的运动方程,得到了激波在泡沫材料中的量纲一消失位置Xs/L0和动态屈服应力Yi、激波波速cp、冲击初始应变εi之间的如下关系式:Xs=exp-ρ0cpviL0(Y)=e(σxp 1 i-Y)=exp(-ρ0c2pεiY)(a)采用Taylor-Hopkinson装置进行实验,当直接测得泡沫铝试样密度ρ0、边界初始应力σi、初始打击速度vi、泡沫铝杆原长L0及激波在泡沫铝杆中消失长度Xs后,利用方程式(a)可反演求得D-R-LHP-R模型下的泡沫铝动态应力应变曲线。最后通过与泡沫铝准静态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泡沫铝是应变率敏感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动态力学特性 动态刚性-线性硬化塑性-刚性卸载(D-R-LHP-R)模型 泡沫铝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刨鼓铣削过程仿真及切削应力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母福生 熊宏志 栗慧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针对铣刨鼓铣刀易发生失效的情况,研究了铣刨鼓铣刀铣削路面过程中刀具切削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切削要素对其影响。使用Johnson-cook本构关系及其断裂准则建立了沥青路面的材料模型;根据铣刨机铣削沥青路面的工况,基于ABAQUS有限元法建立... 针对铣刨鼓铣刀易发生失效的情况,研究了铣刨鼓铣刀铣削路面过程中刀具切削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切削要素对其影响。使用Johnson-cook本构关系及其断裂准则建立了沥青路面的材料模型;根据铣刨机铣削沥青路面的工况,基于ABAQUS有限元法建立了铣刨鼓铣削沥青路面的有限元模型,探究了铣刨鼓以不同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厚度铣削沥青路面时铣刀的切削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切削应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切削应力随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切削应力随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材料模型 有限元法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削力预测方法和影响因素综述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凯 刘战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90-1200,共11页
为减少航空发动机薄壁件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变形,提高加工质量,需对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进行预测。因此,综述了多远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微元铣削力预测模型、有限元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工... 为减少航空发动机薄壁件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变形,提高加工质量,需对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进行预测。因此,综述了多远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微元铣削力预测模型、有限元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料、冷却作用、刀具材料和刀具磨损对铣削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铣削力 预测模型 切削用量 刀具几何参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壳式模型的圆环式膨胀节变形分析
15
作者 刘喜峰 王振成 张富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2,共3页
对圆环式膨胀节建立轴对称薄壳模型,列出薄壳弹塑性变形下的典型方程,根据假设圆环式两端固结的边界条件和循环疲劳的工作环境及材料折线硬化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对典型方程进行逐次积分,求得符合精度要求的逼近解,得出与实验结果极... 对圆环式膨胀节建立轴对称薄壳模型,列出薄壳弹塑性变形下的典型方程,根据假设圆环式两端固结的边界条件和循环疲劳的工作环境及材料折线硬化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对典型方程进行逐次积分,求得符合精度要求的逼近解,得出与实验结果极为接近的结论,即无量纲关系μ(ε)对薄壳的几何参数和壳两端位移的比率没有多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式 膨胀节 薄壳模型 典型方程 循环疲劳 折线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U型槽钢链模成形有限元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慧琳 李亚光 +1 位作者 丁士超 李大永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3,共6页
链模成形工艺稳定,适用于性能波动较大的高强钢材料在复杂工况下成形。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了高强度钢U型槽链模成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各向同性硬化模型和随动硬化模型分别进行仿真。以高强度U型槽钢链模成形过程的板料中间翼... 链模成形工艺稳定,适用于性能波动较大的高强钢材料在复杂工况下成形。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了高强度钢U型槽链模成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各向同性硬化模型和随动硬化模型分别进行仿真。以高强度U型槽钢链模成形过程的板料中间翼缘边部的纵向应变为研究对象,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比较了两种硬化模型对仿真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板料的成形过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已验证的仿真模型,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屈服强度和摩擦系数对纵向峰值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料屈服强度对翼板边部纵向峰值应变的影响不大,板料与模具间的摩擦系数对纵向峰值应变的影响也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U型槽钢 链模成形 有限元 各向同性硬化模型 随动硬化模型 纵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剪切局部化中的尺寸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文洁 黄克智 黄永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共6页
微孔洞的尺寸对于孔洞长大率的影响显著,研究了这种尺寸效应在延性材料的塑性流动局部化中的作用。在拓展的Gurson模型基础上,采用Rice提出的一个简单的模型,剪切带内外的材料在发生塑性流动局部化时分别为不同的响应,讨论了孔洞尺寸a... 微孔洞的尺寸对于孔洞长大率的影响显著,研究了这种尺寸效应在延性材料的塑性流动局部化中的作用。在拓展的Gurson模型基础上,采用Rice提出的一个简单的模型,剪切带内外的材料在发生塑性流动局部化时分别为不同的响应,讨论了孔洞尺寸a和初始孔洞体积百分比f0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孔洞尺寸后单轴拉伸曲线变化比较大,但剪切带角度几乎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流动局部化 Gurson模型 尺寸效应 应变梯度 线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K硬化模型的柔性辊弯成形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龙睿芬 韩飞 刘继英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0,共7页
针对柔性辊弯成形过程中板材反复加载、卸载的复杂成形工艺特点,采用Fortran语言对ABAQUS用户子程序VUMAT进行二次开发,对考虑交叉硬化效应和包辛格效应的材料非线性旋转运动(Non-linear Rotationaland Kinematic,RIK)硬化模型进行有限... 针对柔性辊弯成形过程中板材反复加载、卸载的复杂成形工艺特点,采用Fortran语言对ABAQUS用户子程序VUMAT进行二次开发,对考虑交叉硬化效应和包辛格效应的材料非线性旋转运动(Non-linear Rotationaland Kinematic,RIK)硬化模型进行有限元程序实现,并利用动力显示ABAQUS/Explicit对柔性辊弯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材料RIK硬化模型对该成形过程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并建立柔性辊弯成形起皱临界应力解析模型,探讨了板材的材料参数以及成形工艺参数对失稳起皱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线性旋转运动硬化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柔性辊弯成形过程的工艺特点以及皱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旋转运动硬化模型 柔性辊弯成形 有限元模拟 VUMAT子程序 皱曲
原文传递
冲击载荷下线性硬化材料中球面应力波场的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19
作者 王智环 贾雷明 +1 位作者 何增 田宙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311,共9页
基于线性硬化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弹塑性球面应力波场的理论求解方法.首先,分析了冲击载荷卸载速率对球面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得到了3种不同类型的应力波传播图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弹性阶段、塑性加载阶段以及卸载阶段球... 基于线性硬化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弹塑性球面应力波场的理论求解方法.首先,分析了冲击载荷卸载速率对球面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得到了3种不同类型的应力波传播图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弹性阶段、塑性加载阶段以及卸载阶段球面波动方程的理论求解方法,给出了质点位移、质点速度、应力和应变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案.与已有理论方法相比,该方法考虑了不同载荷卸载速率条件下应力波的不同传播情况,并且给出了卸载阶段应力波参量计算方法,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利用上述方法计算了恒定冲击载荷和不同指数衰减冲击载荷作用下弹塑性球面应力波场参量,在弹性阶段和塑性加载阶段,理论计算得到的物理量与已有理论方法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在卸载阶段,已有理论方法不再适用,而本文理论计算得到的物理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球面应力波 线性硬化模型 卸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混合强化三维宏微观双尺度弹塑性模型及分析
20
作者 周江贝 孙秦 陈先民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2-856,共5页
宏微观双尺度弹塑性模型通过宏微观联系因子获得微观尺度上的塑性应变,它是探讨高周疲劳损伤累积及其破坏机理的有效理论方法。基于双尺度弹塑性模型基本理论,研究了宏观载荷作用下具有塑性强化机制的微观应力应变演变规律,编写程序算... 宏微观双尺度弹塑性模型通过宏微观联系因子获得微观尺度上的塑性应变,它是探讨高周疲劳损伤累积及其破坏机理的有效理论方法。基于双尺度弹塑性模型基本理论,研究了宏观载荷作用下具有塑性强化机制的微观应力应变演变规律,编写程序算法实现了比例混合塑性强化微观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的求解。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弹塑性分析获得相应的应力应变及其等效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对比有限元与本文算法结果,验证并校核了双尺度模型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观双尺度模型 线性混合塑性强化 有限元模型 算法程序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