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止后受试者权益问题探讨
1
作者 杨凤 杨万双 龚倩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止后受试者的医疗处置措施,以保障试验结束后受试者的权益。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20—2023年申办方终止的272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信息,初步汇总了临床试验终止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临床试...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止后受试者的医疗处置措施,以保障试验结束后受试者的权益。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20—2023年申办方终止的272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基本信息,初步汇总了临床试验终止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临床试验非预期终止的因素,最后也对试验终止时仍在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272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非预期终止占73.9%(201/272),申办者停止研究药物开发(38.8%)是最主要终止原因。终止时仍有受试者在组的项目,分别在预期组中占4.2%(3/71)、非预期组中占14.4%(29/201),非预期终止临床试验占比更高(P=0.022),其中有78.1%(25/32)临床试验申办者继续向仍在组受试者免费提供了试验药物治疗。晚期一线治疗的受试者中,临床试验终止后继续试验药物治疗受试者占56.6%(64/113),而终止试验药物治疗受试者仅占21.4%(3/14),选择继续用药受试者在一线治疗患者中占比更高(P=0.002)。终止时疾病状态为部分缓解的受试者中,临床试验终止后继续试验药物治疗受试者占39.8%(45/113),而终止试验药物治疗仅占14.3%(2/14),选择继续用药受试者在部分缓解的患者中占比更高(P=0.024)。结论: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开展过程中,非预期终止试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继续药物治疗可能使疾病获益的受试者,这些受试者中大多数是接受一线治疗或部分缓解的患者。伦理委员会应为试验后仍在组受试者争取试验后获取试验药物的机会,以保障受试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 非预期终止 伦理委员会 受试者权益 试验后获取
原文传递
被遗忘权对网络信息存档的影响及平衡路径
2
作者 赵跃 刘安康 《档案与建设》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记忆与遗忘一体两面,在被遗忘权逐渐成为国际趋势的背景下,探究被遗忘权对网络信息存档的影响及平衡路径,对于网络信息存档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系统的文献研究,探究被遗忘权的成因,分析被遗忘权在网络信息存档过程中对集... 记忆与遗忘一体两面,在被遗忘权逐渐成为国际趋势的背景下,探究被遗忘权对网络信息存档的影响及平衡路径,对于网络信息存档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系统的文献研究,探究被遗忘权的成因,分析被遗忘权在网络信息存档过程中对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个人信息的保护的影响,最后以信息生命周期为视角,思考时间、利益与被遗忘权的平衡路径以及例外情况。被遗忘权是与时间要素密切相关的权利,在信息生命周期视角下,存档机构应考虑在一般情况、公共场景、档案开放利用或档案信息脱敏影响下档案信息价值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做出取舍判断,并对特殊来源的信息存档行为进行豁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存档 信息生命周期 被遗忘权 利益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thanasia: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Based on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Practice Materials)
3
作者 Olena O.Orlova Tetiana M.Alforova +2 位作者 Tetiana M.Lezhnieva Stanislav V.Chernopiatov Oleh V.Kyrychenko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Purpose:The relevance of the study is that today,there is no unanimous position on the right to euthanasia implementation.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ECtHR),in making its decision,relies on the national legisla... Purpose:The relevance of the study is that today,there is no unanimous position on the right to euthanasia implementation.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ECtHR),in making its decision,relies on the national legislation of the respective state,as there is no single decision on the right to euthanasia in the European space.Therefore,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phenomenon of euthanasia,elaborate the decisions of the ECtHR on euthanasia and related rights,and develop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ossibility of legalizing euthanasia in Ukraine and prospects for the right to die implementation.Methodology:The leading method of research of this issue is comparative and law,which allows to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right to euthanasia and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mponents and helps to establish trend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lined phenomenon.Finding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egislation of some states on the use of euthanasia,reveals the meaning of the term“euthanasia,”provides a classification of euthanasia,analyzes the decisions of the ECtHR,and presents examples of national legislation of states within which euthanasia is legalized,the peculiarities of euthanasia recognition in the world are analyzed,as well as the research on the possibility of euthanasia legalization in Ukraine is presented.Value:The materials of the article have practical value for all those interested in euthanasia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to die,as well as for practicing lawyers and judicial author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 rules of endoflife care the right to die the right to life treatment refusal
原文传递
《民法典》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范分析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湖勇 章淑娴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6,共13页
《民法典》补全老年人行为能力,为老年人从家庭生活进入到社会生活提供基础性保护,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效手段,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规定具有普遍性、基础性,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 《民法典》补全老年人行为能力,为老年人从家庭生活进入到社会生活提供基础性保护,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效手段,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规定具有普遍性、基础性,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基本前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在《民法典》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其他合法权益,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有关规定予以落实,以实现对老年人的特别保护。但《民法典》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非简单的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一方面《民法典》为老年人权益保障“奠基”,即为老年人重新进入社会提供基本法律条件,同时从民事生活的角度为老年人提供权利保障,另一方面,《民法典》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法律协力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提供保障,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对于《民法典》中有关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性规定,还须加强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并有待行政法、司法解释等对其进行细化规定,老年人权益保障要求行政机关的积极作为,还需要在程序法上设置与弱势群体相配套的行权“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权益保障 民法典 民事生活 实质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安宁疗护立法的改革与启示
5
作者 何丽新 许新承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4期51-70,共20页
历经近30年实践,台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安宁疗护立法。为克服改革前“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的适用困境,2019年开始在岛内施行的“病人自主权利法”通过扩大安宁疗护的适用范围、明确病人最新医疗意愿的认定依据和设定安宁疗护决策执行... 历经近30年实践,台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安宁疗护立法。为克服改革前“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的适用困境,2019年开始在岛内施行的“病人自主权利法”通过扩大安宁疗护的适用范围、明确病人最新医疗意愿的认定依据和设定安宁疗护决策执行中的医方免责情形,支持特定临床条件下的非末期病人预先做出安宁疗护决策。从实施效果看,改革后的台湾地区安宁疗护立法在保障病人善终权益、促进医患关系等方面更具优势,但在可行性上仍有不足。以台湾地区制度实践的得失为参照,中国内地应在患者权利保护法的框架下推进安宁疗护立法,并在立法理念上强调以协助决定范式促进临终患者医疗自主的实现。以此为基础,中国内地立法原则上应将安宁疗护的适用对象限定为末期患者,承认患者的拒绝维生医疗权,在患者安宁疗护意愿的认定和执行环节体现对医方专业自主的尊重,并结合监护制度完善安宁疗护的替代决策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立法 善终权益 拒绝维生医疗权 医疗自主权 预先医疗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崔钧 徐梓硕 +1 位作者 李娜 张洪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33,共6页
随着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患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构建一套完善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已然成为医患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剖析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包括如何确定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如何界定主体之间关系... 随着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患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构建一套完善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已然成为医患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剖析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包括如何确定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如何界定主体之间关系、当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顺位、在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特殊情况下患者家属意见与医疗机构治疗方案发生严重分歧时,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应是谁等。从而提出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制度的对策,从根本上改变患者在当下医疗环境中的相对弱势地位,进而保障患者的相关利益不受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权 行使主体 生命健康权 最佳利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的三重超越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晓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作为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生物安全建设经验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论述与西方生物安全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是正确理解我国生物安全治理实践的根本前提。相对于西方... 作为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生物安全建设经验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论述与西方生物安全观有着根本的区别。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是正确理解我国生物安全治理实践的根本前提。相对于西方生物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论述具有优越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关注“生命权利”与“人的安全”,超越了西方对生命的“资本宰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蕴含“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超越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共同体利益”为导向观照人类整体命运,超越了西方“权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生命权利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避险正当性依据和体系定位的反思与重构
8
作者 王小源 陈俊秀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4-62,共9页
传统通说认为,紧急避险制度的正当性植根于功利主义立场下的利益衡量理论。伴随着现代法治与人权理念的发展,利益衡量论漠视自由法秩序下的个体权利、难以实现个案正义的弊病逐渐显现。从社会连带责任理论出发为紧急避险的实质合法性寻... 传统通说认为,紧急避险制度的正当性植根于功利主义立场下的利益衡量理论。伴随着现代法治与人权理念的发展,利益衡量论漠视自由法秩序下的个体权利、难以实现个案正义的弊病逐渐显现。从社会连带责任理论出发为紧急避险的实质合法性寻找依据的进路,一方面契合我国实定法中的规范逻辑,另一方面也与尊重个人自治的当代法秩序价值相呼应。对于阶层犯罪论视角下紧急避险的体系定位,应以避险行为是否关涉被避险人的人格利益为界限,将非侵害人格利益的紧急避险定位为违法阻却事由,将侵害人格利益的紧急避险定位为罪责阻却事由。基于社会连带责任论所构建的紧急避险体系定位“新二元划分”模式,亦可为正当防卫等制度的体系性衔接提供更加契合的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险 功利主义 社会连带责任 生命权 利益衡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权利的冲突与平衡——对言论自由界限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鄂振辉 王媛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63-67,共5页
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现代民主与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但是宪法与法律所保护的基本权利发生冲突也时有发生 ,这也是目前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为了达到基本权利的平衡 ,必须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诸多因素出发 ,进行全... 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现代民主与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但是宪法与法律所保护的基本权利发生冲突也时有发生 ,这也是目前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为了达到基本权利的平衡 ,必须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诸多因素出发 ,进行全面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现代民主 法治国家 宪法 言论自由 公民 冲突 经济 问题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技背景下生命支配权之理论审视与制度构建——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之生命权立法的完善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平 严永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挑战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死"标准,令人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思考生命支配权能。法学界对于生命权是否具有支配权能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否认说基于人格尊严维护、防卫立法宗旨、公益属性分析... 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挑战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死"标准,令人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思考生命支配权能。法学界对于生命权是否具有支配权能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否认说基于人格尊严维护、防卫立法宗旨、公益属性分析等否认自然人拥有生命支配权。肯定说则基于自然权利、自主权、财产权、人格权等理论坚持自然人拥有生命支配权能。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固守旧制否认生命权之支配权能,漠视个体的正当权利诉求,不仅无法解释各种生命支配现象,而且导致相关法律与实践割裂、法律自身矛盾。反之,承认生命权具有支配权能,将展现法律对"人"祛魅的务实态度,使生命权更加符合支配权构造,体现了尊重个体权利的理念,并可以合理解决现代科技带来的"生""死"难题。"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应承认自然人对自己的生命享有依法支配权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权 支配权能 公共利益 个体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价值”——日本死亡损害赔偿的判例与学说 被引量:47
11
作者 孙鹏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4期58-68,共11页
日本判例坚持由遗族继承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构成,该赔偿请求权以未来之可得利益为主要内容,判例并发展出了计算可得利益的较为成熟的方法。鉴于以可得利益为中心的死亡损害赔偿将导致“生命价值”的巨大差异,学说上强力主张死... 日本判例坚持由遗族继承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构成,该赔偿请求权以未来之可得利益为主要内容,判例并发展出了计算可得利益的较为成熟的方法。鉴于以可得利益为中心的死亡损害赔偿将导致“生命价值”的巨大差异,学说上强力主张死亡赔偿的定额化与定型化,并对裁判实务发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死亡损害赔偿 生命权 损害赔偿请求权 构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本质理论反思与完善——兼论对社会连带责任说之摒弃 被引量:7
12
作者 梅传强 董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6,共10页
基于美国立法和司法界对功利主义作为紧急避险正当化依据的排斥,部分美国学者主张紧急避险正当化的依据是社会连带责任或社会团结义务。此学说近来被我国一部分学者所推崇。他们认为其有利于维护法的安定性和法秩序,并主张于反思我国通... 基于美国立法和司法界对功利主义作为紧急避险正当化依据的排斥,部分美国学者主张紧急避险正当化的依据是社会连带责任或社会团结义务。此学说近来被我国一部分学者所推崇。他们认为其有利于维护法的安定性和法秩序,并主张于反思我国通说,改变我国从利益衡量角度理解紧急避险本质理论的立场,转向于支持社会连带责任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格紧急避险制度的适用条件。此主张并不符合我国实际,其本身的正确性值得商榷。在类似新冠疫情等重大灾害面前,此观点更是显得苍白无力。摒弃社会连带责任说,坚持和发展传统法益衡量说,进一步肯定对生命的紧急避险,既有助于发挥紧急避险制度存在之价值,又能够在紧急灾害中更合理地保证国家、社会及多数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社会连带责任 法益衡量 紧急避险 生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避险权益对等肯定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荣春 周建达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7-70,91-92,共4页
我国刑法学界普遍主张紧急避险所保全的权益必须大于其所损及的权益,否则为保全生命而牺牲生命的恶性事件将有增无减。于是,在紧急避险限度条件问题上便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权益对等否定论。透视权益对等否定论的价值论和方法论,则我们... 我国刑法学界普遍主张紧急避险所保全的权益必须大于其所损及的权益,否则为保全生命而牺牲生命的恶性事件将有增无减。于是,在紧急避险限度条件问题上便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权益对等否定论。透视权益对等否定论的价值论和方法论,则我们将走向权益对等肯定论,即紧急避险可以是保全的权益与损害的权益两者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险 权益对等 整体主义 君子文化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生命权与安乐死权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136,共6页
生命权是近代社会确立的人的三大自然权利之一。生命权不仅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和司法保护救济权,还应包括生命利益支配权。安乐死权属于生命权,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选择死亡时间的权利和选择理想死亡状态的权利。安乐死的权利属于安... 生命权是近代社会确立的人的三大自然权利之一。生命权不仅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和司法保护救济权,还应包括生命利益支配权。安乐死权属于生命权,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选择死亡时间的权利和选择理想死亡状态的权利。安乐死的权利属于安乐死的适用对象,安乐死的适用对象选择安乐死是一种权利而并不是一种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权 生命利益支配权 安乐死权 权利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工作权益与延迟退休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欢 黄健元 《人口与社会》 2019年第6期57-70,共14页
基于对个体生命周期三阶段(成长期、工作期、退休期)的划分,分析延迟退休与生命周期结构变动、个体工作权益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工作起始时间推迟的背景下,"固化"的退休年龄加剧了生命周期结构的... 基于对个体生命周期三阶段(成长期、工作期、退休期)的划分,分析延迟退休与生命周期结构变动、个体工作权益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工作起始时间推迟的背景下,"固化"的退休年龄加剧了生命周期结构的扭曲程度,而延迟退休则是顺应生命周期结构变化的结果;延迟退休通过保障个体工作年限,能够有效降低生命周期赤字、保障个体工作权益,从而增强个体收入积累,提升代内、代际支持能力。研究结果为理解延迟退休做出了补充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退休 生命周期 工作权益 生命周期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生活安宁利益之侵权责任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红 《财经法学》 2018年第6期38-56,共19页
人格权权利体系的开放性,引起新型人格利益的法益化浪潮,生活安宁利益为其典型。归纳司法实践,侵害生活安宁利益有相邻关系滥用、个人信息滥用、错误告知、不当维权四种侵权类型。生活安宁利益的法益化要求其在具备适法性、正义性前提下... 人格权权利体系的开放性,引起新型人格利益的法益化浪潮,生活安宁利益为其典型。归纳司法实践,侵害生活安宁利益有相邻关系滥用、个人信息滥用、错误告知、不当维权四种侵权类型。生活安宁利益的法益化要求其在具备适法性、正义性前提下,契合社会价值变迁与符合法制科学。社会基础的变动是生活安宁利益产生的原动力,主要包括社会习惯、生活观念、科技发展、生活方式转变、道德习惯规制弱化等。生活安宁利益有别于隐私权、个人信息权,是一项补充性的、独立的新型人格利益。《民法总则》第1 0 9条应定位为一般人格权条款,生活安宁利益是一般人格权所保护的法益之一。在认定是否侵害生活安宁利益时,需明确容忍义务、合理使用范围等界限,对此法官应积极适用利益衡量方法,综合考量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制度利益,借助利益位阶、具体情形带入等方法保证利益衡量的客观性,并需运用比例原则对其结果予以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安宁利益 新型人格利益 一般人格权 利益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临终医疗法制评析与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也龙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27-137,共11页
法国2005年《莱奥奈蒂法》认可了终止维生医疗和舒缓疗护,但其并未设计出完备的提升临终患者权利的框架。2016年《克拉埃斯-莱奥奈蒂法》对法国临终医疗法制进行了重要修改,同时仍然维持对安乐死与医助自杀的禁止。新法律创设了持续深... 法国2005年《莱奥奈蒂法》认可了终止维生医疗和舒缓疗护,但其并未设计出完备的提升临终患者权利的框架。2016年《克拉埃斯-莱奥奈蒂法》对法国临终医疗法制进行了重要修改,同时仍然维持对安乐死与医助自杀的禁止。新法律创设了持续深镇静的权利,将持续深镇静作为特别实践予以规范,是该法的最大创新;明确将人工供给水与营养界定为医疗行为,为终止此种行为提供了前提;给予预先指示法律约束力,同时进一步丰富了预先指示的制度内容。法国临终医疗法制对我国具有启示意义,包括应当将生命质量作为生命权的重要内容,应当对临终医疗的行为模式作出立法选择,应当对终止维生医疗和舒缓疗护作出立法规制,应当明确亲属在临终医疗情境中的法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法 临终权利 医疗自主权 生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权损害研究——借鉴日本延命利益之损害赔偿案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敏 章程 《医学与法学》 2015年第6期86-89,共4页
如何确定医师注意义务的违反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直是极为复杂和关键的问题,决定着损害责任是否成立以及损害赔偿范围的大小。在此问题上,日本的法律界及司法裁判给出了值得借鉴的探索:一方面,通过利用经验法则,综合考虑证据证... 如何确定医师注意义务的违反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直是极为复杂和关键的问题,决定着损害责任是否成立以及损害赔偿范围的大小。在此问题上,日本的法律界及司法裁判给出了值得借鉴的探索:一方面,通过利用经验法则,综合考虑证据证明只要具有高度盖然性就可以判定因果关系的成立,从而缓和了患方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通过确认"期待权"等法益的存在,使得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的证明存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权 延命利益 因果关系 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定义看“3·15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霍桂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84-89,共6页
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研究、确立和建设“3.15文化”,对进一步提升当今中国的消费者维权运动的档次和水平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但当今流行的、具有传统研究色彩的“文化”定义,并不适合于研究、确立和建设“3.15文化”;通过对文化概念进... 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研究、确立和建设“3.15文化”,对进一步提升当今中国的消费者维权运动的档次和水平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但当今流行的、具有传统研究色彩的“文化”定义,并不适合于研究、确立和建设“3.15文化”;通过对文化概念进行概括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文化”定义,并由之出发,对“3.15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基本特征和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了基础性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 社会文化生活 3·15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夏古典戏曲“大团圆”文化心理范式的生命艺术体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鹏飞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中国古典戏曲追求"以喜衬悲、由苦生乐、悲苦交融"的生命艺术情怀,它特别注重彰显剧作家和观众的文化心理愿望,通过悲喜融通的手法和凄苦之后的喜乐团圆煞尾,使观众不致因浓厚的悲剧气氛而过分的忧伤惆怅。概因国人崇尚把美... 中国古典戏曲追求"以喜衬悲、由苦生乐、悲苦交融"的生命艺术情怀,它特别注重彰显剧作家和观众的文化心理愿望,通过悲喜融通的手法和凄苦之后的喜乐团圆煞尾,使观众不致因浓厚的悲剧气氛而过分的忧伤惆怅。概因国人崇尚把美好的生活愿望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它体现在娱乐性的戏曲舞台上便会在某种程度上建构着悲剧情结多以喜剧"大团圆"结局的审美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大团圆情结 心理范式 文化表征 生命情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