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bryological Studies on Facultative Apomixis in Apluda mutica (Gramineae) 被引量:4
1
作者 马三梅 叶秀粦 +1 位作者 赵南先 梁承邺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3期259-263,共5页
A cytological study on Apluda mutica L. revealed that this species was a facultative apomict with 60.74% of apomictic embryo sac formation. Its sexual reproduction exhibi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gonum_type embry... A cytological study on Apluda mutica L. revealed that this species was a facultative apomict with 60.74% of apomictic embryo sac formation. Its sexual reproduction exhibi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gonum_type embryo sac formation. After the 3 megaspores at the micropylar end had degenerated, leaving only the chalazal megaspore in the nucellus, a nucellar cell adjacent to the megaspore differentiated into an aposporous initial, which later developed into a panicum_type embryo sac. It was an aposporous 4_nucleate embryo sac without chromosome reduction and composed of an egg, a single synergid and a central cell with 2 polar nuclei. The chalazal megaspore degenerated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division in the aposporous initial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uda mutica facultative apomixis embryology APOSP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tic apomixis enables stable trans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eterotic phenotypes in hybrid rice 被引量:4
2
作者 Chaolei Liu Zexue He +8 位作者 Yan Zhang Fengyue Hu Mengqi Li Qing Liu Yong Huang Jian Wang Wenli Zhang Chun Wang Kejian Wang 《Plant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27-235,共9页
In hybrid plants,heterosis often produces large,vigorous plants with high yields;however,hybrid seeds are generated by costly and laborious crosses of inbred parents.Apomixis,in which a plant produces a clone of itsel... In hybrid plants,heterosis often produces large,vigorous plants with high yields;however,hybrid seeds are generated by costly and laborious crosses of inbred parents.Apomixis,in which a plant produces a clone of itself via asexual reproduction through seeds,may produce another revolution in plant biology.Recently,synthetic apomixis enabled clonal reproduction of F_(1) hybrids through seeds in rice(Oryza sativa),but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ynthetic apomixis trait and superior heterotic phenotypes across generations remained unclear.Here,we propagated clonal plants to the T_(4) generation and investigated their genetic and molecular stability at each generation.By analyzing agronomic traits,as well as the genome,methylome,transcriptome,and allele-specific transcriptome,we showed that the descendant clonal plants remained stable.Unexpectedly,in addition to normal clonal seeds,the plants also produced a few aneuploids that had eliminated large genomic segments in each generation.Despi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rare aneuploids,the observation that the synthetic apomixis trait is stably transmitted through multiple generations helps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pomixi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omixis hybrid rice transgenerational heredity stability
原文传递
Initial Study on Sichuan Apomixis Rice (SAR-1)
3
作者 周开达 汪旭东 +6 位作者 罗明 高克明 周绍莉 严志彬 李平 陈放 周桂梅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3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正> SAR-1 is a new germplasm which was discovered in the breeding material of southern multiplication in spring, 1988. The material showing high sterility of pollens is able to set seeds spontaneously. Under is... <正> SAR-1 is a new germplasm which was discovered in the breeding material of southern multiplication in spring, 1988. The material showing high sterility of pollens is able to set seeds spontaneously. Under isolation, the seed-setting highest rate may reach 55.33%. The florets emasculated by clipping spikelet and lukewarm water still set seeds at certain rates. The completely sterile florets, after being emasculated and checked under microscope one by one, still set seeds, and the highest setting rate is 41.80%. Cytoembryological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egg of SAR-1, without fertilization, divides independently into an embryo, which follows the normal process to maturity. Adventitious embryos originate from ovary wall cells. Therefore, it is deduced that SAR-1 has multiple mechanisms of apomixis, and the unfertilized polar nuclei fuse and develop into endosperm cells. The endosperm provids the embryo with nutrient for development. The automatic formation of the endosperm is an obvious feature of SA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apomixis embryology.
原文传递
水稻双胚苗(Rice Twins)遗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万勋 周开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453-459,共7页
水稻双胚苗为隐性性状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并存在若干修饰基因,使双胚苗率表现数量遗传特征;不同双胚苗品系遗传基础不同;水稻双胚苗同水稻的无融合生殖育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遗传 双胚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迎春 田虹 杨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研究绵刺 (Potaniniamongolica)的胚胎发育过程 ,首次报道其有性生殖模式为无融合生殖的体细胞无孢子生殖 (Apospory) ,由合点端珠心细胞形成 3~ 7个无孢子孢原 ,孢原细胞体积增大 ,形成单核胚囊 ,后经 3次有丝分裂形成多个八核七细胞... 研究绵刺 (Potaniniamongolica)的胚胎发育过程 ,首次报道其有性生殖模式为无融合生殖的体细胞无孢子生殖 (Apospory) ,由合点端珠心细胞形成 3~ 7个无孢子孢原 ,孢原细胞体积增大 ,形成单核胚囊 ,后经 3次有丝分裂形成多个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 ,胚囊发育属山柳菊型。但一般只有一个胚囊可发育出成胚。胚囊发育过程中具极性 ,由合点端向珠孔端延伸。未观察到有性生殖胚囊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胚胎学 无孢子生殖 绵刺 蔷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激素喷穗对多胚水稻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向东 李维明 +3 位作者 潘润森 林光霖 林曦 陈启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是水稻遗传和育种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不仅已证实了水稻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而且获得一批低频率发生的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即水稻多胚苗和单性生殖材料等)。但是,已发现的... 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是水稻遗传和育种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不仅已证实了水稻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而且获得一批低频率发生的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即水稻多胚苗和单性生殖材料等)。但是,已发现的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可用于“固定”杂种优势的无融合生殖方式(即不定胚)的频率太低,通常只有百分之零点儿,难以直接应用。所以,如何提高不定胚的频率成为关键所在。鉴于水稻多胚苗中的不定胚发育与合子胚发育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胎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狼尾草无融合生殖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温沁山 叶秀麟 +2 位作者 黎垣庆 陈泽濂 徐是雄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7期598-604,共7页
报道非洲狼尾草(PennisetumsquamulatumFresen)的胚囊形成、胚胎发生与发育过程。非洲狼尾草的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并由它分裂产生三分体。从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至三分体的不同阶段,均会出现... 报道非洲狼尾草(PennisetumsquamulatumFresen)的胚囊形成、胚胎发生与发育过程。非洲狼尾草的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并由它分裂产生三分体。从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至三分体的不同阶段,均会出现败育。性细胞退化期间,其周围的珠心组织中,常出现一至多个体积较大的无孢子生殖原始细胞。通常只有靠近珠孔端的1个无孢子生殖原始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并出现大液泡,发育成无孢子生殖单核胚囊。随后,其核经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形成无孢子生殖四核胚囊,胚囊内的4个核常聚积在珠孔端,4个核进一步分化形成1个卵细胞、1个助细胞和具两个极核的中央细胞,没有反足细胞。胚囊发育属于大黍型。其它的无孢子生殖原始细胞能发育到单核或二核胚囊阶段,而后核解体导致胚囊败育。胚的发生有两种类型:(1)早发生胚。大多数胚囊在开花前一、二天,次生核未分裂,卵细胞不经受精,自发分裂形成胚。(2)迟发生胚。少数胚囊的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但需要在开花后三、四天次生核分裂为多个胚乳核时才开始分裂。无论是早发生胚或迟发生胚,卵细胞在分裂前具有极性,珠孔端有大液泡,细胞质稀薄,合点端细胞质较浓。胚的发育经历球形胚、梨形胚和胚分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狼尾草 无融合生殖 无孢子生殖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84-15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兼论无融合生殖问题 被引量:7
8
作者 时光春 倪丕冲 +2 位作者 宋家祥 母锡金 梁铁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57-660,T003,共5页
对1390个水稻84-15子房系统的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84-15约97.3%的子房内,大孢子发生及其胚囊的发育过程与普通水稻品种相似,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四分体,绝大多数四分体成线型排列,少数成T型排列。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消失,合... 对1390个水稻84-15子房系统的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84-15约97.3%的子房内,大孢子发生及其胚囊的发育过程与普通水稻品种相似,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四分体,绝大多数四分体成线型排列,少数成T型排列。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消失,合点端的一个为具功能的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发育为典型的八核蓼型胚囊。在受精、胚及胚乳的发育过程中未见异常现象;约2.7%的子房内有珠心细胞、胚囊及幼胚败育等细胞退化现象发生,在细胞退化前后,未见任何珠心细胞分化形成无融合生殖原始细胞。故据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84-15不是任何类型的无融合生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水稻 细胞胚胎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C_(1001)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学兴 曾秀英 +5 位作者 刘刚 何涛 孔凡伦 李子先 罗科 吴德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0-16,共7页
初步研究了水稻C_(1001)的单性结实和多胚苗特性,结果表明:C_(1001)的多胚苗特性可以遗传,属隐性性状,具数量性状特征,易受温光等环境条件影响,且与正常的有性过程相联.C_(1001)的单性结实性也可遗传,是无融合生殖的结果,通过选择可望... 初步研究了水稻C_(1001)的单性结实和多胚苗特性,结果表明:C_(1001)的多胚苗特性可以遗传,属隐性性状,具数量性状特征,易受温光等环境条件影响,且与正常的有性过程相联.C_(1001)的单性结实性也可遗传,是无融合生殖的结果,通过选择可望提高单性结实率.在8.54%的无融合生殖体中,不定胚占3.84%,由印器发生的无融合胚占0.63%,由反足细胞形成的多细胞结构占4.43%.因此,C_(1001)是一个具有多种无融合生殖类型的质源材料,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多胚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胚水稻不定胚的起源及胚胎发育中的异常现象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姚家琳 孙蒙祥 +2 位作者 李和平 蔡得田 王灶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3-237,T001,共6页
对双13、双3、陆52和阿里希斯尼四个多胚水稻品系,进行胚胎学的研究,发现其无融合生殖中存在不定胚这种类型,而这种不定胚起源于二倍体的珠心细胞。观察中还发现多胚水稻胚胎发育中的几种异常现象,即大孢子四分体发育异常,双合子,心形胚... 对双13、双3、陆52和阿里希斯尼四个多胚水稻品系,进行胚胎学的研究,发现其无融合生殖中存在不定胚这种类型,而这种不定胚起源于二倍体的珠心细胞。观察中还发现多胚水稻胚胎发育中的几种异常现象,即大孢子四分体发育异常,双合子,心形胚,瘦长胚,胖芽胚等。并对反足细胞团块与不定胚进行了观察比较,二者在增殖方式及形态特征等方面均有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胚 无融合生殖 不定胚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和无融合生殖披碱草杂交后代(BC_2F_2)的无融合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现象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栗茂腾 蔡得田 +1 位作者 黄利民 马平福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1-207,共7页
对小麦 (Triticumaestivum)和无融合生殖披碱草 (Elymusrectisetus)的染色体数目为 42的杂种后代(BC2 F2 )单株进行了RAPD检测和胚胎学研究。RAPD检测结果表明 :染色体数目为 42条的BC2 F2 单株的遗传组成与普通小麦的遗传组成十分接近 ... 对小麦 (Triticumaestivum)和无融合生殖披碱草 (Elymusrectisetus)的染色体数目为 42的杂种后代(BC2 F2 )单株进行了RAPD检测和胚胎学研究。RAPD检测结果表明 :染色体数目为 42条的BC2 F2 单株的遗传组成与普通小麦的遗传组成十分接近 ,但是在部分单株中出现了披碱草的特异带。由此可以推测 ,经过回交和自交后小麦草的部分染色体片段已经整合进了小麦的染色体。在部分BC2 F2 单株胚胎学切片中发现了较高比例的 (5 %左右 )双孢原、早发胚以及多胚囊等无融合生殖现象 ,直接表明了无融合生殖基因转移。由于基因整合的多样性 ,无融合生殖基因在有些单株中并没有充分表达 ,从而造成了某些单株胚胎发育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无融合生殖披碱草 杂交后代 胚胎发育过程 异常现象 RAPD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胚苗的初步研究 Ⅰ.胚胎学的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向东 陈启锋 郑伸坤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1),(2)条途径能形成多胚苗.由反足细胞形成的‘拟胚”一般只能发育到几十个细胞就停止了.珠心细胞形成的胚原体,由于发育时间较迟,只有合子胚败育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胚现象 无融合生殖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假稻杂交结籽的胚胎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群策 向茂成 汤国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6-288,共3页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与假稻杂交给籽的特殊生殖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假稻的花粉粒不能在二倍体水稻的柱头上荫发 ,因而二倍体水稻与假稻的生殖隔离很严格。然而 ,假稻的花粉粒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柱头...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与假稻杂交给籽的特殊生殖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假稻的花粉粒不能在二倍体水稻的柱头上荫发 ,因而二倍体水稻与假稻的生殖隔离很严格。然而 ,假稻的花粉粒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柱头上能萌发 ,前者的花粉管能在后者的花柱中伸长并能将雄配子送人胚囊内。在同源四倍体水稻与假稻的杂交中受精作用比较特殊 ,其中包括精细胞与卵细胞的单受精作用 ,也包括精细胞与次生极核的单受精作用 ,还包括正常的双受精作用。总受精率和总成胚率分别为 2 2 .89%和 2 0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水稻 假稻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胚胎学 杂交 花粉粒萌发 花粉管伸长 受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紫稻筛选水稻无融合生殖的效果及遗传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国生 马平福 +2 位作者 祝虹 蔡得田 姚家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共4页
显性紫稻筛选水稻无融合生殖的效果及遗传谢国生马平福祝虹蔡得田姚家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THESTUDYONTHEEFFICACYOFUTILIZINGDOMINANTPURPLERICEVARI... 显性紫稻筛选水稻无融合生殖的效果及遗传谢国生马平福祝虹蔡得田姚家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THESTUDYONTHEEFFICACYOFUTILIZINGDOMINANTPURPLERICEVARIETYONSELECTING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显性紫色基因 胚胎学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胚水稻品系APⅣ胚囊的结构及其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向东 卢永根 +1 位作者 徐雪宾 徐是雄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8期594-598,共5页
通过 GMA半薄切片技术对多胚水稻 (Oryza sativa L.)品系 AP 和单胚水稻品种“IR36”的比较研究表明 :AP 中除了 7.8%的胚囊退化外 ,只有 2 7.1%的胚囊结构与“IR36”的相似 ,属蓼型结构 ;65.1%的与“IR36”不同 ,出现各种变异。其中主... 通过 GMA半薄切片技术对多胚水稻 (Oryza sativa L.)品系 AP 和单胚水稻品种“IR36”的比较研究表明 :AP 中除了 7.8%的胚囊退化外 ,只有 2 7.1%的胚囊结构与“IR36”的相似 ,属蓼型结构 ;65.1%的与“IR36”不同 ,出现各种变异。其中主要的变异有两类 ,即多卵卵器胚囊 (53.3% )和双套结构胚囊 (6.3% )。多卵卵器胚囊中以三卵卵器胚囊为主。三卵卵器胚囊依胚囊的整体结构可分出 5- 2 - 1型、6- 2 - 0型和 5- 3- 0型等 3种类型的胚囊。双套结构胚囊主要特点是含有大小两个相套的胚囊和远离珠孔端的卵细胞。此外还观察到其它一些变异型胚囊。根据分析 ,发现 AP 胚囊结构类型在单穗内存在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胎学 多胚水稻品系 APⅣ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绵核桃无融合生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国良 杨俊强 +2 位作者 张鹏飞 刘群龙 宋艳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山西绵核桃是我国核桃重要的栽培类型,以山西绵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其无融合生殖特性。套袋隔离结果表明,4个供试核桃单系均具有一定的无融合生殖能力,平均无融合生殖率为20.4%,最高达67.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来源单系间无融合生殖... 山西绵核桃是我国核桃重要的栽培类型,以山西绵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其无融合生殖特性。套袋隔离结果表明,4个供试核桃单系均具有一定的无融合生殖能力,平均无融合生殖率为20.4%,最高达67.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来源单系间无融合生殖能力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山西绵核桃群体中存在专性无融合生殖类型。山西绵核桃无融合生殖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孤雌生殖类型。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山西绵核桃后代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一致性高于自然授粉后代。讨论了培育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核桃新品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绵核桃 无融合生殖 套袋隔离 胚胎学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融合生殖水稻HDAR002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家琳 蔡得田 +2 位作者 马平福 王灶安 祝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9-343,T002,共6页
对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HDAR002六个株系的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6个株系无融合生殖胚的发生具有多源性,未受精胚囊内胚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即卵细胞的孤雌生殖和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此外珠心细胞可直接分裂形成不定胚。无融合生... 对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HDAR002六个株系的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6个株系无融合生殖胚的发生具有多源性,未受精胚囊内胚的发生有两种方式:即卵细胞的孤雌生殖和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此外珠心细胞可直接分裂形成不定胚。无融合生殖胚的启动分裂时期为开花前2~3d,其胚胎发育过程基本同正常水稻,部分材料的胚在形态上与正常水稻有差异。同时还观察到HDAR002胚胎发育中的多极核现象与无胚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孤雌生殖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率无融合生殖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蔡得田 马平福 +3 位作者 关和新 姚家琳 王灶安 祝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3-227,T002,共6页
籼粳杂交后代以及双苗与粳稻杂交后代经特殊方法处理后选育而获得两个高频率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HDAR)。它具有的特点是,(1) 不经受精自发形成胚。在开花前或开花后1~2天的胚囊中可发现球形胚、游离的二个极核和反足细胞团。(2) 高的... 籼粳杂交后代以及双苗与粳稻杂交后代经特殊方法处理后选育而获得两个高频率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HDAR)。它具有的特点是,(1) 不经受精自发形成胚。在开花前或开花后1~2天的胚囊中可发现球形胚、游离的二个极核和反足细胞团。(2) 高的无融合生殖发生频率:HDAR001为48%,HDAR002为50%。(3) 出现无胚乳苗、中间苗、反向苗、侧生苗、小种子苗和瘦长种子苗等多种异常苗。(4) 根尖染色体检查为二倍体;并具有较高的结实率,HDAR001为80%左右,HDAR002为58~85%。因而它不同于国内已发现的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水稻材料,如多胚苗、SAR-1、雄性不育单性结实和胚乳培养植株单性结实材料。它对固定水稻杂种优势和水稻育种具有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融合生殖 种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胚水稻品系APⅣ不同类型胶囊的受精及其胚胎形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向东 卢永根 +1 位作者 徐雪宾 徐是雄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4-217,共4页
通过GMA半薄切片技术对APⅣ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 L.)胚囊的受精及其胚胎发育的研究表明,APⅣ中5-2-l型胚囊的3个卵细胞在少数情况下都可受精并发育形成3个胚;但多数情况只有 1个或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成1个胚或2个胚。6-2-0型和5-3-... 通过GMA半薄切片技术对APⅣ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 L.)胚囊的受精及其胚胎发育的研究表明,APⅣ中5-2-l型胚囊的3个卵细胞在少数情况下都可受精并发育形成3个胚;但多数情况只有 1个或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成1个胚或2个胚。6-2-0型和5-3-0型胚囊多个卵受精频率都很低。由此证明APIV多胚是来自如5-2-1型胚囊的多卵卵器胚囊多个卵细胞都受精的结果,其中3胚来自3个卵细胞受精发育,2胚来自2个卵细胞受精发育。双套结构胚囊受精最为复杂,多数情况是受精不正常,只有少数子房大、小胚囊中的卵细胞都能正常受精。大胚囊中的卵细胞受精发育可能是形成所谓中位胚(远离珠孔端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胚 胚囊 胚胎学 受精 多胚水稻品系 AP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多胚苗的初步研究Ⅲ.来源与频率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向东 陈启锋 +3 位作者 李维明 潘润森 林光霖 季彪俊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选用水稻多胚材料 PM_1,通过胚胎学的观察,证实了多胚苗的形成途径有多条.将水稻多胚苗的形成途径归纳为4类10种。即(1)裂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和助细胞胚裂生;(2)增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和不定胚增生;(3)混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 选用水稻多胚材料 PM_1,通过胚胎学的观察,证实了多胚苗的形成途径有多条.将水稻多胚苗的形成途径归纳为4类10种。即(1)裂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和助细胞胚裂生;(2)增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和不定胚增生;(3)混生多胚苗,包括合子胚+助细胞胚、合子胚+不定胚、助细胞胚+不定胚和合子胚+助细胞胚十不定胚混生:(4)双生多胚苗,即1个胚囊内同时具有2个不定胚.其中由合子胚增生、裂生或合子胚+助细胞胚是多胚苗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多胚苗组成中,二胚苗和三胚苗占绝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胚现象 无融合生殖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