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λ-超凸空间中的一个选择定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富坤 吴鲜 杨泽恒 《数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本文研究度量空间中取非空λ外超凸值的集值映象的选择问题.利用Zorn引理,得到了一个选择定理.作为应用,得到了一个不动点定理,并且证明了有界λ超凸空间中1λLipschitzian集值映象的不动点集为λ超凸集.
关键词 λ-超凸度量空间 λ-外超凸集合 λ—Lipschitzian选择 λ—Lipschitzian保核收缩映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活动式建筑外遮阳设施对室内热环境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遐 陈浩 +1 位作者 金瑞娟 李明 《江苏建筑》 2010年第5期56-58,共3页
针对活动式铝合金的外遮阳百叶帘和卷帘,对夏季和过渡季节南京地区建筑室内的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指出在该地区两种活动式建筑外遮阳设施在夏季能有效改善空调房间室内热环境,但对过渡季节自然通风房间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针对活动式铝合金的外遮阳百叶帘和卷帘,对夏季和过渡季节南京地区建筑室内的热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指出在该地区两种活动式建筑外遮阳设施在夏季能有效改善空调房间室内热环境,但对过渡季节自然通风房间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正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式建筑外遮阳 百叶 卷帘 夏季 过渡季节 室内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式建筑外遮阳设施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遐 季柳金 +1 位作者 魏燕丽 李明 《江苏建筑》 201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针对常见的两种活动式建筑外遮阳设施,在其提供有效遮阳效果时,对建筑自然采光和室内光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指出活动外遮阳百叶自然采光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 活动式建筑外遮阳设施 自然采光 室内光环境 照度 视觉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内收移动与根尖外吸收的关系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雪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7-380,共4页
根尖外吸收是正畸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100%。其由多种因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物学因素和机械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系统性疾病、性别、药物摄入等,机械因素包括正畸力的大小、类型、持续时间,牙移动的量和类型,... 根尖外吸收是正畸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100%。其由多种因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物学因素和机械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系统性疾病、性别、药物摄入等,机械因素包括正畸力的大小、类型、持续时间,牙移动的量和类型,牙的超限移动。本文对前牙内收移动与根尖外吸收的关系及其评价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内收移动 根尖外吸收 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基本型间歇性斜视儿童视功能、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苏丽萍 王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948-952,共5页
目的:观察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基本型间歇性斜视儿童视功能、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基本型间歇性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的患儿纳入A组,41例行单眼一退一截术治疗的患儿纳入... 目的:观察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基本型间歇性斜视儿童视功能、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基本型间歇性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的患儿纳入A组,41例行单眼一退一截术治疗的患儿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儿斜视矫正效果以及术后立体视功能、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外斜偏移量、眼部多焦视觉诱发电位。采用中文版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Child-IXTQ)评价患儿术前、术后1、3、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儿术后1 d、1、3、6个月时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时的无立体视患儿比例显著降低,中心立体视比例显著增加(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3、6个月时无远立体视比例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近立体视锐度情况、无远立体视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1、3、6个月时的6 m斜视度和33 cm斜视度均显著低于术后1 d(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时的P波离心环第4环和第6环特征峰振幅反应密度显著大于术前(均P<0.05),其余特征峰振幅反应密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患儿术后3、6个月时的外斜漂移量均显著小于B组(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3、6个月时的Child-IXTQ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术式治疗儿童基本型间歇性斜视的成功率相当,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立体视功能、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和生活质量,但单眼一退一截术术后外斜偏移量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更大,这可能会造成单眼一退一截术远期疗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型间歇性斜视 治疗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单眼一退一截术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牵张成骨模型拆除外固定延长器后牵张区回缩时限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斌 蒋佳乐 +2 位作者 程康 高贵族 彭玲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76-1083,共8页
目的探讨大鼠牵拉成骨(DO)模型中矿化期何时拆除外固定延长器而无延长区回缩。方法取42只1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7):A组、B组、C组、D组、E组及F组,分别在矿化期第1、2、3、4、5、6周拆除外固定延长器。建立DO模型:在大鼠左侧... 目的探讨大鼠牵拉成骨(DO)模型中矿化期何时拆除外固定延长器而无延长区回缩。方法取42只12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7):A组、B组、C组、D组、E组及F组,分别在矿化期第1、2、3、4、5、6周拆除外固定延长器。建立DO模型:在大鼠左侧股骨水平垂直置入4枚螺纹针,中段截骨后安装外固定延长器,髓腔置入1枚克氏针;潜伏期(5 d)结束后延长14 d,共延长7.0 mm。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处死,延长区脱钙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余4只在拆除外固定延长器前和拆除外固定延长器5周后摄X线片。比较各组大鼠的HE染色结果、初始延长区长度及延长区回缩长度等。结果HE染色结果:A组延长区可见大片纤维组织及少量幼稚小血管;B组延长区出现少量肥大软骨细胞,可见纤维性连接;C组延长区可见部分软骨细胞、骨细胞及纤维组织;D组延长区两侧出现大量软骨细胞,中心仍可见纤维组织连接;E组延长区成熟肥大软骨细胞较前减少,可见部分骨髓;F组延长区可见少量软骨细胞,髓腔部分再通,内有骨髓。A组、B组、C组、D组、E组及F组大鼠初始延长区长度分别为(6.98±0.14)、(7.02±0.18)、(7.02±0.08)、(7.02±0.11)、(7.01±0.18)、(7.00±0.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大鼠延长区回缩长度[(4.34±0.78)、(3.45±0.57)mm]显著大于D组、E组、F组大鼠[(0.16±0.17)、(-0.02±0.14)、(0.03±0.8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外固定延长器而无延长区回缩的时间为矿化期第4周(D组),D组愈合指数为87 d/cm,无回缩指数为67 d/cm。结论在大鼠DO模型中,矿化期第4周及以后拆除外固定延长器,无延长区回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诺夫技术 骨生成 牵张 外固定器 大鼠 延长区回缩
原文传递
RPH联合消痔灵注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86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利强 刘磊 李娟娟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7期32-33,共2页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消痔灵注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采用RPH联合消痔灵注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86例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治愈率100%。手术时间15~...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消痔灵注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采用RPH联合消痔灵注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86例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治愈率100%。手术时间15~20min,平均1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d。86例患者内痔完全回缩肛管内,肛门外观平整光滑。随访2~24个月,均无复发。无排便困难、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RPH联合消痔灵注射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符合肛门生理,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自动痔疮套扎术 消痔灵注射 外痔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