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in the railway industry
1
作者 Fang Zhao Jinping Liu +3 位作者 Chunguang Zhang Zeping Zhao Xue Ning Junbiao Wang 《Railway Sciences》 2025年第2期266-279,共14页
Purpose–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in the railway industry,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latform types,supporting institut... Purpose–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in the railway industry,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latform types,supporting institutions,construction sites,professional fields,etc.,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system in the railway industry.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field investigation,expert consultation and other method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in the railway industry.Findings–Taking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of the railway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of railway industry over the years.And th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Technolog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its operation effect.Originality/value–China Railway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in the railway industry.In recent years,a large number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s have been built in the railway industry,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ailwa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tandard setting and commodification,and Railway Science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railwa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industry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以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为例
2
作者 张绍丽 张辉 +1 位作者 赫运涛 肖小平 《科技管理研究》 2025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科技资源因共享不足导致利用率低下,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因缺少平台支撑略显乏力,因此,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问题不仅必须且实为必要。通过国内外几种主要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平台服务型模式是一种对政府主导模式和企业... 科技资源因共享不足导致利用率低下,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因缺少平台支撑略显乏力,因此,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问题不仅必须且实为必要。通过国内外几种主要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平台服务型模式是一种对政府主导模式和企业运作模式有效补充的新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包含主体层、功能层、资源层以及保障层在内的平台型资源服务创新模式,并以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平台型资源服务创新模式拥有两个功能链条即资源共享功能链和协同创新功能链,并具备3个突出特点即“公益+服务”中介组织、“合作+共赢”利益共同体、“资源+创新”服务形式。基于此,提出资源共享、利益平衡、创新激励等运行机制,以及重视科技资源标准化规范化问题、开展全面系统的分布式治理、打造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和正确应对机遇与挑战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共享 产学研协同创新 创新联盟 平台型资源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科创中心建设的都市人才集聚路径研究——以深圳的政策性实践为例
3
作者 张宇 任福兵 《中国人事科学》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体性、决定性因素,创新全球性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成为都市建设科创中心、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科创中心国内外三个生产空间的交互关系及人才需求供给与效能管理内在逻辑,构建一个融合时空...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体性、决定性因素,创新全球性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成为都市建设科创中心、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科创中心国内外三个生产空间的交互关系及人才需求供给与效能管理内在逻辑,构建一个融合时空的动态发展系统结构框架,并以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性实践为典型案例,立足市域汇集、区域联动以及全球配置进行深入讨论,提出强化市域引-育-用协同、深化区域城际共享、助推海外就地用才的都市建设科创中心人才集聚路径管理建议,为都市实现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加有效地助力中国建设世界科教强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科创中心 全球城市区域 人才集聚路径 系统性创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平台如何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基于阿里云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4
作者 魏巍 王晓钰 陈劲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8,共15页
随着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指数级发展,平台企业成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重要力量。云生态的出现使企业价值网络呈现更开放、更动态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推动创新生态新模式... 随着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指数级发展,平台企业成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重要力量。云生态的出现使企业价值网络呈现更开放、更动态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推动创新生态新模式的构建。选择阿里云科技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数字情境下科技平台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新模式。研究发现:(1)科技平台承担支撑者、赋能者和联通者三种角色。科技平台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基础技术设施和架构,为技术、体系、模式、市场提供帮助,以数字化赋能企业成长;同时,科技平台也可以连接各参与主体,通过匹配供需,促进多主体协同发展。(2)科技平台通过平台效应构建宽支撑、放射状技术体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云服务贯通创新要素流动过程,提高创新效率;通过横纵向交叉价值链网状循环促进多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3)科技平台依托云创新生态,纵向推动产业技术架构多层次革新,横向连接多参与主体,助力数字化转型,通过匹配供需建立跨界合作,支撑横纵向交叉创新价值网状循环。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在新场景下的应用,提炼出科技平台利用云服务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拓展了平台企业和其他企业间的立体关系形式,明确了科技平台从底层支撑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为参与主体与科技平台相互赋能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平台 数字创新 阿里云 案例研究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R&D投入与碳排放的内在关联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5
作者 刘伟 纪明 +1 位作者 韩进 王竞一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5,共11页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了绿色金融和科技研发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证明了绿色金融与R&D投...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推动中国碳减排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了绿色金融和科技研发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证明了绿色金融与R&D投入均对碳排放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R&D投入在绿色金融与碳排放之间的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它既是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的关键驱动力,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发挥R&D投入和技术创新在实现碳减排中的关键驱动作用,同时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研发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科技创新 R&D投入 碳排放 熵权法 单位根检验 区域异质性 科技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共创的组态路径研究
6
作者 黄科林 张明亲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数字赋能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为探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等数字要素赋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和影响路径,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数字... 数字赋能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为探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等数字要素赋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共创的演化过程和影响路径,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数字赋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共创的复杂因果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能力和创新平台联动匹配产生高价值共创共有3条路径:智能能力主导型、连接-分析能力驱动型、连接-智能-分析能力联动型;实现高价值共创的组态中,平台链接资源的强度是核心条件。数字能力通过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吸引力、广度和强度,驱动平台实现高价值共创;在产生高价值共创的一组二阶等价组态中,高平台吸引力和高平台链接资源的广度存在替代关系。通过研究得出的不同组合路径,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有选择性地找出适合自身的路径,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共创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价值共创 fsQCA 数字能力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欧洲EPSI的启示
7
作者 卢溪悦 《山东体育科技》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借鉴欧洲体育科技创新平台EPSI的经验,探讨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等分析EPSI平台发展背景、特点及意义,分析理论模型,为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建议,参考“四重螺旋... 借鉴欧洲体育科技创新平台EPSI的经验,探讨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等分析EPSI平台发展背景、特点及意义,分析理论模型,为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建议,参考“四重螺旋理论”搭建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体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积极培育多样化体育科技创新主体,激发市场活力;着眼体育科技创新行业需求,深度联结体育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科技 创新 平台发展 四重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铁路科技创新平台智能问答功能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戚小玉 赵方 +3 位作者 赵泽平 杨卓然 俱岩飞 徐胜杰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5年第1期82-86,141,共6页
为综合全面基于铁路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管理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知识图谱技术,以提供智能问答相关功能。通过对铁路科技创新平台数据实体与关联关系的梳理,定义了该领域的知识图谱数据本体模型,并采用图数据库对本体知识及相关的... 为综合全面基于铁路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管理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知识图谱技术,以提供智能问答相关功能。通过对铁路科技创新平台数据实体与关联关系的梳理,定义了该领域的知识图谱数据本体模型,并采用图数据库对本体知识及相关的三元组数据集进行存储,进而构建知识图谱。基于知识图谱提出了智能问答功能的技术架构,对文本预处理、实体识别、用户意图识别、答案查询与生成等四部分进行阐述。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与用户需求进行了智能问答等相关功能的验证。结果表明,该功能可提升铁路科技创新平台相关实验室的标准化运行与管理效率,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信息检索与知识交互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智能问答 铁路智能应用 铁路科技创新平台 图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399
9
作者 王珏 王荣基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31-47,共17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在南北、四大区域和五大经济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2)新质生产力在省域之间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衡特点;(3)分维度发现,生产资料对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贡献度最高,劳动者维度的贡献最低且存在空间极化现象;(4)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并具有时空收敛性特征。进而提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挥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政策建议。本文或可加深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发展格局的认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底层逻辑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靖华 李景瑜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92-106,共15页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张,以“走廊”为空间组织方式,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在推动基于科学的创新、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极大优越性。我国长期以来偏向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难以... 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张,以“走廊”为空间组织方式,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在推动基于科学的创新、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展现出极大优越性。我国长期以来偏向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难以克服的“卡脖子”“重复建设”等问题。基于此,近年来科创走廊方兴未艾。其底层逻辑是,协同整合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创新资源,在跨市域的“中尺度”范围内,以基于科学的产业为引领进行产业优化与重组——产业重组,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全链条顺畅的“中尺度”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区域重构,最终实现价值的共创、共赢、共享。进而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维度构建科创走廊创新生态系统,其关键是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资源要素流动配置,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最终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走廊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重组 区域重构 基于科学的创新 基于技术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玉阳 薛程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和环境规制是财政分权抑制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在低收入地区,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而在中高收入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为深化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 区域异质性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旭 杜颖彬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7期111-121,共11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 教育、科技、人才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教融合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途径。新时代下的科教融合在目标上更加重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结构上更加重视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协同,在内容上更加强调以满足科技需要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范式变革。为了深入探讨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建立科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科教融合发展的程度,在科教融合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构建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并对内生性、异质性、稳健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整体的科教融合度的平均值从0.35提高到0.479,有一定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水平,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地方财政收入”这一工具变量,发现地方财政收入有效增强了科教融合度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效应;(3)科教融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的强弱有差异,在中国西部地区推进科教融合对提升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最显著,说明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基于此,宏观层面既要加强区域内统筹资源调配,也要支持区域间的帮扶协作,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发展,以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度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地方财政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县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时空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晓淼 贺军亮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选取石家庄市13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数,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使用ArcGIS绘制空间分布图,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 选取石家庄市13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构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数,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使用ArcGIS绘制空间分布图,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全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且都在2010—2017年间提升速度较快,而在2019年之后提升速度呈减慢的趋势。2010—2021年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均高于科技创新能力指数,但后者提升速度高于前者,表明石家庄市各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势头较好。2010年以来,全市县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耦合协调度与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即2018年之前的提升速度要快于2018年之后。2021年,全市县域耦合协调度等级为“勉强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市 县域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能否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政府数据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国庆 李俊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101-114,共14页
公共数据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对地方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中国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公共数据开... 公共数据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对地方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中国地方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公共数据开放是否有效促进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公共数据的开放显著推动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在PSM-DID和工具变量回归分析中得到验证。机制检验发现:这一影响主要归因于区域信息壁垒的消除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此外,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别是在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公众环境关注度较高的地区,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为量化评估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经济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激发各地数据要素的开发潜能,并为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数据要素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 政府数据平台 信息壁垒 科技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交流平台”内涵、构建思路与关键问题——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研究项目论证会综述
15
作者 林鑫 杜莹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这一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息息相关的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的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这一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息息相关的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议。会上,曾建勋教授依托课题研究作了专题报告,阐述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与内容框架,14位来自高校、馆所、科协和企业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探讨了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内涵及构建思路,提出了高端交流平台构建中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学术资源库 科学交流平台 信息交流 科技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校地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基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案例研究
16
作者 傅方正 周谷平 《科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34-53,共20页
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是研究型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举措,也是构建完善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重要路径。校地合作平台资源投入大、要素配置方式多、运行体制机制新,其在优化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 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是研究型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举措,也是构建完善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重要路径。校地合作平台资源投入大、要素配置方式多、运行体制机制新,其在优化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对于支撑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还有待探索。文章在梳理校地合作平台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为案例,基于区域创新系统与平台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剖析其发展定位、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总结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发展的经验启示,探讨校地合作平台支撑构建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的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战略型创新体系 校地合作平台 可持续发展 科创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数字互动平台助力科技馆“科学文化”传播
17
作者 郑巍 熊世琛 《科技资讯》 2024年第8期253-256,共4页
以新时代博物馆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要求为切入点,阐述了科技馆数字技术引入的应用场景及技术,积极探索科学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空间、功能、互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多媒体技术+数字平台”融合的创新... 以新时代博物馆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要求为切入点,阐述了科技馆数字技术引入的应用场景及技术,积极探索科学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空间、功能、互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多媒体技术+数字平台”融合的创新设计理念,研究新型数字互动平台的技术线路与功能实现。最后对新型数字互动平台的运用与未来提出一些建议,供博物馆同行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学文化 数字互动平台 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情报三元结构融合创新研究
18
作者 涂彦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产业中科技情报三元结构的内涵与结构,在这种三元结构下的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的诸多问题函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湖南省区域科技情报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 三元结构 科技图书馆 科技情报 创新 区域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分析——以HG大学为例
19
作者 许建 邳雨辰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地方高校在区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密切程度,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地方高校、高等学校职能和科技创新等概念,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从地方高校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关系、地... 基于地方高校在区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过程中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密切程度,以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地方高校、高等学校职能和科技创新等概念,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从地方高校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关系、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地方高校与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性三个角度,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现状进行研究。初步构建以地方高校为核心,高校—企业—政府三个主体间动态平衡、协同共进的服务区域科技创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区域科技创新模式 三螺旋理论 HG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20
作者 王凯 杨嘉琛 +4 位作者 宋露露 周宙 王雅婷 顾勇 许舒雯 《河南科技》 2024年第24期131-137,共7页
【目的】为明晰安徽省中央引导资金实施成效,对安徽省中央引导资金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为安徽省中央引导资金实施方案的下一步编制和谋划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2021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在安徽省的投入产出情况,... 【目的】为明晰安徽省中央引导资金实施成效,对安徽省中央引导资金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为安徽省中央引导资金实施方案的下一步编制和谋划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2021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在安徽省的投入产出情况,构建基于DEA-BCC、DEAMalmquist模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央引导资金在安徽省省直单位和16个地级市实施成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16—2021年,安徽省中央引导资金的绩效水平较高,投入产出效率良好。但随着中央引导资金投入增加,冗余问题开始显现。【结论】安徽省中央引导资金实施方案的下一步编制和谋划应当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全省全地区协调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发挥中央引导资金的积极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 数据包络分析 绩效评价 区域创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