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ssian Red Army Song and Dance Ensemble——A Dazzling Star
1
《China Today》 2002年第5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A Dazzling Star Russian red Army song and Dance Ensemb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性”与宋教仁的小说品阅日常——兼及中国古代小说阅读史个案研究的思路
2
作者 温庆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近代著名革命活动家与政治家宋教仁曾购买、阅读大量小说作品,不仅作为“消遣烦恼之具”,亦强调小说的教化价值。基于“以主观性善看之”的心态与“欲作一小说”的目的,宋教仁努力将《石头记》所写与自身的感悟相结合。这促使宋教仁的... 近代著名革命活动家与政治家宋教仁曾购买、阅读大量小说作品,不仅作为“消遣烦恼之具”,亦强调小说的教化价值。基于“以主观性善看之”的心态与“欲作一小说”的目的,宋教仁努力将《石头记》所写与自身的感悟相结合。这促使宋教仁的《石头记》阅读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促成了期待—领略—回味—评价的阅读闭环,形成以“小说中亦难得”去挖掘小说价值的品评常态。推而广之,综合日记、“自述”性传记及时人的评价等多种资料可知,历代读者个体总是以自己的创造性方式填补小说文本的某种“空白”。此类阅读活动有助于处理读者个体化行为与群体性经验的关系,拓展中国古代小说阅读史研究的关注领域与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 《石头记》 小说阅读史 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歌曲融入医学院校德育培养的路径探析
3
作者 陈月华 李莹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红色歌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特质,已成为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将红色歌曲融入德育教学,不仅有利于红色歌曲的传播,还有利于德育的深度培养。现从不同视角分析红色歌曲在医学院校德育中的现... 红色歌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特质,已成为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将红色歌曲融入德育教学,不仅有利于红色歌曲的传播,还有利于德育的深度培养。现从不同视角分析红色歌曲在医学院校德育中的现状与困惑,进而探究红色歌曲融入德育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同类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曲 德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起与响应:抗日战争时期山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社会动员分析
4
作者 王浩悦 李雪枫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抗战时期,利用红色歌曲进行社会动员在山西革命根据地内形成了畅达的动员机制,即动员主体具有行动上的自觉性;动员策略坚持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注重方言的传播优势;动员路径包括中央、中层和基层三种相互勾连的路向;被动员客体即社会大... 抗战时期,利用红色歌曲进行社会动员在山西革命根据地内形成了畅达的动员机制,即动员主体具有行动上的自觉性;动员策略坚持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注重方言的传播优势;动员路径包括中央、中层和基层三种相互勾连的路向;被动员客体即社会大众,具有思想上的认同感,行动上的积极参与性。红色歌曲社会动员的现实启示在于:通过被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进行积极的意义沟通与情感召唤,激发其认同感与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山西革命根据地 红色歌曲 社会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湘与王利亨——兼论宋王与嘉应诗派的诞生
5
作者 张应斌 《嘉应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宋湘《红杏山房集》中未提到王利亨,但王利亨《琴籁阁诗钞》中有宋湘的一篇佚文,及王利亨与宋湘二首诗歌。从这些诗文可知,宋湘与王利亨曾见面两次:第一次是嘉庆五年王利亨到惠州拜访宋湘,王作《秋日柬宋芷湾前辈惠阳》,宋湘成为影响王... 宋湘《红杏山房集》中未提到王利亨,但王利亨《琴籁阁诗钞》中有宋湘的一篇佚文,及王利亨与宋湘二首诗歌。从这些诗文可知,宋湘与王利亨曾见面两次:第一次是嘉庆五年王利亨到惠州拜访宋湘,王作《秋日柬宋芷湾前辈惠阳》,宋湘成为影响王利亨人生的老师;第二次是嘉庆二十三年两人在京城相会,宋湘撰《跋塞垣集》,王利亨作《六姝咏追和芷湾前辈作》。龚绶《琴籁阁诗钞序》在总结宋湘与王利亨诗歌成就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嘉应诗派的概念,对嘉应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湘佚文 王利亨《红杏山房集》 《琴籁阁诗钞》清代诗歌 岭南诗派 嘉应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传播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经典红歌伴舞演唱是近年来在中国文艺演出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对此,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阐述说明了经典红歌伴舞演唱及其表现形式、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舞蹈风格与编排手法,以及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视觉冲击力和表演效... 经典红歌伴舞演唱是近年来在中国文艺演出领域出现的一种现象。对此,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阐述说明了经典红歌伴舞演唱及其表现形式、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舞蹈风格与编排手法,以及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视觉冲击力和表演效果,归纳揭示了经典红歌伴舞演唱的五个方面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红歌 伴舞演唱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emo时听红歌”:现象、本质与启示
7
作者 闫旭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1期67-72,99,共7页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emo时听红歌”现象的本质是当代青年的情绪自我疗愈,是其对红歌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主动找寻,客观上兼具与消极音乐文化对抗的效果;“emo时听红歌”的功能机理主要源于“磁场论”下的行为自洽、情绪调节下的音乐疗愈和情感体验下的精神鼓舞;“emo时听红歌”圈群面临着组织聚合度不足、群体认同感不足和亚文化产出不足的发展困境。面对“emo时听红歌”现象,应当重视当代青年的情绪需求,不断增强青年对红歌的文化自信,推进红歌文化的守正创新,发挥红色主流音乐文化提升新时代青年精气神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歌 “emo” “拒绝emo” 网络圈群 青年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红色歌曲的生成逻辑、艺术风格与艺术价值
8
作者 钱京涛 江伟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红色歌曲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歌颂党的领导、弘扬革命精神、赞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为主题的一种新的艺术类型。延安时期的红色歌曲,以其简洁明快的旋律、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革命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色歌曲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歌颂党的领导、弘扬革命精神、赞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为主题的一种新的艺术类型。延安时期的红色歌曲,以其简洁明快的旋律、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革命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色歌曲融入民间音乐元素,使其更具魅力和感染力。这些歌曲不仅记录了历史风貌和人民情感,不仅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对激励今天的青少年和人民投身民族复兴大业,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曲 延安时期 艺术价值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歌文化:从西电的四首校歌谈起
9
作者 卢朝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校歌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校友与母校情感寄托的一种纽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办学历史上有四首校歌,它们分别诞生在江西中央苏区、延安革命圣地、塞外名镇张家口和古城西安... “校歌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校友与母校情感寄托的一种纽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办学历史上有四首校歌,它们分别诞生在江西中央苏区、延安革命圣地、塞外名镇张家口和古城西安。这四首校歌反映了西电人九十多年办学史上始终如一的育人理念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本文介绍了四首校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内涵,以及与西电渊源颇深的词曲作者的精彩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歌文化 西电科大 红色根脉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歌曲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喆 邢亮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以培养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红色歌曲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是高校思政课实现以文化人的应有之义,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转变的...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以培养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红色歌曲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是高校思政课实现以文化人的应有之义,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红色歌曲与思政课内容、形式和过程的相互契合为两者提供了融合发展的空间。红色歌曲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思政课教师要善用红色歌曲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升自身艺术素养,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曲 思政课 融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琴伴唱对于经典红歌传播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丹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经典红歌是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钢琴伴唱的方式演绎,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学,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这些歌曲的情感和内涵。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钢琴伴奏演唱经典红歌曲目和演唱实践的考察分析,本文认为... 经典红歌是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钢琴伴唱的方式演绎,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学,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这些歌曲的情感和内涵。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钢琴伴奏演唱经典红歌曲目和演唱实践的考察分析,本文认为钢琴伴唱对于经典红歌传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丰富音乐形式、强化情感表达、提升演唱效果、增强观众共鸣和传承经典文化等方面。通过钢琴伴奏,经典红歌获得新的音乐元素,增加层次感和韵味;钢琴音色和演奏技巧可以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稳定的和声和节奏提高演唱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钢琴音色引起观众共鸣,增强感染力;钢琴伴奏使经典红歌更具现代感,促进传承和发展。与此同时,钢琴伴唱为经典红歌传播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了听众的体验和接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伴唱 经典红歌 传播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歌曲及其传播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元鹏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考察红色歌曲研究领域的既有成果可以得出,学界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歌曲及其传播特征还较少关注,而特定时期音乐艺术成果的传播及其价值是当代创新发展音乐艺术的重要借鉴和参考。因此,基于抗战时期红色歌曲的产生背景和音乐艺术成果,... 考察红色歌曲研究领域的既有成果可以得出,学界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歌曲及其传播特征还较少关注,而特定时期音乐艺术成果的传播及其价值是当代创新发展音乐艺术的重要借鉴和参考。因此,基于抗战时期红色歌曲的产生背景和音乐艺术成果,阐述分析此一时期红色歌曲的主要成果及其庄严的政治主题,从思想和艺术方面,总结揭示了抗战时期红歌传播所体现出的吹起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集结号角、擂响全民同仇敌忾走向杀敌前线的战鼓、成为全民抗战的战略指导、造就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珍品等意义。与此同时,归纳概括了这一历史时期红色歌曲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即时性、阶段性、普及性,以及演唱形式多样和持久性等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红色歌曲 传播特征 价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歌化育:红色歌曲融入党内教育的困境和破解之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聪利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红色歌曲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凯歌行进的文化投射,也是开展党内教育坚守初心使命的重要资源。之所以百年赓续,除了红色歌曲本身承载的鲜亮底色和动人韵律,更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礼乐文明、共产... 红色歌曲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凯歌行进的文化投射,也是开展党内教育坚守初心使命的重要资源。之所以百年赓续,除了红色歌曲本身承载的鲜亮底色和动人韵律,更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礼乐文明、共产党宣传教育策略筑基。以时间为经纬,以红色歌曲为坐标,梳理红色歌曲融入党内教育的历程,总体上呈现出与时代互动、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现阶段,红色歌曲要永葆鲜活,融入党内教育,将营养输送给全体党员和干部,存在创作、传播、实践等方面的困境。从源头上净化红色歌曲的创作生态,优化红色歌曲传播,实现红色歌曲在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在场是突破红色歌曲融入党内教育困境的破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曲 党内教育 意识形态 丰富精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预设视角下陇东红歌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14
作者 杨婧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55,共5页
陇东红歌是一种民间叙事形式,是老百姓用通俗的语言叙述的故事,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涵盖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对这类词汇进行英译研究对中国红色文化向外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以语用预设理论为基础,以闫晓茹翻译的《... 陇东红歌是一种民间叙事形式,是老百姓用通俗的语言叙述的故事,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涵盖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对这类词汇进行英译研究对中国红色文化向外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以语用预设理论为基础,以闫晓茹翻译的《陇东红色歌谣选译》为例,探讨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明确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语用预设,以实现文化视域的融合。通过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能够推广中国文化,还有助于缓解文化冲突,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红歌 红色文化 翻译策略 语用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红色歌谣的价值挖掘与实现路径
15
作者 冯军成 刘钊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红色歌谣是革命文艺的表现形式。红色歌谣具有历史悠久、来源广、数量大、分布集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应用有效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情感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提高思想认识、培育人才... 红色歌谣是革命文艺的表现形式。红色歌谣具有历史悠久、来源广、数量大、分布集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应用有效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情感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提高思想认识、培育人才队伍、配套基础设施、融入日常活动、创新艺术作品、完善活动机制是构建利用红色歌谣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谣 搜集整理 价值挖掘 利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歌谣在中央苏区宣传动员中的历史作用
16
作者 蒋玉芳 肖小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8,共9页
红色歌谣是中央苏区革命文化中的瑰宝,是党宣传动员的重要工具,它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方式,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根据地的大众化进程,增强了苏区军民对党领导的革命认同,满足了苏区军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巩固红色政权和根据地建设... 红色歌谣是中央苏区革命文化中的瑰宝,是党宣传动员的重要工具,它以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方式,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根据地的大众化进程,增强了苏区军民对党领导的革命认同,满足了苏区军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巩固红色政权和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与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外来优秀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累了经验,创造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歌谣 中央苏区 宣传动员 历史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红色歌曲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怡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江西红色歌曲是一种具有浓郁革命色彩的音乐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江西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本文从江西红色歌曲... 江西红色歌曲是一种具有浓郁革命色彩的音乐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江西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本文从江西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出发,探讨了江西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思想内涵及对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价值、江西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对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功能分析和江西红色歌曲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利用江西红色歌曲的建议,旨在推进其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红色歌曲 青少年思政教育 思想内涵 艺术价值 功能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中国成立前后《红旗歌》的版本变迁和文本演化
18
作者 陈宁 刘文辉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9,共8页
鲁煤执笔的《红旗歌》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重要的工业题材的话剧,它与《白毛女》曾并称为解放区戏剧运动史上的“一红一白”。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两年间,《红旗歌》逐渐演遍全国,掀起了热烈的反响,其演出大获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一条作者对... 鲁煤执笔的《红旗歌》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重要的工业题材的话剧,它与《白毛女》曾并称为解放区戏剧运动史上的“一红一白”。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两年间,《红旗歌》逐渐演遍全国,掀起了热烈的反响,其演出大获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一条作者对剧本反复打磨试验的历程。《红旗歌》的版本流变是不同历史境遇的映射,展现出特定时代的戏剧形态与特征。文章通过梳理考察《红旗歌》的版本变迁和文本演化过程,探析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历史动因,能够为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话剧的发展演变现象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歌》 鲁煤 版本变迁 文本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灵与恶力:唐宋精怪世界中红赤系色彩的文化意象考论
19
作者 李婕 贾文龙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红赤系色彩是唐宋志怪文学中刻画精怪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化象征源于火焰的红赤系色彩与鲜血的文化意象相叠加,衍生出两元文化象征:一方面红赤色成为唐宋精怪世界中位高而权重、辟邪与降福的威灵象征;另一方面红赤色在唐宋精怪世界中也... 红赤系色彩是唐宋志怪文学中刻画精怪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化象征源于火焰的红赤系色彩与鲜血的文化意象相叠加,衍生出两元文化象征:一方面红赤色成为唐宋精怪世界中位高而权重、辟邪与降福的威灵象征;另一方面红赤色在唐宋精怪世界中也具有灾异与不祥、邪祟与厄运的恶力象征。这种两元文化象征属性,使红赤色精怪成为唐宋志怪文学中的重要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红赤色 精怪文学 文化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红歌的特点、作用及当代价值研究
20
作者 林洁 陈丹燕 张文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4-40,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集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红歌,这些文艺作品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的真实写照,具有时代性、群众性、战斗性、民族性、民间性等特征,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激发军民抗战斗志、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动文... 抗日战争时期集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红歌,这些文艺作品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的真实写照,具有时代性、群众性、战斗性、民族性、民间性等特征,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激发军民抗战斗志、促进民族意识觉醒、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和推动文艺大众化的作用,而且在新时代对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铭记抗战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红歌 历史作用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