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MP-CRISPR/Cas12a技术在重症肺炎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玲玲 匡歆 +1 位作者 王贵平 于风格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415-419,423,共6页
目的分析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联合CRISPR/Cas12a技术在的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47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气管内抽吸物标本进行... 目的分析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联合CRISPR/Cas12a技术在的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47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气管内抽吸物标本进行临床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及LAMP-CRISPR/Cas12a检测,观察3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LAMP-CRISPR/Cas12a检测方法与临床病原诊断结果、血清学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147例患者共获得呼吸道标本147份,其中103份为泡灌洗液标本,44份为呼吸道深部痰液。临床病原学检测病原体标本100例,阳性率为68.03%。临床病原学检测结果具体为单一病原体感染85例,混合感染15例;未检测出病原体47例。147例患者中检测免疫球蛋白M抗体,共检出78例,阳性率为53.06%,其中细菌0例,非典型病原体32例,单一病毒感染32例,混合感染例14例,未检测出病原体69例。LAMP-CRISPR/Cas12a检测技术可快速检测重症肺炎病原体。LAMP-CRISPR/Cas12a检测中共检测出病原体标本117例,阳性率为79.59%,其中单纯细菌感染22例,非典型病原体26例,单纯病毒感染51例,混合感染18例,未检测出病原体30例。3种检测方法中,LAMP-CRISPR/Cas12a检测的阳性率最高,血清学检测的结果最低。且LAMP-CRISPR/Cas12a检测的阳性率(79.59%)高于临床病原学检测(68.03%)、血清学检测(5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23.164,P=0.024、<0.001)。在重症肺炎病原体检测中,LAMP-CRISPR/Cas12a检测方法与临床病原诊断结果、血清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均较高(Kappa均>0.75,P<0.05)。结论LAMP-CRISPR/Cas12a检测方法在重症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阳性率较高,尤其适用于细菌性重症肺炎与病毒性重症肺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CRISPR/Cas12a技术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的分子即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薇 付群 +4 位作者 郑艳敏 王波 刘岩 刘佳 孙万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类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开发出针对食源性病原体、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快速的核酸检测技术。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作为一种新...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类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开发出针对食源性病原体、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快速的核酸检测技术。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作为一种新兴的快速检测手段,由于其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现场检查等特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POCT技术的发展历史,而后根据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从食源性致病菌、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3个方向分析了食品检测的主要对象,阐述了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的分子POCT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对食品检测分子POCT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为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测 分子即时检测 食品安全 等温扩增技术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森 李桂梅 滕新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扩增核酸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仪器依赖性小、核酸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合在野外环境下或者疫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本文介绍了等温扩增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扩增核酸的技术,由于其具有仪器依赖性小、核酸扩增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合在野外环境下或者疫病现场进行快速检测。本文介绍了等温扩增技术中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 amplifification,RA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ucleic-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elicase-dependent amplification,HDA)、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ing-priming amplification,CPA)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呼吸道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呼吸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车佳璐 刘子臣 +2 位作者 李琨 张晨 车南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评估自动化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8年至2022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134例患者,包括结核病确诊患者101例,非结核患者33例。以临... 目的:评估自动化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8年至2022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纳入134例患者,包括结核病确诊患者101例,非结核患者33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应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87.1%(88/101,95%CI:79.2%~92.3%),特异性为100.0%(33/33,95%CI:89.6%~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88/88,95%CI:95.8%~100.0%),阴性预测值为71.7%(33/46,95%CI:57.5%~82.7%),准确率为90.3%(121/134,95%CI:84.1%~94.2%)。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4。对肺结核的检出率为86.4%(38/44,95%CI:73.3%~93.6%),肺外结核的检出率为87.7%(50/57,95%CI:76.8%~93.9%),与qPCR对应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asyNAT检测集核酸提取、扩增和分析于一体,与传统qPCR法相比,手工操作时间缩短了2 h,总检测时间缩短了3 h。结论:EasyNAT核酸快速检测系统可以快速、便捷、准确地检测出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对于病理学诊断结核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诊断 石蜡包埋组织 分子病理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肖航 王小燕 +3 位作者 邓兆佳 廖文静 谢文菁 彭汉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共17页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无需热循环,可...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无需热循环,可以在恒定温度下实现核酸扩增,可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文综合评述了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病毒样本采集、核酸提取、等温扩增检测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探讨了酶辅助等温扩增技术、无酶等温扩增技术以及与多体系串联的级联扩增技术的原理、关键参数及其病毒检测应用,并对比了市场上相关试剂盒的特点.此外,讨论了当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如提取效率、稳定性和成本等,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改善现场诊断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CRISPR检测 核酸扩增 环境病毒 病毒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娜 秦怡 彭伟盼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3,共6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机体中通过诱导mRNA降解或调节蛋白质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疾病筛查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mi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机体中通过诱导mRNA降解或调节蛋白质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疾病筛查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miRNA早期精准检测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传统检测方法与新型miRNA生物传感器两方面,总结了miRNA检测方法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检测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纳米技术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亚型禽流感病毒RT-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婷婷 李孟 +9 位作者 谢芝勋 李丹 谢丽基 罗思思 张民秀 王盛 谢志勤 范晴 阮志华 粟永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以H1亚型AIV的HA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聚合酶核酸等温扩增技术(RPA),通过RT-PCR方法优选出1套引物,进而优化体系的反应温度、最佳探针及引物浓度,使用优化后的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并探索该方法能达到的最短反应时间... 以H1亚型AIV的HA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聚合酶核酸等温扩增技术(RPA),通过RT-PCR方法优选出1套引物,进而优化体系的反应温度、最佳探针及引物浓度,使用优化后的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并探索该方法能达到的最短反应时间,利用侧向流动免疫(LFD)试纸条观测反应后的结果,最终建立检测H1亚型AIV的RT-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RT-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在探针工作浓度为0.14 mmol/L,37℃条件下反应20 min,可最低检测到1.5×10^(2)copies/反应的H1亚型AIV RNA,其他常见家禽病原体未见阳性反应。该方法与RT-PCR及鸡胚分离鉴定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可满足H1亚型AIV临床快速鉴别诊断的需求,为基层兽医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亚型AIV 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RT-RPA-L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夹DNA动态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放大策略的荧光传感体系测定水中Pb^(2+)的含量
8
作者 陈贺 郑洋 +1 位作者 蒋旭燕 吴继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基于GR-5脱氧核酶(GR-5 DNAzyme)对Pb^(2+)的特异性识别和发夹DNA动态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新型无酶、高灵敏检测Pb^(2+)的荧光传感体系。分别于95℃恒温孵育合成序列扩展GR-5 DNAzyme复合物(GR-5E-S,由GR-5 DNAz... 基于GR-5脱氧核酶(GR-5 DNAzyme)对Pb^(2+)的特异性识别和发夹DNA动态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新型无酶、高灵敏检测Pb^(2+)的荧光传感体系。分别于95℃恒温孵育合成序列扩展GR-5 DNAzyme复合物(GR-5E-S,由GR-5 DNAzyme酶链GR-5E和底物链GR-5S合成)以及Y型骨架(由骨架链Y1、Y2、Y3合成),于25℃恒温孵育合成发夹三聚体(由Y型骨架和发夹链H1、H2、H3合成,其中发夹链H1上修饰有荧光团和猝灭团)。将水样4μL添加到96μL含400 nmol·L^(-1)GR-5E-S,400 nmol·L^(-1)发夹三聚体的反应溶液中,于25℃孵育40 min。当水样中存在Pb^(2+)时,GR-5E-S识别Pb^(2+),底物链被切割,酶链和底物链分开并释放出目标链T,目标链T与发夹链H1杂交触发动态自组装过程,生成树枝状聚合物,于520 nm处测量荧光强度。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传感体系可在40 min内完成检测;Pb^(2+)的浓度在0.1~10.0 nmol·L^(-1)内与对应的传感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19 p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0%~10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不大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5脱氧核酶 催化发夹自组装等温扩增技术 Pb^(2+) 荧光传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泓熠 马学军 +1 位作者 帖彦清 申辛欣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68-73,共6页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女性癌症,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WHO建议将HPV DNA检测作为主要筛查方法,等温扩增技术相较于变温扩增技术操作更简... 宫颈癌是全球第四大女性癌症,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对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WHO建议将HPV DNA检测作为主要筛查方法,等温扩增技术相较于变温扩增技术操作更简便,反应更高效,对实验条件,操作人员的要求更低,且经济成本更低,因此,更适用于HPV的检测。本文比对分析了用于HPV检测的等温扩增技术方法,常用的扩增产物判读方法及等温扩增技术与其他技术(如微流控芯片技术、CRISPR-Cas技术、智能手机检测和横向流动试纸条)结合检测的应用现状。对这些方法和技术进行优缺点分析,对其所适合的应用场景进行阐述,总结等温扩增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人乳头瘤病毒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徐成伟 徐丽娜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6期168-171,共4页
目的对比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P... 目的对比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核酸扩增(PCR)检测技术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使用LAMP检出细菌感染85例(阳性率为70.83%)。荧光定量PCR检出细菌感染72例(阳性率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荧光定量PCR与LAMP法对呼吸道感染10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除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一致性极好,荧光定量PCR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一致性极好(Kappa≥0.75),其余病原体采用荧光定量PCR与LAMP法检测一致性均中等(0.4≤Kappa<0.75)。结论荧光定量PCR与LAMP两种检测方法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均较高,其中LAMP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高于荧光定量PCR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在RNA病毒核酸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牛志杰 覃鸿妮 《生物化工》 2024年第6期234-238,共5页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基于恒温条件的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绝大多数致病性RNA病毒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等温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RNA病毒的检测。本文综述了环介导等温扩增、... 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基于恒温条件的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绝大多数致病性RNA病毒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等温扩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RNA病毒的检测。本文综述了环介导等温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滚环扩增、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等几种主要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基本原理、优劣势以及在RNA病毒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为实现RNA病毒的快速检测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RNA病毒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十三联检在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张兴 严秋梅 李玉英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0期1546-1550,共5页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十三联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1日-2022年11月3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十三联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1日-2022年11月3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43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留取患者入院后合格痰液标本,同时行痰细菌培养、LAMP十三联检,了解病原菌分布,并对比两种方法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LAMP十三联检阳性率为49.85%,痰培养阳性率为20.99%,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9,P<0.001)。一致性检验提示大肠埃希菌(Eco)一致性最好(Kappa值为0.796),鲍曼不动杆菌(Aba)、铜绿假单胞菌(Pae)、肺炎克雷伯菌(Kpn)、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Kappa值均>0.4,具有一致性,而流感嗜血杆菌(Hi)Kappa值仅为0.174,一致性差。COPD病程<10年组和≥10年组检出病原菌在Pae、单一感染和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在Pae、单一感染、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LAMP十三联检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病原体,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对患者诊断与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温区恒等温快速核酸检测仪温度校准方法研究
13
作者 成华 祝天宇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恒等温扩增技术无需反复升降温和循环,能提高核酸扩增和检测的速度,被广泛应用于核酸POCT设备中。本文针对多温区恒等温快速核酸检测仪的结构、控温原理及关键点,对多温区快速核酸检测仪的温度偏差、升温速率、温度波动度和温度持续时... 恒等温扩增技术无需反复升降温和循环,能提高核酸扩增和检测的速度,被广泛应用于核酸POCT设备中。本文针对多温区恒等温快速核酸检测仪的结构、控温原理及关键点,对多温区快速核酸检测仪的温度偏差、升温速率、温度波动度和温度持续时间偏差进行校准和分析,并验证了该校准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核酸检测仪 多温区 校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4
作者 景志刚 董浩 +2 位作者 狄栋栋 田莉莉 范伟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3,共7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对核酸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核酸序列,结合侧流层析...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对核酸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核酸序列,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或荧光信号监测装置等简易实验设备即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就RPA技术的原理、发展、技术特点及其近年来在体外诊断、病原检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核酸恒温扩增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5
作者 林文慧 邹秉杰 +1 位作者 宋沁馨 周国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9-910,共12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因其扩增速度快、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诊断领域。为充分利用LAMP技术优势、提高诊断检测的效率与可靠性、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节约...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因其扩增速度快、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诊断领域。为充分利用LAMP技术优势、提高诊断检测的效率与可靠性、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节约试剂成本,近年来多重LAMP技术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常规的LAMP扩增产物检测方法多数以聚合反应的双链DNA产物或其副产物为基础,只能判断有无扩增反应发生,而难以识别多重扩增产物的靶标来源及其特异性。为实现多重扩增产物的高特异检测,各国学者通过对该技术巧妙的改进或与其他技术相偶联,发展了一系列多重LAMP扩增检测技术。然而上述狭义的多重LAMP技术依然存在因引物间相互干扰、扩增效率存在差异而引发歧视性扩增的局限,限制了多重扩增的重数。近年研究活跃的微型扩增技术以其实现多个平行、互不干扰的小体积单重扩增的技术优势打破了这一局限,由此产生了新型的广义多重LAMP扩增技术。这些技术还具有试剂消耗少、自动化程度较高、交叉污染风险更小以及更适合对较多靶标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等优势。本文分别从狭义多重LAMP的方法原理及其扩增反应体系优化、广义多重LAMP的方法原理以及多重LAMP技术在诊断检测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多重LAMP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 特异扩增产物检测 微型扩增技术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瑶 孟星宇 +2 位作者 罗玉子 胡永浩 仇华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109,共7页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ASBA)、链置换等温扩增(SDA)、交叉引物扩增(CPA)5种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分别予以介绍,为该技术在病原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原理 病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羊口疮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学勇 简莹娜 +3 位作者 李志 郭志宏 严永盛 朵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为建立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ORFV B2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与时间初步建立了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ORFV检测方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7℃反应40 min检... 为建立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ORFV B2L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温度与时间初步建立了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的ORFV检测方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7℃反应40 min检测效果最佳。采用该方法对ORFV、山羊痘病毒、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等临床常见症状相似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除对ORFV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外,对羊的其他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将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1×10^(9)拷贝/μL~1×10^(0)拷贝/μL)后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RA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ORF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10^(4)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95份临床样品(15份组织样品和80份血液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RAA方法能够对临床样品快速检测,组织样品和血液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5/15)和6.25%(5/80),该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均为100%,表明本实验建立的RAA方法能够满足临床样品的检测需求。本研究建立的ORFV RAA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为ORFV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盆腔炎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艳艳 罗红权 +6 位作者 龙方懿 梁开如 陈本祯 谢成彬 李宁 成春岚 朱巧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探究连接酶链反应法(ligase chain reaction,LCR)、实时恒温扩增RNA技术(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detection,SAT)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目的探究连接酶链反应法(ligase chain reaction,LCR)、实时恒温扩增RNA技术(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detection,SAT)和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LAMP)对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患者宫颈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或)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PID患者186例,采集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LCR、SAT和LAMP方法检测CT、UU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86例PID患者中,CT感染率为20.43%,UU感染率为40.32%,CT+UU感染率为16.13%。不同年龄段PID患者CT、UU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感染率在20~35岁患者中最高,UU感染率在36~40岁患者中最高(P<0.05)。SAT检测CT的准确率明显高于LCR和LAMP(P<0.05),LCR和LAMP检测CT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和LAMP检测UU、CT+UU的准确率明显高于LCR(P<0.059),SAT和LAMP检测UU、CT+UU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D患者中,20~35岁患者CT感染率较高,36~40岁患者中UU感染率较高;SAT在检测PID患者宫颈CT感染方面效果优于LCR和LAMP,检测UU感染方面效果与LAMP相当,且优于L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连接酶链反应法 实时恒温扩增RNA技术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动物源食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付刚 张尧轩 +2 位作者 谷蒙林 王德国 张国治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8,共7页
综述了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链替代扩增(SDA)、滚环扩增(RC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HD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LMTIA)几种主要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特点... 综述了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链替代扩增(SDA)、滚环扩增(RC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赖解旋酶恒温基因扩增(HD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LMTIA)几种主要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特点和在动物源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几种主要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动物源食品 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技术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传 凌霄 +3 位作者 郭震 邵筱 张如胜 魏泉德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针对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细菌的特异保守基因设计环介导恒等温扩增(LAMP)引物,并以此套引物建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及灵敏性试验显示,LAMP法最低检出限为10-5,Real-time LAMP最低检出限为10-7,而普通PCR的检出下限仅为10-3... 针对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细菌的特异保守基因设计环介导恒等温扩增(LAMP)引物,并以此套引物建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及灵敏性试验显示,LAMP法最低检出限为10-5,Real-time LAMP最低检出限为10-7,而普通PCR的检出下限仅为10-3;且LAMP全部反应在1 h内完成;LAMP反应结果可通过肉眼直接观测判定结果。LAMP快速检测常见食物中毒菌的方法初步建立,同时结合Real-time LAMP,可提供更准确的检测结果并可实现仪器在线式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微生物 LAMP 奇异变形杆菌 Real—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