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Shaft-type Tubular Pumping System with a Siphon Discharge Passage 被引量:7
1
作者 ZHANG Ren-tian ZHU Hong-geng DAI Long-yang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J0001-J0006,共6页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flow rate , low head , short annual operation time , and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city flood-control pumping stations , a new-type shaft tubular pumping system featuring a shaft su...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flow rate , low head , short annual operation time , and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city flood-control pumping stations , a new-type shaft tubular pumping system featuring a shaft suction box and a siphon-type discharge passage with a vacuum breaker as the cutoff device was developed , which possesses such advantages as simple structure , reliable cutoff , and high energy performance.Taking some pumping stations as the case studies , in the light of the specified operation conditions , the hydraulic optimal design of the shaft-type tubular pumping system was determined and the optimized shape of the system was recommended.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ology was determined and the model test verification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data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head and efficiency so that both method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of a real pumping station.Finally , the in-situ measurements of a pumping station during the commissioning period further verified that the shaft-type tubular pumping station with a siphon discharge passage is of higher efficiency , more reliable and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ft-type tubular pumping station siphon discharge passag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hydraulic optimal design mode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运行下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徐振鹏 陈青生 徐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动力模型方法,开展了两水力单元在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对孔道流量分布、流速分布及其不均匀性以及进、出流水力单元的间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水流的“短路”流动将加剧进流水力单元孔道流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出流水力单元的流量分布、孔道流速分布基本不产生影响;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的相对间距大于13.1时,进流水力单元的这种流量不均性将会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同发同抽 竖井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宽体竖井进水流道水泵装置特性
3
作者 陈加琦 周正富 +4 位作者 施伟 倪春 鲁健 于贤磊 肖正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为解决水泵机组设备布置与泵装置性能优化之间的矛盾,提出宽体竖井设计方法.基于三维湍流数值计算方法和熵产理论,比较了宽体竖井进水流道与2个常见的尖锥形竖井进水流道的水力特性.设计制作宽体竖井进水流道水泵装置模型,并试验测试5... 为解决水泵机组设备布置与泵装置性能优化之间的矛盾,提出宽体竖井设计方法.基于三维湍流数值计算方法和熵产理论,比较了宽体竖井进水流道与2个常见的尖锥形竖井进水流道的水力特性.设计制作宽体竖井进水流道水泵装置模型,并试验测试5个叶片角下泵装置的能量特性、空化特性和飞逸特性.结果表明:宽体竖井方案与其他2个方案的内流场相似,在设计流量工况下流速均匀度均为95%左右,加权平均角度均大于89°;不同流量工况下,3种方案水力损失均接近,竖井前段熵产仅占后段的7.470%,竖井前段宽体型线对流道能量耗散无影响;当叶片角为0°时,水泵装置效率最高达79.19%;5个叶片角的泵装置临界空化余量均小于6.0 m;当叶片角为-6°时,扬程为2.36 m的最大飞逸转速为278.6 r/min;宽体竖井的水力特性与常规竖井相近,具有可同时满足设备布置与泵装置性能需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贯流泵站 进水流道 宽体竖井设计 数值计算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WA算子和G1法的抽水蓄能电站斜(竖)井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4
作者 潘沫羽 白兴平 +2 位作者 张育瑞 黎静 李诚康 《安全》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提高抽水蓄能电站斜(竖)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首先结合实际施工工序构建涵盖导井施工等7个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应用组合数有序加权算子和序关系法组合赋权,对各施工阶段中的关键指标进行赋值计算,... 为提高抽水蓄能电站斜(竖)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首先结合实际施工工序构建涵盖导井施工等7个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应用组合数有序加权算子和序关系法组合赋权,对各施工阶段中的关键指标进行赋值计算,得出各施工阶段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应用集对分析法判定各指标的风险态势,并依据判断标准确定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在斜(竖)井施工过程中,反井钻机安装后未调试、人员与爆破面安全距离不够、作业现场存在其他易燃易爆物品以及防坠措施不到位等属于高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所在的作业阶段为高风险作业阶段。针对高风险因素提出防控对策,可为斜(竖)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斜(竖)井施工 组合赋权 集对分析法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空间新型竖井提升机的布置
5
作者 贺斌 王栋林 薛小伟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缙云抽蓄尾水调压井采用ME20+4.5T-12 m门式起重机作为提升系统,较传统使用矿用绞车作为提升系统来说,门式起重机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操作简便、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整体较好等优势,打开了竖井施工的局限性,文章重点介绍了新型门式... 缙云抽蓄尾水调压井采用ME20+4.5T-12 m门式起重机作为提升系统,较传统使用矿用绞车作为提升系统来说,门式起重机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操作简便、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整体较好等优势,打开了竖井施工的局限性,文章重点介绍了新型门式竖井提升机在受限空间的布置方案,解决地下洞室门式起重机在空间上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式起重机 竖井施工 抽水蓄能 贝雷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竖井下排渣掘进技术研究
6
作者 张全成 贺涛杰 +3 位作者 宋永星 郑传涛 钟章怀 钟牛南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介绍竖井下排渣掘进技术及其在竖井施工中的应用,该技术通过优化排渣环节,提高掘进效率,缩短工期。文章详细阐述了掘进原理、操作要点、井壁支护工艺以及特殊条件下的安全对策。实践案例显示,采用该技术可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同时,还强调... 介绍竖井下排渣掘进技术及其在竖井施工中的应用,该技术通过优化排渣环节,提高掘进效率,缩短工期。文章详细阐述了掘进原理、操作要点、井壁支护工艺以及特殊条件下的安全对策。实践案例显示,采用该技术可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同时,还强调团队协作和关注特殊条件下的安全问题,确保井筒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电站 竖井 下排渣 掘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平川抽水蓄能电站开关站位置及出线形式选择
7
作者 梁春秀 沈雄 《红水河》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笔者以甘肃平川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发电厂房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结合工程区地形条件与交通规划,通过多维度比选确定开关站最优位置;针对选定场地,进一步从平硐+斜洞、平硐+竖井两种出线形式展开对比分析,重点围绕工程布... 笔者以甘肃平川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发电厂房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结合工程区地形条件与交通规划,通过多维度比选确定开关站最优位置;针对选定场地,进一步从平硐+斜洞、平硐+竖井两种出线形式展开对比分析,重点围绕工程布置、施工工艺、电气设备适配性及运维便利性等核心要素,论证不同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平硐+竖井方案虽投资略高,但凭借施工便捷性、工期可控性及运维高效性等优势,被确定为推荐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站选址 电缆出线 斜洞方案 竖井方案 平川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斜(竖)井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分析
8
作者 康小龙 李兆宇 +3 位作者 任慧娜 张胜平 侯晓斌 张娟国 《价值工程》 2025年第9期50-53,共4页
随着能源体系结构转型与新能源体系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日益重要。首先,概述了斜(竖)井施工技术的特点、适用场景及发展趋势。然后,将斜(竖)井施工阶段划分为导井施工、扩挖辅助设施施工、斜井扩挖施工、竖井扩挖施工、衬砌施工、施... 随着能源体系结构转型与新能源体系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日益重要。首先,概述了斜(竖)井施工技术的特点、适用场景及发展趋势。然后,将斜(竖)井施工阶段划分为导井施工、扩挖辅助设施施工、斜井扩挖施工、竖井扩挖施工、衬砌施工、施工准备与环境六大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接着,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当前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阐述。最后,针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旨在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高效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斜(竖)井施工 施工阶段 风险因素 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轴套的制备及其在渣浆泵重磨蚀工况中的应用
9
作者 叶丽康 张昭 《世界有色金属》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喷涂技术制备复合轴套,并探讨其在渣浆泵重磨蚀环境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描述了复合轴套的制备流程,并深入分析了复合轴套在渣浆泵重磨蚀工况下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通过用户现场复合轴套的使用效果,对比分析了复合轴套...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喷涂技术制备复合轴套,并探讨其在渣浆泵重磨蚀环境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描述了复合轴套的制备流程,并深入分析了复合轴套在渣浆泵重磨蚀工况下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通过用户现场复合轴套的使用效果,对比分析了复合轴套与常规轴套的抗磨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轴套的磨损率显著低于常规轴套,充分验证了其在渣浆泵重磨蚀工况下的优越性。本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渣浆泵轴套的抗磨蚀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轴套 喷涂工艺 渣浆泵 抗磨蚀性 磨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祥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设计
10
作者 陈捷平 张彪 +1 位作者 林紫婕 李爽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合理设计钟祥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详细介绍了钟祥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的设计情况,依据工程枢纽布置,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确定了输水系统布置线路。根据工程特点,选择了合适的进/出水口型式,并进行结构设计,以优化水力条件。通过技术... 为合理设计钟祥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详细介绍了钟祥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的设计情况,依据工程枢纽布置,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确定了输水系统布置线路。根据工程特点,选择了合适的进/出水口型式,并进行结构设计,以优化水力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了引水隧洞采用竖井布置、洞径5.5 m的设计方案。考虑开挖洞径、沿线地质条件不同,对各洞段的支护参数进行了设计,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各工况下的引水隧洞进行了结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引水隧洞结构满足安全要求,配筋结果合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输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系统 流道布置 竖井式进/出水口 结构设计 钟祥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浸采铀用潜水电泵泵轴结构与材料优选
11
作者 张翀 贾皓 +4 位作者 王亚安 杜志明 许影 李学忠 余卓华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泵轴断裂、泵体腐蚀导致潜水电泵损毁率高。通过理论计算和ANSYS数值模拟,对六棱轴和圆柱轴结构的强度、刚度等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并开展了304、316L、904不锈钢材料的耐腐蚀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载荷和等效直径条件下,圆柱... 泵轴断裂、泵体腐蚀导致潜水电泵损毁率高。通过理论计算和ANSYS数值模拟,对六棱轴和圆柱轴结构的强度、刚度等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并开展了304、316L、904不锈钢材料的耐腐蚀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载荷和等效直径条件下,圆柱轴的圆截面所受剪切应力为六棱轴的64.95%,且扭转角度仅为六棱轴的56.25%;模拟结果显示圆柱轴联轴器最大环向形变为六棱柱轴最大环向形变的68.4%,圆柱轴结构的抗扭性能更优;904不锈钢抗腐蚀性能最佳,但304和316L不锈钢对酸性介质具有类似抗腐蚀性能。综合考虑耐腐蚀余量和制造成本,建议在地浸采铀专用潜水电泵研发过程中选用圆柱泵轴结构,沿用现有316L不锈钢作为主材的选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潜水电泵 泵轴结构 不锈钢 抗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速变换方式对变速过程中混流泵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朱国俊 宣奕帆 +2 位作者 冯建军 王李科 罗兴锜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9-58,共10页
转速变换方式对变速过程中混流泵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以混流泵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其在不同转速变换方式下的主轴振动和压力脉动信号,然后综合信号特征分析方法和改进的逼近理想解(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转速变换方式对变速过程中混流泵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以混流泵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其在不同转速变换方式下的主轴振动和压力脉动信号,然后综合信号特征分析方法和改进的逼近理想解(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模型研究了变速方式对转速变换过程中混流泵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次方、线性和4次方转速变换过程中,主轴振动数据的正联合峭度占比分别为70%、44%和4%,表明4次方转速变换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变速过程中主轴受到的冲击振动。4次方转速变换方式引发的变速过程中主轴轴心偏移距离相对最小,表明该转速变换方式下主轴的涡动尺度相对最小。4次方转速变换方式还对变速过程中导叶内部的压力脉动峰峰值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叶轮出口处高幅值压力脉动的持续时间。经过对比,4次方转速变换过程中的混流泵稳定性分别比线性、1/4次方转速变换过程中泵的稳定性高6.6%、11.0%。该文研究成果为提高转速变换过程中混流泵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振动 主轴 转速变换 二维联合峭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平台多用途供水系统设计
13
作者 吉庆林 张永发 《中国修船》 2024年第2期12-15,19,共5页
文章分析了常规水泵系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及适应性,针对在特殊型式的浮式平台中常规方案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使用长轴泵系统及自吸泵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相应的系统计算方法和设计要点,包括系统控制逻辑、管系设计、阀门类型... 文章分析了常规水泵系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及适应性,针对在特殊型式的浮式平台中常规方案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使用长轴泵系统及自吸泵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相应的系统计算方法和设计要点,包括系统控制逻辑、管系设计、阀门类型、泵吸入性能计算、防汽蚀措施及设备布置方案等,为各类浮式平台及船舶的供水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平台 供水工艺 自吸泵 长轴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丁橡胶装置盐水泵泵轴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4
作者 王超 《齐鲁石油化工》 202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本文针对顺丁橡胶装置凝聚单元冷冻盐水送出泵泵轴断裂的情况,从材料性质、腐蚀形貌、腐蚀产物和腐蚀介质等方面分析了失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消除隐患,采取措施后1年期间机泵运行良好,泵轴无腐蚀。
关键词 盐水泵 泵轴 断裂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循环泵泵轴性能的仿真分析
15
作者 马荣柯 刘小振 +2 位作者 李伯巍 傅波 李宇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为了探究极限工况下泵轴受力变形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中流固耦合技术与CFD模块相结合的方法,模拟ZWX-1600型蒸发循环泵在不同工况下工作时,泵轴的受力情况,并将泵轴转速以及受到的扭矩、径向力、轴向力等拟合成关系曲线,... 为了探究极限工况下泵轴受力变形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中流固耦合技术与CFD模块相结合的方法,模拟ZWX-1600型蒸发循环泵在不同工况下工作时,泵轴的受力情况,并将泵轴转速以及受到的扭矩、径向力、轴向力等拟合成关系曲线,基于以上数据使用nCode软件进行寿命预测,最终形成高可靠设计方案,为轴流泵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泵轴 流固耦合 流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齿轮泵齿轮轴疲劳断裂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强 邓熠 +3 位作者 杨伟 李英杰 刘宇辉 司国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8-212,共5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用齿轮泵齿轮轴瞬时断裂的现象,对其关键运动副进行材料金相组织、结构受力和应力分析,将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明确了齿轮轴的瞬时断裂现象主要表现为疲劳断裂,明晰了齿轮轴疲劳断裂的影响因子,并以此优化了齿轮轴安装... 针对航空发动机用齿轮泵齿轮轴瞬时断裂的现象,对其关键运动副进行材料金相组织、结构受力和应力分析,将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明确了齿轮轴的瞬时断裂现象主要表现为疲劳断裂,明晰了齿轮轴疲劳断裂的影响因子,并以此优化了齿轮轴安装孔关键尺寸和机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齿轮轴安装孔附近的应力明显减小,能够有效提升齿轮轴在交变载荷下的抗疲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泵 齿轮轴 瞬时断裂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轴封技术专利布局分析
17
作者 缪冰倩 郑捷羽 许琦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本文以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为数据源,检索并统计离心泵轴封专利。从时间、地域、行业等3个维度对离心泵轴封专利在申请趋势、地域分布、行业构成等方面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状况开展分析。在时间维度上,统计专利申请趋势,分析离心... 本文以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运营平台为数据源,检索并统计离心泵轴封专利。从时间、地域、行业等3个维度对离心泵轴封专利在申请趋势、地域分布、行业构成等方面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状况开展分析。在时间维度上,统计专利申请趋势,分析离心泵轴封技术的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地域维度上,分析离心泵轴封技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数量分布情况,了解离心泵轴封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创新的活跃情况,从而发现主要的技术创新来源地和重要的目标市场;在行业维度上,分析离心泵轴封技术在各国民经济行业的分布情况。通过国民经济行业构成的分析,对接经济维度,掌握了各产业的创新活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布局 incoPat 离心泵 轴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式贯流泵能量特性分析及叶片优化设计
18
作者 王腾伟 郑源 +4 位作者 俞军锋 蒋志远 朱泉荣 唐宇 杨春霞 《大电机技术》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叶轮是竖井贯流泵进行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改进叶轮的几何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竖井贯流泵的能量特性。本文基于RA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原型竖井贯流泵在0.6Q~1.3Q内9个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叶轮部分及整机能量特性和扬程-流... 叶轮是竖井贯流泵进行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改进叶轮的几何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竖井贯流泵的能量特性。本文基于RA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原型竖井贯流泵在0.6Q~1.3Q内9个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叶轮部分及整机能量特性和扬程-流量关系,得到了原型泵叶轮和整机效率随流量变化的曲线,并对优化设计前后的模型进行了计算对比。研究表明:小流量工况下,整机效率同叶轮效率具有一致的变化水平,并且主要存在涡流损失;大流量工况下,整机效率随流量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大于叶轮,并且主要存在撞击损失和摩擦损失。叶轮叶片包角的改变不仅可以使效率曲线发生偏移,也能使扬程曲线偏转。当流量逐渐增大时,大包角叶轮效率表现逐渐向好,叶轮扬程下降的幅度也随之加快;而随着流量的减小,小包角叶轮性能表现更佳,叶轮扬程上升的幅度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竖井贯流泵 能量特性 优化设计 叶片包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预紧作用下的组合转子轴系模态特性研究
19
作者 李维博 王维民 +2 位作者 李铭 王威 张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6,157,共12页
组合转子轴系结构是空天动力装备中发动机转子系统的主要结构,由于轴系中各部件接触面的存在使得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难以准确掌握,当涉及转子工作转速裕度时会产生一定的设计风险。针对组合转子轴系单主轴多部件轴向预紧结构特点,考虑... 组合转子轴系结构是空天动力装备中发动机转子系统的主要结构,由于轴系中各部件接触面的存在使得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难以准确掌握,当涉及转子工作转速裕度时会产生一定的设计风险。针对组合转子轴系单主轴多部件轴向预紧结构特点,考虑转子不同接触面之间非线性连接参数,提出一种综合利用薄层单元和零长单元建模的两步模型修正方法,采用基于响应面优化的静态结构非线性分析以及基于随机统计学模型的粗糙表面接触分析进行薄层单元材料参数以及零长单元接触刚度系数识别,建立组合转子轴系动力学模型。根据某型发动机氢涡轮泵转子结构特点设计制造转子试件,对其自由模态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螺纹预紧状态以及轴向预紧作用对组合转子轴系前两阶模态特性的影响。对比试验数据可知所提模型优化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不同轴向预紧作用下组合转子轴系前两阶模态频率的变化趋势,在转子模态参数线性变化范围内计算误差小于1%,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组合转子轴系精细化建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泵 组合转子轴系 模态特性 薄层单元 零长单元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主泵轴系推力轴承复杂工况下的润滑性能分析
20
作者 贾谦 李盛杰 +3 位作者 吴嘉卓 李晓 陈兴江 丛国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165,共8页
针对核主泵轴系工作时变载荷、润滑油水侵及转子倾斜等复杂工况,开展推力轴承的润滑性能研究;分析核主泵轴系推力轴承的结构和使用工况,建立推力轴承润滑性能的计算模型。针对核主泵运转过程中的变载荷工况,以不同载荷为输入参数,计算... 针对核主泵轴系工作时变载荷、润滑油水侵及转子倾斜等复杂工况,开展推力轴承的润滑性能研究;分析核主泵轴系推力轴承的结构和使用工况,建立推力轴承润滑性能的计算模型。针对核主泵运转过程中的变载荷工况,以不同载荷为输入参数,计算变载荷工况下推力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温升、摩擦力矩及功耗等润滑性能参数。针对润滑油水侵工况,选用含有质量分数1%海水的68号润滑油,分析润滑油混入空气中雾化海水时推力轴承的润滑性能。针对轴承转子倾斜工况,建立计入转子倾斜的推力轴承润滑性能计算模型,计算转子倾斜1′~20′时的润滑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变载荷工况下最小油膜厚度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减小,在载荷为2000 kN时达到最小值;温升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摩擦力矩及功耗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海水入侵后润滑油的黏度会降低,从而影响轴承的承载能力;平衡块支撑结构对推力轴承有良好的均载效果,允许的轴线倾角可以达到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轴承 时变载荷 核主泵轴系 润滑性能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