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难题及其活化利用
1
作者 谢政伟 《蚌埠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基于安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分析其保护管理、价值挖掘及传播、相关区域整体联动、文创开发活化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难题,提出要强化保护利用力度、创新管理发展方式,增强挖掘阐发力度、凝练展示多重价值,创新运用新技术、增强传播影响... 基于安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分析其保护管理、价值挖掘及传播、相关区域整体联动、文创开发活化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难题,提出要强化保护利用力度、创新管理发展方式,增强挖掘阐发力度、凝练展示多重价值,创新运用新技术、增强传播影响力,推进区域整体联动、彰显示范带动效应,聚力推进活化赋能、满足多元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彰显革命文物的精神力量及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革命文物 保护传承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性理论视角下文物主题游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军民 宋睿琪 刘慧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1,共8页
文物主题游径是通过一定的内在关联线索将各类文物资源与非文物资源整合串联起来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强调游径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整合。本文为深入挖掘影响文物主题游径生成的内在关联逻辑,引入城市设计中研究有机组织与整合城市内部... 文物主题游径是通过一定的内在关联线索将各类文物资源与非文物资源整合串联起来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强调游径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整合。本文为深入挖掘影响文物主题游径生成的内在关联逻辑,引入城市设计中研究有机组织与整合城市内部各要素构成的关联性理论,分析文物主题游径构成要素在环境、历史、空间和功能层面存在的紧密关系,并基于这些关系及其作用与影响,提出文物主题游径在建设过程中梳理历史文化脉络、凝练特色主题文化、明晰线路连接要素和盘活利用资源要素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主题游径 关联性 整体性保护 文旅融合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文物的复春之旅——沙面大街10-12号建筑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3
作者 赖奕堆 李紫妍 李雯婷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探源塑真,挖掘历史价值,用绣花功夫让具有130余年历史的广州沙面大街10-12号法国兵营旧址建筑空间重焕容光。根据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植入城市文化功能,为历史环境赋予新的时代命题,给百年老建筑来一场复春之旅。
关键词 文物建筑 保护传承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下的文物解读实践与创新探索
4
作者 胡爱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2期194-198,共5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凸显。该文通过探讨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利用创新文物解读实践提升公众文化认知与历史理解,阐述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其是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畅想创新性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凸显。该文通过探讨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利用创新文物解读实践提升公众文化认知与历史理解,阐述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其是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畅想创新性文物解读实践策略,使用多媒体技术、互动式解读方法及跨学科合作与教育项目,引入互动式展览和教育活动激发观众兴趣,以多视角丰富解读内容。强化博物馆社会教育角色,加深公众与文物情感联系与知识理解,传承文化遗产和精神谱系,使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广大观众,进一步促进公众对文物的感知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解读 社会教育 多媒体技术 实践创新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物保护与文脉的传承与中断——兼与《旅游学刊》笔谈中某些观点商榷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向敏 林美珍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29,共5页
本文以文物与文脉的内涵阐释为切入点 ,分析了文物保护的必要性与文脉中断的可悲 。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文脉传承 文脉中断 现代典型代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虚实交互创新 被引量:12
6
作者 余洁 易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元宇宙实时交互、拟真体验和全产业融合的特点,可以破解传统大遗址保护利用受地域、时空和传统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提升大遗址文物的可观赏性、可感知性、跨时空、跨地域、古今对话的互动体验。本文通过对元宇宙概念内涵、技术应用和... 元宇宙实时交互、拟真体验和全产业融合的特点,可以破解传统大遗址保护利用受地域、时空和传统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提升大遗址文物的可观赏性、可感知性、跨时空、跨地域、古今对话的互动体验。本文通过对元宇宙概念内涵、技术应用和商业价值等方面内容的综述研究,结合数字经济和文旅融合,分析元宇宙赋能大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虚实互补、虚实智联和虚实融生的交互机理。通过大遗址考古内容数字化、文物资源信息化和数据库平台化实现与元宇宙虚实交互创新的路径,即元宇宙空间场景的沉浸体验、元宇宙技术联通的智慧服务和元宇宙生态系统的万物链接。最后,指出元宇宙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可以促进保护中华文脉种子库的技术创新,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虚实相融,实现大遗址活化与元宇宙用户价值共生共创,加强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文化传承 大遗址 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 文化传承发展 虚实交互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蚕丝文化论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发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由栽桑养蚕、缫丝制衣、织锦刺绣等集聚形成的蚕丝业成为中国5 000年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丝绸是中国向世界文明宝库贡献的杰出文化遗产之一。缫丝刺绣的制作工艺,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先蚕礼"、"十二章"等祭祀礼仪,... 由栽桑养蚕、缫丝制衣、织锦刺绣等集聚形成的蚕丝业成为中国5 000年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丝绸是中国向世界文明宝库贡献的杰出文化遗产之一。缫丝刺绣的制作工艺,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先蚕礼"、"十二章"等祭祀礼仪,"锦衣绣口"、"锦绣文章"等独特的审美语言模子,其影响遍及中国经济、政治、外交、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蚕丝文化。本文从先秦时期丝织物遗存的发展、蚕的模拟形态演变出发,唤起对先秦蚕丝文化的物质文化记忆;从文字遗存考察、文献史料梳理,发现先秦蚕丝文化的话语符号系统;从神话传说、原始宗教与礼仪的钩稽,感受先秦蚕丝文化的隐性传承,进而探讨蚕丝文化对社会的价值扩散。通过考察先秦蚕丝文化的起源与存在形式,揭示了蚕丝文化以物质文化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积淀的隐性传承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蚕丝文化 物质遗存 话语符号 隐性传承 价值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国际经验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夏杰长 刘睿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63-73,共11页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法律法规覆盖不全面、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法律法规覆盖不全面、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矛盾等现实挑战。基于此,本研究总结了国际上文化遗产大国在立法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方面的案例经验,以期为更好地促进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物活化 非遗传承 国际经验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视角下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3
9
作者 余隋怀 敖卿 赵丹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20,共12页
目的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仰韶文化、西周、战国、秦、西汉及唐具有代表性文物为例,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从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文物对比研究、材料科学及加工工艺分析等方法,探索... 目的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仰韶文化、西周、战国、秦、西汉及唐具有代表性文物为例,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从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文物对比研究、材料科学及加工工艺分析等方法,探索中国古代器物设计的成因与演变,得到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器物的设计特点和发展脉络,设计文化更多体现在“天、地、人”的关系之中,体现了古代“由器至道”“格物致知”的造物思想。结果证明中国自古以来都存在具有自身特点的设计,其“师法自然”“以人为本”“兼爱及节用”等设计思想对当代设计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下的设计特征,与时俱进的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设计历程。结论设计文化的继承不是复古,而是有创新的继承;不仅是“器”或“技”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的继承。中国的设计就是在“格物致知”和“由知格物”的循环递进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文物 文化创新 工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文化遗存的现代价值与传承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锋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51-154,共4页
阅读文化遗存是在阅读活动发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存留下来的遗迹、遗址、遗物以及附着于这些遗存之上的关于阅读活动的传说、轶事、文字记载等,其现代价值本身应该是内在的、客观的,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往往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 阅读文化遗存是在阅读活动发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存留下来的遗迹、遗址、遗物以及附着于这些遗存之上的关于阅读活动的传说、轶事、文字记载等,其现代价值本身应该是内在的、客观的,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往往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和深化,不断进行现代性的阐释,因此,其现代价值是阅读文化遗存本身如何满足人们开展现代化阅读活动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承续阅读意趣、凝聚阅读精神、传承阅读文明三个方面,要通过完善名录、保护开发利用来体现遗存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文化 遗存 价值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古村落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以江头洲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祥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76-79,共4页
桂北古村落是桂文化遗存的物化形式,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现有的桂北古村落,人文历史文化厚重,保护与传承亟待高度重视。江头洲是桂北著名的古村落之一,古村落文化受到周敦颐理学思想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方兴未艾,古村落目前大多数... 桂北古村落是桂文化遗存的物化形式,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现有的桂北古村落,人文历史文化厚重,保护与传承亟待高度重视。江头洲是桂北著名的古村落之一,古村落文化受到周敦颐理学思想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方兴未艾,古村落目前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胜地。重视加强古村落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是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文化遗存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矿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淑云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古代矿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科技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矿冶文化,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代矿冶文化对中国和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论... 中国古代矿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科技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矿冶文化,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中国古代矿冶文化对中国和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论述了中国古代矿冶文化给我们留下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并在中外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承中国古代矿冶文化的举措,尤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对黄石市矿冶文化的价值、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冶文化 黄石矿冶文化 遗址保护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夷叔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3
作者 王芳 秦学武 赵丽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作为河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通过对伯夷叔齐传说文献的梳理以及物质遗存的文献梳理及实物考证,全面解析伯夷叔齐传说历史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当代物质遗存的现状,为保护、利用、...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作为河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通过对伯夷叔齐传说文献的梳理以及物质遗存的文献梳理及实物考证,全面解析伯夷叔齐传说历史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当代物质遗存的现状,为保护、利用、发扬其价值寻找出更为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夷叔齐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 物质遗存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载》文本的几个世界
14
作者 黄书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52-60,共9页
章剑华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信息密集、意蕴丰厚,是多侧面、多维度的集合体。本文借鉴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思想方法,运用其类型学原理及方法论原则,选择音像、战乱、理性、非理性、意志、文物、文献、文化等角度,对《承... 章剑华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信息密集、意蕴丰厚,是多侧面、多维度的集合体。本文借鉴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思想方法,运用其类型学原理及方法论原则,选择音像、战乱、理性、非理性、意志、文物、文献、文化等角度,对《承载》的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透视、剖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 文化建设 文物 文艺作品 三个世界 音像 战乱 理性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文物的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新探索——以“薛家寨红军遗址”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飞 王丽红 《湖南包装》 2023年第2期121-122,170,共3页
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文化的缩影,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陕西革命文化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最丰厚的地区。文章以研究铜川市薛家寨红军遗址的文化资源为线索,旨在增强革命文物的传播能力,让... 革命文物是革命历史文化的缩影,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陕西革命文化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最丰厚的地区。文章以研究铜川市薛家寨红军遗址的文化资源为线索,旨在增强革命文物的传播能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探求革命文物工作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 保护传承 活化利用 创新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物在说话”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龙柏林 易湘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87,F0003,共9页
新时代文物保护与利用围绕“让文物说话”做了诸多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文物在说话”从“在”“说”“话”三个维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文物... 新时代文物保护与利用围绕“让文物说话”做了诸多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文物在说话”从“在”“说”“话”三个维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在与不在”构成“说话”的前提,要通过概念的廓清明确保护对象并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为“双创”奠定基础。其次,要通过鲜活表达、激活价值与生活传承实现文物的活态实践,让古老的文物“说现代话”,在形式与内容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用历史智慧更好地观照现代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最后,“让文物说话”不仅要运用文物还原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认知,更要读出文物对内增强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对外构建良好国家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的“画外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需求,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 文物 留存保护 活态实践 传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修复理论与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思考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玮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1期39-41,共3页
文物和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承载着我们人类共同的愿望。随着公众民主意识和文化意识的觉醒,其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与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文章通过对文物价值的梳理、判断以及修复理念的思考,重点阐述了构建文物、文... 文物和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承载着我们人类共同的愿望。随着公众民主意识和文化意识的觉醒,其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与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文章通过对文物价值的梳理、判断以及修复理念的思考,重点阐述了构建文物、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迫切性,并试图回答"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应如何进行"这一首要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文化遗产 理念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邵波 钱升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0-17,共8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首个以文化建设为指向的线性带状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运河及沿线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意义重大。在系统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现状的基础...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首个以文化建设为指向的线性带状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运河及沿线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意义重大。在系统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可以采取增强思想认识、加快制度建设、加强保护管理、创新传承手段、推进文旅融合等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大运河及沿线的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水平,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物保护 传承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师工作室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慧群 《当代职业教育》 2019年第3期89-94,共6页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能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不匹配,这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大师工作室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技艺传...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能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不匹配,这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大师工作室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技艺传承和将创新技术转化为成果的平台,它以其独特的优势,高效快速地开展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专业依托大师工作室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逐步由校内教育向企业实践转变,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大师工作室 项目化课程 技艺传承 文物修复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