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雨强下PAM分子量对土质堤防产流产沙的影响
1
作者 邹浩 李怡阳 +2 位作者 魏希莹 郑琪严 刘鸿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PAM分子量对东北某地堤防护坡防侵蚀效果,及喷施方式下PAM溶液对堤防坡面的减流减沙作用,为东北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某河流上游堤防背水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 [目的]探究不同PAM分子量对东北某地堤防护坡防侵蚀效果,及喷施方式下PAM溶液对堤防坡面的减流减沙作用,为东北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某河流上游堤防背水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度(180,200,220 mm/h),裸地(分子量为0)及4种不同PAM分子量(1200,1400,1600,1800万),PAM浓度采用4 g/m^(2),对试验坡面进行喷洒PAM溶液,溶液采用4 g/m^(2) PAM配比3.5 L水。研究3种降雨强度下,施加不同PAM分子量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其水力学参数。[结果](1)在同种降雨强度下,施加PAM的坡面流产流沙量都小于裸地坡面。(2)在相同PAM分子量情况下,坡面产流产沙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3种降雨强度下,1800万分子量的减流减沙效果最好,最大可减沙57.74%。(3)通过计算坡面水流的雷诺数(Re)发现水流形态为层流,当降雨强度为220 mm/h时,裸地坡面流态为急流,其余均为缓流。降雨强度、PAM分子量对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均可以用幂函数进行描述。[结论]在东北某地堤防坡面施加不同分子量的PAM溶液可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其中减沙效果尤为明显,在试验所选定的PAM分子量区间中,施加分子量为1800万的PAM对于试验坡面的减流减沙效果最为显著,PAM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为治理土质堤防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pam(聚丙烯酰胺)分子量 减流减沙 土质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PAM)改良黄泛区粉土堤防水理特性试验
2
作者 马少春 刘宴利 +2 位作者 鲍鹏 潘艳辉 郭成超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为解决堤防粉土难压实、黏结性差、遇水易浸透、流失等问题,利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对粉土进行改良,研究了PAM改良土的水理特性,分析了PAM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对土体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影响较大,但对土体... 为解决堤防粉土难压实、黏结性差、遇水易浸透、流失等问题,利用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对粉土进行改良,研究了PAM改良土的水理特性,分析了PAM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对土体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影响较大,但对土体脱湿速率影响较小。在相同基质吸力下,改良土的体积含水率和残余含水率随PAM掺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表明其持水性增强。对改良土的水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短时间和长时间改良土的崩解率均随PAM掺量增加而减小,表明PAM对粉土的耐崩解性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当掺量为1.0%~1.2%时,改良土样基本未发生崩解,水稳性相对较强。研究成果对预防粉土病害,堤防安全,附近或上部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保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土 pam 堤防 水理特性 崩解试验 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toughness and strong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roperties of PAM/PEG dual network hydrogels 被引量:1
3
作者 Kunlan Diao Yuhuan Xu +5 位作者 Jingyu Du Teng Zhou Xiao Zhan Daohai Zhang Xiaosi Qi Shuhao Q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25年第3期747-755,共9页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a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 is urgently needed to solve the harm caused by electromagnetic wave.Complete cross-linking strategy is adopted in...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a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 is urgently needed to solve the harm caused by electromagnetic wave.Complete cross-linking strategy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Polyacrylamide(PAM)was synthesiz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AM)monomer.The obtained PAM was blended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PEG)to prepare PAM/PEG hydrogels and form rigid support structures.Subsequently,the modified carbon nanotubes(S-CNTs)were incorpor-ated into sodium alginate(SA)and PAM/PEG.Finally,Na+was used to trigger SA self-assembly,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hydrogels,and prepared PAM/PEG/SA/S-CNTs-Na hydrogels with high tough-ness and stro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shielding efficiency(S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PAM/PEG/SA/S-CNTs-Na hydrogel was 19.05 MPa,which was 7.69%higher than that of PAM/PEG hydrogel(17.69 MPa).More en-couraging,the average EMI SE of PAM/PEG/SA/S-CNTs-Na hydrogels at a thickness of only 3 mm and a CNTs content of 16.53wt%was 32.92 dB,which is 113.21%higher than that of PAM/PEG hydrogels(15.44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crylamide polyethylene glycol sodium alginate carbon nanotubes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投加量对滤池运行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樊玉芳 韩颖璐 +2 位作者 张杨 陈肖 林瑶 《城镇供水》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已有各类研究表明在给水工艺中投加铁、铝混凝剂的同时投加PAM对浊度去除有显著增强作用,但PAM的最佳投加量与PAM残余量对工艺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混凝剂及PAM,利用混凝试验及生产试验,探究了投加PAM对给水厂... 已有各类研究表明在给水工艺中投加铁、铝混凝剂的同时投加PAM对浊度去除有显著增强作用,但PAM的最佳投加量与PAM残余量对工艺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混凝剂及PAM,利用混凝试验及生产试验,探究了投加PAM对给水厂常规工艺运行效果特别是对滤池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投加PAM浓度低于0.20mg/L时,滤后水浊度显著降低的同时滤池的周期没有明显缩短,不会对滤池的运行造成影响。且PAM的投加量存在与混凝剂的最佳配比,混凝剂铁铝的投加浓度较低时,PAM投加的最佳浓度区间为0.05~0.10mg/L,混凝剂铁铝的投加浓度较高时,PAM投加的最佳浓度区间为0.10~0.1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 pam 滤池 沉淀池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CS/PAM/Fe(Ⅲ)Complex for Phosphate Removal from Water
5
作者 CAO Tian LI Wei +7 位作者 REN Lin SONG Tao SONG Jie LIN Jiacheng YANG Li LIU Wenxiu WANG Ping FENG Shaoji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2025年第2期382-388,共7页
The adsorption of phosphate was conducted by the complex of chitosan/polyacrylamide/ferric(CS/PAM/Fe(Ⅲ))prepared.The SEM images and XPS spectra confirmed the successful adsorption of phosphate.The adsorption process ... The adsorption of phosphate was conducted by the complex of chitosan/polyacrylamide/ferric(CS/PAM/Fe(Ⅲ))prepared.The SEM images and XPS spectra confirmed the successful adsorption of phosphate.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studied by varying the influencing aspects like pH,co-existing ions,contact time,and initial phosphate concentr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sorptive capac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H.However,it is commendable that there is still a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ore than 5 mg/g when the pH is 8-11.The adsorption kinetics can be accurately described by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and is controlled by both chemisorption and surface diffusion.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a single layer adsorption.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CS/PAM/Fe(Ⅲ)complex is the joint action of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and ligand ex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am/Fe(Ⅲ) COMPLEX PHOSPHATE ADSORP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絮凝剂浓度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6
作者 畅佳武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年第6期19-21,共3页
本文依托池黄铁路机制砂混凝土施工工程,开展PAM絮凝剂浓度对机制砂污水处理效果和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揭示了絮凝剂对混凝土流动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采用浓度3‰的PAM絮凝剂进行清洗污水处理效果最佳,当PAM... 本文依托池黄铁路机制砂混凝土施工工程,开展PAM絮凝剂浓度对机制砂污水处理效果和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揭示了絮凝剂对混凝土流动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采用浓度3‰的PAM絮凝剂进行清洗污水处理效果最佳,当PAM絮凝剂浓度低于0.3‰时,机制砂混凝土性能较为稳定,当PAM絮凝剂浓度大于0.3‰时,混凝土流动度和强度均明显降低。通过调整外加剂含量,可一定程度上提升絮凝剂混凝土的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机制砂混凝土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絮凝剂:机制砂 流动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10/OGFC-10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对比研究
7
作者 关宏信 李俊资 +3 位作者 高煜 王文强 姜旺恒 杨海荣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讨多孔沥青混合料PAM-10与开级配排水沥青混合料OGFC-10渗水性能的差异,为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空隙率为12.5%、14.0%、15.5%、17.0%的PAM-10及空隙率为22.0%的OGFC-10沥青混合料试件开展... 【目的】探讨多孔沥青混合料PAM-10与开级配排水沥青混合料OGFC-10渗水性能的差异,为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空隙率为12.5%、14.0%、15.5%、17.0%的PAM-10及空隙率为22.0%的OGFC-10沥青混合料试件开展连通空隙率试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空隙内部特征试验、竖向渗透系数试验、抗冲刷性及抗堵塞性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渗水性能。【结果】PAM-10的内部空隙结构比OGFC-10的更容易形成连通空隙;空隙率为17.0%的PAM-10竖向渗透系数与空隙率为22.0%的OGFC-10的相当;动水冲刷对OGFC-10的影响大于对PAM-10的影响;OGFC-10的抗堵塞性能比PAM-10的差。【结论】PAM-10的竖向渗透性、抗冲刷性能及抗堵塞性能均比OGFC-10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渗水性能 空隙特征 pam-10 OGFC-10 抗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端面负载PAM薄膜的温度传感器
8
作者 高朋 曹艺博 +2 位作者 周毓婷 王志远 王宏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前商用化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仍然存在易受应力影响,光纤荧光和砷化镓温度传感器无法与光纤通讯系统集成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通讯用单模光纤跳线陶瓷插芯端面上负载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薄膜的温度传感器,通... 目前商用化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仍然存在易受应力影响,光纤荧光和砷化镓温度传感器无法与光纤通讯系统集成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通讯用单模光纤跳线陶瓷插芯端面上负载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薄膜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探寻温度与薄膜干涉光谱谐振谷波长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温度的实时检测。结果表明,在48℃~64℃的温度范围内,PAM溶液浓度为1%时,灵敏度为58.47 pm/℃.该传感器以通讯波段作为响应波长,可与光纤通讯系统直接集成,成本低,应力免疫,可用于各类设备的温度监测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端面 pam薄膜 温度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施用方式对黄绵土工程堆积体侵蚀产沙的影响
9
作者 罗东 邹超煜 白岗栓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6,共7页
PAM(聚丙烯酰胺)可用于控制土壤侵蚀、防治水土流失。为探寻施用PAM的最佳方式、促进PAM在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于2022年5—10月,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设置圆锥状黄绵土工程堆积体,以不施用PAM为对照,按照2.0 g/m2的施用量采取先... PAM(聚丙烯酰胺)可用于控制土壤侵蚀、防治水土流失。为探寻施用PAM的最佳方式、促进PAM在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于2022年5—10月,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设置圆锥状黄绵土工程堆积体,以不施用PAM为对照,按照2.0 g/m2的施用量采取先喷水后干撒PAM、先干撒PAM后喷水、直接喷施PAM溶液3种方式在黄绵土工程堆积体表面施用PAM,监测了PAM不同施用方式的黄绵土工程堆积体在自然降雨情况下的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细沟发育数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等。结果表明:3种方式施用PAM均可增大产流次数、径流量、径流系数,减小侵蚀产沙量、细沟发育数量、细沟侵蚀量、细沟侵蚀系数,降低土壤含水量,其效果优劣排序为直接喷施PAM溶液>先干撒PAM后喷水>先喷水后干撒PAM,先干撒PAM后喷水与直接喷施PAM溶液效果相当。从便于操作和确保效果两方面综合考虑,建议采用先干撒PAM后喷水的施用方式,或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雨前干撒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施用方式 工程堆积体 地表径流 侵蚀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撒PAM对黄绵土工程堆积体侵蚀泥沙的影响
10
作者 罗东 邹超煜 白岗栓 《农学学报》 2024年第8期30-37,共8页
为了探寻PAM(聚丙烯酰胺)的适宜干撒量,以减少工程堆积体的侵蚀泥沙和维持工程堆积体的稳定性,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撒PAM(聚丙烯酰胺)为对照(CK),将0.5、1.0、1.5、2.0、2.5 g/m^(2)的PAM干撒于圆锥状黄绵土工程堆积体的表层,监测自... 为了探寻PAM(聚丙烯酰胺)的适宜干撒量,以减少工程堆积体的侵蚀泥沙和维持工程堆积体的稳定性,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撒PAM(聚丙烯酰胺)为对照(CK),将0.5、1.0、1.5、2.0、2.5 g/m^(2)的PAM干撒于圆锥状黄绵土工程堆积体的表层,监测自然降雨状况下PAM对黄绵土工程堆积体的地表径流、侵蚀泥沙、细沟发育和堆积体土壤水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径流量、产流次数和径流系数均随PAM干撒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其中干撒量为1.0 g/m^(2)的最低,2.5 g/m^(2)的最高。侵蚀泥沙量、细沟侵蚀量和细沟侵蚀系数则随PAM干撒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干撒量为1.5、2.0、2.5 g/m^(2)的显著低于CK、0.5、1.0 g/m^(2)。当PAM干撒量为1.0 g/m^(2)时,工程堆积体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当PAM干撒量为2.5 g/m^(2)时则最低。PAM干撒量达到1.5 g/m^(2)可促进径流形成,减少侵蚀泥沙量及细沟侵蚀系数,降低黄绵土堆积体的土壤水分含量。为了减少侵蚀泥沙量,维持黄绵土工程堆积体的稳定性,PAM的干撒量应为2.0 g/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工程堆积体 径流 侵蚀泥沙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M-RTM的CFRP平板RTM工艺及孔隙缺陷仿真
11
作者 邹文涛 孟宪明 +5 位作者 程从前 宋通 张赛 曹铁山 吴昊 赵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构件质量和性能有极大影响。为了精准设计RTM成型参数,降低最终构件的孔隙缺陷含量,分析充模过程中两种尺度孔隙率的变化及在构件中的分布规律,基于PAM-RTM软... 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构件质量和性能有极大影响。为了精准设计RTM成型参数,降低最终构件的孔隙缺陷含量,分析充模过程中两种尺度孔隙率的变化及在构件中的分布规律,基于PAM-RTM软件对CFRP平板模型RTM成型的充模及双尺度孔隙形成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树脂黏度、浇注压力对填充时间及宏观和微观孔隙分布、孔隙率的影响规律;在构件中选取了不同位置的横向轴线并对比轴上宏观/微观孔隙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随着距离浇注口位置变化孔隙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恒压浇注条件下,浇注压力越大,树脂黏度越小,填充时间越短;树脂黏度为0.1Pa·s、浇注压力为1.5MPa时,充模时间最小,为13.11s。宏观孔隙率随浇注压力升高而减小,微观孔隙率则相反。宏观孔隙在开始填充一段时间后形成,孔隙率最终在出胶口达到最大值;微观孔隙则在填充初始阶段开始形成,孔隙率随着填充距离增加逐渐减小。3条横向轴上两种尺度孔隙率的变化趋势相近;浇注压力影响宏观孔隙开始形成的位置及微观孔隙结束形成的位置,并影响填充结束时的最大宏观孔隙率和填充开始时的最大微观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双尺度孔隙模型 孔隙缺陷 pam-RTM软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PP-PAM复合改良微生物固化膨胀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银峰 赵卫全 +3 位作者 陈筠 耿会岭 杨涛 齐少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3,共11页
【目的】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加固膨胀土,可有效提高膨胀土的强度,降低胀缩性,但存在土体破坏时脆性明显,以及养护初期崩解量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的脆性破坏和养护初期崩解量高的问题,【方法】在微... 【目的】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加固膨胀土,可有效提高膨胀土的强度,降低胀缩性,但存在土体破坏时脆性明显,以及养护初期崩解量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的脆性破坏和养护初期崩解量高的问题,【方法】在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的基础上,研究掺入聚丙烯纤维(PP)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破坏模式和水稳性的影响。以纤维长度、纤维掺量和聚丙烯酰胺掺量为影响因素,以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崩解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条件优化试验,建立了响应面回归模型,获得聚丙烯纤维长度、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酰胺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固化膨胀土强度和崩解性综合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降低了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破坏时的脆性、提高了土体强度、降低了膨胀土的崩解性,但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崩解量逐渐增加;聚丙烯酰胺的掺入降低了膨胀土的崩解量,但会降低土体强度。【结论】在影响因素试验范围内,以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和崩解量最低为原则,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获得最佳配比为:聚丙烯纤维长度为9 mm,掺量为0.5%,聚丙烯酰胺掺量为0.12%。在此配比下,复合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24 MPa,相比优化前提高了29.57%,崩解量仅为0.34%,相比优化前降低了9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膨胀土改良 响应面法 优化试验 聚丙烯纤维 聚丙烯酰胺 变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性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流变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文龙 李璐 +2 位作者 李国庆 李晗晰 秦国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5,共9页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共聚物接枝纳米Fe_(3)O_(4)合成了一种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并利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PAM-AMPS/Fe_(3)O_(4)减阻剂的剪切稀释性,分析了纳米Fe_(3)O_(4)、盐含量及剪切作用对...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共聚物接枝纳米Fe_(3)O_(4)合成了一种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并利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PAM-AMPS/Fe_(3)O_(4)减阻剂的剪切稀释性,分析了纳米Fe_(3)O_(4)、盐含量及剪切作用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AM-AMPS/Fe_(3)O_(4)纳米减阻剂的粒径为100~500 nm、黏均分子质量为4.99×10^(6)g/mol;在30℃下,剪切速率大于0.3 s^(-1)时PAM-AMPS/Fe_(3)O_(4)减阻剂表现出显著的剪切稀释特征,该减阻剂具有更复杂的微观结构,其超临界质量分数为0.035%,相比空白聚合物表现出更优良的增黏性能和黏弹性;由于AMPS含有耐温耐盐基团,在NaCl和CaCl2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5%的条件下,PAM-AMPS/Fe_(3)O_(4)减阻剂黏度保留率分别为69%和53%,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盐性;同时,该减阻剂在剪切速率1000 s^(-1)条件下剪切3600、7200 s后的黏度回复率分别为100%和94%,表现出良好的耐剪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剂 聚丙烯酰胺 纳米Fe_(3)O_(4) 黏弹性流体 耐盐性 耐剪切性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集成DFE和CDR的56 Gbit/s PAM-4 SerDes接收机设计
14
作者 郭嘉乐 张长春 +1 位作者 张翼 王静 《微电子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7,共8页
基于65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1/4速率56 Gbit/s PAM-4 SerDes接收机,该接收机集成了可变增益放大、连续时间线性均衡(CTLE)、判决反馈均衡(DFE)、自适应阈值电压跟踪和无参考时钟数据恢复(CDR)等电路。可变增益放大技术被用来对接收信... 基于65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1/4速率56 Gbit/s PAM-4 SerDes接收机,该接收机集成了可变增益放大、连续时间线性均衡(CTLE)、判决反馈均衡(DFE)、自适应阈值电压跟踪和无参考时钟数据恢复(CDR)等电路。可变增益放大技术被用来对接收信号进行幅度调节;CTLE和2抽头DFE被用来进行信道畸变补偿;自适应阈值电压跟踪技术用来确定最优的PAM-4信号判决电平;无参考时钟CDR技术则在无外部参考时钟的前提下,被用来产生最佳判决时钟,同时基于边沿检测技术有效降低了PAM-4信号非对称电平转换引起的时钟抖动。后仿真结果表明,在1.2 V电源电压下,所设计的PAM-4接收机能够实现6.75~20.75 dB的可调增益范围和高达16 dB@14 GHz的信道高频衰减补偿,且在16.1 dB@14 GHz信道下,CDR提取出的7 GHz时钟抖动峰峰值为7.21 ps。工作于56 Gbit/s速率下,接收机功耗为227 mW,能效为4.05 pJ/b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 SerDes接收机 判决反馈均衡器 时钟数据恢复 阈值电压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112 Gb/s PAM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
15
作者 刘雪娜 李振松 +1 位作者 闻豪 缪旻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0-966,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VSR)信道、面向112 Gb/s 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机前端利用3个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对信...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VSR)信道、面向112 Gb/s 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机前端利用3个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对信号分别在高频、中频和低频进行补偿,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VGA)和饱和放大器(Saturation Amplifier,SatAmp)则用于对信号幅值的缩放。除了3个数据采样器外,引入4个辅助采样器用于进一步改善阈值自适应算法性能。同时,采用符号最小均方算法,利用接收端数据采样器和辅助采样器之间的偏移推动辅助参考电压收敛到信号星座电平,从而确保PAM4接收信号的眼图在垂直方向上3个眼睛具有相等的间隔和恒定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112 Gb/s PAM4接收机能够在损耗为15 dB的信道上实现小于10~(-12)的误码率,并且具有良好的眼图性能,其最差眼高为75 mV,眼宽为0.34 UI(Unit Interval),与传统方案相比具有显著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4接收机 判决反馈均衡器 超短距离信道 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异相共引发制备PAM@PS补丁型粒子
16
作者 郭海军 段明 +3 位作者 吴刚 方申文 阚涛涛 张环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以水溶性的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AANa)以及油溶性的苯乙烯(St)为单体,将水溶性还原剂加在水相,油溶性氧化剂加在油相,通过氧化-还原引发剂在油水界面共引发单体共聚,利用反相乳液聚合异相共引发方法制备了具有乳化性能的补丁型粒子... 以水溶性的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AANa)以及油溶性的苯乙烯(St)为单体,将水溶性还原剂加在水相,油溶性氧化剂加在油相,通过氧化-还原引发剂在油水界面共引发单体共聚,利用反相乳液聚合异相共引发方法制备了具有乳化性能的补丁型粒子。优化了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PAM@PS)补丁型粒子的合成条件,评价了粒子的乳化柴油的性能。较优反应条件为:油中St和水中(AM+AANa)的质量比1∶4,油水质量比为1.1∶1,单体总质量分数为40%,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12 h。反应所得补丁型粒子在水中用量不小于0.02%(质量分数),便可与柴油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丁型粒子 反相乳液聚合 聚丙烯酰胺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纤维PAM基混合凝胶对柔性锌空气电池的性能影响
17
作者 张志康 马景灵 +2 位作者 王广欣 贾兴良 付理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180,186,共7页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具有良好柔性的聚丙烯酰胺(PAM)基凝胶电解质,作为柔性锌空气电池电解质。探究了不同含量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对PAM基凝胶电解质表面形貌、离子电导率、吸液率、保水率等一系列性能的影响,并将含有不同含量CNF的...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具有良好柔性的聚丙烯酰胺(PAM)基凝胶电解质,作为柔性锌空气电池电解质。探究了不同含量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对PAM基凝胶电解质表面形貌、离子电导率、吸液率、保水率等一系列性能的影响,并将含有不同含量CNF的PAM基凝胶电解质组装成锌空气电池,分别对其进行了电化学阻抗、功率密度、恒流放电、放电倍率、充放电循环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纤维素纳米纤维PAM基混合凝胶电解质(PAMC)(以5%含量CNF的PAMC凝胶电解质为例)具有较高的吸液率(4383%)、保水率(79.00%)和离子电导率(340mS/cm),组装的柔性锌空气电池功率密度为19.03mW/cm^(2),在低电流密度和高电流密度(0.25~11mA/cm^(2))下都有较好的放电性能,且稳定性较好,并可连续充放电23.74h,循环效率为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纤维 聚丙烯酰胺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锌空气电池 自由基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絮凝剂DT(PEI-PAM)的优化制备及其除Cu(Ⅱ)性能与机理
18
作者 桑芳娟 王刚 +1 位作者 王雪 杨晓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6,共10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氢氧化钠(NaOH)、次氯酸钠(NaClO)、二硫化碳(CS2)为原料,制备了二硫代羧基化聚乙烯亚胺-聚丙烯酰胺〔DT(PEI-PAM)〕。以DT(PEI-PAM)对水样中Cu(Ⅱ)的去除率为考察目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出DT(PEI-PAM)的最佳制备条... 以聚丙烯酰胺(PAM)、氢氧化钠(NaOH)、次氯酸钠(NaClO)、二硫化碳(CS2)为原料,制备了二硫代羧基化聚乙烯亚胺-聚丙烯酰胺〔DT(PEI-PAM)〕。以DT(PEI-PAM)对水样中Cu(Ⅱ)的去除率为考察目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出DT(PEI-PAM)的最佳制备条件;利用絮凝实验研究了DT(PEI-PAM)对Cu(Ⅱ)的去除性能;通过表征手段探究了DT(PEI-PAM)的制备机理及其除Cu(Ⅱ)机理。结果表明,以PAM质量分数为1%、n(PAM)∶n(NaClO)∶n(NaOH)为1∶1∶2、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介质pH为6.5的最佳条件制备出中间产物聚乙烯亚胺(PEI);再以PEI、CS_(2)、NaOH质量浓度比为1∶2∶3、预反应温度为25℃、预反应时间为40 min、主反应温度为60℃,主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最佳条件制备出最终产物DT(PEI-PAM)。DT(PEI-PAM)对含Cu(Ⅱ)水样〔Cu(Ⅱ)初始质量浓度25 mg/L、pH 6.0〕中Cu(Ⅱ)的最高去除率为96.15%。红外表征和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DT(PEI-PAM)制备过程中成功引入了二硫代羧基,DT(PEI-PAM)对Cu(Ⅱ)的去除机理主要为氧化还原作用和螯合沉淀作用,絮凝作用机理主要为吸附架桥作用,并辅以网捕卷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二硫代羧基 含铜废水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M聚类的轨道交通站点画像分析
19
作者 洪英 李喆康 李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文章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从客流水平、居民需求、接驳特性、周边设施4个维度对轨道站点特征进行提取与构建。采用PAM算法对站点进行聚类研究,最终形成6类站点画像的标签。在此基础上探索站点功能定位、客流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梳理不... 文章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从客流水平、居民需求、接驳特性、周边设施4个维度对轨道站点特征进行提取与构建。采用PAM算法对站点进行聚类研究,最终形成6类站点画像的标签。在此基础上探索站点功能定位、客流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梳理不同类型站点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阶段性矛盾,指导客流预测任务、引流策略制定等后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轨道站点画像 pam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