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al article Activated changes of platelet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plasm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被引量:4
1
作者 ZHUGE Yi ZHOU Jian-ying +4 位作者 YANG Guang-die ZU De-ling XU Xiao-liang TIAN Ming-qing LU Guo-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26-1031,共6页
Backgrou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 Platelet activ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logic progress in lung cance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clar... Backgrou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 Platelet activ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logic progress in lung cance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activated platelets on lung cancer generation and growth,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function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qes of platelets and the severity of pathoeenetic condition in these Datients with NSCLC.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NSCLC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Fifty-four healthy people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s. The change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blood platelet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transmiss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lasm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GMP-140) was made.Result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remarkable changes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of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including swelling, increase of α-granules, vesicles, and glycogenosom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many more surface processes and wrinkles on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 reference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of healthy controls were (18.2±2.7) μg/L. The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in patients with NSCLC were (47.8±12.3) μg/L,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There was a medium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and amount of α-granules (r=0.514, P 〈0.01) and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and area of platelet (r=0.84, P 〈0.01)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shift to the left in patients with NSCLC whose a-granules per platelet were 19 or more compared to those 18 or less (Log rank statistic, X^2= 17.38, P〈0.01).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activated changes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increased activity of blood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se activated platelet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growth of lung cancer. These changes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index of severity,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ultra microstructure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SELECTIN α-granule
原文传递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兆辉 王绪栋 +5 位作者 罗荣华 孙燕 常光妮 孙俊霞 刘亚蒙 高婷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再认识,为儿童ITP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50例初诊为ITP的患儿,并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两组:非重型IT... 目的提高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再认识,为儿童ITP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50例初诊为ITP的患儿,并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两组:非重型ITP为单用糖皮质激素(GCs)组,重型ITP为GCs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组。对年龄、性别、初诊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体、初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治疗反应、预后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0例初诊ITP患儿发病年龄为[4.50(0.25,13.00)]岁,其中男82例(54.67%),女68例(45.33%)。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GPⅠb抗体阳性32例(21.33%),抗GPⅨ抗体阳性15例(10.00%),抗GPⅡb抗体阳性86例(57.33%),抗GPⅢa抗体阳性76例(50.67%),抗GMP-140抗体阳性23例(15.33%),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体阴性42例(28.00%);完全反应(CR)+反应(R)组初诊巨核细胞数为[476.00(259.00,684.00)]个/骨髓片,无效(NR)组初诊巨核细胞数为[58.00(47.00,89.00)]个/骨髓片。住院时间为[5.00(4.00,12.00)]d;单用GCs组反应时间为[4.00(3.00,10.00)]d,GCs联合IVIG组反应时间为[3.00(2.00,8.00)]d。随访至6个月,CR 86例(57.33%),R 58例(38.67%),NR 6例(4.00%)。单用GCs组及GCs联合IVIG组比较,GCs联合IVIG组反应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6个月,两组患儿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核细胞数较多者,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儿以学龄前儿童更为常见,男孩多于女孩。GCs联合IVIG比单用GCs治疗反应时间短,预后无明显差异。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数目低,提示预后不良。不同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体阳性预后有差异,其中GPⅡb/GPⅢa阳性预后较好,GPⅠb/GPⅨ阳性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MCP-1、GDF-15、GMP-140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曦月 杨源瑞 +1 位作者 何楠 蔡羚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7例老年冠心病病...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7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为冠心病组,并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按照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严重狭窄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严重狭窄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CP-1、GDF-15、GMP-140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效能。结果:冠心病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狭窄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CP-1、GDF-15、GMP-140联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88.46%。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MCP-1、GDF-15、GMP-140可有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生长分化因子-15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2R、THSD7A及IgG4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徐丹 刘利君 +2 位作者 李鑫 赵宁 刘辉 《新疆医学》 2024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及IgG4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目的研究并探讨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及IgG4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根据纳排标准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共计134例,按照肾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IMN组和非IMN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组织中PLA2R、THSD7A、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情况以及IMN组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IMN患者中在年龄、血清PLA2R滴度、肾组织PLA2R阳性率、肾组织免疫球蛋白IgG1、IgG4及C3荧光强度均高于非IMN组;IMN患者血清PLA2R阳性组的24hUP(24-hour uriary protein)明显高于阴性组,血浆白蛋白低于阴性组;线性回归分析,血清PLA2R-Ab与发病年龄及24hUP的变化量呈现正相关(R=0.318,P=0.039、R=0.511,P=0.014);在IMN诊断中,血清PLA2R抗体、血清THSD7A抗体、肾组织PLA2R、肾组织THSD7A、肾组织IgG4特异度分别是88.17%、63.49%、79.81%、63.07%、74.18%;敏感性最高为肾组织IgG4(98.03%)且曲线下面积最大;THSD7A因阳性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LA2R抗体、肾组织PLA2R、肾组织THSD7A、肾组织IgG4对IMN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PLA2R抗体滴度较高的患者相对年龄较大,可能更易出现大量蛋白尿或和低蛋白血症,而THSD7A因阳性率较低,暂未见明确的相关性,需要后续开展更大的样本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诊断 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IGG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dropin、TLR4、GMP-14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田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Toll样受体4(TLR4)、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该院收治的1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 目的:分析血清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Toll样受体4(TLR4)、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该院收治的1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血管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Adropin、TLR4、GMP-14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dropin、TLR4、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对照组,TLR4、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病变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轻中度病变患者,TLR4、GMP-140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比较:三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患者TLR4、GMP-140水平比较:三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rop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血管数均呈负相关(r<0,P<0.05);血清TLR4、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血管数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Adropin、TLR4、GMP-14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能量平衡相关蛋白 TOLL样受体4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病变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尿清蛋白排泄率、血小板活化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邹继红 寿伟璋 +2 位作者 阎福岭 谢玉兰 王建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9-411,共3页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清蛋白排泄率、血小板活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老年糖尿病肾病 76例 ,男性 4 8例 ,女性 2 8例 ,分为治疗组 4 0例和对照组 36例 ,2组均行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治疗组加用前列地...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清蛋白排泄率、血小板活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老年糖尿病肾病 76例 ,男性 4 8例 ,女性 2 8例 ,分为治疗组 4 0例和对照组 36例 ,2组均行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10 μg ,iv ,gtt ,每日 1次 ,2组疗程均为 14d。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尿清蛋白排泄率、血小板活化水平均下降 ,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血肌酐由治疗前 (14 3±s 16 ) μmol·L- 1下降到 (96± 10 ) μmol·L- 1(P <0 .0 1) ,血脂变化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静脉短期使用前列地尔能减少尿清蛋白排泄率 ,降低血小板活化 ,抑制血细胞粘附 ,降低血肌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糖尿病肾病 血小板活化 膜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糖酯对血小板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翁进 朱雪静 +1 位作者 林勇 汪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研究了类肝素物质甘糖酯对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凝血酶可刺激血小板膜表面GMP-140的表达,甘糖酯明显抑制凝血酶的这种刺激作用,其抑制作用强于消炎痛。甘糖... 研究了类肝素物质甘糖酯对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显示:凝血酶可刺激血小板膜表面GMP-140的表达,甘糖酯明显抑制凝血酶的这种刺激作用,其抑制作用强于消炎痛。甘糖酯不影响平滑肌细胞的生长,但在很小剂量下即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生长。提示甘糖酯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凝抗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糖酯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血小板 GMP—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4-3对人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志勇 翁进 +1 位作者 李副刚 汪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37-139,共3页
研究了丹参的单体764-3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表达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抗凝功能的影响。发现764-3能抑制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和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分子表达,增... 研究了丹参的单体764-3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表达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抗凝功能的影响。发现764-3能抑制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和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分子表达,增加内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子数和活性,这为阐明764-3的抗血栓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64-3 内皮细胞 血小板 丹参 血管 抗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富国 张安勇 +3 位作者 陈作元 廉哲勋 刘革新 董果雄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结扎兔心脏左前降支0.5h造成心肌缺血后再灌注4h...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结扎兔心脏左前降支0.5h造成心肌缺血后再灌注4h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A-B治疗组于左前降支结扎后静滴SA-B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结扎前、缺血0.5 h、再灌注1h及4h静脉采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alpha-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的数目。结果:假手术组手术前后血浆NO浓度、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缺血0.5h后,血浆NO浓度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降低(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而血浆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升高(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进一步上升;治疗组应用SA-B后,再灌注1h及4h时血浆NO浓度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升高(P<0.01),而血浆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SA-B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氯 内皮素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瘀Ⅰ号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良争 宋菊敏 +6 位作者 何颂华 钟家宝 徐蓉娟 庞惠芳 卜建宏 廖菡 王丽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10-81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通瘀Ⅰ号方改善老年糖尿病血栓前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有血栓前状态伴有瘀血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6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分别加用通瘀Ⅰ号方 (中药组 32例 )和肠溶阿司匹林 (对照组 30例 )治疗 2个... 目的 :探讨中药通瘀Ⅰ号方改善老年糖尿病血栓前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有血栓前状态伴有瘀血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6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分别加用通瘀Ⅰ号方 (中药组 32例 )和肠溶阿司匹林 (对照组 30例 )治疗 2个月 ,并观察两组患者症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中药组显效 14例 ,有效 16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3 8% ;对照组分别为 6例、14例、10例和 66 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中药组血栓素B2 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似 ,中药组的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 140 )、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通瘀Ⅰ号方能改善糖尿病的血栓前状态和糖尿病瘀血证候。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G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瘀I号方 老年 糖尿病 血栓前状态 瘀血证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林玉梅 张秀梅 张凤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4-276,共3页
对104例肺癌的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凝血酶、抗凝血酶Ⅲ进行了测定。结果分别有66.4%、81.7%、62.5%的患者α-颗粒膜蛋白分子数、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凝血酶浓度较正常升... 对104例肺癌的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凝血酶、抗凝血酶Ⅲ进行了测定。结果分别有66.4%、81.7%、62.5%的患者α-颗粒膜蛋白分子数、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凝血酶浓度较正常升高,早晚期差异显著(P<0.05)。9.6%患者抗凝血酶Ⅲ含量和活性减低。追踪观察1.5年发现,有无血栓前状态其转移率和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肺癌常伴血栓前状态,其程度与病期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肺癌 Α-颗粒膜蛋白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新国 陈丽 +1 位作者 崔才三 董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共2页
观察 5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者 ,根据是否伴心脑血管病变 ,将糖尿病患者组分为两个亚组。应用流式细胞术 ( FCM)检测血小板膜蛋白 CD62 p、CD63的表达 ,并联合观察各组血清 ET- 1浓度及相关指标。结果发现 ,血小板膜蛋白 CD6... 观察 5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者 ,根据是否伴心脑血管病变 ,将糖尿病患者组分为两个亚组。应用流式细胞术 ( FCM)检测血小板膜蛋白 CD62 p、CD63的表达 ,并联合观察各组血清 ET- 1浓度及相关指标。结果发现 ,血小板膜蛋白 CD62 p、CD63的阳性表达率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且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组较不伴心脑血管病变组高 ( P<0 .0 5 ) ;血 ET- 1浓度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 P<0 .0 5 )及正常对照组 ( P<0 .0 0 1) ;CD62 p、CD63二者高度相关 ( r=0 .811,P<0 .0 1)。提示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机理 ,糖尿病糖与脂质代谢紊乱与此关系密切。CD62 p、CD63间高度相关 ,与 ET- 1都可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小板膜蛋白 内皮素-1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红 施咏梅 刘韶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3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3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表达,同时对其进行血小板3项参数PLT、MPV和MAR的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MPV及MAR较健康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而且恢复期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PLT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2)CD62P、CD63、MPV及MAR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4、0.817、0.684和0.698,均为P<0.01),而PL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间无相关性(r=0.3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大量活化及其体积和最大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MPV和MAR较PLT更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 溶酶体蛋白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静 孙元莹 +3 位作者 张云燕 王汝海 姚国恩 李志军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36-1539,15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亚组;在C组及D组中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D组术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尾静脉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并于各时间点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PAP)水平及血小板数量。结果 A、B组内各时间点均无自然死亡大鼠,C、D两组术后6、12、24 h组均无自然死亡大鼠;术后48 h及72 h,C组的存活数量分别为4只、3只,D组存活数量分别为6只、4只。在各个时间点,4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及血小板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相对于C组,D组的各个时间点的GMP-140水平较低、血小板数目较高(P<0.05),D组术后6 h、24 h、48 h及72 h的PAP浓度较低(P<0.05),D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TAT浓度较低(P<0.05)。C组及D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血小板数目水平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有影响,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小板 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儿童下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丽 王中林 彭明清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儿童下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及血浆血栓素A2(TXA2)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12岁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手术的患儿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酮咯酸... 目的: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儿童下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及血浆血栓素A2(TXA2)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2~12岁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手术的患儿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不给予药物进行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儿的应激反应、氧化损伤、血小板活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组术后30 min、6 h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后12 h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30 min 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结论:对于儿童下腹腔镜手术,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和血小板激活,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应激反应 血栓素A2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航 倪铭孔 +1 位作者 杨渤生 洪一飞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 及血小板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 的影响。方法:2 组( 各30 例) 均给予一般性治疗( 甘露醇、川芎嗪、卡托普利及格列齐特) ,噻氯匹定组另予...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 及血小板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 的影响。方法:2 组( 各30 例) 均给予一般性治疗( 甘露醇、川芎嗪、卡托普利及格列齐特) ,噻氯匹定组另予噻氯匹定250 mg , po,qd ×30d 。治疗前后做CD62P, CD63 含量检测及疗效评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CD62P及CD63 含量比正常对照明显增高( P< 0 .01) , 治疗30 d 后明显降低( P<0 .01) ;噻氯匹定组总有效率(80 % ) 高于对照组(53 % ) 。结论:噻氯匹定能抑制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的激活,减少对脑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氯匹定 脑梗塞 血小板激活 膜蛋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晨 郭英华 赵慧元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法对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CI)急性期、恢复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法对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CI)急性期、恢复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和血浆GMP-14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IA伴有梗塞灶者无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还是血小板表面和血浆GMP-140含量均显著高于无梗塞灶者(P<0.05,P<0.001,P<0.05)。结果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液凝固性增强和血小板活化亢进。不仅对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对于观察病情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GMP-140 血浆 血小板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p等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明哲 范隆华 +2 位作者 符伟国 徐欣 杨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CD42b等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成两组,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CD42b等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成两组,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61、CD41a及CD42b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数据以x—±s表示。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分别为22.92±12.08、45.59±16.48,与无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组对照组(10.90±3.92,27.38±11.05)比较显著升高(P<0.01),其他膜糖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纤维蛋白原亦较无糖尿病组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邢艳明 杨玉秀 周希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μp-140)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了24例PNS病人和20例正常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末梢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μp-140)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了24例PNS病人和20例正常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末梢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定量、血及尿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PLT、血浆Fib、尿FDP水平明显升高(P<0.01)。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γ=0.56,P<0.01)。结果:血浆GMP-140水平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良好指标,血小板活化与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 颗粒膜蛋白 肾小球滤过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卫 全胜麒 +1 位作者 欧阳红梅 宋敦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4,196,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 6 2 p测定 38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 ,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和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 6 2 p测定 38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 ,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和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 140 ) ,并随机选择 3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的GMP - 140阳性率与对照组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GMP - 140含量增高 ,抗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140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