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线双源动车组黏着适应性研究
1
作者 王波 罗世辉 +3 位作者 王晨 曲天威 马卫华 雷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4,共11页
为了分析运行效率更高的双源动车组在青藏线(格尔木—拉萨段)运行的可行性,建立机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源动车组机车(动车)和青藏线成熟运营的HXN3内燃机车在直线段、曲线段和坡道上的牵引黏着系数、牵引力... 为了分析运行效率更高的双源动车组在青藏线(格尔木—拉萨段)运行的可行性,建立机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源动车组机车(动车)和青藏线成熟运营的HXN3内燃机车在直线段、曲线段和坡道上的牵引黏着系数、牵引力、蠕滑率与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2个机车的动力学响应,验证牵引工况下双源动车组的黏着特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1)机车的牵引黏着系数与机车的牵引力成正比,当车速在40~120km/h时,双源动车组机车的黏着系数由0.19降低至0.09,黏着富裕度则由59.0%提高至85.7%;2)在直线段和坡道情况下,双源动车组的黏着富裕度均大于HXN3机车,对适应恶劣外界环境引起的轮轨黏着下降能力更强,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更优;3)曲线段,忽略结构引起的黏降差异,R300m曲线时,双源动车组和HXN3型机车的黏降幅度分别为6.3%和6.8%,R800 m曲线时,HXN3型机车曲线黏降幅度为3.0%,而双源动车组低于限值,可以保证有足够的黏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铁路 内电双源 内燃机车 动力学 牵引黏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大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高原环境下电气化与非电气化区间的跨线运营,对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多动力形式融合运用及不同类型动力车间、动力车与拖车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各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和车载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原双源... 高原环境下电气化与非电气化区间的跨线运营,对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多动力形式融合运用及不同类型动力车间、动力车与拖车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各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和车载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源的多样性和安全监控的综合性,从网络传输、互联互通互控、自救援能力提升、安全监测数据融合方面,研究该动车组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在进行动力车与拖车的网络控制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从动力车网络初运行控制技术、互联互通互控技术、长大隧道条件下自救援技术和综合安全监控技术等方面,优化设计车载网络通信架构,提出不同动力主体下混合牵引、内燃、电力模式的切换控制、整车主动式压力波的一体化控制、内燃动力自救援控制及内燃模式下列车供电系统强行投入控制策略;为实现多动力主体协同的安全监控数据融合,构建动车组车载综合安全监测一体化平台,并进行功能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网络关键技术能够满足恶劣环境及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研究结论可为后续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多种组合方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 车载网络系统 互联互通互控 综合安全监测 长大隧道自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轨道列车制氧系统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海飞 宋新宇 +1 位作者 毛旭兵 刘林林 《制冷技术》 2022年第3期75-79,共5页
高原运行的列车需要增加制氧系统来维持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本文基于某高原地区轨道列车项目,介绍了高原轨道列车制氧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某9节编组型式高原列车,进行了制氧系统设备选型计算和控制逻辑设计,针对该制氧系统进行实... 高原运行的列车需要增加制氧系统来维持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本文基于某高原地区轨道列车项目,介绍了高原轨道列车制氧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某9节编组型式高原列车,进行了制氧系统设备选型计算和控制逻辑设计,针对该制氧系统进行实际线路运行实验,测试性能指标参数、空车增氧速率测定、车内达到的氧浓度指标、分布式供氧效果、车厢内含氧量安全报警等项点,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制氧系统能够满足TB/T 3216—2009《高原铁道客车制氧系统》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双源动力 动车组 制氧系统设计 膜分离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双源制动力集中动车组关键技术分析
4
作者 肖孝军 张桂南 +1 位作者 周毅 赵宇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1,共8页
结合既有动力集中动车组满足高海拔非电气化和电气化客运贯通运输和衔接要求,文中首先详细梳理了高海拔双源制动车组的内燃/电力分置式设计、列车级互联互通互控特征及不同类型车辆的高原适应性技术提升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该型... 结合既有动力集中动车组满足高海拔非电气化和电气化客运贯通运输和衔接要求,文中首先详细梳理了高海拔双源制动车组的内燃/电力分置式设计、列车级互联互通互控特征及不同类型车辆的高原适应性技术提升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该型动车组的技术路线;其次针对高海拔线路条件,结合高原型双源制动车组的牵引特性;随后针对动车组高海拔恶劣环境的运用需求,研究了该型动车组柴油机组性能优化、乘坐舒适性改造措施等;最后为实现内电牵引模式的便捷转换,深入探讨了双源制动力集中动车组的一体化设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双源制 动力集中动车组 柴油机组 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复合压力波控制策略
5
作者 徐朝林 杨曦亮 +3 位作者 李博 刘云鹏 董骏骐 赵鑫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4年第4期35-37,43,I0002,共5页
为解决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在拉林、拉日线路运行途中进出隧道时,因压力波动而给乘客带来的不适感,在传统被动压力波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开发一种基于隧道公里标的主动压力波控制策略,通过对动车组累计线路的运行数据分析,证明这种主... 为解决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在拉林、拉日线路运行途中进出隧道时,因压力波动而给乘客带来的不适感,在传统被动压力波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开发一种基于隧道公里标的主动压力波控制策略,通过对动车组累计线路的运行数据分析,证明这种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复合压力波控制策略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 压力波控制 长大隧道 旅客舒适性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双源内燃动力车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逻辑优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全福 刘炳利 李硕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2年第2期36-38,I0002,共4页
介绍了青藏高原运营的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内燃动力车的风源系统、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逻辑、动车组主要风缸容积及用风情况。对高原工况下内燃动力车空气压缩机供风量进行计算。阐述了动车组试运行期间内燃模式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逻... 介绍了青藏高原运营的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内燃动力车的风源系统、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逻辑、动车组主要风缸容积及用风情况。对高原工况下内燃动力车空气压缩机供风量进行计算。阐述了动车组试运行期间内燃模式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逻辑出现的问题,设计出优化后的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 内燃动力车 风源系统 空气压缩机 控制逻辑 供风量计算
原文传递
关于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一体化运用检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7
作者 刘晨亮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3年第8期34-37,42,I0002,共6页
结合高原铁路运输特点,在分析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结构功能及新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动车组运用检修常见故障分析,提出故障解决措施建议;基于动车组一体化运用检修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提出动车组造修优化建议;结合动车组一体化运用检... 结合高原铁路运输特点,在分析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结构功能及新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动车组运用检修常见故障分析,提出故障解决措施建议;基于动车组一体化运用检修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提出动车组造修优化建议;结合动车组一体化运用检修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从检修管理、人才培养、生产组织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双源 动力集中型动车组 一体化 运用检修
原文传递
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内燃动力车技术特点及运用
8
作者 孙传庆 杜静远 魏宏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3年第9期8-10,I0001,共4页
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内燃动力车是在FXN3型客运内燃机车基础上进行设计,针对高原地区特点,开展适用性、创新性、可靠性设计,同时开展运维可靠性保障工作。阐述了机车总体设计原则、创新技术特点、可靠性提升项点、稳定性运用保障... 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内燃动力车是在FXN3型客运内燃机车基础上进行设计,针对高原地区特点,开展适用性、创新性、可靠性设计,同时开展运维可靠性保障工作。阐述了机车总体设计原则、创新技术特点、可靠性提升项点、稳定性运用保障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 内燃动力车 创新技术 高可靠性 运维保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