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5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kering乳液法制备SiO_(x)/G@C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凤霞 李雨霏 +3 位作者 魏炜 黄杰 许晓飞 刘志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硅基负极在LIB充放电循环中的巨大体积膨胀以及较低的e-、Li+电导率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种高效且快速的Pickering乳液油相扩散法一步合成胶囊结构的SiO_(x)/G@PPO-C复合微球。乳液油相作为牺牲层构筑了微球的空心结构,为内部... 硅基负极在LIB充放电循环中的巨大体积膨胀以及较低的e-、Li+电导率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种高效且快速的Pickering乳液油相扩散法一步合成胶囊结构的SiO_(x)/G@PPO-C复合微球。乳液油相作为牺牲层构筑了微球的空心结构,为内部包埋的SiO_(x)体积膨胀提供了缓冲空间。通过高温碳化和额外碳掺杂制备了复合微球的导电碳球壳(SiO_(x)/G@C),旨在提高负极材料活性单元的导电性。结果表明,Pickering乳液油相扩散法具有操作耗时短、工艺过程简单、技术适应性强等显著优点,可为新型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和产业化制备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pickering 硅基负极 胶囊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法模板制备微胶囊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君 程妹妹 +2 位作者 孟玉洁 杨再磊 李德强 《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具有高结晶度、高杨氏模量、高长径比、高比表面积、纳米尺寸效应、化学可修饰以及可降解等优异性质,从而被广泛应用于Pickering乳液微胶囊的制备。本文主要回顾了CNCs的制备和改性方法,并介... 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具有高结晶度、高杨氏模量、高长径比、高比表面积、纳米尺寸效应、化学可修饰以及可降解等优异性质,从而被广泛应用于Pickering乳液微胶囊的制备。本文主要回顾了CNCs的制备和改性方法,并介绍了不同条件下获得的CNCs以及CNCs衍生物的理化性质;阐述了CNCs及衍生物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粒子的研究现状;最后综述了CNC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为模板制备微胶囊的一些方法,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pickering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法制备两亲性Janus SiO_2纳米粒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科 董霞 何瑾馨 《天津纺织科技》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St(o|¨)ber法,加入3.0 mL正硅酸乙酯(TEOS)和3.0 mL浓氨水碱催化剂制得粒径大小为100 nm以下的单分散球形纳米SiO_2;并往0.8 g纳米SiO_2中加入1.0 mL改性剂4-(氯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SiO_2粒子表面上的—OH进行接枝改性... 采用St(o|¨)ber法,加入3.0 mL正硅酸乙酯(TEOS)和3.0 mL浓氨水碱催化剂制得粒径大小为100 nm以下的单分散球形纳米SiO_2;并往0.8 g纳米SiO_2中加入1.0 mL改性剂4-(氯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SiO_2粒子表面上的—OH进行接枝改性,得到纳米硅球SiO_2-Cl;最后以0.1 g改性硅球SiO_2-Cl作为引发剂,加入到苯甲醚和水两相体系中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应用ARGET-ATRP聚合法将亲疏水单体同时接枝到引发剂SiO_2-Cl硅球表面制得Janus SiO_2纳米粒子。探究Pickering乳液类型、亲疏水单体种类以及单体用量等因素对聚合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对试验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亲疏水单体分别选用2.0 mL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和3.0 mL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时,制得的两亲性Janus SiO_2纳米粒子(PtBMA-SiO_2-PDMAEMA)为球形且分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改性 pickering ARGET—ATRP聚合 JanusSiO2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法原位制备载药磁性SiO_2空心球及缓释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志琰 毋伟 +2 位作者 张魁 陈建峰 张鹏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然后通过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原位将布洛芬和纳米Fe3O4颗粒包覆在SiO2空心球中,制备出载药磁性SiO2空心球,对其组成、结构及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载药磁性SiO2空心球粒径大小平均为2μm...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然后通过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原位将布洛芬和纳米Fe3O4颗粒包覆在SiO2空心球中,制备出载药磁性SiO2空心球,对其组成、结构及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载药磁性SiO2空心球粒径大小平均为2μm,壁厚约为240 nm,内含布洛芬;原位载药可使空心球的壁厚增加;该材料适合用作药物的载体,具有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磁性SiO2空心球 纳米FE3O4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稳定Pickering乳液法制备大粒径微胶囊相变材料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博鑫 杨隽阁 +2 位作者 尹德忠 高成乾 张秋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85-2089,共5页
采用二步加料的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微球,并使其水解,得到水包油(O/W)型Pickering乳液稳定剂.在Pickering乳液聚合过程中,利用相分离机制,形成了聚苯乙烯(PSt)和PGMA复合为整体囊壳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微胶... 采用二步加料的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微球,并使其水解,得到水包油(O/W)型Pickering乳液稳定剂.在Pickering乳液聚合过程中,利用相分离机制,形成了聚苯乙烯(PSt)和PGMA复合为整体囊壳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微胶囊平均粒径达76μm,囊芯含量高达83%,相变焓达到174 J/g,具有很高的储热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相变材料 pickering 聚合物微球 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ckering乳液法的微胶囊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树海 高建宾 马荔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文章介绍了微胶囊相变材料(MCPCM)的特点,重点综述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介绍了新型Pickering乳液法的特点以及其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发展前景,结合微胶囊应用领域,总结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 微胶囊 相变材料 pickering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法制备复合壳层微胶囊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琳琳 范梦雨 +1 位作者 孙冠卿 刘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4,共7页
以水包油(O/W)型Pickering乳液为模板,经UV光聚合法制备复合壳层中空微胶囊,探究了乳化剂纳米粒子的加入方式、粒径和光敏低聚物PUA对微胶囊壳层的影响,并将微胶囊加入到树脂涂层中,探究微胶囊作为填料对涂层基本性能的影响。使用傅立... 以水包油(O/W)型Pickering乳液为模板,经UV光聚合法制备复合壳层中空微胶囊,探究了乳化剂纳米粒子的加入方式、粒径和光敏低聚物PUA对微胶囊壳层的影响,并将微胶囊加入到树脂涂层中,探究微胶囊作为填料对涂层基本性能的影响。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热重等仪器对微胶囊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涂层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乳化剂SiO_2-E纳米粒子加入到油相中制备得到的中空微球表面镶嵌有SiO_2-E纳米粒子;乳化剂纳米粒子粒径的增加,影响中空微球的形貌但对尺寸无影响;当PUA的质量分数从10%增加到30%时,中空微胶囊表面分布的纳米粒子减少,断裂伸长率从11.1%增加至34.5%,而最大拉伸应力从21.5 MPa降低至12.1 MPa。中空微胶囊加入到涂料中,随中空微胶囊含量的增加,涂层的铅笔硬度提高且附着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中空微胶囊 光聚合 壳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Pickering乳液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多孔微球及应用
8
作者 许瑞雪 程凤茹 +2 位作者 马静 邓玉凤 赵俭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49-6556,共8页
采用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N20和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H30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O/W/O型双重乳液,以此为模板,聚合中间相,挥发内相制备聚丙烯酰胺(PAM)多孔微球,并用于染料分子亚甲基蓝的吸附。结果表明:乳液显微镜照片显示水油比对双重乳液的... 采用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N20和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H30复配表面活性剂制备O/W/O型双重乳液,以此为模板,聚合中间相,挥发内相制备聚丙烯酰胺(PAM)多孔微球,并用于染料分子亚甲基蓝的吸附。结果表明:乳液显微镜照片显示水油比对双重乳液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当水油比(O_(1)/W)/O_(2)为(1/2)/2时,可得到稳定的双重乳液;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PAM多孔微球基本呈球形,但粒径不均匀,球体表面粗糙,内部为空心结构;激光粒度仪(DLS)结果表明PAM微球平均粒径为356nm,多分散系数(PDI)为0.718,比表面积为230m2/g,粒径分布宽;在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5min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98.89%,最大吸附率超过99%,在吸附速率和吸附率上均优于传统PAM吸附剂,本研究为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pickering 聚丙烯酰胺 多孔微球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法制备硼亲和微球及其吸附木樨草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东升 欧红香 +3 位作者 贡晨霞 李凯佳 薛洪来 郑旭东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40-44,71,共6页
研究采用纳米Al_(2)O_(3)粒子稳定Pickering乳液,3-氨基苯硼酸作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具有硼亲和功能的Al_(2)O_(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l_(2)O_(3)@MMA-BA)微球,并用于溶液中木樨草素(LTL)的吸附分离。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比... 研究采用纳米Al_(2)O_(3)粒子稳定Pickering乳液,3-氨基苯硼酸作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具有硼亲和功能的Al_(2)O_(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l_(2)O_(3)@MMA-BA)微球,并用于溶液中木樨草素(LTL)的吸附分离。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比表面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探究Al_(2)O_(3)@MMA-BA微球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粒子能很好地稳定Pickering乳液,所制备的Al_(2)O_(3)@MMA-BA微球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H为8.5、温度为318 K时,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为65.46 mol·g^(-1)。同时,Al_(2)O_(3)@MMA-BA微球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硼亲和 木樨草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法制备PPI-TA-MD微胶囊及其对南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庄虎 杨晓钒 +2 位作者 刘兴乐 雷雨晴 李述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209,共8页
目的:改善南瓜籽油(PSO)的氧化稳定性,促进PSO的开发利用。方法:将豌豆分离蛋白(PPI)—单宁酸(TA)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麦芽糊精(MD)作为填充材料存在下,通过喷雾干燥制备南瓜籽油微胶囊,探究PPI-TA-MD包埋体系对PSO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改善南瓜籽油(PSO)的氧化稳定性,促进PSO的开发利用。方法:将豌豆分离蛋白(PPI)—单宁酸(TA)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麦芽糊精(MD)作为填充材料存在下,通过喷雾干燥制备南瓜籽油微胶囊,探究PPI-TA-MD包埋体系对PSO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Pickering乳液经喷雾干燥后,可得到表面光滑的球状微胶囊粉末;随着壁材中TA浓度的增加,微胶囊显示出更小的粒径[(32.00±0.28)μm],相对较低的水分含量[(1.970±0.043)%]和较高的堆积密度[(0.725±0.014)g/cm^(3)];不同TA浓度的PSO微胶囊FFA释放率为39.63%~69.91%,且随着TA浓度增大FFA释放速率减慢;与封装在PPI中的PSO相比,用作外壳材料的PPI-TA复合物提高了PSO的热稳定性、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稳定性。结论:以PPI-TA-MD为壁材的微胶囊可以改善PSO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分离蛋白 单宁酸 麦芽糊精 南瓜籽油 pickering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碳酸钙制备的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刘欣岚 龚福忠 +4 位作者 李仁才 卢秋影 朱勇 李艳琳 卓民权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硝酸镁为形貌和晶型调控剂,分别制备了方解石型球状碳酸钙(CS-CaCO_(3))和文石型晶须状碳酸钙(AW-CaCO_(3)),并与水、橄榄油混合制备了相应的Pickering乳液,利用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颗粒形貌、粒径、用量、油水...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硝酸镁为形貌和晶型调控剂,分别制备了方解石型球状碳酸钙(CS-CaCO_(3))和文石型晶须状碳酸钙(AW-CaCO_(3)),并与水、橄榄油混合制备了相应的Pickering乳液,利用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颗粒形貌、粒径、用量、油水质量比等因素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SEM测试结果表明,CS-CaCO_(3)颗粒由类棱形纳米初级碳酸钙晶体聚集而成,平均粒径约1.5μm;AW-CaCO_(3)晶须长度为12~20μm,长径比约15。随着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增大,Pickering乳液液滴的粒径和迁移速率均减小、稳定性提高。由AW-CaCO_(3)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内部可形成网状结构而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形貌调控 pickering 稳定性 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 Janus乳液微观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12
作者 韩旭 吴槚佳 +1 位作者 周康夫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4,共9页
用固体颗粒作为乳化剂稳定的Janus乳液可称为Pickering Janus乳液,Pickering Janus乳液兼具Pickering乳液与Janus乳液的双重优势,不仅具有Pickering乳液的各项特征,而且还具有更多的增溶选择性和更强的分隔作用,在功效物质的运输和储备... 用固体颗粒作为乳化剂稳定的Janus乳液可称为Pickering Janus乳液,Pickering Janus乳液兼具Pickering乳液与Janus乳液的双重优势,不仅具有Pickering乳液的各项特征,而且还具有更多的增溶选择性和更强的分隔作用,在功效物质的运输和储备中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以纤维素纳米晶(CNCs)为主乳化剂,以硅油(O1)和与其不互溶的油脂(O2)为油相,采用一步均质法制备了Pickering Janus乳液。考察油脂(O2)性质、两油脂相对含量、助乳化剂含量以及制备工艺对乳液液滴拓扑结构或尺寸的影响,并以维生素E为代表,考察乳化体系对油溶性功效成分的释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ickering Janus乳液具有高度可调控的拓扑结构和尺寸。通过改变油脂(O2)的种类,乳液液滴可从部分被吞噬的哑铃型结构变为完全被吞噬的核壳结构。通过调整两油脂相对含量,可以精确地控制液滴内两相的体积比。通过调整助乳化剂含量,可以调节一相对另一相的表面覆盖率。此外,通过改变乳化能量(如均质速率),可以控制乳液液滴的尺寸,均质速率越高,液滴的粒径越小。通过改变油脂相对含量或助乳化剂含量,还可以实现对体系内包载的功效成分释放行为的调节。且与传统Janus乳液相比,Pickering Janus乳液的缓释效果更优异。以固体颗粒为乳化剂制备的Pickering Janus乳液安全性高,对人体、环境更加友好,在化妆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不但可为新型乳化体系的开发提供基础信息,也可为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Janus 拓扑结构 固体颗粒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研究进展(Ⅱ)
13
作者 殷俊荣 武俊文 +3 位作者 王金冉 王艺博 鲜成钢 贾文峰 《精细石油化工》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从制备乳液常见的固体乳化剂出发,分析了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总结了pH值响应、CO_(2)响应、光响应、磁响应、温度响应和多重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响应机理,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Pickering乳液的响应原理设计合成高... 从制备乳液常见的固体乳化剂出发,分析了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总结了pH值响应、CO_(2)响应、光响应、磁响应、温度响应和多重响应型Pickering乳液的响应机理,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Pickering乳液的响应原理设计合成高性能、低成本的两亲性响应纳米颗粒,制备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Pickering乳液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型pickering 化/破 研究进展 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稳定Pickering乳液在无麸质大米面包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学红 龚晶晶 +3 位作者 李敏杰 辛迪加 张露 陆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为研究环糊精(Cyclodextrin,CDs)稳定Pickering乳液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分别制备了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和γ-环糊精(γ-CD)稳定的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无麸质大米面包中,对面包比容、质构、水分分... 为研究环糊精(Cyclodextrin,CDs)稳定Pickering乳液对无麸质大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分别制备了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和γ-环糊精(γ-CD)稳定的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无麸质大米面包中,对面包比容、质构、水分分布及老化热焓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三种环糊精(CDs)稳定玉米油Pickering乳液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将其用在大米面包中,发现相比空白组,虽然CDs及CDs稳定乳液均能够增大面包比容、改善面包内部结构和质构特性,提高面包的保水性及延缓面包老化,但CDs稳定乳液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三种环糊精中,α-CD对面包品质改善及抗老化效果最好,其次为γ-CD和β-CD。三种CD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显著提升大米面包品质和延缓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麸质 大米面包 pickering 环糊精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涂膜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
15
作者 周闯 杨林杰 +5 位作者 于丽娟 刘运浩 何祖宇 王超 杨子明 李普旺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3,共12页
目的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Zein)进行结构修饰,提高其在Pickering乳液两相界面之间的稳定性,并赋予其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负载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活性涂膜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方法使用碱处理法制备没食子酸修饰的玉米醇溶蛋... 目的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Zein)进行结构修饰,提高其在Pickering乳液两相界面之间的稳定性,并赋予其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负载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活性涂膜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方法使用碱处理法制备没食子酸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g-GA)共价物,以其为乳化剂制备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最后将乳液与壳聚糖溶液复合,并涂于芒果的表面,研究复合涂膜对采后芒果室温贮藏期间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涂膜对采后芒果的保鲜效果。结果以Zein-g-GA为乳化剂制备得到的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均匀,约为3.618μm。负载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壳聚糖活性涂膜液通过在芒果果实表面形成一层气体阻隔性薄膜,抑制果实的呼吸代谢,从而阻止果实的硬度、pH、可溶性固形物等发生剧烈的变化,同时抑制芒果体内丙二醛的积累,减少膜脂氧化损伤,提高果实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保持芒果采后贮藏品质。结论Zein-g-GA具有稳定精油的能力,负载了肉桂精油Pickering乳液的壳聚糖活性涂膜可以提高对芒果的保鲜效果,延长其货架期,壳聚糖活性涂膜在水果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玉米醇溶蛋白 肉桂精油 pickering 涂膜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颗粒的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
16
作者 蒋伟杰 蒋航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鉴于油包水(W/O)型Pickering乳液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非生物来源的颗粒,此类颗粒在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因此,采用生物衍生颗粒作为乳化剂以制备W/O Pickering乳液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方向。文章旨在对W/O Pickering乳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更新。首先探讨了W/O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制以及颗粒特性对其的影响,如润湿性、浓度、大小和形状等。接着重点介绍了不同来源的生物质颗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玉米醇溶蛋白、多酚晶体和三萜类化合物等。这些颗粒是构建“绿色”W/O Pickering乳液的理想乳化剂。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基于生物质颗粒的W/O 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工业、多孔材料、界面生物催化和微生物培养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强调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W/O)型pickering 生物衍生颗粒 化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多糖大豆油Pickering乳液的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雷淼 梁键 +1 位作者 刘爽 吴小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157-164,共8页
目的探究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FP)对大豆油Pickering乳液的稳定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TFP大豆油Pickering乳液,通过对乳液的粒径分布、流变学特性、热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等特性进行表征,系统分析TFP浓度对乳液... 目的探究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FP)对大豆油Pickering乳液的稳定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TFP大豆油Pickering乳液,通过对乳液的粒径分布、流变学特性、热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等特性进行表征,系统分析TFP浓度对乳液特性的影响。结果显微观察和粒径分析表明,当TFP浓度为0.5%时,液滴尺寸最小,均一性最高。流变学分析显示TFP大豆油Pickering乳液呈假塑性流体特征,乳液黏度随温度升高明显下降,而TFP浓度提高则增加了乳液的黏度,尤其当剪切速率为0.1 s^(-1)时,TFP浓度为0.5%时乳液表观黏度达516.4400 mPa·s,是浓度为0.1%时的45倍。在TFP浓度为0.4%和0.5%时,经95℃热处理30 min后,乳液稳定性仍达(99.03±0.15)%和(91.38±0.70)%,粒径保持稳定,表明乳液的热稳定性较好;储藏14 d后,0.5%浓度的TFP Pickering乳液无分层现象,显示出优异的贮藏稳定性。TFP大豆油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与TF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TFP通过界面膜增强和空间位阻效应抑制液滴聚集,从而提高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本研究可为多糖类乳化稳定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pickering 稳定性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果胶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稳定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文慧 刘媛媛 +3 位作者 姜金池 龙淑媛 杨文革 胡永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基于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抗性溶剂沉淀法制备不同甲氧基果胶与玉米醇溶蛋白的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乳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玉米醇溶蛋白颗粒,复合纳米颗粒具有纳米尺度、均一的颗粒结构、优良的乳化能力... 基于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抗性溶剂沉淀法制备不同甲氧基果胶与玉米醇溶蛋白的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乳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玉米醇溶蛋白颗粒,复合纳米颗粒具有纳米尺度、均一的颗粒结构、优良的乳化能力,作为乳化剂颗粒可以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研究结果表明,果胶的酯化度对于复合纳米颗粒乳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对玉米醇溶蛋白表面疏水性进行较好的调控,所形成的复合纳米颗粒三相接触角接近90°。高甲氧基果胶与玉米醇溶蛋白所形成的复合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更小的乳液粒径,在乳液液滴表面分布更均匀,且对于外界环境pH值的变化具有更好抗性。综上,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所形成的复合纳米颗粒可以作为生物基Pickeirng乳液乳化剂颗粒,其中高甲氧基果胶为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果胶 纳米颗粒 润湿性 pick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模板法构筑多孔材料及其对双酚A吸附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逯桃桃 薛艳 +1 位作者 李辉 赵亮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4期244-250,共7页
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多孔聚合物材料,具有方法简单、孔径可调等优点.以凹凸棒石为稳定粒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菜籽油为油相制备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用所制备的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得多孔聚合物材料.材料具有丰富的大孔、小... 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多孔聚合物材料,具有方法简单、孔径可调等优点.以凹凸棒石为稳定粒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菜籽油为油相制备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用所制备的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得多孔聚合物材料.材料具有丰富的大孔、小孔结构和表面功能基团.通过评价吸附质的溶液体系pH值、初始浓度及吸附剂与吸附质溶液的接触时间,探究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多孔材料对双酚A的最大吸附量为129.08 mg/g,25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饱和,吸附速率较快,且材料可多次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凹凸棒石 多孔材料 双酚A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与茶多酚稳定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替代脂肪对肉丸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树萍 彭秀文 +1 位作者 张佳美 李沛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降低饱和脂肪摄入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实验选择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油为原料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Es),并以茶多酚作为活性物质进一步优化乳液性能,以替代肉丸中动物脂肪。分别选... 为降低饱和脂肪摄入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实验选择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油为原料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Es),并以茶多酚作为活性物质进一步优化乳液性能,以替代肉丸中动物脂肪。分别选用水、HIPEs及负载茶多酚的HIPEs替代猪背脂肪,制备了6种不同的配方,并对肉丸的理化、感官指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除pH外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乳液的添加,肉丸的蒸煮得率可提高至93.59%,水分含量上升至66.91%,脂肪含量下降至8.42%,蛋白质含量上升至14.48%,肉丸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均随着乳液的添加而上升,pH无明显差异,添加Pickering乳液后肉丸的L值提高,a、b值因茶多酚的添加而升高,含茶多酚的HIPEs对肉丸水分与脂肪渗出率的改善最佳,分别降低至1.57%与0.019%,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最低为4.12 mg/kg,添加乳液后,感官评价较对照组均有所上升。以HIPEs作为脂肪替代可有效减少肉丸中脂肪含量,提高肉丸的出品率及品质,本研究可为减脂肉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 pickering 茶多酚 脂肪替代 肉丸 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