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GCMS analysis of the petroleum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extracts of Moringa oleifera roots 被引量:2
1
作者 Shaheen Faizi saima sumbul +3 位作者 Muhammed Ali Versiani Rubeena Saleem Aisha Sana Hira Siddiqu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8期650-654,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petroleum ether and diehloromethane extracts of Moringa oleifera(M.oleufera)roots using GC/GC—MS.Methods:A total of 5.11 kg fresh and undried crashed root of M...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petroleum ether and diehloromethane extracts of Moringa oleifera(M.oleufera)roots using GC/GC—MS.Methods:A total of 5.11 kg fresh and undried crashed root of M.oleifera were cut into small pieces and extracted with petroleum ether and diehloromethane(20 L.each)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 d.The concentrated extracts were subjected to their GC—MS analysis.Results:The GC-MS analysis of the petroleum ether and diehloromethane extracts of M.oleifern roots,which showed promising biological activities,has resul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102 compounds.These constituents belong to 15 classes of compounds including hydrocarbons,fatty acids,esters,alcohols,isolhioeyanate.thiocyanale,pyrazine,aromalics.alkamides.cyanides,steroids,halocompounds.urea and N-hydroxyimine derivatives,unsaturated alkenamides.alkyne and indole.GC/GC-MS studies on petroleum ether extraet of the roots revealed that it contained 39 compounds,belonging to nine classes.Cyclooctasulfur S8 has been isolated as a pure compound from the extract.The major compounds identified from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were trans-13-clocosene(37.9%).nonacosane(32.6%).cycloartenol(28.6%) nonadecanoic acid(13.9%) and cyclooctasulfur S8(13.9%).Dichloromethane extract of the roots was composed of 63 compounds of which nasimizinol(58.8%) along with oleic acid(46.5%),N—benzyl-N-(7—cyanato heptanamide(38.3%),N—benzyl-N—(1—chlorononyl) amide(30.3%),bis[3—benzyl prop-2-ene]-1-one(19.5%) and N.N-dibeuzyl—2-ene pent 1.5—diamide(11.6%) were the main constituents.Conclusions:This study helps to predict the formula and structure of active molecules which can be used as drugs.This result also enhances the traditional usage of M.oleifera which possesses a number of bioactive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inga oleifera Moringaceae ROOTS petroleum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extracts Cyclooctasulfur S8 GC/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from Aspergillusniger Mycelia
2
作者 Yang XIAO Wujuan LIU Zhu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7期94-96,共3页
In order to develop natural antibacterial agents,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spergillusnigerxj was investigated.After being cultured in potato dextrose liquid medium liquid medium,mycelia was under heating reflux e... In order to develop natural antibacterial agents,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spergillusnigerxj was investigated.After being cultured in potato dextrose liquid medium liquid medium,mycelia was under heating reflux extraction with 90% ethanol.Removal of ethanol under reduced pressure gave a residue,to which water was added and then extracted with petroleum ether and ethyl acetate.In vacuo evaporation of the solvents yielded three crude extracts.Then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se extracts.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separat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method,then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after been methyl esterified.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mg /mL,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of mycelia exhibited inhibitory effect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from Aspergillusnigerxj mycelia contained natural substances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fatty acids a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i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rgillusniger MYCELIA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石头花根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3
作者 郜志宁 邱田田 +3 位作者 崔天义 孙孝亚 薛淑娟 陈随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1-827,共7页
目的研究细叶石头花根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二十烷酸-1-甘油酯(2... 目的研究细叶石头花根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二十烷酸-1-甘油酯(2)、对苯二甲酸二辛酯(3)、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4)、(3′S,4′S)-3′-acetoxy-4′-angeloyloxy-3′,4′-dihydroseselin(5)、二氢阿魏酸(6)、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7)、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8)、丝石竹皂苷元(9)、3-keto,16α-hydroxy,24-noroleanolic acid(10)、齐墩果酮酸(11)、10-eicosenoic acid(12)、腊酸(13)、enniatin B(14)、(R,Z)-21-methyl-8-pentatriacontene(15)、没食子酸乙酯(16)、stellarine A(17)、正二十五烷(1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细叶石头花根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石头花 山银柴胡 石油醚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石油醚提取物调节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向阳 魏薇 +5 位作者 徐鹏 李宁 葛文静 王新义 梁瑞峰 薛爱荣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45-2351,共7页
目的 探究防风石油醚提取物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防风石油醚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55... 目的 探究防风石油醚提取物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防风石油醚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55、110、220 mg/kg),另设不造模的正常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或等体积2%吐温-80溶液,每天1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足趾肿胀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NETs的水平,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形态变化,检测大鼠踝关节中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以及滑膜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 24A1(CYP24A1)、细胞色素P45027B1(CYP27B1)、维生素D受体(VDR)、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防风石油醚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第14天至第28天的足趾肿胀度和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IL-1β、IL-17、TNF-α、MPO、NE和NETs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25(OH)D_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踝关节间隙变宽,结构明显改善;踝关节中CitH3以及滑膜组织中CYP24A1、PAD4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滑膜组织中CYP27B1、VDR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防风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调控维生素D系统,抑制NETs生成,进而改善RA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防风 石油醚提取物 维生素D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草提取物抗肺癌活性部位筛选
5
作者 庄苒 苗航 +1 位作者 郭素华 林珠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15,共5页
目的筛选养心草抗肺癌活性部位。方法运用系统溶剂法制备养心草各提取部位;体外培养肝癌A54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株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IC50作为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出养心草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同时,建立肺癌LLC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 目的筛选养心草抗肺癌活性部位。方法运用系统溶剂法制备养心草各提取部位;体外培养肝癌A54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株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IC50作为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出养心草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同时,建立肺癌LLC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通过观察肿瘤体积、小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及瘤体质量的变化,对养心草的抗肿瘤效果进行评价养心草石油醚部位及乙酸乙酯部位的体内抗肺癌作用。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养心草不同提取部位中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体内小鼠肺癌LLC细胞移植瘤实验表明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对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养心草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是其抗肺癌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草 石油醚部位 乙酸乙酯部位 肿瘤细胞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成分分析及降糖活性初探
6
作者 杨柳 王媛媛 +3 位作者 冯琬晶 唐生安 孙燕燕 王雪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对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降糖活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石油醚萃取的方式提取鸦胆子,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其成分,应用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相对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HP-... 目的:对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降糖活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石油醚萃取的方式提取鸦胆子,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其成分,应用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相对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HP-5MS(30 m×250μm×0.25μm),流速1 mL/min,分流比15∶1,进样口温度300℃。程序升温条件:60℃保持5 min,以4℃/min升温至180℃,保持5 min,以2℃/min升温至280℃,保持10 min。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子轰击(EI)源,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溶剂延迟3 min,电子能量70 eV,质荷比(m/z)范围50~900。数据库:NIST 08。降糖活性通过测试pNPG水解产物NPG的吸光计算而得。结果:从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成分中鉴定出脂肪酸、芳香酸、脂肪酸酯、醛、酮、萜、类固醇、烃类等53种成分,其中脂肪酸11种,脂肪酸酯20种,醛7种,烃9种,芳香酸1种,酮1种,萜1种,类固醇2种,生育酚1种。药理学研究表明,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论:GC-MS能够高效准确快速鉴定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鸦胆子这一类成分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石油醚萃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烤烟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方法
7
作者 付光明 韦凤杰 +5 位作者 常剑波 贾保顺 李致新 来苗 杨晓朋 姬小明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共9页
针对当前传统索氏提取法在烤烟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上存在的检测速度慢、操作繁琐、溶剂污染等问题,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法检测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优化烘干时间、样品质量、回波时间、重复扫描次数等参数,验证最优参数下检测方... 针对当前传统索氏提取法在烤烟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上存在的检测速度慢、操作繁琐、溶剂污染等问题,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法检测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优化烘干时间、样品质量、回波时间、重复扫描次数等参数,验证最优参数下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精密度,并与传统索氏提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将过40目筛的3.0 g烟叶粉末置于80℃烘干4 h,在回波时间0.25 ms和重复扫描次数8次的条件下进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良好,标准曲线R2达到0.99981,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差为1.45%~2.99%,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61%、1.10%。低场核磁共振法与索氏提取法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检测结果间的相关系数达0.99855,绝对误差为0.02%~0.35%,相对误差为0.26%~3.69%。相较于传统索氏提取法,低场核磁共振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且无溶剂污染,适用于大批量烟叶石油醚提取物的准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石油醚提取物 烟叶粉末 重复性 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定法 牛若楠 赵声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为解决国标法测定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溶剂安全性问题,以核桃油为实验材料,建立以更安全且容易获取的石油醚、二氯甲烷分别代替GB 5009.229—2016和GB 5009.227—2016中乙醚、三氯甲烷,测定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方法,考察方法的精... 为解决国标法测定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溶剂安全性问题,以核桃油为实验材料,建立以更安全且容易获取的石油醚、二氯甲烷分别代替GB 5009.229—2016和GB 5009.227—2016中乙醚、三氯甲烷,测定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方法,考察方法的精密度,采用国标法和所建立方法测定4种植物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考察方法的准确度。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平行测定了6次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55%、1.318%;国标法和本实验方法同时测定4种植物油的酸值、过氧化值p值均大于0.05,两种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并且提高了检测安全性,可用于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酸值 过氧化值 石油醚 二氯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工艺研究
9
作者 郭兆鑫 李桃欢 +4 位作者 杨森 张世敏 李肖杏 裴亚欣 张继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1-609,共9页
【目的】构建黑水虻油脂的快速、高效的新型提取工艺,解决传统提取工艺中因乳化作用和细胞破碎不足导致油脂提取率较低的问题,为黑水虻油脂的提取及黑水虻油脂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通过控... 【目的】构建黑水虻油脂的快速、高效的新型提取工艺,解决传统提取工艺中因乳化作用和细胞破碎不足导致油脂提取率较低的问题,为黑水虻油脂的提取及黑水虻油脂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通过控制变量法选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预处理方法和提取溶剂,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理化指标,并通过高效气相色谱仪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添加质量分数5.0%的柠檬酸溶液匀浆破碎(m(鲜幼虫/g)∶V(溶液/mL)=1∶1),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提取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5.0%、料液比m(鲜幼虫/g)∶V(石油醚/mL)=1∶5、提取时间60 min和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到94.67%,且耗时4 h便可得到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酸值为9.30 mg·g-1,过氧化值为1.74 mmol·kg^(-1),皂化值为227.23 mg·g-1。鲜幼虫油脂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与月桂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2.72%和30.75%。【结论】酸热法能快速、高效地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既节省了干燥成本,又保证了油脂的品质和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酸热法 柠檬酸 石油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尖尾芋抗乳腺癌作用机制
10
作者 王鹏 陈娅 +4 位作者 彭兰淳 郑青竹 陈厅 彭江丽 彭求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5-693,共19页
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通过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尖尾芋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EAC)体内抗乳腺癌作用及机... 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通过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尖尾芋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EAC)体内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基于UPLC-Q-TOF-MS/MS数据获取EAC化学成分41个,包括11种芳香类成分、8种萜类成分、5种生物碱类成分、4种脂肪酸类成分、2种香豆素类成分和11种其他类成分;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56个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发现MAPK1、Bcl-2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MAPK、PI3K-Akt等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毛地黄毒苷配基等活性成分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ERK、Bcl-2、Bax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抗乳腺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AC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趋势渐缓,肿瘤质量减少,抑瘤率逐渐增加;EAC中、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有显著性差异,EAC低剂量组脾脏指数效果不显著(P<0.05);HE染色观察到给药组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疏松,轮廓不清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发现EAC高、中剂量组、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的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动物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AC均能下调MAPKs信号通路中p-ERK蛋白的表达(P<0.01),而对ERK、JNK、p-38、p-JNK、p-p38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EAC能显著升高小鼠乳腺癌组织中Bax/Bcl-2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综上,尖尾芋石油醚部位能下调p-ERK蛋白水平,促进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4T1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尾芋 石油醚部位 抗乳腺癌活性 化学成分 网络药理学 MAPK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柴胡共有挥发性物质研究
11
作者 王世丽 朱娟娟 +4 位作者 卢琪 曲珍妮 戴衍朋 张军 石典花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7-933,共7页
目的:分析南北柴胡挥发油以及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共有成分。方法:应用GC-MS法分析南北柴胡挥发油和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所含的共有成分,寻找同一基原柴胡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和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关联。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 目的:分析南北柴胡挥发油以及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共有成分。方法:应用GC-MS法分析南北柴胡挥发油和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所含的共有成分,寻找同一基原柴胡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和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关联。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探讨南北柴胡的成分差异。结果:南北柴胡挥发油共有成分21个,峰面积占比分别为80.69%、95.78%。南北柴胡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共有成分15个,峰面积占比分别为93.30%、82.82%,且各共有成分在南北柴胡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峰面积占比基本一致,其中峰面积占比较大的化合物丙酸乙酯、2,2′-亚甲基双(6-叔丁基对甲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甲酸丁酯、2-戊酮同时存在于南北柴胡挥发油和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中,且以石油醚萃取部位的相对含量高。结论:南北柴胡挥发油和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含有多种共有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可能是南北柴胡在临床上作为同一药用发挥解热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柴胡 北柴胡 挥发油 水提液石油醚萃取部位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干玉蕈子实体及其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12
作者 毕钧夺 图力古尔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为研究榆干玉蕈(Hypsizygusulmarius)子实体粉末及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分别采用榆干玉蕈子实体粉末(高、低剂量分别为1.2、0.3g·kg^(-1))、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分别为1.392、0.348mg·kg^(-1))、乙酸乙酯提取物(... 为研究榆干玉蕈(Hypsizygusulmarius)子实体粉末及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分别采用榆干玉蕈子实体粉末(高、低剂量分别为1.2、0.3g·kg^(-1))、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分别为1.392、0.348mg·kg^(-1))、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低剂量分别为3.306、0.826 mg·kg^(-1))、水提取物(高、低剂量分别为28.78、7.19 mg·kg^(-1))灌胃大黄水煎液建立的模型小鼠,测定其体质量、脾脏指数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D-木糖(D-xylose)、白蛋白(albumin,ALB)、胰脂肪酶(pancrelipase,PL)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组织显微结构,采用RT-qPCR法检测维生素D结合蛋白(D binding protein,DBP)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OCLN)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DBP和OCL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第14天,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粉末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增加。所有给药组D-xylose、IFN-γ、ALB、IL-2、IgM、PL含量均显著增加,IL-6含量显著降低。各给药高剂量组DBP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所有低剂量组显著降低;粉末低剂量组、石油醚提取物高和低剂量组、水提物高和低剂量组的OCLN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各给药组DBP和OCLN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榆干玉蕈子实体及各提取物均通过免疫调节发挥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榆干玉蕈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干玉蕈 粉末 石油醚 乙酸乙酯 水提物 健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13
作者 赵婷婷 高瑞娟 +2 位作者 郭君婷 叶斯木·塔拉甫别克 刘桂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33,共6页
采用CCK-8法从沙旋覆花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研究了其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探究了其对Eca109细胞抑制作用的方式。结果表明,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 采用CCK-8法从沙旋覆花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研究了其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探究了其对Eca109细胞抑制作用的方式。结果表明,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除23^(#)外)对Eca109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1^(#)组分的抑制作用最强,对Eca109细胞的IC_(50)值为8.19μg·mL^(-1);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可通过诱导细胞裂亡和凋亡发挥抗食管癌作用,为后续开展旋覆花属植物抗食管癌活性成分筛选与药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旋覆花 石油醚部位 体外抗肿瘤活性 CCK-8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缘叶绿绒蒿石油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
14
作者 吴小可 陈静华 于瑞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S01期32-38,共7页
目的:对全缘叶绿绒蒿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全缘叶绿绒蒿样品经粉碎后用乙醇提取和石油醚萃取并以硅胶拌样,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作为流动相,按照100∶0、50∶1、40∶1、30∶1、20∶1梯度进行洗脱,收集得到Fr1~Fr5共5... 目的:对全缘叶绿绒蒿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全缘叶绿绒蒿样品经粉碎后用乙醇提取和石油醚萃取并以硅胶拌样,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作为流动相,按照100∶0、50∶1、40∶1、30∶1、20∶1梯度进行洗脱,收集得到Fr1~Fr5共5个馏分,对上述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质谱仪共检测到117个成分,其中含量超过10%的有十六烷(Hexadecane)、十七烷(Heptadecane)、3,5,11-桉叶三烯(3,5,11-Eudesmatriene)、2,4-二叔丁基苯酚(2,4-Di-tert-Butylphenol)和菲(Phenanthrene)5种化合物。结论:本研究用GC-MS测定全缘叶绿绒蒿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的方法稳定可靠,为建立全缘叶绿绒蒿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石油醚提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研究鸡娃草石油醚提取物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婷 何婷 +6 位作者 杨丽娟 杨森 康菊英 马静 赵芳芳 火明才 卢海瑞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观察鸡娃草石油醚提取物(Pm-PE)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Pm-PE作用于RAW264.7细胞24 h,分析在LPS刺激下药物对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m-PE... 目的:观察鸡娃草石油醚提取物(Pm-PE)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Pm-PE作用于RAW264.7细胞24 h,分析在LPS刺激下药物对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m-PE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以一氧化氮(NO)试剂盒法检测致RAW264.7炎症细胞的NO释放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分泌;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促炎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IL-6和抗炎因子IL-10的mRNA表达情况;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F-κB p65、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PS模型组比较,Pm-PE不同剂量组能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NO、TNF-α、IL-6的分泌水平和下调iNOS、TNF-α、IL-6 mRNA的表达,同时调节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Pm-PE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性抑制NF-κB p-p65和p-IκB-α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论:鸡娃草石油醚提取物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娃草 石油醚提取物 小鼠巨噬细胞系 脂多糖 抗炎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的地菍石油醚提取物抗炎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16
作者 罗仕西 麻秀萍 +3 位作者 刘静 熊武青 孙庆文 丁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77-2882,共6页
目的建立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结合细胞药效学实验探究其抗炎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生成20批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 目的建立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结合细胞药效学实验探究其抗炎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生成20批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建立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率为指标,考察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谱效关系研究;采用分子对接验证抗炎活性成分与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质受体的结合活性。结果20批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20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603~0.990;指认了牡荆素(5号峰)、异牡荆素(6号峰)、鞣花酸(7号峰)、槲皮素(9号峰)、木犀草素(10号峰)5个成分。地菍石油醚提取物19个共有峰与NO、TNF-α抑制率的关联度均大于0.7,峰19、13、9(槲皮素)、12、5(牡荆素)、6(异牡荆素)、8、7(鞣花酸)、18、1与NO抑制率呈正相关;峰8、10(木犀草素)、13、15、3、19、17、7(鞣花酸)、18、1与TNF-α抑制率呈正相关。牡荆素、异牡荆素、槲皮素与iNOS蛋白质受体的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结论牡荆素、异牡荆素、槲皮素可能是地菍石油醚提取物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 石油醚提取物 指纹图谱 抗炎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慈菇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挥发性成分鉴定
17
作者 初雨萌 李迪佳 +3 位作者 李雅静 姚芳 张子英 高瑞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6期45-50,共6页
目的鉴定山慈菇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取3 kg山慈菇加工成粉末,分别以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 目的鉴定山慈菇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取3 kg山慈菇加工成粉末,分别以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山慈菇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以儿茶酚含量最高,其次是4-羟基苯甲醛、2-乙基-3-甲基吡嗪、Phenol,4-(ethoxymethyl)-、肉桂酸、间羟基苯甲酸等;山慈菇石油醚萃取物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包括肉桂酸、棕榈酸丁酯、十七酸甲酯、油酸、亚油酸等;山慈菇氯仿萃取物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括Phenol,4-(ethoxymethyl)-、2,6-二甲氧基苯酚、2-乙基-3-甲基吡嗪、肉桂酸等。结论在山慈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中抗癌挥发性成分都发现了肉桂酸,在山慈菇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发现了香草酸、间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醛等抗癌成分。山慈菇不同萃取物中首次发现儿茶酚、2-乙基-3-甲基吡嗪、Phenol,3-甲基环戊烷-1,2-二酮、甲基环戊烯醇酮、棕榈酸丁酯、十七酸甲酯、油酸、亚油酸、2,6-二甲氧基苯酚、2-乙基-3-甲基吡嗪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乙酸乙酯萃取物 石油醚萃取物 氯仿萃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小麦粉中苯甲酸含量
18
作者 周宏霞 张梅超 +1 位作者 王秀丽 燕娜娜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80-83,共4页
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的苯甲酸添加剂测定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1)当以酸性石油醚作为提取试剂时,在提取固液比为1∶8,超声提取时间为50 min条件下,苯甲酸的提取率最高;(2)在最优参数... 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的苯甲酸添加剂测定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1)当以酸性石油醚作为提取试剂时,在提取固液比为1∶8,超声提取时间为50 min条件下,苯甲酸的提取率最高;(2)在最优参数条件下,苯甲酸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 mg/kg和1.5 mg/kg,在1~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R 2大于0.999;在1、10、20 mg/kg加标水平下,苯甲酸回收率在91.7%~107.6%范围内,其中在10 mg/kg加标水平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综上,该检测方法简单、快捷和准确,可用于小麦粉中添加剂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苯甲酸 添加剂 气相色谱 三重四级杆质谱 石油醚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密封材料的二甲醚-石油气复合燃气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松 周田 +3 位作者 陈健 马倩雯 郑煜朗 龚磊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橡胶密封件在二甲醚(DME)复合燃气中的耐腐蚀性能对于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设计制作了二甲醚复合燃气的浸泡试验压力罐,重点研究了RDME6660橡胶的耐液化二甲醚腐蚀性能。试验证明,三元乙丙橡胶(EPDM)用于二甲醚储存设备... 橡胶密封件在二甲醚(DME)复合燃气中的耐腐蚀性能对于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设计制作了二甲醚复合燃气的浸泡试验压力罐,重点研究了RDME6660橡胶的耐液化二甲醚腐蚀性能。试验证明,三元乙丙橡胶(EPDM)用于二甲醚储存设备有很大的安全隐患,RDME6660橡胶的耐二甲醚腐蚀性能超越全氟醚橡胶,比行业标准技术指标提升了50倍。研究表明,RDME6660橡胶能安全应用于纯液化二甲醚、纯液化石油气(LPG)和任意比例二甲醚石油气复合燃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密封件 RDME6660橡胶 耐腐蚀性 二甲醚 液化石油气 复合燃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中过氧化值测定方法研究
20
作者 赵嘉丽 王贵正 +3 位作者 周全功 曾照耀 陈勋 刘晓民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8期71-73,共3页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7—2023),选取更安全且容易获取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代替三氯甲烷作为溶剂,分别测定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和大豆油6种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并与国标法测定结...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7—2023),选取更安全且容易获取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代替三氯甲烷作为溶剂,分别测定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和大豆油6种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并与国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国标法测定的6种植物油过氧化值在1.27~4.58 mmol·kg^(-1),方法1的测定结果为1.29~4.60 mmol·kg^(-1),方法2的测定结果为1.19~4.74 mmol·kg^(-1)。方法1的测定结果与国标法之间无显著差异,精确度较高,且用二氯甲烷代替三氯甲烷能够减少对人体与环境的危害,有利于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过氧化值 三氯甲烷 二氯甲烷 石油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