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auses of land landscape changes in semi-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Yulin city 被引量:6
1
作者 GUO Liying REN Zhiyuan LIU Yansu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2期192-198,共7页
Rapid land landscap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any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such as the vulnerable ecological area over the last decade. In this paper, we quantified land landscape change of Yulin in this area betw... Rapid land landscap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any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such as the vulnerable ecological area over the last decade. In this paper, we quantified land landscape change of Yulin in this area between 1985 and 2000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t was found that fallow landscape decreased by 125,148 hm^2 while grassland and woodland increased by 107,975 hm^2 and 17,157 hm^2, respectively. The major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se changes are identified as the change in the government policy on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 continued growth in mining, and urbanization. The efforts in restoring the deteriorated ecosystem have reaped certain benefits in reducing the spatial extent of sandy land through replacement by non-irrigated farmland, woodland and grassland. On the other hand, continued expansion of mining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has exerted adverse impacts on the land landscape. At presen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flicts directly with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ch a conflict has caused the destruction to the land resources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landscape accompanied by land desertification, the case is even serious in some loc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landscape patterns driving forces semi-arid areas Yulin 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nning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Northwest China Based on New Urbanization Concepts
2
作者 CHEN Huailu JIA Rui TANG Yongw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10期4-6,共3页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s signifi cant for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solving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peasants". In view of the rapi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s signifi cant for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solving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peasants".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confl icts and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northwest China have emerged and brought negative infl uence on their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cientifi c connotations and construction needs of new urbanization,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China,and reviews on planning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this region,planning path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were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URBANIZATION northwest China SMALL cities and TOWNS PLANNING pa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of Semi-Arid Mountainous City Abha, Saudi Arabia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3
作者 Javed Mallick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4年第6期664-676,共13页
This knowledge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ts spatial variations within a city environment is of prime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urban climate and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n... This knowledge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ts spatial variations within a city environment is of prime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urban climate and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and terrain o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effects of semi-arid mountainous urban area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rban environ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surface temperature using remote sensing. The methodologies adapted for this study are geometric and radiometric corrections of satellite data, extraction of land use/land cover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estimation of vegetation density us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estimation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using temperature emissivity separation (TES) algorithm. Finally geospatial model an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re used for assessing the overall impac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n urban climate of semi-arid region of Abha,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Herei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affected by land use/land cover (LULC) and topography. The high dense built-up and commercial/industrial areas display higher surface temperature in comparison with surrounding lands. There is gradual decrease of LULC classes’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 the increase in altitude. The cooling effect towards the surrounding urban built-up area is found increasing at the hill located vegetated area, the downward slope and valley terrain inside the recreational park. Therefore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surface temperature also reflected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y on LULC classes. Suitable mountainous land use utilization would help to expand the cooling effect. In the future, the outcome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used to buil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suitable to semi-arid regions and to create practices that consider the local weather environment in urban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AND Use/Land COVER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Mountainous semi-arid city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韧性配置与生态复苏的思考及建议
4
作者 董增川 张济韬 +1 位作者 郑子沁 王道立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43-48,共6页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长期的过度开发与不均衡利用,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围绕西北内陆河流域重要战略地位和河湖复苏实践现状,分析了西北内陆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挑战。...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长期的过度开发与不均衡利用,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围绕西北内陆河流域重要战略地位和河湖复苏实践现状,分析了西北内陆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挑战。研究提出了遵循“四水四定”和“以水定绿”原则,识别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用水特性与弹性空间,科学确定用水优先级和调控策略,构建水资源韧性配置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河湖生态复苏的统一;基于上中下游空间关联,量化生态服务供需关系,优化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规模,确定适宜的生态格局,实现生态水量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建立“天空地水工”全要素监测体系,构筑水资源管理数字孪生平台,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适应性和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河 水资源韧性配置 四水四定 以水定绿 河湖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浅层表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赖涓涓 杨德钰 +2 位作者 刘亮 马璠 王彦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96-4506,共11页
为全面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状况,以银川市浅层表土(0~2c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常见土壤重金属含量(Cd、Cr、Cu、Ni、Pb和Zn),对表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与污染溯源.首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 为全面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状况,以银川市浅层表土(0~2c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常见土壤重金属含量(Cd、Cr、Cu、Ni、Pb和Zn),对表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与污染溯源.首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应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重金属污染源.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北地区多个重点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文献分析,探讨西北地区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银川市浅层表土中Ni和Cr含量低,Cu、Pb和Zn存在不同程度累积趋势,Cd存在明显富集.Cr、Ni的平均含量低于宁夏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0.95倍和0.73倍.Cd、Cu、Pb和Zn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宁夏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70倍、1.00倍、1.08倍、1.09倍.单因子污染程度为Cd>Zn>Pb>Cu>Cr>Ni,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水平.单项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Cd、Cr、Cu、Ni、Pb和Zn具有轻微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为轻微生态风险.银川市浅层表土中Cr、Ni多为自然来源,Cd、Cu、Pb、Zn主要为交通和农业污染,此外Cd同时受工业污染影响.中国西北地区城市土壤重金属均存在一定的富集,但累积程度整体不高,交通源、工业源和自然源为主要来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中Cd污染严重,在工、农、交通发展中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源解析 中国西北地区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西北地区城市群内部网络空间结构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倩倩 张志斌 +1 位作者 马晓敏 陈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交通、经济、人口等多要素流视角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群网络的层级结构、联系格局与子群特征,借助二次指派程序回归分析方法剖析多元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地区差异显著,且重心...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交通、经济、人口等多要素流视角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群网络的层级结构、联系格局与子群特征,借助二次指派程序回归分析方法剖析多元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地区差异显著,且重心位于东翼.交通网络差异相对较小,呈单中心结构,经济网络规模分布最为集中,呈双中心结构,人口网络规模分布相对分散,呈多中心结构;城市联系表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网络格局,且等级性显著.交通网络呈带状组团结构,经济网络呈中心辐射状结构,人口网络呈以省会为主的蜂房状多中心结构;网络内部均存在小团体.交通网络子群构成与联系凸显干线的串联带动作用,经济网络择优链接效应明显,人口网络受行政区划约束;地理邻近、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是产生网络共性的主要因素,企业成长、产业结构和社会服务是网络差异性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驱动机制 西北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凡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5-20,34,共7页
从三个时间段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即近代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19世纪中后期,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代表的现代化变革的推动下,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现代化发展正式开启,虽然成效远远不如内地,但其对西北民族地... 从三个时间段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即近代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的发展变迁。19世纪中后期,在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代表的现代化变革的推动下,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现代化发展正式开启,虽然成效远远不如内地,但其对西北民族地区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民国时期,西北民族地区政局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和混战不断,各族人民深陷极度贫困、哀鸿遍野的境地,民穷财尽、经济萧条,城镇屡遭破坏,城市发展缓慢迟滞。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苦痛和灾难,身处大后方的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却获得了畸形发展的机会。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北民族地区城市进程中的停滞时期,城市建设几无可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北民族地区 城市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基于高级别景区供给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燕 孙根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②短... 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②短期来看高级别景区增加有助于本地旅游人次上涨,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长期来看对本地和邻近城市旅游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本地旅游拉动更大;③高级别景区组合供给是提升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效应和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的充分条件,仅依靠5A级景区的带动效用有限;④西北地区城市的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具有异质性,84.31%的城市与邻近城市为旅游空间合作关系,空间竞争型城市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局地;(5)西北旅游发展稳态城市呈散点、随机分布,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更易从旅游合作中获益并成长为区域旅游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景区 时空关联 西北地区 城市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区域道路横断面创新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乾佑 梁谦 +3 位作者 程建萍 王宇彤 汪尚羲 张喜环 《江西建材》 2024年第4期128-131,共4页
文中以西北地区城市道路规划为背景,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出市政道路横断面结构,通过对城市道路的慢行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下层空间结构设计的“海绵池”及“海绵体”,实现雨水的快速收集与储存;在非机动车道下部结构... 文中以西北地区城市道路规划为背景,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出市政道路横断面结构,通过对城市道路的慢行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下层空间结构设计的“海绵池”及“海绵体”,实现雨水的快速收集与储存;在非机动车道下部结构增设蓄水池,实现雨水的蓄积、储存及循环利用。海绵池墙体抗渗结构有利于保证路基基础的安全稳定;海绵池透水结构、冲洗装置的设计,有利于维护海绵城市运行机能,提高海绵城市运行设施的使用寿命。文中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创新设计及应用,可缓解西北干旱城市的热岛效应、干岛效应、雨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海绵城市 城市道路 雨水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长鹤 苏慧慧 赵炳理 《住宅产业》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雨量较小,排水体制较差,同时存在生态敏感脆弱、景观效果差、海绵城市建设无经验可循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提出建设海绵城市需开展的措施,以期为西北干旱地区海...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雨量较小,排水体制较差,同时存在生态敏感脆弱、景观效果差、海绵城市建设无经验可循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提出建设海绵城市需开展的措施,以期为西北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西北地区 降雨 排水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作者 骆乐 《江西建材》 2024年第1期287-288,共2页
文中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梳理了相关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相关建设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专家对指标重要性的判断,筛选并构建具... 文中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梳理了相关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相关建设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专家对指标重要性的判断,筛选并构建具有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文中研究成果不仅为西北地区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了科学管理和绩效提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住宅小区 海绵城市建设 绩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7
12
作者 夏显力 姚植夫 +1 位作者 李瑶 贺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80,共8页
以西北四省936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对居住条件的满意程度、对城市青年的态度和户籍制度对新生代... 以西北四省936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对居住条件的满意程度、对城市青年的态度和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此外,婚姻状况、月储蓄、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和原住地经济水平也对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城市的意愿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西北地区 迁移因素 定居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市化推进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董晓峰 何新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0,共5页
文章对内陆地区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推进区域开发的基本途径进行了较系统地探讨。首先分析了国外内陆地区以城市化促进区域开发的典型经验;接着,客观评价了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进展和特征;最后,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积极推进城市化的... 文章对内陆地区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推进区域开发的基本途径进行了较系统地探讨。首先分析了国外内陆地区以城市化促进区域开发的典型经验;接着,客观评价了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进展和特征;最后,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城市化 城市经济 城市发展 生态环境 城市规模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网络体系分析——基于民营企业布局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佩 杨永春 卢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8,共4页
从民营企业视角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行实证分析,透视民营企业对其城市网络形成的作用。利用民营企业的分布数据,借鉴城市网络分析方法,从服务值、连通性、网络性3个方面对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行了分析。基于民营企业视... 从民营企业视角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行实证分析,透视民营企业对其城市网络形成的作用。利用民营企业的分布数据,借鉴城市网络分析方法,从服务值、连通性、网络性3个方面对西北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行了分析。基于民营企业视角,西北地区的城市构成了以西安和乌鲁木齐为主副双核、省会城市为核心节点、其他城市可作为其辐射区域的网络系统,且基于民营企业的城市网络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民营企业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城市体系分形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国 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90,共4页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区域城市体系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生长在不同阶段所对应的规模容量和分维数(均衡度)有所不同。以柯尔莫哥诺夫容量维对西北地区城市体系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容量及分维数进行了测算,绘制了其年...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区域城市体系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生长在不同阶段所对应的规模容量和分维数(均衡度)有所不同。以柯尔莫哥诺夫容量维对西北地区城市体系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容量及分维数进行了测算,绘制了其年际变化曲线,最后结合实际对各城市体系的特点和发展态势进行了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城市体系 分形特征 规模容量 分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绿洲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 被引量:29
16
作者 马轩凯 高敏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80,共9页
土地生态安全是一个地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以新疆第二大城市库尔勒市为研究靶区,运用三角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分别计算得到EI、NSI、NREI三组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指标的影响度。从时间序列上对&... 土地生态安全是一个地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以新疆第二大城市库尔勒市为研究靶区,运用三角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分别计算得到EI、NSI、NREI三组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指标的影响度。从时间序列上对"十二五"规划期间内库尔勒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库尔勒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极不安全-较不安全的趋势。(2)影响库尔勒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主要是人口城市化水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排水管道密度。综上所述,库尔勒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极不安全,此研究将为改善生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西北干旱地区 绿洲 库尔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分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兴鹏 赵延德 +1 位作者 张慧 徐树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5,共5页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涵盖8个评价因子共36个指标,建立了西北城市居民生 活质量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分级标准,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级别辨识.网络模型经过训练仿 真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西北5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进行...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子系统,涵盖8个评价因子共36个指标,建立了西北城市居民生 活质量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分级标准,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级别辨识.网络模型经过训练仿 真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西北5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分级,通过与模糊识别方法所测结果相 比较,验证了本文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文中所建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除适合西北地区外,对 全国其他地区城市进行科学客观的居民生活质量分级评价也具有一定参考指导意义.引入BP神经网 络方法,为生活质量量化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西北城市 生活质量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剑萍 李秀萍 杨德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共6页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西北内陆城市区域———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状况的比较,指出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具有城市化速度加快、聚集规模水平低、空间差异大、腹地基础薄...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西北内陆城市区域———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状况的比较,指出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具有城市化速度加快、聚集规模水平低、空间差异大、腹地基础薄弱、非农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发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以及人口密度与区域城市化进程关系最为密切,对区域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区域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劳动力人均产值、非农劳动力比重等)、区域城市经济集聚规模和水平(如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GDP)以及建城环境(如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区域城市化的作用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各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力因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城市规模越小、发展水平越低,影响越大。最后,文章提出了区域城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为合理引导和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区域 城市化 动力机制 西北内陆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城市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探讨——以皖西北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偶春 姚侠妹 陈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40-243,共4页
高校校园景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兴起,地方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更是生态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地方高校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生态城市整体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其他因素的发展... 高校校园景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兴起,地方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更是生态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地方高校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生态城市整体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的其他因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皖西北高校校园景观为例,分析生态城市背景下皖西北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城市发展的角度,提出用多维的观点加强与地方城市的生态建设相衔接、发挥"生态核"景观的作用、创造和谐型与节约型的校园景观空间、紧扣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皖西北地方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地方高校 校园景观 皖西北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城融合”理念下西北河谷型城市郊区工业园规划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唐永伟 彭宏业 陈怀录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4,共6页
开发区的建设对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西北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产城融合"理念是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战略。文章对"产城融合"的理念内涵做了深入解析,分析该理念下在西北河谷型城市郊区建设工业园需重点关注... 开发区的建设对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西北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产城融合"理念是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战略。文章对"产城融合"的理念内涵做了深入解析,分析该理念下在西北河谷型城市郊区建设工业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进而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郊区卧龙川园区规划研究为例,从产业、交通、配套体系、生态以及实施时序五个方面提出了"产城融合"理念下的规划应对策略,并初步总结了该类园区规划的模式,以期为同类园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西北 河谷型城市 工业园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